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好新能源板块?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研报表示,在方面,明年依次看好太阳能、动力电池、风电、核电四大板块。太阳能进入经济性推升的需求阶段,可以把这个机会看得更长,行业供需格局,需求有30%新增装机,价格会下降,重点看好一体化产业链公司,推荐海通集团,今年EPS预计为1.8元,明年2.4元。多晶硅国内短缺,明年价格会稳定在60美金,推荐保利协鑫。从技术革新角度推荐中环股份,技术路线转化效率高。

国内太阳能市场若大规模启动,直接利好接入市场,荣信股份受益大,有可能超预期。

动力电池,产业链看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目前,磷酸铁锂受质疑,选择锰酸锂,技术不确定,因此选择技术路线较多的杉杉股份。电解液隔膜,可以给予高估值。

本文来源:海通证券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新能源汽车板块大跌!原因竟是悲观猜测?_股票频道_证券之星

今日,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为代表的“宁指数”突然在开门红后杀跌。宁德时代一度下挫近10%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产业链龙头公司亿纬锂能、当升科技、赣锋锂业、比亚迪等人气个股均未能幸免。

如此下跌原因究竟是什么?市场众说纷纭,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宁德时代的高估值杀跌带崩的板块。然而目前市场的悲观情绪可能不仅仅局限在单一个股上,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将重点分析。

天风证券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板块大跌主要有三个因素组成:

1)中美关系(由药明康德事件延展对成长股产生悲观预期);

2)2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铁行业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时间点有所延缓。征求意见稿提出,钢铁行业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中钢协此前对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目标也是如此,并指出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该目标改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其中双碳放松;

3)流动性收缩,成长股杀估值。

针对以上因素天风证券电新团队认为:

1),市场担心宁德时代供不进美国(车没直供美国市场的,特斯拉美国是松下;储能有)、和美国断供芯片等问题都是多虑了。

2)双碳一方面先立后破,层层加码;另一方面是为新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不是不搞新能源。

3)部分行业研究员对新能源高景气行业不了解,还是以基本面和估值匹配度为理由来判断行业顶部。

但是据消息人士透露,宁德时代正在美国向专业机构求助,咨询其被美国制裁的可能性。让宁德时代意识到这一危机的,是《纽约时报》在2021年12月22日发布的报道——《这家中国公司何以成为电动车时代大赢家》,宁德时代的主导地位在华盛顿令一些人忧心忡忡。

宁德时代是否会被制裁还是要划问号的毕竟公司已经有了危机意识,券商研究员的自信是否能笑到最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华宝证券认为新能源车市淡季不淡,补贴退坡叠加春节因素并未影响终端需求火热。12 月由于处于补贴退坡和终端车型涨价的关键时点上,因此 21 年 12月销量远超实际需求,此次公布的 7 家车企销量环比仅下滑 4%,超市场预期。

此外对比 21 年 1 月和 22 年 1 月,由于春节要略早,因此 22 年 1 月相比去年受春节因素将更多,不过从市场数据对比来看,22 年同比依旧大增227%,相比较 21 年 1 月新能源车市环比减少 20%,1 月份目前数据仅环比减少 4%,在传统淡季依旧表现出强韧的需求渴望,市场对于新能源车一季度生产和销售出现环比大幅下滑的担忧可以逐步减弱,虽然产业链价格逐步传导终端车企逐步提价,但是并未影响个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新能源车行业高景气度下电池厂商产能持续扩张带来锂电产业链的增长机会。下游需求的推动也带动了中游电池材料厂商订单需求的旺盛,可以关注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技术布局较深和海外业务扩张优势明显的龙头正极材料厂商。高成本产能出清下关注成本和资源优势明显上游锂矿开采企业。应关注在开采成本较低,拥有锂矿资源优质的相关上市公司,他们在价格上行中凭借较低的成本能获得更高的毛利,业绩弹性因此相对较大;此外国内相关资源上市公司通过锂矿开采到锂盐生产销售一体化布局,相关一体化布局的上市公司凭借价格优势有望持续拓展市场份额。

