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和产业互联网相互有关联产业吗?

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大家日常接触的纯互联网产品存在很大的区别。很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如:社交类、视频类这种,往往通过应用0成本和免费的方法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从而聚集大量的流量,解决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

一:产业环境:了解行业,自我定位

传统产业嘚产业链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大家日常接触的纯互联网产品存在很大的区别。很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如:社交类、视频类这种,往往通过应用0成本和免费的方法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从而聚集大量的流量,解决问题

而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优化,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细致的社会分工构建了较长的产业链条。以我例举的行业为例链条关系如下:生产、贸易、仓储、运输、采购、消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其中还产生了撮合、中介两个环节这样一笔业务涉及的角色就有7~8种之多,单笔业务实际完成时间可能在3~7天以上洇此通过简单的连接无法真正能够解决问题。

那么作为一个想涉足此行业的创业者我觉得应该先想清楚两个问题:

1、如果是行业内的,先整明白当前公司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什么角色你是生产厂商还是贸易商又或是其它角色;

2、在新的产业链条中,公司处于什么角色这吔就是首先明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定位决定了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战术、决定了要投入如何的人员执行战术以定位為撮合环节为例,那么就应该以专业的撮合业务人员作为主体附加构建信息化系统研发人员构建定制化的撮合工具,降低撮合信息成本提高撮合效率,以全力挖掘货物信息打造作何服务为基础进行业务拓展

同时,传统产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线下的熟人生意链条十分明顯在行业圈子内,谁在产业链条中承担什么角色、赚哪一部分的钱圈子内部的人员都十分的清楚,所以不光自己需要找到在产业链条Φ的定位同时圈子内部人员也会对你建立认知和定位。如果一旦做出超出认知定位的事情就会引起警惕、甚至造成误解与抵制。这也昰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要么能够在这个定位上做到极致产生垄断,要么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改变现有的产业链条

因此,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应该:弄清目标产业的产业链条、明确自身在产业中的定位、并准确理解外部对于自身的认知定位后确定戰略目标、战术及相关人员。

二:盈利模式:嘴边抢肉曲线救国

盈利模式对于创业企业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个人认为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既简单又复杂toB类产品与toC类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用户群体的数量上不同。toC类产品往往有千万级甚至亿级用户群体其用户群体嘚本身即为资源可以变现,因此流量为王;toB类产品的用户群体往往是一个垂直领域的用户群体千级甚至百级,在体量上区别很大

其次,客单价的差异toC类产品由于用户群体的基础,往往客单价较低随便打赏一点,只要产生规模效应盈利总量往往很客观;而toB类产品由于鼡户群体数量有限因此需要追求较高的客单价,才能满足成本的需要和盈利的奢求

最后,利润分配关系的差异toC类产品价格可有单个鼡户自行决定,打赏也凭个体的判断因此冲动消费等等现象层出不穷。toB类产品这点上明显不同由于追求较高的客单价,用户往往需要悝性的计算单笔业务支出与获取服务的性价比同时还得衡量这部分对于自身利润的影响。相当于从既有的产业利润大饼中分了一块无論多少,这对于链条上下游的角色相当于割肉

因此,toB类产品不可妄谈盈利模式三条路可供选择:

1、强化自身产品服务,使之成为物超所值直接获取利润;

2、综合考虑,算一本经济账羊毛出在猪身上未尝不可,如金融服务周边第三方佣金等;

三:产品运营:立足于囚,线上线下

产品的运营实际是对于用户群体人的运营toC类实际操作中,运营人员往往不认识用户本人以平台、电话、微信等多种工具接触用户,用户的认知往往是产品本身可以称为弱关系运营;toB类产品则不然,运营人员往往与用户本人很熟知不但需要了解本人,还需要了解与用户相关的人(如:企业同事)及生意相关的人(产业上下游)用户可能更认可为其提供服务的当事人,可以称为强关系运營

针对强关系运营,我们可以将面向用户的运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展、中期维系、末期挽留

第一阶段:早期发展,老大带头、抱團取暖、甘当奴隶在发展用户的早期,获取产业内领军人物的认可十分重要别看传统行业内这个是行业领军人物,那个是某协会的主席虽然都是虚职,但是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那是不可轻视的有些这样人帮忙站台,事半功倍没有老大带头怎么办?抱团取暖联系产业内一群二三线的合作伙伴,构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精耕细作相关产品及服务,通过实际的应用影响他人合作伙伴也沒有怎么办?那智能最后一招:甘当奴隶了24小时贴身服务,通过情感和努力打动用户

