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关注民生的怎样求助新闻媒体体?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昆明分中心,您好:

我是 的 ,真诚期待与贵公司合作,以下是我的联系方式,期待您的回复!

该邮件是企查查接受平台用户 的委托,向贵公司发送的系统邮件(请勿直接回复),以帮助企业促成商务合作,邮件内容及信息不代表企查查的任何观点及保证,请自行判断商业风险,企查查不承担任何责任。

2018年度,昆明市有哪些立法项目?根据市政府2018年度规章立法计划,立法正式项目26项。这些法规大部分都事关重大,关系到昆明市社会发展、城市管理以及市民生活。这一系列立足发展之需、回应民生之盼的规章在我市酝酿、问世,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年立法项目共有26项

昆明市2018年立法正式项目共有26项,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类项目8项,审议类项目3项,预备类项目6项,调研类项目9项。具体如下:

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类项目8项,包括新制定《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规定》《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昆明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昆明市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管理规定》《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昆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昆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7项法规,修订《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的公告》。

审议类则是修订《昆明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项法规。

预备类项目6项,其中,新制定《昆明市活禽交易管理办法》《滇池船舶准入管理办法》《昆明市柴石滩水库保护办法》3项法规;修订法规3项,包括《昆明市城市道路车辆通行规定》《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调研类项目9项,包括制定《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办法》《昆明市民宿管理办法》《昆明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管理办法》《昆明市直管公房管理办法》《昆明市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昆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昆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规定》。

上述项目中,《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的公告》《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规定》《昆明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个项目属于立法条件成熟,2018年内将完成起草工作,报送市政府进行审议的项目。其余的立法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开展立法前的调研等准备工作,条件成熟时才会审议出台。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本报《“地下民宿”何时转正》曾报道,现在悄然兴起的开在小区里的民宿,在消防、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漏洞,建议也将其纳入管辖范围,这也引起了昆明立法部门的关注。随着《昆明市民宿管理办法》立法工作的启动,2018年将先行开展立法调研,相信对民宿的管理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立法项目计划“门槛”高

立法不能“任性”,立法项目计划的“门槛”有多高?市法制办副主任汪敏介绍,立法计划是对年度立法工作的总体安排,是地方立法的基础性工作和实现科学立法的前提性保障。通过考察、调研等形式学习外地成熟经验,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按照“符合立法权限、体现地方需求、社会关注度高、条件相对成熟”的原则公开遴选立法项目。

如何保障立法的质量?汪敏介绍,各起草部门要做好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规章草案送审稿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草案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条件成熟可以提交审议的立法项目上报审议后,市政府法制办将对规章进行审查。市法制办将从规章起草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合法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对规章进行全面审查,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召开专题协调会、集中修改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对规章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经过市法制办的审查,最终形成规章的草案及起草说明,由市法制办上报市政府审议,经过相应的审议程序后,规章才能正式出台。

此外,凡列入2018年度的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和《昆明市人民政府2018年度规章立法计划》的规章草案,纳入各起草、调研部门2018年度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目督办要将其纳入督查范围,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定期督促检查。

立法计划凸显“民生关注”

记者梳理立法计划后发现,很多计划都凸显“民生关注”。

众所周知,昆明是高原湖滨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打造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础条件。但是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集聚,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土地、环境的矛盾逐步显现,昆明城市的生态空间、山水环境和特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建筑追求新奇高大,城市特色逐步丧失。而立法计划中的《昆明市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管理技术规定》就将加强昆明城市空间管控,对不同区域的天际线作出具体控制,以彰显城市山水环境特征,塑造城市特色,真正把昆明各城镇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镇。

将开展立法调研的《昆明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拟明确各部门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推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市场准入、竣工、激励、信息公示、监督管理等制度。

我市优质医疗资源较为集中,就医人数多,医疗保险管理任务重、难度大,骗取医疗保险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制定的《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规定》将具体制定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另外,还有不少法律因为不适应当前实际或是与上位法不一致,急需进行修订。

现行的《昆明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中缺少诸如对智慧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已不适应我市交通智能化、精细化建设管理的要求,2018年将开展修订。修订后的办法将增加智慧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并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工作,因为现行规定中部分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设置在实践中难以执行,且涉及的部分国家标准和规范已修订,急需进行相应修订。

同样,拟修订的《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是为了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上位法相一致,适应当前管理需要,今年将开展立法准备工作。

据了解,自1982年修改后的宪法第一次对地方立法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来,截至2018年2月,我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00余件、政府规章460余件、政府规范性文件310余件。经过多轮清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件、政府规章80件、政府规范性文件54件,比如,《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昆明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昆明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昆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昆明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昆明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节约能源条例》《昆明市清水海保护条例》《昆明市城镇绿化条例》《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这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市场监管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环境资源保护、社会保障、政府自身发展与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昆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加快民主法制进程建设、建设法治昆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2018年的新一轮立法工作,汪敏表示,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立足本市实际,加强规范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使立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法治政府建设,符合人民意愿,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制度保障。(昆明日报

  1.北京;2.香港;3.上海;4.广州;5.澳门;6.深圳;7.台北;8.成都;9.重庆;10.天津。

  1.西安;2.桂林;3.昆明;4.拉萨;5.兰州;6.洛阳;7.成都;8.武汉9.大同;10.南宁。

  本报讯(记者 胡顺涛)中国的哪些城市在全球最有魅力?如果让你选,答案会是什么?包括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原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等在内的专家评审出的结果是:北京、香港、上海、广州、澳门和重庆等10个城市。昨日,《环球时报》在组织专家经过半年多的评选后,揭晓了这一榜单。

  记者昨日从《环球时报》了解到,这份榜单包括最受全球关注的中国企业、人物和城市三个内容,是目前我国推出的中国第一份国际视角的评价,旨在从国际视角客观分析我国企业、业界领袖、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的是为了“寻找全球范围的中国力量”,以加强交流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

  “评选从今年1月份就已经启动,集中了国内外的专家和调查资源。”《环球时报》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其中,专家评审团由前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原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灿荣、日本著名评论学者加藤嘉一等16人组成,堪称豪华。

  该负责人说,包括重庆在内的“最受全球关注中国城市”,均是经过多轮角逐由专家力挺最终胜出的。榜单显示,入选城市依次为:北京、香港、上海、广州、澳门、深圳、台北、成都、重庆、天津。

  记者看到,出现在今年3月最受关注“50强”名单中的大连、青岛、东莞、厦门等城市,都遗憾落选未能进入最终榜单。那么,重庆缘何进入前十呢?

  《环球时报》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海外媒体对重庆进行的关注加了不少分。“包括《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对中国城市报道的频率,是我们评选的一个重要指标。”她说,去年以来,重庆的快速崛起备受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是见报频率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而且是肯定性报道。

  如2010年7月,美国《新闻周刊》发表题为“偏爱中国人的中国”,文章开篇之语便是“如果有一个城市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那么这个城市非重庆莫属”。另外,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价重庆是:“重庆,世界的未来之星,中国的芝加哥”。

  据了解,评审委员会还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开了两次推介会,邀请境外人士对中国城市进行打分,社会各界人士对重庆评价也很高,特别是两江新区的成立为重庆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吸引力。

  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看来,重庆是中国国情的缩影,同时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入选“最受全球关注中国城市”顺理成章。他说,从“五个重庆”到“两江新区”,从“民生十条”到“共富十二条”,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发展中的重庆,看重的是重庆改革的新思维。

  遗憾的是,在“最受全球关注中国企业”和“最受全球关注文化人物”中,重庆并没有入选的企业或人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求助新闻媒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