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深圳哪家国际京东物流是京东自营吗服务质量比较有保证的?

快递企业未来会逐步走向分化,各方的竞争能力究竟如何?

我们梳理了五大快递企业各种公开资料,试图从中发现行业脉络。进入17年,行业增速放缓但集中度提升企业走向分化。

电商增速下滑,B2C电商占比上升带动仓配需求。目前,电商GMV增速已经下降至25%左右,而阿里/京东客单价200/330元左右,考虑年均5%的客单价降幅,电商件仍能维持30%的增速。B2C电商增速持续高于C2C电商,意味着电商仓储需求增加,同城件占比提升,快递时效进一步提升。

市场格局逐步清晰,集中度和服务质量显著改善。

基本被顺丰(日均700万件)和EMS(日均400万件)垄断。

一线快递(四通一达)日均件量超过700万件,二线快递(京东、天天)日均件量约350-450万件;三四线快递(宅急送、快捷等)日均件量低于100万件,市场格局逐步清晰。

随着小型快递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持续改善;而电商需求倒逼快递服务质量提升。

快递企业逐步走向分化。我们从市场和企业规模、运营、员工、组织结构、资本运营和公司风格八个维度对五大上市快递进行比较。

各家快递企业特征逐步鲜明:顺丰的直营体系和商务件定位、圆通的航空战略、申通的大加盟、韵达的技术革新和中通的共享文化,我们认为快递企业未来逐步走向分化。

顺丰盈利能力强于通达系,中通、韵达后来居上。虽然顺丰业务体量小于三通一达(和百世快递相当),但商务件市场更高的壁垒、集中度和价格水平(商务件22-23元VS电商件6-8元),导致其资产、收入和利润规模远超三通一达。

三通一达中,中通成立时间最晚,共享文化较好平衡总部和加盟商利益,16年市场规模跃居行业首位。

从财务指标上看,中通单票收入低于通达系(剔除派费),但通过良好的成本控制(单票干线运费和期间费用领先同业),16年0.43元的单票净利居电商件首位,成为行业标杆。    

一、电商件:增速维持30%左右

1、电商增速约25%,B2C占比持续提升

2017Q1,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较2016年提高3.4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7.7%、15.6%和30.6%。

2016年前三季,全国网购规模为3.24万亿元(+26.4%),其中B2C电商1.76万亿元(+36.65),C2C电商1.48万亿元(+16.1%)。B2C电商增速持续高于C2C电商,由于B2C电商大量进行仓储前置(C2C电商基本不需要仓储),这也意味着:从长期看,同城快递增速会高于异地快递

2、阿里巴巴:件量复合增速26.5%

14/15年,阿里客单价260/244元,15年客单价同比下降7.6%。考虑到电商件15%左右的退货率(GMV包含未成交订单),阿里平台实际客单价在200元左右。

(1)阿里GMV增速为

推断:阿里单量同比增长

3、京东:件量复合增速44.6%

6440亿元(+52%),订单量16亿件(+55%),客单价403元(-1.9%);物流成本210亿元(+51%),单件物流成本13.1元(-1.9%)。考虑京东18%左右退货率,16年京东实际客单价在330元左右。

(1)京东GMV增速为

推断:京东单量同比增长

二、快递行业:增速下滑,件均价跌幅下降

1、日均件量分化,市场格局逐步清晰

由于市场定位和运营模式的不同,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形成相对分割的市场,演绎出“三分天下”的局面:

(1)中国国际快递市场;

(2)中国国内快递市场。

而国内市场又区分为商务快递市场(直营为主)和电商快递市场加盟为主)。其中,三大国际快递占据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主要份额,邮政顺丰“三通一达”占据了国内快递市场主要份额

从日均件量上看,快递市场格局较为清晰:

1)商务件快递:顺丰(含部分电商件)和EMS日均件量分别为700万件和400万件;

2)电商件快递:通达系(一线快递)日均件量都在700万件以上,规模最大的中通超过1200万件,规模最小的百世快递约700万件;京东、天天等二线快递日均件量约350-450万件;快捷、宅急送、全峰等三四线快递日均件量在100万件以下。

