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票公司走账一个意思吗

标价140多万元的高端车需加价30万元才能到手,加价的30万元还不开发票;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还要求把钱打进私人账户……

记者对多家4S店调查发现,部分高端汽车品牌在销售紧俏车型时,不仅“店大欺客”违规收取服务费、加价费,这些不合理费用往往还不开票、不入公账,涉嫌逃税。招牌光鲜的4S店,竟潜藏“税收黑洞”?

“今年初买了两辆丰田埃尔法车,每辆被要求缴纳18万元左右的加价费用。加价的部分跟车价分开缴纳,不给开发票。”上海一位车主告诉记者。

天津一位平行进口车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丰田埃尔法“从来没有不加价过。”他还表示,“以前加9万、10万元,现在加到20多万元,没有听说加价开发票的。”

河南的一位车主花了140多万元买了一辆日系车,额外支付的30万元加价费用也没有开发票。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高端品牌的紧俏车型时,往往会遭遇加价、被收取金融服务费等“霸王”行为。令人疑惑的是,这些费用和车价一般要分开缴纳,不开发票,即使开票也要求消费者“承担税点”。这背后有什么玄机?

记者实地走访多家汽车经销商发现,目前,所访大部分地区丰田埃尔法加价幅度在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雷克萨斯LX570部分地区加价幅度在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而这些加价部分往往是不开发票的,部分同意开票的经销商也需要客户另交税点,以服务费、装潢费、维修费、汽车配件等名目开票。

上海闵行区一位丰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丰田埃尔法汽车加价部分是不给开发票的。“如果消费者同意承担13%的增值税税点可以开票,建议跟车价分开开票,这样的话加价部分就不用交购置税。”

销售人员给记者开出的丰田埃尔法购车报价单。

巨额加价不开发票或者分开开票,甚至“一部分走公账,一部分走私账”已经成了汽车4S店的“潜规则”。记者采访多位购车者发现,如果是贷款买车,还会被要求支付数千元乃至万余元的金融服务费,这笔费用也没有发票,有的甚至是通过微信转账给销售人员的私人账户。

上为记者暗访调查的聊天记录图

“花式操作”潜藏“税收黑洞”

多位财税和法律界专家指出,要求消费者将款项打入私人账号,对额外收取的费用不开发票,将发票拆分为多张,改变收取费用的品名,降低车辆标明售价等方式逃避相应税费,均涉嫌违法,极有可能构成偷逃税款。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理事汪蔚青指出,如果4S店的销售人员要求消费者将金融服务费、加价等费用转账到个人账户,这些钱款虽然最后仍有可能从个人账户转到企业账户、并进行了报税,但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存款人使用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将单位款项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因此,企业经营性收入,却通过个人账户收款,至少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极其不规范的。

北京华税(深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肖文指出,如果消费者被要求将额外的费用转到私账上,企业最终将这笔费用纳入公账并正规缴纳税费的可能性较小,存在很大的偷逃税款嫌疑,“如果不是为了避税逃税,4S店完全没有必要走私账。这不利于企业管理,且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肖文指出,当消费者将额外缴纳的费用转到了对公账户里,却没有收到发票,4S店也同样存在偷逃税款的可能性。

汪蔚青分析指出,在销售机动车的过程中,通过向消费者收取所谓出库费、提车费等进行额外的加价,这部分费用属于“价外费用”,属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通过多笔收款分开走账的方式,很多4S店涉嫌逃避加价部分13%的增值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尽管企业所得税是针对企业的利润征收,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但由于加价部分是增加出来的‘无本收益’,并不存在所谓的成本,所以基本上规避的是加价部分金额25%的企业所得税。”

【走公账但“嫁接”纳税主体】

汪蔚青指出,在金融服务费的案例中,4S店还存在通过“嫁接”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将纳税义务“外包”给在销售汽车和合同签订过程中并未出现过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4S店销售机动车的同时收取的“价外费用”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但金融服务的法定税率为6%。同时,根据现行增值税的规定,连续12个月内累计收入不超过500万元,第三方的金融服务公司还可以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可见,4S店通过“嫁接”纳税主体将税率从13%降为6%甚至是3%,同样涉嫌偷逃税款。

