外高桥b股分红什么时候到账?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二)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于经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以“沪建经(92)第435号”文批准由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改制而成。,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以沪人金股字(92)第37号文批准,本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并上市交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注册资本为28,000万元,经1993年7月实施发行8,500万股外资股(B股)、1994年5月实施每10股送5股、1994年9月实施每10股配3股新股且内资股每10股再转配17股新股、1999年6月实施每10股送1股、2001年6月实施每10股送1股后,现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4,505.75万元。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股沪总字第019041号”,营业期限自至不约定期限,注册资本业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验证并出具“华业字(2001)第992号”验资报告。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舒榕斌。

,本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以为股改股份变更登记日,并于对流通A股股东实施每10股送3.8股的对价方案,对价股份于当日上市流通。同时本公司的总股本全部变更为流通股。其中,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为432,106,12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其余为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

(二)公司所属行业性质和业务范围
公司所处行业:房地产开发。

经营范围:合法取得地块内的房地产经营开发,保税区内的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外商投资项目的咨询代理、国际经贸咨询、承办海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仓储、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结算运杂费、报关、报验、保险、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及咨询业务(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

(三)主要产品和提供的劳务
房地产、加工、仓储、商业、餐饮、咨询服务等。

二、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可比期间的利润表,系按照文和证监会计字[2007]10号文的规定,对《》第五条至第十九条规定及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通知”中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按照追溯调整的原则进行调整后而编制的。

自公历至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本公司在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如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则对个别会计要素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

本年度本公司会计报表项目的计量属性无变化。

(六)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同时具备期限短(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四个条件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

(七)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当日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折合成人民币记账。

外币货币性项目余额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进行调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进行调整。外币专门借款账户期末折算差额,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按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余的外币账户折算差额均计入财务费用。不同货币兑换形成的折算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八)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按照上述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九)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核算方法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管理层按照取得金融资产和承担金融负债的目的,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负债等。

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取得时以公允价值(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期间将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取得时按公允价值(扣除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持有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如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按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在取得时确定,在该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处置时,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公司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以向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收回或处置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取得时按公允价值(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持有期间将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

按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发生金融资产转移时,如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则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如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则不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在判断金融资产转移是否满足上述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公司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所保留的服务资产应当视同未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
(2)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4、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本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全部直接参考活跃市场中的报价。

5、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
年末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就认定其已发生减值,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确认减值损失。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比照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量方法处理。

(十)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
年末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则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收回金额是通过对其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信用损失)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扣除预计处置费用等)。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应收款项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年末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单项金额重大是指:单笔交易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款项。

对于期末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采用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账龄作为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期末余额的一定比例(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下列应收款项一般在计提坏账准备时予以扣除:① 公司经营必需且还在继续的经营活动所支付的押金;②内部应收款项。但当相关债务人资不抵债时,应按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除已单独计提减值准备的应收款项外,公司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应收款项按账龄段划分的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以下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
存货包括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商品房、出租开发产品、库存商品、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2、取得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开发成本为正在兴建中未完工之物业,按实际成本入账。开发成本包含土地使用权及动迁费用、建安成本、资本化利息及其他直接开发费用。开发成本在完成竣工并取得相应证明后,如物业预算作出租用途,则将其成本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如物业预算作出售用途,则将其成本转入开发产品。

开发产品为从开发成本转入的预算作出售用途之物业,开发产品于房地产销售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商品房为购入的已完工物业,取得时按实际成本入账,出售时,按个别认定法核算成本并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存货于取得时按实际成本入账。其中:原材料发出时的成本按加权平均法核算,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领用时采用一次转销法核算成本。

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

年末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则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十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和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公司对现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对按照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用资产采用与同类固定资产相同的折旧政策,出租用土地使用权按与无形资产相同的摊销政策;对存在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十三)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而持有,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价超过2,000元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分类为:房屋建筑物、通用机器设备、专用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办公及其他设备、固定资产装修等。

3、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确定。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债务重组取得债务人用以抵债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该用以抵债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换入的固定资产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不满足上述前提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4、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根据固定资产类别、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率确定折旧率。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单独计提折旧。

