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有特色的免费倾诉平台台?


我妈买东西不是论堆就是论箱

昨天,我和我爸聊微信,我问我爸,双十一双十二我妈又没少买东西吧?我爸说,你还不了解你妈?过了一会儿,我爸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说,让你看看你妈双十一双十二买了多少东西。我一看,好么,黑压压一片,大大小小的箱子和快递袋都堆在那儿。再一看床脚,明明就是我的房间。我瞬间就来气了,这还让人住吗?那些快递多脏啊!我跟我爸说,你告诉我妈,她要是不把这些东西都清出去,我就不回去了。

我真是服了我妈了,她就见不得东西减价,只要一减价,她就买,也不管家里还有没有,她用不用得上。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同样的衣服她会买好几件,裤子也是,还有鞋。她曾经一模一样的T恤买过十件,所有的色儿全买了,说要跟我穿同款不同色的母女装。我说你能不能换个样子啊?她说她喜欢。

我特恨教会我妈淘宝的那个朋友,她要不教,我妈就不会网购,也就不会买这么多东西。现在可好,自从我妈学会了淘宝,她就开启了疯狂购物,不对,不是购物,是囤货模式。每年打折促销的那一天,她没有一次错过。

别人买东西论件,我妈买东西论堆或论箱。她最热衷于囤各种生活日用品,常用的像洗发水、沐浴液、卫生纸、卫生巾、牙刷牙膏、毛巾、晾衣架、洗衣液,吃的像油盐酱醋、饮料,穿的像内裤袜子(我家囤的最多的是男袜,我爸说他穿到死都穿不完),还有各种小家电、餐具、电饭锅炒锅等等,这是我能想到的,还有我想不起来的。我家的浴室有个活动架,摆满了至少五个以上的牌子的洗发水沐浴液,而且还都是家庭装。还不包括消毒液和洗手液。仅家里的存货,我们一家三口五年之内能用完就不错了。

三室两厅的房子生生挤成了小户型

我们家主要有三个“囤货点”,一个是床底下,一个是衣柜,还有一个是阳台。我们家有三张床,每张床下都塞得满满的。因为都是随手塞进去的,所以每次找东西都无比困难,先得一件件拽出来,找不找得见还得碰运气,然后再塞回去。

我家有两个通顶的大衣柜,里面全是我妈买的各种打折的衣服,有的标签还没撕。我妈从来不买贵的衣服,只买打折的,看到便宜的打折的就买,也不管她能不能穿,买回来发现不合适就扔在那儿。

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样板间阳台的装修特别吸引我妈,尤其是南面卧室的大阳台,我妈曾幻想要种很多漂亮的花草,和我爸坐在椅子上喝茶赏花,结果,从搬进去的那天起,我妈的阳台花草计划就被快递和杂物所占据,最终堆满了东西,全在那儿放着积灰。

有的人是喜新厌旧,买了新的,就把旧的扔了,可我妈是喜新不厌旧,新的买了,旧的也舍不得扔。其实很多东西放着都没有用,她可能也根本不记得了,但是如果我找出来要扔掉,她就会找各种有用的理由,因为这个我不知道跟她吵了多少次。她连快递盒都留着,说是可以装杂物,还有购物袋,几百个总是有的。

我说我们家就是个大仓库,我妈不高兴。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她自己说的。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子小,也就七十来平米,家里堆的到处都是东西。我妈总说连个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家里就像个仓库一样。后来,我们家换了大房子,一百四十多平米,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阳台,我爸觉得怎么也够我妈放东西了吧?没想到,这才几年啊,家里又被堆满了。三室两厅的房子愣是挤得没地方下脚。我爸是敢怒不敢言,他经常在微信里跟我发牢骚,说想把那些破烂都扔出去,可我知道,他只是说说而已,他啥也不敢扔,怕我妈不高兴。

现在,我在北京上学,偶尔回家过个周末,可看着我房间里堆的那些快递,弄得我一点儿都不想回去。我和我爸都很担心,照这样下去,我们家很快就会被堆满,而我妈,又要念叨房子小,没地方放东西了。

