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工业废水处理费用可以分为几级

    污泥,是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是当前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方案,近年来膜处理技术发展较快,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良好效果。无论是哪种方案,污泥都是污水处理过程无法避免的“副产品”。污泥处理就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

污泥产生于污水处理的多个环节

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污泥试样总量的百分比

污泥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

污泥中通常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以及植物生长必须的其他微量元素,也含有腐殖质(土壤改良剂), 这些都是污泥肥分的组成成分

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质,燃烧后可回收热值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污泥成分复杂,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及大量的难降解物质,如处理不当,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污泥中也包含很多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经过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解决一定的能源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污泥,使其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4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808座,比上年增加72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308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1%,排水管道长度51.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城市年污水处理总量401.7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0.18%,比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94%,比上年增加1.41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日生产能力2065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36.3亿立方米。

年我国城镇污水数理设施建设概况

处理能力:万立方米/天

处理能力:万立方米/天

    2014年年末,全国县城共有污水处理厂1554座,比上年增加50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88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1%,排水管道长度16.0万公里,比上年增长7.6%。县城全年污水处理总量74.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82.11%,比上年增加3.64个百分点,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0.19%,比上年增加3.94个百分点。

    截止到2014 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36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9亿立方米/日。2014 年污泥处理能力约为1100万吨/日,估计缺口比例超过60%。

年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统计图

2014年我国污泥处理能力缺口较大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污水处理效率的提高和污水处理程度的深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由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不断有违法倾倒污泥导致环境污染的事件被报出。

近年来污泥乱排污染事件盘点

北京商人何涛经营的公司承包了北京排水集团几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业务,2006 年10 月至2007 年7 月在永定镇上岸村等地的砂石坑内倾倒污泥,总量约6000 吨,造成空气、土壤污染,地下水受到严重威胁,污染损失达上亿元。主犯何涛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 万元。

苏州吴中区污泥非法倾倒

2012 年4 月,李斌等四人将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用船运输至上海青浦区附近河道,并倾倒在青浦区练塘镇长河村西泾港东侧堤岸旁的涵养林内。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李斌有期徒刑3 年6 个月并处罚金10 万元。

2013 年3 月19 日至20 日,南京昶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将约120 吨污泥倾倒在南京江宁区风坡茶场附近荒山上,引发投诉。后经官方调查,南京江心洲污水厂进行污泥直排已近一年,累计违规填埋污泥达33583.44 吨。

2010 年9 月至10 月,海宁蒙努集团有限公司等4 家公司将制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5000 余吨污泥委托嘉兴市绿谊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处理。绿谊公司将污泥倾倒在附近的池塘内,对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环保部门要求绿谊公司限期清除上述污泥,并作出罚款5 万元的行政处罚。

2011 年11 月,佛山市高明荷城富湾杜村江寨村的一片空地上发现退满了10 多亩的黑色污泥,周围的河涌受到污染。经有关机构监测分析,该污泥确定为印染污泥,倾倒面积约9200 平方米,重达6 万多吨。

2012 年4 月至6 月,嘉兴大桥镇化工园区内的2 家制革厂和4 家印染企业违法处置污泥。这6 家企业委托嘉兴鑫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皮包公司,将污泥运送到东方码头。两三千吨化工废料非法堆积在大桥镇平湖塘东方码头整整两个月,渗漏到平湖塘内的污泥已经污染了河水。2012 年8 月5 日晚非法堆积污泥的肇事者杨旻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多数案例具有一个共同点:排污企业将污泥处理外包给第三方,而承包者基本上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为了获取收益,铤而走险采取偷排方法,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这些案件也集中反映了当前国内污泥处理面临的尴尬局面,作为污水处理后端的重要环节,污泥处理能力严重缺失,这也集中体现了国内环保工作缺乏前瞻性、环保投入急功近利、行业技术标准缺失等问题所在。

    污水处理快速发展、污泥处理原地踏步,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专家、污水处理厂等对污泥处置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意识到污泥和污水处理同等重要。“治水不治泥,等于未治水”,如果污泥不妥善处置,就像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一样,解决不好污泥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水环境的改善。认识的不足造成了政府投资出现偏颇,尤其是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国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迅猛,但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明显未能与污水处理相匹配。

    在国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一般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的40%-50%,甚至更高。而我国污泥处理投资只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45%《“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拟新增污水处理及相关投资额约4300 亿元,其中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47 亿元,占比仅为8%,与国际趋势相差甚远。

    此外,《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新建污水处理能力4569 万立方米/日,至2015 年处理能力比2010 年提升36%;新增污泥处理能力518 万吨/日,至2015 年处理能力比2010 年提升186%;也充分说明了国内污泥处理能力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中心的调研预测,到2015 年,全国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将达到3359 万吨,即日产污泥9.2 万吨。目前,“十二五”即将收官,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来看,《规划》提出的污水处理的多数目标可以顺利完成,但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极有可能成为“十二五”水处理规划中唯一无法完成预定目标的环节。

