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看,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A

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矛盾吗--《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矛盾吗
【摘要】:
公司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以及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ing,SRI)在海外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概念并得广泛运用,但在国内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公司社会责任出现开始,便存在激烈的争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损害公司的经济效益。本文分别用企业价值、公司股票市场表现作为经济效益的指标,运用国内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论述了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令人吃惊的是,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还就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F270;F22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江红;[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建国;;[J];现代企业;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海燕;;[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2期
班帅;;[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饶冠俊;;[J];商场现代化;2011年02期
吴秀云;;[J];商业时代;2009年34期
李蒙;高红;;[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宝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霞;[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赵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付柏桥;[D];南华大学;2012年
戴江红;[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孙秀华;[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王倩;[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黎;;[J];财会月刊;2007年12期
李正;;[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宋献中;龚明晓;;[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叶敏华;;[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何坪华;;[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张志强,王春香;[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陈志昂,陆伟;[J];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陈玉清;马丽丽;;[J];会计研究;2005年11期
刘长翠;孔晓婷;;[J];会计研究;2006年10期
宋献中;龚明晓;;[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虹;[D];吉林大学;2007年
郑海东;[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朋波;[D];暨南大学;2007年
陈梅;[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传钰;;[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8期
刘冬荣;毛黎明;李世辉;颜敏;;[J];系统工程;2009年02期
本刊记者;;[J];WTO经济导刊;2007年12期
顾世伟;;[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01期
Aron C;[J];WTO经济导刊;2007年08期
张广荣;;[J];中国外资;2007年12期
元海刚;;[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宋献中;;[J];财会学习;2009年03期
金岩;李巧玲;;[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刘道远;;[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际春;肖竹;;[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周友苏;张虹;;[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Krishnamurthy S;[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李德智;梁艳;;[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安吉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孙学亮;;[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雷兴虎;刘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Joe N;[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蔡金汉;;[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叶晨晖;[N];通信信息报;2008年
张兴华;[N];中国电力报;2004年
陈惟;[N];文汇报;2000年
方胜平;[N];中国保险报;2004年
联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鸭江;[N];中国证券报;2001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高级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李凤云;[N];中国企业报;2000年
陈丹青 韩松浩
梁彩华;[N];中国航空报;2010年
陈少瑜;[N];证券时报;2003年
非凡;[N];财会信报;2008年
翁莉莎;[N];湄洲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新东;[D];吉林大学;2010年
卡迪佳;[D];吉林大学;2010年
李冬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陈宏;[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李斌;[D];武汉大学;2010年
李向前;[D];吉林大学;2005年
龙山;[D];湖南大学;2011年
汪平;[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赵邦宏;[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王艳梅;[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振新;[D];复旦大学;2008年
杨晨;[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冯东山;[D];吉林大学;2010年
卢超龙;[D];暨南大学;2010年
邢钢;[D];河北大学;2010年
何乐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刘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杜建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沈惠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道德与品德的关系是什么,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描述: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是什么,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解答:
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1.道德反应人们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的核心是价值观.2.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与法律不同,规范是形式的东西.3.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是人们自觉地用来控制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4.道德既不同于习俗,又有别于法律,它是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评判的标准,它是靠教育,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B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定阶级社会准则转化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1.从普通心理学上理解品德是一种心理特征,人格(个性)品德发展构成了性格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服从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不是社会现实的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3.品德具有社会性、统一性、稳定倾向性、自觉性、区别性、调节性.C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1.品德是人的道德的内化,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体现.2.品德是道德动机与道德实践(行为);道德意识倾向性与道德心理特征;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还是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有机统一.3.品德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它体现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具有稳定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这一根本属性,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4.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舆论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补充回答:
品德的特点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现已过时的以前旧道德准则:不说和不做有害于别人的话和事,但也没有义务和责任批评或处置说了或做了有害于别人的话和事之人,更没有义务和责任赞扬或拥护说了或做了有益于别人的话和事之人.现在我们无产阶级革命阵营正在推出的新道德准则:不仅不说和不做有害于人民的话和事,还要努力说和做有益于人民的话和事,而且有义务和责任批评或处置说
你如果在学校,就上图书馆网站搜论文,如果没有可以去豆丁网看看,哪里东西也挺多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二者紧密联系 作为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法律以道德为基础,道德以法律为动力,共同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和法律应该是一致的.法律含有浓厚的道德意味,“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
道德是非强制性的 ,依靠个人品德为标准,以公众舆论为监督手段的行为.而法律是强制性的,以国家有关法制,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的手段.两者都能起到监督个人行为的目的,只是一个是内在自查,另一个是外在监督的区别
(一)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
法律是思想道德的最低限制,一个人违背了道德观念,但是不能说他违背了法律,但是如果一个人违背了法律,那他就一定违背了道德观念,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跳水自杀,旁边围观群众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那这就是违背了道德观念,不过并没有违反法律,但是如果这时候有人往他头上扔大石头助他早日归西的话,那这个人就是违反了法律,法律限制了一个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定的"六经"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
侧重理论侧重例子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内地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出发,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什么关系,初一的品德不难的
In my point of view,natural disasters are linked to humans' lapse from virtue.In contemporary society,many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ng in terms of mor
1、有人说:有钱就有幸福.你有钱吗?那你就有福,但未必有德,就想现在的一些贪官,无德,但有钱,我们可以说他有福2、有人说:钱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有道德操守,但钱就基本与你无缘了,历史上的清官那个不是劳碌的命,3、当你有钱且有道德操守的人是幸福的,但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了,会挣钱的基本无德(无奸不商),除非你是
理想:理想不是空谈,要能屈,而后才能伸.单是不肯迁就现实,而只是一味空想,不但不能成功,而且终究会消磨了你当初的壮志,向凡庸平淡的生活低头妥协.道德:我们不能希望人能百分之百的消除私念;但应该在牵涉到别人利益的时候,能退让一步,不损害别人.
