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风投?

CFRM杂谈|过去5年内,我们碰到过很多企业家、很多项目,有一些成功的,也有一些失败的。我发现成功总是有共性的,失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自己也在总结,什么样的企业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我重点分享一下在失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杂谈|我从腾讯出来五年了,大概投了2—3亿在天使投资,投资了大约50家公司,去年有一家公司上市(淘米),还有一家公司在上市,还有一家公司卖了1亿美金(第七大道卖给了搜狐畅游)。在这家企业上,我们是200万投资2年变1亿人民币,交了2千万的个人所得税(笑)。

  过去5年内,我们碰到过很多企业家、很多项目,有一些成功的,也有一些失败的。我发现成功总是有共性的,失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自己也在总结,什么样的企业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我重点分享一下在失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1、学会隐藏自己。

  有一些公司,特别是创始人非常喜欢在媒体上高调曝光,导致引来了新的竞争者和巨头进入,这种公司往往会很惨的失败。举一个案例,当年淘米创业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都不会跟别人说汪海滨(淘米创始人)在干嘛,只有他在静悄悄地做。做了一年多,直到推向市场才陆续有其他的公司知道,竞争对手后来再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2、不投跨行业创业。

  比如原来做游戏的人要做电商,原来做互联网社区的要做游戏。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这种跨行业创业失败概率都会比较高。

  可能有人会有问题说“曾总这个不对了,当年你们腾讯创业的时候也跨行业了。”对,我们创业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刚刚开始,不要忘记腾讯最早也是参与深圳电信互联网建设的,马化腾在润迅是做寻呼台,CALL机和IM都很相近的,我们都是搞通讯出身的。

  在这个行业比较成熟的时候,如果你进行跨行业创业往往专业经验不够,所以很容易导致失败。

  3、不投综合素质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强的公司。

  例如,投资游戏公司,你的核心研发能力,有一项就不行,这种项目基本上成功的概率就不高。

  还有一类是综合素质不高,可是有人问“你们为什么会投综合素质不高的项目?”有时候在泡沫的情况下,我们脑袋一发热就投了。我们会发现投完3个月,就后悔了,当时怎么会投这个项目呢?

  去年在投资环境泡沫的情况下我们投了若干项目,导致今年上半年关公司的数量比去年多了很多。最近我发现办公室的同志怎么都换电脑了,换大屏幕的电脑了,我一问,“老板,上面的两个公司关门了,只剩下电脑,那个电脑是做美术的,屏幕都很大,都搬回来我们自己用了。”


  4、不投创始人不和睦、容易分裂的公司。

  2、3个人合作,产品还没有出来团队就闹矛盾了。曾经有一句话“创业的伙伴关系比婚姻关系更难维持的关系”,因为婚姻关系里只需要晚上12点之前回到家,基本上是有保证的。婚姻离婚是财产对半分,资产还存在。

  但是,如果创业伙伴解散了,那么我们投的钱基本上清零了,变成了一堆电脑。我现在很深刻地理解十年前IDG熊晓鸽说“创业失败什么都没有了”的话。曾经有一个做网游的公司做了一半解散了,我们900万的投资只剩下400万,还剩下40多台的电脑。

  所以说婚可以离,婚离了还有一半的资产,但是创业团队一解散,资产马上清零,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典型的失败教训。

  5、大学生创业不靠谱。他们没有被人管过,也就很难去管人。

  李开复说“成功的CEO应该是结过婚生过小孩,会结婚、会谈恋爱、会和别人沟通。有小孩,他才能学会有责任感。”

  我们投过一两个大学生的创业,特别是天才级的大学生创业都比较糟糕。我们费了很多功夫和他沟通,却发现他很难去管理人,而且有这样的创始人下面会很难招到好的、有经验的人。别人会觉得这个老板刚毕业,与人沟通情商都有问题,凭什么为他服务?

