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物价飞涨的一年今天,10块钱能买到什么好吃的

看了隔壁可乐涨价的楼,来聊一聊怎么省钱吧

关注超市折扣,家乐福经常会在口碑或者vx上发布满200减30的券,酸奶类也经常会有买三免一的活动

卜蜂莲花基本每两个月就有一次比较大的五折活动,可以日用品囤货

农工商的红利产品价格也比较优惠

口碑上经常有定位附近超市和便利店单品的折扣,券。买东西之前翻开来看看,万一能省呢

蔬菜水果价格,批发市场<大超市生鲜区<社区小市场<连锁精品水果店

app有活动时也是买水果的好时机

叮咚买菜,京东到家,荷马史诗生鲜对新会员都有优惠

有鹅说手抓饼都涨到五六块了,在这里安利安井的速冻手抓饼,超市做活动的时候大概18块钱10个,把饼丢平底锅,燃气开最小,刷好牙,饼就热好了,中途记得翻个面不然会糊

  • 我觉得我只要能忍住不网购就能省不少

  • 自己煮饭,永辉超市有每日鲜的小白菜,2.9一包,一个人吃一般要吃两顿

  • 只买刚需。可是我做不到。。。

  2018年1月12日,央妈公布了截止2017年12月末人民币的数据:

  广义货币(M2)余额167.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

  狭义货币(M1)余额5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流通中货币(M0)余额7.06万亿元,同比增长3.4%。

  有了这份最新数据,结合过去20年中国货币发行、实际通货膨胀以及CPI指数统计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用历史发行数据来估算一下,现在的100万,10年后到底值多少钱……

  历史数据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这是个技术活儿。

  1995年,《中国中央银行法》颁布实施,中国的货币发行整体上开始与国际接轨,央行印钞再也不是以前的看领导心情随意印,而是有了一整套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有抵押品才印),从此中国也摆脱了那种实体经济动辄20%、30%真实通胀率的时代。

  所以,我们不妨就以 年的各项数据为例,来看看过去是怎样。

  先来看看,政府告诉我们的那个CPI是多少(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CPI,一半时间里都比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这说明中国过去20多年的时间,很多时候就是在掠夺存款人来补贴银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12月末中国的CPI同比值为101.8,也就是说,相比2016年增长了1.8%。

  所有CPI累计下来,2017年末的物价,相对于1995年末上涨至原来的1.88倍!

  你没看错,根据统计局数据,22年来中国的物价总体仅上涨为原来的1.88倍!

  平均下来,过去22年,中国每年的物价上涨幅度仅有2.9%。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尽管不信,我还是用这一数据估算,10年后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133.3%——

  换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5.03万元。

  OK,这就是你要记住的第一个数:

  如果你对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字有怀疑,那当然是十分正常的。

  如果说央妈的广义货币供应M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货币、GDP相当于中国一年内交易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和,那么我这里提出来一个计算中国经济真实通货膨胀的简单方法。

  真实通胀=人民币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长速度-中国实际GDP增长速度

  根据央妈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总体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为8.2%,而根据统计局透露的口风,2017年中国GDP增长率约为6.9%,由此算下来,中国2017年的真实通胀率为1.3%。

  将上图中22年的真实通胀率全部计算进来,中国当前的实际物价相比1995年底上涨至5.44倍,算下来每年上涨8%左右。

  用这个数据来进行估算,2028年初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2.16倍——

  换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6.3万元。

  OK,第二个数也出来了:

  如果有人对这个数字也不满足,想要追上我们伟大央妈印钞的数据,那可能就是另外一份你非常不想看到的数据了(见下图)。

  1995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广义人民币供应量大约是6.075万亿元,今天已经变为167.68万亿元,折算下来,广义货币数量变为1995年底的27.6倍。

  算下来,每年的增长率大约是16.3%。

  用这个数据来进行估算,2028年初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4.52倍——

  换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2.1万元。

  OK,第三个数也出来了:

  总之,按照过去22年的情况,现在的100万元人民币,等到2028年1月份:

  1)相信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它相当于今天的75万元;

  2)追求真实购买力的话,相当于今天的46万元;

