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的英文怎么说文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1982年上海业余工业大学化工系毕业 现退休


  • 反对派:语言滥用+身份标榜
  • 赞同派:语言习惯+思维定势
  • 其实更应该看环境和对象
  • 你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人,明明是中国人,却喜欢说话时,中文英文混着用,你会作何感想?
  • 随着日常用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语,让汉英夹杂也日益增多,尤其是留学生等海归群体,或外企员工等白领阶层表现的更为充分。
  • 于是有人大呼,能不能好好说话,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 但也有很多表示语言就是交际工具,只要能达到交流目的,也无可厚非。
  • 那么,对此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 守护我们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有人认为,与国际接轨就是与英语接轨,而不注意保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实际上,随着汉英夹杂现象越来越多,国内各界已经开始意 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传播媒介,它也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人民网今年上半年发文“外来语滥用,不行!”[ ]指出: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甚至外语词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这种现象造成阅读障碍,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这是针对正式出版物,那么在日常交谈中的外来语呢?

不乏有人声明英文的表达会比中文更简洁,故而可以放弃中文用英文。如果用英文交流就最直接最省事,而且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比如case,memo,bill,idea等,那为什么还要费劲去翻译成中文再说?

其实,英文夹杂和滥用网络流行语都曾拿来被争议过。

或许禁止外来语是过度反应了,中英文夹杂也不用上升到语言纯洁性的高度,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说话带英文,那对语言的影响就需要 认真去思考。

  • 中国人对英语的过分“崇拜”

人们之所以讨厌中文夹杂英文,肯定不是讨厌英文本身,而是讨厌“夹杂”,乃至于进而讨厌这些说话的人。

60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在其著名小说《围城》中曾对一个旧时上海滩的洋买办张先生有一段描述,充满辛辣讽刺:“跟外国人来往惯了 ,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 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当一种语言可以象征使用者的身份与社会 地位,再小的细节也有可能成为敌意的导火索。近二百年来,”会说外语“、“能够与外国 人谈笑风生”一直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标志,这就造成了英语几乎成为一种身份的标榜。

从清末英语被视为救国工具到现在英语被看成精英化的准则,英语就一路上被推上神坛。[ ]

当说英语变成了一种可以被羡慕的时尚时,就导致有人说话时就刻意夹杂一些洋文。

不过抱着这种目的人,可能英语能力并不是很好,反而会说的不伦不类,令人反感。


外企,尤其是较大的,国际性外企,经常与国外员工通邮件,只能用英语说,然后再与国内员工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名词直接说英文 或英文缩写,省去了翻译的麻烦,反正大家也都听得懂。

那每天8小时(或者更多)的在与外国人或者有外国工作生活经历的人打交道,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语言习惯就 成为中英夹杂的表述为主。

在这个大环境下,说句话带几个英语词汇已被所有人当成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文化。

而且公司里有些专业的词汇都是从国外带过来的,就是英语描述的,所以,英语更能让周围的人明白你讲的是啥。

比如在台企工作的某位网友说,因为很多术语,台湾与大陆的叫法完全不一样,有时候必须要用英文代替,反而不会误会。列几个常见 的:『内存』『记忆体』我们都叫说RAM,『硬件』『硬体』我们都说 HW(hardware),『服务器』『伺服器』我们都说 server 等等等。

所以说,在国外生活很久,或在外企工作,平时语言大多用英文的话,日常说话带英文词真的挺正常的。

  • 提高交流效率,降低交流成本

小时候学习外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最好的学习方式是“Think in English”。 也就是说你不要在脑海里先想到一个东西的中文,然 后再翻译成英文。大部分中国学生,由于英文教育方式有点机械,学习英文的情形是:

1.看到苹果, 2,脑海里出现中文词汇“苹果” 3. 大脑里自动翻译成“apple”,然后说出来。

但是英语教学效果好的,其实是1. 看到苹果, 2. 脑海里自动浮现“苹果”/“apple”。如果你长期在中国待,你大脑里一般的直接 反应是“苹果”。 但是如果你在国外学习生活,然后天天说英文,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apple”。

所以对于英语好的人或者英文接近母语的人来说,有时候夹杂英文单词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尤其很多外企的工作语言就是英文,所以大 家说英文完全是下意识的。

而且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首先想到(也是无意识的一种条件反射)的是将“我的意思传达出去”,第二步才是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就包括 比如说,考虑对方的知识背景之类的问题。所以,经常的情况是,我们有时候只顾及到了我们的第一种反应,而没有意识到第二种。

当英文到了嘴边,你是会选择直接说,还是转换成中文?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提高交流效率,降低交流成本。

“中英夹杂”这个词,其实只是指中文句子里夹杂英文词汇,说的仍是中文。讨不讨人厌,完全要看说话者的语言背景,说话的环境,但最重要的 还是由听话者的主观感觉来决定。

张三下周从旧金山湾区到洛杉矶出差一事,跟同样在美国居住多年的我说来并不惹我反感,因为我听得懂,也很习惯。

但是若有我不谙英语的老母亲在场一块儿聊天,那就不太好了,是不是?因为她老人家听不懂。

只要不是硬装的,中英夹 杂本身不是大问题,但是说话的人得看对象,碰到不懂英语的人在场,减少夹杂在中文里不必要的英语词汇,显得 客气得体多了。

中英夹杂的说话方式并无错,但是因为语言环境、说话者背景以及说话对象的不同,它就会引起不同效果。   

国内有些同胞,他们并没有因在国外长期居住而受到语言影响的客观背景,也讲不了几句地道完整的英语句子,却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没有任何理由的,努力在中文句里加上一 些初中水平的简单英语词汇。

再举一例:今天是我的son的birthday,我到对面那个store买一个cake,你wait我一下。

这样硬装出来的中英夹杂是给人印象最坏的,常常让我啼笑皆非,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矫揉造作的说话方式只能显示他们文化水平的低落?(来源:宋国明博客)

1、未来,中英文夹杂是否会成为常态?