穆琼:能理解你的苦恼,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

桃子:真是没法说,别人都在过有品质的生活,可我们家永远都堆满了东西。

穆琼:你们三口可以开个家庭会议,就这个问题大家发言,最好能定个规矩。

桃子:没用,我妈才不参加呢,即使参加了定了规矩,我又不在,我爸根本不敢管我妈。

穆琼:你妈舍不得扔,你可以帮她扔啊。

桃子:我扔过,她又捡回来了,还跟我生气。我就不明白她那是什么思维,比如买吃的,贪便宜买那么多,可最后过期坏掉的扔的比吃的多。还说是为了省。

穆琼:光想着打折了,却不想这些东西是不是非买不可。

桃子:她每次买打折的东西都觉得自己是在赚钱。

穆琼:能让你妈少买是最好的,如果实现不了,那至少也别让买来的东西都过期,要不太可惜了。

桃子:我朋友说了,让我把东西清点出来,挂到二手网站上去卖,但不太可能,一是我不在家,二是我妈也不愿意。

穆琼:既然已经这样了,也别着急,一点点给你妈妈渗透,比如现在流行的断舍离,给你妈看整理师近藤麻理惠的视频,或者和妈妈去收拾的很干净的朋友家做客,或者多关心关心她,尽量不要因为这个和她生气吵架,反而会起反作用。

【穆琼说】时代真是变了,以前总说“有钱不买半年闲”,可现在,网络购物的发达,生生的把“有钱不买半年闲”变成了“抢到的就是赚到的”。不仅鼓励你抢,还鼓励你多抢,抢得越多,优惠越多。人的贪欲本来就经不起刺激,在诱惑面前,只想先买到手,至于其他,买回来再说。

这样的人不少,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喜欢囤货,家里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放杂物。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凡是能放东西的地方全被她堆满了。老公对于她的囤积症也是无可奈何。她跟我说,只有这样,她才会有安全感。

我想,桃子的妈妈和我这个朋友一样,也是通过买东西来获得安全感,虽然听上去不那么高大上,但这却是人保护自己的本能。所以,当我们埋怨身边的人不可理喻时,先得弄清楚对方这样做的理由,然后再找对策。一味的埋怨,适得其反不说,还会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 

我所接触过的很多八零后九零后,都开始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焦虑,除去房贷车贷等最基本的生活压力,赡养父母的义务和支撑新家庭的责任,同龄的生活状态也是让人产生焦虑的很大原因——有人说“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总是在和别人比”。有个答主的回答说,“你焦虑,是因为你月入三万的姿势不对!如果你月入三万的组成是:月薪1万,另外四套房子租金两万。你绝对不会焦虑。”

【随笔】清华和房价都不能定义人生。最近热传一篇网文《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意思是说,清华的学生表示“房子不重要”有点像鸡汤,对于那些不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房子,也不是爱,而是安全感”。无需怀疑奋斗的意义,无论在城市为梦想拼搏,还是回农村帮老乡脱贫致富,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问问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最想要的,然后大胆地去做,如此人生,才能无悔。

作者:钱哥。这种焦虑,不仅只体现在每日为生计奔波的社会底层民众身上,有房有车,贵为社会中产阶级的白领也难以幸免。在一线城市,一个中产家庭有房甚至有几套房,折合成人民币几百上千万,但如果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就意味着要背负巨额的房贷,离财务自由还差十万八千里。所以,这个时代,如果不是巨富阶层和特权阶层,要想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不再那么焦虑,恐怕也只剩暴富这一条路,一切的问题和焦虑只能靠钱来解决。

上天的房价,落底的青年?能否在房价高企的中心城市定居,或许会成为了青年博士们能否胜任高校教师的一条硬杠杠。对青年而言,房价暴涨意味着用靠个人奋斗来实现社会阶层晋升的道路变得愈加逼仄,也就是说,高房价将加剧社会阶层的板结。于是,房价成了青年社会阶层晋升的瓶颈。当然,有人会说“既然家里没钱,为什么还要呆在北京这样房价如此高的城市?”其实对于很多青年来说,家乡和小城市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

