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协议跨平台数据监控到底给商家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订单系统作为电商系统的“纽带”贯穿了整个电商系统的关键流程。其他模块都是围绕订单系统进行构建的。订单系统的演变也是随着电商平台的业务变化而逐渐演变进化着,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解析电商平台的“生命纽带”。

订单系统的作用是:管理订单类型、订单状态,收集关于商品、优惠、用户、收货信息、支付信息等一系列的订单实时数据,进行库存更新、订单下发等一系列动作。订单系统业务的基本模型涉及用户、商品(库存)、订单、付款,订单基本流程是下订单——>减库存,这两步必须同时完成,不能下了订单不减库存(超卖),或者减了库存没有生成订单(少卖)。超卖商家库存不足,消费者下了单买不到东西,体验不好;少卖商家库存积压或者需要反复修改商品信息,反复麻烦,体验也不好。

设计订单系统时包含几个大的方向需要考虑,这些内容决定了订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主要由来源和操作的多样导致了订单多样性点。

订单字段包含了订单中需要记录的信息,他的作用主要用于沟通其他系统,为下游系统提供信息依据。

订单号作为订单识别的标识,一般按照某种特定规则生成,根据订单的增加进行自增,同时在设计订单号的时候考虑订单无序设置(防止竞争者或者第三方来估算订单量)。订单号后续用作订单唯一标示用于对接WMS(仓存管理系统)和TMS(运输管理系统)时的订单识别。

订单状态在下面章节会详细描述

指买家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地址、手机号。O2O还会多一种情况就是自提点,这样地址则会变为自提点的地址。地址信息在后续会作用在WMS和TMS上用于区分区域和配送安排。

商品的基本信息和库存,金额由于比较特殊所以我把金额独立在商品信息以外说,不过逻辑上其实都属于商品信息范畴。商品信息主要影响库存更新和WMS产生。

订单产生的商品信息,这里面除了要记录最终的金额,过程金额也需要记录。比如商品分摊的优惠金额、支付金额,应付金额等。在后续的订单结算、退换货、财务等环节都需要使用。

记录订单每个状态节点的触发时间。

订单流程是指整个订单从产生到完成整个流转过程,包括了正向和逆向流程的过程。

这里面主要是涉及主流电商系统中的通用订单流程,部分细节可以根据自己平台的特殊性进行调整。

  1. 订单生成环节存在超时未支付自动取消的过程,库存的占用会在订单取消后释放。

  2. 如果选择COD(货到付款)则支付环节相应转移到订单配送之后,而过程中所有与款项相关的逻辑变为只操作金额数字,不对结算和账户进行打退款操作。

  3. 订单系统审核主要对恶意用户或者刷单情况进行处理。系统可根据白名单、黑名单、消费频次、促销品购买量方面做风控规则。如果后续会进入到人工审核,则规则上可以适当从宽。当触发规则需要进行订单退订的行为。此处设计时要小心对用户体验的损害,往往前台文案上说明当前节点是审核状态或者是等待接单。

  4. 传统电商则是通过关联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信息进行跟踪。

  5. 预售等货和移仓需要做成SOA服务,以便在交易页面计算预计时间和预计到货时间。移仓处理依赖仓库的情况,也会涉及到后续拆分和合并包裹的逻辑。

  6. 订单产生时先要判断报缺情况,如果出现报缺问题则要考虑整单报缺、部分报缺、换货或者换转退的情况(库存,仓促调拨和退款)。报缺情况分为系统报缺和实物报缺,这是承接但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

  7. 电商系统要考虑7天无理由退货的情景,即订单状态完成后申请退货。此时主要涉及的是金额上的计算以及一些财务程序(如发票等)问题的处理。

逆向流程指订单发生取消、退货等情况时引发的订单流程过程。

触发逆向流程的触发主要有几种情况:

  • 用户自主取消订单(整单)

  • 风控系统触发取消订单(整单)

  • 客服接到客诉仲裁后触发取消订单(整单)

  • 超时未支付取消订单(整单)

  • 换货报缺转为退单(整单、部分报缺)