国内针对污泥处理的投资明显不足

“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幅提高污泥处理能力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没有足够满足相关标准的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也没有干化焚烧等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和专业处理机构,巨量污泥去向不明,带来的环境风险不言而喻。与污水处理率的快速提升相比,我国污泥处置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污泥成分复杂,一方面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又包含丰富营养物质可以利用,因此针对污泥的处理处置诞生了多种方案。

  西方国家的大规模现代化污泥处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的,根据时间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为简单的处理方式,把污泥经过脱水减量化后运往农业区或林地进行土地应用。随着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声提高,第二阶段中在兴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建设了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变了原来直接把生污泥应用于农田的状态。这一时期污泥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技术和设施是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和机械脱水。随着技术进步,开发出了更高水平的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的技术及设施,主要有机械堆肥、热裂解、热干化、焚烧、制成建材等,呈现出多元化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方法,这是污泥处置第三阶段。

    发达国家在污泥处理方面管理相对成功,主要表现在较早对污泥处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根据实际条件对技术方案形成约束。

    欧盟于1986 年制定出了欧盟污泥农用标准指导原则,以规范污泥处置的相关标准。1986 年6 月12日,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议会环境保护、特别是污泥农用土地保护准则”;1992 年欧盟通过了“欧共体城市废水处理法令”,禁止其成员国向海洋投弃污泥。1999 年欧盟还颁布了欧盟填埋指导原则。

    这些文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盟污泥处理处置的走向,污泥土地利用在欧洲的比例逐年增加,而焚烧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盟来说也逐渐增加,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由于相关的环保政策以及填埋场地的减少和土地资源的短缺,污泥填埋在欧盟逐渐减少。

    美国对污泥管理制定了管理政策和规范。1989 年初美国环保局提出了生活污水厂污泥处理和利用法则,该法则包括四种处置方法:土地利用、填地、场地表面处理、焚烧。1991 年12 月31 日起,美国全面禁止了污泥海洋投弃。1993 年,美国环保局公布了卷503 污水污泥规则。1996 年国家污水污泥调查表明,自美国环保局执行卷503 污泥规则以来,污泥金属含量降低,污水污泥质量的改善非常显著,所有金属的平均浓度低于优质污泥限制,为其63%-94%。同时污泥循环利用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由于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污泥填埋的比例正逐步下降,美国许多地区已经禁止污泥土地填埋。

    日本没有制订单独的污泥处置法规,对污泥施用的限制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填埋、肥料等的相关规定中。例如,在土壤和地下水的相关法规中,在污泥重金属和有机物方面,规定了27 种监测项目,达到有效控制污泥污染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2000年附近国外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中所占比例

    相比之下,我国有关污水处理的研究起步很晚。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处在初级阶段,少数污水厂能够通过机械脱水对污泥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将污泥的含水率由原来的97%-99%缩减到75%-80%,但是仍然存在处理后污泥的储存及再处理问题。近20 年来,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缺乏参考。

  目前我国污泥标准包括《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等,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必须进行稳定化处理,常用的污泥稳定工艺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碱法稳定和干化等,各工艺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工艺的选择存在争议。总体上看,我国的污泥由于标准不完善,处理处置处于一种无序的摸索阶段,大量污泥随意堆放、填埋,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污泥处理本应是与污水处理紧密连接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国内环保投入偏颇,使得污泥处理为污水处理厂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同我国征收的污水处理费用相比,目前征收的污水处理费用无法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成本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成本、管网维护成本、泵站提升成本、管理费用及折旧,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应是其运行实际消耗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但没有明确污泥处理处置费用。按实际情况,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水处理应该包括污泥的处理处置。

  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的保障措施目的在于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能够长期、稳定地正常运行,缓解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给社会造成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费征收已经比较普遍,但并未单独对污泥处理征收费用。同时,污水处理的收费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全国主要城市的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中,污水处理费占总水价的比重平均在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50%。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污水处理的收费甚至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可用于污泥处理的投入就更加捉襟见肘。

国内污水处理费占总水价比重较低

    2009 年2 月18 日建设部、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该政策不仅明确了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而且规定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在该技术政策中,明确了污泥处理处置的保障措施,给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指明了方向。

    出于污泥属性不同、政府财力约束、污水处理技术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呈现多样化特征。总体上看,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法需要经过预处理、污泥浓缩脱水、后端处置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污泥预处理和脱水是可以说是各类最终处置方案都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而最终处置方案则需要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污泥预处理工艺主要有收集、调理、浓缩、脱水及相关辅助设施管理。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消化、发酵。

    污泥经过污泥收集池或污泥浓缩池后,上清液溢出,初步脱水处理,然后进行污泥脱水,也称作污泥的干化过程。污泥脱水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重要环节。

    污泥经过预处理和脱水后,要进行最终处置,常见污泥的处置方法包括卫生填埋、污泥好养堆、土地利用、污泥焚烧及用于建筑物材料等。

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路线比较(1)

