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属于安徽哪个市的创新实验室产业园到底怎么样?可以入驻吗?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厂家: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产品: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安徽新闻联播]中国制造装配式智能实验室成果应用峰会在天长举办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刘一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国制造装配式智能实验室成果应用峰会在天长举办
日06:08&&来源:
人民网天长6月25日电(记者苗子健)6月24日,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品牌促进会、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亿普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制造装配式智能实验室成果应用峰会在安徽天长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等60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峰会以“新融合、新发展、新标准”为主题,分享产业动态、企业经验、实验室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促进中国智能制造、装配式实验室和实验室智能数据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中国智造和实验室装备的国际影响力。
峰会上,中国实验室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还将在国家标准委、海关总署科技司的支持下,打造中国装配式智能实验室行业标准。此举将推动实验室产业发展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据了解,我国实验室建造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创新体系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国际话语权缺失等诸多问题。建立中国装配式智能实验室行业标准,打造安全、健康、环保、智能的绿色实验室,不仅给广大科研工作者带来了福音,也会让我国的实验室建造业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多话语权。
(责编:鲁先红、关飞)
本网特稿   天长先锋网>>
>>正文内容
天长市隆重举行合工大与华林磁电产学研合作签约暨实验室揭牌仪式
发布时间:日
2月2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华林磁电产学研合作签约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天长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吴玉程、科研院副院长汪俊等领导、专家,滁州市政协副主席、天长市委书记金维加,天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军,副市长曾国辉,科技、财政、经信等部门和万寿镇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由副市长曾国辉主持。华林磁电董事长介绍了公司情况。吴玉程副校长与华林磁电法人代表就&合工大&华林磁电共建电磁吸收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协议&进行签约,吴校长表示合工大创新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以建立联合实验室为起点,全面支持天长产业创新,带动天长仪器仪表、磁性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金维加书记和吴玉程副校长共同为&合肥工业大学&华林磁电电磁吸收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揭牌。陈军副市长要求相关部门和万寿镇做好对接、服务、政策兑现等工作,充分发挥合工大资源优势,把天长打造成全国软磁行业生产基地。
最后,金维加作重要讲话。他对合工大看好、看重天长,支持、关心天长企业表示感谢。他指出天长工业基础比较好,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迫切需要高校支撑,开展产学研用、校政企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他表态天长要成为合工大校地、校企最好的合作方,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企业和经济服务。
(来源:谷立军 王林)
上一篇:[ 02-22 ]
下一篇:[ 02-24 ]
主办单位: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天长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 邮箱: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24号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
滁州市人民政府网
&&&|&&&发表于
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滁州制造”迈向“滁州创造”,实现“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根据《中共滁州市委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滁发〔2016〕42号)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16〕35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是产业规模稳定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由2011年的27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21.6亿元,年均增长15.6%,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42%,拉动工业增长5%,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省第五位。分行业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速强劲,2015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6.4%、19.4%、18.6%,分别实现产值128.9亿、88.5亿、253.6亿;生物产业的产值达到26.4亿元;分区域看,2015年天长市实现产值156.2亿、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产值223.3亿,规模效应凸显。
二是产业集聚加速形成。“十二五”以来,以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为平台载体,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引导和支持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初步形成一批配套完善、成长性好的产业基地,部分产业成长为全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入选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2015年实现产值354亿元;天长智能仪器仪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产值260亿元。凤阳硅基新材料、定远盐化工等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初步形成;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构建了以高速铁路客车、城际轨道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为主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健康营养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全椒经济开发区的现代工程和农业机械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三是省级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引领作用凸显。2015年,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家电产业基地获批省战新基地以来,企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加速,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基地拥有博西华、康佳等主机生产企业10家,长电科技、立讯精密、鲲鹏装备等配套企业200多家,电冰箱、空调、彩电的本地配套能力分别达到80%、70%、80%。初步形成以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为主导,以吸尘器、热水器等小家电为补充的从装备制造到生产、研发、设计、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2015年,基地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56.4亿元,增长15.4%;实现税收13亿元,增长33.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30%。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战新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引进了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检验检测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苏滁智能装备研究院、先进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省玻璃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滁州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轨道交通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战新企业的技术突破提供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撑。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认真落实省科技创新“1+6+2”政策,加大市县两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达到146家,组建战新产业技术联盟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6%;2015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总数达175家,居全省第五。优化完善创业创新环境。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滁发〔2015〕6号),提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调转促”行动,优化产业机构、激发创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面临形势。
一是发展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黄金发展期,是产业上规模、升水平、产业链完善的重要机遇期。安徽省成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苏滁现代产业园获批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智能家电被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长江经济带、合肥IC之都、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区域辐射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是面临挑战。从国际形势上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制造业正面临“双向挤压”效应。从国内发展情况看,各省市纷纷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竞争依然激烈。从自身来看,我市龙头企业偏少偏小,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力与推动力不足;核心产业链不完善,关键配套环节缺失;高层次人才不足,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调转促”行动计划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创新平台打造三大工程,统筹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基金链和政策链等五链建设,努力将滁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创新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
(四)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骨干企业、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催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促使有限的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集中,加快形成特色和竞争优势。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围绕产业转移趋势和国家、省重点发展领域需求,立足滁州基础和特色,选择优势领域作为突破口,坚持有序发展、错位竞争、集中资源、重点推进,实现产业整体发展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自主发展与合作共赢相结合。集中精力练好内功,着力推进原始创新,依托重点项目,打造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趋势,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整合资源、寻找合作共赢的空间。
龙头带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更多中小企业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结构,促转型,抓升级,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高效增长的动力源泉。
质量优先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以“好”字当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化、循环化发展。
(五)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600亿元,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将智能家电产业群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世界级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健康营养、非金属矿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基地。