  我们大概有一个项目已经投了四年多,公司现在的现况和我们投资四年前基本一样。虽然没有死,但是基本上就是那么回事了。其实我们没让他关门就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维稳”,至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机会。

  6、必须专注做好一件事。

  我要跟所有的创业者要说一点,创业的时候只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什么叫“一件事”?只能开发一个游戏,只能做一个产品。

  我见过好几个项目,在第一款游戏不成功的时候做了两个、三个,本来他的成本并不大,但是同时做了两个游戏,成本就大了,现金消耗非常快,导致公司容易关门。

  在电商行业,B2B和B2C的生意不能混合在一起做。德迅投资的一个很有名的失败案例是拉特兰定制衬衣项目。这个项目后来我送给了员工,现在还活着,一年赚几十万。当时在公司中有两派意见,一是直接面向企业,二是直接面向个人,所以后来B2B和B2C混合在一起做,失败了。

  创业者就应该学习周鸿祎,只做好一件事情,靠这个先把用户做起来。腾讯早年就只做好了一件事情——QQ。

  7、不投股份安排不合理的公司。

  有很多项目在创业初期股东安排就不合适,利益不均衡,没有空间容纳其他更好的人才。当我们投资的时候,他的股东结构已经是这样了,我们很痛苦,想让他再发点期权也就是一点点,很难吸收到很好的人才。

  过去几年,我们还曾经试图花钱去买旧股,重新调整股东结构,我们花了几十万、上百万买了旧股调整了结构,后来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但凡股东结构不合适,我们就不要投了。

  8、创业者盲目乐观或者很封闭,不太愿意和投资人交流的容易失败。

  有一个创业者,规划了他做的游戏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做完,然后他就认为这个肯定是没问题。我们和他沟通,他又不太愿意和我们沟通。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他的时候,这个项目的现金流已经快用完了。

  还有一个更搞笑的项目,我们刚投完他,才过了四个月,投的200万已经花掉了一半,他同时启动了四个iOS游戏团队,本来他只做一件事情,慢慢做是有机会的。然后他自己又很有信心的说:“我肯定第一款游戏能成赚钱”,后来失败了,到第二款还是这么说,最后一个都没做起来。所以说创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现金流保护好,不要盲目地乐观。

  9、速度太慢导致失败。

  之前,有一个做端游的公司我们两年前投了它,本来计划9个月游戏做要出来,那个时候页游还没有那么火,端游还有可能成功。可是他拖延了时间,一直等到一年后,产品才出来。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端游基本上没机会了。我所指的端游是投资率比较低的2D端游,现在只有腾讯这样的有钱人敢花5千万到1亿做的3D端游才有机会,小公司已经没有机会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筹划的时间很长,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和你当初进入市场时候的设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CFRM交流答疑群:

  关注CFRM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CFRM资讯信息

  回复姓名+电话+书籍名称免费索取电子书!

声明▎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金程CFRM。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41、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最终会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在公司的收入上,所以可以去尝试把公司的收入公式写出来,这样就更能看清楚它商业模式里核心驱动指标是什么。

公司的收入,往往是几个指标的相乘,所以,一个公司的成长,也就可以拆解为这几个关键指标的增长。

通常而言,你可以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找到这些关键指标。

42、对大部分处在增长中的公司来说,是多数指标相对静止,有一个核心驱动指标在带动公司成长。 优秀的公司,总是会预估每个指标的天花板,在现有的指标动力衰减之前,去寻找新的增长接力指标。

一个公司如果发现现有的收入乘法里,每个指标都面临突破的瓶颈,就必须去寻找新业务。

43、后发制人的玩家,很可能在商业模式上有了巨大的进化。 在看似提供相同产品下,一个行业里,不同的公司会对自己有不同的定义,这种定义其实也就是常说的战略定位。

44、想要更好地洞悉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它对自己的定位,其实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不要被行业的领导者的思路带着走。

重新思考那个最基础的问题“这家公司提供了什么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要使用现成的答案。尤其是如果这家公司产品是面向消费者的,对产品更加深入的体验也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45、如何分析具体公司?

