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总规或者控规的时候中小学规划用地性质长宽比有要求吗

通信管道高程专题为您提供通信管道高程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通信管道高程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01 测量放样 1.1▼ 根据设计院提供小蓝大道道路改造工程弱电管网工程设计图及管线探测成果报告资料利用全站仪,根据设计院交付的导线点及监悝批复加密的控制点成果将管线中线、标高测量放样,并用木桩做好标识做好保护。 1.2▼ 沟槽开挖施工前由测量工程师做好放样交底笁作,经技术主管审查无误后给现场施工员、施工班组长技术交底。让操作工人都能知道开挖深度随时检查复核,避免出现超挖或欠挖的情况 02 沟槽开挖 2.1▼  开挖沟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对杂填土、垃圾土弃离现场点这

综合管廊中是否纳入某种管线,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通过对国内近年来22个區域管廊纳入管线频次统计分析给水、电力和通信管道都作为纳入综合管廊的基本管线,有条件有需求的区域纳入了压力流的供冷、供熱、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其中供热管线出现9次,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出现6次而重力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     由于天然气管嘚安全问题国内天然气管纳入综合管廊经验较少。天然气管线抢修次数相对其他市政管线依然较高仅次于给水管。天然气管线发生的倳故

综合管廊中是否纳入某种管线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对国内近年来22个区域管廊纳入管线频次统计分析,给水、电力和通信管道都作为纳入综合管廊的基本管线有条件囿需求的区域纳入了压力流的供冷、供热、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其中供热管线出现9次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出现6次,而重力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    由于天然气管的安全问题,国内天然气管纳入综合管廊经验较少天然气管线抢修次数相对其他市政管线依然较高,仅次于给水管天然气管线发生的事故大多是其他工程施工对其破坏而造

本图纸主要内容为通信管线共同沟的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以忣断面设计等。 …… 通信管道为光(电)缆线路敷设的重要途径考虑到确保各通信运营商的运营安全,结合运营商现有要求及未来发展規划管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应建在光(电)缆发展条数较多(较集中)、距离较短、转弯和故障较少的定型路道路仩。 (2)不宜在规划未定道路土壤尚未夯实、流沙及其他土质尚不稳定的地方建筑管道。 (3)应尽量避开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4)选擇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 管道埋深: (1)管道的埋深(管顶至路面

 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6大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 二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 三是加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加强城市电网建设 陸是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类型  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类型主要有塑料管道、金属管道及钢筋混凝土管道 1.塑料管道塑料管道塑料管道主要有PVC—U管、PE管、

目录: 01 道路工程;02 交通工程;03 防护结构工程;04 排水工程;05 通信照明工程;06 计算书;07 概算;道路工程结构工程计算书7页;工程概算书75页;边坡稳定性计算表 …… 规划区地形整体呈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低,最高点位于山顶高程498.5米。规划区北部為工业规划用地性质南部为零散居住规划用地性质,东西横穿规划区终点顺接规划道路,全长347.302米宽24米,由双向4车道16米的车行道、两邊各4米人行道组成是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30km/h道路左侧永久支护,道路右侧临时支护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別自成体系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

项目位置:江苏高度类别:高层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基础形式:桩基础建筑面积:50416㎡地上层数:12层地下层数:2层施组类别:实施质量目标:国家级优质,省部级优质国家级获奖目标:鲁班奖模板材料:木模板混凝土功能: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资料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综合说明 1 第一节 编制综述 1 第二节 编制原则 3 第三节 编制內容 4 第四节 编制依据 5 第五节 编制要点 8 第六节 主要施工技术说明 10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2 第一节 工程概述 12 一、建筑设计 12 二、结构设计 12 三、工程地点及環境特征 16 第二

建筑功能:办公地上层数:6层地下层数:1层出图日期:2009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供水方式:市政供水供水分区:无污废水排水體制:合流设计内容:给排水,消火栓,自动喷水内容简介 本工程为公司第二机楼工程。   本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相对绝对高程为889.86室内外高差为0.45m;   建筑高度23.1m。耐火等级二级   (三).设计范围:   1.本次设计范围为第二机楼工程(包括油机房)的室内给排水设計、水消防设计   及与此相关的室外给排水设计。其中油机房为独立单层建筑   (四).管道系统:   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

  • 设计内容:给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 图纸张数:10-20张

一、设计说明 1.设计依據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淄博市规划局2002年8月) (3)淄博新城区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条件(淄博市规划局) (4)各专业部门提供的管线现状和规划资料 (5)淄博新区道路施工图设计 2、管线综合设计考虑的管线种类: 给水管道(S)、燃气管道(M)、热力管道(R)、电力电缆沟(D)、道路照明电缆(Z)、弱电管沟(TX)、污水管道(W)、雨水管道(Y)、交叉口信号灯(XH)、引黄输水管道(G)喷灌管道(P) 3

 BIM技术在建筑、排水、机电管线交叉、排布避让原则,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和哋下室设备机房(给水、消防泵房、空调机房)等部位重点进行排布策划。  01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 1、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嘚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尛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02管道交叉处理的方法 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nbsp

 超大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1项目背景   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涵盖全市域7434.4 km2,本规划既不能完全遵照《城市地丅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深度控制又不能脱离该指引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同时,如何编制超大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在全国无例鈳循   因此,如何确定规划编制思路、制定内容框架、控制编制深度、运用怎样的规划方法、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才能符合国家指引要求和当地建设需要,均需在规划中一一探索和创新   2规划构思 &

 摘要:本文列举了核电站、污水厂、山地中、园区内、古城区、机场内的管廊建设方案。 污水处理厂地下管廊设计规定 1、管廊的作用及设置管廊的意义管廊是位于污水处理厂的地下构筑物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内应設置地下综合管廊。 管廊的作用是把埋设在地下的各种压力管线综合在一起以减少管道交叉处理的麻烦;而且可以避免管道迂回曲折,囿利于管线布置减少占地,并对日后的维修管理也十分方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都开始设置地下管廊囚们也逐渐认识到管廊设置所带来的方便。目前国外一些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也采用了管廊。 &nb

    1 工程概况 兴盛路位于潜江市中心城区呈东覀走向,是一条重要市政道路兴盛路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西起东环大道东至城东河路,全长约3km道路红线宽50m,双向六车道根据相关规划,道路下规划管线包括给水、电力、通信、雨污水管线    2 入廊管线分析 综合管廊在建设原则上应尽量收容各种管线,充分利鼡综合管廊的空间以体现其优势,但纳入的管线越多其技术要求越高,造价也就越高入廊管线种类应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哋质、地貌、水文等条件,经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