利用好氧菌对污泥进行吸收、氧化、分解。

1、成本居中、操作简单;2、有机物回归土壤利用肥力;3、可适应小型污水厂需求,可分散安排。

1、减量不明显;2、占地大、周边恶臭污染扰民;3、含重金属的工业污泥不能土地利用。

通过加热的方式,破坏污泥中的细胞质或胶体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1、相对彻底地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2、如周边有热源可实现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1、成本高昂;2、热源受限;3、运营维护复杂。

处理方式,后接卫生填埋、焚烧或混烧利用高压和加添加剂破壁(石灰、絮凝剂、强碱)对污泥进行压滤。

1、可实现污泥的稳定化;2、占地面积小,可适应小型污水厂需求,分散处理后再安排集中处置;3、操作简单效果稳定。

1、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2、添加剂增加干物质,石灰或絮凝剂导致增量。

处理方式,后可接部分处置方式利用厌氧菌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1、可回收污泥中的能源,高热值污泥可获得售气收入;2、消化后污泥脱水容易。

1、要求污泥有机物含量高;2、厌氧消化后的污泥仍然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和处置;3、运营管理复杂。

处置方式,前段需接干化将污泥半程干化后直接焚烧。

1、减量化最彻底;2、在污泥热值高的前提下,可利用焚烧余热配合其他热源对已部分干化的污泥做进一步干化满足焚烧要求。

1、成本较高;2、尾气和飞灰为危险废弃物续妥善处置;3、需要半程干化预处理;4、运营维护复杂。

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路线投资对比

土地改良、园林绿化、环保材料、焚烧混烧

加入石灰、絮凝剂或酸碱对土壤产生污染

沼气利用,沼渣填埋或用于土地园林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从污水治理乃至通信、高铁、核电等技术引进方面百试不爽的成功模式,在污泥治理方面,虽已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复制。简单引进国外的方式,不论是技术、造价还是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与中国国情适用性不足的明显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各自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所以对污泥进行处理、处置的政策管理各不相同,即使地理环境相近的国家,其采用的策略亦有很大差异。对于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选择,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量。

  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优先,重视资源化可能。中国先后颁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明确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也推广了一批污泥处理处置项目。面对不容乐观的污染现状,率先解决安全稳定化和减量化是当前之急需,实现资源化任重道远。在资金仍不富裕的背景条件下,把稳定化、减量化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首先完成,并保证其安全、稳定,是现阶段理性和现实的选择。在这方面主要的难题是如何在低成本前提下完成,将湿污泥脱水至含水率60%甚至50%以下,并保证处理后污泥的安全稳定。

  成本和管理能力制约。现阶段,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日益加重、税源收入不足、融资模式尚未突破并反而受限的前提下,虽然对环保的重视和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但不可否认污泥处理处置将带来额外的投资压力。即使在一些投入较高的项目,如上海石洞口焚烧、上海白龙港消化、高碑店污泥消化、重庆唐家坨消化及热干化项目等,由于国内泥质特殊、高额运行成本和运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后期运行并不顺利。未来,当面对更多的中小污水厂、县,镇级政府和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和实际条件,成本管理能力都将成为重大制约因素。

  运输条件、项目用地等限制。项目占地,尤其是扰民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变得越来越棘手。在污泥处理环节的技术路线选择中,污水处理厂规模、设施占地会直接限制配套污泥设施的技术路线选择,而从一个城市统筹考虑,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情况、运输条件等方面都成为选择污泥处置路线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因素。在小型污水厂建设消化设施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在城市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堆肥项目则会在场地和扰民方面受到限制。如果要建立集中的大型热解碳化、污泥焚烧、热干化或者混烧设施,那么将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事先做初步干化再运输会节省运费。再比如,西部土地资源广阔应妥善利用以降低成本,污泥堆肥的破题在于后端产业链的一体化;而在土地相对紧缺的东部城市,技术路线选择要倾向于减量化更明显、项目占地更少的技术路线,同时还需考虑臭味扰民等问题。

    2011 年3 月,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介绍了4 种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分别是污泥土地利用、填埋、建材利用、焚烧。

    是指将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用于土地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料。土地利用在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与农业实现了紧密联系。反观国内,污泥土地利用的道路走得异常艰难,由于以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长期混同处理,出于对污泥中重金属风险的考虑,污泥制成的“有机肥”被农业部禁止进入农田,只能用作绿化土、填埋土、路基土等。

多个城市填埋场超负荷运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最“便利”的污泥处置方案,目前面临的阻力愈发增大。脱水后的污泥较为黏稠,无法堆积,会影响垃圾填埋场的机械作业,导致缩短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其次,污泥很容易堵塞垃圾填埋场的渗沥管道,影响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再次,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泥散发恶臭,还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影响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延长封场的时间。近年来国内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多个城市的垃圾填埋场面临提前满填封场,因此填埋场拒绝接收污泥的案例屡见不鲜,而这些污泥往往被不当弃置,带来巨大的二次污染风险。