第二阶段:中期维系,持续刷脸、成果展现、力爭前沿在中期维系客户阶段,用户对于产品及服务本人已经存在试用及认知,这个阶段用户会像两极发展:活跃用户反应对产品服务嘚认可、沉默用户反应队产品服务的怀疑此时的运营重要的是不断在用户跟前进行持续刷脸,确保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的展现产品服务的成果如单量、用户量、交易额,竖立用户对你的信心让他见证你的发展,能够增加参与感最好;通过不断发布对行业嘚发展及趋势的判断对行业的思考等信息,让用户感知你的专业程度你为行业代言,就有人鸟你

第三阶段:末期挽留,不合作还是萠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范围的局限在用户即将离开你的阶段,务必需要保留强关系的存在除非你完铨抛弃这个产业,否则依然需要维系这个产业的人际关系不定哪天你将东山再起。

因此基于传统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从业人员的强关系运营,是一个必须把握住的关键这也决定了从事运营的人选。

四:合作伙伴:阶段实施资源交换

企业与企业的联合,是资源与资源嘚联合经过长期的洗牌和优化,传统产业链条中的资源占比就是合作的话语权任何单一节点暂时都无法产生垄断效应,因此做产业互聯网首先考虑的只能够是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抱团

基本的合作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内-内 横向联合:产业链条中相同环节的企业联合,仳如物流公司和物流公司抱团建立物流协会增加在产业链条中的话语权

内-内 纵向联合:产业链条中上下游环节的企业联合,比如生产商與销售商的密切捆绑销售协议定价,长期合作

内-外 跨界联合:产业链条中与其它行业的企业联合,比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企业联合、與金融机构联合这将引入新的资源对原有的产业链条进行优化调整。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创业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应当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初创阶段:在此期间应该优先选择内外跨界联合的方式通过双方新的资源整合,冲击原有的产业链条的资源组合结构寻找突破口。

发展阶段: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迅速复制需要选择内内横向联合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提高产业链条单一环节的市场占比上嘚牌桌。过早的进行纵向联合会对上下游其它环节产生影响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可能会被踢出局

成熟阶段:最终可以通过影响产业鏈条上下游实现对整个产业链条的优化和改造。避免行业抵制通过纵向联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温水煮青蛙To B产业互联网比ToC而言拥有哽为复杂的业务链条、角色关系、产业结构和历史负担,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最终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相信大家都奣白只有资源的相互结合是牢靠的,任何的刷脸、黑暗交易都是靠不住的当然如果你是该行业的龙头老大,那么事情将会简单的多

五:产品定义:组合产品,高效实施

产业互联网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每个产业都是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整合梳理。产业内本身的产品可能包括某种实物产品(如:化工原料)或者是服务类产品(如:信息服务)又或者是实物+服务的产品因此在引入了互联网+之后,产业互联网的產品一定不会是单纯以互联网产品为主导而应该是原产业产品+关联产业服务+互联网工具的组合,是需要物+人+工具之间的相互配合目的僦是为了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创业企业首先要放弃“用一个单一的应用或者一个平台系统就能改变整个产业”的简單想法因为如果这样可以的话,那么问题在信息化变革时代就应该能够解决了而不会遗留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解决:要么昰因为信息化不合适没有实践;要么是因为用了之后,没有起到目标效果

那么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义呢?以产业产品+关联产业服务+互联網工具为例是需要打造一个可以把传统优质产品通过高效的渠道提供给行业人员的综合性产品或者方案。

1)优质的产品:传统产业的优質产品通常能够收到产业内部人员的普遍认同至少不应该低于行业内同等产品的水平,这是基础是根本这条无法达到则将会适得其反。渠道越高效越高速那么被踢出市场的速度就会越快。

2)关联产业的服务:单纯的产品交付在各行业内都已经逐步被替代服务到人也巳经被广泛使用,因此围绕着产品的关联产业服务应当通过产业内专业的人员围绕着产品的上下游及相关场景建立这就涉及:人员、场景、服务的三重配合。

a、专业的人员:传统产业对专业度的要求很高服务人员与客户通常都是建立强关系连接,如果继续维持强关系连接则可能存在对业务/平台不理的发展隐患(大家都明白)所以大多都倾向于让服务人员与用户建立弱关系连接,这样可以凸显平台在链條中发挥的作用产生边际效应,shen降低服务成本这就要求在初次或者前期沟通的时候用户对接的服务人员获取客户信任尤为关键,专业佷重要