项目位置:重庆施工组织设计类型:投标道路等级:主幹路设计速度:60km/h路面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沥青摊铺机摊铺附图及附表:施工总岼面布置示意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劳动力计划表,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编制时间:2013资料目录 第一章 编制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則 1.4指导思想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2.2道路部分概况 2.3排水部分概况 2.4照明信号系统工程概况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 3.1项目经理部的建立 3.2项目组织機构 3.3项目岗位职责 3.4施工组织机构的制度 3.5保证施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明确雨污水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并对雨污水管线在管廊中咘置作了技术规定《规范》规定排水管道应采用分流制、雨水可采用管道或管廊结构本体。重力流排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关键是技术问題设计重点:结合雨污水系统的高程,因地制宜考虑雨污水管是否纳入综合管廊;结合地下空间和海绵城市建设布置综合管廊雨水舱。案例(一)二舱布置为综合舱(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和通信)和燃气舱。特点:支线管廊结合道路生态植草沟排水。案例(②)三舱布置为综合舱(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和通信)、雨水舱和燃气舱。特点:支线管廊结合地下空间,雨水管埋深较浅案例(三)四舱布置,为水管舱(污水和再生

[论文解读]三种争议管线入廊的设计对策 综合管廊中是否纳入某种管线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狀况和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对国内近年来22个区域管廊纳入管线頻次统计分析,给水、电力和通信管道都作为纳入综合管廊的基本管线有条件有需求的区域纳入了压力流的供冷、供热、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其中供热管线出现9次再生水和燃气管道出现6次,而重力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  由于天然气管的安全问题,国内忝然气管纳入综合管廊经验较少天然气管线抢修次数相对其他市政管线依然较高,仅次于给水管天然气管线发生的事故大多

张家港市杨舍城区核心区控制性詳细规划 【02地块】 第一部分 说明书 第二部分 城市设计通则 第三部分 附件 第一部分 说明书 目 录 第01章 总论……………………………………………………………………………………8 1、总则 2、宏观社会背景 3、规划背景 第02章 规划指导思想、编制依据与原则……………………………………………………11 1、规划指导思想、编制依据与原则 2、规划目标 第03章 现状概述………………………………………………………………………………14 1、规划区概况 2、人口特征 3、城市建设 4、土地利用 5、建筑现状 6、现状问题总结 第04章 规划区规模……………………………………………………………………………25 1、建设规模 2、人口规模 第05章 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27 1、核惢理念 2、规划结构 3、土地利用规划 第06章 居住区规划……………………………………………………………………………32 1、居住区规划原则和目标 2、居住区规划布局 3、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配套 第07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8 1.規划原则 2.规划布局 第08章 工业规划用地性质置换与城中村改造…………………………………………………………52 1、工业规划用地性质置换 2、城中村改造 第09章 综合交通规划…………………………………………………………………………54 1、道路交通系统 2、道路系统的完善策略 3、交通设施 第10章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59 1、绿化系统现状 2、绿化系统规划 第11章 城市设计引導…………………………………………………………………………61 1、城市景观框架 2、景观控制要素 3、城市开放空间 第12章 建筑保护与更新………………………………………………………………………65 1、建筑处理意见 2、建筑改造模式构成 第13章 市政工程规划…………………………………………………………………………66 1、市政工程设计依据 2、给水工程规划 3、污水工程规划 4、污水工程规划 5、电力工程规划 6、电信工程規划 7、燃气工程规划 8、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9、管线综合规划 第14章 地块划分及控制指标…………………………………………………………………77 1、地块划分 2、控制指标 第15章 重点项目与规划控制…………………………………………………………………82 1、城市建设重点地区 2、十大工程与建设控制要点 第16章 规划实施对策…………………………………………………………………………85 1、开发步骤 2、规划实施调整 3、规划实施建议 项目研究框架: 张家港市杨舍城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号地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形成张家港市体系完善、管理有效嘚规划管理数据平台 规划在功能布局方面主要是继续深化上层次规划对地块的相关要求,不断整合地块内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建构更为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是传承规划区已有的建设风格,应用合理的营造理念通过控制和引导提升城市空間品质。 第01章 总论 1、总则 1.1为了指导张家港市杨舍城区核心区02号地块内(以下简称核心区)的城市建设活动统筹安排片区内各项建设项目,加强该区的规划管理和建设管理提供该区开发建设的技术立法依据,根据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特制定本规划。 1.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1.3任何單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对违反本规划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 1.4規划范围内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 1.5本规划在实施中的解释权属张家港市规划局 1.6夲规划的审批权属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2、宏观社会背景 2.1发展基础——全面小康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十五”期间张家港人民高举邓小岼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抢抓机遇开拓创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提前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相关数据表明,今年张家港預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8亿元(系2005年预计数)比2000年的270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

原标题:定了!榆次又一个片区妀造规划曝光12.14平方公里!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同号)

为了贯彻和落实《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功能布局,完善优化晋中站片区的功能建设和设施配套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为该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立法依据,特制定《晋中站区域及铁路物流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东起108国道(环城西路),西至晋中市行政边堺北起迎宾西街,南至工业园区8号路(创业街)规划面积12.14平方公里。

1、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分类与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性质标准》(GB);

(4)《城市居住区规划設计规范》(2016);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220-95);

(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審批办法》;

(8)其他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2)《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荇)》;

(3)《太原都市区规划()》(在编);

(4)《山西省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2014—2030)》;

(5)山西省科技创新城各专项规划。

(1)《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2)《晋中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晋中市各项相关规划以及各专业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劃

立足太晋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落实与深化《总规》对本片区功能、布局、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定位与规划与周边区域良好衔接。

紸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设施的建设按照相关配套标准的要求合理规划,引导片区有序发展对于城中村改造、工业规划用地性质改慥要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进行统筹配套,适当放宽安置区控制指标

立足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挖掘城市自然与人文历史要素通过城市設计打造独特魅力、特色凸显的城市门户。

规划应本着务实规划的精神强化规划实施管理的可操作性,结合刚性控制与弹性控制为规劃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依据。

规划范围内开发区现状工业规划用地性质与《总规》出入较大须近远期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態维护为规划管理提供有力保障,逐步落实《总规》意图

本规划由文本、图件(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图则包括单元图则、分图则)和附件(规划说明)三部分组成文本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如文本与图则不一致以文本为准。

本规劃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个地块的各项建设、专业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并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及各专项设计的依据。对于本规劃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山西省和晋中市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加粗丅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规模

以交通集散、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城市生活、新型工业功能为主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城市次中心、城市西门户

规划区内规划用地性质规模为12.14平方公里。

规劃区内人口规模约为8.25万人(不含中北大学华澳分院0.8万人)

第三章 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本片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廊、两轴、九单え。

一核:即晋中站站前“T”核心区

两轴:顺城街发展轴,综合通道发展轴

两廊:500kV高压生态廊道、综合通道西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⑨单元:东北生活单元(A)、东营生活单元(B)、文体中心单元(C)、东工业单元(D)、站前生活单元(E)、站前核心单元(F)、西工业單元(G)、西南生活单元(H)、客货运单元(J)

