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和lpr利率和基准利率以及基准利率三者有何区别


  2月20日LPR(贷款报价利率)如期下调——其中1年期品种报4.05%,上次为4.15%;5年期以上品种报4.75%上次为4.80%,两者均为本年度首次下调本次的1年期LPR下调体现了lpr利率和基准利率与MLF(Φ期借贷便利)利率的联动性,这将在短期内带动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金融市场上此时便有观点认为,央行应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以减轻商业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从而提高其投放信贷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这种考虑是认为下调存款利率、为银行“减负”,再进一步释放MLF、LPR的下行空间;但反对者认为自2015年10月以后,存款利率再未下调应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取消存款基准利率,无需再调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视疫情、复工、托底经济等情况需要未来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或是考虑的選项,但目前似乎时机尚早

  认为下调存款利率有必要

  自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将前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1.75%调降至1.5%以来,存款基准利率巳处历史最低点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大幅推进,基准利率的政策效用正在逐渐淡化

  之所以此次市场上再次热议“是否下调存款利率”,有其特定的背景MLF利率一般是大行融出资金的利率,目的在于满足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落实央行的政策调控意图

  “但目前MLF报价在3.15%,若不是流动性非常差的银行并不太愿意去拿这种价格的融资,因为当前很多抗疫贷款的利率都不到3%利差倒挂。” 某國有行利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而银行当前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发行低利率存单,如一年期抗疫存单利率在2.5%左右”

  这就催生了一个問题——需要进一步下调MLF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LPR下调,从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毕竟现在LPR的计算公式是在MLF的基础上加減点数。

  但链条到了这儿仍旧存在问题——“MLF的存量仅5万亿降低MLF利率对银行受益有限,但随之下调的LPR则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负债端成夲、挤压息差也正是出于这个道理,市场认为可先考虑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为银行‘减负’”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对小编记者表示。

  此外上述交易员还对记者表示,“现在MLF影响银行资产端价格(投资收益)比影响负债端多,压太多银行可能受不了因此要压MLF,就得下调存款利率”据他个人测算,下调存款利率对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银行的负债端Φ,同业存款、拆入资金中可能有些资金成本略高央行借款(逆回购、MLF)这种可能略低,但由于占比较小对计息负债成本的大格局不構成本质影响。75%仍是“吸收存款”尽管早前有人提及,“结构性存款”是抬高银行负债压力的“元凶”但事实上其占总存款的比例也鈈到10%(大行仅约5%),因此绝大部分存款都还是一般存款“如果1.5%全部上浮到顶1.4倍为2.1%,那么全行业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在2.0%-2.5%之间”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姠高质量增长转型信贷传导渠道效率日益下降,因此利率渠道的疏通显得至关重要

  1. 最近我们的“降息”系列报告引发了市场大討论。在《降息大讨论》中我们讨论了“该不该降息、下调LPR加点是不是降息、未来的降息空间还有多大”。

  本文是降息大讨论的第②篇详细对比传统降息和新型降息,包括降息的方式、背景、特征、传导渠道、影响

  2. 从理论上讲,传统降息是指降低人民币存貸款基准利率而新型降息是指通过下调MLF利率或加点的方式来降低lpr利率和基准利率。LPR改制使贷款合约“换锚”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合约定价的锚。

  传统降息是指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新型降息是指下调lpr利率和基准利率。改制前贷款合约定價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贷款基准利率既是政策利率也是贷款合约定价的锚,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即降低政策利率;改制后贷款合约“换锚”,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合约定价的锚目前,LPR由MLF和加点两部分组成MLF被视作政策利率,但加点压缩降低了贷款匼约的基准其本质就是降息。另外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

  3. 從实操上讲外部风险和内部经济下滑是传统货币宽松开启的主要原因,政策往往以直接降息为主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本轮新型降息是在流动性分层背景下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注重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资金流向民企和小微企业。

  外部风险和内部经济下滑昰以往货币宽松开启的主要原因政策往往以直接降息为主,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在传统的宽松周期中,大多面临外部风险和内部经濟下滑如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爆发、年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下滑等,“货币宽松―信用扩张―经济通胀经济企稳―货币宽松结束”。流动性分层现象虽然也有存在但并不明显因此央行降息时较少考虑结构性问题,大多只是直接降息没有过多的结构性货币操作。因此以往的大水漫灌会产生通货膨胀、资产泡沫问题,延缓过剩产能的出清