“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数是有限的.“抽样极限误差”----- 样本数是无限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3)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联系:(1)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从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因而它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从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
“人性”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自然本性”,“人性”事实上应当是“人的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属性的总称.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这些属性,否则就不是人.那么,“人”到底应当具有哪些属性呢?人的属性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道德的“行为应当”就是我们“做人”的社会性要求的最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致,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目标都是面向世界,培育四有新人.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3次下载&&|&&总356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请使用积分()
下载:100积分
本文档由合作伙伴提供
0人评价34页
2人评价58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46页
0人评价1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100积分VIP价:财务杠杆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会计论文网,会计论文,会计职称论文-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高会论文代写代发,先发表后付款
&【摘要】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关键部分,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当前对于二者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相关关系,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以央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且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财务杠杆;相关关系【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等关键词的涌现,中央企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愈发受到关注。2015年1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在京发布,其中指出:报告数量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力军;中央企业在可比性数据披露方面总体较好,但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企业通过适当方式让相关方参与到社会责任活动和报告中的情况较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虽然企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责任体系,但还是有部分企业出于发行新股、保留上市资格等动机,采取盈余操纵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央企上市公司中,以降低政治成本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依然存在。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展和深入,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改革的排头兵,承担社会责任更是义不容辞。有学者认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自身需求,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那么,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社会责任到底有何影响,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否会导致过度盈余管理,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又会带来怎样的盈余管理,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可能的关系,以上问题急需我们做出客观评价。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现代契约理论将企业看成是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组合,要维护契约关系的稳定,企业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我国央企是社会责任意识比较高的群体,更加注重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培养和维护,再加上所面临的监管压力和政治关注,央企会倾向于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提高信息透明度,以维护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稳定发展,从而降低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会主动规避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是管理层为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收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密切相关。对企业而言,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能够通过调整盈余来达到企业预期的年度考核指标,维护股价稳定和公司长远发展。而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和偿债能力,增加经营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过度盈余管理,这种行为预期会给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削弱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关性。我国中央企业的负债比重普遍偏高,且负债在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关系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财务杠杆。试图通过检验盈余管理能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反向调节作用,来验证我国央企上市公司中潜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会削弱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中央企业2011 ~ 2014年公开披露的数据,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不完整以及ST、*ST、PT等上市公司,最终以83家有效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公司的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巨潮资讯、新浪财经等网站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具体的分析过程通过EXCEL2007 和 SPSS19.0 软件完成。(二)变量衡量1. 盈余管理(DA)。本文选用应计利润法,采用改进后扩展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衡量,考虑到样本公司的特点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的短期费用与营业收入基本不相关,管理费用在中央企业的短期费用中所占比例普遍较大,其作为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盈余管理现状,所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一个新变量:管理费用变动额△EXA。基于上述分析,得到新的模型:DAit=TAit/Ait-1-NDAit/Ait-1 (1)&&&其中,TAit为公司i第t年的期末总应计利润,Ait-1是公司i第t-1年的期末总资产,NDAit是公司i第t年的非操纵应计利润。其中NDAit的计算公式如下:NDAit/Ait-1=b1(1/Ait-1)+b2[(△REVit-△RECit)/Ait-1]+b3(PPEit/Ait-1)+b4(IAit/Ait-1)+b5(△EXAit/Ait-1) (2)&&&其中,PPE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固定资产净值,△REVit是公司i第t年的当期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RECit是公司i第t年的当期与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变动额,IA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值,△EXA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管理费用变动额。2. 企业社会责任(CSR)。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方法,用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CSR的解释变量。定义公式如下:每股社会贡献值=每股收益+(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公益捐赠支出-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式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均来自企业现金流量表,“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补偿款、排污费、因环境污染缴纳的罚款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均来自企业年度财务报告。3. 资产负债率(LEV)。从债务契约角度分析,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资产负债率作为财务杠杆的替代变量,在验证假设1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盈余管理的变化;在验证假设2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来验证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调节作用的变化。4. 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SIZE)即总资产,一方面,公司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和标准,另一方面,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为了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规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盈余管理程度。因此,本文采用央企上市公司当期期末总资产来衡量公司规模,并取其自然对数。(2)加入净资产收益率(ROE)来控制公司绩效对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为控制变量。