?这些现实对于焦虑者来说,或许每个细节都会加剧焦虑的程度,引发一系列、长期而莫名的焦虑。我现在在国外没那么焦虑了,可是还是焦虑,主要的焦虑是认同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焦虑的,但生活在压力较大的城市,个体焦虑程度会更高一些。一个人焦虑那只是一个人的问题,一个社会里很多人焦虑,那肯定不是这些人有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有问题。焦虑是因为忧患意识。焦虑是一种生活状态吧。焦虑多为了钱而焦虑。

这份名单引起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共鸣,他们纷纷发表意见,吐槽自己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艰辛,有些人还倡导离开大城市,回小城市工作生活。部分潮州网友表示,应该坚守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工作机会比较多,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经济压力大,工作压力更是大得不得了。”小东告诉记者,面对种种巨大的压力,他曾想过回潮州,但一想到回潮州后难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北上广的90后:租一间房都难还得啃老。如今,莎莎和同学一起合租在东五环面积不到30平米的公 寓里,每月房租3200。于是在北京西四环外找了个一室一厅,每月房租几乎花掉了工资的二分之一。目前,她和同学在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找个了单间,两人一起合租,每人每月需要交1400的房租。然而,由于阿娇的室友即将搬走,无法一人承担房租的她打算找个更便宜点的房子。93年的彤彤也因为室友要搬走,而无法一人承担每月2790元的房租。

房子是租来的,但家不是。也总听说她爸妈催她:租的房子永远只是个暂时的落脚之地,赶紧回来成个家。家从来不是大房子,而是灵魂的栖息地。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用房子来爱人了?这些年,总是有人劝发小换个新房子,他总说:老房子有情。在那个老房子里,有他少年时偷偷看过的电视,有不断记录着他身高刻度的冰箱,有洗过他第一件婴儿衣服的洗衣机,有看着妈妈做他最爱吃的菜的抽油烟机。房子很贵,生活免费。

4套房的北京土著和无房的年轻北漂,进行了一场对谈 【猫眼看人】这些人相互之间是朋友、同事,只不过一方是家里有房的北京人,另一方是来北京打拼的外地人。北京有房和无房的年轻人对谈录。@王林夏:我不是北京人,去年在北京买了房,小户型,每月房贷不到 6000 。@郭静:我之前谈过的北京男友都在北京没房。@王林夏:我有一些北京有房的土著朋友。@小魔仙:我们家在北京有3 套房,两套老房子是爸妈单位分的,一套是 2003 年买的。

你的所有焦虑,来自于对身边人的嫉妒。而最大的焦虑,就是来自和身边熟悉的人的对比。这种“精神胜利法”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由于“对比”和嫉妒产生的焦虑和烦恼,但它毕竟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一旦陷入这种“精神胜利法“,实质上就是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因为在对比中处于劣势而嫉妒,因为嫉妒而焦虑,因为焦虑而使用“精神胜利法”蒙蔽自己,因为蒙蔽自己而不求进步,从而让自己的劣势更加明显。

在北上广工作的上班族工作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在办公室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疲劳不断积累,亚健康现象可谓是大家的常态。过度的加班,无规律的饮食作息,导致上班族对自己身体健康产生担忧,又因为工作继续高压力的生活从而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引发焦虑。一线城市房价、堵车、生活成本、激烈竞争等,让我们不仅承受着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心理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北京再大也大不过你 新世相 但我发现,不少人对自己与北京的关系模糊不清,因而导致不少痛苦。总之,北京有 800 万种生活,人就能有 800 万种痛苦。总结起来就是:来了北京却好像没过上“北京的生活”的痛苦。今天故事里的几个人,在北京生活,但焦虑更少。其实,除了宋庄他哪儿都不去,他来了北京,又像没来北京。也有人因为追求看起来应该要有的北京生活,去适配北京的标准,迷失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

如果不能遏制财富向少数富裕阶层过度集中,不仅会增加贫富间的差距,也不利于中产阶层的成长与发育。在社会学家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促消费、扩内需的主体,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角,一个社会应当有60%—70%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在帮助公众增收减负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社会各阶层的成员各得其所、各展所长,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

