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吗?

原标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新挑战 加码基建能否托起明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今年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外贸易摩擦尚未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在此情况下,把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基建(尤其是农村基建)作为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显得格外重要。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2018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4539亿元,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4%,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8%,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9%,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0.3%,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

下半年政策加码基础设施建设

1. 政策利好基建股纷纷拉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认了政策对基建加码的力度,同时指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受此影响,基建股纷纷拉涨。

2.地方基建投资有新动作

从各省披露的情况看,项目多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等,此外,基础设施项目也是重点。

①6月底,山东省发改委召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推介暨金融支持对接会,确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450个,总投资1.8万亿元。

②7月5日,陇粤两省经贸交流洽谈会召开。甘肃省共筛选了166个,投资额近3000亿元的重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

③7月20日,福建省发改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日前筛选推出300项2018年度省级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5620亿元。

④7月11日成都市委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为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成都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

⑤7月24日至27日,湖南省将在上海、杭州、南京、昆山等地举行“2018湖南开放强省建设暨重点产业推介会”。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亮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据获悉,我国将围绕农村的物流、水利工程、能源、公路、新一代网络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

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相对城镇而言仍落后许多,并且存在一些典型和系统性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邹蕴涵认为,由于规划编制落后、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保障不足等原因,乡村道路建设质量差、农村电网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低、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远低于城镇、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4.专家对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存在不同的意见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基建信用扩张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宏观逻辑。未来如果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信用扩张的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虽然二季度基建投资明显回落,但仍然保持基建投资全年增速13%-15%以及下半年基建投资反弹的判断。

西部利得基金宏观分析师季成翔:虽然未来基建方面大概率会出现增速触底反弹,整个下半年投资增速也可能会有逐步企稳的迹象,但是对于增速反弹幅度不宜过于乐观。宽信用只是负责资金供给,并不能推动信用创造,地方基建的信用创造一方面依靠资金,另一方面依靠项目,更重要的是依靠地方政府自身动力,而目前各类监管和地方债务审核对地方政府的动力形成较大打击。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扰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扩张步伐均有所放缓,尤其是制造业在扩张放缓进程中面临供需双弱局面。下半年积极财政应更加积极,以提振基建投资。“财政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预计未来可能出现依托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品种创新。”明明说,此外,近两年来PPP参与基建渠道不断拓宽,也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周晓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7月31日,针对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突出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举措,为做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为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举措: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

可以看出,这六个方面的工作举措,是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积极应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同比增长6.8%。

整体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持续发展。

但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来看,下半年宏观经济则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从投资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一路走低,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该项指标的下降主要是受到基建设施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基建设施投资增速从2017年11月的20.1%一直下跌到上半年的7.3%。从消费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同比名义增长8.8%,增速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

有分析认为,近两年持续攀升的房价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债务负担上升,导致居民其他项消费支出增速有所下滑。

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对外贸易。

由于美国挑起贸易战,大幅提高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将使我对美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整体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冲击。业内分析显示,随着中美贸易战规模的扩大,今年下半年其对中国GDP的拖累可达到0.2-0.3个百分点;极端情况下,2019年可达到0.5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样一种经济运行环境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举措。

这六大举措的基本着眼点就在于:以补短板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遏制投资的下滑,以坚决遏制房价和做好民生保障稳定社会消费和消费预期,以进一步改革开放对冲贸易战的负面冲击。

其中第二项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以及第一项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具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补短板提供有效供给,一是通过去除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在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下,补短板毫无疑问是当务之急。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不仅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确定了补短板的具体方向: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二是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三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和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具有尤为特别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是从根本上遏制上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趋势的关键。而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则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路。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本目的在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只有做到这六个稳,我国经济运行才能做到总体稳定,经济运行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而要确保这一点,财政政策就必须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在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同时,必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和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也是确保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总体稳定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房价上涨能否有效遏制,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

因此,要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就必须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同时,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也都直接关系到居民是否具备必要的消费能力和保持可持续的消费预期。

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这四十年经济发展所取得伟大成就的最根本动力。中国作为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进程中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了改革开放,就在于自觉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

因此,即使在美国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强行开打贸易战的特定情况下,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也不应动摇。为此,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经济运行为“稳中有变”,这个“变”,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 

  会议文件中显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工作仍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且强调“需要长期坚持”。会议提到,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6.8%,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稳字当头,稳定为要。“六稳”首先是稳就业,可见民生是中央最关心的重任。其次是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关键。对政策的制定提出要有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两周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货币政策上,此次会议要求,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要发挥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防止矫枉过正、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会议尤其强调要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在“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的步伐不能停。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稳”和“进”之间的关系,“进”的重点体现在深化改革和结构优化的升级。会议中对“进”的要求首先是改革开放。强调要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时,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应对稳中有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会议确定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中国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不难推测,外部环境指的是今年以来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的形势下,尤其是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战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中美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学会顺势而变。 

  国内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会议为应对变化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从会议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扩大内需和推进改革开放是应对稳中有变的两大举措。 

  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经济增长格局中,内需是决定力量,其中消费是顶梁柱。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从下半年来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即使外部出现了一些变化,对外贸易面临一些挑战,内需的稳定增长仍是有利因素,总体来讲,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变。

  结构性减税有助于扩大内需,减税降费也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可以表现在减少企业成本和增加个人收入等重要发力点。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保持较高财政投入力度和支出强度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体现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

  会议为下半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推出有效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步入纵深发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值得期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加大力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也充分表达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对外商投资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发布一系列对外资开发的政策,两个月前外商投资准入的新版负面清单再缩短,重点领域再增多。在22个领域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制造、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连锁加油站建设等一系列限制取消。在鼓励外商投资的同时,会议又特别强调了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今年同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会议提到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反映了“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接下来合作需要更深化。因为涉及面宽广,资源丰富,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需不断推动,不断深化合作,实现更扎实的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这将惠及沿线国家,也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

  今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更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有利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也体现了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为全球各国带来更多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