首先,你需要把公司收入的公式写出来,看清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并且要关注公司是否在新增业务或减掉业务。

其次,你要知道,在一个同质化竞争的行业里,单纯的产品好是一个很脆弱的优势,因为竞争对手容易模仿;而看似同质化竞争的公司,可能对自己有不同的定义,商业模式上的进化,能实现后发制人。

46、在公司的分析框架里,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要素,这种不易模仿的要素,在巴菲特的框架里,就被称为“护城河”。

护城河理论非常经典,并且按照它挑选出来的公司,都反复被巴菲特杰出的投资业绩所验证。护城河的四大要素是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

47、护城河的第一大要素是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就是无法简单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最主要是品牌和专利。

好的品牌能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你,最极致的情况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行业划等号,比如可乐里的可口可乐,剃须刀里的吉列,搜索引擎里的Google。

品牌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营销成本,甚至能帮助公司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定价。

专利也是一种护城河,但建议你把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指标来看,去看一个公司不断创造新专利的能力,它背后体现的是公司持续的创新实力。

48、护城河的第二大要素是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

第一种就是一般说的规模效应,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第二种情况叫做双边经济模型,像出租车、专车领域就是,它有司机的需求,也有乘客的需求,更多的司机会带来更多的乘客,更多的乘客也会带来更多的司机。

这种相互促进的双边模式,经济学上就叫双边经济。在取得领先后,双边模式往往会比单边模式的竞争壁垒更高一些。

第三种是网络效应,社交类产品非常典型,用户主动传播,帮助公司接近零成本获取新用户,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双边模型,而是一个多边的网络模型,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49、护城河的第三大要素,是用户转换的成本。

转换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先发优势的稳定性有多强。 网络效应强的产品自然不必说,例如微信,用户的很多东西都沉淀在上面,绝不会轻易更换。

还有一些转换成本高的例子,像office这样的办公软件,如果要更换其他新产品,需要从头再来学习一遍。

而像日用快消品,换一个新产品毫不费力,这也是为什么,转换成本越低的产品,就越会把精力投入到渠道建设中,来弥补这种不足。

50、护城河的第四个要素,是提供这个产品的成本。

在面临同样的产业环境时,成本领先一直是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成本领先可能来自于规模效应、可能来自于先进的技术,当然,也可能来自于这家公司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的长期建设。

51、利润率是第五个壁垒。肥美的草原上一定有无数牧羊人。就是说利润丰厚的地方,竞争者一定很多。所以与其让竞争者瓜分市场,领先者还不如主动降低利润率,来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52、虽然利润率低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壁垒,但并不是说公司就一定要为形成护城河而放弃大部分的利润。

现实里一家利润率低,但有竞争力的公司,往往有一个“后手”,就是靠前端的低利润率模式,有能力带出后端一个赚钱的模式。

53、分析一个公司的护城河,切忌不要想当然地主观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这些护城河, 财务数据是支撑护城河判断的重要论据。

如果你觉得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品牌, 那你要看,跟同类产品相比,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有更高的定价和更低的销售费用;

如果你认为一家公司有规模效应, 那你要看,它收入的增速是不是快于成本的增速,利润率是不是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有多边网络效应, 那通常它会有快于行业的客户数增长和边际递减的成本;

如果你认为转换成本是一家公司的壁垒,那就看它是不是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较低的营销费用;

如果你判断一家公司有成本优势, 那它应该相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毛利率和更低的费用率,你要去验证是不是这样。

除此之外,更主动运用低利润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玩家值得关注,而在壁垒不清晰的情况下过早追求利润,往往是一个短视的行为。

54、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 无形资产、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产品提供成本 等等方面。

没有护城河时,越好的产品反而会招致越激烈的竞争。

当大家商业模式雷同时,利润率也扮演了壁垒的角色。

55、一般而言, 二级市场更看重制度, 我们看到很多世界500强都已经成为了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靠着制度的约束来操盘。巴菲特投资过华盛顿邮报、布法罗晚报、大都会广播公司等一系列媒体寡头。他也曾经说过,喜欢这类公司,是因为它有良好的制度保证产出,即使阿猫阿狗来管理,都能得到不错的结局。