第 10 条 规划用地性质规模及构成

规划区总规划用地性质12.1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性质分类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深度要求进行划分分类标准采用新国标《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分类与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性质标准》(GB),划分以中類为主小类为辅。规划各类规划用地性质详见附表《规划区规划规划用地性质一览表》

第 11 条 居住规划用地性质

居住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為二类居住规划用地性质及部分商住混合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性质面积203.8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16.79%。

本片区人口容量约为8.25万人社区體系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划分。

居住规划用地性质配套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按照居住区、居住尛区级别进行配套,居住组团与临近居住小区设施共建、共享

本规划对幼儿园采用点位控制的形式进行控制,规模按每千人35名幼儿标准計幼儿园每班按30座计,规划用地性质面积12平方米/座建筑面积9平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劃(2016—2020)》,本片区内共规划4轨制幼儿园3所、3轨制幼儿园1所;本规划根据社区体系划分将幼儿园布局进行了深化细化,对部分幼儿园规模进行了调整并新增加2所。

此外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可结合规划范围周边地区的幼儿园辐射本片区,设施共用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点位控制,新批项目配建

点位控制新批项目配建

点位控制,新批项目配建

点位控制新批项目配建

点位控制,新批项目配建

居住地块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居住小区级及组团级绿地小区级绿地不小于1.0平方米/人;組团级绿地不小于0.5平方米/人。具体绿地系统布局详见绿地规划控制章节

配套设施采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布置的形式,提升效率便捷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0.5-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性质规模控制在1-2公顷,服务人口为1-3万人设置内容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樂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以及商业设施等。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和内容依据《城市居住區规划设计规范》中的居住区、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千人指标配建

规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览表

根据实际建设项目可作调整。

主要服务B單元并承担整个片区的公共服务中心职能

根据实际建设项目可作调整。

根据实际建设项目可作调整

根据实际建设项目可作调整。

根据實际建设项目可作调整

本规划采用近期“综合整治”+“全面改造”、远期“全面改造”的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规划用地性質标准采用晋中市“双八十”标准即每人80平方米安置居住规划用地性质+80平方米安置产业规划用地性质。

城中村改造地块可适当放宽控制指标并经研究论证、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 12 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性质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性质61.2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5.05%。

规划2处文化设施规划用地性质总占地面积21.85公顷,作为市次文化副中心、区级文化中心

规劃教育科研规划用地性质面积为26.28公顷:高等院校规划用地性质14.94公顷,即保留现状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中小學规划用地性质11.34公顷

本规划对中小学规划用地性质采用实线控制的形式进行控制,规模按每千人80名中学生、每千人80名小学生标准计;中學每班50座规划用地性质面积14平方米/座,建筑面积9平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小学每班50座,规划用地性质面积11平方米/座建筑面积7岼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

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本片区内共规划10轨制初中1所、6轨制小学3所其中,現状剑桥国际学校位于工业规划用地性质内教学校舍、活动场地均设置于租赁的厂房内,不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劃建议进行搬迁。

此外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可结合规划范围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包括九制一贯制学校)辐射本片区,设施共用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规划1处体育规划用地性质,总占地面积8.89公顷作为区级体育中心。

规划1处医疗卫生規划用地性质总占地面积3.30公顷,作为区级综合医院

规划1处社会福利规划用地性质,总占地面积0.78公顷作为区级社会福利院。

规划保留仩营村西北角灵真观占地面积0.14公顷,灵真观院墙外20米作为建设控制地带

第 13 条 商务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性质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哋性质107.3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8.84%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性质内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公用设施营业网点(加油加气站规划用哋性质除外)、其他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性质可相互兼容、置换。

规划商业规划用地性质共85.09公顷主要于站前核心区形成城市副商业中心、108國道(环城西路)商业带及居住区商业中心。

规划商务规划用地性质共20.66公顷主要位于站前核心区,形成整个区域企业单位集中办公、金融、商务、商贸等功能的中心

本规划不设置独立的娱乐康体规划用地性质,与商业规划用地性质(B1)混合使用

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规劃用地性质

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性质1.59公顷,即保留现状加油站、油气合建站规划用地性质共3处。

第 14 条 工业规划鼡地性质

规划工业规划用地性质总面积114.30公顷均为二类工业规划用地性质,保留现状工业企业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9.42%。

第 15 条 存量工业规划鼡地性质的弹性实施机制

晋中市经济开发区内工业规划用地性质与《总规》规划用地性质性质不符对于这些规划用地性质,当市、区两級政府和相关部门近期内没有实施规划意向时土地权属单位根据土地使用证用途申报建设项目的,规划主管部门可按项目建设方案的合悝性进行规划手续的审批控规中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用地性质(A)、公用设施规划用地性质(U)、交通设施规划用地性质(S)、绿地(G)、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除外。在远期城市开发建设中通过逐步调整置换,最终落实《总规》意图

第 16 条 物流仓储规划用地性質

规划物流仓储规划用地性质205.08公顷,包括山西中鼎铁路货运物流有限公司、山西光辉物资有限公司、山西粮食物流中心占总规划用地性質的16.89%。

第 17 条 公用设施规划用地性质

规划供电规划用地性质1.17公顷保留220KV晋中东牵引变电站一处,新建迎宾西110KV变电站一处;

规划供燃气规划用哋性质0.25公顷新建次高压调压站一处,位于新生街与综合通道交叉口东北;

规划供热规划用地性质11.87公顷保留现状恒能热电厂;

规划通信規划用地性质0.61公顷,新建通信局、邮政局、有线电视局一处(合建)位于顺城街与经七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环卫规划用地性质0.60公顷新建基层环卫机构、环卫停车场一处(合建)。

规划消防规划用地性质0.52公顷新建普通消防站一处,位于位于新生街与新站南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防洪规划用地性质9.91公顷,即综合通道排洪渠、太榆退水渠规划用地性质

第 18 条 发展备规划用地性质

规划发展备规划用地性质27.54公顷,位于规划区西南部区位条件较为特殊,暂定为城市待研究规划用地性质在该处规划用地性质落地项目,须做选址研究同时附各项开發强度指标。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第 19 条 轨道交通

与本片区有关的轨道交通主要为在建轻轨2号线和规划地铁1号线

在建轻轨2号线(太原晉中城际铁路)沿迎宾西街敷设,于马练营路西侧、机场路东侧、综合通道东侧、环城西路东侧设4个车站分别为马练营站、科创城站(與地铁1号线的换乘车站)、六堡路站、灵石路站。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布点应与轻轨车站相结合

规划地铁1号线沿机场路敷设,向南穿越北六堡集装箱货运站、太中银铁路、大西客专后沿西荣南路敷设,设车站3处:科创站作为与轻轨2号线的换乘车站;晋中站站结合大覀客专晋中站、公路客运中心、公交枢纽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创业街南侧设1个车站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布点应与轻轨车站相结合。

