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雪球股票论坛今日话题融资哪家好?

这几天我朋友圈里面宣传CDR战配基金的场面看上去非常火爆,如果到现在你手机还没收到券商、基金公司的宣传短信,还没收到相关的APP弹窗以及路边乱七八糟的小广告,说明你可能是个假股民。

重要节点来了,民工不得不爬起来说几句了。

CDR战配基金是什么呢?

有个网红这么说,你年轻的时候,你虽然很爱你的初恋,但是她还是远嫁美利坚,等到她四五十岁人老珠黄的时候,突然回来说爱你,要跟你在一起,还带着一身赘肉。(只是段子哈~)

当然这个比喻不贴切。所谓的独角兽就是因为盈利或者股权结构不符合国内的规则被A股拒之门外,而远赴美国或者香港上市的企业,互联网公司居多(基本都是前期盈利困难+注册地开曼VIE架构,比如京东阿里这些就是代表)。

据说,独角兽以韭菜为食。

现在国内觉得,这样不行啊,优质的公司BAT这些全部不在A股,得想办法让他们回来。也有网民认为,之所以A股走熊就是因为缺乏BAT这样的优质公司。问题是,A股的门槛很高,回来并不容易,而BAT这些公司市值大几千亿美元,私有化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们设计了一种存托凭证(DR)——在国内买了这个存托凭证,就相当于是买了BAT的股票啦。CDR,就是中国的存托凭证。

监管层测算,这些CDR如果发行出来,大概是3000亿人民币,如果直接从二级市场抽水3000亿,估计A股……贴心的监管层,就找了6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募基金,让他们来卖这个基金,找来一些增量资金,也算是给A股一个缓冲。如果卖不完,还会有社保基金什么的兜底。

以嘉实基金为例,这个基金一开始的宣传画风是这样的:

不敢提独角兽,也不敢提CDR,因为基金宣传合规非常严。上图是6月5日战配基金刚公布时候的宣传图,连独角兽都不敢画,其实别家已经有画独角兽了,只是长相各异都没统一。

6月6日变成了这种画风,终于开始搞一个独角兽上去了。其实角画得还是非常含蓄。

6月7日,蹭高考的热点。

6月8日,开始说得很诱人:“创新龙头企业”“优先配售权”“优先面对个人投资者”,给人一种机构向散户让利的感觉。

6月9日,是时候拿金牛奖PR一波了,图片变化不大:

6月10日,开始强调费率低:

CDR也拿到台面上说了。6月11日会出什么样的海报,我们拭目以待。朋友圈还有很多基金宣传的小视频,不方便传进来,就不转了。另外,以上只是以嘉实举例,并非针对嘉实。

说到这里我想说,从各家力推的程度来说,我们至少能看出两点:

第一,这个基金确实不是很好卖。虽然宣传力度空前,但是我周围基本没有人买,可能我不是基金圈的,或者我的朋友都穷,或者都不玩基金。

第二,这个基金如果不是摊派的任务,就是利润不菲,或者兼而有之。基金如果靠收取管理费,资管新规后,部分超额收益甚至都没办法分成了,但是大饼摊得越大,不管最后亏钱还是赚钱,基金公司肯定赚得越多。

今天有位金融圈的朋友在社交媒体狠狠表达了一下自己的DISS,现在已经打不开了。所以,我在本文中也尽量保持克制、理性。

一位前任基金经理分析,CDR基金上市会冲高,随后可能会回落。封闭式基金都会不同程度折价,因为流动性偏低。另外CDR基金也不是纯独角兽股票配置,不是纯打新基金,从基金招募书上看还可以投资其他股票和债券等。有人测算了它的预计收益,大概在6~8%左右(不准)。其实从这个角度看,也就比普通的银行理财高一点,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风险点在于,美股处于历史高位,相关独角兽股票的估值都在高位,这个时候回来真的好吗?

所以CDR战配基金的真实目的是……远程击溃美股,打破标普永远上涨的神话?

最后,给各位想买的人说几句,买之前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想清楚没:

这么好的东西为何分割成最低一万一份(很多B类货基购买门槛都是5万,还有其他货基购买门槛500万的)?这么好的东西为何管理费只有0.1%,比余额宝还低?另外,为何金融圈如此积极贩卖该产品?六大行为何不惜损失大量的存款而鼓励客户购买(基金的销售渠道基本都是银行代销)?

他们天天说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真是提我们操碎了心,还不赶快交保护费?