其次,房子是夫妻共有财产,我要迁到县城,总要妻子同意,而她一个河北人,能到四川一个县城谋到称心如意的职位?坐在写字楼格子间中,想象用上海或别的一线城市房子换取那种惬意的、闲适的、富足的县城生活,通过种种算计,发现根本没有可行性,对于像我这种只有一套房产的人来说,现在这套房子的功能只是居住,与乡下的农民房没有多大差别,暴涨暴跌,都与我没有多大关系:涨,影响不了我的生活,不过是心情莫名舒畅一些;

他选择从大城市回到小县城。其实她也不是没想过回家乡的小城市,毕竟爸妈在那边也有一些根基,经常跟她说:“你一个姑娘,在外面这么辛苦干什么?”有一次她妥协了,去参加了家乡一个电视台的招考,进了面试。身边这样的例子多了,好像我们对选择又有了新的证据:你看就是应该选择小城市,因为小城市……,或者你看就应该选择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就不能开开心心地选择回到小城市,就像有些人开开心心地选择到大城市一样吗?

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国人心理透视)-没户口没房子生存压力大 缺认同很孤独焦虑在蔓延没户口没房子生存压力大 缺认同很孤独焦虑在蔓延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国人心理透视)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 王国荣《 生命时报 》“户口焦虑”是困扰漂泊一族的首要问题。有户口才算本地人的观念影响深远,自居“外地人”的心态让“漂族”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继而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心理。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同。

青年节特稿:为房所困的中国年轻人。压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所处城市房价越高,年轻人对房子的态度越强硬、越心急,往往也能越早买上房;对各城市进行对比,房价相对较低的地区,房贷压力反而偏高了一些,譬如广州、二线城市及其他三四线城市,这很可能与该城市的收入水平有关。其中,一线城市高房价造成了外溢效应,一线城市年轻人想要逃离的前三个原因正是:房价太高(47.31%)、交通拥堵(18.47%)、落户难(13.63%)。

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一套房年龄则相对较晚,30岁前买房的比例比其他3个一线城市都低,到了31-35岁才购买房产的青年比例则偏高,达到23.2%。对各城市进行对比,房价相对较低的地区,房贷压力反而偏高了一些,譬如广州、二线城市及其他三四线城市,这很可能与该城市的收入水平有关。其中,一线城市高房价造成了外溢效应,一线城市年轻人想要逃离的前三个原因正是:房价太高(47.31%)、交通拥堵(18.47%)、落户难(13.63%)。

然后,不少人开始为北京“难过”:感慨以前带条毛巾被就能来北京闯荡、做快乐的追梦人,如今却被北京逼得要卖了房子回小地方生活。但按照爆款文章里描述的:在北京也买了房,却依然觉得难过,无法生活,要卖了北京的房去小地方——作者难过的恐怕不是没房,而是难过自己的房在霍营、在燕郊,而不是在万柳、在国贸吧?!而且,他一直活得有声有色,该吃吃、该喝喝,该见朋友见朋友,他觉得在北京生活挺好的,他并不想和任何人比。

这支广告,治好了我的焦虑!来源:4A广告圏(ID:newggm)这是今年第10次想要换座城市,今天,看到这支广告片时,这支广告片主题是《平凡英雄》,逃离熟悉的城市。不喜欢的城市,换了当然会更好。这时,广告片抛出一个来自灵魂的拷问:当人生出现焦虑、开始迷茫时,广告片紧衔接着开头提到的四位想要逃离的主人公,这城市?新鲜的广告圈动态给你。

还有一个朋友,在一线城市工作什么都没有,后来他的父亲由于工作失误开错了电闸而丧命,赔偿了一百多万,这让他在所在的城市买了一套房子,他当时说:如果要不是我父亲的事情我可能这一辈都买不起房子。如果城市现在的房子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投资的话,那个时候我们不在为买房子而发愁的时候才会有真的爱情出现,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攀比的就是才华,而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人的素质都会提高。