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原创能力强、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龙头企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持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普遍增强。
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机构)达到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
二、战略重点
“十三五”期间,立足市场前景、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健康五大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面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聚焦重点产业,加强创新能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产业瓶颈,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分层次发展。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做大做强智能家电核心产业,设立高水平智能家电研发中心,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继续强化新型元器件和光纤光缆两个集聚效应显著的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两个具有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50亿元。
1. 智能家电。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家电产业基地。突出“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内培外引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整机产品上水平扩规模、配套零部件增品种上档次,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拓展构建特色彰显、扁平高效、集聚效应突出的新型智能家电产业链体系,主攻新型显示、模糊控制、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建成博西家电园、康佳工业园等智能家电园。加强与合肥市、芜湖市等家电优势产业地区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和特色,推动家电产业一体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依托博西华、康佳、东菱、韩上等整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省级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承载,紧抓家电巨头向中部集聚的机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节能智能型和网络化的家用、商用电器,提升彩电、高端冰箱、智能空调、洗衣机、小家电、新型电子消费品等产品线的规模和效益。
提升核心部件和关键装备配套能力。以长电科技、嘉泰科技、盛诺电子、同德实业、立讯电子、立光电子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伺服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液压比例技术等研发,不断提高光、电、机、液的系统集成度,围绕整机大力发展变频控制器、压缩机、电机、精密注塑等零部件,重点创新升级多用途无氟发泡设备、基于网络控制技术的多工位真空成型机设备、滚筒洗衣机内筒外壳柔性生产线设备等,通过市场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等方式,带动配套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水平。
设立高水平智能家电研发平台。依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检验检测基地,联合合工大、滁州学院建设滁州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建设国内一流的集智能家电创新设计、物联网应用开发、云端运维服务、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家电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动家电产品与互联网融合、向智能化升级、走物联网道路,积极抢占客厅经济,全面迎合“互联网+”战略。
专栏1:智能家电产业重点项目
? 立讯FPC和通讯电子项目;博西家电工业园项目;厦门伯亨源纳米光电-量子点项目;彩电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茂鑫源智能电视项目;博路智能电气设备制造项目;滁州新江玻璃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国内首条全自动家电玻璃生产线。
2. 集成电路。
发展特色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引导芯片设计与应用结合,加大对智能家电、显示控制与驱动、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专用集成电路的开发力度,有重点地突破关键集成电路设计,打造特色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建设IC先进封装与测试基地。呼应安徽建设“中国IC之都(合肥)”,支持长电科技、瑞智电子科技等实施封装工艺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充,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发展晶圆级、芯片级、系统级及三维封装等新型封测技术,向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的方向发展,提高测试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IC封装与测试产业。
打造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配套基地。依托长电科技和立讯电子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半导体及相关配套产业,在百盛半导体、昭田磁电、科思技术、三友电子等一批上下游重点企业的带动下,面向芯片制造,发挥铜、硅等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快发展单晶、多晶硅片、半导体分立器件、铜箔、覆铜板、引线框架等相关材料和配套产品;同时,依托南大光电和科华微电子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全椒县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电子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振兴高科技产业及高端材料的发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国内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配套基地。
打造电子信息制造基地。抢抓台积电、紫光西部数据、德科玛等龙头企业落户南京大江北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华夏幸福专业招商力量和优势,聚焦光电显示和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主攻芯片制造、封闭测试和下游应用,以来安产业新城为中心,积极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
专栏2: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
? 年产350亿只半导体封装项目;大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数字集成电路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柔性电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南大光电年产35吨高纯磷烷和15吨高纯砷烷项目;科华微电子国家级光刻胶工程实验室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富卫芯片测试项目。
3. 新型显示。
鼓励家电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内外新型显示产业向我市加速转移,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并投资显示面板生产线,形成战略协作关系。
打造新型显示配套基地。协同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发展,依托安徽立光电子、滁州盛诺电子并引进面板产业的上、下游关键部件龙头企业,以核心面板领域为基础,以显示终端产品为支撑,形成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光阻材料、液晶化学材料、OLED光源、液晶模组、显示器等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
专栏3: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重点项目
? 生产薄膜晶体管(TFT)表面防静电镀膜项目;生产新型触控显示材料(透明导电玻璃)项目;生产智能家居和触屏面板项目;南京工大方圆环球光电技术(滁州)有限公司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产业化项目。
4. 新型元器件。
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以微型化、片式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节能环保为方向,改变目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企业格局,引入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型知名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发展满足物联网需求的各种专业传感器,推进传感器由多片向单片集成方向发展;针对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端电子元件。
开拓新型电子元器件。发展为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配套的超级电容器、功率型电容器、特种功率电阻器;大力开发新型通信设备用连接器、继电器、滤波器及线缆组件;大力发展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单晶、多晶硅片、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为节能环保设备配套的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元件本身的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
建设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变压器、遥控器、继电器、整流器等领域,建立新型元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一联盟、一平台”的技术创新生态区和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支撑产业技术水平持续攀升。
专栏4:新型元器件产业重点项目
? 立讯精密(滁州)有限公司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接插件产品制造项目;年产5000万只电力继电器;年产2.4亿只半导体整流器件项目;新建年产3亿只电磁继电器项目;扩建年产1亿只低功耗、超小型环保智能控制用继电器生产线技改项目。
5. 光纤光缆。
打造光纤光缆产业基地。以传统电线缆制造为基础,与上游的硅产业基地关联互动,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天康集团、蓝德集团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光纤电缆基地,吸引光纤光缆龙头企业入驻,采取纵向拉伸战略来吸引更多的支柱企业以及周边配套服务企业来滁,完善上下游产业的集群产业,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建设光纤产业研发平台。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国外制棒技术,与滁州相关企业合作设立联合研发机构,推动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光纤预制棒技术和量产瓶颈,抢占光纤产业技术制高点。
专栏5:光纤光缆产业重点项目
? 年产6万吨铜合金接触线及2万千米轨道交通信号线缆项目;天康集团年产50万公里数据线缆项目;安徽神华年产1万千米特种线缆项目;远东控股集团线缆制造项目。
(二)绿色低碳。
深刻把握能源变革重大趋势和产业结构绿色发展要求,以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核心,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和范围,全面推进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朝阳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80亿元。
1. 新能源汽车。
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基地。整合全市产业资源,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整车、电机、电池、电控、充电设施等门类齐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支持我市现有改装汽车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新能源整车,打造以新能源整车为核心的整车龙头企业。
重点推进整车优化设计及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围绕整车优化设计、动力电池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不断突破电池正负、隔膜、电解质等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结构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钛酸锂电池、三元动力电池和纯电动特种车的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在公交、出租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公安巡逻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导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做好新能源汽车登记上牌工作。稳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整车租赁、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完善的市场推广体系。
专栏6: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
? 安徽瑞能新能源汽车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年产10万台新能源电动防撞物流车项目;嘉远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年产10万辆新能源车辆项目;年产3G瓦时磷酸铁锂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
