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团队团队很好用吗?

如业内所知,一直致力于发展偏股型基金,因此旗下固定收益资产规模一直较小。不过固定收益部在核心人物谢军的打理下,业绩较为突出,广发固定收益团队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广发基金旗下共有20只基金,其中只有两只债券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两只债券型基金分别是广发增强收益债券和广发聚利,其中于2008年成立,广发聚利则是一只封闭式债基,于今年8月成立。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11月25日,广发增强收益债券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05%,在所有债券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此外,广发增强收益的中报显示其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59.08%,较好的业绩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目前管理这只基金的是广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谢军,广发基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自2008年3月27日这只基金成立以来,他就一直管理,没有变动过。而从所有纯债债券基金事变动来看,超过3年没有更换过的基金经理不足20人。”

资料显示,谢军于2003年7月进入广发基金,从产品设计人员做起,后来做研究员,一直到2010年升为固定收益部总经理。

谢军很重视宏观分析,他认为,要做好债券基金投资,必须潜心研究债市相关的宏观经济趋势,各类债券品种的风险收益特征,准确地找出最受益的债券品种进行投资。

对于未来债市走势,谢军认为:“本轮债券价格上涨是配置性投资机会,可以看做是债券牛市初期的机会,目前债券市场还有比较好的上涨趋势,看好一些好信用级别的债券品种的投资机会。”

相比工银瑞信、富国等动辄十几人的固定收益团队来说,广发团队显得较小,也较为年轻。据广发基金介绍,目前固定收益团队共有6人,除谢军外,另外还有两名基金经理,三名研究员。两名基金经理分别是温秀娟和代宇,温秀娟是广发货币的基金经理。她来广发基金之前,曾在固定收益部工作了四年,2008年8月加入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并于2010年4月接任广发货币的基金经理。资料显示,广发货币基金业绩一直较为优秀,无论是之前谢军管理期间还是之后温秀娟接手管理。

根据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1日,广发货币(A类)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41%,在同类45只基金中居第一位。广发货币过往业绩也持续维持前列水平,过去一年、过去两年其分别获得5.4993%、7.3380%的收益,位列同类基金第2和第11名。相应的,广发货币(B类)也表现不错,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同样列21只可比基金第一,过去一年、过去两年收益率排名分列同类基金第2和第3名。

代宇则是今年新发基金广发聚利的基金经理。2005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做研究员,有4年研究员工作经验,到2008年11月进入固定收益部做投资。广发聚利封闭债基今年8月成立,刚好躲过城头债危机,又恰逢之后绝佳的建仓时机,之后从十月开始,债市大幅反弹,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小牛行情。截至2011年11月16日,基金累计实现收益3.5%。

相比固定收益部的几位基金经理,三位研究员则较为年轻。从业年限都不超过2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在近期商品收益率和股指收益率同时调整的背景下,有不少客户索要我们前期代表性的三篇报告,《如果是被动补库存会如何》、《商品收益率的宏观信号价值》、《一季度数据公布后的经济逻辑变化》,以及我们近期备受关注的“金融去杠杆系列深度专题(四篇)”,我们在此统一整理,以供参考与探讨。

宏观框架看广发,请继续关注广发宏观团队。

核心观点(从库存周期视角看股市、债市):

第一, 一季度作为名义和实际GDP顶部的事实将更为确认。"全年不差+前高后低"将是大概率。

第二, 需求放缓标志着“主动补库存”进入“被动补库存”,关注"被动补库存"阶段对于投资时钟的指示意义。

第三,  主动去库存对应“类衰退”,被动去库存对应“类复苏”,主动补库存对应”类繁荣”,被动补库存对应“类滞胀”。

第四,主动补库存一般是债券贬值、股票结构性机会;而被动补库存一般是债券中性、股票调整。

核心观点(从收益率周期的基本规律判断商品、股市、债市):

