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圈的小红书KOL报价贵吗?听说他们小红书推广城外圈做的挺好。

其实绝大多数小红书商家最关心的也都是这个问题。当然了土豪除外,刚做不到两个月,我还真的见过那种不惜一切大家砸笔记,做推广,店铺每天整个10来单就沾沾自喜的土豪。小十万搞不出来的效果不抵别人几千元。

又扯远了,开始回答问题:

要想弄清楚:如何在控制预算的前提下,做好小红书笔记推广,持续霸占头部流量和首页?这个问题,我们无非需要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一)在小红书上,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定义为优质的内容?有哪些衡量的维度?

(二)能够生产优质的内容之后该如何推广才更有效,更合理(也就是省钱)

接下来我一个一个回答:

(一)在小红书上,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定义为优质的内容?有哪些衡量的维度?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清楚小红书的“发家史”:

大部分不了解小红书的商家和剁手党一提起小红书,最大的感受可能都是:莫名其妙的在一众海淘平台里就火了。其实如果你这样认为,一定是因为之前就听过或者就没有好好的用过这个APP。

小红书的是最早的海外购的社群AAP,早期聚集了一大波从其它购物论坛来的活跃用户,她们天天晒各种全球好货,发海外购物攻略,迅速吸引了大批拥趸,产生了大量互动。这时候的小红书有点像海外购版的知乎。将社群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化

我们知道,商家不管说什么,人们心里总是会想:“你不就是想让我买你的东西吗”。

但UGC(用户生产内容)就不同了,是互相安利的节奏,双方并没有买卖关系,完全是:这东西我喜欢,我晒出来。你跑过来问我,真好看啊,哪买的?我发个地址给你,于是你写在下次出国的购物清单上。

当原始的信任积累完成之后,人会下意识的把这种信任扩散,形成一种:嗯,小红书上那些用户的推荐都挺靠谱的,所以小红书自己卖的东西应该也不错。

就是基于优质的社群运营,海量的UGC,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小红书就从社区升级到了电商,完成了商业闭环。又过了6个月,销量破两亿!成为大部分人心目中在竞争白热化的一众海淘平台里,莫名其妙就火了的一个幸运儿。

上面聊了那么多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让你们能够理解:

其实小红书的成功,最最关键的就是因为做好了以下几步:

2.基于UGC模式产生的更舒服的社交关系

小红书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和命脉就是:社群+UGC,时至今日,小红书最看重的依旧是社群加UGC(这些就是小红书笔记)

那么就不难理解,小红书衡量笔记优质不优质最最重要的指标其实就是:

笔记是否真实,有趣,高**;能够激发小红书的用户去沟通,交流。

要想能够激发小红书的用户去沟通,交流,无非就是这几个思路:(1)生产专业有趣有价值的内容,能够解决小红书用户的痛点。(2)更加的生动有趣的人群画像,更加具体真实的使用场景,生活场景。(3)文案更能表达或者触动小红薯们的喜怒哀乐。

图片上的问题在这里不多说了,这个只要用心都能自己搞定的。

二、解决了什么是优质的内容,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做好推广

推广这块,我相信大部分的商家最关注的就是我们标题讲的问题。换句话就是如何的将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毫无疑问,小红书的推广成本无非分为两类:内容成本和渠道的成本,后面我会将这两块分开来讲。

(一)我们先来聊一聊品牌或者产品如何才能够稳定的占据头部位置:

(PS:上首页的问题就不单独的讲了,整篇文章看完后,坚持发布执行能够上首页的几率是很大的,但是几篇首页这个带来的只是短期的流量,我们今天分享的的是如何通过长期的运营,让产品最终长期的占据头部流量

再PS:不要问我要多久才能长期占据头部流量,不同产品的推广难度,竞争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办法给你答案。

再再再PS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好像问你学习多少个小时能考上北大呀 !不要脸的再说一句,最近真的有小白问我这个问题呀,欲哭无泪)

品牌或者产品要想长期稳定的占据头部位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2)近段时间内,新增的笔记数量

(3)爆文的数量 (这篇文章里,我把爆文分为两类:普通的爆文和最头部的爆文。 普通爆文指的是普通的素人号通过各种精心的运营后能够实现的爆文。(姑且定义为粉丝1000以下,不一定准确))最头部的爆文,指的是用素人号再推广不可能达到的爆文,点赞量,收藏量最低近万,评论上千的爆文。

(4)最爆的爆文的点赞量、评论量、收藏量等

关于这四大维度,我直接以问答的形式,解决大部分商家都想了解的问题:

问题1:怎么样判断发多少笔记才合适,才能够上头部?

