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关于汇率美元的疑问

人民币汇率表的疑问_百度知道
人民币汇率表的疑问
人民币汇率现在采用的直接标价法,即美元兑换人民币比例1.例如现在汇率100:630变动为100:600这称之为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吧?2.人民币汇率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对吧?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应...
人民币汇率现在采用的直接标价法,即美元兑换人民币比例 1.例如现在汇率100:630变动为100:600 这称之为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吧?2.人民币汇率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对吧?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应该是各占一半,为何政府要抑制人民币升值,美国为何一味要求升值?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363
获赞数:1580
1,是的,2,对;3,一句解释很难,简单说说吧。当RMB升值时,出口会受到影响,升值相当于涨价。中国出口比重很大,因此需要抑制RMB升值。同理,RMB升值,相当于美元相对人民币在贬值,美元区产品价格下降,这将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以上是主流观点,下边我说二句。实际上,抑制RMB升值是个很二逼的行为。货币为国家信用,本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中国刻意控制rmb升值,相当于商店刻意控制自己的商品不涨价,这固然会提高出口额刺激生产,但是你能想象别人一家4S店一直坚持5万卖宝马不加价吗?他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该升值TMD不升值,刻意追求生产量和销售量,一帮工厂乐呵呵看着产销量提高,而消费者则疯狂采购中国商品。固然中国商品的成本比其他地区要便宜的多,但是中国没有把这种成本的优势转化到利润的优势上,而采取了降价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这样固然能取得一时的利益,但是违背了正常的经济规律。随着资源等产品融入国际主流,成本不可能永远低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是轮流世界工厂的过程,而世界工厂就是所谓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代名词。升值时必然,而升值则相当于之前高度密集的生产性企业要出现连锁式倒闭崩盘,升值意味着之前卖出去的500件商品,现在用相同的钱,今天只能回购350件。美国欧美为啥要求RMB升值?因为你5万块钱卖宝马,让人家4S店都开不下去了。获利的是消费者,而郁闷的是资本家。美国的声音是资本的声音,所以美国必须要求RMB升值。
采纳数:2259
获赞数:88323
今年年初之际,关于人民币升值的猜测,再一次风生水起。市场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动了利率,汇率为什么不能动?这种预期很快就反映到了央行的外汇账户上,2004年最后几个月外汇储备剧增达数百亿美元。只要美元继续下滑态势,外汇储备的增加怕是难以遏制。 两年来,几乎每一次美元下跌,都会引发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呼声。这不难理解,美元贬值,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自然更加值钱,更愿意被投资者持有。这是市场选择,并不能简单认为的投机行为。不管人民币升值与否,这些资金都有办法获利。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汇率不应以国际游资的进出为方向标而决定是否调整,更不应该跟着几个国际游资的指挥棒走。然而问题是,持有强势货币是金融市场再普通不过的选择。美元日益疲软,而人民币越来越强势,不仅是投机分子,就是一般普通的投资者,也会选择持有更多的人民币。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未必是坏事。货币升值意味着经济基本面良好,升值本身更可以大大提高一国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能源和原材料,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短期看,则能帮助企业消化因能源、原材料涨价而提高的成本。 下面我就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带来的变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影响。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改善贸易条件。中国正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出口成品,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国际价格大大降低。贸易条件恶化致使国内资源流失,出口商品经常被国外反倾销,长此以往,中国将会变为一个贸易贫困国。人民币升值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面貌。第二,抑制通货膨胀。在升值条件下,国内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而进口产品因为汇率下降而价格下降,最终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进而达到紧缩通货的目的。在通货膨胀期间,本币升值无疑是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第三,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则是一种资源闲置,无疑是极大的浪费。