2、异地件拖累全国快件量增速

分区域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8.5亿件,同比增长28.5%;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55.7亿件,同比增长32.6%;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1.7亿件,同比增长29.8%。由于异地件占全国快递总量的70%以上,异地件增速下滑是行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分月度看,异地件增速的回升从15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异地快递增速从15年1-2月的41.8%提升至16年3月的71%,随后逐月下滑至17年3月的29.7%,快递行业增速也从15年1-2月的43.4%提升至16年3月的66.2%,随后逐月下滑至17年3月的28.1%,两者变化趋势高度同步。

3、同城件价格回升,异地件跌幅收窄

1-3月,全国快递件均价为12.97元(-3.2%),件均价虽仍处于下降区间,但跌幅较16年全年的-5.2%显著收窄。其中,同城快递件均价7.94元(+4.2%),维持前期上涨态势;异地快递8.94元(-10.1%),降幅较16年全年的-11.4%收窄;国际快递65.76元(-6.1%),较16年全年的-19.5%降幅收窄。

根据我们调研的数据,以日均件量计,国内前九大快递企业分别是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汇通、顺丰、京东和EMS。2017年Q1,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77,较2月上升了0.4。

我们认为,随着大型快递企业增速整体高于行业增速行业集中度缓慢提升并购整合(如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5、服务品质改善,申诉率持续下降

2016年和2017年Q1,每百万件快递申诉率为8.4件和10.1件,同比分别下降37%件和40%,表明快递行业服务品质提升申诉率持续下降

三、快递企业:走向分化

针对快递企业竞争力,招商交运认为应当从市场规模营销能力及效率企业规模经营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内部组织结构七个维度进行分析。

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中通业务量分别为25.8(+31%)44.6+47.1%、32.6(+27%)、32.14(+50.8%)44.99(+52.7%)亿件,中通成为五大快递企业中唯一一家增速超过行业均值(51%)的企业,市占率跃居行业首位。

年,由于小快递企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五大快递企业件量市占率从13年的66.1%下降至16年的57.6%。

进入2016年下半年后,由于长期的价格战,小快递企业严重亏损被挤出市场,大型快递企业增速开始达到甚至超过行业增速,市场集中度进入拐点

资产规模上看,顺丰总资产远大于三通一达。由于中通快递在美股IPO募集资金14亿美元,加上收购加盟商形成41亿元商誉,其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仅次于顺丰,韵达借壳上市未配套融资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最小

通过增发融资后,主要快递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加杠杆空间融资不成问题

固定资产规模上看,顺丰>中通>韵达>圆通>申通。由于“三通一达”普遍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固定资产主要是总部、转运中心以及运输车辆。

中通快递并购了较多加盟商,其固定资产规模大于韵达、圆通和申通,而韵达、圆通和申通固定资产差异源于转运中心直营比例,和我们前文的分析一致。

3、经营差异:质量为主导的直营VS成本导向的加盟

顺丰控股EMS采用直营模式外,“三通一达”均采用加盟商模式。在直营模式中,公司自行投资、建设、运营整个快递网络,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但后期容易实现服务的标准化以保证服务质量

中国快递行业加盟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快递跨区域服务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难的问题

据我们推算,06-07年以后,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产生的快递量才大幅超过传统快递业务,极大的刺激了快递需求,促进了行业的加速发展。

而电商对于成本比较敏感,让“三通一达”为代表的电商快递发展更快,市占率不断提升,延续至今。

未来单一加盟模式和直营模式向“自营、加盟、代理混合模式”转型是必然趋势。实际上,加盟制快递纷纷推进转运中心和干线运输的直营化,甚至收购部分加盟商;而顺丰也在末端网络采用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例如伙伴计划。

4、运营能力:网络+转运+路由规划

网点数覆盖率上看,顺丰略逊一筹,截止16年底末端网点数为13000余家,县级城市覆盖率为91.58%,符合顺丰商务件为主的业务特点

而“三通一达”末端网点数均在2万个以上,县级城市覆盖率在95%左右,比较接近。

截止目前,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转运中心数据为158个(不含简易中转场)、82个、82个、57个和75个。

顺丰转运中心数量远高于通达系以保证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圆通、申通、中通转运中心数量较为接近,韵达则通过路由优化,将转运中心数量从13年的80余家优化调整至目前57家。