这个问题,***的运营也没办法回答你确定的数量,都是需要一边根据整体的运营大纲执行,一边根据当下效果去调整测试的,争取将每一分钱都花出最大的效果。

因为,产品的质量,性价比,小红书以外其他线上,线下任何地方的口碑,知名度,营销的力度等等,都是会影响发布笔记的数量的。都需要一边去推广,一边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

但是,在全方位的了解准备推广的产品的各种情况,以及在小红书上同类的产品,同样的关键词的竞争情况后,还是是可以有个大概的预估的。

问题2:准备推广的产品的各种情况主要指的是那些?

(1)目前准备推广的产品在小红书上笔记的总数量,爆文的情况,当下的热度等,以此分析推广处在哪一个阶段。

(2)用户购买本产品时间可能搜索的关键词的竞争情况等,会根据推广的产品的不同,关键词的竞争情况等去确定主推的关键词,以及产品的卖点。

(3)产品的质量,性价比,小红书以外其他线上,线下任何地方的口碑,知名度,营销的力度等等,

(4)主要竞争对手当下的笔记投放情况。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衡量当前是不是最好的推广时机的。如果比我们营销能力更强,或者更有钱的商家,当前正在主推小红书笔记,我们其实最好能够避其锋芒的,因为这意味着现在同步推广竞争力会更大,小红书当下也不缺少和咱产品相关的优质的内容。但是大部分的推广公司,都不会告诉客户。

问题3:新店刚开始推广的,笔记应该更注重量,还是更注重质?

对于觉得花个几万元,就能推出来,太划算了,就是毛毛雨的客户来说,当然是可以不考虑成本直接用钱砸质量的。

对于需要控制预算的客户,我的建议是前期主推300字左右的短笔记,铺一下品牌名字或者产品名的曝光度。只要笔记都植入产品名,品牌名,主推的关键词,帖子真实自然就可以的。不需要死磕内容,增加成本。铺垫一些基础的帖子后,可以大大的增加优质帖子的爆文率。

在这里插一句,推广时间,初期和中期没必要请达人推广,铺笔记为主,很据实际情况确定好短笔记和优质笔记(字数更多的帖子权重会更高)的投放比例,优质的帖子是很容爆的。

(二)近段时间内,新增的笔记数量

这一点主要还是为了分析,当前同行,以及竞争对手的推广情况,竞争情况的。

以前一直是只看不写,第一次编辑长文章。排版超级混乱大家见谅,困得受不了啦。滚去睡觉,游记在继续更新,觉得有用的伙伴们记得点赞或者评论呀,更新才更有动力!想要进一步的交流或者有笔记推广需求的小伙伴可以追问

  早就听说小红书是个颜值气质颇佳的公司,有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硬要用实力说话的创始人毛文超,就在今年6月小红书还在上海玩了一把“鲜肉送单”服务,分分钟俘获一批少女心。说是新锐也好,黑马也罢,成立两年多,小红书一路快跑,在跨境电商这片红海中开疆拓土。完成B轮融资的小红书即将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成为上海诸多创业项目中最有潜力的独角兽之一。

  位于黄浦区复兴SOHO二楼的小红书,一进门左手边墙上那句镂刻印刷的乳白色标语——任何想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让人顿生几分敬意。直通到底的开放式办公室装了一百多号人,随处可见的零食,全天候供应的各类饮料,据说小红书在楼下有个自己的厨房,专门给自己的员工配送一日三餐。

  就在昨天凌晨,在刷小红书社区的推荐时,一时没忍住的我又下了两单。而页面上每隔几十秒就弹出的下单消息提醒,让人好奇小红书凭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活跃在这里。