    是指通过将污泥固化,制作特殊用途的材料,包括煅烧陶粒或砖、水泥基交通降噪材料、垃圾填埋场覆土材料、吸附材料和建筑材料等。建材化曾经以低成本方式在国内出现,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发生普遍的品质低劣和二次污染现象,也已不被行业所普遍认可。从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建材化如果想做到足够的安全,成本并不具备优势。

  是使污泥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终成为稳定的灰渣。焚烧法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较彻底,余热可用于发电或供热等优点。近年来,焚烧法采用了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先进的焚烧方法,满足了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欧美国家进入八十年代末期,由于污泥在农用、填埋、投海方面的各种限制条件和不利因素日益突出,污泥热干化及焚烧技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使得污泥干化和焚烧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开来,目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处置方式。在国内,虽然污泥处理处置普遍程度低,焚烧处置案例也相对较少,但最近几年明显迎来了较快发展。

住建部、发改委提出的4种污泥处置方式比较

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应用受限制

影响填埋场机械作业,潜在风险大

产品品质低劣,有二次污染风险

减量最充分,余热发电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成本较高,需处理焚烧产生的飞灰

  国内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大力发展污泥焚烧处置的先决条件:1、国内固废处理能力面临较大缺口,对污泥的减量化提出更高要求;2、国内热电厂、水泥窑、砖窑数量众多,污泥经过预处理和初步的脱水浓缩后可运送至上述各类设施进行焚烧,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工艺和设备改造,无需重建焚烧设施,减少了投资规模和资金压力;3、近年来国内垃圾焚烧行业快速发展,在二噁英、飞灰控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供污泥焚烧借鉴,处理效果在重要指标上基本达到欧盟标准,二次污染风险大幅降低;4、现有和预期的补贴政策可显著改善项目盈利能力。结合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行业面临的各类条件可以判断:填埋的处置方式将逐渐被摒弃;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可能在部分地区的个别项目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大范围推广阻力较大;从总体上衡量,“干化+焚烧”是现阶段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的理想方案。

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明确了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相关规定包括:“地方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和管理水平,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按规定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但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规定的落实还需要一套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由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所需费用昂贵及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依靠企、事业单位投资存在较大难度。目前,更多的是政府参与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对污泥处理处置加以引导,对采用国家鼓励和推荐的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和设备,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及财政和税收优惠。

    长期来看,在污水处理费用中征收污泥处理费用是大势所趋,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处置费用的征收需要存在较大阻力。我国现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较低,尚无法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而推行在污水处理费中加入污泥处理、处置费,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被征收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补贴将是污泥处理处置资金的主要来源。

部分国内城市污泥处理补贴情况

石洞口项目,采用干化焚烧方案,补贴约280 元/吨。

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方案,补贴约260 元/吨。

堆肥技术,补贴约150 元/吨。

对于实现无害化处置目标的项目,市级财政按项目总投资额的20% 给予补助,区级财政补助20% , 市级财政最高奖补金额为500 万元;对于实现资源化处置目标的项目,市级财政按项目总投资额30% 给予补助,区级财政补助30% ,市级财政最高奖补金额为800 万元。每消纳处置1 吨污泥,市本级及主城区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20 元/吨的奖励;两区、五县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10

每年通过市财政补贴形式购买5000 吨污泥,经处理后用于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

明确主城区按照“干化+填埋+资源化”、远郊区县城市按照“资源化+填埋”的思路推进污泥处置。垃圾处理场根据污泥含水率不同(60%至80%之间),以每吨60 至80 元的价格向污水处理厂收取污泥处理费; 污水处理厂所付污泥处理费全部由市财政补助。

现有的补贴水平为每吨300 元。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予补贴,由于处理方案不同等因素造成标准不一,污泥处理产业很难自己盈利,运转严重依靠政府补贴。同时,补贴覆盖范围明显不足。

  自“九五”期间首次公布环境保护规划至今,国内已经在环保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投入,但效果不达预期。一方面,粗放式发展导致各类污染集中爆发,现有投入水平不足以减缓环境恶化;另一方面,环保投入主要集中于“后端”的污染物治理环节,导致投入效率不高。雾霾污染去年在全国范围的大爆发,引发了对于环保行业投入效率的思考。要保证有限的环保投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一方面环保工作的重心需要前移,从后端的污染物治理向前端的减排倾斜;另一方面,环境监管工作力度必须大幅加强,避免污染物转移,导致环保工作治标不治本。

    2014年4 月2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新《环境保护法》在法律责任、公众参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除了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扩大环境诉讼主体提高民众参与度等方面,新环保法在环境监管方面提出了诸多规定,以完善环境监测制度。新修改的环保法确立了多重的监督机制,明确了政府的保护监督管理职责。新法通过规范制度来保障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统一,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设置监测网络,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监测机构应当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可有限引导投资方向,过往“巨量污泥去向不明”的情况将出现根本性变化。

    水处理倒逼污泥处理提速。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国内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污水处理的总量和处理率都实现了快速的提升。与此同时,工艺路线决定了大部分污染物质被转移到污泥当中,如果不严控污泥处理环节,那么我国千亿元污水处理的投资换来的就只是“污染转移”。目前,国内超过80%的污泥没有得到安全处置而流入环境,污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污水行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污泥处理行业主要企业简介

