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如何重新定义底层资产是什么的信任机制和业务模式?

区块链实现网络化资产管理。陆一帆用前段时间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做了一个类比。在他看来,与其说“平台”,不如说“网络”,因为在区块链贸易金融系统网络中,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平台,实际上是把一大堆银行的平台串联而形成的生态体系网络。这个生态体系网络还有一个特点:所有数据全部加密。比如,汇丰的数据由汇丰加密,渣打的数据由渣打加密。这保证生态体系中所有参与方对自己的数据有100%的掌控权,别人看不到,除非你愿意让别人看到,这就突出了数据的掌控权。

与此同理,在供应链金融为底层基础的ABS资产当中,假设保理公司有一个节点,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观测到、掌握到底层资产的流转信息,非但能帮助他们控制成本,最大的好处是帮他们降低风险,对资产安全性有更强的把握。

多机构交易中后台实时对账。举例来说,在ABS项目链条上,进行跨机构对账时,如果各方的数据银行账本信息完全公开,以此来达到实时对账的话,可能就会产生的问题比益处大,就没有办法推广这个事情。而壹账链的多种加密和零知识技术,能保证不管对账链条有多少参与方,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同时可以检测到别人的数据是不是准确。据了解,2016年投产以来,目前实时对账系统已经能覆盖金融壹账通超过90%的交易,已具备输出能力。

ABS从链条模式转向生态模式

据了解,传统的ABS参与各方都是独立个体,每个环节也是各自运转,在产品发行的进程中需要靠点对点传递才能进行下一步,导致产品发行周期过长,资产运转率低下。

而智能合约的运用,可以使ABS发行过程中合约标准化、标签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从而为各参与方部署区块链节点,建立线上全流程协作机制,由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转为各参与方实时加密交互共享,将ABS传统的纵向链条型业务模式转变为多方参与的生态模式,大幅提升了效率。

在ALFA智能ABS平台案例里,生态模式以“工厂+广场”形式体现。在“工厂”里,可以进行资产端的筛选组包、产品设计,联合承销,中间端的资产监控、投后管理,在“广场”里,投资端的投资人自选式购买。

平台根据产品不同阶段,形成以“智能承做、智能审核、智能营销、智能存续期管理”四大基础模块,围绕“行业、主体、资产、文本、审查、销售、质控、公告”等八大业务,结合“可拓展”、“个性化”两大特色模块,从而实现允许用户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工厂+工场”模式。

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上架近百支ABS产品,涉及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企业贷款、REITS、票据、融资租赁、应收账款、住房租赁、收费权、信托受益权等基础资产,合作机构有平安证券、平安普惠、佛山农业商业银行、中信证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奋迅律师事务所等,产品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玩家都已入场

事实上,2017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区块链与ABS的结合基本同步于区块链概念在国内的兴起时间,在证券化领域尚属“新潮”。

在区块链ABS产品方面,据了解,市场上已有佰仟汽车租赁ABS(私募)、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德邦证券浙商银行池融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京东金融-华泰资管1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博时资本-第1车贷汽车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产品。从基础资产类型上不难看出,大多属于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涉及消费金融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

在区块链ABS平台方面,据了解,目前,京东金融推出了京东ABS云平台,百度金融推出了百度ABS云平台,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ABSCloud平台,如今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也推出了ALFA(阿尔法)智能ABS平台,此外还有一些区块链创业公司也基于各自的链推出了ABS平台。

  9月19日,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在深圳发布了ALFA(阿尔法)智能ABS平台,用区块链技术穿透底层资产,为场内ABS和场外ABS发行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已上架近百支ABS产品,涉及10大类基础资产,合作机构超百家,产品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该智能ABS平台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底层资产完成穿透的平台,通过重塑资产证券化的信任机制。ABS脱离依赖主体信用评级,实现资产公允定价。同时,该平台还为各参与方打造的涵盖承揽、承做、承销、投后管理全流程的“一站式”智能ABS解决方案。”

  金融壹账通总经理助理黄绍宇表示,该公司的智能ABS平台不负责生产底层资产,而是为ABS原始权益人、管理人和投资人等各方提供技术服务,具体发行方式由参与方决定。目前1000多亿的ABS产品中,八成以上是在交易所等产内市场发行,主要的资产管理人是证券公司,原始权益人大多数是企业。