  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海外购物逐渐成为扩大中的新中产人群青睐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新的消费形态和电商形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用户在海淘时很难获悉全面的购物资讯,当然可能也没这样的精力和时间泡在里面淘。基于这样的痛点,小红书以购物分享社区起步,打造了一个由全用户贡献内容(UGC)的购物信息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将线下的购物场景搬到了线上,并加入了真实的购买用户的背书。用户上传专业的内容,海外购物的用户可以在小红书获得详尽的购物“攻略”。

  “从2013年开始,出境旅行对于中国人而言变成了一件高频发生的事,而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加深,大家要买的东西也更多元,比如马桶盖、电饭煲等。但因为地域差异、语言差异,很多人不知道要买什么,而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抓住的需求。”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在解释创办小红书的初衷时如是说道。

  小红书最初叫“香港购物指南”,而且是以PDF的形成流传出去的。显然这种单一、无法互动的形态是无法实现用户之间的高效互动的。但就是这样,小红书的购物指南在早期也吸引到了不少用户,事实上小红书的一部分种子用户就是从这里来的。瞿芳说目前小红书有1500万粉丝。平台上女性用户居多,虽然男性也在买买买,但是讨论购物这件事情多为女性,82 %是85后所占的比例。在下一代的消费者中,20%用户将是95后,50%为90后。

  和其他跨境电商从买手制或是物流、视频直播切入市场不同,小红书是从购物社区起家的。对此,瞿芳表示,每一种模式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不同维度的问题 。从物流切入的洋码头更重视后端的仓储配送,主打现场视频直播的菠萝蜜想解决的是海淘时的产品的可信度。而小红书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帮助众多想要买到世界各地优质产品的用户们去发现国外的好东西。

  采访中,瞿芳多次提到:“不是我们想要做什么,而是用户需要我们为她们做什么。”这点与跨境电商里正在狂奔的洋码头CEO的看法不谋而合:未来跨境电商的竞争核心,一定是比谁能给到中国消费者最好的跨境购物体验,而绝不是现在的价格战。

  传统的淘宝/京东购物模式下,用户会先购买后晒单;而微店等以社交驱动的电商形态用户则为了交友而会虚构身份信息,更看重的是与用户的点对点交流。与上述两种模式不同的是,小红书主导的新型社区电商模式以信息驱动,用户生产内容,通过真正的社交信息流方式,将线下闺蜜逛商场时的冲动消费场景搬到了线上。在小红书上注册过的用户都可以发布内容(被称作“笔记”),一条购物笔记通常包括晒物图、品牌便签以及价格和地点便签,还可以看到用户撰写的购物或使用心得。小红书通过后台的结构化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全球哪些商品是真正受用户欢迎的当地好东西,然后去采购,在福利社中提供给用户购买。

  小红书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没什么比“买买买”更能紧密地聚集起一群女生了。用瞿芳的话说就是,小红书想做用户的贴心闺蜜,让你更省心的买买买。也正因为这样的用户心理和需求,小红书轻松实现了从社区分享到电商购物的自然转身。不过在瞿芳看来,电商更多只是提供了一种方式和渠道,让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直接买到,让用户体验闭环可以更完整。“在社区和电商的关系上,社区将始终会是小红书的战略重点。”

  想要做好电商服务供应链自然是个绕不开的环节。跨境供应链的流程分为海外采购、国际物流、入境清关、仓储快递几大块。一向低调的小红书,在短短半年里便完成了从海外直采,保税区建仓的布局。据悉,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小红书便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12月初步成型。目前在郑州和深圳有保税仓。小红书在郑州和深圳的保税仓面积已经位列全国跨境电商第二。小红书在郑州保税仓入驻不到1年,订单量翻了30倍。

  目前小红书100多人的员工团队,已经实现了7亿多的销售额。就在上个月,没错就是那个在北京3W喝咖啡的总理,还去现场探望了这个年轻的团队,并即兴把小红书包装盒上印的那句“今天的心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Shopping”改编为“今天的成就,三分靠创新,七分靠打拼”。

  众所周知,社交重内容,运营比较轻;电商重供应链,更看中落地运营。社交基因深重的小红书具有天生做内容的优势。但要知道社区是公平、开放的,要做好电商就必须收窄。而且找到了想要买的还只是第一步,如何顺利买到手才是最重要的。有着高质量、活跃的用户社区虽然可以帮你快速锁定想买的,但只有真正解决好落地的物流、仓储才能算是完成了社区到电商该走的路。而且目前小红书的社区和电商两个板块是分开来的,也就是说用户在社区中看到的商品需要到另一个页面去购买。瞿芳表示公司也正在积极进行研发,希望打通社区和电商,让用户的购物体验更流畅。