  1. 订单状态(某一节点后如订单产生后不允许取消订单)

  2. 当退单被商家拒绝后需要转入客服仲裁的环节

  3. 部分退的订单促销一般保持享用状态,但金额按照分摊的金额进行退款

从订单状态设计目的和存在价值去分析和理解它背后设计机制:维度及维度颗粒度大小。

1. 正向和逆向流程维度

  • 正向订单:已锁定、已确认、已付款、已发货、已结算、已完成、已取消等

  • 正向预售订单:预付款已付未确认、已确认未付尾款(变更)

  • 正向问题单:未确认、未锁定、未发货、部分付款、未付款等

  • 逆向退单:待结算、未收到货、未入库、质检不通过、部分收货、已取消、客户已收货等

  • 逆向换单:完成、已结算、客服已收货等

  • 顾客/用户:待付款、待发货、待收货、待评价、买家已付款、交易成功/失败、卖家已发货、退款成功、交易关闭、

  • ERP等其他交互系统:已锁定、已确认、已分仓、已分配、已出库、已收货、已完成等

  • 等待买家付款、待付款和待发货订单、退款中的订单、定金已付、买家已付款、

  • 卖家已发货、交易成功、交易失败、异常订单

当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将对应的变化情况告知给相关人员以便了解当前订单的情况,这就是订单推送的作用。

订单推送的触发依赖于状态机的变化,涉及到的信息包括

  • 推送对象(用户、物流人员、商家)

  • 推送方式(push、短信、微信)

订单系统设计的挑战和实践

1.实现订单的创建、发货、确认等信息闭环

2.支持订单审核(初期可支持人工审核即可)

3.支持用户端显示订单相关信息

4.支持促销金额的计算

1.提供订单分布式服务

2.支持跨平台交易单生成(即同一个大交易单内既有商家商品又有自营商品或者是多个商家的商品)

3.支持拆单、合并逻辑(配送单、支付单等)

4.提供更丰富的订单推送服务,完善订单状态

第三步:支持不同营销手段下的订单类型

平台发展到足够大的规模,提效、稳定变成一个重要的话题。可以提供不同营销场景下的订单,如:团购、预购等。

第一代系统由于,订单状态是在特定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如果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订单的丢失,导致订单流程无法进行下去。

第二代:无状态异步驱动

第二代系统对于第一代有了很好的提升,应用服务器不再保留订单状态,但是这样的系统设计同时也给数据库服务器造成了高频查询带来的压力,导致数据库相对比较脆弱。

第三代是对于第二代的升级,订单的状态流转不再依靠高频查询数据库来获得,通过队列模式,很好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但是第三代依然有问题,就是该系统中server2成了核心,该模块的维护就会变得很复杂,这也是架构设计的关键,没有完全的完美架构,只能得到一个平衡架构。

三代系统演变中的最佳实践

  • 正在重试的服务也可能宕机,需要保存状态 (State)

  • 你没收到响应不见得失败了

  • 你响应了不见得别人以为你成功了 

  • 重试必需带上唯一的有意义的ID 

  • 每一个服务的调用都必须是幂等的 

  • 非只读的服务必须保存状态

  • 订单系统有强一致性需求

  • 无单点故障的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 有时候单点故障并不可怕,常用的,成熟的关系数据库方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云端分布式无单点故障的系统

无状态的Worker,分布式部署,分布式存储 工作流状态

定时器、重试、幂等性、强一致性的状态

工作流的描述和执行Activity描述相分离, 支持异步触发

基本的原理是让主数据库处理事务性查询,而从数据库处理SELECT查询。数据库复制被用来把事务性查询导致的变更同步到集群中的从数据库。 当然,主服务器也可以提供查询服务。使用读写分离最大的作用无非是环境服务器压力。