对偷逃税款“老司机”主动亮剑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花式操作”在4S店并非个案,部分品牌4S店甚至可能已是“老司机”。专家建议税务部门加强监管,主动向偷逃税行为亮剑。

巨额加价潜藏的税收流失惊人。有专家根据2018年埃尔法在华销售数据进行了粗略推算。据媒体报道,2018年丰田埃尔法汽车在华销售超过1万辆,假设其中一半的车辆加价20万元销售,则差值部分的税基为10亿元,一年税收流失可能超过3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车金融渗透率达到39%,部分高端品牌金融渗透率接近50%。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4S店普遍存在的收费名目金融服务费,同样潜藏巨额偷逃税款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肖文指出,部分4S店加价不开票的行为涉嫌偷逃税款,且金额不小,对于这些“老司机”监管部门要主动亮剑。“汽车产品价值较高,消费者消费时相对谨慎,所有支付均会尽量要求获得付款凭据,这也方便了监管部门监管。”

律师:非法代开发票是违法行为,买卖双方都要为其违法行为负责

通过代开发票公司开发票,只需支付所开发票金额1%至2%的费用(比正常税率低好几倍),而且开具的发票能够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核。当前,代开发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黑色利益链条,导致了严重的偷税、逃税和漏税,在各方得益的背后是国家利益的损失。

代开发票者手中的“发票”从何而来?为何能够躲避税务部门的审查而能够正常走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郑州市民赵先生经常会在私家车的车窗夹缝中看到“代开发票”之类的名片,有些名片上还写有“保真”的字样。

“一次,我试着给一家代开发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对方称只需收取两个点的税费,就可以开具发票。这比起正常的税费,明显太低了,肯定存在问题。”赵先生说。

在郑州某广告传媒公司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给客户开发票,如果按照正规途径,需要上缴10个点左右的税款,而通过代开发票公司,只需要一两个点的税。刘先生说,因为业务需要,他会找代开发票公司的人开发票。

“开始还怀疑是假发票,但第一次收到发票后,材质和印刷与真发票似乎一样,而且客户也能够正常走账。”刘先生说,这样能省下不少开发票的税费。

记者联系上一名自称是河南远航税务代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需要开一张两万元的广告发票,该工作人员说需要收取两个点的费用。

“是正规机打发票,绝对保真。”该工作人员电话里承诺,可以走账后再付款。

记者联系上多家所谓的代开发票公司,接触后发现,他们的交易非常隐蔽,不会与客户见面。他们要求客户通过手机或者网络将开发票的公司名称和数额等相关信息传过去,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发票寄到客户手中,客户再通过银行卡转账。

收费方面,一两万元面额的发票一般收取两个点的费用,如果几十万元的大额发票可以优惠到1.5甚至1个点。

官网查询代开的发票能正常走账

在新乡做生意的李女士经常与一家代开发票公司合作,由于税点比正规渠道的发票低好几倍,这让李女士尝到了一些甜头。

比正常缴税低得多的发票是不是真发票?记者从李女士那里拿到一张代开发票公司开具的机打发票,通过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网站进行查询和验证。

记者将发票代码、发票号码按照要求输入系统后,真的可以查到相关内容,而且显示的信息也与发票上的内容相符。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代开发票者开的是真发票,而且是计入税控系统的机打发票。

“我身边的一些生意人不知道从哪里开的发票,很多都不管用,遭到合作单位退票,但我在这家公司开的发票还没有出过事,都能正常走账,躲过税务部门的审核。”李女士说。

记者采访的情况也表明,代开发票公司几乎能够开出商企发票、广告发票、服务发票、运输发票、道路交通发票、租赁发票、建筑发票、餐饮发票、医疗发票、机动车销售发票等。代开发票者开具的发票也确实能够最终走账,并且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核。

超低成本的“真发票”从何而来?