第一,CRB工业原材料指数同比核心波动区间是-20%到20%。例如2015年底CRB同比以-20%触底,大宗见底;2016年12月CRB以23%触顶,大宗见顶。再次触底可能要到2018年初。

第二,从海外和中国经验数据看,商品、股指、利率之间有收益率上的强相关性,拐点基本一致,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规律(即墨菲的跨市场比较假说)。

第三,在CRB处于回落周期的背景下,股指收益率将有较大概率回落。

第四,在CRB处于回落周期的背景下,利率(同比)有较大概率放缓。

核心观点(经济数据好-政策加大金融去杠杆-利率和风险偏好快速重估):

第一, 一季度经济数据较好,它带来的一个预期冲击是抬高了对全年增长"水位"的理解;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以便做进一步沟通,在主题中标明: 申请入驻见闻专栏 + 投稿人名字

美国劳工部发布 2018年首份就业数据报告,时薪增速是亮点。

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0万人;失业率4.1%;就业参与率62.7%;私营部门就业人数新增19.6万人;制造业新增就业1.5万人;平均时薪同比2.9%。数据整体向好,且时薪增速大幅攀升是亮点。基于制造业及采矿业时薪增速的周期性以及服务业时薪增速回升的持续性,预计年内美国时薪增速将保持上行。

2018年美国通胀回升和经济过热均为大概率,如我们前期预期。

美国CPI及核心CPI同比与平均时薪增速高度相关,时薪增速中枢上移意味着美国CPI口径通胀将跟随走高。我们维持对于2018年美国CPI同比高点在3%附近的判断。此外,逻辑上时薪增速回升也将带来个人消费支出的扩张。2018年美国通胀回升和经济过热均为大概率。

好数据为何带来市场的risk-off情绪?

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已逐步形成了对美股的估值约束。就业报告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加速攀升至2.84%,令美股估值压力凸显。往后看,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加速上升,美股或有继续调整风险。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反映了什么?主因是通胀。

10年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回报率、通胀补偿以及供需。近期油价上涨带动市场上修通胀预期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中枢上移的主因之一。1月美国时薪增速大幅攀升进一步确认了通胀的上升态势,便成为当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的“加速器”。换言之,短期“通胀上行压力过大”才是市场出现risk-off情绪的关键。

通胀资产适度调整或将化解短期risk-off情绪;但长期逻辑仍利好全球定价大宗。

短期通胀资产的上行斜率过陡,市场暂时陷入“商品上涨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加速约束美股估值→打压市场风险偏好”逻辑。往后看,通胀资产适度调整将降低通胀上行压力、缓解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速率并化解市场risk-off情绪,也即短期通胀资产确实存在调整的必要性。但全年看全球经济基本面仍向好,长期逻辑仍利好全球定价大宗。

2018年首份就业数据报告,时薪增速是亮点

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0万人,前值被上修至16万人;失业率4.1%,前值4.1%;就业参与率持平前值的62.7%;私营部门就业人数新增19.6万人,前值14.6万人;制造业新增就业1.5万人,前值2.5万人;1月平均时薪同比2.9%,前值被上修至2.7%。

本次就业数据的亮点在于平均时薪增速大幅攀升,并创出了2009年5月后的最高水平。分行业看,与2017年月度时薪增速均值相比,2018年1月时薪同比提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制造业和采矿业时薪同比疲弱。

但如图3、4所示,美国制造业以及采矿业时薪增速具有周期性。制造业时薪增速基本呈现了3年一轮的周期特征,表现出相对美国库存周期的滞后性;采矿业时薪增速则滞后于WTI原油价格同比。由于美国制造业PMI及新订单PMI仍处高位,大概率会带动制造业时薪增速回升;去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同比的回升也有望带动美国采矿业时薪增速走高。此外,我们预计在税改落地及经济持续回升的背景下,年内美国服务业薪资增速也将稳定、持续回升。换言之,2018年美国非农平均时薪有望保持回升态势。

