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孩子的快乐快乐比成功更重要范文,还是学业快乐比成功更重要范文

· 家长交流
<em id="authorposton17-4-12 14:16
&#22238;27
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什么样的命运。有好的性格就有好的命运,如果性格不好,命运也就不好。我们亲眼看到很多成功的人物或者领袖人物,性格都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些性格不好的人,急躁、易怒,这样的性格对于他们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其他方面都会随之受到影响。作为一个学生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到北大清华去,你观察那些孩子,你再到普通院校再观察那些大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性格好的孩子,他的学业就比较好,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培养孩子性格的问题。一、良好性格是快乐人生的保证1、良好性格的定义及遗传学说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包含很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例如,良好性格的人,他们的心态是积极的,生活是快乐的,并且生活是有目标的。
图片1.png (154.4 KB, 下载次数: 0)
14:12 上传
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他会喜欢学习、热爱活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别人宽容、友好、大度、不斤斤计较,尊重长辈、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并且诚实、坦率、正直、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有正义感、爱助人为乐,性格具有一致性。反过来说,性格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会或多或少地有消极心态、挑剔、矫情,对待人和事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吹毛求疵,不能与人为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抗压抗挫能力弱,甚至会有自卑和悲观的习惯性思维,性格多变,时好时坏,具有不稳定性。接下来我们讲遗传。性格特质与遗传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比方说,一个家族有什么样的性格,会一代一代传下来,同时,性格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是会通过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和完善的。如果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性格可以造就人生快乐,就可以根据这个良好性格的行为规范,不断地去实践、去改变。良好的性格不是哪个家庭专有的,只要肯改变,任何家庭都可能享有良好的性格。当然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2、社会生活需要良好性格的人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种大环境之下,良好的性格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性格的人,他们有毅力、有耐心、会宽容,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而性格不好的人,就会在这个社会上经常吃败仗。比方说,我们周围或者电视、报纸上会看到很多人,为了一点点小事而纠结、计较、做出极端的事情,不是伤害到自己,就是殃及他人,还会危害社会。想反,性格好的人会游刃有余地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和事情,与人和睦相处,自己也能够快乐生活。在当下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性格稳定、和善友好,这样才能健康地成长和生活,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3、经济发展需要良好性格的人现在我们的孩子是幼儿园、小学,十年、十五年之后,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就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责任非常重大。面临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得大环境,国家需要大量的领导人才。那么,为了输送优秀的人才,教育者必须培养具有良好性格的人,培养有可能担当各个行业领袖人物的人才,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和事件,才能有智慧担当领袖。从这个观点来讲,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实际上是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经济的发展而着想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这样做。4、孩子学业发展需要良好性格提到学业发展,很多家长就会眼前一亮,因为学业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方面,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好、成绩好、能力强,却忽略了良好性格对学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会发现学习好的、成绩稳步前进的、学术上有特别高造诣的这些人,他们的性格都非常好,而且寿命还长。如果一个孩子性格不好,浮躁、偏激、斤斤计较、嫉妒别人,或者是自卑、怯懦、过度敏感,甚至打架斗殴、有暴力倾向等,那么他即使有聪明的头脑,也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无法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影响学业不说,严重的还会把自己的学业毁掉。在很多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孩子因为同学之间的一点点小事而互相伤害、酿成悲剧;有的孩子一时想不开就选择轻生等等,这些孩子不仅完成不了学业,连生命也断送了,这些都是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在学习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孩子们需要良好的性格与应对各种状况,具有良好的性格,才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变化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耐心、有毅力、有责任、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发展学业。家长们每天都在讨论如何能让孩子学习好,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让孩子的未来生活得好。可是一些家长只将目光放在眼前,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学校排名不放,忽视了孩子性格的培养。我们说“性格既命运”孩子成绩再好,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他的命运也不会很辉煌。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让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一定不能忽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二、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们通常以此来形容人的性格的稳定性,某些学术观点或者说某些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会表明性格是天生的,没法改造的。而我认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可以体会一下,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有发展变化的过程。