2. 新能源。
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培育发展生物质能产业。
(1)太阳能光伏。
突破关键工艺与技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组件及系统使用寿命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为目标,积极引进工艺技术成熟的光伏企业,掌握光伏产业各部件生产的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开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工艺改进和高端装备研发。
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建设高纯硅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扩大高纯硅材料、晶规组件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产品的规模,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建设高纯硅原料、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系统平衡部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实施太阳能光伏推广工程。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阳光大棚等项目,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光伏技术试验基地建设,加强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和城市照明领域的应用。
专栏7: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项目
? 安徽福莱特年产90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项目;凤阳华信年产75兆瓦组件加工项目;华东院天长市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家电投凤阳县20MW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英发睿能科技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电池片等项目。
(2)生物质能。
从产业链的上游原料回收出发,加大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和能源植物、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回收力度,着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发展秸秆气化和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的开发应用,培育发展生物质能装备制造产业。
专栏8:生物质能产业重点项目
? 生物质发电项目;上海电气(天长)生物质发电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生物质燃气供热站项目;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
(3)风电和水力发电。
充分利用我市风资源,大力开发低风速资源,通过加强风能资源勘查和采用先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开发规模,强化低风速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分散式风电。积极推进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国内首台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示范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改善我市能源利用结构。
专栏9:风电和水电项目
? 南谯黄泥岗,天长杨村,来安舜山、张山、半塔、月亮山,全椒石沛、猫头山、新庄、隆兴,定远藕塘、范岗、拂晓、三和集,凤阳石门山,明光东山、紫阳、古沛、桥头、栖凤、自来桥等风电项目;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示范项目。
3. 节能环保。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先发展绿色照明,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1)绿色照明。
积极发展节能照明类企业。有选择地引进并开发第三代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开发生产细管径荧光灯和不同形状的紧凑型荧光灯;发展应用于道路、场馆、商场照明领域的高压汞灯替代品,生产具有透雾力强和不诱虫等特点的高压钠灯和光色好、光效高的金属卤化物灯。
构建LED生产基地。利用石英砂及模具等相关产业的优势,立足LED产品应用环节,在大功率LED封装领域,通过引进骨干企业及其成熟技术,瞄准中高端市场需求,尽快形成产能,使滁州成为国内重要的大功率LED生产基地;在LED照明领域,依托富实光电、金泰灯饰等骨干企业,组建一批上游SiC衬底材料和多种LED及外延片生产项目,电源驱动芯片、集成模块等附件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专栏10:绿色照明产业重点项目
? 安徽宸睿电器年产15万片LED外延片及系列电器生产项目;滁州量子光电有限公司总投资5.8亿元的年产9000KK颗QLED灯珠项目;安徽雷欧照明年产50万套LED照明灯具项目;科林电子年产500万只大功率LED封装项目。
(2)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鼓励企业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应用。针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需求,加快清洁高效燃烧、余热余压利用、轨道交通节能、节能电机等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促进大气、水、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大力开展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装备研发。推进水处理领域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提升水处理关键组件与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专栏11: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重点项目
? 环保科技研究院项目;低碳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天长亚太水务环保设备项目;特种人防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人防空气滤毒罐及净化生产线项目;永腾环保年产150万套机车尾气净化器项目。
(三)高端装备制造。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趋势,依托滁州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按照“培育领军企业—引进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思路,兼顾各开发园区的实际情况,引导各开发园区错位发展,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现代工程和农业机械产业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
1. 轨道交通装备。
加强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以承接配套产业为切入点,依托浦镇海泰、隆建泰、盛世高科、滁州铁洪、瑞发轨道等企业,在运行控制设备及系统、制动设备及系统、底架构件、转向设备等方面掌握核心工艺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打造滁州轨道交通产业品牌。
拓展零部件制造领域。梳理为中车集团配套的企业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牵引变电器、牵引和辅助变流器、牵引电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促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快速全面发展,打造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为轨道交通产业的整车制造修炼内功。
突破细分领域整车制造。以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为基础,以列车实验线项目为契机,持续跟踪轨道交通客运列车谱系化产品,重点突破城市轨道车辆、城际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以及铁路客车等车辆产品的某个或数个类别,逐步打造整车生产能力,构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基地。
专栏12: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项目
? 生产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震系统、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项目;年产2000辆轨道车辆牵引梁、枕梁、端梁制作组成项目;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建设轨道交通客车试验线项目;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研发、制造、检修项目;铁路车辆电器、地铁车辆电器产品制造、维修项目;轨道交通电子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项目;铁路客车转向架修理及新造车配件生产项目;
2. 现代工程机械。
组建柴油发动机配套产业基地。以全柴、大同机械为龙头,组建柴油发动机配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单缸和多缸柴油机及缸盖、机体、曲轴、齿轮、齿轮室盖、油箱、水箱、油底壳、滤清器、铸件毛坯等内燃机配件产品,形成国内知名的柴油发动机配件基地。
建设现代水田农业机械产业基地。发挥柴油发动机产业集群优势,围绕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引进水稻插秧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产品,积极招揽水田农业机械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下游,进而吸引其他农业机械零部件壮大中游及上游,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水田农业机械协作配套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农业机械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以柴油发动机为核心,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一体,带动全省农业机械产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专栏13:现代工程机械产业重点项目
? 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低耗能低排放商用车柴油机项目;年产5万台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及变速箱项目;年产20万台套节能环保柴油机发电机、启动马达生产线项目;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大功率国四非道路用柴油发动机项目;安徽兴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0万台汽车缸盖项目;年产15万台高端发动机缸体项目(二期)。
3. 智能仪器仪表。
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升级策略。与国内领先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加速实现智能仪器仪表及上下游产业的微小型化、数字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提升产品价值。
打造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引导相关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产业规模优势、效率优势、信息优势和配套优势,大力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与“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天长经济开发区智能仪器仪表产业跨越式发展。
建设高水平研发与检验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整合加强工程技术、实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及服务平台对产业的支撑和示范作用。
专栏14: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重点项目
? 年产9万台压力变送器和42万台热量表项目;年产1000套DCS控制系统成套产品和2万只智能仪表产品项目;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应用超声波技术和雷达技术的物位控制系统项目(续建);高温高压蒸汽热电偶、微小弹性轴瓦专用热电阻、电机埋入式薄片热电阻、K+B型一体化防爆热电偶项目;年产80万台智能化仪器仪表项目;新上年产100万元只高温高压智能化仪表项目;年产 10000台HNSY振动在线粘度仪及HSCY深井测量记录仪制造;年产30万套数字压力表项目;安徽安康仪表线缆有限公司年产20万只温度仪表、压力仪表项目。
(四)新材料。
集聚重点行业和领域,培育核心企业。重点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显示、玻璃和新能源硅基新材料,凹土矿物材料;大力发展氯碱深加工、乙炔深加工等新型盐化工,智能家电、光纤电缆、集成电路等领域铜基新材料。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1. 硅基新材料。
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措施,壮大电子信息显示硅基新材料、玻璃新材料、新能源硅基新材料三个产业链,努力开拓硅基新材料利用多元化格局,使我市硅基新材料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创新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确立硅基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地位。
发展电子信息显示新材料产业链。把握安徽建设全球最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及滁州智能家电战略性集聚基地机遇,依托凤阳县丰富的石英岩资源优势,以新型显示、新能源、节能玻璃及高端日用器皿等市场导向,逐步打造硅砂原料加工—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制造—ITO导电玻璃—触摸屏、背光板等组件生产的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重点突破OLED玻璃基板、钠钙及高铝盖板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产业,大力拓展ITO导电膜玻璃、智能家居玻璃与大功率高压IGBT,助力安徽省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大趋势下,建设硅砂原料加工—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下游应用产品(LOW-E玻璃、玻纤、玻璃微珠、玻璃器皿等)玻璃新材料产业链,促进玻璃新材料发展。
