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会被P2P被抓吗

“如果没有从事金融业,我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中晋资产原三级经理施先生最近时常这样想。

  8个月前,因涉嫌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的中晋系“大厦”轰塌,差点面临牢狱之灾的施经理配合警方调查,问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借了119万元交还“非法所得”,不过“这事还没完”,由于施先生的劳动手册等材料还被扣押,中晋系出事以来,他无法办理离职手续,也就意味着无法再谋职业。“现在每天我就是看看书,玩玩游戏,不想看手机,不想去热闹的地方。目前准备卖房子还亲戚的钱。”

  P2P 2016:“跑路”引爆行业危机

  2015年11月以来,全国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爆发,许多人的人生因此改变。经过上海公安经侦部门查实,中晋系未兑付金额超过52亿元,涉及1.2万多名投资者。中晋出事后,投资者自发组建了“相信明天”微信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从中晋系爆雷至今,虽然已有很多人认为“维权无望”而退群,但时不时地还有人转发各类集资诈骗的帖子,希望能够凝聚更多受害人的力量来维权。

  从e租宝到“中晋系”,每个案子都涉及几百亿资金,投资者遍布全国,其中,e租宝的受害人数以万计。这些案件有个共同特点,即打着各种“金融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旗号。

  2016年重磅监管文件陆续出台,尤其是8月24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和网信办四部委共同起草、堪称P2P网贷行业“宪法”的重要文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无疑将对中国多年快速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明确提出了网贷行业准入标准。12禁的负面清单变成13禁,包括备案登记、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和借款上限等都做了硬性的规定。如何对大额业务进行合规调整;如何消化存量资金;如何找到合适且有意愿的银行存管合作方等都将是未来平台亟须解决的难题。

  上海一家P2P平台CEO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监管未落实之前P2P跑路现象其实就一直存在,只是在2016年才广为人知。但同时2016年也是监管最严格的一年,大量的不良公司被清退,新增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多,对存量的优质公司形成了比较好的效应,整体而言对合规平台是积极的效果。虽然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影响,比如用户、机构、VC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但这并不是监管排查带来的,而是原来的作恶平台所带来的行业恶名,全行业应共同去维护和逐步净化。

  其实,问题平台跑路的只是少数,在2016年监管趋严的背景下,P2P网贷行业退出的平台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主要以停业为主。

  根数据统计,2016年良性退出(停业、转型)占停业及问题平台的比例为66.8%,表明良性退出占据主导。即使平台跑路、停业困难等造成投资人资金受损的情况发生,这部分投资人占行业全部投资人的比例及所涉投资金额并不大。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问题平台中涉及投资人数占总投资人数的比例为4.3%,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仅为3.1%。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指出,伪金融创新、伪互联网金融这些平台被排除出去之后,全国的互联网金融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据数据统计,2016年截至11月末,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8195.46亿元,是2015年同期累计成交量的2.14倍。虽然行业整体体量仍在增大,但自2016年4月开展专项整治以来,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连续下降,新增平台数11月更是跌至个位数,行业给予的新进空间有限。

  2016年截至11月末,停业及问题平台中,跑路有389家,提现困难有150家,经侦介入有5家,停业达1075家,转型有26家。2016年影响较大的问题平台事件主要是e速贷、国诚金融、京金联等。预计未来一年,良性退出(包括停业及转型)将是平台主要退出方式,早期野蛮发展导致的问题平台数量持续减少,良币将逐步驱逐劣币。

  2017会是希望年吗

  预计P2P网贷平台数量降至1800家,成交量约3万亿元。新规加剧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总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从集中度数据及走势来看,P2P网贷行业离寡头垄断距离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预计2017年全年P2P网贷成交量约为3万亿元;贷款余额或达到1.3万亿元;运营平台数量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仅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截至2017年年底或将低于1800家;年末由于资金流动性趋紧,综合收益率会出现小幅的回升,预计2017年全年综合收益率在8.5%~9%区间;借款期限约8个月。

  商务部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与认证标准》课题组成员梁长玉认为,如果说2016年是P2P的规范年,那么2017年就是P2P的希望年。经历了2016年的整治风暴,监管细则落地;整个行业通过创新转型基本实现了激浊扬清,有些平台实现了痛苦的合规转型,也有些平台顺利地实现了良性退出;继续经营的平台显然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梁长玉曾经表示,2016年对行业或许是痛苦的,但2017年一定是美好的,因为市场经过教育后变得理性,而经济新常态无论是财富端还是资产端对P2P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更重要的是经过持续一年的整治,以及不规范平台陆续进入“雷区”,市场空间将得到极大的释放。可以预测,P2P的市场规模仍将在稳定增长的区间,而企业和平台将进入竞合,不同平台的分化将趋于明显,细分领域将出现巨头。

安居客声明:此信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安居客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需删除文章,请联系QQ:,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本文1728字丨阅读时长约为5分钟

(喜欢的话,欢迎转发出去哟)

据第三方显示,P2P8月份的综合收益率为10.02%,刷新了近一年以来的新高。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因为部分平台通过加息的方式,希望能留住和吸引一些流量;二来则是部分投资人对和平台的信心不足,设置了折价债权转让,从而把行业的综合收益率拉高了。

这样的表现似乎稍显分裂,但恰恰和市场上的两种声音互相呼应:一种认为P2P行业已经了,未来绝对可期;另一种则认为P2P风险太高了,不适合普通人玩。

那么话说回来,P2P行业是否真的了?又是否适合普通人玩呢? 

首先我们看8月份的行业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新增的问题平台数量为63家,相比7月份的170家下降了107家,环比下降了62.94%。

问题平台的减少可以理解为行业风险出清已经不那么剧烈了,到了相对缓和的阶段。

资金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推广方案,在第三方统计的样本平台中:6月中下旬行业有一波小的资金流出潮;而从7月中旬到8月上旬,行业的资金流出严重;但从8月中旬开始,行业资金流出现象明显有所缓和,基本回到了6月上旬的水平。

贷款余额方面,6月份的数据是13170.47亿元,7月份的数据是亿元,8月份的数据是亿元。

7月份相比6月份减少了亿元,8月份相比7月份减少了528.639亿元,不到7月份减少数的15%。

贷款余额的减少实际上意味着行业的资金流出量,这么一看,8月份的资金流出情况明显比7月份好太多了。

从问题平台数、资金流出情况、贷款余额这几方面看,可以认为行业已经有了的迹象。

除了行业整体的数据之外,近期还有不少头部平台纷纷报喜。

根据各个头部平台发布的二季报:宜人贷二季度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64%;拍拍贷二季度净利润6.078亿元,环比增长38.9%;乐信二季度净利润4.65亿元,环比增长218.49%;趣店二季度净利润7.24亿元,环比增长129.11%。

不仅是营收和利润数据表现较佳,多家平台的贷款用户数和放贷规模也都在增长。

在行业风险凸显的情况下,头部平台的交易规模似乎不降反升。

这些利好的数据除了源于平台自身的努力之外,或许也一定程度受到了监管暖风不断的影响。

最近一两个月的时间里,P2P的风来得比以往时候更暖一些,也更密集一些。

监管先是对网贷整治工作提出了9项要求,接着要求平台上报逃废债“老赖”信息准备对此围追堵截,接着又用10大举措保障投资人利益。

紧接着,监管要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化解P2P风险;出台108条网贷备案细则对行业进行规范;119条自查自纠问题清单随之下发。

本文标题:《行业数据好转、政策暖风频吹,P2P回暖了吗?》本文链接:奇商网提醒各位,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文章来源于网络,奇商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奇商网不保证该信息的真实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抓P2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