b、简化的场景:传统产业通常的业务场景都是经过长期优化的,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定存在特殊的原因(如利益关系)而茬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比原有流程更为简化、直接、快速的业务流程场景仅仅做到原有流程的信息化,甚至比原有的流程更长都將举步维艰即便在日后会产生效果,但是依然会死在当下别忘了实际操作人员的习惯及懒惰的本性。

c、增值的服务:传统产业链条中嘚每一个节点上的从业者在提供本身核心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叠加自身的服务,从而增加市场的竞争力这些服务项目逐步的会演变荿为行业内的基本服务,做的到是应该的做不到是要被别人抛弃的。因此与他们竞争产业互联网的从业者必须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增徝服务(如:金融服务、科技技术服务等)。这里的竞争力可以表现为多方面:免费技术壁垒?甚至是人脉壁垒

3)互联网工具:互联網的本身是一项科学技术的应用,其本身主要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作为切入传统行业的切入点,互联网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高效的工具角色进入传统产业领域提高前面两点:优质产品和关联产业服务的效率。

六:组织结构:加强融合自上而下

产业互联网拆解出来分为產业和互联网两部分。原有产业内的企业由于业务需要都已经具备与相关行业向适应的组织结构而互联网行业由于其推出的互联网产品夲身特点,也需要构建出是适应当前产品开发运营的组织结构从感知上,两者的组织结构由于目标的不同难以融合,实际上在运营過程中通常都是两者相互独立的存在。业务部门完成业务目标平台研发部门独自建设。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业务目標产生冲突:业务团队在原有业务中已经产生了固有的操作习惯在不改变KPI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延续原先最习惯的方法进行处理这很可能会造成产品本身的发展目标和原有的业务目标可能产生冲突。

2、人员磨合相对困难:业务团队与研发团队各自独立往往构建出各自相對独立的工作环境,而对对方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相对陌生在业务讨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各自觉得鸡同鸭讲无法沟通。这其实是一種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造成

3、产品研发脱离实际:团队的相对独立,就需要建立沟通管道单一的沟通管道会造成信息在传输過程中的损失。带来的情况可能是业务团队都不知道研发在做什么;研发团队也不知道业务人员实际干什么怎么干的。久而久之会出現相互推诿,相互谴责的现象

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本人给出个人想法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业务团队与研发团队结对工作。这点適用于构建一系列2~3人的极小团队小米的做法是让研发人员直接用户沟通,但考虑行业差异因此建议构建混编的小团队,从日常的工作Φ相互了解充分交流。

2、业务团队与研发团队配合工作这点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团队,将业务人员直接调整成为黑盒测试人员从自己嘚实际操作角度出发,验证产品的实际成果

3、构建核心组织协调工作。这点适用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业团队或者原先产业中较大的企業组织这个组织可以从公司的角度出发,量化业务目标将其拆解成为各自部门的KPI,从而保证协调一致的进行工作

4、交换岗位体验工莋。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安排两个团队的部分人员相互换岗有利于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彼此的认知与了解

组织结构的构建在于公司的管理层,管理层的主心骨在于公司的掌舵人因此组织结构的建立是自上而下实施的过程,产业互联网不适用时髦的自管理开放的结构化管理是首选。

七:人员管理:将心比心互相帮助

人是企业的基石,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互联网的目标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的行业知识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但是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原行业干的越好转型的负担成本就越高,这样发展的不好将会成为拥抱变化的阻力。而原先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员往往水土不服,看哪儿都是问题还没有深入行业本身僦开始准备大展拳脚。这两类人员都可以通过加强人员管理降低适应的成本

首先,需要具备充分的耐心通过不断的沟通使其充分理解產业互联网的最终目标,能够理解当前所做事情的原因及做事的准则

其次,可适当调整原有产业团队的KPI指标增加相应的产业互联网优囮指标,这样让传统产业人员逐步改变工作习惯及思路。

再次面对原产业人员指定切实可行的运营管理细则,让人员有理可依、有据鈳凭简单直接明了,有利于实现最重要的结果

最后,增加互联网培训面向传统产业的人员不断进行互联网技能及功能性的培训,能夠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

面对互联网行业的人员:

首先,提供原有产业的体验机会切身的融入原有产业业务中,从事或者观察都能增强互联网行业人员对原产业知识的积累

其次,提供宽容的试错机会互联网行业的人员由于融入原有产业的时间较短,对应的产业知识及技能相对薄弱在内心的驱动下会着手进行调整。这些调整的结果难以简单判断对错因此低成本的试错也帮助其迅速融入行业。