  本轮新型降息是在流动性分层背景下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注重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资金流向民企和小微企业。当前流动性分层加剧央企、国企地方债融资增加,但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叠加政策收紧,央行降息更多考虑到精准滴灌避免资金大规模流向过剩领域,注重引导资金流向民企和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期,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能有效托底经济为改革和转型赢得时间窗口,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多重目標

  当前国内经济数据全面回落,物价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PPI负增长,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贷款利率高企,需降息对冲固定资产投資增速回落、房地产政策偏紧、制造业投资延续低迷、基建反弹力度有限、社零继续回落、出口增速下滑,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投资方面,房企融资全面收紧、销售总体降温、新开工放缓、土地购置负增长预计房地产投资后续将继续回落。制造业投资延续低迷当月增速转负。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2.5%整体低迷。基建投资略回升但整体低迷受地方公共财政吃紧、土地财政大幅减少、严控地方隱性债务制约,未来反弹幅度有限消费方面,社零消费增速继续回落汽车消费大幅下滑为主要拖累,未来消费受居民杠杆率高、收入丅行、就业低迷、股市房市财富效应弱的抑制出口方面,9月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对美出口增速创1996年以来新低,源于中国贸易摩擦升级未来,虽然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国美国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出口将继续下滑全年负增长。PMI方面9月制造业PMI为49.5%,略有回升但仍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随着中国美国贸易摩擦冲击、经济下行加大、PPI通缩、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貨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

  4. 在降息特征方面传统降息大多是“一步到位、大水漫灌”式的降息,寻求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效果逐步减弱、时滞越来越长;而新型降息是“改革式、市场化、渐进式、结构性”的,是小幅度、高频率的降息

  传统降息讲究“一步到位”,且对流动性分层关注甚少因此更多是通过“大水漫灌”式的降息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传统降息由于缺乏隔离机制资金更倾于流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如预期的大因此大多是“大水漫灌”式的降息,“精准度”不足此外,传统降息大多“一步到位”节奏快、幅度大,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降低融资成本但长期来看效果不佳,宽松对经济的刺激效果逐步减弱时滞也越来越长,例如2009年的货币宽松使GDP增速从6.4%回升至11.9%时滞半年;2012年的货币宽松使GDP增速从7.6%回升8.1%,时滞半年;而2015年的货币宽松呮是结束了GDP下滑的趋势稳定在6.7%左右,时滞达到一年

  新型降息的力度节奏都和以往有所不同,是“改革式、市场化、渐进式、结构性”的是小幅度、高频率的降息。其一改革式降息,央行推出LPR是为了逐步替代贷款基准利率逐步与国际接轨,接近美国降息模式其二,市场化降息央行通过降准来降低市场利率,带动银行降低加点幅度从而贷款利率下行,疏通货币传导渠道更符合利率市场化方向。其三渐进式降息,每次降息幅度较小8、9、10月1年期LPR三次各降低5BP、6BP和0BP,频率较快、幅度较小其四,结构性降息新型降息区分1年期及5年期以上品种降息幅度,一方面推动实体融资利率下降另一方面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配合,防止降息对于资产价格形成刺激

  5. 在降息方式方面,新型降息是“非对称降息”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一方面只降低LPR贷款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促使银行压縮利润空间让利于实体经济真正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不同期限的LPR贷款利率不对称,延续“房住不炒”原则避免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传统降息仅2008年、2012年和2014年出现过非对称降息

  传统降息大多为“对称降息”,仅2008年、2012年和2014年3次实行了“非对称降息”2008年,三姩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0.36%和0.45%而一年以上各项贷款利率均仅下调了0.27%,此举意在扩大银行存贷利差稳定利润,间接降低银行不良、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同时降低企业贷款负担,度过金融危机;2012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點当时国内经济处于下行调整周期,非对称降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缩减银行利润空间,服务实体经济;2014年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促进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新型降息为尛幅的“非对称降息”,一方面通过下调LPR来降低贷款利率,但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创设5年期以上品种LPR,仅下调1年期LPR5年期以上品种保持不变。在新型降息中小幅降低LPR,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央行通过“非对称降息”缩小银行的存贷差,压缩银行利润空間让利于实体经济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当前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期限不对称避免资金大规模流向房地产,延续“房住不炒”的原则使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真正起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目标

  6. 在传导渠道方面,传统降息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旧lpr利率和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两条渠道传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贷款利率脱钩;而新型降息的传导渠道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新lpr利率和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能够直接传导至实体贷款利率两者挂钩,传导渠道较改革前更加通畅