  与外界对上海盛产善于精耕细作的“慢公司”印象不同,小红书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快公司”。在成立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百度指数就比年初暴涨50倍。16个月内便完成3轮融资,零广告下半年销售额超过2亿。目前注册用户1500万,每月新增100万条口碑,点2000万个赞,用户平均每月打开APP超过50次,使用130分钟以上……

  金沙江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近期《什么样的项目能拿B轮》的一次分享上提到:从融资节奏的把控上来说,好的公司,A轮融资结束后,三到六个月的时候就要融到B轮。按这样的说法,小红书显然是一家好公司:2014年3月拿到真格基金A轮融资的小红书,在同年的11月再次拿到了GGV领投的B轮融资。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问瞿芳什么样的错误你是可以容忍的。停顿了一会后,瞿芳认真地回答说:“那种为试错而犯的错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小红书自己就一直在试错,在小红薯们(小红书的粉丝)不断的反馈中去摸索小红书的下一步走向。

  在手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活跃在移动端,爱分享,对症下药就是了。既然资本市场已经用行动表明了从社区到电商基因的合理性。一个有着做产品经理的CEO加上一个感性善于沟通的女性联合创始人,坐拥千万用户的小红薯,正在努力补短,目前正在配套做物流,前端后部同时发力,不再是单腿跑步。

  据瞿芳透露,小红书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前端产品要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通过后台数据和算法,让用户更容易“发现”自己喜欢的笔记和商品;在后端的供应链层面,会在货源和物流仓储上有更多布局,与更多品牌商和贸易商合作,扩建保税仓,搭建更多海外仓……与此同时小红书也正在积极“招兵买马”,预计到2015年底,小红书的员工会增至四百多。

  对于近期寒冬将至的论调,瞿芳显然不是很在意。“这只是又一次的正常轮回,都秋天了,资本市场是时候要冷静下来了。创业是个值得长线去all in的事情,不会被外界力量轻易左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去年6月,小红书周年庆,开售两小时销售额破一亿元。虽然相距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甚远,但做为一个没有老品牌做背书的跨界电商后起之秀,这份答卷对小红书来说已经算得上精彩。

今年6月初,小红书宣布完成D轮融资,领投方为阿里,金沙江创投、腾讯投资、纪源资本、元生资本、天图投资、真格基金、K11郑志刚先生在内的新老股东全部参与此轮融资。

电商巨头,缺少内容的阿里;社交巨头,缺乏电商的腾讯;投资小红书,这样看似共赢的局面,也许是小红书如履薄冰的开始。

问了身边的用户,H君是15年被安利的小红书,基于H君生活在三线城市,周边用户使用率极低。当小红书通过检索通讯录绑定,推送是否关注通讯录好友时,H留意到陆陆续续有新人加入已经是16年下半年。此时,小红书在喜欢新事物的三线城市“时尚达人”面前刚刚展露头角。

在H的印象中,最初小红书中分享笔记的85后到90后女性占比非常大,他们分享的多数是轻奢美物,如Self-portrait裙装、英国X私人定制的剑桥包等一些小众和多数人缺乏认知的好物都是在小红书普及开来。

当时的小红书就像一个白富美的聚集地,推荐的东西都很有质感,然而却避免不了用户被种草后转到其他海淘网或代购购买的情况。那么好的用户粘性,却一直在流失变现价值。

之前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有一篇美食短视频创业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资,钱到了,但号还是“死”了,受访者就曾提到有些有融资的平台就倾向于IP打造,不急于变现。2016年,小红书获C轮融资,它在变现的路上依然显得不急不躁。

其重中之重仍是把社区打造放在第一位,相比其他电商巨头,商品SKU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量。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在查询资料后发现,创立于13年的小红书,从最初的购物指南—社区—电商,这一迭代用了近乎两年。

再逛小红书,H君说现在的小红书给她的感觉更趋向于抖音之类的社交平台,分享不再局限于旅行购物美食等攻略,有像keep一样的健身打卡,有考托福雅思背单词的攻略,有人分享日常及心情动态,这种模式的小红书不像以前那样净化,但又更生活化和多元化。