  1. 对于读操作为主的应用,使用读写分离是最好的场景,因为可以确保写的服务器压力更小,而读又可以接受点时间上的延迟。

读写分离提高性能之原因

  1. 物理服务器增加,负荷增加

  2. 主从只负责各自的写和读,极大程度的缓解X锁和S锁争用

  3. 从库可配置myisam引擎,提升查询性能以及节约系统开销

  4. 从库同步主库的数据和主库直接写还是有区别的,通过主库发送来的binlog恢复数据,但是,最重要区别在于主库向从库发送binlog是异步的,从库恢复数据也是异步的

  5. 读写分离适用与读远大于写的场景,如果只有一台服务器,当select很多时,update和delete会被这些select访问中的数据堵塞,等待select结束,并发性能不高。 对于写和读比例相近的应用,应该部署双主相互复制

  6. 分摊读取。假如我们有1主3从,不考虑上述1中提到的从库单方面设置,假设现在1分钟内有10条写入,150条读取。那么,1主3从相当于共计40条写入,而读取总数没变,因此平均下来每台服务器承担了10条写入和50条读取(主库不承担读取操作)。因此,虽然写入没变,但是读取大大分摊了,提高了系统性能。另外,当读取被分摊后,又间接提高了写入的性能。所以,总体性能提高了,说白了就是拿机器和带宽换性能。

  7. MySQL复制另外一大功能是增加冗余,提高可用性,当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宕机后能通过调整另外一台从库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服务,因此不能光看性能,也就是说1主1从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采用何种分库分表框架或者平台,其核心的思路都是将原本保存在单表中太大的数据进行拆分,将这些数据分散保存到多个数据库的多个表中,避免因为单表数据量太大给数据的访问带来读写性能的问题。所以在分库分表场景下,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被拆分的数据尽可能的平均拆分到后端的数据库中,如果拆分的不均匀,还会产生数据访问热点,同样存在热点数据因为增长过快而又面临数据单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

而对于数据以什么样的纬度进行拆分,大家看到很多场景中都是对业务数据的ID(大部分场景此ID是以自增长的方式)进行HASH取模的方式将数据进行平均拆分,这个简单的方式确实在很多场景下都是非常合适的拆分方法,但并不是在所有的场景中这样拆分的方式都是最优的选择。也就是说数据如何拆分并没有所谓的金科玉律,更多的是需要结合业务数据的结构和业务场景来决定。

下面以大家最熟悉的电商订单数据拆分为例,订单是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有的业务数据,每个平台用户提交订单都会在平台后端生成订单相关的数据,一般记录一条订单数据的数据库表结构如下:

订单数据主要由三张数据库表组成,主订单表对应的就是用户的一个订单,每提交一次都会生成一条主订单表的数据。在有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在一个订单中选择不同卖家的商品,而每个卖家又会按照该订单中自己提供的商品计算相关的商品优惠(如满100元减10元)以及按照不同的收货地址设置不同的物流配送,所以会出现子订单的相关概念,即一个主订单会由多个子订单组成,而真正对应到具体每个商品订单信息,则保存在订单详情表中。

如果一个电商平台的业务发展健康的话,订单数据是比较容易出现因为单个数据库表中的数据量过大而造成性能的瓶颈,所以需要对他进行数据库的拆分。此时从理论上对订单拆分是可以由两个纬度进行的,一个纬度是通过订单ID(一般为自增长ID)取模的方式,即以订单ID为分库分表键;一个是通过买家用户ID的纬度进行哈希取模,即以买家用户ID为分库分表键。

1、如果是按照订单ID取模的方式,比如按1024取模,则可以保证主订单以及相关子订单,订单详情数据平均落入到后端1024个数据库表中,原则上很好地满足了数据尽可能平均拆分的原则。

2、通过采用买家ID取模的方式,比如也是按照1024取模,技术上则也能保证订单数据拆分到后端的1024个数据库表中,但这里就会出现一个业务场景中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些卖家是交易量非常大的,那这些卖家的订单数据量(特别是订单详情表的数据量)会比其他卖家要多处不少,也就是会出现数据不平均的现象,最终导致这些卖家的订单数据所在的数据库会相对其他数据库提前进入数据归档(为避免在线交易数据库的数据的增大带来数据库性能的问题,一般将3个月内的订单数据保存在线交易数据库中,超过3个月的订单会归档后端专门的归档数据库)。