对加盟制快递企业而言,转运中心直营率越高,表明总部对转运中心和全网的管控力越强

直营制的顺丰显然网络管控力最强;加盟制快递中,韵达和中通转运中心直营率较高,分别为96%和92%;圆通和申通转运中心直营率较低,分别为73%和59%。

转运中心自动化程度越高,表明转运中心处理效率越高

顺丰作为业界最先进行自动化改造的企业,其自动化程度也是业界最高。在加盟制快递企业中,转运中心自动化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韵达〉圆通〉中通〉申通。

干线枢纽比主要用于衡量网络连通度干线枢纽比越高,表明网络连通度越高,可视为网络评价的中性指标

韵达股份干线枢纽比为73.7,远高于其他4家快递企业,转运路由结构最扁平

韵达全网转运中心仅有57个,采用一级路由转运形式其他四家快递企业平均转运中心数量在70个以上,采用多级路由转运形式(轴辐式)

转运结构上来看,一级路由转运形式由于较多的采用点对点直发形式,其车辆装载率更高干线运输效率更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干线运输成本,但对信息化水平和路由规划的要求较高

5、员工规模与员工结构:窥测技术实力?

上市前,四大快递企业均有大批劳务派遣员工,韵达劳务派遣员工占比超过80%。出于规范经营的考虑,上市公司大幅削减了派遣员工,目前基本控制在5%以下;同时加大了劳务外包比例,使得“在册”员工总数下降。

员工规模上看,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口径存在一定差异。

顺丰作为直营体系,员工数为全口径,考虑外包因素,“真实”员工数在20万左右。通达系总部“真实”员工数在2万左右,全口径(含加盟商)员工总数应该在30万左右,高于顺丰,符合“三通一达”件量高于顺丰的特征。

从韵达员工结构看,韵达的技术人员更多,能从侧面看出其更重视内在技术的积累

6、组织结构:强总部or弱总部?

从指标上看,申通加盟商数量最少为1600个,规模也最大,单个加盟商平均快递量为204万件。中通加盟商数量最多,为3600家;韵达加盟规模最小,单个加盟商平均快递量为107万件。

得益于大加盟商策略和先发优势(申通最早成立),申通在行业发展初期能够占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采用小加盟商策略的中通和韵达后来居上

2016年,顺丰+三通一达均已完成上市计划(顺丰配套融资推进中)。除中通快递在纽交所IPO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借壳上市,韵达由于借壳时间较晚未进行配套融资已经披露定增预案

一级市场估值的角度,电商快递(圆通、申通、韵达和天天)对应15/16件量估值的中位数为6.2/4.6X。天天快递估值相对较低,意味着规模效应下小快递企业的估值折价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快递企业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运输网络(包括机队、车辆和转运中心)信息化系统等方向。随着电商对快递服务品质需求提升,预计主要快递企都将加大资本开支的力度。

(2)利润承诺和限售股解禁

由于顺丰、圆通、申通和韵达均为借壳上市,上市之初和壳公司签署了业绩补偿协议,且补偿对价基于购买资产的交易对价,补偿成本非常高。

1)利润补偿:以圆通为例,圆通原股东承诺其16/17/18年扣非后归母净利不低于11/12.33/15.53亿元。

若业绩承诺期内,圆通速递累计扣非净利润未能达到累计承诺扣非净利润,则圆通速递原股东需要补偿上市公司,具体金额如下:

当期应补偿金额=(累计承诺扣非净利润-累计实际扣非净利润)÷盈利补偿期限内各年的承诺扣非净利润总和×拟购买资产交易作价-累计已补偿金额。

2)减值测试补偿:业绩补偿期满后,上市公司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拟购买资产期末减值额>已补偿现金金额+已补偿股份总数×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票发行价格,则业绩补偿义务人将另行补偿,金额如下:

减值测试应补偿的金额=拟购买资产期末减值额—(已补偿现金金额+已补偿股份总数×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票发行价格。