东方证券认为考虑各环节扩产计划及扩产速度,木桶效应仍有效,部分环节产能吃紧和技术迭代放缓可能演绎为锂电池或新能源车生产的瓶颈,成为量价齐升的潜力板块,我们预计 2022 隔膜和溶剂可能成为产业链里的短板。

随着新产能投放,预计核心材料价格将趋稳甚至回落,未来一段时间内电池端的整体成本将出现下降,而下游价格上涨趋势非常确定,随着电池毛利率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带来费用率下降,电池环节迎来盈利拐点。

综上,中游材料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002812)、星源材质(300568)、沧州明珠(002108);建议关注溶剂环节石大胜华(603026)、新宙邦(300037)、奥克股份(300082);三元材料关注一体化布局核心标的华友钴业(603799),建议关注当升科技(300073)。

新能源车概念股为何大跌 :高位回调?马斯克套现75亿美元 ? _ 东方财富网

  11月15日和11月16日,A股新能源车板块股价已经连跌两日。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板块15日收盘时板块整体跌幅达到//)

2022年,市场给新能源行业来了个开门黑,各个

板块全线大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长假期间,新能源行业遭遇大利空了吗?

其实并没有,虽然长假期间,新能源行业大消息确实不少,但其实总体偏利好,今天给大家捋一捋。

上周五两市场最明显的莫过于光伏板块的暴力反弹了。

为什么光伏突然又变得如此生猛?

原因是因为有媒体报道: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的总装机量有望超过60GW。

这个数量大大的超出了市场预期!

要知道12月初的时候,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可是将今年国内的装机量预期由原来的55-65GW下调至45-55GW。

加上市场担忧行业的扩产会导致的内卷,导致过去一个月光伏行业总体表现一般,尤其是硅料和硅片环节。

那么为什么国内的装机量突然又超预期了呢?

要知道,去年前11个月,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也才为34.83GW,这也是行业协会下调全年装机量的原因,但12月1日到30日晚,国内地面电站并网量却已经超过16.8GW,最后一天就更猛了,都快赶超过去一个季度的装机量了。

其实光伏行业年底的抢装潮是挺普遍的,只不过今年在市场对于后市比较担忧的情况下,这无疑给了市场一个大利好。

虽然说,里面大概率还有很多项目并没有真正的完工,但这至少说明目前光伏组件2元每瓦左右的价格,市场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接下来虽然硅料和硅片价格的下降,下游的装机意愿有望提升,叠加海外比较强劲的需求,22年的一季度非常值得期待。

咱们之前说,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性机会要看22一季度,目前看,逻辑有望验证,一季度的抢装潮有望持续,淡季不淡可能性很大。

不只是光伏,新能源汽车方面,同样迎来了3个大消息,其中1个算利好,1个稍微偏利空,1个算中性。

12月份一过,新能源汽车企业又开始了报喜的环节。

同比自然是各种大涨了,更关键的是环比同样大涨。

,12月份的销量也出来了:乘用车全系销售97990辆,同比大涨77.9%。其中

乘用车达92823辆,同比暴涨236.4%,连续两个月突破9万辆大关,再次刷新纪录!

乘用车2021年全年销量销量达到730093辆,同比增长75.4%,其中

乘用车全年销量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这也创造了中国新纪录!

从消息属性来说,毫无疑问,这就是新能源行业大利好,再一次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已经成为很多人购车时会重点考虑的对象了。

当然了,从市场的角度,倒不一定会做明显反应,主要还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估值已经拉满,也就是市场预期其实已经拉满了,销量的继续上涨,也只能说符合市场的预期。

这就是主流板块炒作到一定位置后都会面临的尴尬,预期拉满后,除非有更大的利好,不然可能就会被市场认为是不及预期。

宣布涨价: Model 3后轮驱动版价格上调1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上调2.1万元。

我看网上的说法是因为订单太多了,这应该是部分原因之一,确实交付周期延长了,但核心原因是还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事实上,去年

已经提价了几次了,除了官方的运营策略之外,核心还是因为成本的压力。

2021年全年销量达到93.62万辆,逼近100万大关,相比2020年增长43.6万辆,增幅达87.2%,大大的超出市场预期!

如此生猛的增长趋势,就问丰田你怕了吗?

(不知道这样意气风发的表情还可以持续多久?)