各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和年折旧率如下:
固定资产类别 预计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
框、钢混合结构-多层 30年 10% 3%
(十四)在建工程核算方法
在建工程以立项项目分类核算。

2、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标准和时点
在建工程项目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所建造的在建工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十五)无形资产核算方法
1、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
一般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债务重组取得债务人用以抵债的无形资产,以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该用以抵债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无形资产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不满足上述前提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及摊销
公司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按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进行摊销。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无形资产摊销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每年末,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

经复核,本期末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未有不同。

(十六)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及摊销年限
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其中:
1、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按租赁合同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2、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按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限平均摊销。

(十七)除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及金融资产外的其他主要资产的减值
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损失是根据其账面价值与按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进行确定。

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再转回。

2、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非金融资产
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非金融资产,公司在每期末判断相关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十八)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以及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合并对价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在购买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不满足上述前提的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2、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则视为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则视为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3、后续计量及收益确认
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下公司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权益法下在公司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项目等的账面价值。最后,经过上述处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公司在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十九)借款费用资本化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当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 个月的,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

当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当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中部分项目分别完工且可单独使用时,该部分资产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2、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资本化期间,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专门借款的利息费用(扣除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及其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予以资本化。

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公司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实现。

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依据已完工作的测量(或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或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

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分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
(1)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2)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二十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公司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十二)本年度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其影响
1、根据财政部财会[2006]3号《关于印发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公司从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5-19条相关内容及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通知”相关内容,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了追溯调整。调整后的报表做为执行新准则的年初数。本次披露的财务数据是按新准则调整后的数据,与2006年年报披露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的差异如下:
股东权益项目 原报表披露数 新准则调整后披露数 调整数 备注
注1:2007年收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外联发)5%股权,使本公司对外联发的投资比例上升至20%,应按权益法核算,从而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相关权益,按外联发的资本公积(借方余额)的相应比例调整减少本公司的资本公积2,991,896.09元。

2007年分别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收购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60%的股权,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年初即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相应调整年初数增加资本公积32,797,966.07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扣除递延所得税负债后增加资本公积535,583.41 元。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余额由冲销年初未分配利润转为扣除其未来可抵扣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后的余额冲销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调减资本公积5,253,378.22元。

权益法核算的联营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年初数资本公积的调整相应调整增加本公司的资本公积1,566,274.07 元。

以上合计增加年初资本公积26,654,549.24元。

注2:由于新准则的实行,合并范围内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不必补提,转入未分配利润核算冲减盈余公积8,205,986.12元。

注3:未确认投资损失按新准则的规定转入未分配利润。

注4:由于新准则的调整,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如下:
原合并补提子公司的盈余公积转入 8,205,986.12
合并范围变化导致少数股东权益转入 -457,705.57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余额 -631,869.79
07年原成本法核算公司增加投资比例转按权益法核算增加投资收益 16,338,780.70
联营公司执行新准则调整增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1,925,610.35
注5:新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计入所有者权益。此外,本年收购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调整年初数形成增加少数股东权益28,802,720.68元;该公司持有上海外高桥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示中心)10%的股权,本公司持有展示中心的90%股权,从而本期冲减对展示中心的少数股东权益1,042,294.43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增加少数股东权益39,510.59元;以上调整合计增加年初少数股东权益27,799,936.84元。

2、为更好地反映公司资产价值,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原则,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报告期公司变更了以下会计估计,并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1)调整年末按帐龄分析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账  龄 计提比例 账  龄 计提比例
半年至二年 10% 一年至二年 10%
二年至五年 60% 二年至三年 30%
五年以上 100% 三年至四年 60%
(2)按房屋结构合理估计使用年限及确定年折旧率,调整如下:
固定资产类别 新预计使用年限 原预计使用年限
框架结构-高层 45年 35年
框架结构-多层 35年 35年
框、钢混合结构-多层 30年 35年
钢结构-单层 20年 35年
上述应收款项的坏帐估计变更使2007年的利润总额减少42万元;固定资产的会计估计变更使公司2007年的利润总额增加677万元。