发展新能源硅基材料产业链。以薄膜太阳能电池、超白压延玻璃、超白浮法玻璃、中铝背板玻璃为需求导向,以构建硅砂原料加工—太阳能玻璃制造—TCO导电膜生产—各种薄膜电池组件—光伏工程产业链为目标,建设新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链。
专栏15:硅基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等新材料生产项目;台湾安徽玻璃有限公司建设台玻数控玻璃项目;确成硅化学有限公司硅酸钠生产线、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配套专用材料高分散二氧化硅生产线及配套工程项目;瑞本特种玻璃产业园项目;凤阳凯盛硼硅酸盐特种玻璃生产线;艾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硅微粉生产线。
2. 凹土材料。
提升资源效益、完善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百亿产业、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按照“市场机制、依法合规、整合资源、有序开采、高效利用”的原则,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努力把凹土产业打造成安徽省特色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
聚焦重点目标产品开发,打造高端产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凹土顶尖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与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合肥分院、宁波材料所、山东烟台海岸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所合作,组建“安徽省凹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争取设立“安徽明光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园”,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发展高性能吸附材料、高性能胶体材料、高分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凹土农业材料、凹土环保新材料、家庭日用凹凸棒化工产品、凹土高效饲料添加剂产品、凹土产业延伸产品,推动凹土产业高端化发展。
优化凹土应用行业平台。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成立凹凸棒粘土行业协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推进明光涧溪凹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建设成凹土科技人才创业、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打造成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同时,构筑产品研发、产品中试、产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平台和基地,设立凹土工程技术中心。
专栏16:凹土矿物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 明光飞洲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吸附剂新材料项目;明光市安格矿物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凹凸棒粘土项目;明光汇鑫凹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柴油脱色剂、干燥剂项目;环球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凹凸棒粘土矿系列产品 。
3. 新型盐化工。
发展乙炔深加工产业链。以电石为原料发展乙炔化工,进一步发展BDO产品,并延伸精深加工发展PTMEG-氨纶产品、γ-丁内脂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与PTA结合发展PBT工程塑料产品等乙炔与其他产业链进行融合发展,如与氯气结合发展氯乙烯(VCM),进而发展偏氯乙烯-聚偏氯乙烯等产品;与醋酸结合发展醋酸乙烯产品;与现有产业的CO结合发展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产品。
打造氯氢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链。以精制的苯为原料,结合氯气及氯化亚砜,生产对二氯苯、聚苯硫醚、苯二甲酰氯、芳纶等高端产品;以合成氨及CO为原料,结合周边地区的甲醇,甲胺-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等产品,延伸合成氨和CO产业链。
专栏17:新型盐化工产业重点项目
? 甲醇钠、丙二酸二乙酯、乙醚、1,4-二氧六环等生产项目;高分子材料中间体项目;年产3万吨双乙烯酮系列产品项目;年产1.5万吨系列杀菌消毒产品、1.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和5万吨新型环保涂料项目;年产8万吨一二醇二醋酸酯项目;聚合辐化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吸水树脂项目;浙江华甬新材料项目。
4. 铜基新材料。
谋划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铜基新材料项目,着力建设面向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光纤电缆、智能仪器仪表、新型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等行业的铜基新材料,在细分领域提升和拓展铜基新材料产业链,积极推进滁州市铜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并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铜基新材料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面向智能家电领域。打造电解铜—特种铜管和铜合金管棒产业链,重点发展铜包铝线、铝基电磁线、高强韧性接插件、超微细电磁线、微电机与微型变压器用超微细电磁线等产品。
面向光纤电缆领域。壮大电解铜—低氧铜杆—铜线—特种电线电缆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纯无氧铜杆、特种电磁线、超细裸铜线、单晶铜超导超细线、新型特种电缆、数字通信电缆等。
面向智能仪器仪表与新型元器件领域。发展柔性及特种PCB、微处理器引线框架、粉末冶金材料、高频、高导材料等铜基新材料;发展铜板带设备,延伸深加工,生产电真空器件用高纯无氧铜和弥散强化无氧铜和挠性印刷电路板等压延铜箔。
面向集成电路领域。构建电解铜—铜板带—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铜基新材料,重点开发基于高导电铜合金、中导电中强度铜等合金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处理器引线框架、引线框架专用铜带等高端铜基电子材料。
专栏18:铜基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 年产180万片铜面基板项目;挠性覆铜板生产项目;年产15万吨高等级电磁线项目。
(五)生物健康。
以健康营养产业为核心,优先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疗设备产业,努力发展生物农业技术应用、生物食品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集约的要求,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不断提升生物产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到2020年,生物健康产业产值力争达到70亿元。
1. 健康营养。
打造健康营养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坚持品牌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集聚培育知名食品企业,做深做精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放大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快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食品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健康营养产业基地。
发挥食用酶制剂产业引领作用。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发展需求,以打造生物科技概念产业为目标,大力引进食品用酶制剂项目。通过食用酶制剂的发展改善绿色食品的生产工艺,同时推动滁菊产业发展,积极开发和做大一批具有免疫调节效果的功能性营养保健品。
专栏19:健康营养产业重点项目
? 年产1.5万吨蜂系列健康食品深加工;年产3万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深加工项目;滁菊技术研发加工中心及繁育基地项目;坤大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洋生物KDTR提取物生产项目。
2. 生物制药。
壮大生物制药产业。支持本地药品制造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寻求机遇承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大型制药产业,鼓励企业采取重组整合或承包国际国内顶尖药物厂商的药品生产模式,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完善园区的专业化和公共平台建设。
加速培育发展基因工程DNA克隆试剂,重点推进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药剂的研制和产业化。
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升级。集成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等,更新中药材提取工艺,推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加工,积极发展中药健康品;加强对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中成药的研发,滁州特色的甜菊糖入药研究获得实质性突破,在生化原料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工艺流程上有所革新。
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借鉴中药材发展领先地区经验,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温室育苗、脱毒复壮等现代生产手段,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公司+标准化基地+特许农户”的模式,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尤其是保持滁菊种植优势并加快推进百蕊草的人工培育工作,加强明党参、夏枯草、威灵仙、白头翁、龙胆草、苍术、桔梗等药材的种植培育。
专栏20:生物制药产业重点项目
? 项目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合成项目;安徽和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98吨普仑司特无水物等十二种医药中间体;年产100吨奥拉西坦、奥美沙坦酯新型药品项目;香港九华华源集团滁州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亿袋百蕊颗粒等中药制剂技改项目;年产500吨中药材提取物项目;年产50亿片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药物辛伐他汀咀嚼片项目。
3. 医疗设备。
拓展医疗器械领域。保持住发展较好的血液分析机、胃肠机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发展势头,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关注医疗设备制造产业上游产业相关零部件和材料的发展,积极开展生物医学材料、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基本医疗设备制造;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发家用化、数字化、摄像化、多功能的便携、家用医疗器械,积极引进中、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线。
发展医疗配套产品。顺应医疗产品的发展趋势,持续改进产品工艺,发展注射液用卤化丁基胶塞、抗生素用卤化丁基胶塞、冻干制剂用卤化丁基胶囊等配套产品。
专栏21:生物医疗设备产业重点项目
? 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生产项目;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生产项目;新型医用器械生产项目;年产200万只手杖、60万张轮椅(含四轮椅)、4000台电动轮椅、3万张病床等医疗器械项目;年产2万台护理床及2万台电动轮椅项目;滁州金春无纺布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医用复合水刺无纺布项目。
三、主要抓手
(一)延伸产业链。推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鼓励博西家电、康佳电子、康佳同创、蓝德集团、天康集团、长电科技、南大光电等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本地配套率,促进龙头、配套共赢发展;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健康等,择优建设一批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争取有1-2个基地纳入省级调度,力争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上实现突破。谋划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立足定远、凤阳、明光丰富的工业矿产资源,优化整合产业空间面局,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品向中高端发展。
(二)打造人才链。加大对滁州原创科技城、苏滁现代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资助奖补力度,加快实施“博士集聚计划”“院士助滁行动”“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层次创新团队为依托,谋划培育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兴产业,推进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杰事杰、伯亨纳米光电及苏滁园健康大数据、南谯南工大柔性电子、全椒南大光电等一批企业加快发展,以院士、博士等人才团队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三)部署创新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国内前沿,推动各县(市、区)和省以上园区与中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共建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构建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体系。支持以智能家电、硅基新材料、智能仪器仪表、先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建立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形成和转化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