根据四大快递企业16年报,均超额完成了16年业绩承诺,顺丰圆通扣非后净利润超过业绩承诺近20%

在快递企业借壳上市过程中,相关股份均存在锁定期。快递公司大股东锁定期限为36月(触发相关条件后延长6个月);小股东锁定期则有所差异,圆通和韵达锁定期为12月,顺丰小股东所持股份12/24/36月分别解锁30%/30%/40%,申通快递上市前无小股东。

配套融资方面,顺丰为一年期定增,圆通和申通为三年期定增。比较特殊的是韵达股份,原新海股份控股股东承诺锁定36月,艾迪西、大杨创世和鼎泰新材原大股东无相关承诺。

8、公司风格与战略:打上创业者烙印

如前文所述,顺丰和EMS(未上市)基本垄断商务件市场;通达系则占据电商件市场主要份额,其中尤其著名的是民营快递桐庐帮。

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申通董事长陈德军、韵达董事长聂腾飞、中通董事长赖海松均为浙江桐庐人,俗称民营快递“桐庐帮”。

截止目前,5家快递上市企业控制权均较为牢固,赖海松(通过AB股权结构)控制权甚至达到86.9%,意味着各家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条件下,均存在较大融资空间。

五大上市快递企业战略各有侧重, 但网络布局优化、 快递周边产品以及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是行业努力的共同方向。

四、盈利分析:顺丰>中通>两通一达

1、三大核心指标:收入、成本和利润

顺丰快递采取自营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快递服务,其收入为全口径快递服务费,加之商务件(22-23元)价格高于电商件(6-8元),因此其单票收入、毛利、净利远高于通达系

采取加盟模式的“三通一达”收入主要为面单费、干线运输费和派费。其中圆通和韵达确认的营业收入不含派费。由于行业竞争程度加剧,通达系13-16年单件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

由于直营总收入口径原因,顺丰收入规模最大;而得益于52.7%的件量增速,中通快递收入增速领先同业

基于同样的原因,顺丰毛利总额最大而中通毛利增速最高。由于收入不含派费,因此韵达和中通毛利率高于申通和圆通。

顺丰净利润规模最大,但中通净利率最高

销售费用: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销售费用分别为111.51亿元、0.76亿元、0.74亿元、22.9亿元和1.46亿元(+64.9%),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0.5%、0.8%和2%。

管理费用: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管理费用分别为60.79亿元、4.61亿元、2.44亿元、5.15亿元和7.06亿元,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6%、2.7、2.5%和7%和7.2%。

剔除收入口径因素,韵达中通管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率较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转运中心直营比率较高(超过90%)增加了管理成本

1)网络覆盖:顺丰控股国内业务覆盖331个地级市、2620个县区级城市,近13000个自营网点;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涉及美国等51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覆盖全球200个国家及地区。

2)运输工具: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36架,外包全货机15架,考虑散航运力,顺丰控股航空网络每日开航航班约3,000架次,可覆盖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等24个国家和地区。

公路运输方面,顺丰控股运营中的自有车辆约1.5万辆,开通9,600多条运输干线和68,000多条运输支线。

3)中转分拨:顺丰控股拥有12个枢纽级中转场,19个航空、铁路站点,127个综合中转场,133个简易中转场,其中部分已投入使用全自动高效分拣系统。

根据我们的估算顺丰2017年航空件约17.1亿件,航空货运量97.61万吨,折合0.57kg/票,单件重量较小。

2016年,顺丰控股实现收入574.83亿元,其中国内时效和仓配收入分别为460.35亿元(占比80.1%)和40.61(占比7.1%)亿元,重货、国际和冷运业务尚处于培育期

2016年,顺丰控股营业成本461.65亿元,其中外包成本(人工外包和运费外包)208.57亿元(占比45.2%),职工薪酬94.43亿元(占比20.5%),运输成本73.97亿元(占比16%),三者合计占比81.7%。

公司战略看,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收派件中转装卸仓管干支线运输等业务环节中外包的实施力度预计外包成本占比将继续提高

2016年,顺丰控股毛利113.18亿元,毛利率19.7%;营业利润36.93亿元,营业利润率7.2%;扣非后归母净利26.43亿元,净利率4.6%。

2016年,顺丰控股件量同比增长31%至25.8亿件,但件均价和毛利均有所下滑,通过严格控制期间费用,顺丰单票净利从0.82元增长至1.02元。

3、加盟制快递:中通更胜一筹

收入结构上看,韵达快递主营收入源于中转费和面单费,分别占比57%和43%;主营成本包括运输、人工(工资+外包)、折旧摊销和办公租赁,分别占比65%、21%和9%。