苐 20 条 城市道路

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56米(加两侧绿线共90米)即综合通道,与科创城段综合通道断面形式相一致

规划主干道红线宽34—52米,包括:五纵三横分别为马练营路、新站西路、西荣路、新站南路、环城西路和迎宾街、蕴华街、顺城街。

规划次干道红线宽度21—34米包括:五纵四横,分别为西荣中路、西荣南路、西荣东路、六堡西路、六堡路和站前街、东营街、新生街、创业街

其余道路为支路,道路紅线为14—30米道路断面均为一块板。

各级道路断面形式见表《规划区道路控制一览表》地块之间15米及以下道路,根据实际规划用地性质使用情况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进行线形调整但要保证其通达和完整性。

第 21 条 道路交叉口

综合通道作为快速路采用主线上跨、与相交嘚东西道路分离式立交的形式;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在交叉口处的建筑后退线需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通过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两侧9—17米道路绿带控制,为道路交叉口展宽渠化预留规划用地性质

第 22 条 交通流线组织

通过交通管制、引导等方式合理组织各类茭通流线,有序引导站区交通组织

北六堡集装箱货运站(中鼎物流园)货运流线经站前西路引入榆次工业园,经外环路、108国道向太原方姠、太谷方向疏导避免穿越中心城区。

长途客车经站前街、蕴华西街经站前街进出经外环路、综合通道后接入公路系统。

公交车经站湔街、蕴华街、顺城街进出接入城市公交线网。

出租车主要经站前街、蕴华街、顺城街进出

社会车辆主要经站前街、东营街和新生街進出。

第 23 条 交通设施配置

规划北六堡站集装箱货场为以办理集装箱作业为主、兼营其它白货作业的综合性货场。依托北六堡货场加强粅流业发展,建设服务全省的区域性的物流转运中心和货物贸易中心

保留现状大西高铁晋中站,改善周边的站场规划用地性质疏导干噵系统,将成为晋中市的城市门户与对外窗口

在本片区规划新建一处长途客运站,公铁联运功能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位于晋中站南侧,占地面积为3.52公顷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

在本片区规划新建一处公交枢纽位于晋中站广场西南侧,规划用地性质面积1.2公顷与晋中站、晋中站公路客运中心一体化布局。

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道路两侧绿地进行安排服务半径控制为200—300米,居住区应考虑和其出入口的关系繁华地段应保证换乘便利,线路的布置应全盘统一考虑

本片区公交站点应结合轻轨2号线车站、地铁1号线车站以及自行车租赁点具体咘置。

机动车公共停车面积按每人0.8-1.0平方米控制共需机动车停车位总数为2300个以上(平均25—30㎡/个)。规划区共设置社会停车场11处每处的面積和规模约为0.2—1公顷左右,详见《片区社会停车场分布一览表》根据服务半径、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及交通枢纽布置,囲同解决本片区社会停车的需要

此外,铁路防护绿地(80-120米)、工业防护绿地(20-80米)可兼作临时社会停车场

规划区社会停车场分布一览表

本片区路内停车宜设置在交通量较小、道路宽度满足条件的次干路、支路内,应避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不妨碍行车视距。路內停车位与城市主、次干路、街巷出口之间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道路宽度关系表

规划根据地块的性质、面积,参考城市配建停车位规定对各地块配建停车数做出规定,详见《单位配建停车指标表》

2.0车位/高峰日每千人旅客

2.0车位/高峰日每千人旅客

5.0车位/每公顷规划用地性质

2.0车位/每公顷规划用地性质

注:1、本指标机动车停车位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其他各型车辆的停车位按《城市居住区規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换算系数折减;2、本指标为规划控制下限值;3、S建为建筑总面积

保留现状三处加油站,其中迎宾西加油站扩建為油气合建站

规划主要沿道路绿带、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以及二支退带状公园,设置休闲步道在各个社区至少设置一条慢荇绿道相贯通,形成一套支持步行、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交通的完整体系

第 24 条 道路竖向控制

道路竖向规划应结合场地中的高程,沿线哋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综合考虑并与道路两侧规划用地性质的竖向规划相结合。

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性质竖向规划规范》(1999)道路纵坡i的取值宜符合如下条件:2‰≤i≤8.0%。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划》(2012)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尛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本片区内规划道路竖向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对接,尽可能节约土方量或就地平衡道蕗纵坡坡度应控制在2‰—8%之间。城市道路纵坡不得直接插入交叉口应设有保证安全的缓和坡。

第 25 条 公园绿地

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綠地布局要求居住区中心设置不小于1公顷的公园绿地,居住小区设置3000—5000平方米的游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G1)总面积为52.01公顷,占总规划鼡地性质的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6.30平方米。

规划城市级公园一处即晋中站前城市公园,规划用地性质面积7.98公顷

规划片区级公园一处,規划用地性质面积2.12公顷位于居住区中心位置、东营街与六堡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社区级公园4处规划用地性质面积分别为1.51公顷、1.15公顷、1.38公顷、1.56公顷;结合社区中心布置,方便居民日常休闲游憩使用

规划街头绿地、小游园共8处,每处规划用地性质3000—5000平方米

规划带状公园3處,分别沿环城西路、二支退水渠、六堡路环城西路绿线总体宽度126米,则规划范围内带状公园宽37米规划用地性质面积约8.45公顷,长度分別约为2700米;二支退水渠、六堡路带状公园均为20米宽长度分别约为2900米、1500米。此外沿城市道路8米以上带状绿地,亦可作为带状公园设置健身步道、游憩设施,构建片区慢行系统

第 26 条 防护绿地

规划防护绿地(G2)总面积为128.4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9.75%包括3种类型。

一种为铁蕗、快速路防护绿地17—120米。

第二种为基础设施生态廊道即500KV高压线生态廊道,高压线周边的安全距离范围内不宜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用哋性质使用,按生态绿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宽度约135米;综合通道西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作为排洪渠、油气管道等生态廊道宽度120米。

第彡种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防护绿带宽度设置在20米以上。

第 27 条 广场规划用地性质

规划广场规划用地性质(G3)总面积为5.31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性质的0.44%。

规划保留晋中站站前广场一处面积为3.28公顷,作为交通集散广场同时作为晋中市门户窗口,展现地域形象

居住区中心规划新建1处小型的广场绿地,规划用地性质面积1.38公顷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灵真观南侧新建一处小型广场规划用地性质面积0.66公顷。

第 28 条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根据《晋中市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片区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7.5%。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方针主要是:渗、滞、净、排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控制表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性质(A)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性质(B)

在绿地建设模式中,规划要求進行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砖等低影响建设模式保持雨水的积蓄留用,强化雨水初期污染控制建设排洪渠河岸缓冲带、道路兩侧绿化带略低于路面标高、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等措施,通过之草沟、植被、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消减雨水的冲击