这也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们提个醒:

依然是全球龙头,竞争力依然足够强劲,大家可千万别松懈,摆在国产新能源汽车面前的是星辰大海,必须更加努力,除了卖给国人,更要卖给全世界。

如此,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真正的大成!

涨价这个事情,背后还是显示了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成本压力,其他国产新能源汽车也肯定会面临这个压力的。

的品牌溢价足够高,用户对涨价的接受度高一些,但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涨价的话,会不会劝退很多消费者,这是很难说的,所以从这个消息来说,leo认为稍稍偏利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稍偏利空的消息是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出来了,涨价......

网传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出来了,涨价幅度近50%!

这个消息把我吓了一跳,这绝对的大利空呀,仔细去看了一下发现还好。

根据12 月 27 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的内容,其实

的三者险基准保费还下降了0.1%,车损险基准保费下降1.2%,车险保费整体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

只有购买25万以上的,比如

、蔚小理之类的价格比较高,电子元器件比较多,维修成本比较高的保费才涨幅比较大,最高涨幅30% 左右。

幅度确实不算小,不过绝对金额的话,也就是三四千块钱,对这个购车人群而言,完全是可以接受的,更不要说电费和保养费本身就比燃油车便宜。

所以,这个消息只能说是偏中性,不要被一些人给忽悠瘸了。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其实新能源行业小长假期间的消息还是偏利好的,为什么来个开门黑?

看来看去,还是市场风格的问题,市场继续延续年前对于低位板块的机会挖掘,对于高位的

板块依然存在顾虑,核心还是行业内卷,以及销量不符合预期的担忧。

看今天领涨的就知道了,全都是咱们前两天推演的2022年的主线行情板块。

但大家也不用太担忧,市场还是有点过虑了,从目前看,不论是光伏,风电还是新能源汽车,总体上依然是符合预期的,确定性依然是足够强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今年

行情一般,它也是明年超额收益的来源。

年底的成绩单,也使得“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理念再次深入投资者心中。

即将过去的2020年,无疑是机构成为大赢家的一年。

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股票平均收益22%,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高达46%,但是买股票亏损的概率将近40%,与此同时,自年初以来有业绩统计数据的4000多只股票和混合型基金里面,亏损的基金数量不足100只。

年底的成绩单,也使得“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理念再次深入投资者心中。

而展望明年,机构将会看好哪些板块呢?

即将过去的2020年,无疑是机构成为大赢家的一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板块在长周期里配置价值显著

科技板块,成为众多机构普遍关注的焦点。

“科技兴国,科技板块与中国的国运息息相关。”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孔学兵认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科技板块始终呈现出波动上涨的态势,多次放缓上涨速度,甚至有所回调后,又会重新崛起,带来更加强劲的复苏。板块在短期波动的行情中,核心的投资逻辑却长期不变,始终是基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逻辑。目前看来,行业仍然处在上行周期内,在长周期里配置价值显著。

孔学兵表示,科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比如消费行业,可以简单的通过PE、PB或者PEG等去判断它是低估还是高估。不能片面的认为这个板块的估值高,而是要动态的去看待科技板块的估值问题。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看待,而不是一刀切。

孔学兵分析认为,科技板块在2019年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但是2020年基本上处于持续震荡的状态,可是反观它的业绩,却是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的,客观上这就消除了前期上涨带来的一些估值压力。据他的观察和统计,历史上半导体行业基本在70倍到140倍PE的区间内波动。截至今年10月底,半导体行业的估值水平已经降到了历史中位数以下,个别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PE甚至已经降到了60倍以内。考虑到明年如果有大约40%或者50%的增长,那明年的估值可能就在40倍以内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在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估值区间内。

在产品操作方面,孔学兵会考量长期增长空间、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等维度,坚持优质科技成长股的重点配置。细分板块方面,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5G应用场景、云计算SaaS等领域,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估值消化后,性价比逐步凸显,他也会择机进行增配。