(3)产权比率(ER)主要反映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亦将其作为控制变量。(三)模型构建根据我国央企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本文对盈余管理进行计量时,在扩展的Jones模型中加入新的变量即管理费用变动额,构成了改进后扩展的Jones模型,并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计量企业社会责任。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Ait=a0+a1CSRit+a2SIZEit+a3LEVit+a4ERit+a5ROEit+μit (3)&&&为验证假设2,建立回归模型(4):LEVit=β0+β1DAit+β2CSRit+β3SIZEit+β4ROEit+β5ERit+β6(R_DA*CSR)it+εit (4)&&&其中,R_DA*CSR为虚拟变量,当DA大于或等于样本平均值时,R_DA等于1,否则 R_DA 等于0。四、实证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均值为1.202,说明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比较好;极大值为6.552、极小值为-0.892,说明样本公司在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有待提高。&&&盈余管理DA的均值是0.408,说明央企上市公司在比较年度内正向的盈余管理趋势比较显著;盈余管理的极大值是0.875、极小值是-0.304,表明各央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异较大,且存在正反操作的方向性差异。同时,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符合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各个控制变量的标准差都较小,说明各公司之间在规模大小、经营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较小,这可能是由于选取的对象是财务业绩普遍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数据结果也就相对稳定。其中,资产负债率LEV均值为0.609,表明央企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普遍较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样本公司的财务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假设2提出的必要性。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是0.188,极大值为0.310,极小值为-0.520。一方面表明样本公司盈利状况整体较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影响,央企上市公司出于配股、增发新股、政治成本等动机,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某些分数段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企业为了某些利益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CSR做进一步的描述性分析,如下图所示。由CSR正态曲线可以看出,企业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普遍集中在1 ~ 1.4,整体的数值普遍偏高,说明大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程度较好,央企上市公司比较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通过对2011 ~ 2014年样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每股社会贡献值的均值由1.043提高到1.312,说明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不断提高。&&&&&&(二)相关性检验本文选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LEV、DA、CSR等变量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初步验证了两个假设。五、回归结果分析1. 假设1实证结果分析。我们进一步对方程进行线性回归,表3列示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自变量CSR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盈余管理DA与社会责任CSR 之间相关系数为-0.002,表明两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从而验证了假设1。控制变量LEV的系数为正,说明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倾向于频繁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负债的不断增加,企业会倾向于通过盈余操纵来避免因违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由此盈余管理程度会再次提高。ER的系数为负,说明企业资本结构越稳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2. 假设2实证结果分析。表4列示了模型(4)的回归结果,由该表可以看到,在1%的显著水平上,变量R_DA*CSR的回归系数显著且为负,说明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关系的反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央企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会削弱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关性,假设2成立。企业社会责任CSR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比重,适度调节资本结构。由于我国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所以,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由于我国中央企业受到较广泛的关注,为了公司良好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可能倾向于履行更多六、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本文以83家央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央企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活动起步较晚,尚处于规范与完善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重要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在企业中“滋长蔓延”,虽然企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但还是存在部分企业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及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第一,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同时性战略结合。从本文的研究数据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越不容易进行应计利润操纵。因此,企业自身必须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调整社会责任的履行进度和标准,进而给适度盈余管理提供空间。同时,要恰当把握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存在的度,进行适度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会相应降低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第二,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和保障机制。盈余管理行为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进而会削弱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因此,要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完善外部监督和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督促作用。法律保障也至关重要,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同时,通过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推进盈余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的改进。第三,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理论尚不成熟,企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此外,我国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数据化体系,很多企业披露的信息比较模糊,准确性较差。因此,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十分必要。第四,准确恰当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盈余管理是一种中性行为,适度且适当的盈余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容易产生盈余操纵行为。因此,准确恰当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十分必要,会计人员要公正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真实情况,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资料,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化,适度进行盈余管理,以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维护相关者的利益。&总之,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方,只有做到企业、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有关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起到反向调节作用的研究结论,为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促使中央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积极的方法改善自身经营情况,推动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李国平,韦晓茜.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4(8).Fariz Huseynov, Bonnie K. Klamm. Tax avoidance, tax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4).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2).钟向东,樊行健.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J].财会月刊,2011(27).林华娇,王晓燕.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J].财会通讯,2013(18).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3).Vassiliki Grougiou 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U.S. Banks[J]. Accounting Forum,2014(3).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友情链接:&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