麻辣娱投记者问(ID:malayutou001)H君:“你在上边购物吗?”“很少,以前商品少,没有购物习惯。现在感觉小红书已经没有刚认识它时纯粹了,很多东西都是刻意推广吧。”H回复说。

阿里领投,小红书还能自由生长吗

2017年,小红书创始人宣布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可见其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只是千万级融资在支撑小红书。小红书做为用户持续性真实内容分享的平台,用户粘性居高,这样的社区氛围IP打造,为其在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重量级电商巨头面前,奠定了良好的转化率。以用户为核心的IP打造使小红书这个品牌在不断崛起的电商平台中杀出重围。

目前,小红书的用户已经增长到8000万,新增用户95后占比过半,这部分用户对个性化的产品及创新有更大需求。就现在95后的购物体验,麻辣娱投记者(ID:malayutou001)咨询了身边的95后朋友L,她本人表示对品牌并无特定需求,只要能满足质感,使用感,好玩儿,有趣的新品她都愿意尝试并买单。”生活又不是特定重复的,就是要多接触新鲜事物咯。”L笑嘻嘻的跟我说,她的小姐妹们也大都如此。

事实上,腾讯创业在专访小红书瞿芳时,她也提出了一个理论——觉醒论:

以前商家发现市场机会并引领消费,是供给端的市场。而现在是用户导向的市场,用户不只是购买国外商品,也在找真正的“好”东西。在这一波新的消费升级趋势中,用户正从炫耀型的消费升级变成体验式的消费升级。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的《2017上海消费新贵大数据洞察》也验证了这一趋势并指出,当下品牌想要获得消费新贵群体(23~28岁泛90后消费者)好感所需要具备的三大特性,分别为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的创新体验,以及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营销。

这些都与小红书将来由跨境电商转型向国内自主品牌开发不谋而合。但是D轮融资阿里作为领投方,内容产业一直是其短板,投资小红书并非贸然的一步棋,资本的市场历来是有利可循。投资金额也代表了话语权,未来阿里旗下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的结合,腾讯社交与小红书电商的捆绑,不知这样的小红书的变现之路将发展成何模样。

流量倍增的小红书销售额是个谜

17年11月,范冰冰进驻小红书,发了第一条笔记,截止到今天,共发表53篇笔记,粉丝量达到978.9万人次,经由她推荐的产品一度脱销断货,代购纷纷喊话范冰冰,:快把小红书卸载了,好好拍戏吧,代购们都快累死了。“长篇详细的笔记让范冰冰在小红书完成了由演员到美妆博主的转变,成了实力带货女王。

18年3月,范冰冰创立并发布了自己的美妆品牌--FAN BEAUTY,这个限时特价2399元的射频美容仪,获得各路明星好评加持。通过评论看,销量也是势如破竹。KOL效应,使得小红书与明星之间取得双赢,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小红书发布PGC,良性循环,有了更多的KOL。

与此同时,少有发布会和太多新闻的小红书,一改往日的低调,年初冠名了《偶像练习生》,并作为《创造101》的主要赞助商出现。根据艾瑞数据资讯显示,自节目开播,小红书的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幅1月份达到了4%,2月跃升至20.9%,三月增幅更是达到38.4%,导流效果堪称强大。

如同滚雪球般,小红书的宏观利润处于持续增长局面。接踵而来的好消息是:小红书完成了其D轮融资,市值估值200亿元。

SKU相对匮乏,在价格上并无太大优势的小红书能否在第五年的6月6号周年庆打出更漂亮的一仗呢?麻辣娱投记者(ID:malayutou001)在2018年小红书周年庆前几天,一直期待其今年破2017年一亿元销售额时的成绩。

然而在明星进驻,赞助综艺,以及融资巨额的高频曝光率下,应是小红书事业高潮的转折年的2018年,截至发稿,只有昨日小红书官微12点29分推送一条6.6周年庆抢现金券的微博,除此网络上没有查到关于小红书2018年周年庆的销售额数据。不知道小红书是真的在财报上低调,还是未能给D轮领投东家交份好的答卷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红书推广城外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