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排名牛市 你觉得有买的价值吗

这是观观的第160篇原创文章

2014年以来这一轮大牛市是中国楼市历史上唯二的大牛市。

全国普涨翻倍的行情之前只在2009年的四万亿出现过一次。

一旦遇到普涨行情,一线城市获得最大收益,因为一线的高总价容易帮助当地买房人获得天量财富。

有房子的人,每户人家身价多增加200、300万不是问题。

我身边的朋友净增1000万以上的,也有不少。

低调的二、三、四线城市的涨幅其实更加惊人。

像燕郊、杭州这样的城市,房价涨幅是可以轻易秒掉一线大城市的,因为他们有更低的基数、被压抑更久的购买力,一下子找到一个缺口呼之欲出。

但是这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目前正在走到尾声,再牛逼的行情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买房子不是买股票,我们不推崇短炒,更建议大家买入后长持。

为了未来能三到五年安心持仓,现在已经不是一味无脑买买买的时候,有必要停下来梳理下思路,看看下一步的操作建议。

中国楼市一般是三年一个周期。

房价一年上涨,然后是二年的回撤调整,等待下一个周期,房价涨多跌少,快速向上。

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保持这样的规律。

但是事情在2009年开始有了变化,当时的四万亿用力过猛,导致全国性的楼市翻倍。

于是从2010年开始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大,限购、限贷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调控加上去之后,楼市开始走入静淡市。

也许是那次牛市力度太大了,直到2011年,调控政策还在加重,当时有不少二线城市一边楼市低迷,一边还追加限购(这个局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现在)。

不经意间,那一轮的调控改变了楼市三年一个周期的节奏。

原来2009年开始的房价周期,应该在2012年左右调整完毕,继续向上。

但是2013年并没有迎来全国性的牛市,只有上海、北京少数一线城市部分板块上涨了30%,其他城市连水花都没有。

全国楼市依然在继续蓄力,这一蓄力就等到了2014年。

从2009年算起,楼市已经足足等待了5年,到2014年的时候,楼市有些按耐不住了。

碰巧,管理层开始鼓励居民改善住房需求,降息加放松认房认贷,接着是去库存政策,再来一把棚改。从此波涛汹涌,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在的,其实2014年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轮牛市能涨那么多,大家知道会涨,但没想到是全国翻倍的行情。

这一轮的大发力,既有政策刺激过度的原因,也有蓄力五年压抑太久的原因。在合力作用下,楼市迎来了大爆发。

对这种暴涨,我们一方面很高兴,买了房子,涨涨涨谁不开心。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担心,要知道,这么大的涨幅不是每一次行情都会有。

这种级别的行情一旦停下来,调整的周期也会比平时长一些。

也就是说,买的不好吃套的话,时间会更长。

所以从牛市中期开始,在2017年中,我就格外担心行情提前结束,一直没有碰过三四线城市。

我也知道三四线城市基数低,爆发力强,但我还是不会碰基本面不好的城市的,宁可放弃短线的交易型机会。

放弃三四线城市只是小事,一二线城市才是主战场。现在的问题是,楼市终于要进入牛市尾声了,一线城市已经筑底多时,二线城市也开始力竭了。

已经有好多个城市开始流露出下行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是土地的流拍,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出现土地流拍,这说明开发商已经不看好后市。

政府限价,限制开发商高价买房,开发商销售端卖不出利润,自然影响了拿地的热情。

要知道,每一轮行情上涨,都是一手房先拉,然后带动二手的价格,而一手房价格拉高,主要是看地王效应,需要不断出现面粉贵过面包,楼板价贵过一手价格的刺激,房价才能快速上涨。

现在土地流拍了,一手房上涨的预期打破,只能看二手表现了。

可是二手成交量也在下降。

深圳、上海、合肥、北京等城市目前成交量依然处于低位。

杭州、南京、重庆、成都、长沙、郑州这些地方的二手房成交量也从高位在萎缩。

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边是一手房限价的一房难求,另一边是二手房的无人问津。

时间长了,二手房价格也就慢慢下来了。

不过,二手房成交量下降,我不认为这是一手房限价的功劳,而是2016年、2017年各个城市都出现天量的二手房交易,每个城市的换手率已经充分,该买房的、买得起的,都已经出手了,成交量已经被透支了。