一级市场则很看重人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说某个知名投资人和某某吃了一顿饭就决定投资,尤其越是早期阶段的投资,核心团队的境界和能力就显得越重要。

大量的例子表明,在靠人还是靠制度的问题上,新兴的行业和公司,人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成熟的行业和公司,则更有赖于制度。

56、一级市场刚好是新模式、新公司占主流,人的作用就会凸显;

二级市场,企业都是相对走到成熟的阶段才更有可能性上市,自然制度更被看重。

当然,一个公司更靠人还是更靠制度,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区分,而是在不同阶段下,相对最适合公司战略的选择。

57、风投女王徐新曾经对于她寻找什么样的创始人做过一个总结:

第一,要有杀手的直觉,能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

第二,学习速度要非常快;

第三,要有使命愿景价值观;

第四,要内心很强大,永不放弃,要够狠。

58、着重关注公司管理层在各个场合的发言、媒体报道,这里面着重关注几个点:

第一,管理层究竟是怎么对行业的趋势做出反应的。

最有前途的管理层都在引领行业;

普通的管理层至少会时刻跟踪行业的热点并积极应对;

比较弱的管理层,他们的发言和几年前相比经常也没什么太大的长进,对行业的理解甚至和你研究了一阵子的成果也不相上下。

59、第二,管理层的基因。

一个公司的基因,是由管理层的基因所决定的。管理层到底是激进还是沉稳,放眼大局还是关注细节,你都可以从新闻里看出来。

可以重点关注一下管理层言行之间的关系,观察他们之前信誓旦旦的说法在之后是得到了贯彻执行还是闭口不谈。

60、第三,管理层对风险的预判。

看管理层洞察到的风险是否领先于市场,如果是,那这个风险往往就不再是风险,而如果管理层对风险的洞察还达不到市场平均水平,那才是最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股权结构来进行观察。可以通过36氪、IT桔子之类的网站,再结合企查查、天眼查之类的工具,去了解公司的股权情况。

一般而言,值得关注的指标包括核心人物持股、重点员工持股、公司的投资人等情况。一个健全的股权结构会为公司的成长保驾护航,但诸如核心团队持股太少、几个联合创始人持股过于平均、员工股权不足、投资人的利益冲突等问题都可能拖累公司的发展。

61、最后,关于人。还有一个观察的小诀窍,可以去看这个时代高水平的牛人都往哪个行业、哪个公司去跑,那一定是代表了未来的趋势,至少是中短期趋势。

62、好的管理制度,首要就是要避免或解决组织过大带来的低效。

在有限的信息下,通常从两个方面去衡量一个公司管理制度的好坏:

第一是观察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公司管理经验的最好凝结,是一个公司的价值观,估计你时常听到某某公司特别有狼性、某某公司执行力特别强,这些都是侧面衡量公司管理水平的定性标准。

第二是跟踪公司的人效比, 就是每个员工平均为公司带来了多少的销售额或者业务量,它的变化趋势侧面反映了公司的组织效率。当然,它默认的使用条件是公司的业务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否则人效比的指标就会失真。

63、这个时代,媒体上有大量公司管理层言行的公开资料,管理层不会无缘无故地公开言论,每一次露面都值得重视,尤其是他们眼里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

公司发展到最后,是业务规模扩张与组织自我进化之间的赛跑,也就是说公司的管理制度,决定了一个公司所能到达的最终高度。

64、第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按照正常的搜集信息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公司时找到的资料,应该也是其他人会看到的资料,这就是市场共识。

在刚开始看行业的阶段,如果连基础都没有具备,更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对第三方信息过于苛求。比较好的态度是,抱着质疑的态度去了解,当具备能力时再质疑。

65、首先,优先要找到的是尽可能详实的信息 ,而不是碎片化的资料,所以不妨在搜索引擎里加上“报告”“研究”“分析”,甚至“专题”“案例”之类的字眼,有时候还可以加一个“pdf”。

其次,微信搜索现在越来越好用了,它分别能从聊天记录、收藏、公众号、朋友圈等个角度去抓取信息。特别是当你在职场有一定人脉积累后,你会发现平时来不及看的朋友圈和群聊里还是隐藏着不少有价值的内容。