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无疑是消化过剩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第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 人民币汇率低估鼓励了出口部门,但是却是以压制国内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代价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第五,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2001年以来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造成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保证稳定的货币供给和物价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主动性较强的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如发行央行票据等形式,去&对冲&被动性强的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这使得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性大打折扣,而且冲销政策的成本不断上升,难度会越来越大。第六,减少贸易摩擦。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给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较为突出: 第一,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第二,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第三,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五,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二、人民币新汇制带来挑战与机遇 这次改革对人民币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此幅度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不断升值。而且,即使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也会带动亚洲其他币种的相应升值,进而部分地释放国外的政治压力。毕竟,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和贸易磨擦对中国出口的危害,远远大于2%升值可能的不利影响。应当承认,此次汇率改革是一种突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民币脱钩后引起了一些国际市场波动,如亚洲货币急升,美国长债孳息亦扭转跌势回扬。在近期,随各方不断测探人民币走向市场波动难免。在中期,国际投资及贸易亦会作出适应性调整。此外,由此引起的长远国际经济金融重组,对中国以至全球来说都兼具挑战与机遇,如何部署应对之道将事关重要。中国首先面临的挑战是要处理好在较灵活变动汇率下的经济管理。在宏观调控层次上,首先要管好可能由此引发的大额跨境资金流动,以免影响经济及金融稳定。其次要重新分配各大调控政策的功能。可由汇率变动来分担财政、货币政策的任务,而后两者亦要满足汇率变动下的新调控要求。在微观层次上,企业及银行则要学习控制由汇率及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无论政府、企业及个人,均要探索新环境下的经济规律。若处理得当汇率浮动可提供更多选择,如宏调便多了一项工具。从长远看,更大的战略意义则在于中国可对全球化发挥更全面的引导力,和更充分地突显大国效应。过去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等如冻结了自身金融影响力,实际上成了美国金元帝国的部分。但今后人民币的汇率、利率自主后,国际市场便多了一个可变量,全球参与者都要学习适应。何况在这背后中国本已有了十分重要的实物市场影响力:中国工业产品的供应对资源、资本产品以至工商支援服务的需求等,在国际市场上已举足轻重。将来随期货市场也发育成熟,中国对世界市场将形成全方位对接,其经济辐射力更为强大,也更有利于中国与全球互动发展。特别值得注意者是,中美之间在汇率挂钩下形成的经贸关系会受到什么影响。多年来中国大量向美出口而外贸盈余反馈美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支持美国经济,包括目前的双赤、房地产泡沫及攻打伊拉克军费等。这本是现行超级大国与未来超级大国间独特的互利互补循环,大可相安无事。然而近年美国国内鹰派及保护主义势力却拚命去打乱这循环,迫使中国走上“金融独立”之路,美国内部也有不少人对此不予赞同。而其长远影响可能不亚于七十年代初美国打碎布莱顿森林协议的金本位制度。中国既不能再“寄人篱下”,便应积极自立门户。这样会带来一些风险,但另一面又可摆脱了更大的风险。美国名分析家史蒂芬.罗奇便曾指出,美国的双赤将难以为继,中国与美国关系太紧密是把自己与发达国中最不稳定的经济与最不稳定的货币拴在一起,因而正冒着巨大风险。人民币脱钩有助减缓上述问题。为求自立中国应把握时机,尽快与周边国家协调以强化货币合作,逐步为建立人民币货币区铺路。其实这方面的条件已逐步浮现:人民币在大多邻国已可通行,邻国亦渐以中国马首是瞻(如这次马来西亚便追随中国把货币脱钩)。且随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成立,及上海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增强,中国与邻国经济的融合度正与日俱增。此外,中国更应以人民币汇率走向自由化作为与欧美交涉的政治资本。中国既担起更大的改善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责任,欧美也应拿出实际行动作为响应。其中当然要减低各种保护主义措施,并改变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人民币升值是应对可能的通胀的最彻底的手段。既然汇率偏低要对通货膨胀负主要责任,那就应该考虑从汇率调整上着手,彻底消除通胀失控的危险。而作为当今公认的强势货币,升值也是符合市场理性的选择。我们要更好的运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会,大力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希望采纳
采纳数:18
获赞数:41
1,是的2.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了3.怎么会是各占一半,对中国的国情来说,人民币升值,就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中国的内需不足下,对出口的依赖还是很大的。
获赞数:22