今天两篇博文上了雪球的今日话题:一、股民四倍融资全仓中车,赔光跳楼;二、加杠杆的那一刻,你已离价值投资很远。细看之后,思绪颇多。自己作为中信金通的第一批两融客户,有过很多经历及体会,借此机会梳理一下几年来融资买股的经历及心理历程,并谈谈对杠杆的理解。

2012年中股票市场非常低迷,我第一时间成为了中信金通的两融客户,还得到了一个很吉利帐户。

(一)、第一笔融资是买入

   ,看好公司的优秀及低估值,开通马上融资买入,当时融资额不大,兴业股票也在底部震荡,帐户余额变动幅度很小,心态也较为淡定。

(二)、患得患失,初尝胜果。2012年11月初清空所有股票和基金一次性付款买房,12月18日办好公积金贷款重新入市。2012年24日,大盘在银行股的带动下已从底部上涨超过10%了,

   还逆势下跌,在19.82元价格融资买入11100股,没想到第二天就开始了一波70%的上涨行情,我在取得25%左右收益时平仓,保留盈利部分作为中长期持股,为杠杆投资开了个好头。当然,如果是自有资金的话,就不会那样患得患失,收益率肯定要更高些;

(三)、两次下跌,累计盈利变负,考验心态。1、2013年6月25日,大盘下探1849点,由于融资买入的兴业银行从18元快速跌到13元以下,所有的盈利化为乌有,本金还亏了7%左右,担保比例接近160%,着实吓得不轻,好在大盘马上触底反弹,还能保持不错的心态;2、2014年新股重新发行,经过周密分析,认为打新能覆盖有息资金,于是场外融了80万元参与打新,虽然也中了几只新股,但还是熬不过内心对

   的低估及沪港通折价的诱惑,于9月底以42元左右分次融资买入5万多股,此时有息负债(杠杆)已达4倍。当时受香港“占中”事件影响,沪港通未能在预期的10月27日开通,当天平安跌破40元,我又一次累计盈利变负,好在老天对我比较照顾,第二天股票又开始上涨了。两次下跌,盈利变负,纯粹靠老天帮忙没造成损失,真是运气太好了!

(四)、牛市来临,顺风顺水。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牛市开启。在这之后无论是融资买入兴业银行、中国平安(由于对融资的担心,第一降息前减掉部分仓位摇新股,上涨途中也曾经卖过原来持有的仓位),

(一)、担心股票下跌及长期不涨,每天的融资利息是一个极大的心理包袱;

(二)、患得患失,容易产生兑现利润的冲动,利益短期化,不利于长期持股;

(三)、贪婪,放大人性的弱点;

(四)、成瘾,就像毒品一样,时刻引诱着人脆弱的心灵,欲罢不能。

(一)、杠杆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二)、杠杆是走向坟墓的加速器,就像有一把锋利的尖刀时刻对着你的小心脏。

我的理解是,对杠杆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不是非左即右,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如何使用杠杆才是理解杠杆的关键。杠杆是需要一把尺子去丈量的,你可以选择0或0.5,也可以选择1,2,或者更高,当你选择的杠杆比例越高,你必须要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去把握。拒绝杠杆和超能力使用杠杆都是不明智的。当一个三岁的小孩拿着一把菜刀在玩的时候,我相信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而且会吓坏老妈,而当老妈挥舞着菜刀在切菜的时候,风险就相对可控了,大家都想当然的觉得没有问题,事实上把手指切破的老妈还很多。所以有多少能力用多少杠杆,是明智的,可惜没几个人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包括本人也是一样。

年龄与杠杆选择应该是负相关的。

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多少积累,借助杠杆实现梦想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因为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年轻就是资本。

当一个衣食无忧,小有成就的中年人再选择高杠杆投资或投机,也许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了,毕竟你已不再年轻。

当一个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老人再选择杠杆投资或投机,纯粹是活腻了,因为时间不等人。

四、价值投资跟杠杆没有必然的联系

“加杠杆的那一刻,你已离价值投资很远!”这观点我并不认可。如果你是杠杆买房,我相信没几个人会认为风险很大,若买股票或期货,则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赌博。为什么呢?大家都会认为买的房子看得到,摸得着,不管房价涨跌,房子始终存在,而且大部分人都已对买房杠杆的还款有较充足的估计,所以感觉靠谱,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投资。而对于买股票或期货,由于它们只是一条电脑的记录而已,虽然股票是一份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有实实在在的资产对应,但是在中国股民中又有几个人会把股票和公司联系在一起呢?股票和期货只是炒作的工具而已,所以认为买卖股票和期货只是一种合法的赌博工具而已。我大致也同意以上的观点,但是,如果买房是加入太高的杠杆,期望房价的上涨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而自身的现金流无法支撑高额的银行利息时,买房也是一种赌博;而当股票价格在一种极低的区间运行时,杠杆买入也是一种合适的投资,如2014年3月份6元以下的长江电力,每年4-6个点的分红,公司每年一块多/每股的现金流,而且稳定性很强,杠杆一倍又何妨,所以我认为价值投资也可以有杠杆,只是需要很强的确定性和很高安全边际。也许有人会问,万一地震把长江三峡震塌呢?我认为三峡震塌的概率**小于人们出车祸概率,所以就没有考虑必要。