粉丝咨询:杨老师你好,本人长年在外务工,家乡四川三台县城房价4800,绵阳7500,周边城市德阳6300,想买一套房给小孩7/8年后住,首付20w,请问在那里购买,什么时间入手,买新房还是二手房,谢谢!2、如果当前虽不能确定小孩子在哪里工作,但有较大概率,比如在县城,那就当前在县城买。从上述三个城市来看,人口越多的城市,产业越扎实的城市,房价升值潜力越大。如果选择绵阳,中性略强,如果选择县城,中性略弱。

2011年,两人一起看房,一人买了,一人嫌贵没买。买了房的人:把小户型卖了,再买一套投资房赚赚!买了房的人:这么多年了!买了房的人:这几年,买房钱赚了这么多,钱没地花,继续买房吧!买了房的人:感觉这城市,处处是我家啊!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房东带人来看房,我爹我妈我孩子我老婆,挤在那个角落,抬不起头的样子,忘不了,看房的人夸了一句,这房子挺不错啊,我老婆猛然抬头,那绝望,委屈,无奈的眼神。

老何60多岁的爸妈,为了能见见女儿学会了微信视频,每周挤公车过来给女儿烧饭,一面想要多关心女儿,一面又谨小慎微生怕自己打扰到女儿的工作。老何的爸妈喜欢有院子的房子,可以种种花养养鸟,老何全家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在攒钱,虽然房价越来越高,但她说攒到现在如果把老房子卖了,已经够付个郊区小别墅的首付,多年努力总算有个盼头了。不管是阿king还是老何,他们忙碌的侧影,不经意间就和你我重叠在了一起。

财迷(ID:money_fans)财迷哥说虽然90后整天标榜个性与自由,但成长的烦恼还是如期而至,比如说买房。不买房,难道要永远生活在“二次元”中?于是财迷哥抓住几个小鲜肉聊啊聊,倒是要看看90后究竟是一帮什么“鬼”。1不差房。5房贷压力大。本文为财迷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微信号:money_fans。如果二维码识别不到,请搜索账号:money_fans(长按复制)关注后回复“魔术”教你手机变钱!财迷 | 大人的玩具 | 剧逗。

从武汉到重庆,从重庆到上海,从上海又到北京,这是我待的第四个城市。北京的机会很多,因为志在媒体圈,在朋友的劝说下,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趁着一腔热血尚未冷去,做出了来北京的决定。在北京历经了三份工作,见识过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也历经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地离京回乡。2012年夏天,让一辈子很少出远门的爸妈来北京游玩,是在北京这几年来我觉得最欣慰的事情。我说在北京会有更好的发展。

有很多人,都是一下子买好几套,而也有很多人,拿到房子的时候都是那种你难以想象的那种心情。有同事说,他们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房子啊东西才凑得首付,为的是让在大城市上的大学,现在在大城市工作并且有了女朋友的儿子,能娶老婆。男人和女人用了所有积蓄买了这里的一套房子。那个时候要结婚,需要房子,女人也觉得一定要在大城市。很多人过去围观,男人也来了,安慰说,再熬熬,我爸妈说了,等爷爷死了,他们就搬去车库。

北京惊现“蛋形蜗居” 折射百姓辛酸的居住渴望 [附图]这个蛋形小屋冬季晚上温度只有3、4℃,难以想象如果下雪、下雨后这蛋形小屋还能不能居住。很多人都难以承受高房价的负担,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也为了能给后代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他们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房奴",对房子的渴望恰恰折射出百姓心中无尽的辛酸。其实这也是房价高的连锁反应,房价高到无法承受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租房,租房的人多了自然房价会紧张。

“结婚就必须买房,没房就分手!” “结婚就必须买房,没房就分手!”但是我跟我爸妈说的时候,我爸妈不同意,觉的太浪费了,因为家里是一套三室的房子,家里就我一个儿子,完全可以住,而且位置也不错,就是旧了点,要是买房子还不如拿那些钱装修下房子,也不比新房差。我觉的我爸妈说的对,我女友说的也对,现在女友给我下了个通牒说:现在谁家结婚没有新房,要求又不是很大,不买婚房,就分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倾诉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