1、严格的应该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低。2、你所描述的确实是人民币在升值。3、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出口来说,货物以美元计价时标价就高,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确实不利于出口。对我国进口来说,确实是有利的,这样就会引起我国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小,但对美国来说,可以增加对华出口、减少进口,对于美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非常有利。
采纳数:10
获赞数:60
1.是的2.汇率上升,人民币就贬值,3.人民币汇率上升,物价就会上涨,通货就会膨胀而导致经济硬着陆,那样对中国会有很打的伤害
其他4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近期有关外汇占款的疑问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约500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央行公布6月央行外汇占款为-343亿元。外管局公布:6月银行结售汇-1425亿元。银行代客结售汇-923亿元,自身结售汇-501亿元。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303亿元;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1488亿元。
核心观点:
1)市场对央行外汇占款是否真正在回升有争议。6月代表批发和零售的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指标的数据均显示资本外流规模小幅扩大,总体形势依然稳定。市场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价”和跨境数据“量”的背离。6月人民币汇率的平均值6.8072相对于5月6.8894升至1.2个百分点,但是跨境资本外流规模反而扩大。我们认为背离的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三因素模型,除外汇市场供求之外,还与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相关。
2)维持下半年央行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的判断。央行外汇占款自从今年2月份以来进入低速波动,这是因为央行再次尝试减少对外汇市场干预。在加入逆周期因子之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分化,市场供求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推动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但从下半年趋势来看,我们预计外汇市场供求仍将维持弱平衡的局面,这意味着央行较少干预汇市,也可以依靠市场化的力量自求平衡。
3)我们详细分析了6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分项的变化,并对市场关心的掉期操作是否会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了讨论。
4)侧面印证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小幅上升。6月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中“其他项”出现回升,从-173至-42亿美元,负值减少,意味着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不再需要央行融入更多的资金。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跨境资本外流规模小幅扩大
6月代表批发和零售的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指标的数据均显示资本外流规模扩大。具体来看,代表批发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央行外汇占款降幅为343亿元,较5月逆差扩大50亿元。代表零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银行结售汇数据逆差1425亿元,降幅较5月扩大247亿元。央行外汇占款与银行结售汇、代客涉外收付款的差距连续第四个月扩大,6月差距分别为亿元。
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923亿元,自身结售汇逆差501亿元,主要受银行支付境外股东红利的影响。从代客结售汇的结构来看,经常项目的逆差有改善363亿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扩大434亿元,主要是直接投资项目逆差扩大398亿元。
此外,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1488亿元,较5月增加13亿元,主要是人民币代客涉外收入-999亿元,较5月增加178亿元,外币涉外收入减少。从结构来看,主要是证券投资项目从-189升至132亿元,增幅321亿元,这个可能与“债券通”的即将启动有关。
央行官方外汇储备连升5个月,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境资本已转为流入。6月央行官方外汇储备+32亿美元,主要是其他币种折算成美元的汇率因素(+135亿美元),以及债权利息收入等因素的贡献,并非真实的资本由流出转为流入。
2017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总体稳定,从图1的趋势来看,为2015年以来外汇供求相对平衡时期。
二、再谈人民币汇率“价”和跨境数据“量”的背离
市场对央行外汇占款是否真正在回升有争议。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价”和跨境数据“量”的背离。6月人民币汇率的平均值6.8072相对于5月6.8894升至1.2个百分点,但是跨境资本外流规模反而扩大。我们认为背离的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三因素模型,除外汇市场供求(即前一日的收盘价)之外,还与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相关。
我们此前多次提及,央行外汇占款自从今年2月份以来进入低速波动,这是因为央行再次尝试减少对外汇市场干预。这意味着央行外汇占款,与其他跨境资金流动指标,如结售汇、涉外收付款、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之间的差额和变动方向出现分化。