五、上证5000千点以上的杠杆选择

有人爆仓跳楼了,惋惜!但是本轮牛市过后会有更多的人破产是必然的,正所谓的要使人灭亡,必使其疯狂!目前市场疯狂程度可不是一般般,而且使用了超过几万亿的杠杆资金。上证5000点,很多股票的泡沫程度已无法形容,但是也存在少量估值还合理或低估的品种,也就是说现在是结构性泡沫而非全面泡沫。在泡沫中加杠杆容易死得快,既然没有胆量再加杠杆,就必须开始降了。第一步是逐步减持高估值或题材股的仓位买入价值股(对我来说就是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第二步是在价值股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时清空所有杠杆(上证6000点附近),第三步是在价值股高估时清仓休息(可能在8000点之上了)。


华夏航空是目前我国唯一长期专注于支线航空的独立航空公司。作为可能的“支线航空”第一股,华夏航空能否成功?它的质地如何?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对华夏航空进行分析:发展前景;战略选择;风险与挑战。

一、从投资活动看华夏航空的前景

1、新兴且快速发展的支航行业

支线航空作为我国新兴及快速发展的行业,其面临的市场竞争远低于干线航空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高铁竞争的支航发展前景广阔。


华夏专注于支线航空市场,支线航线数量占国内支线航线总数的 11.1%,主要面临着来自天津航空、幸福航空以及北部湾航空的竞争。

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两件事:买飞机;做飞行员培训学校;两者皆具有可行性。

就建设航空培训学校来说,有了“教育培训”的概念,企业就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讲很多故事。教育培训行业是服务业的细分赛道,凭借服务业的概念来上市会比较难(一是因为服务业多使用现金交易,不利用监管;二是因为人们平时理发按摩是不用交税的。),但“教育培训”就有希望。

“传统行业+教育培训”打包上市,会不会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二、华夏航空的战略选择如何?

战略很抽象,很多人都觉得它可谈可不谈,但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们从三个角度看下华夏航空的战略布局:行业选择;盈利模式;以及扩张战略。

1、华夏航空的行业选择

行业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机械、汽车、石化等行业有大量的固定资产,软件、金融、品牌消费品公司就属于“轻资产”行业。航空业属于重资产企业,企业需要耗巨资购买设备。华夏航空的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67%左右。

2、华夏航空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指的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和方式。华夏航空属于航空运输业的中游企业,主要收入来自个人机票销售和机构运力购买。很传统的盈利模式,盈利来自直接客户或主营业务,而不是第三方;成本和费用也是由企业自己承担,并未转移给其它利益相关者。


3、华夏航空的扩张战略

企业实现增长扩张有两个途径:一是靠自己经营,二是靠对外控制性投资所产生的效应,其中,在自己不直接融资的情况下与他人组建子公司,可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华夏航空共有2家全资子公司,2家全资孙公司,无参股子公司。


首先,长期股权投资包含的控制性投资大约有3565.92万(母公司3565.92万—合并报表0元);其次,本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向子公司提供的资金约为637.38万=523.9万+113.48万。因此华夏航空的控制性投资大约有4200万。


那么,企业这些控制性投资所撬动的资源是多少?用总资产的合并数减去母公司的总资产,即3,387,049,959.49-3,395,016,704.88=—796.67万。企业用4200万的控制性并没有撬动资源,使得合并报表中的资产多于母公司。通常都是合并报表中的总资产多于母公司的总资产,但华夏航空的正好相反,该怎样解释?

原因之一可能是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子公司是普遍亏损的。会计上的解释是:母公司借钱给子公司,记入其他应收款,而借款金额很大,大过了子公司账面的总资产,那么合并抵销后,合并报表总资产就会比母公司总资产少。

从招股书申报稿中我们可以得知,上述2家子公司和2家孙公司,的确亏损。

三、投资华夏航空有何风险?

企业都是踩着钢丝在跳舞,脱离风险谈未来都是耍流氓。关注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司已经把自己的风险公开了,关注与否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风险分为两大类:重要风险和例行风险。

1、华夏航空的重要风险

①机构运力购买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 2016 年 1-9 月,机构客户运力购买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40.52%、39.84%、35.67%和 33.99%。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②公司业务发展局限风险。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新增、加密航线和机队扩张等,但航线经营许可权需要获得中国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审核和批准。

③实际控制人风险。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胡晓军,系华夏控股的唯一股东。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里,通常都是老大哥说了算。他们很有威望,似乎永远正确。但是将企业的安危系在一个人身上,真的稳妥吗?

2、华夏航空的例行风险

航空安全飞行风险;民航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航油价格波动风险;机票价格竞争风险;等。

枪打出头鸟,作为支航领域第一家冲刺上市的公司,证监会的审核想必会严一些。但华夏航空的赛道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企业当前依赖客运和货运作为核心业务,子公司的表现也不佳。后续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您想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信息,

想要快速读懂财务报表

欢迎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读懂上市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球股票论坛今日话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