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东西都在涨价,为什么康师傅饮料涨价几乎没涨价

康师傅声明:事件内容涉及两家厂商的协议

康师傅的声明却否定了家乐福的说法:我们相信此次争议应与我公司产品调整无关;由于此次事件内容涉及两家厂商的协议,基于商业惯例,请谅解我公司不便片面评论;我公司产品均仍正常销售,此次事件应不至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我公司产品的便利。

业内人士透露:不排除为博弈争取筹码

目前正是家乐福和康师傅重谈明年年度协议的关键时刻。作为对康师傅断货的反击,家乐福方面提出与康师傅的年度协议不再延续。业内普遍认为,本次冲突不排除是为明年的合作增加谈判筹码。

其实,我们仅仅用物价涨跌去衡量商品价值是不够的,一件商品是否物有所值,并不能完全以自身价值为导向,尤其是在大众消费的快销品领域,更多时候是以审时度势为主,以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为切入点。

可口可乐的价格几十年基本没涨过,零售价就涨了一元左右,近十几年一直在三元左右。

首先,以前的饮料行业确实蛮暴利的,很多饮料就是水加香精罢了。当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时候本来就是暴利,是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当时中美建交,可口可乐是美国的文化符号,中国市场又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可以卖高价。在八九十年代,可口可乐算是高级货了,很多小孩子的梦想就是每天都可以喝一罐可口可乐。

其次,饮料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即边际成本外,还有一块是固定成本,就是机器设备的摊销和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是生产的所有商品平摊的,你生产的产品量越大,单个产品上分摊下来的成本也就越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模效应。像可口可乐这种,一个西方卖了一百多年,一代生产线可以用很多年,机器设备的成本早就被折旧摊销完了,而且饮料生产的量普遍的很大,都是数以亿计,在各种原材料的议价方面都很有优势。

还有就是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让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因此成本不断降低,抵销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饮料行业现在都是全自动灌装,生产环节需要的人工实际上不多,所以这么些年来人工成本的上升至少对饮料的生产环节来说影响不大。

最后还有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产品的价格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决定的。现在饮料快销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加上每年不断的新品涌入市场,也就是说,这些大企业用极大的规模效应给自己挖了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小企业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创新方式,比方说创造新的口味或品种,才能存活下来。

饮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商品,在大大小小的超市中随处可见,不同的超市中任意选择的一种饮料的价格也是基本与其他超市的价格雷同。对于有一些饮料的价格,时间久了我们经常购买,对此也会了如指掌,在我们的印象之中,饮料几乎不会涨价,只是偶尔改变一下包装。

那么,为什么饮料几乎都不涨价呢?今天,火眼论针对这一问题,理性的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从饮料产业的成本角度来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一般饮料的包装分为瓶装和罐装,如今的新品还有独特的袋装,饮料的价格一元至十元不等。但从实际的生产成本来看,饮料的包装的材质一般为塑料、易拉罐、包装袋,成本也不过是几角钱的成本甚至更低,而饮料本身的原料成本更是低到吓人,白砂糖、乙醇、柠檬酸钠等各种添加剂的成本,总体不会超过2毛钱,再加上加工费,一瓶饮料的费用只在一元钱左右。

饮料的生产、包装、销售这一链条几经周转到了消费者手中,除了一些知名饮料巨额的广告费占去了饮料的很大一部分成本,其饮料本身的成本非常低廉。

从饮料产业的利润角度来进行分析

消费者有时候会注意到,饮料的涨价不会变动太大,涨价的方式都是微调,这样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反应,比如瓶装可乐的零售价一直是3元,灌装可乐的价格从2元涨到2.5元,可乐平均涨幅13%。基本都在消费者承受的范围之内。

另外,饮料的涨价有时候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存在变相涨价现象,比如商家在不改变价格的前提下,改变货品的含量,减少包装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比较成熟的饮料企业都会考虑利润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以其高明之处在于涨价涨得我们没有感觉。

从饮料行业的市场角度来进行分析

商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饮料作为一种快销商品,相互竞争的十分热烈。很多商家不定期的会更新新的口味和包装,通过创新的方式与其他行业进行竞争。消费者有时候不会计较商品有没有涨价,但有时候会通过另一种饮料作对比,一旦一种商品涨价幅度太明显,消费者普遍都会选择其他类相似商品替代原有商品。大家都知道,现在饮料种类繁多,而且味道越做越好,所以很少有人固定消费一种饮料。

饮料行业不是靠价取胜,主要其销量上来了,经济效益自然就上去了,所以每到年节,各个饮料厂家或商家纷纷低价促销,由此看出,饮料行业是以量取胜,如果只是价格上去了,看似单价的利润提高了,但由于价格上涨导致滞销,那么整体利润会大幅度下滑。

据调查,水及饮料的原材料成本才1%左右,一瓶水的价格大头给了零售方成本。这说明这个行当的技术门槛其实会很低,会有大量的同业竞争者进入。原有市场份额获得者则需要尽量控制价格而继续保持市场份额。所以你感觉原有产品几乎不涨价。当然会有玩儿创新的一群人通过新概念的红利期讲产品价格抬高,获利,比如黑水,比如篮球专用功能饮,比如凉白开。

而对于同属酒水饮料的红酒,原材料成本由于葡萄的生长周期,则要高的多且十分不稳定。生产商在没有渠道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一直保持廉价销售。

随便去街上溜达一圈,超市、便利店、路边小贩在卖饮料,去全国旅游一圈,一二三四五线城市也在卖饮料。饮料一旦投放于市场,企业如想涨价,由于价格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性,很容易导致产品价格混乱,同一款产品,普通的购买场景,有卖2元的,有卖3元的,这像什么话?这不仅是影响产品口碑,更会让广大消费者和零售商一起失望。

从2018年开始,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大型饮料厂商纷纷已经上调市价,大约在0.5元左右,但假如你要逛超市,就会发现饮料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这个原因。还记得曾经躁动一时的天府可乐吗?如今不愠不火的结局,也有这个原因。

高端高价格的饮料不是没有,比如ADD的运动饮料,国内售价400元一瓶,利润多但是卖的少,据说只是NBA队员之间流行在喝。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饮料这种高频消费的生活类商品,更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对于一款饮料来说,成本决定其价格下限,需求决定价格的上限,饮料价格之所以一直处在2-5元左右,是出于它的利润最大化考虑的。与其说饮料涨价难,不如说是企业不愿意涨价,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当然啦,以上是根据需求弹性小的生活场景来说的,饮料在生活中随处就可以买到,而当你路过各大火车站、高速公路休息区,需求弹性变大,价格上限也变大,卖你10元一瓶的农夫山泉也有可能。

最后补充说一点,有数据统计,2016年,国内高端饮料的市场增长是低端饮料的4倍,在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下,饮料涨价是必然的,由于原有商品不可能有太大的价格变化,各大厂商会不断尝试推出新的高价饮料产品。

火眼财经邀你一起投资理财,让赚钱更简单

由于火车站买的,两元一瓶,但是上车一看包装整个人都惊了,有没有内幕哥

刚才写的是矿泉水,已经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师傅饮料涨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