  3)想追上央妈印钞速度的话,相当于今天的22万元。

  进一步的,如果考虑到2012年底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经济上不再强调货币刺激,而是希望通过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大幅度放缓,所以如果采用近5年的数据,结果将会乐观很多(下表是2012年以来的M2、GDP、官方通胀、真实通胀的增长率)。

  假定按照过去5年的增长率平均值,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

  按照官方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81.8万元;

  按照真实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62.7万元;

  按照GDP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49.9万元;

  按照货币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32.3万元。

  接下来的10年间,如果中国不发生政治经济的特大变革,对这个问题,我个人倾向于两个真实通胀的数据之间——现在的100万元放着不动,到2028年1月份的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钱在贬值,我们该怎么办?

  在房地产下滑等因素冲击下,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出于稳增长的目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再度出现货币大规模放水,如果再和去产能、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形成叠加,通胀指数迅速反弹也并非没有可能。

  如果说2017年更大的概率只是温和通胀,明后年乃至更久,通胀快速上升的压力还是始终存在。

  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发生较高级别的通胀,国内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楼市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暴涨,当通胀高企到一定程度,央行不得不选择加息应对,这就可能会成为压垮楼市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重蹈历史上其他国家曾经有过的覆辙。

  如果说中国的楼市存在泡沫而且将来有被引爆的可能,通货膨胀将是那条最有可能诱发的导火索。

40年前的“万元户”现在值多少钱?

  “万元户”!这个铃儿响叮当的头衔,在70年代末,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就像天文数字,好像怎么用都用不完。

  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据权威学术研究报告显示是:255万!

  我们把战线拉长,对比50年前和如今的物价,50年前的10元和现今的10元能买什么?

  60年代末的物价与2017年的消费水平对比

  60年代末最低生活费:8元;如今的物价情况:840元。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大米80斤;2017年的10元:可买2斤。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大闸蟹 12斤;2017年的10元:可买6条腿(按同等质量)。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大黄鱼 30斤;2017年的10元:可买鱼鳞。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布匹1丈余;2017年的10元:可买1尺。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青菜 500斤;2017年的10元:可买4斤。

  60年代末的10元:可以交一学期半的学费;2017年的10元:可买一只低档文具盒。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中档皮鞋一双;2017年的10元:可买一双鞋垫。

  60年代末的10元:可看电影200场(学生票);2017年的10元:可以场外听声音。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棒冰 250根;2017年的10元:可买3根。

  60年代末的10元:可买大白兔奶糖4斤;2017年的10元:可买4两。

  60年代末的最低工资是36元,一场电影的学生票是5分;现在一场电影的学生票最低是20元,是400倍。

  现在的14400元工资才能抵60年代末的工资36元,是不是瞬间感觉现在的钱不值钱了!钱的贬值速度远远超过你想象的!

  前不久日,继中国42家银行最新存款利率表公布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公布了。

  没错,一切都在涨,然而你存银行的钱涨了吗?

  2017银行最新存款利率公布

  10万元存银行一年贬值570元

  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一年期存款的平均利率为1.93%,较基准利率1.5%上浮28.7%。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CPI同比上涨2.5%。

  这意味着什么呢?打个比方:去年底你有10万块钱,能够买一辆汽车,你把这10万元存到银行一年,一年后本息为101930元,然而这时候汽车的价格涨到了102500元,你的钱已经买不到一辆汽车了。

  10万元存银行一年不仅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了570元,还不如一年前就花出去。

  说到这里就需要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难题,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该如何避免钱变成纸,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答案,只能趋势性的给予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减少储蓄:减少储蓄是防止财富被稀释,但在中国社保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当然需要留存一定的现金以备急需;

  适当负债:适当负债是享受债务被稀释的好处,因为市场中的钱会更多,也就更容易赚取,而债务却固定不变;

  提前消费:提前消费在享受债务被稀释的同时,能更早体验生活的美妙、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等成本;

  借钱投资:借钱投资更是一举两得——债务被稀释,资产还能享受因货币增发而带来的货币红利,前提是选对能上涨的资产且其涨幅要大于债务利息。

  适当负债去投资增值,别怕身上背负上百万的负债,只要还款时间足够长,且月还款额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都不是事儿。