此外,孔学兵预计国产替代仍旧是2021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并且会加速在重点产品领域和基础环节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攻关;5G、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市场将会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他预计国内半导体2021年实现20%以上的增速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根据他的跟踪,目前由于需求端的快速增长,叠加产能供给紧张带来的缺货涨价情况已经遍布到行业内很多环节,从代工到封装到设计,量价齐升成为普遍现象。他预计全球半导体产能紧张的局面还会延续至2021年,甚至在8寸产能上有可能延续至2022年。细分赛道方面,金信基金孔学兵看好能够通吃晶圆和品牌两道环节,业绩弹性最大的IDM厂商,以及需求持续提升、国产化替代加速的MOSFET。

“疫情的影响终将逐步消散,市场长期面临的依然是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一大局。”孔学兵坚持看好全球性需求扩张驱动下,长期景气度上行、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科技成长股。

壁虎资本总经理张增继也同样坚定看好科技板块。他认为,现在正处于上述阶段的变革时期,整个科技产业都会迎来巨大的增量以及技术的变革。而那些具有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垄断的公司将会伴随行业的增长而快速成长,也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也是中国未来的核心资产。

新能源在明年还会有机会

2020年,新能源板块可谓“涨疯了”。在业绩排名领先的多只基金,重配新能源成为普遍的选择。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继续坚定看好新能源在明年的表现。

史博认为,新能源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市场的主题,而且是一个全球范围的主题。甚至从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来看,欧洲的程度还要更高。今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掀起了新能源的浪潮,而在未来,史博认为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甚至传统的光伏行业,都还会持续有相当多的机会。

从可持续的角度,史博也看好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涵盖了消费、医药、医疗服务等,涉及的点比较多,因而在未来的可持续性也会比较强。史博指出,虽然养老产业不会像新能源那样会形成“爆款”产品,引发市场强烈的关注度,而更多会展现一种“慢牛”式的行情。

中长期持续看好消费板块

2020年,白酒持续发力,多只白酒股的股价连创新高。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向时代财经分析,今年白酒确实涨幅较大,而在明年,包括白酒在内的大消费将会与业绩成长而相匹配。李大霄指出,2020年对于大消费是“估值超越业绩”,而在2021年不一定会有像2020年那么大的涨幅,更多会和业绩匹配。如果说2020年是估值分享的话,2021年则将是业绩充实。

除了白酒外,在整个大消费的范畴中,李大霄最为看好住房以及装修这一细分领域。他认为,2020年住房销售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一状况还会在明年延续,有些地方可能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李大霄判断,明年在一二线城市的住房供应还将会进一步加大,因为不少城市在2020年已经出现了“摇号”的情况,而在以前中国经济曾出现过粮票、布票,而现在出现的“摇号”也是类似的道理,所以如果过度看空或者忽视,就会错失了机会。

从中长期来看,金信基金基金经理周谧对消费板块也持续看好。他认为,在大消费板块内,医药、医疗器械、食品饮料、旅游休闲、汽车、家电等行业和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息息相关,伴随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趋势仍将延续。消费行业的属性决定了其稳定性、可跟踪和可预见性,巨大的市场空间给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周谧表示,明年将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寻求行业与个股的确定性增长机会。

针对市场上目前对于消费板块估值偏高的议论,周谧表示,消费作为一个大板块包括了很多的子行业,子行业里面有一些估值偏高,有一些估值已经调整下来了。所以对于估值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此外,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体量,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存量博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龙头股在行业内的估值溢价会越来越高,而好公司的估值在发展的过程中是能够逐步得到消化的。基于此,在实际操作中,周谧关注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以及它的行业占比能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对于能够提升占比的公司,他会适度放松一些对于估值的要求。

君创基金副总裁兼投资总监商维岭认为,明年成长股和价值股都会出现结构化机会。明年的关键变量在于二季度的宏观因素,进入二季度需要进行一些风险防范,明年下半年会有一些确定性的机会出来。

从长周期、可持续、可复制的独特价值观体系中,商维岭看好大消费、大科技和低估价值成长的龙头企业。认为具备成长性的优质赛道均会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比如食品饮料、新经济、场景消费、互联网、医药医疗、高端白酒等,仍存巨大空间。在细分领域中,保持优秀的公司值得关注,竞争优势凸显的龙头企业会继续享受赛道景气带来的成长红利,预计企业叠加自身的强势增长潜力,会出现超额回报,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汽车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