采访中,与代开发票公司有过合作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能以这么低的税点开出“真发票”来,很多人都猜测肯定是存在偷税、逃税或漏税的行为,否则,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

省地税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税务局不可能委托任何公司或个人代开发票,从事该生意属违法行为。

那么,代开发票公司手中的“真发票”从何而来?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我省某传媒公司的会计孔先生告诉记者,现实中,有些公司因政策等原因缴纳的税点较低,这样便可以为他人代开发票,从中赚取差价。比如,正常情况下是10%的税,公司实际缴国家是5%,代开收取8%,自己可以赚3%的差价。

采访中,省国税局的贾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一些个人或者公司代开的发票能够通过网上查询,并且通过税务部门审核的话,很有可能是真票假开。也就是说,在没有业务来往的情况下,一些在税务局取得正规发票的公司给他人代开发票,从而赚取差价。比如一家商贸公司(一般纳

税人)进了100万元的货物,卖出去80万元已开具发票,20万元不需要开发票,那么这多出的20万元发票违法替别人开,得到的手续费装入自己的口袋。这是典型的虚开发票行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代开发票公司会注册很多公司,从税务部门领取真的发票,通过开票软件存在的漏洞,可以开“大头小尾”的发票,然后将发票卖出去,从而赚取差价。比如,甲为乙代开20万元发票,收取对方3%的手续费(6000元),甲通过软件漏洞,只需要按照10%的税率对其中的1万元纳税(1000元),可以赚取5000元的差额。

一位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不法分子注册公司领取正规发票,并且开具发票后,以发票被盗为由到税务局报失。这样既得到了买票人的购票费,同时也不用缴纳任何税金,只是等过一段时间后,买票人会发现购买的是被报失的发票。

尽管代开发票者收取的服务费不高,但由于成本低廉,在业务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牟取暴利。

巨大需求市场催生黑色利益链条

代开发票市场“红火”的背后是巨大的现实需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上文中提到的广告传媒公司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公司都避税。比如公司做成了一单100万元的生意,给客户开完发票后,再找代开发票公司开一张面值为90万元(2%费用)的发票,相抵之后,公司只需要为10万元(10%左右税率)缴纳税款,从而偷逃大部分应缴的税款。

在郑州某商贸公司上班的小王告诉记者,公司如果业绩好,会给员

工发年终奖,但是需要自己解

决发票的问题,一些同事便会找到代开公司开

小王还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业绩,公司会给客户送礼品,这些钱都需要发票冲账,因此也需要开发票。

在郑州市花园路某商场上班的赵女士说,公司店面装修时,为了省钱把活包给了一小包工头,价格虽然便宜,但没有发票,公司也没法入账。最后,公司找到代开发票的公司帮忙,才得以入账

很多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都会在纳税上做文章,除了不得不缴纳的税费外,能逃便逃,能避则避,一些有经验的财会人员都掌握为企业逃税的方法。有些小团体或其企业直接从代开发票处开发票,当然,最高2%的费率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买方和卖方都属违法行为

记者咨询了12366的工作人员得知,发票只能是谁买谁用,不能为别人代开,代开发票的行为属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如果发现,要视情节给予处罚。

“法律明确禁止代开发票行为,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广晓说,2010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禁止倒买倒卖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第三十八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从法律的规定来看,非法代开发票是一种违法行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朱广晓说,《刑法》明确规定: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两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量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两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朱广晓还说,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还增设了“虚开普通发票罪”,虚开普通发票,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两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高买方违法成本,堵塞纳税漏洞

代开发票猖獗的背后,是数字庞大的财税流失,是国家利益的损失。如果任由其发展,不但会继续造成国家财税损失,还可能使人们形成对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不信任等。

郑州市惠济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晓盟说,为何大量“真发票”能够通过代开发票公司流入市场?首先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存在漏洞,不能够对企业

开出的发票进行全程跟踪,导致“大头小尾”等违规发票流入市场。其次是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虽然代开发票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发现并查处的却非常少,而且法律规定对买方的处罚较轻,导致违法成本较低,因此才会肆无忌惮。

“分析代开发票猖獗的原因,也不排除不法分子与个别行政人员勾结。”

李晓盟指出,想要减少和消除代开发票行为,不能单纯依靠打击违法开具发票一方,还应当从整治买方入手。此外,制度上规范发票开具行为,公开已开具发票查询内容,加大违规代开发票的查处力度,增加违规代开成本,加强对各个纳税环节的监管等,才能让代开发票者失去市场。(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采访线索提供王忆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账开票合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