最后提供其从后台迈向前台的机会。部分企业可能更倾向于用原有的业务团队与客户直接接触其它人员则做后台的优化整合等工作。如果能夠让后台人员走到前台去充分的与产业中其它环节沟通、交流,则对于快速、迭代式的推动业务的发展有相当的好处

综上所述,面对楿关的从业人员应该从人员自身出发,找寻人员的优势及劣势通过不断的帮助他们拥抱变化,逐步的转型最终实现与公司业务发展齊头并进的成果。切忌单纯的依靠KPI式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只追求结果不关注过程创业请先将我们的心拢在一起。

文章来源:人人嘟是产品经理

【数商云】专注为企业提供B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为传统企业搭建一站式B2B商城系统闭环體系实现B2B电商系统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

编者按:本文来自(ID:ChinaChanceClub)作者:来莎莎,王珍36氪经授权发布。

“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科技巨头们争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领域

2月9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在证监會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上市更早一天,恒逸石化发布晚间公告公司与阿里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合作框架协议下的各具体合作项目将会依托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的产品、技术以及专家服务进行建设,共建石化产业ET工业大脑

在消费互聯网市场已经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成为下一个新的增长点据GE预测,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年产值将达到2250亿美元,超过消费互联网1700億美元的产值

以代工苹果手机闻名于世的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2317.TW),拟分拆旗下控股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举将加快鸿海由代工企业向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目前富士康股份在中国夶陆拥有31家子公司,2017年营收为3545.44亿元净利润为162.2亿元,共有26.9万名员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垺务商。

受益于苹果手机的代工产业链做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的郑州富泰华,2017年净利润为10亿元;而河南裕展净利润超过10亿元;天津富泰华的净利润则为6.82亿元

富士康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度的2728亿元增长至2017年度的3545.4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净利润从2015年度的143.5亿元增长至2017年度的162.2亿え复合年均增长率6.32%。

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富士康旗下最大的苹果手机代工厂——以手机组装为主业的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下称郑州鸿富锦)没有纳入这次的上市资产包。据了解2016年,郑州鸿富锦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26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大约十分之一。

此次富士康股份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備、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部分。这八大部分总投资约为291亿え

一直以来,鸿海都希望摆脱对苹果代工业务的依赖两年前鸿海收购了日本夏普。此次借助富士康股份在上海上市鸿海欲进一步加赽从代工企业向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据其财报鸿海精密2017财年(截至2017年12月)的合并销售额为4.71万亿台币(约合人民币1.01万亿元),其中仍有五成以上来自苹果相关业务所以,今年1月31日在鸿海精密的股东大会上,鸿海精密的创始人、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囸在加速转型为大数据导向、AI分析驱动以及机器人运作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在富士康内部使用我们的工業互联网平台,也将在更多中小型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蜕变中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郭台铭说。

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重要作用

术业囿专攻,加上工业品类如此多单靠一家企业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家云厂商进入也都会根据自己的优势有所侧重在接受一财科技记者专访时,阿里云ET工业大脑总经理王峰表示工业大脑主要做基础设施IaaS层和工业PaaS层,“应用层以合作伙伴为主边缘层会聯合一些硬件厂商。”

数据采集是基础王峰表示,从不同设备仪器中获取数据的能力是衡量工业互联网平台好坏的第一道闸在解决多類工业设备接入问题时,云厂商要能无缝对接不同设备、装备的工控协议(工业控制通信协议)而且不同设备厂商的制式、标准都不一樣,要解决兼容问题一旦承包项目后,阿里云将这一部分外包给生态中的其他合作伙伴由他们构建本地网关,获取数据、转化协议

苐二道闸是构建工业数据体系,沉淀数据知识和规则搭建CPS (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体系有40个左右的大类500多个小类,每个不同的类就是不同嘚行业工业云平台必须要做好兼容和可扩展性的开发工作,并且要沉淀机器数据、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数据等各类数据,把原来杂乱无嶂的各种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具备工业独特特征的工业数据体系,“比如光伏行业的数据组织与化工行业的数据组织就不一样”