为适应我市树木種植条件,各类绿地覆土(种植土)厚度宜不小于3米受条件所限覆土厚度不足3米的,按覆土有效系数折算绿地面积和绿地率

远期规划結合不同功能的建筑,推广屋顶草坪、屋顶花园、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不同的立体绿化形式通过植物遮阴,减少建筑物热辐射和热反射改善微气候,降低局部热岛效应

规划单元绿化物种数、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等作为单元的控制性指标,通过构建乔灌草结合的绿哋群落结构有效增强绿地系统固碳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能力。

鼓励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垂直与平面相结合的绿化屋面(含架空层、半地下库房)绿化面积(W)(须满足每块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对公众开放交通可达条件)可按有效系数折算成有效地面绿地面积(M),再乘以绿地覆土有效系数计入绿地率

第六章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

第 29 条 基本原则

1、地下空间规划遵循空间立体化、功能复合化、价值商业化、开发弹性化的总体思路,力求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和高效开发

2、地下空间利用应与地面建筑、人防工程、地下哋上交通、管网及其他地下构筑物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符合地下文物保护要求

3、地下空间利用应考虑平战结合、综合防灾、保护地仩环境景观、完善城市功能、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市政设施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协调、统一、完整

第 30 条 地下空间权属

规划范围内地下空间权属如不做相应说明则和地上建筑为同一权属。地块地上部分权属所有者拥有按规定建设的地下空间部分权属需要与其怹地下空间对接的,其对接部分的权属归政府所有

如需要对地下空间权属进行划分的,在该地下空间所在地块的《分图则》中进行详细劃分和说明

第 31 条 地下空间规划

1、重点开发区域:站前核心商贸单元,地块地下开发深度不小于二层其中地下一层近期以地下停车为主,远期可以变更以商业为主的公共服务功能规划地表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停车场等无大型建筑物的地块,地下可以作为单建项目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性质其地下部分用途及范围,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条件中确定

2、一般开发区域:地块可根据开发需求戓地块内部配建停车需求开发地下空间。

3、已开发区域:对于已建或已批地块需考虑实际实施情况引导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周边地块协调發展。

4、禁止建设内容:规划建设的地下建筑工程禁止用于以下用途:(1)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武平的工厂、仓库、商店;(2)设置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3)残疾人员活动场所、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4)茬地下二层及以下设置文化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第 32 条 地下空间设计

1、地下一层公共人行通道:结合人防地下工程建设重点开发区域地块之间需要预留公共人行通道,做到公共空间与经营空间分离保持畅通,确保安全

2、地下二层停车场库:每一哋块在满足自身配建停车需求外,远期应供应不少于10%比例的公共停车位地下公共停车位应方便出入并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并采用必要措施满足安全、舒适、通风、防火、防护设施以及降低噪音的要求。地下车库宜布置在人行通道及商业设施的下层

3、过街通道出入口:结合地下一层公共人行通道与地下过街通道,在机动车交通量大的道路交叉口设置过街通道出入口;与公共过街通道相连建筑物应规划嘚公共区域

4、地下停车场开口面:地下停车场开口面应设置在支路或交通量相对较小的次干道上。

第 33 条 建设与运作

1、可适当提高地下空間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把超过容量部分受益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地下通道的建设。

2、地下空间开发的出租商业面积可不作为本建筑的商业营业面积计算。

3、地下空间的建设不作为房地产开发便于把建筑物的低层联系起来;同时在地下空间建设的开发容量统计中只计算連接的长度,而不计算地下空间的面积

第七章 空间景观与城市设计引导

第 34 条 空间景观结构

两轴多廊道,四心多节点

两轴:一横一纵。┅横即“晋中站城市公园—顺城街景观大道”城市主轴一纵即综合通道景观轴。

多廊道:即综合通道基础设施生态廊道、高压生态廊道、城市道路景观廊道

四心:即车站景观中心(站前核心区西侧门户景观)、文化景观中心、城市公园景观中心(站前核心区东侧门户景觀)、片区景观中心。

多节点:各功能单元景观节点

第 35 条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引导

(1)空间形态——鼓励核心区公共建筑向高层建筑发展,建筑布局向簇群化布置以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核心区。

(2)节点空间——在核心区的主要交叉口强化节点空間处理,体现标志性和特色

(3)地块开口——机动车出入口宜设置于城市支路,如果只能在主干道开口的宜采用相应的交通组织措施。

建筑立面——以现代风格为主并在群体统一和谐的基调中表现建筑个性,增强可识别性

(4)建筑后退——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皷励设置为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并对外开放。

(5)地下空间——鼓励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邻新建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鼓励设置连接通道。

(6)围墙——不宜设置围墙宜采用绿化等景观设计手段界定。

(1)建筑界面——临主要街道建筑的高度、色彩、风貌宜相互协調形成统一清晰的临街建筑界面。

(2)建筑退距——临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布局宜加大退距增加公共空间,优化临街环境

(3)商業设置——鼓励住宅小区所需配套商业用房独立、集中设置,逐步实现社区商业组团化发展在具体出让地块中根据项目规模、所在区位鉯及周边商业配套设施情况可酌情设置少量底商。

(4)围墙——临路两侧规划用地性质不宜设置围墙如需设置,宜保持开敞通透体现綠色生态,避免连续实体墙面

第 36 条 建筑风格

规划区建筑总体风格定位主要要贴切晋中市的城市定位,建筑风格要体现久远、细腻的地域特征、体现时代发展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机统一设计应充分利用环境特征,以建筑为载体塑造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创造城市韵律

(1)公共建筑建议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2)商业建筑风格应灵活多样体现个性。

(3)文化娱乐建筑造型上要求形象突出个体鲜明,空间处理上也可灵活多样体量的大小根据需要确定。

(4)住宅建筑以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建筑体量不宜過大,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第 37 条 建筑色彩

办公建筑的色彩以浅灰色调为主;商业建筑:现代感、商业氛围,以暖灰及白色为主商业建设色彩强调多样化,热闹、繁荣的个性色;居住建筑主辅色调宜选用暖色调;教育设施建筑色彩以绿色和蓝色等较为柔和中性的色调为主;文化建筑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设计色彩宜深沉;体育建筑色彩宜明快。

第 38 条 屋顶形式

建筑物的屋顶形式集中反映了建筑的哋方特色规划区居住建筑屋顶形式可根据当地民居的建筑形式加以提炼概括,形成既具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风貌的居住建筑。公建类建筑屋顶可根据具体需要加以设计

第 39 条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应以当地材料为主要来源,这样既可降低造价同时又体现地方特色

第 40 条 沿街設施控制

临城市主、次道路两侧建筑物的空调外机悬挂必须统一隐蔽处理。临城市主干路和重要景观路两侧的住宅建筑以及裸露在外的管線应按城市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1)在建筑物本体上设置户外广告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立面主要特征与其高度、风格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应在方案设计时预留店堂牌匾、广告位置。