(四)完善基金链。发挥政策性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多种形成的产业基金,形成了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生命周期的基金集群。充分发挥中安创业产业基金、“市带县”模式安元产业基金和市本级天使投资基金的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基金规模,全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各县(市、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围绕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设立产业基金,对新兴产业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向重点平台集聚、向基地集聚、向新兴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导向和撬动作用。
(五)配套政策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外学苏浙沪、内学合芜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优化完善我市创新发展“1+4+N”政策体系,不断整合优化我市人才、科技创新政策,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效率和促进作用,形成高效的创新政策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推进。建立和完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推动规划落实。各县(市、区)、园区要根据本规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加强日常组织、协调、调度与推进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出现的资金、技术、人力、土地等问题,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资本非禁即入,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效能建设,健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环节,完善监督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大力推广政府和企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三)完善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鼓励各类要素资源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省级预留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基地内企业和项目优先申报国家、省各类资金、基金支持,优先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在基地布局。引导社会各方资源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要素保障单位和项目审批单位要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集中力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四)优化服务支撑。强化提升行政机关的服务意识和学习能力,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产业链环节、各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服务水平。在产业块状领域建设一批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县市区、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国内外专业机构共同组建行业创新平台。构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土地利用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支持体系。
(五)落实监测考核。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数据指标统计口径、统计周期及数据发布机制,准确绘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和态势,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增强规划实施效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评价,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健全规划实施的责任机制,切实加强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附件:1. 产业链与重点项目
2. 产业潜在招商企业名录
产业链与重点项目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 智能家电产业
1.1.1 产业链
1.1.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彩电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承担单位:,地址: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亿元,应用彩电自动化生产技术,购置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和检测设备,对原有12条整机线、9条模组线实施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整机模组线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率先在业内完成产业智能升级,打造智慧工厂。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5亿元,税收1000万元,解决家电行业旺季用工问题。
立讯FPC和通讯电子项目。由上市公司投资新建,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地址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对首期6栋厂房进行装修改造并开展设备基础建设,通过了苹果公司验厂审查,全面投产,其主要产品有电脑内外部连接线材、电脑数据线缆及高频传输线缆等产品等。
博西家电工业园项目。项目包括投资6亿元的博西华中心库项目、投资6亿元的博西华二期厂房项目、投资7亿元的博西华洗碗机项目。中心库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厂房即将竣工;年底前将新搬迁老厂生产线并投入生产;洗碗机项目主体竣工,2017年投产。公司计划到“十三五”末在滁业务板块实现产值300亿元,建成1平方公里的博西家用电器工业园。
厦门伯亨源纳米光电-量子点项目。破解了以量子点替代荧光粉的应用机理与特性,突破了量子点100%替代荧光粉的使用方法,解决了热稳定性差、高温衷减、耐久性能差等问题,以生产核-壳结构量子点产品为主,应用以量子点QLED显示为市场拓展方向。一期投资2.2亿元,租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实现生产6000万颗QLEDQD灯珠,同时预留300-500亩工业用地作为二期用地。
茂鑫源智能电视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25亿元,计划建设互联网智能电视及LED照明研发、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智能电视600万台、LED照明产品500万套,产值可达60亿元。
博路智能电气设备制造项目。项目由投资建设,总投资10.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流动资金1.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厂房10万平方米,办公楼6000平方米,研发楼4800平方米。购置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车床、数控冲床、数控铣床、起重机等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8亿元,年产抽出式低压柜5000台、抽出式高压柜5000台、工业自动化控制柜5000台、箱式智能变电站300台、非晶合金变压器1.5万台,实现利税3000万元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
滁州新江玻璃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国内首条全自动家电玻璃生产项目。承担单位:,利用现有标准化厂房,拟购置自动玻璃切割机、玻璃加工数控系统、全自动磨边生产线等,建成年产300万平方米的全自动钢化玻璃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税收700万元。
1.2 集成电路产业
1.2.1 产业链
1.2.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年产350亿只半导体封装项目。承担单位:,地址: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为30亿元,建设周期4年()。规划用地200亩,建设17万平方米无尘恒温厂房,新增线体20条,形成年产350亿只半导体封装生产能力。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数字集成电路项目。承担单位:,地区:凤阳县,总投资为5亿元,建设周期2年()。
南大光电年产35吨高纯磷烷和15吨高纯砷烷项目。由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135亩,总建筑面积5.67万平方米。年产能35吨高纯磷烷和15吨高纯砷烷,是国家“02专项”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的远景规划是建设国家级全椒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成为中国特气行业的龙头企业。项目自2013年12月开工建设,分为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IC),发光二极管(LED),和太阳能(PV),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值1000万元,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二期工程为高纯ALD、CVD前驱体产品产业化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已完成立项,正在开展安评、环评审查工作,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
科华微电子国家级光刻胶工程实验室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是由北京科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集光刻胶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光刻胶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02重大专项之一。项目于日签约入驻十谭现代产业园,占地面积50亩,预留100亩,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拟在全椒投资兴建光刻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能600吨紫外正性光刻胶、350吨紫外负性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年产值可达2亿元人民币,税收1000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项目备案、平面规划设计、安评、环评等工作,并于2017年1月进场施工。
总投资1亿元的富卫芯片测试项目。租赁使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昭阳工业园厂房、投资建设来料芯片测试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公司建成后主要为长电科技等家电芯片主体企业做配套服务。
1.3 新型显示产业
1.3.1 产业链
1.3.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生产薄膜晶体管(TFT)表面防静电镀膜项目。承担单位:,地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为6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占地80亩,建设厂房、仓库、综合楼等附属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6.1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3.3万平方米,二期2.84万平方米。新增磁控溅射真空镀膜线、液晶玻璃自动化清洗线、玻璃表面处理生产线、抛光机、纯水生产线、紫外线光固化机等166台(套)。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50万平方米薄膜晶体管(TFT)表面防静电镀膜生产规模。
生产新型触控显示材料(透明导电玻璃)项目。承担单位:,地区:来安县,总投资为5.5亿元,建设周期3年()。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ITO导电玻璃研发、生产和销售、购置镀膜线、切割磨边机、抛光机、钢化设备、分光光度设备等。
生产智能家居和触屏面板项目。承担单位:,地区:凤阳县,总投资为5亿元,建设周期2年()。年产100万平方米智能家居触屏玻璃显示面板。
南京工大方圆环球光电技术(滁州)有限公司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为南京工大方圆环球光电技术(滁州)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平台的建设及其产业化,包括上游有机发光材料、封装材料,中下游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4 新型元器件产业
1.4.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立讯精密(滁州)有限公司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接插件产品制造项目。承担单位:立讯精密(滁州)有限公司,地址: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为10.8亿,建设周期3年()。征地300亩,投入10条现代化生产线,建设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接插件产品制造项目。
年产5000万只电力继电器。承担单位:,地区:明光市,总投资为4亿元,建设周期2年()。新建生产厂房、综合用房、仓库、宿舍等;项目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建设12条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2.4亿只半导体整流器件项目。承担单位:,地区:明光市,总投资为2亿元,建设周期2年()。建设生产厂房、辅助用房、职工宿舍等,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建设8条生产线。