你再指望今年二手房成交量、成交价继续创新高,是不太可能的。

调控政策也是一个大问题。

那些加码超强调控政策的城市,房价立马萎靡不振,比如5年限售加上严格限购的长沙、二线城市里少有的认房又认贷的苏州,调控加重后,立马就怂了。

虽然调控政策只能延缓房价上涨,不会影响房价长远走势,但是在调控政策出台后的一、二年,杀伤力还是很大的,基本上只要认真落实政策,就能结束一个城市房价上涨的行情。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房价翻倍太快了。

这一轮大部分城市房价都已经翻倍,在目前这样高价的情况,想要继续向上,房价需要夯实,购买力需要筹措,领导也需要看到调控效果才能慢慢放松。

作为一个普通的买房人,最好不要去顶着大趋势,一旦吃套,日子还是很难过的。

我说一个不太好的例子:

杭州楼市这一轮行情表现火热,可以算是二线楼市里的明星了。

而且我也很喜欢杭州这个城市,不出意外的话它将是下一个一线城市,没有大问题。

但是城市好并不一定就是楼市好。

这一轮暴涨的杭州楼市,在2011年至2015年是下跌的。

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杭州西湖旁的住宅和上海陆家嘴豪宅一样都是10万+的天价,吸引了大批上海投资者去建仓相对便宜的其他次新房,结果一套就是五年。

现在杭州楼市的情况也不乐观,一方面是快速翻倍甚至翻两倍的房价,另一方面是政府毫无节制的卖地,2017年和2018年杭州卖地量都是这几年的最高位。

这一切都让我想到了,上一轮2011年时的行情。

我建议对杭州这样的大涨过、且卖地没有节制的城市保持谨慎,等待回撤后再建仓。如果回调,可能就是不多的进入杭州的良机。

一是,我对中国楼市的未来,长线依然看好。

调控政策只能延缓、限制购买需求,但不会消灭需求。大城市居住的需求,资产保值的需求,都会长期存在的。

不管这一轮回撤是多是少,大家都不要丧失对楼市的信心。哪怕是现在跌成狗的燕郊,我都看好,未来一定能创新高的(不过需要一些年份了)。因为燕郊和通州和北京的距离放在那里,未来会被包容至主城区内。

事实上,每一次回撤都是最好的买入机会。

但是要注意时机,不要过早买入。可以牺牲一些利润来换确定性。

二是,未来能够再创新高的一定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卫星城

大城市一般的选择标准是能级高(省会或计划单列市)+经济强(GDP万亿俱乐部)+人口多(常住人口接近或超过1000万),三个里面要符合2个。

我自己长期跟踪的大城市是4个一线城市,再加上杭州、南京、无锡、合肥、武汉、长沙、郑州、重庆、成都。

这些城市未来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城市,房价自然也会有和他们身份相匹配的高度。

另一方面,四个一线城市由于限购有溢出需求,周边能够日常通勤(控制在1.5小时)的三、四线城市,也是可以考虑的。

这些小城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城市,应该把他们当做大城市的一个区县来对待,比如深圳附近的东莞凤岗,上海周边的昆山花桥,北京周边的廊坊燕郊,广州附近的佛山。

除了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卫星城, 其他三四线城市,一概不选择,大概率吃套。

三是,对于身处一线城市的买房人,抄底的机会已经来了。

北京、深圳、上海的房价底部基本已经探明,就是现在这个价格了,再往下也没有多少空间了。

如果资金富裕的话,建议提前布局买入。

难得的静淡市是平稳入市最好机会,因为一旦涨起来,就会陷入追涨抢购的慌张里。

我最近上课,和粉丝沟通买房事宜,个别粉丝给我看他们找的没有瑕疵的9折笋,真心不错。

一旦到了牛市初期,这些笋盘都是没有的。

四是,对于身处二线城市的买房人,虽然行情不太好,但其实选择面也很大。

一种打法是继续深耕本地,去摇号有显著折扣的一手限价房,只要是85折以上,这点安全边际足够对冲房价回撤了。

南京、长沙、杭州、武汉限价房的价格简直便宜到令人发指,就是在送钱,不要白不要。

另一种是二线土豪,现在是换仓一线的最好时机。

二线楼市还在牛市尾声,一线楼市还在底部,现在是一二线楼市价差最小的时候。

可以择机抛出二线城市里总价高、上涨过快的标的,换到一线城市里买入刚需盘。

不用担心一线城市的房票,深圳的落户,上海的法拍都是常见的获得房票方法,还有更多技巧不便公开,可以到文末扫码入知识星球私聊。

五是,对于身处三、四线城市(非大城市卫星城)的买房人,我建议停止买入。

事实上,除了留足六个钱包的自住房外,我建议其他全部抛售。

现在的城镇化是一二三四线城市吸农村人口,大概再有二三年,农村人口就吸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是一、二线城市吸三、四线城市的人口。