公司是电力行业凝结水处理及给水处理领域市场领军企业,在火电领域的新增订单水平基本稳定。在污泥处理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市政污泥干化焚烧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以正在实施的南京市污泥协同焚烧处置BOO项目为契机,打造污泥干化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复制并发挥“协同焚烧、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全力拓展污泥干化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市场,延伸发展固废处理的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850万,项目对南京市5个污水处理厂、共计约370吨/天、含水率60%-80%的污泥进行处理,采用“干化+焚烧”方案,处理费用220-280元/吨。

在城镇污泥脱水领域,隔膜压滤机可以获得低于60%的含水率,而离心机、带式压榨机和真空过滤机一般只能获得75~83%的含水率。在国家现有环保政策之下,隔膜压滤机是目前污泥深度脱水的首选设备。隔膜压滤机在污泥脱水领域对卧螺离心机、带式压滤机的替代已成趋势。公司近年研发的以隔膜压滤机为核心装备的污泥深度脱水系统成功应用于城镇污水厂污泥、工业污泥、自来水排泥、江河湖库疏浚淤泥等高效脱水,脱水污泥含水率可达到40~58%,大幅提高压滤机的脱水效率,不需再进行后续干化处理,可以直接填埋、焚烧发电、水泥窑炉协同焚烧、制砖和作绿化肥料等,目前需求良好。公司目标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优势、环保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优势、行业影响力和并购浙江疏浚带来的协同效应,并采取外延式扩张和跨界资源整合并举策略,争取通过深度参与浙江省“五水共治”行动,并拓展省外市场,加快实现从压滤机制造商到核心环保设备制造商、环保工程系统集成商和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升级,实施超常规发展。

2013年11月,公司成功中标上海市青浦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急干化工程特许经营项目,内容为200吨/日的污泥处理厂BOT项目,投资额5000万左右。青浦污泥干化协同发电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薄层干化处理设备,公司回收含水率达到80%的污泥,利用电厂输送的蒸汽进行薄层干化处理,将含水率降低到30%后与煤以一定比例混合,最后将这种经过处理的煤卖给电厂,进行燃烧发电。

公司专注于环境服务产业,是佛山市南海区综合性环保服务龙头,业务领域涵盖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传统业务经营情况平稳。2013年,公司新增南海污泥干化处理项目,目前公司建成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具备从生活垃圾收运、垃圾处理、污泥处理、渗滤液及灰渣处理的完整产业链,运营管理水平领先,“南海模式”也成为国内固废处理行业的标杆和典范。2013年公司处理污泥23181吨,子公司南海绿电收到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下发的污泥项目环保治理竞争性分配项目奖金100万元和狮山镇财政局拨付的污泥项目节能专项资金65万元。未来公司有望以创冠中国项目为契机,将污泥处理等业务向省外扩张。

公司投资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泥450吨的污泥处理厂,其中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为300吨。公司污泥处理项目是利用垃圾发电的余热,对污泥进行烘干,然后加入到垃圾原料中进行焚烧。

    截止到2014 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36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9亿立方米/日。按照含水率80%计算,2015 年,全国污泥产量将超过3500 万吨,并保持约8%左右的年化增速。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拟新增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47 亿元,考虑到未来中小城市和乡镇一级污水处理率将继续提升、处理标准可能有所提高,监管力度大幅加强,以及居民和工业用水量持续增长,污泥处理投资依然面临较大缺口。以“十二五”规划投资水平作为参照,预计污泥处理的潜在市场空间至少将达到500 亿元。

     近年来,污水处理工程中混凝沉淀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水预处理方法,放在印染废水生化处理的前段,以降低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等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印染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法能够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脱色絮凝剂的选择上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印染废水作为一种高色度、高COD的污染废水,成了许多印染厂家的头等大事。许多传统的无机混凝剂,在用于印染废水时,适用性不强,污泥量大,处理效果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要求。因此,作为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絮凝剂应有强的适应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环保高效脱色剂(MT)应用于有色度污水的处理,主要用于纺织、印染、造纸、油墨等工业污废水的处理,具有独特的脱色能力,对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5%;与絮凝剂配合使用可显著降低CODcrCODcr的去除率达50%-70%。该产品历经几代技术更新,其使用效果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独具优势:沉降速度,快!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处理后污水不含重金属离子。对于一些比较难处理的荧光红、黄废水,还有辅助脱色剂(A-MT)配合使用从而完美去除

  本文分析了兰炭废水的水质特点,介绍了兰炭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并对各种工艺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根据工程案例和实验结果提出了推荐意见,对兰炭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兰炭废水又称半焦废水,是指低变质煤(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在中低温干馏(约600~800℃)过程以及煤气净化、兰炭蒸汽熄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废水。这种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高毒性的污染物,如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氮氧杂环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高污染、高毒性工业废水。