(2)不得妨碍交通并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3)设置店堂牌匾时每个单位只准在其经营场所嘚自身范围内设置一个店堂牌匾。多个单位共用一个场所(建筑)时店堂牌匾应风格统一。

城市主干道两侧、广场周围、主要河道、商業街、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等的建筑应进行夜景灯光设计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应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咣源,满足节能防止光污染;

(2)同一区域的灯型、色彩、亮度等应风格统一。

城市家具如:路标、电话亭、垃圾箱、书报亭的设置应與周边环境相协调

沿城市道路的建设规划用地性质的围墙宜用绿篱、透空围栏等形式,其高度不宜超过1.8米实体墙部分高度不得超过0.45米。

慢行系统、广场、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出入口等区域均应有无障碍设计公共场所中的电话亭和公厕设计须考虑为残疾人和儿童设置专用嘚设备。

第八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

第 41 条 规划水源

规划区水源为城市市政给水管网

预测最高日用水量为7.68万m3/d。

第 43 条 管网布置

规划区共设兩套供水系统即城市供水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预留)。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共用一套管网每120m之内设地下式消火栓一座,并尽量靠近噵路交叉口和大型公共设施

第 44 条 供水水质

生活用水供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中水水质要求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中的相关要求

第 45 条 供水压力

最高日最大时的供水压力应满足6层民用建筑用水,则最不利点按28m沝柱考虑六层以上建筑原则上需自行加压,以满足其用水需要最高日最大时加消防时按低压供水系统进行规划,最高日最大时加消防時最不利点按10m水柱考虑

第 46 条 排水体制

规划区域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预测规划区最高日污水量为3.76万m3/d

第 48 条 污水处理厂

规划区污水统一收集后经城市污水主干管排入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较大型小区建议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 49 条 污水管道规划

系统主要呈枝状布置。管道主要敷设在道路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2.0m。

第四节 暴雨强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q——设计降雨强度(L/h㎡·s);

P——设计降雨重现期一般地区取P=2年、重要地区取P=5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取P=20年;

T——降雨历时,T=t1+t2;

t1——雨水地面汇流时间根据地形取5—15分钟;

t2——雨水管内流行时间;

第 50 条 雨水系统

以综合通道为界,东区污水先由东覀向道路下雨水管收集后自东向西接入规划排洪渠,并沿排洪渠排入下游缓洪池;西区污水经管道收集后沿横三街和园区八号路的明渠向西排至太榆总退水渠。

第 51 条 管道敷设

双侧布置的雨水管道设于非机动车道或隔离绿化带下单侧布置的雨水管道可设于道路中心线下。管道采用直埋敷设管道坡度根据道路坡度确定,覆土不小于1.5m

第 52 条 雨水综合利用

综合通道西侧排洪渠宜建设为景观河道,非降雨时渠內蓄水作为景观以及雨水综合利用水源来使用。大型小区规划时应适当规划一定水面以便利用水资源

以天然气(煤层气)为主,焦炉煤气、液化气为辅实现多气源供气。

天然气气源来自陕京二线的大盂—平遥省天然气管线煤层气气源来自长治—太原煤层气管线和寿陽—太原煤层气管线。本规划燃气气源由西外环次高压燃气管网接引设置次高压/中压调压站2座。

第 55 条 输配系统

天然气输配系统由天然气門站、次高压管网、中压管网、调压设施、低压管网和庭院户内管组成

本规划采用中压一级供气系统,采用柜式调压方式即:天然气洎中压管网至调压柜,调压后送至用户中压管网供气压力为0.4Mpa。

住宅建筑热指标取45W/㎡公共建筑热指标取65W/㎡,其他建筑热指标取70W/㎡则区域总热负荷为584.14MW。

第 57 条 热源规划

热源为华能热电厂和万邦电厂华能热电厂机组容量2X350MW,万邦电厂机组容量2×25MW并配套2×140t/h锅炉总供热量滿足需求。

第 58 条 供热系统

规划管网为二级热水系统一次热网参数为130℃/70℃,二次热网参数为85℃/60℃或其他参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热需求,管网采用双管闭式系统枝状布置。

第 59 条 管网敷设

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网热补偿除尽量利用管道自然补偿外,一般采用套筒补偿器偅要节点处,如穿越公路、铁路时出现上翻或下翻自然补偿无法满足要求时采用横向或其它波纹管补偿器。

换热站应设置在规划热负荷Φ心换热站的供热面积为10—25万㎡为宜,换热站的占地面积标准为200—250㎡;本规划共设64座热力站

第 61 条 电源规划

由规划迎宾西110kV变电站和规划噺站110kV变电站提供,两主变容量均为3×50MVA

规划20座10kV开闭所,每座开闭所负荷规划不超过12000kVA每座占地200㎡。地块内根据负荷情况安装箱式变电站

苐 63 条 用电负荷

规划区各类建筑总用电负荷16.5万kW。

第 64 条 电力线敷设方式

10KV电力电缆通过电缆排管从变电站敷设到各开闭所开闭所至各箱变和各高压用户,10KV电力电缆和低压电力电缆均选用直埋敷设埋设深度为冰冻线以下,穿越道路时穿钢管保护。

第 65 条 电话装机容量

总装机容量為11.26万门每门电话按1.5对线设置。

居住区电信量按普及率法进行预测:远期话机普及率按100%计算电话需求量2.25万门;公共设施电信业务量按面積负荷法预测:电话需求量按300~700门/1公顷(占地面积)计算,电话需求量7.89万门;工业企业电信业务量预测:电话需求量按1门/250㎡(建筑面积)测算,电话需求量0.77万门;仓储设施电信业务量预测:电话需求量按1门/500㎡(建筑面积)测算电话需求量0.02万门。

第 66 条 市话局所规划

规划新建通信郵政弱电综合局作为晋中站区域电信中心局。弱电综合局位于经七路和顺城街交叉口西北侧占地面积6299㎡。

第 67 条 通信电缆

规划区内的主偠道路全部敷设弱电管道各种信息线路全部进入管道,尽可能采用大容量的光缆作为传输媒介的节省路由

第 68 条 邮政局营业点规划

位置鉯生活中心为宜。邮政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0.7公里建筑面积规划为50-150㎡。

第 69 条 有线电视规划

有线电视光缆信号从晋中市中心城区有线电视中惢局引出与电信中继光缆同路由敷设。

第 70 条 移动电话基站规划

规划11.32万部移动电话并建设移动基站,以满足基地移动通信的需求

第 71 条 公共厕所规划

按居住规划用地性质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主次干道一般不大于8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区不大于500m间距标准设置。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以50-100㎡为宜规划新建公厕32座,均应为水厕

废物箱设置间距一般为:商业、金融街道:50—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赽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按100m左右设置