所以从对『数据尽可能平均拆分』这条原则来看,按照订单ID取模的方式看起来更能保证订单数据的平均拆分,但我们暂时不要这么快下结论,也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最佳实践角度多思考不同纬度带来的优缺点。

电商平台的需求一直在变化,订单系统的架构也会随之变化,架构设计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篇文章还有好多细节未提及,如果你想把订单系统做的更好,需要更加深入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容灾、灾备、分流、流控都需要慢慢雕琢,在架构中没有完美的架构只有平衡的架构,无需追求单点的完美,而是要追求多点的平衡。

爱摄汇2011年8月22日正式成立,联合创始人是酷6前CTO赵亮和前无线事业部总经理李峥,获得君联资本(前联想投资)、CyberAgent Ventures等1000万人民币投资。

刚上线的时候主打视频社交。这个领域竞争很激烈,大公司小公司都在做,包括微酷、微拍、优酷拍客、一下视频等。不过移动视频到底对用户有什么样的吸引力,目前还在初期的培养阶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代价都很难说。

在摸索中的爱摄汇选择了转型,做影像存储,有些云存储或网盘的意思,只不过主打图片、视频。支持用户通过其网站,上传多媒体文件、安全备份文件、定向亲密分享。

用户可以通过iPhone、Android上的应用拍摄视频、实时上传分享、安全备份,同时可以定向地向亲密的朋友、家人、爱人分享。应用免费提供1T超大空间;支持PC、Pad、手机多平台查看和分享;可以从手机通讯录、微博、人人等导入好友,并建立群组进行分享。

对于爱摄汇而言,还在创业阶段,不到1年时间,要摸索的还比较多,专注于做多媒体影像资料的存储和分享,能有多大的机会呢?还要看用户的选择,毕竟存储和网盘类产品又到了另外一个细分市场,竞争同样很激烈,唯有在残酷中存活,才能让自己做下去。

本文作者为17startup创始人文飞翔,原文链接:

(动点科技创业QQ群:,仅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加入,入群请写明项目、职务和姓名。)

是最近刚上线的一款移动端商务社交应用,支持iOS和Android平台()。

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它的功能很多,像是已有的多个产品的综合,涵盖了从名片录入、通讯录管理到通讯录社交、人脉扩展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增加了展会资讯等。具体来看:

名片录入-支持纸质名片扫描和电子名片交换。这类的产品很多,扫描的精准度是关键。

通讯录管理-可以把商业人脉单独分组,并能自动按照公司名称,把商业人脉按照公司来划分群组。按照公司来找人,也是商务人士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通讯录社交-人脉通支持联系人直接线上沟通(类似微信),在“动态”栏目中,还也可以看到联系人和哪些人互动、参与哪些活动,以及联系方式变更等信息。

展会资讯-提供全球的各种展会论坛资讯,可根据地点和行业筛选。同时也提供展会签到功能,用户可以看到其他参加展会的人。这个功能和幸会、在这儿等独立APP功能相同,活动/展会是移动商务社交最好的一个使用场景,能很快从线上走到线下,更符合国内用户的商务社交习惯。

人脉扩展-体现在产品的不同地方,比较明显的是,在上述通讯录管理页面中,同时提供人脉“智能推荐”的功能,会根据共同的联系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或公司群组等进行人脉推荐。而展会中附近人功能,也是一个人脉扩展途径。

人脉扩展应该算是一个核心功能,商务社交应用除了更好的维系已有关系外,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让用户去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客户,找到更多的商务合作机会等等。

人脉通的团队位于上海,其创始人是业内很知名的80后创业者。他14岁考入天津大学,读大学期间曾三次休学,四次创业,先后涉足连锁书店、电子商务以及行业管理软件开发等。2004年他创办畅网科技,进入无线互联网领域。人脉通则是他的又一个新的创业项目。