2018年美国通胀回升和经济过热均为大概率,如我们前期预期

图5、6所示,美国CPI及核心CPI同比与平均时薪增速高度相关,因此在时薪增速中枢上移的过程中,美国CPI口径通胀也将跟随走高。我们维持对于2018年美国CPI同比高点在3%附近的判断。此外,逻辑上时薪增速回升也将带来个人消费支出的扩张,对美国经济形成更多提振。

我们前期报告(2017年10月)及(2017年12月)观点兑现的可能性明显增加,2018年美国通胀回升和经济过热均为大概率。

好数据为何带来市场的risk-off情绪?

我们在年度展望(2017年12月)中曾指出,2017年美股大涨既有估值因素也有业绩因素。尽管我们对2018年美国经济仍乐观,但美债收益率走高为大概率,因此2018年美股缺乏估值提振逻辑,很难超越2017年表现。

标普500指数CAPE是该指数的席勒10年期调整市盈率,我们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数作为可比的债券估值。可以观察到金融危机后,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下行直接推升美债估值,并对美股形成了估值拉动。

但2016年下半年至今美债收益率中枢逐步抬升,美债估值高位回落。截止2018年1月29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2.7%,非农数据公布当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进一步升至2.84%。也就是说,目前美债估值已经降至35左右,而标普500CAPE则高达33.4,在股债估值不断接近的过程中,估值约束打压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进而自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2.7%之后美股便出现了阶段性调整。往后看,若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期继续加速上升,美股或将继续调整。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反映了什么?主因或为通胀

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并非是市场确认3月美联储加息的结果。有人认为,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是市场对于3月美联储加息确认的结果,且1月非农数据进一步确认了3月的加息可能,因此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2.84%。但事实上,历史上加息周期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反应并不强烈,加息过程对美债收益率的影响更多地反应在中短端。

去年4季度至今1年及2年期的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表明市场对于2018年美联储的加息动作已有充分预期。2月2日美国劳动部公布1月就业数据后,1年及2年期美债收益率均回落1BP,进一步说明美联储是否加息已不再需要就业数据的背书,这一点我们在报告(2018年1月5日)中已有说明。

通胀上行或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的主因。我们曾在报告(2017年6月23日)中指出,10年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回报率(实际经济增速)、通胀补偿以及供需。

若以10年期美国通胀指数国债(TIPS)收益率波动反映美国资本回报率变化,去年四季度以来,该指标回升18BP,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幅度已达45BP。换言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中枢上移有60%来自通胀及其他因素。由图11可知去年至今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WTI原油价格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走高极大程度地反映了油价上涨带动市场上修通胀预期的逻辑。1月美国时薪增速大幅攀升进一步强化了通胀的上升态势,便成为当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的“加速器”。

也就是说,短期“通胀上行压力过大”才是市场出现risk-off情绪的关键。

通胀资产适度调整或将化解短期risk-off情绪;但长期逻辑仍利好全球定价大宗

我们曾在年度展望中指出,基于供需逻辑,2018年看好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比如有色和原油等。但短期内通胀资产的上行斜率过陡,市场暂时陷入了“商品上涨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加速约束美股估值打压市场风险偏好”的逻辑中。

往后看,通胀资产适度调整,有望降低通胀压力、缓解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速率并化解市场risk-off情绪。

简言之,我们认为目前海外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极有可能是前期通胀资产上行斜率过陡的结果;短期内通胀资产确实存在调整的必要性,由此化解市场risk-off情绪;全年来看,海外甚至全球经济基本面仍向好,长期逻辑仍利好全球定价大宗。

(1)海外无风险利率继续加速上行,海外金融市场延续risk-off情绪;

(2)实际利率大幅攀升约束全球通胀及经济增长。

请关注和支持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郭磊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静静   海外宏观,大宗商品

周君芝   货币市场,宏观流动性

贺骁束   高频数据,实体产业链

海外宏观&大宗系列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发团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