  2008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将兰炭(半焦)列入产业目录后,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兰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环境工作者对兰炭废水的相关研究却没有跟上步伐,已投产的大多数兰炭生产企业,其废水处理一般仍采用普通生化处理法或焚烧法。

  现有兰炭(半焦)企业采用的炭化炉主要炉型是内热式直立炉,由于立式炉生产工艺产生的焦油与水很难分离,废水COD高达mg/L,且含有大量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物质,所以生化处理很难达标。而焚烧法由于能耗高,仅适用于水量很少的小型企业,且焚烧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以蒸气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和成功的工程实例。

  兰炭废水中含有大量油类、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根据笔者对陕西、内蒙和新疆三地多个兰炭企业废水的水质检测结果,得到兰炭废水典型水质如表1所示。

  兰炭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机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氨氮和硫***等;有机污染物检测到的有30多种,主要为煤焦油类物质,还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对人类、水产、农作物等构成极大危害,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回用。但兰炭废水中COD高达30000mg/L、NH3-N高达5000mg/L、酚类高达5000mg/L以上,可生化性极差,处理困难,近年来兰炭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兰炭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

  2兰炭废水水质特点分析

  焦炭生产为高温(1000℃)干馏,高温条件下,中低分子有机物经化学反应进行选择性结合后形成大分子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存于焦油或焦炭中;而兰炭生产为中低温干馏,其废水中除含有一定量的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外,还含有大量未被高温氧化的中低分子污染物,其浓度要比焦化废水高出10倍左右,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兰炭废水含有大量油类,由实验得知,除以稠环芳烃类为主的重油和直链烃类为主的轻油外,还含有大量乳化油。

  (2)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酚类以及一定浓度的氰类污染物。这两种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能使蛋白质凝固,会对水处理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3)可生化性差。兰炭废水中的有机物除酚类物质外,主要为煤焦油类物质,还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的特点。脱酚后,B/C约为0.1~0.16。在笔者进行的实验中,该值最小仅为0.03,可生化性极差。

  (4)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

  (5)废水色度较高。由于兰炭废水含有各种生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物质,废水色度高达上万倍。

  3兰炭废水处理工艺

  兰炭废水污染物浓度比焦化废水高10倍左右,成分也更复杂,比焦化废水更加难处理,其处理方法与焦化废水应该有所不同。但由于兰炭行业兴起较晚,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兰炭废水处理工艺,现有处理方法仍然主要借鉴水质相似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即先进行物化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然后进行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处理。图1为兰炭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

  兰炭废水中含有大量油类,为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利影响,必须首先去除油类。目前煤化工废水除油工艺有多种,如气浮除油、重力除油、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过滤除油等。由于兰炭废水中油类的组成复杂,单一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工程应用中可考虑两种除油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如化学除油与重力除油相结合、电化学除油与气浮除油相结合的方式。

  3.2酚氨回收工艺

  兰炭废水含有大量酚和氨,本着一方面尽可能回收废水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副产品,同时大幅削减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而使得兰炭废水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思想,在进行生化前必须进行酚氨回收。目前脱酚脱氨工艺有“先蒸氨后脱酚”和“先脱酚后蒸氨”两种工艺。

  3.2.1先蒸氨后脱酚工艺

  先蒸氨后脱酚工艺以华南理工大学陈赟团队为代表。该工艺选用甲基异丁***(MIBK)为萃取剂,主要包括汽提脱氨、萃取脱酚、溶剂汽提、精馏回收等过程,通过物理过程将废水中大部分的酚和氨分离为粗氨气和粗酚。该工艺核心设备为脱酸汽提塔,酸性气体(CO2和H2S)从汽提塔顶采出,经冷凝器冷却后进入酸性气分凝罐;氨水从汽提塔侧线采出,经三级闪蒸和碱洗后制成一定浓度的稀氨水。笔者调研的工程案例中,氨水均在15%~25%之间。

  该工艺采用单塔较好地完成了脱酸脱氨任务,比双塔更节能;将脱氨前提至萃取前,脱酸脱氨后为萃取脱酚营造了优良的pH环境;同时,塔顶酸性气中氨含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塔顶管线出现碳铵结晶等问题。

  3.2.2先脱酚后蒸氨工艺

  先脱酚后蒸氨工艺以鞍山热能研究院为代表,该工艺采用两级液-液离心机进行萃取的方式实现脱酚。离心萃取在液-液高速离心机内进行,利用酚类物质在水中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酚类物质从水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两相快速充分混合并利用离心力(离心力可以达到580G)代替重力实现快速分离,与传统脱酚工艺相比具有停留时间短、分离精度高、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离心萃取后的水相进入多功能精馏塔,精馏塔采出氨气进入脱氨塔冷凝器,冷凝后的氨水进入氨冷凝液槽。

  该工艺在一塔中完成酸性气体、残余萃取剂、产品氨水以及预处理后出水的有效分离,工艺流程短、节能,酚回收率高;同时,整个工艺流程中只需经过一次升温-降温的过程,换热次数少,热量损失小,能耗低。