其实,财务分析也是我们搞懂一家公司基本面的最好方式之一,以现在券商研究和第三方研究覆盖的力度,能够有财务报表的公司,基本都可以找到不下十篇的研究报告,供我们更好地弄懂这家公司。

66、第二,将你的思考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我们要关注历经时间考验被验证过的思想,而不是快餐式的时髦商业理念。

过度关注太时髦的东西,你才会总有追赶不上时代的忧虑。

67、第三,推己及人的方法能帮我们真正理解一家公司。

培养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手感,其实最好从你自己的公司和行业开始,因为很多东西的规律是相通的。

68、第四,保持用最基本的方法寻找答案。

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把事情把复杂化、需要太多假设和前提的解释都是苍白的,投资者应该相信最简单的结论,大道至简,不能用朴素简洁的话语找到的答案就不是好答案。

69、第五,尽量不要预设结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形成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最快只需要3秒。你在搞懂一家公司前,通常也会对这个公司有一个最初的印象。但尽量不要让第一印象影响了你后续的判断。

70、第六,有框架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框架。

快速搞懂一家公司的过程里,我们试图建立起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里找关键变量。但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商业市场,并不存在一个精确预测的模型,框架未必永远合理,关键变量是谁也可能在变化。

71、第七,集中精力办大事。

碎片化的学习在前期资料筹备阶段还无伤大雅,但当我们真的需要了解一家公司时,其实是需要拿出相对整块的时间和集中的精力的。

72、搞懂一家公司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你能搞清楚公司,不管是做投资、找工作,还是应对客户,或者创业,都很有用。

资料整理来源:白洋老师《如何快速搞懂一家公司》课程

文章来源:创投智汇(公众号ID:capital21)

要成为一名司机,你需要考取驾照;

要成为一名会计,你需要有会计证;

要成为一名律师,你需要律师资格。

要成为一名风险投资者,你可能觉得,除了要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其他门槛。

然而,这看似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挑战比其他大多数的职业都高。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你不仅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需要日积月累你的实战经验,当然也少不了“好运气”。

不少行外人总认为“风险投资”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行业,出手阔绰的“土豪”,一个项目就投资几百万上千万,赚钱是以倍数为单位,风险投资人应该都很有钱。无数的创业者都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注意力和青睐。

而且,他们的工作方式更让一些人羡慕:“不用朝九晚六的上班”,经常“周游列国”看项目,出席各种高大上论坛、会议。

这些误解让不少有志青年对风险投资的职业生涯趋之若鹜,都希望把它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但在你放弃你原来的职业转型做风险投资人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这个职业适合你吗?

以下是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享投就投CEO蔡聪原创的VC能力金字塔。

优秀的风险投资者都是什么背景?

成功的风险投资家很可能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风险投资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蓬勃发展,在那时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自技术研发、商务拓展、财务以及投行:

  • Don Valentine,红杉资本的创始人,来自半导体行业。

  • Tom Perkins,创办美国风投机构KPCB之前是惠普公司的研发部门的行政主管。

近年来崛起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伙人从业前的背景更是五花八门:

  • 红杉资本的主席Michael Moritz是《时代》杂志的记者;

  • 美国创投机构Bessemer的合伙人David Cowan在他获得MBA学位后开始他的创投职业生涯,过去20年投资了许多成功的企业。

  • 而更多的是像《从0到1》的作者Peter Thiel,以及分享投资的创始合伙人白文涛那样“创而优则投”。成功的创业后,他们从自己创业转型帮助和指导别人创业,开始了他们的职业创投生涯。

人们普遍认为有成功创业或者企业运营经验的经验的人比起没有这两方面的经验的人能够更好的识别创业以及企业运营的风险,也能够更好的服务被投资企业。

然而,这不见得是成为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的必要指标。也有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例如前面的提到的David Cowan)认为,这两方面的经验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局限性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仅仅在他们有经验的细分领域而已。

也有许多没有成功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人做得非常成功,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美国有,中国也有。

美国的知名创投的管理合伙人Fred Wilson就是一个没有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家,在过去三十年为投资人创造了可观的回报。红杉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是记者出生,不但没有创业经验,甚至连高科技企业运营的经验都没有。

“通才”还是“专才”更适合做VC?