2、词汇应该被汉化还是可以保持原态?

3、你是否同意,英语是精英者的门槛?

4、你平时是否会根据对象注意自己的语言?

您遇到过说话中英文夹杂的人吗?你怎么看?

外语易观察,关注更多外语相关话题,你还有什么方面想了解,欢迎留言。

  中国人的英语以Chinglish或Chenglish闻名于世。中国人最大的英语发音问题就是没有连读,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语言问题。老外们时常议论,很多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听起来没有礼貌;并不是这些中国人本身没礼貌,而是他们还没有习惯英语的礼貌表达方式。

比如,中国人在餐厅或咖啡厅,会说:“我想要一个汉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或“I want to have a coffee.”老外们会觉得这样说话很没有礼貌,当然他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而在西方国家,老外们一般会说:“Could I have a hamburger, u应该是客人说的,隐含了他觉得不错他会再来的意思,而店员最好用低调一点的bye,用see u太强势了。另外人家说谢谢,你也不用说you are welcome, 这实在是太正式了,有点真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帮了人家的味道。回答cheers或no worries就好,如果仅仅是对方爱说谢,你甚至可以不回应他的谢,直接说你要说的就好,如果是买了他的东西他谢你,更不能说you r welcome了,最好也谢对方”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礼貌”的技巧:

1、西方人(主要指有一定修养的欧美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比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ould等等;情态动词(Model Verbs)又称为情态助动词(Model Auxil-iaries),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可表达建议、要求、可能和意愿等,使得说话的语气比较有礼貌。

2、比较多地使用虚拟语气,比如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等等,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过去式表示虚拟语气,或者使用if等引导的从句表示“可能性”。这样说话可以使人感觉表达者是在考虑达到最佳的结果或方式,尽量避免不好的结果或方式,或者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可能解决的办法。

3、往往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就比较强,听起来像命令。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谢谢。”但是如果你直接用英语说“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听者会觉得你是在命令他,一点礼貌也没有。而如果这样说:“Could you

4、在陈述句的表达可能显得生硬、没礼貌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武断,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

5、说话要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渺小。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了解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尽量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有礼貌,融入社会。

PS你们看不来下面是在搞笑么?!!!!!

说到这里,我们索性再八一八英国人那些弱爆了的思维吧。

当英国人夸你“很不错”时,当英国人“顺便说一句”时,当英国人说“基本同意”时,他们想表达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呢?而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千万不要误会他们的意思,闹出笑话!



当英国人说“我听到你所说的了”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不同意也不想就其做进一步讨论”,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接受了我的观点”。


当英国人说“出于最大的尊重…”时,他们的意思是“我觉得你太二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正听我说话呢”。


当英国人说“不算太糟”时,他们的意思是“太好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太差了”。


当英国人说“那真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提议”时,他们的意思是“你真是疯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觉得我很有胆识”。


当英国人说“很不错哦”时,他们的意思是“有点小失望”,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真心不错”。


当英国人说“我想建议的是……”时,他们的意思是“去实践或者做好准备证明你自己”,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考虑一下他的点子,但还是做我想做的”。


当英国人说“顺便说一句……”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们讨论的最根本目的是……”,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接下来的话不是非常重要”。


当英国人说“我对……有点小失望”时,他们的意思是“我对……很恼火”,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无伤大雅”。


当英国人说“非常有意思啊”时,他们的意思是“那明显是瞎扯淡”,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那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当英国人说“我刻在脑子里了”时,他们的意思是“我已经不记得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们大概会去做的吧”。


当英国人说“我确定是我错了”时,他们的意思是“那其实是你的错”,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是他们的错呢?”


当英国人说“你一定要来赴宴”时,他们的意思是“那绝不是什么邀请,我只不过想礼貌一些”,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马上我就会收到一个邀请了”。


当英国人说“我基本同意”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一点儿都不同意”,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同意啊”。


当英国人说“我只是有一点儿建议”时,他们的意思是“请从头到尾地重写一份吧”,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只不过发现了一些言语错误”。


当英国人说“我们可以再考虑一些其他的选择吗?”时,他们的意思是“我着实不喜欢你的点子”,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们还没有决定下来吧”。

其实这背后就是文化的差异,我找了一个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整理帖子以供大家管中窥豹

  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中的英语成语典故


  美国英语中的文化——趣味讲解美式英语形成背后的故事



  翻译大家杨绛先生发表的对英国文学的一点意见






  林语堂名篇《英文学习法》


  张五常:我学英文的方法


  英文不学到家,翻译是谈不上的


  欧洲各大语言难易度比较


  英文已如此搞笑,翻译却更加残暴



  完全珍藏版国外优秀新闻类网站


  圣经中最美的十个句子



  原创本人美国两年经验所记200个不会词汇


  也谈英美日期表达差异


  何毓琦:一个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


  我曾有梦,《悲惨世界》节选,翻译很棒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



  英汉文化十大常见差异


  《小王子》经典温情语录


  翻译的技巧————杨绛


  一个意味深长的圣经英文小故事


  腾讯VS360:“艰难的决定”英文怎么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问题的英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