如前文所述,圆通、申通单票收入包含派送费,而中通和韵达单票收入不含派送费,导致三通一达较为显著的单票收入和成本差异。

2016年,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单票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3.77、3.03、2.29和2.08元,同比分别下降5.5%、增长0.9%、下降3.6%和增长3.8%;单票快递业务成本分别为3.18、2.4、1.47、和1.35元,同比分别下降5.4%、1.7%、7%和增长2.7%。

1)派送费维持稳定,总部仍需提供补贴

从数据上看,圆通13/14/15年单票派送收入为1.43/1.43/1.40元,派送成本为1.41/1.4/1.39元,扣除派费后略有盈余,表明总部控制能力较强。当然,圆通快递对加盟商的补贴部分隐藏在中转费中。

申通13/14/15年单票派送收入为1.39/0.77/1.48元,派送成本1.42/0.99/1.53元,总部需要补贴派费,表明对加盟商控制能力较弱,尤其是14年申通实施派送包干政策,总部补贴金额大幅提高,并最终于15年取消派送包干。

2)电子面单占比提升,面单费有所下降

13-16年,通达系面单费和面单成本较为接近,同时由于电子面单占比提升,快递面单费和面单成本持续下降。

通达系电子面单费约0.8元/件,纸质面单费1元/件,综合面单费约0.9元/件;得益于电子面单的推广,通达系面单成本已经下降至0.04元/件。

3)中转费和运输成本持续下降

由于申通转运中心直营比例较低,其单票中转费收入和运输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中通的成本控制能力在“三通一达”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016年,其单票运输成本为0.83元,低于韵达的0.95元,表明快递企业干线运输成本仍有压缩空间

单票非运输成本上看,中通仍然居于领先地位。2016年,韵达和中通单位非运输成本为0.52、0.52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下降0.8%。

4)中通期间费用控制领先同业

销售费用上看,16年圆通、申通、韵达单位销售费用为0.02、0.02和0.05元,韵达销售费用较高但整体上持续下降

管理费用上看,16年圆通、申通、韵达、中通单位管理费用为0.10、0.07、0.16、0.16亿元。申通管理费用较低,可能和大加盟模式有一定关系,但是中通(含销售)管理费控制极为突出

5)中通盈利能力领先同行

剔除派送费,2016年,韵达和中通单票收入分别为2.13元和2.08元,同比分别下降7.1%和增长3.8%;单票成本分别为1.47元和1.35元,同比分别下降7%和增长2.7%。

剔除派费,2016年韵达和中通单票毛利分别为0.66元和0.74元,同比分别下降7.3%和增长5.8%;毛利率为31%和35%,同比分别增加0.1 pct和增长0.7 pct。

单票净利润看,中通无疑是行业标杆。2016年,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单位净利润为0.31、0.39、0.37和0.43元,通达系单票净利润逐步接近。但中通得益于规模效应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其盈利能力领先竞争对手。

产品怎么样这个产品质量真的很好,旗舰店的评价也很好推荐大家来看看我们整理的产品评测京东对3季度的展望是 

营收1045亿-1090亿,同比增长25%-30%。中国电商行业整体增速都在放缓,年,行业平均增速接近50%,而 

从2018年跌入30%增速。20-30%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商增长的常态,京东也不会例外。

京东电商业务增速放缓,而京东则加速转向零售服务商角色,服务收入快速增长。

8月16日,美国股市开盘前,京东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本季度,京东净收入1222.9亿元(约185亿美元) 

,同比增加31.2%。华尔街22位分析师平均预期,京东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78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归属股东净利 

润-22.1亿元(约-3.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96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股东净利润4.8 