此前央行也曾多次努力尝试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时央行外汇占款进入窄幅波动。如2012年5月至11月,2014年4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在两次汇改之后,即2012年4月和2014年3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先后由0.5%扩大到1%,再由1%扩大到2%。我们此前也曾分析过,请见《2014年5月新增外汇占款点评报告--外汇占款低增速或成为常态》。这两个时期,央行外汇占款的波动都显著下降,均值分别为4亿元和-22亿元。
为何那两个阶段后央行又再次干预?两次截然相反的走势,央行无奈重回汇市。2012年10月人民币即期汇率表现非常强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十一周上涨,10月25日首次触及单日涨幅上限1%,30日和31日再度触及单日涨幅上限值,其中多日不断刷新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新高,仅9、10月累计升值幅度超过1.5%,形成人民币强势格局。央行坚持不干预外汇市场,希望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化解人民币汇率陷入连续涨停的流动性陷阱,而商业银行作为市场化金融机构在一致预期下,也不愿意买入美元,导致人民币持续走强的状态没有办法得到有效对冲。于是央行不得不重回汇市。而2014年恰恰与2012年相反。2014年10月美联储彻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虽然仍然继续对到期资产再投资,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停止扩张,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化,这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出现逆转。中国央行外汇占款开始持续负增长,于是央行再度重回汇市,并在汇改之后加大干预的力度。
展望2017年下半年,在加入逆周期因子之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分化,市场供求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推动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预计外汇市场供求仍将维持弱平衡的局面,这意味着央行较少干预汇市,也可以依靠市场化的力量自求平衡。因此,央行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的局面仍可能持续。
三、细察央行资产负债
从6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资产端的国外资产中,央行外汇占款下降343亿元,其他国外资产下降80亿元;变化比较大的是“其他资产”,增加2888亿元。“其他资产”过去几次大的变动,均与央行注资其他金融机构有关。
不过有趣的是2016年之后其他资产和其他负债波动方向趋同,6月其他负债增加2090亿元,那么与其他资产的增量就对冲了,对基础货币供应的影响较小。
从央行外汇供应的角度来看,在资产端“国外资产”中包含三个科目,央行外汇占款、货币黄金和其他,对应着负债端的“储备货币”和“其他负债”。其中,国外资产中的其他科目,主要对应着以外汇存款准备金、以外汇资金交纳因提高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交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最近投资者问的比较多的是掉期操作是否会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我们尝试分析一下过程。外汇掉期,实际上是外币兑人民币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结合。即当前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日期再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同时换入高货币利率的一方向另一方补偿收益。
如果只有第一笔即期交易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当前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资产端计入“国外资产:央行外汇占款”,负债端计入“储备货币”,两者都出现下降;同时在“其他资产”需要计入一笔损益,补偿利率水平的差异。未来,比如一年后,再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做一笔反向会计交易。
如果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都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上面是即期交易入账过程,那么远期交易过程则是,当前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资产端计入“国外资产:央行外汇占款”,负债端计入“储备货币”,两者均出现上升。由于即期和远期交易的金额一致,两者对冲,所以央行资产负债表不体现货币兑换部分的金额,只体现因利率差异水平的损益。
如果是只有即期交易入账,其实与央妈直接使用外汇,对当期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基本相同。如果是第二种方式入账,则这笔通过货币兑换融入的外汇资金,并不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不过,理论上对“其他资产”科目影响较小。
四、侧面印证商业银行外汇占款确有回升
市场之前看到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部分企业结汇需求上升,认为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会上升。过去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和央行外汇占款之差来拟合,或者通过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中的“外汇买卖”的变化来观察。
但2016年之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不再公布,“外汇买卖”也并入至“其他”项,这样推断商业银行外汇占款的干扰会显著增加,因为“其他项”也是一个轧差项,是外汇资金固定来源和运用项之外的灵活变量,表示央行外汇融出的其他资金来源(值为正),或者外汇融入的其他资金运用(值为负)。