除了人脉通,国内移动端的商务社交类产品还有名片碰碰、脸谱换换、在这儿、幸会等。不过移动端商务社交,整体还处在探索阶段。

从年的天际网、若邻网开始,商务社交在PC端一直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移动终端,似乎可以和目前人们的线下的商务社交习惯更match,甚至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不用手工把名片输到手机里,可以采用扫描方式;比如不一定非要电话联系对方,可以直接线上即时通讯,保持互动等等;比如还可以提供更方便认识身边人的可能。

这些都是新的机会。但是,究竟哪个功能点更符合商务人士的刚需,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可能会启动这个巨大的市场,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动点科技创业QQ群:,仅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加入,入群请写明项目、职务和姓名。)

  许多企业都了解采用大数据的好处,但也很容易陷入围绕这个术语的炒作和机遇中。然而,许多企业仍然无法有效地获取可用数据的实际价值。Qubole公司委托研究机构Dimensional公司代表进行的IT决策者和CIO的重新评估表明,虽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运行或计划运行大型数据项目,但在组织内部建立了成熟的大数据流程的企业不到10%。

  那么,在运行大型数据项目时,数据团队的感知能力与实际性能之间的脱节程度如何?

  以下是企业在实施大型数据项目或达到大数据成熟度时报告的五个最重要的挑战:

报名来现场pick你想听的分论坛~

最后2天!如果你关注中国制造业,现在进入官网报名,还能免费拿到入场券!

,或扫描海报二维码,点击【立即报名】按钮;

2.在【雪浪免费通道】申请想要的门票数量;

3.点击【我要报名】按钮,填写参会信息并提交申请;

4.申请审核通过之后,我们将以短信形式确认参会信息;

5.双方确认,报名成功!

期待在雪浪大会,与你相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CIO仍然面临着大数据成熟度的挑战》 相关文章推荐八:走进“智慧”蒙牛 玄讯CRM聚焦数据赋能,打造数字化快消企业

2018年8月9—10日,CIO发展中心联合中国蒙牛乳业集团启动走进“智慧”蒙牛之旅活动,汇聚3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百余名企业嘉宾,多维度、多视角共同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并深入财务共享中心及智慧工厂参观交流。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副总裁兼玄讯事业部总经理柴晓波应邀参会,并围绕数据赋能为主题,现场分享关于快消企业营销数字化升级的见解。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逐步成为企业市场与大众生活的高频词,为提升业绩、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已逐步成为企业共识,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快消企业优先发展的方向。活动现场,柴晓波集中分享了快消企业数据赋能,打造营销IT系统架构的解决方案。他指出,在数字化转型的商业动机驱动下,很多快消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数据中心,但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缺乏数据赋能的动力源泉。而快消行业所拥有的海量消费者数据,只有真正流转起来才能发挥价值,这是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玄讯CRM参加走进“智慧”蒙牛之旅)

对此,柴晓波以18年IT管理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与业务同频共振、轻量级营销IT系统架构的解决方案。他提出以AI、BI、CI三大数据引擎作为驱动营销IT系统结构的关键,CI(customer Intelligence)是基础,是指对于品牌商之外,所构建的完整终端、经销商、消费者画像数据,加以利用并形成指导业务决策的数据扭转。通过CI引擎的智能标签的应用,构建完整、精准的终端画像,实现终端标签智能化管理;BI引擎则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商业决策,实现企业运营智能化的技术驱动,推动技术能力的业务价值的提升;而AI引擎也有别于过去的技术底层定位,更多的在中台与业务形成引擎能力,重点在于解决了AI技术的落地问题。

在当今这个一切都讲究“轻量”的时代,庞大的IT系统要落在应用上,不论是出于部署、推广还是操作成本的考虑,都必须进行“轻量化”改造的。只有快速打通从品牌商——经销商——门店——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形成轻量化应用,精准出击,才能全面提升系统转化力。

(玄武科技副总裁兼玄讯事业部总经理柴晓波发表主题演讲)

柴晓波也进一步认为,不论是三大引擎的驱动,还是轻量化的应用转变,归根结底,都是将技术能力与业务贴合,实现技术能力的业务价值趋势的推动。而快消企业在AI上势必会率先落地成功,这不仅是因为快消在图片数据上的庞大基础,也在于AI技术与快消业务的高黏度。