  先蒸氨后脱酚工艺在煤制气废水中有较多应用,先脱酚后蒸氨工艺目前工程案例较少,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性,工程应用中需根据水质特点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先蒸氨后脱酚工艺更适合煤制气废水,而兰炭废水中由于含大量单元酚和表面活性物质,为避免蒸馏时起泡,采用先脱酚后蒸氨工艺更适合。

  3.3生化处理工艺

  经过酚氨回收后,废水中的COD可降低至4000mg/L以下,氨氮可降低至500mg/L以下,酚可以降至300mg/L以下。而笔者调研的工程案例和所进行的实验中,氨氮通常可降低至300mg/L以下,酚为500mg/L以下。COD主要为剩余酚、有机酸、多环芳烃、氮氧杂环化合物等,难以被异养微生物直接利用,废水中B/C很低,约在0.1~0.16左右,应采用恰当的方法提高废水的B/C。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高级氧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EC外循环厌氧反应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池等。由于此阶段有机物含量高,当采用高级氧化时,氧化剂会优先氧化废水中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再氧化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故氧化剂消耗量非常大,运行费用高;生化法是比较经济合理、值得推广的处理方法。

  根据笔者实验,经过高级氧化或厌氧反应后,B/C可提高至0.3以上,可进行生化反应。兰炭废水生化工艺一般参照水质相似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常采用两级生化工艺。

  一级生化工艺常采用A/O内循环生物脱碳脱氮工艺或SBR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其中A/O工艺由于容积负荷大、处理效率高、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而被广泛采用。根据笔者实验得知,当总停留时间>150h时,经一级A/O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COD可降至400~500mg/L以下,TN去除率达70%以上。

  若要提高COD的去除率,可考虑在A/O生化池前增加生物增浓系统,在生物增浓氧化池中投加一定量的炭粉,增加污泥质量浓度至mg/L,控制低溶解氧(0.3~0.5mg/L),较高的污泥浓度和低溶解氧状态不仅对难降解COD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也创造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条件,避免了泡沫的产生。

  若要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常用方法是加大A/O生化池硝化液内循环比,但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溶解氧,过大的内循环比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COD大部分为难生化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为提高二级生化处理效率,通常需进行高级氧化。二级生化工艺常采用A/O内循环生物脱碳脱氮工艺或BAF曝气生物滤池。经高级氧化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强,污染物降解率提高。根据笔者实验得知,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后,一级A/O生化池出水B/C可由0.03~0.1提高到0.45~0.5,再经第二级A/O生化反应,出水COD<200mg/L,氨氮<10mg/L,总氮<25mg/L。

  3.4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一般包括高级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其中混凝、沉淀、过滤与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一致,不做详细说明。活性炭吸附由于活性炭极易饱和,再生困难,运行成本高,常用作膜处理前的安保措施。

  目前高级氧化技术众多,如Fenton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各种高级氧化具有相似的技术原理,即通过各种途径生成羟基自由基,起到将难降解有机物破环、断链的作用。

  Fenton试剂氧化的基本原理是在pH为3~4且Fe2+存在的情况下,双氧水快速分解产生˙OH,˙OH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从而将有机物氧化。Fenton试剂氧化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具有反应迅速、温度和压力等反应条件温和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的发展应用主要有吸附/Fenton法、UV/Fenton法、电/Fenton法和微波/Fenton法等。

  臭氧氧化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无二次污染,但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近年来,臭氧与过氧化氢联用、臭氧与UV联用以及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等强化臭氧氧化技术在中间体废水处理方面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较高温度(200~240℃)和压力(6.0~8.0MPa)下投加固体催化剂,以空气或纯氧为氧化剂,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超临界水氧化法是利用超临界水(374.3℃,22.05MPa)作为介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但两种工艺都需要耐高温、高压的设备,一次性投资高,其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

  电化学氧化法实质是利用直接或间接的电解作用,使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和形态发生变化,完成由难降解到易降解的转化。根据电极发生反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微电解法(如铁碳微电解法)和外加电压电解法(如三维电极氧化法)。目前,电化学氧化法已成为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废水处理方法。

  环境工作者对高级氧化的研究颇多,各项技术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Fenton试剂及类Fenton试剂氧化法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一次性投资低,仍然是应用最多的处理方法。Fenton试剂氧化法的药剂利用率不高,导致加药量大、运行费用高,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药剂的利用效率。

  3.5脱盐处理工艺

  由表1可知,兰炭废水中含盐量极高,达mg/L,要达到各种回用水水质标准,必须进行脱盐处理。废水脱盐处理常用的工艺为超滤(UF)+反渗透(RO)。虽然经过了生化、高级氧化、沉淀及过滤等处理工艺,但废水中仍含有极为微小的悬浮物、胶体和少量有机物,这些杂质和污染物会增加反渗透膜装置的清洗频率和减短膜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运行。