6月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中“其他项”出现回升,从-173至-42亿美元,负值减少,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小幅上升,意味着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不再需要央行融入更多的资金。
我们在第二部分分析了,央行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的局面仍可能持续。那么如果仅是商业银行外汇占款的增加,这对流动性有何影响呢?如果是外汇的流入增加,企业进行结汇,企业的外汇存款变成人民币存款,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增加,人民币头寸减少,但企业的存款增加,可贷资金增加,派生能力增加。理论上,超储资金下降,法定存款准备金上升,但基础货币总规模仍是不变的。
因此,如果仅是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增加,而非央行外汇占款的增加,商业银行负债荒的局面会略有缓解,流动性有所改善。不过,如果央妈不参与的话,流动性难以根本性的改善。具体请参见《外汇占款对流动性影响的探讨--2017年7月流动性前瞻》。
五、能源价格疲软拖累全球通胀,不改各国货币政策方向
1、美国经济非农数据超预期,耶伦国会证词表明的态度较为中性
6月非农远超预期,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状态。6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2万,远超预期的17.8万和上月15.2万。失业率小幅上升至4.4%,高于预期4.3%,与非农数据展现出一定的分化,主要原因是部分工人重返劳动力市场,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仍接近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参与率增长至62.8%,略高于上月62.7%。
采购经理指数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制造业指数创26个月新高。美国6月Markit综合PMI终值53.9,高于5月终值53.6,超荣枯线50。Markit制造业PMI终值52.0,低于前值52.7,为9月以来新低;Markit服务业PMI终值54.2,高于前值53.6,创1月以来新高。6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93.5,低于5月94.7。制造业指数强势反弹,6月ISM制造业指数57.8,高于4月前值54.9和预期的55.2,是自2014年8月以来新高;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9.80,低于6月19.80。
CPI的疲软主要归结于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跌。6月CPI同比 1.6%,低于预期的1.7%,核心CPI同比 1.7%,6月美国PPI同比2.0%,低于前值2.4%,继续维持两年来的最低水平,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之一的通胀持续低迷终将影响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信心。
6月FOMC会议宣布加息25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我们预计年底前将再加息一次。耶伦国会证词表明的态度较为中性。对经济和通胀、货币政策判断并没有明显变化。中性利率偏低的判断实际上对中期的参考意义更强,但难以作为下半年不再加息的证据,而引入对资产价格偏高的考量可能使得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意愿较预期更加强烈。对于缩表,FOMC会议纪要显示,官员对缩表启动的具体时间存在分歧,但年内实施的预期没有改变,缩表的具体计划为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和40亿美元MBS,规模每季度增加一次,最终达到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和200亿美元MBS。
2、紧随美联储步伐,加拿大率先加息
加拿大率先加息。7月12日,加拿大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75%,这是加拿大央行七年来首次加息,加拿大也成为跟随美联储加息步伐的第一个主要经济体。同时,加拿大央行将2017年的GDP增速预期从2.6%上调至2.8%,将2018年的增速预期从1.9%上调至2.0%。
3、欧央行尚未明确QE退出节奏,但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欧元区PMI依旧处于高位,通胀降温。欧元区6月综合PMI终值56.3,初值55.7;5月终值56.8。6月服务业PMI终值55.4,初值54.7;5月终值56.3。通胀方面,欧元区6月CPI同比终值1.3%,持平预期1.3%,前值1.4%。欧元区6月核心CPI同比终值1.1%,与预期值一致,前值0.9%。近期CPI的回落与能源价格涨幅的放缓有着密切关联。
欧洲央行发布会议纪要,对削减QE持开放态度。伴随欧元区经济的逐步改善以及政治风险的回落,渐进式退出QE成为可能。根据欧洲央行的最新会议纪要,委员们曾讨论放弃“提高欧洲央行2.3万亿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尽管最终鉴于通胀尚未恢复的顾虑没能达成共识,但官员们表示将继续在未来的会议上考虑宽松的倾向。另一方面,欧洲央行对通胀的预期进行了下调,但上调了今后三年的经济增长预期。QE政策将在今年12月到期,预计最快实施将在明年1月。
4、日本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不变
此前,日本央行购买国债速度放缓引发质疑。黑田东彦在6月发表讲话表示,80万亿日元是债券购买的宽泛指引,随市场状况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由于过低的通胀率,日本不会讨论退出宽松;日本经济已转向温和扩张,但距离2%的通胀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另外,黑田东彦提到在达到2%的通胀目标前减少ETF购买规模的理论可能。日本5月全国核心CPI(除生鲜食品)同比0.4%,高于4月0.3%,相比2%的目标依旧差距巨大。
指示作用。过去三个月,我国工业增速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元汇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