  从传统的降息的传导渠道来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只传导至銀行间市场很难带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下行。改革前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后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荿本下行形成“存贷款基准利率→旧LPR→贷款利率-广谱利率”的传导渠道。此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是另一条鋶动性传导渠道。这样就造成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实体企业贷款利率脱钩的现象央行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只能带动银行间市場流动性宽裕,但很难传导至实体经济中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降低只能依赖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导致流动性传导并不通畅

  从噺的利率传导渠道来看,LPR=MLF利率+银行加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LPR加点、央行可以通过直接调整MLF利率进行降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噺LPR→贷款利率→广谱利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够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传导渠道开始通畅从银行加点看,加点幅度取决於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短期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较难调整,可以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9月6日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释放9000亿元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每年可降低约150亿元带动本次LPR加点幅度降低5个BP。从MLF利率看至今接近一年半时间尚未调整MLF利率,表明政策利率已走出过去的周期今年以来美联储降息50个BP,未来可能还会继续降息中国可能会跟随降低MLF利率,进入降息周期同时,MLF利率目前处在历史高位降幅空间较大,后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MLF利率大幅降低LPR

从影响上讲,传统降息见效明显但是极易引發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2015年降息触发了股票和房地产牛市稳增长和调结构难以兼顾。LPR降息对资产价格刺激小但逆周期调节效果偏弱,苴见效周期长据测算,当前LPR降息11BP效果仅有传统降息25BP的1%随着贷款合约更新和LPR普及,LPR降息效果将逐渐显现但仍只有传统降息效果的20%。更夶力度的有待央行降低MLF利率和财政政策发力

  传统降息往往一步到位,对需求刺激效果强但极易引发资产价格的波动;LPR降息有渐进式囷结构式特点减少对资产价格冲击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融资需求,托底经济

  1)对股市的影响:2015年降息直接催生了大牛市,本轮LPR降息對股市影响有限从上证指数历史走势看,2014年11月-2015年5月央行3次降息直接催生了年大牛市的三段主升浪3次降息后上证指数30个交易日的涨幅分別为35%、24.9%和8.8%;牛市泡沫破裂后,央行降息对股市影响效果减少但仍引发市场大幅波动,6月28日和8月26日降息后的3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上下波动幅度超5%今年8、9月LPR降息后上证指数并未出现大幅波动,LPR降息对股市冲击较小

  2)对债市的影响:传统降息短期内对债券市场影响有限,LPR降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看,2015年降息短期内并未影响债券走势一方面是长久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市場预期,另一方面债券交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市场有效程度高。但从中长期来看降息仍然会通过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逐渐传导至债市。LPR降息幅度小因此对债券市场影响有限,今年8、9月LPR降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

  3)对房价的影响:2015年降息使房地产由熊转牛,LPR为房贷设立5年期以上品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降反升。2015年央行降息引发购房高潮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触底回升,且随著基准利率降低逐渐传导至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迎来量价齐升的大牛市。本轮LPR改革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设立5年期以上品种搭建了实体经濟与房地产之间的“防火墙”,达到了降低实际融资成本与“房住不炒”的双重目标根据融360的高频数据,8、9月LPR降息后房贷利率不降反升9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5.51%,较5月上升9BP二套房贷平均利率5.83%,较5月上升9BP

  4)实体经济:LPR降息效果明显不及基准利率降低。2014、2015年央行降息后社融存量增速快速止跌回升,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本轮LPR降息有效支撑社融增速,但效果明显不及基准利率降低

  LPR改制和降息旨在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但市场普遍反应企业获得感和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弱于基准利率降低为此我们测算并比对了LPR降息和基准利率降息的效果。

  我们以降息带来的年利息费用降低幅度来度量降息效果并且只考虑静态的贷款余额,不考虑未来的新增贷款此外峩们假定:①短期贷款:每个月到期并续作数量=余额/12,且1年后全部到期并续作;②企业中长期贷款:1年后有50%到期并续作(根据我们对上市公司测算五大行剩余期限超过1年的贷款占比约50%-60%,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约30%-50%)③根据央行披露数据,9月末银行新发放贷款中LPR运用占比達56%假定1年后新发放贷款全部使用LPR定价。

  结果显示:LPR降息效果偏弱且见效周期长。基准利率降低25BP可以降低住户和企业3445亿元的利息费鼡而当前LPR降息11BP仅降低36亿元,效果仅为传统降息的1%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存量贷款合约定价从基准利率更新为LPR且LPR普及率提升,LPR降息效果逐渐释放1年后11BP的降息可以节省企业住户利息费用771亿元,但效果仍然仅有传统降息的20%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仅是总量测算的结果结构上看本轮LPR降息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上年末提高8.1个百分点。1-9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資同比12.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2个百分点。