趁现在三、四线城市还有棚改支撑需求,赶紧抛售多余房产。

六是,现在是不错的抄底机会,但尚不清楚下一轮行情什么时候到来。

我们只知道一线城市已经是底部,二线城市即将构造底部,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涨。

上涨还需要政策层面的信号确认。

下一轮行情,我的乐观估计是明年3月,观望2会对楼市态度的调整。

如果继续是从严调控,那要看2020年3月了。

所以现阶段所有买入的建议,都是基于富裕的自有资金和在能力范围内的融资,不建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杠杆买入方式。

楼市未来依然是白银十年。

现在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择机买入,不断优化房产配置。

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魔都财观是专注房产的公众号,主理人观观是21万粉丝关注的人气房产博主,水库论坛分答社区嘉宾,功夫财经楼市专家。

魔都财观已开通知识星球。立即扫码加入,您将获得如下私密信息:

1、完整版买房秘籍和稀缺内参;

2、建仓多套的实操技术和问答指导 ;

3、揭秘价值洼地板块,学会买在大涨前夜;

4、筛选笋盘、信贷融资、房票贷票、躲坑秘籍的经验分享。

5、淘笋、办卡、贷款、POS机等优质线下资源对接。

6、1元参加魔都财观线下茶话会。

魔都财观推出了买房学堂栏目,帮助大家从0到1建立体系化的买房理念。

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买房要赚到多少钱才能算财富自由#M10

为什么选择买房作为财富自由的突破口#M20

房子到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M30

如何通过租房赚钱,揭开投住分离的秘密#M40

如何复制建仓10套的成功经验?你需要掌握完整的买房科技树#M50

各种信贷产品的优劣和选择方法

如何裂变实现一套变三套,三套变六套

各种买房套路和操作注意点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魔都财观”。只讲看得懂、用得上的实操细节。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请转发朋友圈,一起探讨。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2

转发本文然后添加个人微信好友,更是可以在三天内获得完整版买房秘籍。

你可能还想看观观的这些文章:

工作是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

我为什么选择买房这条路

(历史精华目录详见文末阅读原文)

  冀洪涛 经济学硕士,1998年进入证券行业,2008年4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社保基金组合投资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6年度被推选为中国证监会第六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兼职委员。 资料图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杨波

  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冀洪涛有20年投资经验,是名副其实的“老兵”。1998年,冀洪涛毕业于东北财大期货与证券分析专业,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2002年,他从大连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担任投资经理。2004年,巨田证券发起成立巨田基金公司,他调到巨田基金,任巨田行业基金经理助理。2005年8月,冀洪涛开始管理巨田资源基金(现大摩资源基金),至2008年辞职,Wind数据显示,期间该基金获得了317%的优异成绩。

  从巨田基金辞职后,冀洪涛加盟鹏华基金,任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管基金普惠。2011年底,冀洪涛转任社保基金经理,在近7年的时间内,为社保基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得到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认可,先后获得社保基金颁发的三年、五年贡献奖。

  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从事投资的冀洪涛,经历过股市三轮大周期的牛熊转换,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为3~6年,像他这样20年的资深老将极为罕见。2016年,冀洪涛兼任证监会第六届并购重组委委员。今年,他荣获“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称号。

  日前,在鹏华基金办公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冀洪涛。他谦虚地表示,不管在资本市场耕耘了多少年,都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以长者自居,要永远以学生的心态,应对新的变化,迎接新的行情。说起投资,他语言朴素无华,却是20年投资经验积累的真知酌见,值得学习。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早期的职业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到巨田基金?

  冀洪涛:毕业后,我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开始做股票投资,后来还做过债券投资。2002年,换工作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也就是早期的特区证券。从大连到深圳是非常重要的转折,也是我真正走入投资圈的关键一步。

  在早期,券商行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在年的熊市中,很多券商因自营与委托理财亏空太大,关停并转。这让我认识到,在证券行业,管控风险是多么重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5年,你开始管理巨田资源基金。

  冀洪涛:2005年8月8日,巨田资源基金(现大摩资源基金)成立,我担任基金经理。这是国内第一只资源行业基金,是我们投研人员设计的,为基金经理量身打造的,我们首次把资源股的概念引入了资本市场,同时扩充了资源的定义和内涵,不局限于自然资源,还包括品牌资源、政策牌照资源等。我是产品的设计者之一,又是基金经理,特别喜欢这只基金,管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基金发行时,上证指数在千点历史大底附近,公司鼓励我们全员参与,公司自营也买了一些。巨田资源成立时2个多亿规模,当时正值熊市末期,很多客户选择赎回,最低时基金规模只有7000万。2006年,牛市来临,巨田资源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4月我离开时大约30个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2005年9月到2008年4月你离任,巨田资源基金累计收益317%,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基金规模增长是否来自业绩?