  UF膜可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杂质,保证淤泥密度指数(SDI)<3。超滤膜元件一般采用外压式中空纤维膜,PVDF材质;浸没式超滤膜(SMF)由于其高抗污堵性能也常被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就是SMF的一种特殊应用。参照焦化废水成功和失败的工程案例,笔者认为:外压式超滤膜膜通量≤35L/(m2˙h),SMF膜通量≤25L/(m2˙h)(MBR膜通量更低),才能较好地防止膜污堵。

  RO膜采用抗污染苦咸水反渗透膜(BWRO),可脱除全部二价及以上离子和绝大部分一价离子,3年内脱盐率>95%。为防止有机物对RO造成污堵,参照焦化废水工程案例,笔者认为:BWRO膜通量最好不超过18L/(m2˙h),回收率不超过65%。经RO脱盐后,产品水可直接回用。

  3.6浓盐水处理工艺

  反渗透浓盐水的处理工艺包括膜浓缩工艺和蒸发结晶工艺。

  反渗透浓盐水的成分复杂,含无机盐、有机物,也含有预处理、脱盐等过程使用的少量化学品,如阻垢剂、酸、还原剂、杀菌剂和其他反应产物。对于浓盐水的处理,国内很多企业将浓盐水作为煤堆场及灰渣场的除尘洒水。但目前渣场或煤场大多要求封闭式,通过调湿消耗的水量有限。另外,浓盐水中的氯离子浓度高,进入原料煤容易腐蚀设备;浓盐水进入灰渣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亦会影响灰渣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

  因此,将浓盐水作为煤堆场及灰渣场的除尘洒水已不被行业所接受。由于蒸发结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故需先将浓盐水进行进一步浓缩,使TDS质量浓度达到mg/L,减小后续蒸发结晶的规模,减少投资及节约能源。

  浓盐水的膜浓缩工艺目前常用的有HERO(高效反渗透)膜浓缩工艺、OPUSTM工艺、DTRO(碟管式反渗透)工艺以及震动膜浓缩工艺等。其中HE?RO(高效反渗透)膜浓缩工艺和OPUSTM工艺都是先将来水进行软化除硬、脱气、加碱后进入RO膜进行膜浓缩,在高pH下RO膜处于连续清洗模式,不易产生难溶盐的污染,抗污堵性强,不同点是二者前处理工艺不同;但这两种工艺的前处理都比较复杂,需消耗大量药剂,运行稳定性较差。

  DTRO由于具有通道宽、流程短、高速湍流的特点,可以容忍较高的悬浮物和SDI而不会堵塞,因此碟管式反渗透工艺不需要严格的预处理即具有较稳定的处理效果。震动膜浓缩工艺是采用平板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处理,外加机械高频率震动在滤膜表面产生高剪切力的新型、高效的“动态”膜分离技术;震动膜浓缩工艺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困扰“静态”分离技术的膜污染、堵塞,压力差、膜性能变化等造成的频繁清洗和更换滤芯等问题。

  DTRO水回收率一般为80%左右,其余膜浓缩工艺水回收率均可达90%以上,各种膜浓缩工艺在其他行业都有所应用,但用于兰炭废水浓盐水的浓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浓盐水的蒸发最早基本采用蒸发塘进行自然蒸发结晶,但2015年5月27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各类园区不得以晾晒池、蒸发塘等替代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随着各类蒸发塘环保事故频发,蒸发塘将逐步淘汰。

  目前强化蒸发结晶技术主要有机械压缩蒸发工艺(MVR)、多效蒸发(MED)、多级闪蒸(MSF)、膜蒸馏(MD)等。MVR是将蒸发器产生的全部二次蒸汽经机械压缩机压缩,增加热焓后作为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该工艺回收了蒸汽潜热,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能耗,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蒸发技术,但价格昂贵。

  MED是利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加热蒸发盐水,前一效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作为下一效蒸发器热源并冷凝成淡水,此工艺一次投资较MVR省,但蒸发器内结垢严重。MSF是将浓盐水经过多个温度、压力逐级降低的闪蒸室,蒸发冷凝产生淡水,该工艺换热管表面不易结垢,操作维护简单,但投资高,运行费用高。

  MD是以疏水微孔膜为介质,在膜两侧蒸汽压差作用下,料液中的挥发性组分以蒸汽形式透过膜,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该工艺操作条件温和,但投资高且疏水微孔膜易堵塞。每种蒸发结晶工艺均有其局限性,这些缺点是制约蒸发结晶工艺发展及应用的主要因素。

  兰炭废水是一种高污染、高毒性的工业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回用。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成熟的兰炭废水处理工艺,其处理方法主要借鉴水质相似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典型的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除油工艺、酚氨回收工艺、生化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脱盐处理工艺和蒸发结晶工艺。

  但兰炭废水的水质比焦化废水恶劣10倍,废水可生化性更差,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参数对兰炭废水并不完全适用,各技术参数的确定仍是今后环境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各种处理工艺目前在推广应用中都存在一些严峻问题,如一次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高、反应条件苛刻、污堵或结垢、运行不稳定等,这也是当前兰炭废水处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废水处理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