亿元(约7230万美元),去年同期9.8亿元,则低于分析师预期。

大家关注的22.1亿亏损,主要是因为今年一月采取了新的会计准则,重新评估了长期股权投资,造成27亿元损失,同 

时抵消了出售饿了么股份所获得的13亿元收入。运营亏损部分主要在于加大技术和物流投入导致,技术费用率从1.7% 

,提升到了2.3%,多支出了6.1亿元,持有的自建仓储面积250万平米,联合运营的1200万平米,资产折旧成本会体现 

这种损失源自会计处理方式的调整,并没有真正地产生现金流出,也不代表经营情况的恶化。实际上,京东的盈利能 

力始终保持稳定。在刚刚过去的2季度,京东商场的利润率达到1.1%,去年同期为0.8%。2季度的毛利率13.5%,与去 

年同期基本持平。正如首席财务官黄宣德所说,京东在二季度业绩保持健康势头,收入稳健增长384亿元。

18Q2,京东各项业务指标稳健增长。年度活跃用户3.138亿,同比涨幅21.5%。GMV达到4374亿元,增幅30.5%。

在分析师会议上,瑞银分析师Jerry Liu提问,二季度公司的业务表现出现了一些里程碑,但是这些新业务的增加会 

使净利润的预测逐渐趋于复杂。那么管理层可否对京东商城下半年的利润率走势进行预测【环保检测】 京东CFO黄宣德:第二季 

度,京东商城自营业务的增速超过50%。

除了亏损和增长逐渐放缓之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服务收入大幅上涨。

?上半年物流收入增长151%,成本中心转利润中心

在去年的《再给菜鸟十年,也无法追赶京东物流用户体验|李成东》文章里面提及,“2017年,京东物流又从集团中 

分拆出来,完全独立发展。通过承接更多的第三方业务,有望实现京东物流扭亏为盈,为将来的上市做准备。京东物 

流从单纯的“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

在Q1季报解读中,我们曾经谈到服务收入有望成为京东新的增长引擎。今天,我们的判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18Q2, 

京东实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1%,达到118亿,创下历史新高。

京东的服务收入主要包括佣金、广告、提供给商家的物流服务等。本季度,京东首次披露了该业务的具体结构。2018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的同比增幅达到了151%。如上图所示,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几乎等同于2017全年。

黄宣德在分析师会议中谈到,今年仍处在京东物流的初期投资阶段,一些亏损的出现是比较正常的,实际上二季度物 

流业务的亏损率已经有所下降。如果去除京东物流和服务业务来看,公司上半年的增长率为150%。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京东的物流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包袱,马云曾嘲讽做物流的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而包括东哥在 

内的少数人则坚信,随着京东物流的开放,这套庞大的物流系统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如今,我的预言正一 

步步地被验证,京东物流体系已经迈出了成为利润中心的第一步。

其实,京东的物流服务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刘强东早已为京东的未来做出了规划。他此前曾表示 

,京东当前的业绩增长主要还是来自零售业务,但在未来,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服务与技术”驱动将成为拉动京 

东业绩增长的新动能。而这套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服务与技术”将不仅仅局限于零售业,未来还会进入金融、保 

可见,虽然京东在今年1季度刚刚正式提出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概念,但其实他们早已规划了更加遥远的未来 

,一个不仅仅是零售行业的未来,那时的京东将不仅仅为零售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更会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京东物流将成为这一切的主要载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拥有璀璨的明天,就必须脚踏实地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本季度,京东物流继续稳扎稳打。他 

们正式推出“京瞬达”时效产品体系,全面升级配送时效和体验。当用户在京东商城选购带有“京瞬达”标志的商品 

时,京东可以根据用户的收货地址进行自动识别,并匹配附近供货网点仓库发货,实现几十分钟不等的送货上门服务 

?京东转型技术驱动,拖累盈利

刘强东在反复强调京东将会走向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并且在实际经营中,技术研发费用开支不断加大。 

2季度,京东综合费率14.3%,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费率上涨的最大原因是技术与内容费用的持续高增长。

17Q4和18Q1,京东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增幅分别为74.5%和87.2%。他们现在依旧维持着这种高投入。二季度,技术与内 

容费用达到27.8亿元,同比增长79.8%。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7%升至2.3%,而去年同期只有15.5亿。预计2018年 

,京东全年仅技术研发费用将高达120-130亿。

除了公布服务收入结构外,本季度京东财报另一大亮点是披露了新业务的收入状况。今年上半年,由科技创新、海外 

市场等组成的新业务收入达到60.4亿元,去年同期为23.4亿元,增长158%。

由此可见,京东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投入正带来回报。在过去的几个月,他们的确在人工智能、无人车、金融科技、无 