风险投资机构近年来有行业聚焦的趋势,例如聚焦于医疗,聚焦于先进制造业,聚焦于互联网等。

那么是专才适合做风险投资还是通才适合做风险投资呢?做医疗的投资是不是找一个多年的医生来做,做通讯行业的投资就找一个通讯研发工程师来做成功率就高?

行业领域的经验和专长,对判断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或者市场是有用的,尤其是早期的项目。但不要高估其对风险投资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这跟前面提到的创业经验和企业运营经验一样,都是“短期的局限性优势”而已。

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家,是让自己适应机会,而不是让机会来适应自己的“行业专长”。

行业专长,在判断你所熟悉的行业的项目时,能够帮助到你,但是有时也会误导你,人总是倾向于呆在舒适区,行业专长有时会让你局限在你行业的条条框框里,错过很多好机会,也往往投资不到颠覆式的、划时代的伟大公司。

行业专家也许更适合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业顾问(Advisor)”。风险投资投资的是未来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长远来看,成功的风险投资家总是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跳出自己的框架,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自己。通才会比专才走得更远。

然而,随着投资团队越来越聚焦,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在某一个领域扎根到一定程度的“通才”,对各个行业都只是略懂的“通才”也一样会错失机会,容易判断错误。

成功的VC,在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之间要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广度”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广,不是“各行各业”。能有资本投资价值的行业并不多,在一个VC长达二三十年的投资生涯里面,全部适合投资的领域研究一遍完全有可能。而“深度”也没有你想得这么深,再深你也深不过创业者,深度更多的体现在你在这个行业拥有的专家资源以及智库。

要成为一名成功VC,背景和经历并不是一个决定因素。虽然背景和经历五花八门,但是成功的VC体现出来的品质和素质有很强的共性。下面是我画的“VC能力金字塔”。越是成功的风险投资家,这个金字塔就越满。

VC的底层代码:素质与品质

我们从这个“能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看:一个人的素质与品质,类比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最底层“汇编语言”,用于驱动“硬件”。这里的“硬件”类比的就是你的躯体。你的素质与品质决定了你的工作态度和做事方式。要做一名VC(Venture Capitalist),你至少要有这些底层代码:

  • 学习研究能力以及上进心:懂所有行业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但是,投资机会随时出现在你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全新的技术方案。这个领域和技术方案之前压根儿就没有存在过,对所有人都是新的。

    不管你之前在多牛逼的大企业工作过,不管你在你的领域多么的资深,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你跟所有其他VC一样,回到同一条起跑线。同样专注于医疗行业,一个在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投资人,在面对一个体外诊断领域的项目,毫无优势。

    因此你有两个策略,你可以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守株待兔,等待你熟悉领域的机会出现;你可以快速的学习和研究新的领域,去抓住这个新领域的机会。前者把自己的路越做越窄,而后者才能在风险投资行业长足发展。

  • 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要人云亦云。Critical Thinking太重要了!创业以及管理都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是非黑即白。成功商业模式、成功的战略、成功的投资理念多种多样。

    要辩证的、批判性的独立思考,不要迷信的所谓的“投资大佬”的判断,人家投你也投。一个人投资时往往是理性谨慎的,而当一群人扎堆的投资,尤其是对处于风口下的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经常会失去理性。

    扎堆投资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相互背书,相互依赖对方的判断,而不是各自独立思考,相互印证。试问,如果VC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投资人为什么要把钱交给他们管,还要支付利润分成?