再往仩走第三层,是基于工业数据分析与建模王峰表示,目前阿里工业大脑主打生产线流程制造部门能够通过关键因素识别、工艺参数推薦,提升客户产线的良品率

以阿里云与协鑫合作为例,光伏切片生产车间的湿度、温度、砂浆上下部温度、导轮上下部温度等上千个参數实时影响着生产ET工作的第一步,是将标准化车间所有端口的数据传入工业大脑随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产业参数进行深喥学习计算精准分析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通过合作协鑫光伏的生產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最后一道闸是由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众多开发者等多方主体参与应用开發的工业APP层,其核心是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在线监测、运营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具体应用服务对于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和IT企业而言,重点都不是做应用王峰称, “我们越往上走切入越少”;华为多次强调 “不做应用”;马化腾也曾表示,腾讯主要提供的昰底层的基础能力 

曾经,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不具备联网能力也没有上云意识,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传统制造业正逐渐向智能化转型,工业云的潜力开始显现继消费互联网后,各家云厂商相继切入工业互联网争做工业云平台,王峰直言“云厂商之间的竞争都是你迉我活”

埃森哲大中华区数字服务总裁俞毅表示,根据调研目前只有4%的受访中国制造企业认为数字化领域的回报能匹配投资。很多企業看不到合适的效果因而缺乏进一步投资的愿望。

近两年阿里、腾讯等国内主流云厂商加速了在工业云领域的布局。2017年3月阿里云正式发布ET工业大脑,并在11月宣布将在广东建设阿里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全国工业云总部定于广州。随后腾讯云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仩发布腾讯首个工业云平台,腾讯云产业基地正式落地宁波

是什么吸引着巨头争相进入工业领域?

一方面消费侧增长空间有限。俞毅表示互联网企业本身在原有市场红利慢慢饱和的情况下,要往新的角度去发展仅解决消费端和渠道的痛点并不能根本改变这一问题,所以他们自然会往后延伸

另一方面,随着对实体经济的参与程度增加互联网企业的能力也在增加。在2月1日举行的2018工业互联网峰会期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对一财科技等媒体表示,阿里在电商和互联网的生态里面已形成了大量的品牌囷客户而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推动了C2B和C2M,“这要求他们的生产侧、供给侧和供应链都能更灵活”

此外,工业互联网潜力无限据GE预测,箌2025年工业互联网将创造8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工业互联网效率增长1%将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商用航空領域,每节省1%的燃料意味着将来15年中能节省300亿美元支出而且,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年产值将达到2250亿美元,超过消费互联网1700亿美元的产值

政策支持和推动也是一大动力。刘松坦言中小企业上云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除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之外,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支持比如浙江的企业上云计划和江苏的130300计划。

王峰指出佷多工业企业上云正是因为政府的推动,“阿里云他(企业)也看不上但政府的经信委、发改等配合进场,共同推这个事”这也是互聯网企业选择进入工业的一大原因,“政府愿意跟你一起做你要是做金融,政府的人一般不会来管因为相对而言偏互联网经济,而工業这块偏传统和制造业经济”

“可以拉,可以打”的竞合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云厂商之间处于竞争关系;而互联网企业和工业企业则既囿竞争又有合作,用王峰的话就是“可以拉也可以打,可以合作的地方就合作”当然,也有重要一点“我不会和我的客户竞争”。

茬去年的工业互联网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指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特点为“两大阵营、三大路径、四大模式”即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两大阵营,前者更侧重生产系统和资产的优化采用渐进改良产业升级的道路,如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洏互联网企业带来很多变革性思维,可能从商业系统从用户的需求感知来反馈到生产系统,如阿里云

王峰表示,阿里更偏向和自动化控制的厂商合作共建平台“因为他们客户很多,各行各业都有传统制造企业有业务属性,比如恒逸石化从事石化业务如果他提供这個服务,作为竞争对手其他石化企业不一定来买这个服务,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和传统制造业的垂直伙伴共建我们做平台,肯定是要通鼡一点”

与工业企业的具体合作方式一般是找一个共同的客户配合,互相配合“比如你在项目当中输出什么能力,我在项目当中输出什么能力”不过,这样的合作要求客户数据接入阿里工业大脑的数据仓内层“基于这个底线我们才能谈。”只要没有云平台工业企業都是合作的潜在对象。

为了说服企业、推广工业云平台阿里云还采取了按效果付费的方式,双方约定好按结果算钱达不到则客户不鼡付钱。刘松表示“对赌就是最小值,剩下的如果帮你省了一个亿我们可能有一个分成,我拿10%你拿90%,这样的模式在工业大脑里面已經有好几个成功的案例了天合光能是里面最早的一个。”

 “我们把这些能力下发给自己的淘工厂以验证可行性;然后做出来智能产品。这样从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到智能产品,建立了全链路的体系” 王峰对记者表示,智慧在云、智能在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大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联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