人零售等多个领域有所斩获。

4月,京东推出开放人工智能平台NeuHub,提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服务。6月, 

京东无人车智能产业基地在长沙落地。而就在不久前,印尼的首家京东无人超市正式开业。Google在6月18日以5.5亿 

美元入股京东。双方未来将在人工智能、AR/VR、无人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相信短期内,京东的研发投入不会 

二季度,京东履约费用82.1亿元,增速28.7%。费率6.7%,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 

30日,京东在全国运营521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160万平方米。

6.7%的履约费用创造了京东2016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正如我们此前在《解密京东物流一:履约成本会上涨还是下降【环保检测】 

》中谈到的一样,得益于大规模自动化、自建物流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单量密度提升等因素,京东的履约成 

本在过去几年是下降的。未来当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完成后,机器人/无人车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减少30%左右的配送成 

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履约费用。当然,这一切需要京东持续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低速增长和微亏/利将成为常态,投资人应降低预期

京东的股价从最高点50美金,已经回调36%。但另一方面,其实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因为贸易战,引发投资人担忧 

,进入了调整阶段。阿里市值将最高点回调22%,腾讯回调29%,周三公布的2季报不及预期,股价随之大跌,上周发 

财报的网易也有类似遭遇,此外,匆忙上市的小米最近又遭遇破发。

股价的波动源于预期的偏差。京东在Q1对于2季度的展望是营收在1200亿-1240亿,增幅29%-33%。以此来看的话,本 

季度他们的表现在预期范围内。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下跌了1.21%,以31.97美元收盘。

京东对3季度的展望是营收1045亿-1090亿,同比增长25%-30%。中国电商行业整体增速都在放缓,年,行业 

平均增速接近50%,而从2018年跌入30%增速。20-30%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商增长的常态,京东也不会例外。

目前正在挑战万亿市值的亚马逊,从增速也长期徘徊在30%上下,这是由规模决定的。看似30%增速不高, 

但对京东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Amazon在美国和欧洲,基本没有什么对手,而京东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对手 

另外我们判断京东将维持类似Amazon长期的微利和微亏的经营策略,因为想要更多盈利,就不得不放弃对物流、技术 

等创新业务领域的持续高投入。正如刘强东所说,“技术研发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需要1000亿甚至几千亿的投 

资才能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而且能够为行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值得让投资人宽慰的事情是,亏钱的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已经分拆或即将分拆,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将提升 

京东的盈利能力。前者估值约200亿美金,后者估值109亿美金。按照京东持股比例毛估估算这两块分拆的资产就值 

180亿美金,现在的京东市值456亿美元。也就是说剔除掉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之后的价值不超过280亿美元,关于估 

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跑腿服务已经超出了物流需求,是更个性化的非标准化服务,很难用传统标 

准化快递来约定细节标准,在服务价格上有巨大弹性空间。但同城配送需要在运输载具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等方面进 

记者了解到,同城配送也将迎来行业规范,由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牵头制定的《同城物流配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已于 

7月立项,随着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的有序竞争。

如果你有经常点外卖,一定有遇到过达达小哥进行配送。实际上,达达和京东到家分别成立于2014年、2015年,都是 

主打即时配送的生活服务平台。2016年之时,两家正式合并成立达达-京东到家,定位于同城速递信息服务平台和无 

也就是说,在达达-京东到家成立之后,京东旗下的业务都能够依靠达达配送以及零售商为咱们老百姓提供1小时配送 

大家的服务体验。很直观的,沃尔玛与其他两者合作,将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达达目前已覆盖全国 400 多个主要城市,服务超过 120 万商家用户和超5000万个人用户,日单 

京东到家则是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近40个主要城市,注册用户5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2000万,日单量峰值 

单从数据来看,沃尔玛就是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了,发挥自身优势。再面对如今“最后一公里”配送战场中的对手, 

或许底气也会足一些。而对咱们消费者而言,当然也能够享受更好的服务。

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更会有疑问了,京东一直都有自己的物流,现在又发力于即时配送,意欲何为呢【环保检测】