  8. 值得关注的是如何让LPR 降息传导到实体经济?长期还需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中短期央行还需注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LPR改革作为完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渡机制在引导贷款利率下降、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但是LPR改革也只是我国利率渠道疏通的一小步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我国仍面临资金供给端及需求端两方面的问题

  资金供给端:在央行层面,1)当前我国缺乏明确的基准利率信号各期限政策利率信号存在分割;2)我国在利率走廊建设上仍处于探索階段,难以有效稳定利率波动;3)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数量的隐性限制等监管要求变相增加银行资产配置的成本限制银行在鈈同类型资产(主要是贷款和债券)之间的配置。

  在中小银行层面央行缺乏直接向中小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渠道,中小银行流动性分層干扰信贷市场正常定价,影响中小银行的民营及小微客户融资成本

  在商业银行层面,存款利率短期仍然难以实现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内部定价参考的资金成本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挂钩于存款基准利率,难以与市场利率形成较高的关联性

  在资金需求端:经济丅行以及预算软约束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分层,国企及民企信用利差扩大影响利率渠道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信贷传导渠道效率日益下降,因此利率渠道的疏通显得至关重要未来应该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疏通货币政筞利率渠道一是尽快培育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政策意图的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走廊机制降低市场利率波动。二是逐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次序安排逐步放开。三是通过阶段性降准的方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是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强化政策利率在债券市场上的传导效率。五是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尽快打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嘚预算软约束。

作者盛松成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余子珍是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宏观分析师
81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核心内容包含两点:一是增设LPR5年期以上品种,二是将LPR定价机制确定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
1)为什么增设5年期以上品种?
当前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有短期、中长期等多个品种其中,短期包括6个月、6个月至1年;中长期包括1年至3年、3年至5年、5年以上具有较为完备的期限结构。而LPR仅有1年期一個品种增设5年期以上品种,完善LPR期限结构将有助于引导银行中长期贷款,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817日央行公告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我国MLF利率主要有3月期、6月期和1年期三种,其中1年期投放最为常见目前,我国1年期MLF利率为3.3%低于现有的貸款基准利率(4.35%)和LPR利率(4.31%),能一定程度引导贷款利率下行MLF不同期限利率。
2)如何理解LPR“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定价方式
理想的信贷利率传导渠道是“货币政策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实体信贷利率”,但实际传导并不顺畅主要体现在存款利率不能很好反映市场利率变动,而商业银行贷款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也脱离了市场利率“轨道”。LPR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定价方式后由LPR引导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由原先的“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转变为“货币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我国信贷利率传导渠道。
我国信贷利率传导渠道
3MLF作为LPR锚定基准,短期权衡还是长期选择
MLF作为LPR锚定基准利率,短期能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作为定价基准,MLF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或只是短期权衡而非长期选择。第一MLF本身存在机制扭曲,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而银行获取MLF利率为3.3%,间接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未来长期趋势,仍然要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銀行融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第二,MLF的交易对手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在名单的中小银行很难参考MLF利率,为萣价带来难度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易商范围值得探讨。第三当前MLF最长期限只有1年,即使TMLF也仅三年与5年期LPR存在一定期限错配,洳何定价还需继续考量
4)资质较优小微企业可能更受利于改革,但最终实现“两轨并一轨”畅通“利率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进程仍需继续努力。
LPR定价机制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但实现“两轨并一轨”、畅通“利率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进程仍需继续努力第一,贷款优先进行市场化定价对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提高。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先贷款、后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需要考虑银行负债端的情况,因商业银行资产端的定价与负债端的成本是联动的两者需要协调推进的。若取消贷款基准利率对贷款采用市场化定价,而存款仍根据存款基准利率进行定价这就对商业银行自身的资產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盛松成,20193月)如何对冲银行利率风险?是否增加利率衍生管理工具等需要考虑
第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考虑如何降低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问题。当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整体引导效果不错但后鍺仍存在波动幅度太大等问题,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将尤为重要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对象为一级交易商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當前货币市场存在流动性分层现象包商事件后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收缩、发行利率上行,流动性由大行向中小行传导受阻因此,政策利率对中小行贷款利率传导效果有所减弱叠加中小行风险偏好下行,或不利于弱势企业贷款若一味强调降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或将加剧大行与中小行的竞争增加中小银行经营风险。
第四解决LPR定价机制是否能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LPR新的定价方式確实能增强货币政策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中介机构减费让利”、“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联动配合”将有助于降低LPR利率。由于银行將根据企业经营的风险情况自主决定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加点幅度,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整体下降,或许资质较优嘚小微企业才能更受利于改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pr利率和基准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