  • 好奇心:除了利润,兴趣和好奇心就是最好的学习和研究的驱动力。兴趣广泛的人,好奇心爆棚的人一定会喜欢做风险投资。因为每一天你都会跟各种各样想挑战行业现状,改变世界的“疯子”交流。他们的点子和想法能够很好的满足你的兴趣和好奇心。

  • EQ以及沟通谈判能力:要做VC沟通和谈判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打交道的群体很多:LP投资人、创业者、投委、联合投资伙伴、投资顾问、行业专家、你团队小伙伴,有时还要面对媒体。你要有很强的谈判技巧为LP争取好的投资条款;你要有沟通技巧让顾问、专家、联合投资者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要有娴熟的公关技巧来面对媒体以及合作伙伴;你要有良好的说服力和自信回应投委以及持不同意见人的质疑。大量的与人打交道的内容要求你必须要有足够的EQ。

  • 强烈的责任感、正直诚信:缺乏责任感的人,不正直诚信的人一定不适合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者承载着众多投资人的信任,是靠信誉和能力吃饭的人。作为一个提供专业服务的信托机构,客户的信任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什么时候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什么时候职业生涯就结束了。VC要长久的发展就要把投资人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管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向投资人坦诚相待,“由始至终,尽心尽责”地做项目调研、披露项目信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 团队精神:风险投资是一项“团队运动”,风险投资团队也往往是一个复合型的团队,有各类的专才。你不仅仅有独立作战能力,你经常需要支援或者借力其他团队成员。一个项目通常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

    优秀的团队精神就是你圆满的完成了团队的分配的任务之后,你还会主动问问其他成员:“还有什么我可以帮上忙的吗?不仅你的团队是团队作战,你要投资的项目也100%是团队作战!没有团队精神,你就不理解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不理解你也就评估不了。

  • 创业以及开拓精神:你也许没有成功的创过业,但是做风投你必须有创业精神。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业精神的VC是如何跟创业者交流,如何能够把握创业者微妙的心理状态。试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不同道,何以同行?如果在你成长过程中,你从来都没有萌生过创业的想法,没有想过一些赚钱的点子,你只想着如果获得高学历、考证,然后获得一份稳定高薪的职业,那么风险投资行业真的不适合你。风险投资行业适合那种爱折腾的人,有开拓进取精神,敢于冒险但头脑冷静的人。

  • 精明:你是一个很精明的,精打细算的,个人的消费和投资时都会处处权衡性价比的人吗?还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

    成功的VC一定是一个精明的人,对价格敏感,甚至显得有点抠门和挑剔。如果投资一只股票或一处房产你会反反复复的研究、对比,选出你认为风险收益比最好的,那么你的就性格适合做风险投资。

    如果你消费都不追求性价比,不喜欢权衡方案,对价格不敏感,也许在泡沫累积的经济周期中,你比人会赚得多。但在泡沫破灭的时候,你会被淘汰掉。别忘了,股权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很可能要持续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如同犹太人这么精明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VC。

  • 商业敏锐:有很高的商业敏锐度,总能提前把握到商业发展趋势,嗅到商机所在。关注科技发展,拥抱新鲜事物,对商业模式,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才能让你的投资有前瞻性,前瞻性的发掘机会会带来超额收益。

  • 领导力:领导力很大程度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的后劲。随着你的成长,你的责任不仅仅是挖掘投资价值,还需要培养和领导你的团队。领导力还意味着你勇于决策、勇于承担责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VC,以上这些底层代码缺一不可。素质和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你整个成长过程中各种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对你的综合影响。当你决定以VC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具有这些底层代码。如果你不是早已经具备他们的全部,转型做VC不是你明智的选择。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若你确定你具备这些底层代码,请继续往下看。

    VC的操作系统:知识与技能

很多“投资大咖”会发表他们的一些投资理念,总结他们看项目的原则。哪一些投,哪一些不投。但我想告诉大家,如果风险投资能够像Check List一样,看看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根据各项指标打一个分就可以决定投资还是不投资,那VC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做投资判断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来权衡项目的潜在收益和风险。

项目评估和调研过程是一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过程。像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有大量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帮助我们进行论证;又像一门艺术,又要作出不少主观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因此,你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以及技能来支持你做投资决策。