新建年产3亿只电磁继电器项目。地区:明光市,承担单位:,总投资1.2亿元元,总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生产厂房2.16万平方米、宿舍8000平方米、技术研发中心1000平方米、实验室800平方米;建设38条生产线及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扩建年产1亿只低功耗、超小型环保智能控制用继电器生产线技改项目。承担单位:,地区:明光市,总投资5000万元。利用现有场地,扩建无尘恒温生产车间8000余平方米,购置精密触点铰合一体机8台,智能、精密、高效自动生产线10条及其他智能检测设备等。
1.5 光纤光缆产业
1.5.1 产业链
1.5.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年产6万吨铜合金接触线及2万千米轨道交通信号线缆项目。承担单位:,地区:天长市,总投资为5.7亿元,建设周期3年()。建设生产厂房及附属用房共计15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检验设备158余台(套)。
天康集团年产50万公里数据线缆项目。承担单位:,地址:天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5亿元,购置系统开发软芯线设备和成套产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40台套。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5亿元,税收1000万元。
安徽神华年产1万千米特种线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共计5万平方米;购置电缆机组材料分析设备、高温压力试验设备等共计290台(套)。
远东控股集团线缆制造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新建生产厂房、商业楼及其附属设施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共计3600台(套),已部分投产。
2. 绿色低碳产业
2.1 新能源汽车产业
2.1.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安徽瑞能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达产后预计纯电动客车2000辆、纯电动物流车5万辆,年产值45亿元;二期项目投资11.5亿元,以涂装和焊接为主;三期投资7.5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年税收贡献4.5亿元。
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8亿元,续建及利用原有厂房及公用设施,新建电池生产车间、电池PACK车间、试制试验车间,形成1万辆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的能力。
年产10万台新能源电动防撞物流车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1.6亿元。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1.6亿元,利用太阳能环保无污染特性,研发只在新型太阳能电动车,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对车进行供电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动车的使用成本,而且非常环保。建成年产10万台太阳能电动车。
嘉远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6亿元,用地1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前期租赁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年产6万台电动汽车项目。
年产10万辆新能源车辆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4年,项目总投资10亿元。新建生产车间、仓库、检测及辅助用房等约50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约220台(套)。
年产3G瓦时磷酸铁锂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共计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G瓦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
2.2 新能源产业
2.2.1 太阳能光伏产业
2.2.1.1 产业链
2.2.1.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安徽福莱特年产90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项目。项目占地480亩,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建设2条日熔1000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生产线及加工配套设施。
凤阳华信年产75兆瓦组件加工项目。建设生产车间、仓库等,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3万重箱玻璃深加工及年产75兆瓦光伏组件能力。
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英发睿能科技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电池片等项目。项目由投资建设,总建筑面5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150台套,建设年产25条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及2GW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生产线。
华东院天长市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承担单位:。地区:天长市杨村镇,项目总投资12.1亿元,总装机容量150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8亿度,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2000万元。
国家电投凤阳县20M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由凤阳县国家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地点:凤阳县西泉镇西泉社区,建设内容:建设装机容量20MW光伏发电项目。
2.2.2 生物质能产业
2.2.2.1 产业链
2.2.2.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由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南谯区沙河镇沙黄工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1台30MW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130吨/小时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
上海电气(天长)生物质发电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由上海电气(天长)生物质发电有限公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天长市永丰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新建1台130t/h高温高压炉排炉配1台3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生物质燃气供热站项目。项目建设厂房1.36万平方米,购置四套生物质气化炉、两套生物质燃气锅炉、铺设主、支管网系统30千米,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
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项目由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明光市化工集中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新建1台130T/H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1×30MW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并预留1台30T/H生物质锅炉用于供热备用炉。
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由投资建设,建设地点:全椒县武岗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台1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一台30mw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
2.3 节能环保产业
2.3.1 绿色照明产业
2.3.1.1 产业链
2.3.1.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安徽宸睿电器年产15万片LED外延片及系列电器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50亩,新建厂房、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购置浸汽炉、注塑机、超声波仪等生产设备,形成年产15万片LED外延片及系列电器的生产能力。
滁州量子光电有限公司总投资5.8亿元的年产9000万颗QLED灯珠项目。已破解以量子点替代荧光粉的应用机理与特性,突破量子点100%替代荧光粉的使用方法,解决热稳定性差、高温衷减、耐久性能差等问题,以生产核-壳结构量子点产品为主,应用以量子点QLED显示为市场拓展方向。一期投资2.2亿元,租用开发区标准化厂房11000平方米,实现生产6000万颗QLED灯珠,同时预留300-500亩工业用地作为二期用地。
安徽雷欧照明年产50万套LED照明灯具项目。新建厂房及仓储等附属用房2.5万平方米,购置先进生产线3条,建成后形成年产50万套LED照明灯具的生产能力。
科林电子年产500万只大功率LED封装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新建生产及附属用房,购置生产设备80台套,建成后形成年产5000万只大功率LED封装的生产能力。
2.3.2 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
2.3.2.1 产业链
2.3.2.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环保科技研究院项目。项目占地28亩,由投资约1亿元在南谯区乌衣镇滁州高教科创城文慧路与二纵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实施,计划新建产品中试车间及仓库1万平方米,研发及办公用房8000m2,主要从事废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复杂废水强化处理、中水回用、生态治理技术推广应用、“三废”环保检测技术、环保核心装备和环保水处理剂科研开发、生产推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2亿元,利税6000万元。
低碳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占地60亩,由投资约1.5亿元在南谯区乌衣镇滁州高教科创城二横路与二纵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实施,规划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以“创新工场”模式组建,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为主要领域,以产业科技的研发为手段,以产业化转化为目标,按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运作,建立引领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型的科技创新形式的研发实体。主要从事废旧轮胎整胎气化与资源化利用、高湿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和超临界水氧化等低碳产业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期建设1.2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8000万元。
天长亚太水务环保设备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建厂房及附属用房,购置生产设备145台套,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95万台(套)污水处理设备、3000辆移动泵车、清淤车的生产能力。
特种人防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人防空气滤毒罐及净化生产线项目。项目新建厂房等7万平方米,安装人防空气滤毒罐、超净工作台各8000台,生物安全工作台、空气自净器、风淋室产品各4000台,人防设备生产线两条。
永腾环保年产150万套机车尾气净化器项目。永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套机车尾气净化器项目及相关环保产品,为治理环境污染、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而打造,重点机车尾气净化器装置项目,项目用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主要为智能化生产车间及工业废水综合处理站、研发办公楼,实现节约用地的要求。
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3.1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3.1.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生产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震系统、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项目。承担单位:,地点:来安县,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2年()。总需求面积8万平方米,厂房7万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和综合楼3000平方米,年产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零件200列/年;高铁动车组减震系统定位芯棒及拉杆芯棒200列/年;高铁动车组传动系统铝合金齿轮箱200列/年及其它产品。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建设轨道交通客车试验线项目。承担单位: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总投资为20亿元,建设周期4年()。建设长6公里、环线直径1.2公里国家级标准轨道交通车辆试验,建设大铁路客车试验线有利于引进整车集成创造条件,为将来引进整车制造和集成创造坚实的基础。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5亿元,税收1亿元。
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研发、制造、检修项目。承担单位: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2亿元,建设周期3年()。主要产品包括动车组制动系统年生产300列和地铁制动系统年生产300辆。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
