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重庆大学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首捧优胜杯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3日16时40分讯(记者 姚辉省)“重庆云威科技从7名大学生科技微企,发展为营收上亿元”“所培育的‘伏特猫’项目,估值上亿”“首捧‘优胜杯’,成为重庆市参加该项赛事最好成绩”……

近年来,重庆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扎实推进“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着力搭平台、建机制、造氛围,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切实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核心在于培养人,重庆大学将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3+1”“2+2”“1.5+2.5”“1+3”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具有价值判断、跨文化沟通、交叉创新与跨界协同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重庆大学围绕“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持续推进中国特色重大风格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实践 “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第一课堂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施个性化培养,提供多种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为学生自我提升、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获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团队400余支。

优胜杯大赛金奖获得者、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博士李力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新时代“双创”教育

学校积极打造“国家-省级-校级”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的训练体系,成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实施“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培养创业实践人才100名、创业训练人才1000名、创新创业赛事学生10000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子落”,并以此带动学校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践融入第一课堂。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在新生中实施“启航计划”“晨曦计划”,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深蓝计划”,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入大学生涯教育,积极构建全学制全过程贯通的“三课堂”培养体系。打造第一课堂课程群,细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目标,完善修订培养方案和学位标准,开设《创业管理》《创业与企业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等通识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搭建第二课堂竞赛群,构建以“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为龙头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逐步建立“指导、培训、孵化”全过程创新实践竞赛模式,举办数学建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乡村振兴大赛等30余个校内创新实践竞赛,1.1万余人次参与,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创意组金奖第一名、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金奖等,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推进以网络为载体的第三课堂,开展在线开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好大学在线”“智慧树”等国内知名慕课平台上推广使用。 

重庆大学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搭建大平台 构建全方位服务机制

学校加强统筹规划,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组建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多部门广泛参与,统筹推进工作。搭建以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主体,以学生科学技术协会、KAB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三翼的“一体三翼”校内平台,依托优势学科设立80余个科技类学生社团,吸引1500余名学生长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地方政府、孵化器等合作建立校外平台,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团队400余支,涌现出“云威科技”“伏特猫”“焊武帝”等一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云威科技”营收上亿、“伏特猫”估值过亿。汇聚政府、学校、校友和社会的优势资源,通过兼职导师、外聘专家等途径,组建以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主、创业典型为辅的“双导师”团队,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制定并执行创新创业奖学金、补贴等政策,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师资、资金等全方位服务支持。  

打造多层次“双创”竞赛 营造全覆盖教育氛围

学校推动创新引领创业,打造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为龙头,涵盖数学建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智能车竞赛等30余个专项赛的“创新+创业”闭环竞赛体系,实施“五阶段”的实训,配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1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45项及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15项,形成“竞赛牵引、实训培育、项目孵化”的运行机制。

同时,构建橱窗、网站、微信、QQ“四位一体”宣传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宣传橱窗和专题网站,新建微信、QQ公众号,长期发布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及竞赛信息,把创新创业实践氛围从现实延伸到网络,实现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

此外,建设“一节课、一讲堂、一分享会、一训练营”的活动体系,坚持“面向全体、逐层递进”,探索网络直播新形式,实现校内校外参与全覆盖。实施“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选树新时代双创之星、双创学生社团典型,协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承办“挑战杯”“创青春”、iCAN国际创新创业竞赛等大型赛事重庆赛区比赛,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双创周”主题活动、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分享会等相关活动,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意识(GYB)培训,实现创新创业活动全覆盖。 

  新时代的创业者要无时无刻都带着创新创业意识看待创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意识相关。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思考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缓减就业压力

  如图1,近些年,我国高校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工作岗位却不会因为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就业问题主要通过竞争来解决。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模式下企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人具备更加大胆的,找出现有社会中潜在的商机或出路。高校是国民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规律,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3.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进步,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的突破。而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这落后。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发展的标志。创新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拥有创新的想法就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创业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1.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升华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这些竞赛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资助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2.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创新

  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萌发创新创业的意识。

  近些年来,国家与学校鼓励许多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凡是申请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为其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申请的创新课题或,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活动是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分四个年度(2006~2010)在全国总共资助15000个项目。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启动以后,学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进入第一方阵系列;从2005年至今,教务处投入707万元,资助了846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与学生4250人。2009年,学校共有27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5项获得了教育部的资助。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则是由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每年出资30万元在我校成立的,每年资助60余个项目。  3.推广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有效举措加以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 万,2008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而在2009年则超过600万。在国家GDP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建设。

  在此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使学生得到市场磨炼。

  具体途径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认真思考创新与创业,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建立孵化器,从资金上支持学生创业,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四、 从政策上鼓励、支持和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强化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政府与社会应当从各种政策和规定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真正建构起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于创新创业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总结得非常好,他说:“创新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此语诚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业环境,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作为以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