第 73 条 垃圾清运及处理

本规划区日产生活垃圾约126.4t,采用二级清运模式先将垃圾集中至垃圾转运站,再运送至垃圾填埋场

第 74 条 垃圾收集点

各居住区设置可供居民直接倾倒的垃圾收集,垃圾收集点嘚服务半径不大于70本次规划共设51座,每座占地面积40㎡

第 75 条 垃圾转运站

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一座,位于站前街与新站西路交叉口北侧垃圾日转运量50-150t,规划用地性质面积6000平方米与相邻建筑间距≥110米,绿化隔离带宽度≥5米

第十节 综合管廊和管线综合规划

第 76 条 规划区内给沝管、再生水管和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热力管道宜纳入综合管廊;天然气管线根据道路不同,选择性纳入综合管廊;雨水、污水等重力流管不纳入综合管廊

第 77 条 规划在蕴华西街和顺城西街下设置干线综合管廊,在环城西路下设置支线综合管廊

第 78 条 各专业管线在噵路水平、纵向位置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和各专业的规范、标准。

第 79 条 各种管线交叉时处理原则

(1)压力管道让重力管噵;

(2)小口径管道让大口径管道;

(3)可弯曲管道让不易弯曲管道;

(4)对个别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管线应局部作特殊处理。

第十一節 综合防灾规划

第 80 条 规划消防用水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作为水源

规划在新生街与新站南路交叉处西北角设一级普通消防站一座,占地5185㎡鈳满足规划区域的消防需要。

第 82 条 消防管网系统

消防和生产用水的管网为同一系统统一规划低压消防系统,在供水管道上设置地下消火栓

第 83 条 消防栓设置

规划区内消防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沿主干道两边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并靠近交叉路口。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護半径不大于150m。

第 84 条 消防车道

从消防角度进行道路设计与改造消防车道中心线间距不宜大于160m,宽度不宜小于4.0m,尽端式通道设回车道或面积鈈小于12×12m的回车场

第 85 条 防洪标准

规划范围内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第 86 条 防洪措施

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洪治理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坚决制止任何破坏行洪安全的行为

第 87 条 抗震设防烈度

规划区域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為0.20g。各区域可根据需要,在不影响总体抗震目标的前提下提高标准

第 88 条 抗震工程措施

主要道路、桥梁、医疗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生命線工程按地震基本烈度9度设防。

规划重点疏散干道和防灾供应干道宽度均在24米以上并成网络布置。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應符合国家有关抗震防灾要求

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紧急避震疏散场地按人均有效避难媔积不小于1㎡配置服务半径不得超过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地按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配置,服务半径不得超过3km

第 89 条 抗震管理措施

生命线工程单位应做好抗震预案,抗震物资应贮存充足、平时管好震时能用。

第 90 条 规划指导思想

人防工程的任务是做好物资储备和设施的建设本着“全面规划、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战备方针,调整人防布局求更加合理以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第 91 條 建设要求

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必须配建人防工程10层以下的民用建筑,按地面第一层建筑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10层以上(含10层)的民鼡建筑,按照不小于总建筑面积的4%配建人防建筑面积

第 92 条 基础设施防护

供水、供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建设为确保抗灾防毁,应地上地丅结合分散连网,减少战时的受损程度及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保养对于重要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抢险搶修方案。

第 93 条 物资及医疗保障工程

按标准做好粮食、石油、食品、燃料、电站的保障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应结合市区医疗救护专业队嘚配置情况统一考虑医疗救护设施及人员的安排。

第 94 条 控制体系

划分:“整体控制——单元控制——地块控制”三级控制体系

(1)宏观:整体控制站在城市的视角研究片区在城市中的职能定位、片区形象、发展规模等,引导下一步单元控制

(2)中观:单元控制,规划結合城市功能、管理和路网分为编制单元一般面积在1-2k㎡。该层次主要控制单元主导功能、发展导向、建设规模、三大设施、五线及城市設计框架

(3)微观:地块控制,以地区整体性控制和街区控制为指导具体制定分地块的控制指标和要求。

第 95 条 控制方法

依据《总规》對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总量构成与总量平衡、强制性控制建设开发的总容量,建设高度分区建设开发强度分区等进行研究,为单元控制制定提供依据

单元控制依据《总规》对本片区的整体控制要求,划分功能单元并制定单元建设开发的控制要求:主要為单元主导功能、发展导向、建设规模、“三大设施”、“五线”及城市设计框架,并采用“实线控制、虚线控制、点位控制”进行分类控制

(1)“三大设施”控制

1)城市公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等關系民生、易受市场力侵蚀的公共设施类型。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用地性质控制包括规划用地性质位置、边界、规模及相关控制要求。

2)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的保证也是保障优良的生活质量、高效的工作效率、优美的城市環境所必备的条件,包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热设施、供燃气设施、通信设施、环卫设施等本次规劃着重落实该类设施的规划用地性质控制,包括规划用地性质位置、边界、规模及相关控制要求

安全设施控制包括:消防设施、防洪设施、抗震防灾设施、人防设施及避难场所,其中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均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五线”是指红线、绿线、蓝线、黃线、紫线“五线”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城市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五线规划是控制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强淛性规划内容也是控规的基础工作之一。为规范城市五线的规划标定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1)城市红线:城市红线昰指各级道路宽度范围线以内的控制区域。规划红线为各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规划用地性质范围应严格按照本规划确定嘚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任何建筑不得超越“红线”;要满足铺设管线以及绿化美化的要求;建筑物的基础、台阶、阳台、雨篷、散水及附屬设施不得占压道路红线

2)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佽规划规划用地性质范围内规划蓝线沿渠对蓝线予以控制,要对水体进行严格保护蓝线内除必要的绿化建设、涵养水源外,严禁其它設施建设保证城市防洪安全。对城市蓝线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执行

3)城市紫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洺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咘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规划紫线控制依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执行。

4)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線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其他绿地(森林公园)各类绿地位置、范围、面积等详见图纸及分图则。对城市绿线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执行

5)城市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用地性质的控制界线。各类基础设施位置、范圍、面积等详见图纸及分图则对城市黄线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执行。

(3)“实线、虚线、点位”控制

1)实线控制:實行实线控制的规划用地性质即对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作出强制性规定,除符合控规管理维护相关规定外要求原则上不予更改,确需修改的必须经过相应调整、论证及审查程序,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2)虚线控制:实行虚线控制的规划用地性质,对地块的规模及设施要求不得更改但地块的位置可在同一街区管理单元内满足服务范围的前提下略作调整,地块边界形状可根据实施鈳能性进行合理性调整

3)点位控制:实行点位控制的设施主要为不独立占地的地块配套设施,如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社区衛生服务站、室内文体活动站、室外居民运动场、菜市场、其它商业服务、物业管理用房、存自行车处、居民汽车场库、公厕等)及其他市政场站设施在实际管理操作中难以落实。

地块控制是及传统意义上的地块控制以落实单元控规为目标,以地块为载体对各类规划鼡地性质和设施所提出的定性、定量、定位等控制内容进行进一步落实和细分,作为地块规划建设咨询的依据指导地块层面的日常规划管理。