铁路车辆电器、地铁车辆电器产品制造、维修项目。承担单位:,总投资为3.6亿元,项目2017年9月试生产、投产。主要产品包括大铁路车辆电器控制箱柜产品年产1.5万件;地铁车辆电器控制箱柜产品年产1.2件;大铁路车辆照明灯具系列产品年产8万套;地铁车辆照明灯具系列产品年产6.4万套;大铁路车辆影视监控系列产品年产3000套;地铁车辆影视监控系列产品年产2000套;大铁路车辆柴油机发电系列产品年产1000台;大铁路车辆修旧空调系列产品年产2000台;大铁路车辆空调机地面配套试验年产1.5万台。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3000万元。
轨道交通电子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承担单位:,总投资为3.5亿元,目前,项目二期已部分投产。主要产品有轨道车辆用电子门控器(EDCU)、控制单元粘接气路板、铁路机车6A机箱及集成系统、铁路客车机车车门等。公司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特别是新开发的粘接气路板、6A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发展优势显著。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近5亿元,税收2000万元左右。
铁路客车转向架修理及新造车配件生产项目。承担单位:,总投资1.265亿元,项目2015年8月开工建设,2017年试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新造客车转向架配件1000、铁路客车转向架修理1000套、新造车门2000套、门框2000套和金属制品及铆焊件2500件。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1000万元。
3.2 现代工程机械
3.2.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低耗能低排放商用车柴油机项目。承担单位: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为2.8亿元,建设周期3年()。建设一条缸体柔性加工线,一条缸盖柔性加工线,一条高柔性、全自动混装装配线,40台套试车台架(含智能RGV输送系统)等。
年产20万台套节能环保柴油机发电机、启动马达生产线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3年()。建设柴油发动机、启动马达生产线,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建成达产后第三年度实现产值2.5亿元。
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大功率国四非道路用柴油发动机项目。承担单位: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3年。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新建装配车间、试车车间、外协件仓库、成品库以及变配电所、空压站等生产辅助建筑,形成年产10万台大功率国四非道路用柴油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安徽兴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0万台汽车缸盖项目。安徽兴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将新建汽车缸盖生产线2条,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861”行动计划项目,企业依靠自身研发,掌握了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利税2000万元。
年产15万台高端发动机缸体项目(二期)。承担单位:,项目总投资为7000万元,建设周期2年。以全柴动力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购置性能试验、检测仪器、高精度加工中心、精密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加工检测设备,通过建设高性能排放试验室和中试车间,建立节能环保系列柴油机创新研发平台,提升技术研发装备水平。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6亿元,利税850万元。
3.3 智能仪器仪表产业
3.3.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年产9万台压力变送器和42万台热量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0万元。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共计7.4万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共计360台(套)。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年产1000套DCS控制系统成套产品和2万只智能仪表产品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共计3.5万平方米,购置精密气动冲床、系统开发软件、高低温试验箱等相关检测设备401台(套)。年产值达3.5亿元。
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应用超声波技术和雷达技术的物位控制系统项目(续建)。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8亿元,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天康集团仪表继续扩展应用领域,拓展核电,高铁,军工,航天、节能和环保等前沿领域;持续不断地开发新的仪表产品,着重在高级,精密和尖端上不断突破。其中应用光谱辐射,红外辐射等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应用光纤技术于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系统,应用超声波技术和雷达技术的物位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和控制的总线系统,高级、精密制造的柔性加工系统等等。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
高温高压蒸汽热电偶、微小弹性轴瓦专用热电阻、电机埋入式薄片热电阻、K+B型一体化防爆热电偶项目(续建)。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共计290台(套)。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
年产80万台智能化仪器仪表项目(续建)。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亿元,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共计6万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共计120台(套)。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新上年产100万元只高温高压智能化仪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亿元。该项目建设厂房4万平方米,购置设备80台套,该项目产品可替代同类国外进口产品,主要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高温高压流体开关控制,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和石化等行业,市场需求量较大。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
年产30万套数字压力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年年限为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亿元。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其辅助用房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购置车床等相关生产设备共计80台(套)。年产值达2.5亿元。
4. 新材料产业
4.1 硅基新材料产业
4.1.1 产业链
4.1.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等新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年产4500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1000吨全天候反光玻璃微珠。
台湾安徽玻璃有限公司建设台玻数控玻璃项目。建设单位:台湾安徽玻璃有限公司。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2条超薄玻璃生产线。
确成硅化学有限公司硅酸钠生产线、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配套专用材料高分散二氧化硅生产线及配套工程项目。承担单位:确成硅化学有限公司,总投资为8亿元,建设周期2年()。
瑞本特种玻璃产业园项目。承担单位:。新建2条中性药用5.0玻璃生产线,单条生产线熔窑单日熔化能力24T,年产量12264T;1条硼硅与盖板玻璃生产线,可年产80万平方米;1条TFT显示器液晶玻璃生产线,可年产80万片。
凤阳凯盛硼硅酸盐特种玻璃生产项目。承担单位:(中建材)。项目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在原厂区内新建50t/d硼硅酸盐特种玻璃生产线、原料车间、联合车间、成品库等。
艾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硅微粉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130亩,建设年产15万吨TFT-LCD液晶基板玻璃专用高纯度石英微粉生产线一条。
4.2 凹土矿物材料产业
4.2.1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明光飞洲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吸附剂新材料项目。项目主要扩建厂房2.3万平方米,混凝土场地5000平方米,购置造粒机、雷蒙磨烘干机及除尘、包装等设备,新增化验、检验等设备。建成后形成年产1万吨吸附剂新材料的生产能力。
明光市安格矿物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凹凸棒粘土项目。建设厂房1万平方米,2条凹凸棒深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形成年产1万吨凹凸棒粘土的生产能力。
明光汇鑫凹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柴油脱色剂、干燥剂项目。建设三条高中档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钢结构厂房和仓库五栋,总面积1.5万平方米。办公楼、新产品研发中心,化验室及化验设备、职工食堂、宿舍及活动室。建成后形成年产2万吨柴油脱色剂、干燥剂的生产能力。
环球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凹凸棒粘土矿系列产品。拟建钢构厂房及仓库四栋,面积1.5万平方米,两层办公楼约800平方米,化验室、职工宿舍,铲车、叉车、自动翻斗车及其他机械设备。建成后形成年产3万吨凹凸棒粘土矿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
4.3 新型盐化工产业
4.3.1 产业链
4.3.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甲醇钠、丙二酸二乙酯、乙醚、二氧六环等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4年,项目总投资8亿元。办公楼、中心控制/化验室、总变电所、维修车间、仓库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生产装置8-10套。
高分子材料中间体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5年,项目总投资5.4亿元。年产12万吨/年氯代苯酐、二酐及聚酰亚胺特种塑料。
年产3万吨双乙烯酮系列产品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3.89亿元。年产3万吨双乙烯酮、副产品丙酮3000吨/年,2万吨乙酰乙酸甲(乙)酯、5000吨双乙酰化系列产品项目,占地约200亩。
年产1.5万吨系列杀菌消毒产品、1.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和5万吨新型环保涂料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2.3亿元。年产1.5万吨系列杀菌消毒产品、1.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和5万吨新型环保涂料,建设生产及附属用房2.5万平方米。
年产8万吨一二醇二醋酸酯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年产8万吨一二醇二醋酸酯、8万吨不饱和树脂及系列产品项目。
聚合辐化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吸水树脂项目。承担单位:,总投资为5.53亿元。年产6.25万吨丙烯酸酯系列,能够达到的产能为高吸水树脂1万吨/年、印花助剂2万吨/年、水刺无纺布1.25万吨/年、低温粘合剂2万吨/年,项目规划用地200亩。项目分二期建设,建设期36个月,2015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完成基础设施工程,2016年一期工程竣工试生产,完成投资2亿元,2017年建成二期工程。
4.4 铜基新材料产业
4.4.1 产业链
4.4.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年产180万片铜面基板项目。承担单位:,地区:明光市,总投资为3.5亿元,建设周期2年()。利用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相对廉价的原料和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生产高档的CCL产品,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频IC封装领域。
挠性覆铜板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4.4亿元,占地1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4亿元,用地30亩,建设挠性覆铜板及其覆盖膜项目;二期项目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70亩,建设电路板及电子材料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挠性覆铜板及电子工业用特种高性能胶带为主体,产业涉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加工、电子制造业基础材料、新能源太阳能电池制造用材料等。
年产15万吨高等级电磁线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16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等级电磁线项目,预计达产产值150亿元,上缴税收3亿元。
5. 生物健康产业
5.1 健康营养产业
5.1.1 产业链
5.1.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年产1.5万吨蜂系列健康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设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设年产1.5万吨蜂系列健康食品深加工生产线。
年产3万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地址:琅琊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70亩,新建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产车间、研发楼等,计划新增包括酶解罐、过滤罐、包装机等设备 。项目投产后,可年产3万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年利润2700万元,缴税700万元。