  区块链穿透ABS底层资产

  金融壹账通表示,引入区块链技术,穿透ABS底层地产,以解决ABS底层资产真实性一痛点。区块链技术将底层资产信息上链,保证数据公开、真实、不可篡改,让参与各方“看透”底层资产,从而建立新的信任机制,让主体信用评级和项目评级真正地实现分离。

  传统的ABS中,参与各方都是独立个体,每个环节也是各自运转,在产品发行的进程中需要靠点对点传递才能进行下一步,导致产品发行周期过长,资产运转率低下。在传统模式下,从协调各方搜集数据、分析评级到信息告知至少需要1周以上时间。ABS参与各方对底层资产质量真实性的信任问题,一直是资产证券化行业的痛点,由于底层资产信息难以掌握,投资者通常只愿购买大机构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房地产类产品为例,接近80%的资金方只选择国内房企前20强作为投资目标,导致主体信用评级和项目信用评级无法真正的分离,这让ABS在国内一直不能充分发展。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为各参与方部署区块链节点,建立线上全流程协作机制,由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转为各参与方实时加密交互共享。在产品承做阶段,可有效提升50%以上的操作效率,减少1倍以上的沟通时间。

  金融壹账通区块链团队高级总监、区块链研发部负责人陆一帆表示,将运用密码学技术,独创的零知识证明库、可授权加解密等机制可以保护链上参与各方信息安全。实现底层资产穿透,看清链上真实资产,保证这个过程当中资产信息是透明、不可篡改的。在实现资产信息公开的同时,也保证了链上各方核心信息的安全。此外,通过底层资产逐笔穿透监控,参与方特别是投资者,可对资产历史信息、实时表现进行全程监测。

  14大类资产智能合约管理

  金融壹账通表示,该ABS平台将嵌入智能合约板块,实现了发行过程中合约的标准化、标签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

  为此,一是标准化,已制定了智能标准合约模板库,涵盖14大类不同基础资产,包括尽职调查报告、计划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46类标准合约。二是标签化。智能合约通过标签结构化梳理,创建了合同、条款、交易要素三大类超5000个标签,构建了数据仓库和标签书架,可实现合约智能管理。在合同调阅、履约、抽查等环节可实现智能提醒与主动预警。此外,利用标签还可调取上百个可用主字段数据及20个以上的产品核心字段数据,满足个性化配置需求。三是流程化。智能合约实现合约、签约、履约端到端全流程在线服务,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智能合约“保真”,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降低风险。四是自动化。通过智能合约,平台可实现签约前、中、后多环节操作的自动化。在合同制作环节,系统可智能自动填入合同模版,生成可签约的完整合同;当交易要素变更时,可实现信息全文关联内容的自动替换,极大节约修改时间。此外,在投后管理环节,根据标签分类的关键信息抓取,系统实现自动化到期提醒、存续期收付款提醒等功能,效率大幅度提升。五是智能化。智能合约支持合约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包括合约智能检索、智能比对、交易要素一键录入、合约内容智能生成、电子签约、智能审核、智能履约、资产和资金的智能跟踪、智能风险提醒等12项智能化服务.满足客户一站式智能化服务需求。

  从实践来看,客户运用智能合约,在减少80%人工撰写材料时间的同时,降低了50%以上的专业法律咨询成本,并让存续期履约管理更便捷有效,帮助各参与方规避90%的常见履约风险。

  此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十分复杂,业务发行过程中涉及计划说明书、标准条款、认购协议等十多份交易文件撰写,部分文件多则20多万字,极其耗费时间和人力;其次,由于业务涉及资产种类多,交易结构复杂,法律条款设置差异化大,对管理人撰写合约提出较高的专业要求,而全部聘请法律顾问则费用昂贵;此外,产品存续期时间冗长,众多参与方涉及不同履约事项,履约情况无法监控,及时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我们不采纳与资产的生产”,黄绍宇表示,而是用ABS平台帮助个参与方从资产生成、筛选组包、资产分析、产品设计、展示上架、投资兑付、资产监控到监管报送在内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2018年资产证券化行业半年报》数据显示,截止6月末,我国ABS历史累计发行4.14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0.52%,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虽然国内ABS增速快但整体规模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截止2018年7月,中国ABS存量规模仅占债券市场的2.6%,而同期美国ABS存量规模占债券市场的30%。究其原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发行管理困难、销售渠道单一、资产运行效率低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特别是基础资产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导致ABS市场出现重主体风险、轻资产风险的不正常现象,制约了目前中国ABS市场规模进一步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底层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