  冀洪涛:我始终认为,基金规模是业绩的副产品,只要业绩足够好,拉长周期,不怕没有客户相信你。我们有时会抱怨客户涨也赎、跌也赎,其实长远看客户还是理性的,只要能够真正为客户赚到钱,客户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2008年,有一个巨田资源基金的持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来道谢,他说:“我买了你的基金,过去走得非常好,也赚了很多钱,现在即使遇到调整也不会赎回。”当时,我真是感动得要命,一个陌生持有人的来信,给我带来终身难忘的光荣感和满足感。

  2008年初,因为公司股权变化等原因,我计划辞职。我对巨田资源基金的感情很深,我们做了很多安排,不能说基金经理走了,把持有人扔在这里。我们计划由我当时的助理何斌接管基金,我提前开始降低仓位,何斌擅长做绝对回报,我俩的组合过渡得非常好,基金净值也相对比较平稳。

  巨田资源基金在我管的时候规模太小,只得过小基金奖,何斌接管之后,先后获得过3年回报奖、5年回报奖,我为曾经管理过它而自豪。

  2008年加盟鹏华基金

  股市低迷团队逆市扩容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到鹏华基金后,前三年任研究总监,同时管理基金普惠,这一阶段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冀洪涛:我到鹏华以后,成为公司第一任研究部总经理,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很多收获,也为公司作了一点贡献。当时股市暴跌,在邓召明总裁及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开始逆市招人,现在公司的中坚力量包括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当时招来的。公司销售体系、投资体系、包括后台体系、市场体系的部门负责人,都是2008年通过校招来公司实习,2009年毕业入职的那批学生,我们开玩笑叫“09届”,他们也是鹏华未来的希望。

  2008年至2011年,我们重建了鹏华的研究体系,重新梳理了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公司投资体系的电子化、系统化,包括股票库、研究员的考评体系等。

  我当时也兼管基金普惠,普惠是封闭式基金,规模是固定的,不需要跟客户沟通。我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脾气相投的客户聊一聊。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客户,沟通都挺重要的,客户认可你的理念,然后再决定持有,会是比较好的良性关系。

  集中持仓 左侧交易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1年你开始管理社保组合,从管公募基金到管社保基金,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冀洪涛:2011年是我人生中最大一次转折,我开始管理社保基金,第一次跟中国最优秀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有亲密接触。社保基金是最大也是最优秀的客户之一,他们很有理念,特别感谢他们的信任。

  刚开始,也有一段不太适应的时期,但是,社保看得很长远,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理念,短期遇到困难可以扛,也支持你扛,不但不惩罚,反而还给你奖励。投资是反人性的,有了社保的支持,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理念,敢于逆市操作。管社保基金这六七年,我真是挺开心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刚接社保基金时,有没有感觉不适应?

  冀洪涛:我原来管理的巨田资源和普惠基金的规模不大,持仓也相对集中,我的精力有限,很难覆盖太多公司。我刚接管社保组合的时候,组合的股票比较多,也相对分散。后来我发现不对,因为一个基金经理深度覆盖的个股数量短期内是不会大幅增加的,我没有能力覆盖那么多企业,分散并不能解决风险和盈利的问题。半年之后,我就改过来了,按照我管小基金成功的经验来做大基金,集中持仓也会面临风险,但基金经理有能力覆盖也很重要。经过六七个月的磨合,情况开始好转, 年社保组合业绩整体令人满意,客户也给了A级的评价。

  对看好的品种执着坚守

  逆向投资是赚大钱的基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很多个股你持有的时间都较长。

  冀洪涛:我对自己看好的品种和行业是蛮执着的,也很有韧性,对家电、医药,我都很执着。我持有超过5年的股票很多,像龙头家电股和品牌中药股等,持有的时间也很长。

  一家乳业公司我也买了七八年了,我们家里已经有六年只喝他们的牛奶,一次我太太买了另一个品牌的酸奶,还被我说了一通。这些年,看到这家公司的不断成长,我自己其实挺开心。

  最近一些新崛起的公司,我持有已经超过三年,慢慢养,可能很快就会过五年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公司陪我度过了股市的春夏秋冬。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自己心爱的股票,也会波段操作?