滁菊技术研发加工中心及繁育基地项目。
坤大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还痒生物KDTR提取物生产项目。承建单位:,地址:滁州市琅琊区,扩建海洋生物羊栖菜提取物KDTR系列产品,应用于烟草、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项目计划新增投资9000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税2500万元。
5.2 生物制药产业
5.2.1 产业链
5.2.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项目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合成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1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合成项目,引进国外首创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合成技术,建设国家级合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研发生产核酸、蛋白等生物试剂产品,形成年合成通量2亿碱基基因的生产服务能力。二期建设生物系统工程应用项目。
安徽和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98吨普仑司特无水物等十二种医药中间体。建设单位:安徽和一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厂房、办公楼及辅助设施共计3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158台套。
年产100吨奥拉西坦、奥美沙坦酯新型药品项目。年产1万吨中药材、8亿粒葛酮通络胶囊、5亿袋颗粒剂的招商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4亿元。建设厂房,新建流水生产线2条。
香港九华华源集团滁州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亿袋百蕊颗粒等中药制剂技改项目。建设单位:香港九华华源集团滁州药业有限公司,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3.25亿,2.6万平方米提取和制剂车间厂房及配套仓储设施等,新增片剂胶囊生产线1条,颗粒散剂生产线1条,项目配套种植基地10亩。
年产500吨中药材提取物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1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及辅助用房3.5万平方米,购置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2条。
年产50亿片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药物辛伐他汀咀嚼片项目。一期占地80亩,总投资为2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药物洁净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主要为生产制剂车间、仓库和一个研发技术中心,设有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供应系统、空气压缩供应系统、真空供应系统等公用设施;二期占地120亩,总投资为4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药物洁净面积为3万平方米,主要为装载现代化先进的全自动一体化生产设备的净化制剂大楼、质量检测控制中心、注射用水供应系统、超微细粉纳米研究所、物流平台等。
5.3 生物医疗设备制造产业
5.3.1 产业链
5.3.2 重点项目详细说明
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先期租赁苏滁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500万件电子血压计及配套电子产品项目。
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1.4亿,筑面积1万平方米,年产100万件电子血压计及配套电子产品。
新型医用器械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厂房及配套用房1.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60台套
年产200万只手杖、60万张轮椅(含四轮椅)、4000台电动轮椅、3万张病床等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3年,项目总投资6.5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购置专用设备、检测检验设备、辅助设备等400台(套)。
年产2万台护理床及2万台电动轮椅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年限2年,项目总投资3.2亿元。建设生产厂房、仓库、综合用房等,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滁州金春无纺布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医用复合水刺无纺布项目。承担单位:,总投资 1.2亿元。建设厂房8865平方米,仓库3546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建设2条医用复合水刺无纺布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年产1万吨医用复合水刺无纺布,年销售收入可达1.9亿元,实现年利润1660万元,缴税1200万元。
产业潜在招商企业名录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 智能家电产业
主要招商方向 招商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家电 海尔(Haier)集团 作为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从事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烤箱、智能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空气盒子、车载净化器、家用厨电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商业解决方案。
LG电子 LG电子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通信产品和家用电器领域内的全球领先者和技术创新者,是生产平板电视、音频和视频产品、移动电话、空调和洗衣机的全球龙头企业之一。
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 从事包括厨房电器、洗衣机、冰箱和酒柜、洗碗机、咖啡机等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注册资金60.16亿元,员工70561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生产销售空调器、自营空调器出口业务及其相关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
注册资金64.01亿元,员工93299人,以家电产业为主,涉足电机、物流等领域,旗下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大家电、小家电、电机及物流主要家电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风扇、洗碗机、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豆浆机、饮水机、热水器、空气能热水机、吸尘器、取暖器、电水壶、烤箱、抽油烟机、净水设备、空气清新机、加湿器、灶具、消毒柜、照明等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现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主要家电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风扇、洗碗机、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豆浆机、饮水机、热水器、空气能热水机、吸尘器、取暖器、电水壶、烤箱、抽油烟机、净水设备、空气清新机、加湿器、灶具、消毒柜、照明等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现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洗
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主要家电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风扇、洗碗机、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豆浆机、饮水机、热水器、空气能热水机、吸尘器、取暖器、电水壶、烤箱、抽油烟机、净水设备、空气清新机、加湿器、灶具、消毒柜、照明等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现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注册资金61.05亿元,员工63802人,从事电冰箱、空调器、电冰柜、洗衣机、热水器、洗碗机、燃气灶等家电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研发。
注册资金13.63亿元,员工32935人,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
注册资金6.32亿元,员工7872人,主营家用洗衣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注册资金7.64亿元,员工18290人,从事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白色家电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注册资金7.66亿元,员工4489人,主营洗衣机、冰箱、冷冻箱、冷藏箱、微波炉、洁身器、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
注册资金6.32亿元,员工16503人,主要从事厨房炊具和厨卫小家电、大家电、健康家电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注册资金7.68亿元,员工3421人,从事豆浆机和厨房小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注册资金7.3亿元,员工3265人,厨房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综合服务。
注册资金5.79亿元,员工20115人,主要从事小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电热水壶、电热咖啡机、面包机、打蛋机、多士炉、搅拌机等。
注册资金1.65亿元,员工7752人,从事冰箱、冷柜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注册资金122.14亿元,员工70774人,公司基于Android 操作系统互动应用的全业务智能电视,实现电视平台技术的统一和开放。
注册资金46.16亿元,员工59588人,集数字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数码、网络、电源、商用系统电子、小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
注册资金13.08亿元,员工20175人,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是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之一。
注册资金16.02亿元,员工4942人,公司现拥有液晶电视、数字机顶盒、视盘机和多媒体音响四大系列,产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家庭视听消费类电子产品体系。
注册资金3亿元,员工1951人,主要从事平板电视及平板电脑的研发、生产、销售。
注册资金5.23亿元,员工18人,是一家专业的彩电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的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在国内市场仍居前两位,出口居国内外品牌第一。
注册资金9.17亿元,员工8642人,主营制冷配件、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节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白色家电(配件)
注册资金8.66亿元,员工3824人,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制冷设备及零部件。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18.01亿元,员工7643人,生产销售空调冰箱之元器件及部件、咖啡机洗碗机洗衣机之元器件及部件。
注册资金5.6亿元,员工6685人,冰箱压缩机及商用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注册资金11.36亿元,员工4802人,生产冰箱、空调、汽车、机械用高压管材等,主要产品有制冷钢管、钢制冷配件、铝制配件等。
注册资金9.99亿元,员工3168人,数字电视智能终端及软件系统与平台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运营与服务。
智能电视(配套)
注册资金4.01亿元,员工5364人,设计、生产和销售电视机结构件、白色家电结构件等。
注册资金5.75亿元,员工2924人,从事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公司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注册资金7.46亿元,员工1425人,从事数字电视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2 集成电路产业
主要招商方向 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设计 同方国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6.07亿元,员工1948人,主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销售,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注册资金5.64亿元,员工336人,以信息安全、SoC、无线射频为核心技术发展方向,涵盖IC设计前端至后端全过程技术,产品涉及安全芯片、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通讯射频芯片及终端产品等多个方向。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9.96亿元,员工5387人,生产集成电路芯片、通用打印耗材及核心部件。
注册资金6.74亿元,员工282人,是我国微电子行业的一家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大型骨干企业,主营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
注册资金1.6亿元,员工718人,是国内少数几家从事系统级超大规模数模混合SoC及智能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的企业之一。
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5.78亿元,员工408人,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新册产业园天泉实验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