  要做到以上,则要求我们尽量借到最便宜的钱——银行的钱。诚信很重要,不要做一个失信的人,一旦失信,就真的破产了。

  投资自己:一切都会改变,唯有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会改变,通过学习,通过投资自己让实力提升,才是应对风云变幻的真正不二法门。

前几天聊过这个话题,后台有很多疑问,今天再聊聊原因。

不管你爱不爱喝酒,“来一瓶82年拉菲”这句台词你肯定听过,年份好的葡萄酒价值更高,这叫做“大年”,而如果天公不美,自然灾害频发,这就是“小年”。

房地产也一样,因为调控,在销售环节呈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而很多人忽视的建筑质量其实也一样,房价在上涨的时候,房屋质量问题只要问题不大,都会被忽视。而2018年,因为房价逐渐开始出现了平稳下行的苗头。这些质量问题将会非常非常集中的开始爆发。越是小城市质量问题越大。因为监管越少。

第一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曝光外墙脱落,而这是建筑质量最显眼的代表!一经历风雨,外墙就出现问题,如果有轻微地震,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天津出现了质量问题,有项目18栋楼要全部拆除重建。

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其实简单的总结一下:

最大的问题: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居民很显然不属于“重要建筑物”之列,大部分房屋的结构年限本来就是50年!而且从实际施工角度看,大部分房屋质量并扛不到50年之久!

1:快周转的恶果,2018年是快周转恶果爆发元年

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强调快周转,虽然快周转并不必然出现问题,但从概率角度看,快周转下,各种质量问题的爆发概率更是越来越高。

而且有很多企业快周转+全员跟投,这种情况下,很多破坏基本事物规律的快周转出现了。这些房屋质量问题非常严重。而且从市场占比看,越来越高。

2018年你买到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快周转企业快速盖的。祈祷吧,

很多人说,限价下,开发商也赚钱啊。其实逻辑不是这样的,因为限价,导致开发商感觉自己亏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开发商不担忧销售问题,这种情况下,一房难求,房子盖的太好反应不到市场价格上。

导致大部分开发商都不求产品,只求完成任务。

能不送的就不送。精装修标准越来越低,逐渐开始产业化装修。不客气的直接精装变毛坯,想要精装修么?购房合同外再签一个新的外包合同,当然钱也是要另附的。还有的就是车位不送,不租,只卖。车位价格越来越高。

装饰减配。初级手段外檐石材变涂料;这钱省的让行外人不经意间就可以忽略,绿化减配,江南园林变疏林草地;

设施减配,园林小品、桌椅板凳通通删去,石材路面变柏油,参天大树变树苗,电梯内的装饰不锈钢变成大镜面等等等。

3:土地价格与销售价差越来越小。

年地王集中,而在2018年上市销售的时候很多企业发现,地价与房价接近,这种情况下,只能严控建安成本了。

当然也有人说,建安成本占比不高,控制意义不大,对于很多接近亏损或者已经亏损的项目来说,任何成本都会收紧。

4:建材成本明显上涨。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很多开发商的建设量是外包、分包,但对于建筑商来说,也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混凝土协会14家企业集体发布商品混凝土调价通知,使用河砂的混凝土结算价格执行640元/立方米;广州地区的也涨破600元/立方米。这一价格已较去年翻了一番。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文给内蒙古 、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省(自治区)八个省发改委(物价局):要求各地针对各省砂石、水泥、混凝土价格上涨的情况迅速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并加强市场调节监管。

上周五,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报收142.73点,环比上涨0.26%,价格指数同比增幅30.6%。

从去年前年开始,国家对于环保越来越重视,各省市都在搞“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保护大气环境,在那个时候,许多的砖厂都被强制拆除,一个乡镇留一到两个的砖厂,从那时候起砖就开始涨价了,且一直在涨。

如今购买水泥需提前一个月预付款,且水泥厂家并不能百分百保证随时发货,需按照厂家的调度。

最后,伟哥给你几个建议:

首先:尽量别买2018年施工建设的房屋。因为不仅仅是开发商没钱,现在建造商也亏。

其次:如果买,就尽量买大开发商、大城市的物业,相对质量要好。

第三:能别买精装修就别买精装修。容积率越高的项目,问题越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飞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