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的PE项目的回报率越来越趋于市场平均回报率。新三板的蓬勃发展,更进一步缩小了一二级市场的价差的套利空间。投资机构参与这些项目的投资,更多是为了解决公司的发展资金的需求,而较少会为公司带去其他方面的价值。

而VC项目则不一样,VC不仅仅投入资金,还大大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VC是Venture Capitalist“风险投资者”的简称,同时也是Value Creation“价值创造”的简称。三分投资,七分管理,通过专业的管理为所投资的企业创造价值。

顶尖的VC获得投资人和企业认可,不仅仅因为资金融通的金融属性,还因为其能够协助被投企业提升价值。因此,你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以及技能来支持你做这些投后服务。

  • 财务与审计:你要有数字敏感度,财务数据中可以发现很多风险,印证你的判断;你要有审计思想以完成一个有效的尽职调查。缺乏财务知识,你也不可能对估值水平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 经济法规:不懂经济法规你如何理解公司治理?如何行使你的董事职责、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规范公司的治理?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做风险控制。而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控制,风险投资有很强的金融属性。

  • 税法:不了解税法,你能把握到公司的真正的成本结构吗?能预测到公司真正的盈利水平吗?

  • 金融以及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项目退出的主要场所。这是游戏规则,不懂这些规则,不懂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偏好,就不可能投资到获得市场认可的项目。卖产品前,你必须得了解什么产品好卖吧?

  • 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直接影响你的融资情况并帮助你把握退出时机。掌握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规律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对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进行逻辑论证。微观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参与经济的个体都是理性、利己的。商业逻辑也一样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 市场营销以及公司战略:没有市场营销的概念也就没法判断公司的销售策略。没有战略思维你也很难判断公司的战略方向是否正确。犯战略性错误对一家初创的公司往往是致命的。

  • 创业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把握和预估创业企业会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

  • 心理学:帮助我们把握创业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其是否具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挑战。

你也许会发现,这些知识与技能怎么这么像MBA的课程?是的,没错,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都倾向于招MBA毕业生的原因。但MBA毕业生所掌握的这方面知识与技能对于VC工作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不像底层代码,在你转型为风险投资人时你必须得具备全部。而这个操作系统,是允许你仅仅具备其中几项技能而欠缺其中一些的。或者你只有一些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

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你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后,再去学习掌握是来得及的。你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缺哪一项就补哪一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名用心的导师,或者你的平台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加速你成长。

你不需要通过去读四年的财务课程或者去考全世界最难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来掌握财务知识。好的导师和培训机制会告诉你:作为VC,哪一些财务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哪一些你不知道也没关系,让你更有效率地成长。

VC的应用层:投资案例以及经验

具备了“底层代码”和“操作系统”,你就具备了风险投资行业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底层代码”驱动你完善你的操作系统,下一步你要做的就是在“操作系统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

具体体现就是各个行业各种发展阶段的项目。开发应用的过程就是你不断学习和研究各个细分行业过程。刚刚入行时,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最擅长的方向作为你的切入点,往往这个方向与你转型前从事的职业有关。

绝大部分成功的VC在转型做VC时能力金字塔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具备完整的素质与品质,掌握了部分知识与技能,这些技能可能有一些很精通,有一些只是了解,而同时一般都有一到两个行业的从业经验。

每个VC入行后,都需要逐渐完善知识和技能,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战中,累积你的经验和教训,累积你的成功案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各类判断框架。

VC能力金字塔顶端:号召力与影响力

这个金字塔顶端是作为风险投资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体现在具体业务上就是“融资能力”。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对资金有很强的磁力,受到市场的认可。要升华到这个层级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时间和IRR检验你的能力。你还得积累人脉。最终结果完全依靠个人的造化和历练,我能给的提示不多。

风险投资可能是最精彩的职业,能给你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和兴奋点,并且极具挑战性。当然,长期来说职业上的成功还能给你带来可观的财务回报。

准备好接受挑战,成为一名VC了吗?

想获得金融女王收集的《行业干货大礼包》吗?请在金融女王(ID:FintechQ)微信后台回复“大礼包”获得下载链接。

你可以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体验免费BP点评服务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风投需要准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