  冀洪涛:对于个股,刚开始我不怎么做波段,换手率非常低,后来渐渐有所增加。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太明显,在自己熟悉的股票上适当做一些波段,可能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跟得越久,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越敢于逆市下注,高点卖、低点买回来。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独立判断,才是真正的逆市投资。

  大组合很难避免“踩雷”

  会理性判断而不是简单卖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做一个大组合的基金经理,很难避免“踩雷”,你怎么应对?

  冀洪涛:我们要做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当公司出现突发性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简单卖出。在危机发生时,我们会坚持时刻关注,搜索情报,做独立的判断。我们会理性思考、重新评估,买入公司的逻辑是否已改变?负面影响是长期的还是阶段性的?如果确认负面影响只是阶段性的,公司经营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我们不但不会卖,可能还会在底部加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跟优秀公司共成长,听上去很美,其实真的很难。

  冀洪涛:的确很难。什么是真正的左侧?什么是真正跟企业共同成长?光看财务报表行吗?像有一家电器公司,我们在它身上就赚了大钱,但过程其实很曲折。在其最困难的转折期,我们跟它站在了一起。2012年它的对标公司涨了30%,它跌了40%,我们在对公司深入调研后,决定跟公司一起面对转型期的困难,所以,后面我们也享受到了公司的成长。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卖出,就逃跑,怎么可能谈得上跟公司共同成长?

  在大消费方向一直在布局

  高壁垒适合逆向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为什么特别喜欢大消费?

  冀洪涛:一些龙头的品牌消费公司建立起来的壁垒很高,一方面,形成一个品牌的美誉度,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它们在销售渠道的布局和能力,也形成了很高的壁垒。

  这决定了我们在投资它们时风险相对会小一些,大消费公司的品牌是很值钱的,如果出现问题,只要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反而是比较好的逆向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是否会继续关注消费品领域?

  冀洪涛: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65岁人口的占比为基准,2000年我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最有钱的一批人老了,他们的消费能力非常强。茅台现在是9000亿市值,未来,会不会有一家医药公司、养老服务公司做到1万亿市值?非常有可能。

  谁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谁在做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的产品?满足大众的多层次需求的,这些都值得关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人口结构带来了消费分化,需求也会更加多元化。

  希望培养有个性的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不好,带团队的压力也比较大吧?

  冀洪涛:我跟团队开会时说,近期市场不太好,但基金经理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别天天跟着市场转,点位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判断对了有什么用?

  我们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低迷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超额回报,你要想逆市增仓做反弹,没问题,说明你跟别人判断不一样。我希望我们团队在价值观和理念上成熟一些,他们虽然比较年轻,但也有十来年经验了,希望他们能成为有个性的投资经理,而不是随波逐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团队培养方面有哪些心得?

  冀洪涛: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就是要把思想解放、流程碰撞和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团队思想充分解放、有自由的感觉。在投资看法的交流上大家是很平等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用隐藏。投资行业不能以岗位定权威,不能以投资、研究总监的身份压制别人的想法。以自己的先入之见“碾压”其他基金经理的理念,这是非常大的误区。

  我们等待的只是时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

  冀洪涛: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为什么?现在大家只是说不适应,但并不是说无解,要相信中国企业家和人民的聪明才智,总会有应对方案。

  在17年前我们加入WTO的时候,我们也很悲观,因为觉得在未来的国际化分工下,中国企业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打不过索尼、松下,肯定是个死,所以,当时大家都很悲观,负面情绪很大,大家可以去翻翻17前的报纸。但是,17年过去了,中国靠制度优势和人民的勤奋,成为国际化中最受益的国家,很多企业在国际化分工中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

  我觉得中美贸易摩擦也是如此。短期大家不适应,思考得不够深入,应对策略可能也不一定特别好,一旦我们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你来我往的较量,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可怕。长期看,可能反而是利好,因为警醒了企业和国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着手去改变,通过自我修炼,我们的内功增强了,一切可能都会好起来了。