据悉,玄讯AI平台已实现利用图像识别、语音语义识别、人脸识别、情绪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快消以及类快消企业打造高效能的管理方案以及AI全渠道智能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通过业务员的陈列拍照操作能够自动识别货架上本竞品的陈列情况、SKU品项铺货数据及货架占比,也能够对终端陈列照片自动识别陈列是否合规、整齐度及占比饱和度、对拜访的位置等重要属性进行智能分析,提升企业运转效率。目前,玄讯AI平台已与部分企业客户合作投入使用,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进提升,对营销决策提供更为智能化的指导。

数字化创新是移动互联时代思维再造和企业发展要素的重新,玄讯作为深谙企业客户需求的品牌商,将持续围绕“专业化”定位,以客户需求为本,不断深化产品与服务,推动传统行业的革新升级,融合技术创新与业务洞察,真正实现数据赋能,助力快消企业营销IT系统的构建。

《CIO仍然面临着大数据成熟度的挑战》 相关文章推荐九:公有云行业报告中10个值得关注的统计数据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公有云服务作为其更广泛IT产品组合的一部分,关于公有云的统计数据就说明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当然,这些统计只是一组数字。但是,如果试图在企业中实施与公有云相关的案例,或者在当今商业世界中强调(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扮演的变革角色,这些统计数据就会派上用场。

以下是一些对公有云状态进行了解令人关注和发人深省的统计数据。而人们不会在这里找到云计算的欠缺之处,因为组织不仅要接受云计算,还要优化他们的策略,以下是行业机构给出的10个值得关注的统计数字:

1、1864亿美元: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最近的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的支出费用为1864亿美元。

2、21.4%: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今年全球公共服务市场的增长率将高于2017年的1535亿美元。

3、2770亿美元:IDC公司预计在2021年全球公有云服务规模将达到2770亿美元。虽然IDC公司表示公有云支出将从2016年到2021年“有所放缓”,但21.9%仍然代表了五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

4、52%:根据2018年哈维纳什/毕马威公司的CIO调查,已投资云计算的“数字领导者”的百分比为52%。该报告将“数字领导者”定义为IT领导者,他们认为使用数字技术是推进其业务战略“非常有效”的组织工作。

5、70%: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70%的组织对云计算进行了重大或适度的投资。

6、736亿美元: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736亿美元,这是2018年用于云计算应用服务的整体公有云的支出部分。这使其成为今年全球公有云支出的首要类别。

7、408亿美元:根据Gartner的数据,IaaS市场规模将达到408亿美元。Gartner公司表示,虽然SaaS是最重要的服务,但在2021年IaaS仍然是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2018年的支出比2017年增长35.9%。

8、95%:根据Gartner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云计算安全故障的百分比将最终成为客户的错误。换句话说:现在的云安全策略已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而是为公有云和混合云安全开发智能策略。正如Gartner公司最近在一篇博文中指出的那样,“首席信息官们必须改变他们的问题,从‘云是否安全?’发展到‘我是否安全地使用云?’”

9、197亿美元:据IDC公司表示,制造业将在2018年在公有云服务上支出增多,将达到197亿美元,使其成为公有云的顶级单一行业消费者。其次是专业服务(181亿美元)和银行业(167亿美元)进入前三名。 IDC将其支出归功于每个行业对云计算与、分析和物联网等交叉领域的支持。

根据IDC公司的数据,2018年流程制造和零售行业预计每年将超过100亿美元,在公有云消费方面前五位。该研究公司预计,到2021年,这些公司仍将位于公有云购买者的前五位。

10、69%:根据451 Research调查,到2019年,69%的企业将采用多云,而这是计划运营多云环境的组织(即两个或更多云服务提供商的两项或更多云服务)的百分比。随着公有云消费的增加,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也将增加,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假设。451 Research公司指出,这将使云计算支出分析和优化更具挑战性,这是新的现实。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IT的未来是多云和混合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