税 种 税率 计税基础
增值税 4%-17% 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子公司按应纳税销售额的4%缴纳;属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子公司按应纳税销售额的6%缴纳;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子公司按应纳税销售额的17%扣除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后的余额缴纳
土地增值税 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房地产销售收入-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
营业税 5% 应纳税营业额
企业所得税 15%-33% 应纳税所得额
城市维护建设税 1%,7% 应纳流转税额并按公司所在地的政策缴纳(外商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及本公司不适用)
契 税 3% 土地使用权及房产的购买价格
房产税 12% 租赁收入
四、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
本节所列数据除非特别注明,金额单位为人民币万元。

(一)合并报表的编制基础:
合并财务报表按照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执行。公司所控制的全部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合并时对内部权益性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内部交易事项、内部债权债务进行抵销。

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对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按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序号 被投资单位全称 注册地 业务性质 注册资本 本公司实际投资额 本公司持股比例 本公司享有的表决权比例 合并范围内持股比例 合并范围内表决权比例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
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从该公司及其子公司收购股权形成的合并范围内子公司的增加均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同一控制的实际控制人
上述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同一控制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

3、本年发生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本公司董事会通过收购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60%股权决议。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最终控制方为上海外高桥(集团 )有限公司,故本次收购形成的企业合并视作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该被合并公司对外又投资并控制了上海外高桥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物流联合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钟表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钟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故本次企业合并使本公司的合并范围增加五家。

,上述股权收购的产权交割手续办妥;,上述股权收购的工商变更备案办妥。合并日依此确定为。

本次收购支付的合并对价为人民币36,928,200.00元。

被合并企业的基本情况详见上表。

(六)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及其原因
台州外高桥联通药业有限公司系由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景和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59.5%,由于自2006年起上海景和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公司董事会中的表决权未超过半数,且经营管理均由另一方股东控制,本公司对该公司不具有实际控制权,故不纳入本公司的合并范围。

(七)本年合并报表范围的变更情况
本公司本年合并范围新增5家,减少1家。新增合并范围内的公司情况详见四(二)中所述。本年 合并范围内减少1家系上海外高桥商品交易展示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于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浦东新区分局No号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批准注销。

注2:年末余额中处于质押状态以取得银行借款的金额为273,054,212.07元。

注3:本公司将存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中处于冻结状态的资金及质押状态的资金余额视作非现金,现金流量表中的年初余额中扣除了处于冻结状态的存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6,706,212.34 元,年末余额中扣除了处于冻结状态的存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6,775,204.36元及质押存款273,054,212.07元。

3、年末应收账款中欠款金额前五名合计为35,931,698.56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比例为29.83%。

注3:公司持有的太平洋证券股票中有908,310股处于冻结状态。

账面余额 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 减值准备
被投资公司名称 股份类别 股票数量(股) 占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比例 初始投资成本 年初帐面余额 年末帐面余额 减值准备
注:该股票投资年内转为处于限售期的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故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注2:该等公司系本公司本年收购的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

5、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被投资单位名称 年初数 本年增加 本年减少 年末数 计提(转回)原因
注:该股票投资年内转为处于限售期的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故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注2:截止,本公司未发现无形资产有减值情况,故未计提减值准备。

注2、抵押情况详见附注九承诺事项之(二)。

长期应付款年末数为15,500,000.00 元,系上海源芝广告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向本公司支付的一笔无息委托贷款,借款期限为-。

注2:2007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365,908,651.19 元。

2007年权益法下公司资本公积变动增加本公司的资本公积28,868,893.00元。

注3:2007年收购上海外高桥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有限公司60%的股权,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减少资本公积 6,976,834.21 元;年初对上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了追溯调整,增加资本公积32,797,966.07元,本年合并完成后自行冲回上述调整。以上合计减少资本公积39,774,800.28元。

调整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调减-) (注)34,294,784.16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应付普通股股利 ---
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
注:调整年初数说明详见附注二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之(二十二)。

主力净流入 超大单净流入 大单净流入 中单净流入 小单净流入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金融、证券等投资所造成的盈亏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或因线路及超出本公司控制范围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股资金如何取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