  所以,我是很乐观的,我们的国家强大得让人家不得不重视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很可能在5年、10年后,我们会发现,中美贸易摩擦让中国有更多机会强大起来。对基金经理来讲,这也不是坏事,总有企业会度过周期,在艰难的竞争之后崛起的龙头,这就是我们要寻找和投资的标的。

  影响股市短期的压力因素,更多来自国内金融体系去杠杆的压力。不过,这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是一样的。去杠杆的最终结果是,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会是去杠杆比较彻底的一个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市场。现在不光是差的公司跌,好公司也在跌,已经反映了对未来最坏的预期,好公司也越来越到了可以投资可以介入的价值区域了。我们等待的只是时间,越往后,我对市场越充满信心,也越乐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有一些观点比较悲观。

  冀洪涛:我不太悲观。资本市场有自身的周期和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在起作用,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夏天你不会因为要下雨就不出门,只是要带把伞,也不会因为冬天冷就不干活了,你只要穿上棉衣,也是可以出去的。重要的是,你要识别大势,目前处在周期的什么阶段,比如现在可能是调整阶段,是冬天,冬天比较残酷,但没关系,冬天到了,春天也不远了。

  要相信市场的内在规律是很强大的,我们总能等到春天和夏天的来临,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股市这样的轮回,像我们这些有20年经验的“选手”都经历过三回了,一点也不陌生。

  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经济的循环、中国股市的循环,如果你看不到市场会循环到你期待的那一天,你对未来就会有无限的悲观。我们要看到,这只是一个季节问题,可能时间长一些,但总会有春天,这一点特别重要。

  为什么大家容易悲观?因为现在的市场主力是2008年、2009年参加工作的那一批人,他们还年轻,没有经历过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循环,跟我们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悲观是一个道理,他们也必须有周期的经历。我们不会太悲观,因为我们经历过了,我们不光能看到现在,更会去思考未来。

原标题: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牛市 对你们可能是陷阱

好家伙,楼市已经跨越了一个新高度,如果说首付和利率将直接抬高楼市准入门槛的话,买房后N年内不能卖出将直接导致楼市流通量缩水,而且这是人为的,这种措施带有明显的预防性措施。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本轮轰炸下,楼市真的停留在某个水平,大家会怎么做?购房者会着急买房吗?那些手里有多套房子的会坐以待毙吗?药下猛了,是人都受不了,总会做出点反应,比如卖掉手中的了房子。一旦大多数人都选择出货,市场会怎样?

楼市既不能涨还不能跌,这个难度太大了,而且会导致楼市参与者情绪分化,特别是多套房的拥有者,他们是追求回报率的,一旦看不到收益,他们会选择出货的。

所以,我认为这种“买房后N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的策略实际上是在给本轮楼市大轰炸打补丁,在确保楼市几乎静止的情况下,不让资金流出。以往提高首付门槛,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楼市成交量,但这种成交量的降低是市场自发行为,并不稳定,最恶劣的情况是业主为了逃离,降价卖房,这个时候无论多高比例的首付,也挡不住业主降价。

虽然这种可能性目前并不算大,但我们向来讲究一切可控,即使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得考虑到。

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是静止的,不是往上走,就是往下走,长期横盘的危险性很大。特别是楼市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花费大力气让它静止可能得不偿失。

因为长期横盘后,最不稳定的因素反而是楼市情绪,而且极难引导。有房子的人最急躁,特别是手中已经有多套房子的人,贷了很多钱进入楼市,一看赚不到更多的钱,势必会出货,这些人一旦出货,以现在楼市脆弱的预期,刚需很可能跟风。

笔者认为,未来楼市仍然会向上走,至少要保证已经被困在楼市中的这些人看到继续持有房子的希望——手中的房子继续增值。但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回归中性稳健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楼市上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四线城市为啥出现“牛市”

如果说房地产关联的行业非常多,那金融则事关各行各业,金融的安全比楼市的安全重要得多。但楼市的安全却是金融安全的前提,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陷入一个困境,一方面要积极使经济“脱虚向实”,另一方面又希望金融安全。未来一二线城市资金流入会急剧减少,三四线在今年却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资金流入加速。原因也是因为确保楼市这个庞大资产的稳定,一旦三四线搞不好,一二线又打压得太狠,金融风险是巨大的,之前所做的努力都会白费。

总体来看,目前一二线城市采取的策略是“进不来出不去”的策略,大家有房子的没房子的,想动弹也没机会了,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则有可能出现短期行情,但有价值的三四线城市,买房子已经不那么容易了,剩下那些随便能买的,你觉得有买的价值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中国房地产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