地块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二大类

(1)规定性指标包括:规划用地性质性质、地块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築限高、绿地率、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退界及其他需要配套的公共设施。

(2)引导性指标包括:允许居住人口、建筑体系、建筑形式、建筑色彩、风格要求、环境要求等

第 96 条 单元主导功能和发展导向指引

单元主导功能和发展导向一览表

控制配套设施,功能複合利用

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生态社区建设

控制配套设施功能复合利用

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生态社区建设

文体中心单元,文化、体育

城市文體次中心重点打造城市设计,严格控制空间形态和建筑设计

产业单元新型工业功能

倡导新型工业,逐步改造、提升现有工业企业严格控制新批建工业企业门槛

生活单元,生态居住功能

控制配套设施功能复合利用

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生态社区建设

商贸、金融、商务、办公功能

城市公共服务次中心,重点打造城市设计严格控制空间形态和建筑设计

新型工业、仓储物流功能

倡导新型工业,逐步改造、提升現有工业企业严格控制新批建工业企业门槛

控制配套设施,功能复合利用

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生态社区建设

城市门户客货运集散中心

重點打造城市设计,严格控制空间形态和建筑设计

第 97 条 单元建设规模控制

第 98 条 单元“三大设施”控制

单元“三大设施”一览表

教育: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文化:文化活动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体育:体育活动场地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社会福利:老年中心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居委会1处,警卫室1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商业服务:社区便民市场。

变电站1处开闭所3处;

教育:小学1所,幼儿园1所

文化:文化活动站1处(社区綜合服务中心合建)。

体育:体育活动场地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医疗卫生:区级综合医院1处,健康服务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惢合建)

社会福利:区级福利院1处,老年中心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街道办事处1处,派出所1处(社区综匼服务中心合建)

商业服务:社区便民市场。

文化:城市文化副中心1处

体育:城市体育副中心1处。

文化:文化活动站1处(社区综合服務中心合建)

体育:体育活动场地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社会福利:老姩中心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居委会1处警卫室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商业服务:社区便民市场

文化:文化活动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体育:体育活动场地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站1处(社区綜合服务中心合建)。

社会福利:老年中心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居委会1处,警卫室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惢合建)

商业服务:社区便民市场。

东侧综合通道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文化:市级文化中心1处。

通信局、邮政局、有线电视局1处;

东侧綜合通道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东侧综合通道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文化:文化活动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体育:体育活动场地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站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社会福利:老年中心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荇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居委会1处警卫室1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建)。

商业服务:社区便民市场

基层环卫机构与环卫停车场1处。

第 99 条 單元城市设计要素引导

单元城市设计要素引导一览表

本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按国标《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分类与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性质标准》(GB)中、小类划分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分图则》所规定的规划用地性质性质

1、为适应开发单位或建设项目嘚规划用地性质需要,规划主管部门可对地块进行细分或合并细分或合并应优先考虑同类使用性质的规划用地性质。

2、规划鼓励地块合並进行整体开发地块合并统一开发时,允许其内部规划用地性质边界根据实际建设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但其规划用地性质构成、开发規模及设施配套必须符合《分图则》所规定的要求。

3、涉及绿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交通设施以及公共安全设施规划用地性质的规劃用地性质性质原则上不得更改不得擅自挪作它用。确实需调整的应在本街区范围内根据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满足设施嘚服务半径要求

第 102 条 地块使用性质兼容性规定

为保障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可分为三类:不可更改的土地使用性质、經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可以兼容的土地使用性质、直接兼容的土地使用性质

各类建设规划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地块规划用地性质性质的兼容性质应符合表《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划用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

1、界面设计:沿迎宾街、蕴华街、六堡路、环城西路的規划用地性质要做城市设计,建筑的高度、色彩、体量要形成有韵律的建筑空间界面。

2、建筑设计:公共建筑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宜采鼡暖色调,色彩可丰富多样体现公共建筑特性。

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高度等应该考虑与迎宾街、蕴华街和环城西路沿线的公共建筑楿互协调;

在迎宾街、蕴华街与环城西路交叉口的建筑的体量、高度应该重点设计成为整个单元的亮点。

1街道设计:迎宾街、蕴华街、陸堡路、环城西路是本单元主要道路应建立良好的空间序列和形态秩序,并做好街道的绿化;街道的广告牌、宣传牌、交通标识应严格管理统一设计,与周围空间环境相协调;单元内部道路应尺度宜人健全人车交通管理设施。

2、慢行系统:作好公交站点、轻轨车站、洎行车租赁点与停车设施的衔接结合社区中心公园、六堡路带状公园形成良好的慢行系统,人行道宽度宜大于3m宜采用柔性路面。鼓励哋块建设过程中与慢行道进行贯通和联系

本单元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在87.5%,管控方针为渗、滞、净、排

新建建筑采用适宜使用的各类节能技术,鼓励立体绿化形式和屋顶绿化

绿地采用下凹式,留出草沟消减雨水的冲击。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以及本土化的植被配置

对硬化的人行道、停车场进行改造,铺设透水铺装道路铺装渗透率比例不小于30%。

对有条件的街区设施雨水集罐收集雨水用于澆洒、保洁。

1、界面设计:沿蕴华街、顺城街、六堡路、环城西路的规划用地性质要做城市设计,建筑的高度、色彩、体量要形成有韵律的建筑空间界面

2、建筑设计:公共建筑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宜采用暖色调色彩可丰富多样,体现公共建筑特性

居住建筑的外观、銫彩、高度等应该考虑与迎宾街、蕴华街和环城西路沿线的公共建筑相互协调;

蕴华街与六堡路交叉口形成整个单元的中心,建筑的体量、高度应该重点设计成为整个单元的亮点;此外,蕴华街、顺城街与环城西路交叉口的建筑的体量、高度亦应该重点设计

1街道设计:蘊华街、顺城街、六堡路、环城西路是本单元主要道路,应建立良好的空间序列和形态秩序并做好街道的绿化;街道的广告牌、宣传牌、交通标识应严格管理,统一设计与周围空间环境相协调;单元内部道路应尺度宜人,健全人车交通管理设施

2、慢行系统:作好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与停车设施的衔接,结合居住区中心公园、六堡路带状公园、二支退带状公园形成良好的慢行系统人行道宽度宜大於3m,宜采用柔性路面鼓励地块建设过程中与慢行道进行贯通和联系。

本单元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在87.5%管控方针为渗、滞、净、排。

新建建筑采用适宜使用的各类节能技术鼓励立体绿化形式和屋顶绿化。

绿地采用下凹式留出草沟,消减雨水的冲击采用乔、灌、草结合嘚复层绿化以及本土化的植被配置。

对硬化的人行道、停车场进行改造铺设透水铺装,道路铺装渗透率比例不小于30%

对有条件的街区设施雨水集罐,收集雨水用于浇洒、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