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扶贫贷款的扶贫贷款是多少钱,想养牛怎么贷款,养牛补多少钱!

填报单位:流长苗族乡人民政府




扶贫贴息金额(元)(月利率3.625‰)




2015年,家住查日苏镇查日苏套布村的孙建被查出胃肠间质瘤,近40万元的治疗费和每年近7万元的药费,使原本家庭条件尚可的他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家里原来有收割机和拖拉机,也有不少地。自从我得了病,家里劳动力没了不说,为了给我看病,车全都卖了。”2017年,科左后旗信用联社为孙建发放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买了5头基础母牛帮助其脱贫。随着他病情稳定,通过自身努力,现在已经发展到13头。去年,孙建响应政府调整种植业结构号召种植花生。当年年底,一百亩地花生给他们家带来了一笔可观收入。“刚得病那会儿,就想着自己怎么还不死呢,好好的一家人被拖累成这样,真是活在地狱的感觉。联社这5万块钱的贷款,不仅让我有了好几头牛,种植规模也扩大了,离脱贫致富不远了,我又重生了!”孙建激动地说。

通辽市在科左后旗召开金融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科左后旗金融扶贫、金融风险防范、高利贷化解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像孙建这样因病致贫户在科左后旗有很多,他们为了生活努力拼搏,却抵不过病魔侵袭,一场大病一切都化为泡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金融扶贫具有贷款投放形式灵活多样、信贷资金惠及面广、准入门槛低、见效快的优势。能够帮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该旗从完善政策机制入手,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与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扩大贷款规模,加快投放效率,强化贷后监管,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带领他们走出贫困,实现持续增收,成效凸显。

创新放贷方式,资金覆盖到位。该旗采取担保、联保、互保等多种增信措施,创新研发“惠农一卡通”质押贷款、产业链贷款、融通仓贷款、草原肥牛贷等多种信贷产品,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使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能贷到3——5万元信用贷款。同时,旗财政拿出300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风险抵押金,与旗信用联社合作,参照“央贷扶”,放大10倍发放扶贫再贷款。截至目前,该旗信用联社已通过“央贷扶”扶贫资金、专项扶贫再贷款以及自有资金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3419户、59654万元,累计带动近3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2014年以来,全旗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7.82亿元,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贷款全覆盖。

科左后旗信用联社全面启动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建立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扶贫部门积极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及时准确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各金融机构根据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放贷政策,采取“两免两直一降”的办法(即免担保、免利息,直接入村放贷、直接发放到户,降低贷款门槛),确保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覆盖更多的贫困户。

驻村干部为贫困群众讲解贷款政策

农业银行科左后旗支行全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贫困户投放贷款。2013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63116万元,惠及15个苏木镇、187个嘎查村的1229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73户。旗信用联社建立“普惠金融”数字化评级授信系统,实行“三优五不一增一降”政策(即对贫困户贷款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存量贫困户贷款做到不抽贷、不停贷、不压贷、不降低信用等级、不列入信用不良记录,并给予增额和降息等优惠政策),使更多贫困户能贷到款。中合农信为贫困群众提供无需抵押的小额信贷,满足发展需求,贷款额度一般在8000—12000元之间,贷款期1年,年累计投放1.4亿元。

强化贷后监管,资金使用到位。嘎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包联干部协助金融机构共同监督贷款用途,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推行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四种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养、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等方式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数量已达到6.18万头,人均养牛2.2头,实现家家有牛养、户户有钱赚。

贫困户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黄牛养殖

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脱贫步伐。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旗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项目走”,精准发放、精准使用,引导金融机构将扶贫资金注入到黄牛产业发展当中,有效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产条件,加快了全旗脱贫攻坚步伐。该旗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创新扶贫贷款产品。旗信用联社围绕黄牛养殖扶贫贷款在原有“农户小额信用扶贫贷款”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草原肥牛贷”牲畜活体质押贷款,即以黄牛作为牲畜动产质押物,采取保险+牲畜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的方式,通过质押人以其所有的权属清晰的牲畜动产质押给农信社作为贷款担保,引入具备监管资质的第三方作为监管方的质押贷款。自2017年以来,累计为贫困户发放黄牛养殖贷款11852户,金额49959万元,现有存量扶贫养殖贷款3477户,金额16101万元。截止目前,全旗有11000户农牧民通过黄牛产业脱贫,黄牛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旗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渠道。“养牛效益好、见效快、收入稳定”,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主产业。

该旗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贫困户+科技”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治理模式,努力破解贫困户在观念、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难题。2014年以来,全旗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近8亿元,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使各项扶贫举措有了基本的保障。金融机构通过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放“扶贫再贷款”,实施“托管黄牛养殖”等多项举措,基本实现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贷款全覆盖。

  本报讯 记者狄文君报道 “党的政策好啊!我申请了贷款,有了启动资金,现在还赚到了钱,我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9月16日,记者来到西丰县西丰镇石湖村学礼屯,建档立卡贫困户鹿建泉高兴地说。

  61岁的鹿建泉以前一家三口就靠1公顷多耕地种苞米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告诉记者,去年他贷款6万元,买了4头西门塔尔牛,现在已经繁殖到10头,就连小牛犊都能卖到1万多元。一年下来,能赚将近8万元。今年,他又贷款10万元,准备多买几头牛,争取成为养牛致富专业户。

  据西丰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西丰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每户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等优惠的纯信用贷款,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能力。

  据统计,截至8月末,西丰县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3笔,金额达1185.1万元,使2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扶贫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