“跑腿儿”的服务也很重要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要来看看“即时配送”是什么玩意。“配送”听起来和快递差不多,实则有很大 

还是以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点外卖为例,一般我们点完外卖,系统上都会显示由某某某配送,而不是说由某某某快 

递。配送对我们而言,总是比较短途的距离,范围不会超过三公里。再加上“即时”一词,则意味着服务商要提供高 

这其实也是由于新零售滚滚大浪来袭之后,以及咱们老百姓对于同城配送效率要求提高所决定。就像共享单车能够解 

决大家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般,即时配送则是能够触达快递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随着我国快递量的日益增多,快递企业往往忽略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物流上显示当日到达,快递员却不一定 

会按时派件。这个时候,即时配送的优点将会凸显得非常明显。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门到门”,按时按需的送货上门。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扩大客户群。所以 

我们才能够享受,夏天不出门也能吃到西瓜的乐趣。

其次,消费者对于即时配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都曾遇到遗漏物品,忘带物品的 

此时,有了即时配送将能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闪送员在北京为200多万客户送过钥匙 

,在上海送过190万份文件,为上海市民节省了140万小时。

对于京东而言,本来就已经有京东物流的超快速度,如今再深耕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可谓是快上加快。

总的来说,“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将会成为未来各大企业抢占新零售战场的又一法宝。所以,在这块新战场上,当然 

也不止京东和沃尔玛在其中。

今年2月份,一家名为“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阿里旗下的物流服务公司菜鸟网络深度整合五家配送 

合作方所成立,由菜鸟100%控股。这意味着,在原先的“三通一达”之外,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直 

营配送网络。同时,也表明了阿里会进一步对配送资源进行整合。

再者,在阿里把饿了么收入囊中之后,其旗下的蜂鸟即时配送也将会在阿里新零售提下的赋能之下,发挥更多作用。

8月11日消息,在与京东到家合作中尝到甜头的沃尔玛,似乎找到了向电商化转型的捷径。未来打通线上线下的O2O业 

务,或将成为其实现线下逆袭的新底牌。

8月9日,达达-京东到家宣布完成最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沃尔玛和京东。达达-京东到家在官方声明中 

表示,这既是两大巨头对其无界零售实践成效的充分认可,也是三方进一步合力探索无界零售的风向标。

据媒体披露的数据,在总价5亿美元的融资中,沃尔玛的投资额为3.19亿美元。沃尔玛也凭借10%的占股获得达达-京 

东到家的一个董事会席位,足以看出其对于与达达-京东到家合作的重视与认可(1217)。

自2016年10月与达达-京东到家合作展开合作以来,依托后者对O2O业务的赋能,沃尔玛与京东到家的合作不断深化。 

一方面,合作门店及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数量已经从最初的20余家迅速增长至200多家,按照沃尔玛方面预计,这一 

数字或将在今年年底增至400家。

另一方面,在沃尔玛线上订单产能方面也有显著提升。仅就双方于去年合作推出的“88购物节”来看,去年京东到家 

沃尔玛的销售额环比7月日均增长近300%,订单量增长超过200%。而今年“88购物节”期间,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 

的销售额同比也增长了200%。可以说,京东到家已然成为沃尔玛在线上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

而在持续加码线上的同时,沃尔玛在线上线下的表现却可以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 

月,沃尔玛上半在中国地区关闭门店数量已达到16家,基本上与去年同期相持平。显然,沃尔玛并没有打算遏制其线 

针对此次增资达达-京东到家,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文渊表示,沃尔玛在中国正在持续加大对门店数字化 

应用的投入,与达达-京东到家的深化合作将有助于我们的全渠道布局,带来更好的O2O顾客体验。结合线下不断关店 

的情况来看,对于谋求全渠道布局的沃尔玛而言,此番注资达达-京东到家,不乏为此做准备的用意。

此前5月沃尔玛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受电商业务推动,报告期内沃尔玛中国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在 

达达-京东到家这个愈发亲密的队友带动下,沃尔玛的电商化转型能否遂愿,还有待继续观察。

免费媒体报道机会,更快突出创业重围。,加入创业邦旗下孵化器——邦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物流是京东自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