比方说,十几岁的时候斤斤计较,二十岁时就会为他人着想了,到二十五岁时可能就有了家庭使命感,这都是一种变化;有可能没结婚时,性格是暴燥的,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性格就温和了,这些性格都会变化的。虽然性格是变化的,但良好的性格并不是自己就会形成的,它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通过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体验,通过重大事件过后的感悟逐步改变的,因此家长要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家长检讨自己的性格作为家长,要想培养一个良好性格的孩子,首先要检讨自己的性格,因为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里诞生,要有无数个日日夜夜和家长在一起,家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哪怕是一个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孩子,可以说孩子诞生在你的家庭里、在你的家庭里成长,他就是你塑造出来的。家长是快乐的,孩子也快乐;家长喜欢言谈,孩子也喜欢言谈;家长使用暴力,孩子也会使用暴力;家长说话声音高,孩子也会说话声音高;家长用消极的语言说话,孩子也会用消极的语言和别人说话;这种影响好像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输入就有输出,这个是没有变化的、是一定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要想培养一个良好性格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性格。所以,家长检讨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看自己的性格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当然,有很多家长在他们小的时候、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中就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没有接受好的影响,以至于他们自身的性格不完善,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性格就无法改变,只要家长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有信心、有决心去改变,就会得到好的效果,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影响。2、夫妻生活方式要和谐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三口之家,对于孩子来讲是爸爸妈妈唱主角,一个家庭是不是温馨,是不是和睦,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培养。我在咨询的过程中碰到家长来咨询孩子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夫妻整天吵架、闹离婚是造成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学习,家长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作出调整,孩子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说夫妻相处融洽就会使得家庭和谐相处,进而营造适合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和谐环境。据调查,现在有很大比例的家庭夫妻关系是不和谐的,尤其是三十五岁左右的夫妻,对这个阶段的成年人来说,下有孩子需要照顾,上有老人需要赡养,同时还要面对事业的发展、人际的相处、经济的压力等等,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就会变得焦躁、火气旺盛,夫妻之间稍有不顺心或是不理解,就会引发矛盾甚至战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夫妻关系会越来越不和谐。另外,夫妻之间家庭文化的冲突也会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因为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生活背景、有各自特定的文化,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后,就要把两个家庭的特定文化在三口之家里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对方,用智慧的方法和对方来协调,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另一种则是用以往的习惯方式吵架、拌嘴,而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家庭矛盾和问题。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文化都是导致夫妻不和谐的因素,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是及其不利的。比方说,夫妻吵架,就会提高音量,还会有伤害性的言词,这样的负性语言天长日久就会影响到孩子,伤害性的言语、否定的句型、攻击性的词汇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他在表达他的语言时也会使用这种方式,这样就影响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再有,夫妻的不和谐会使孩子变得消极、过分敏感、叛逆、缺乏安全感等等,这些都对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不利。因此,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夫妻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和谐,夫妻双方要多多理解,理解对方在社会压力之下的不得已,理解对方与自己的文化差异、习惯上的不同,要加强有效沟通,避免无意义的争吵等,当然夫妻关系的调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科目,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夫妻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婚恋培训等方式让夫妻关系更和谐,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环境。3、家庭充满微笑和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家庭都是不一样的,一百个家庭有一百个样子,所以不可能每个人,每天都是快乐的,都是微笑的,总会有些人不快乐、不微笑、不爱说话。或许大多数人认为这种不同是很正常的,人总会有自己的个性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来,微笑和快乐对于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微笑和快乐的家庭中,他也会变得快乐。这种快乐更贴切地解释是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如果他在微笑和快乐之中,他大脑就在快乐状态,在快乐的状态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快乐的物质,这时大脑能够快速打开长期记忆系统,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记忆也会增强。相反的,如果孩子整天垂头丧气、面部表情麻木死板,他的大脑就是另一种状态,因为人的面部的八十多个肌肉块,就相当于八十多个供血泵,为大脑供血,如果整日面无表情、呆板冷漠,就相当于停止了供血泵的工作,大脑就会供血不足。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学习就不会好。所以,微笑和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爸爸妈妈,我们的一言一行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视觉感受,孩子看到家长是快乐的,他们也快乐,始终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视觉状态下的孩子会觉得快乐,他的性格就会逐渐地完善起来。从这一点来看,家长平时要学着微笑,要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负性情绪,实践久了就会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这样一个快乐的家庭就诞生了,一个有优良性格的孩子就会从这个家庭走出来,这是一个伟大的事情。4、盘点家庭使用的语言这里说的盘点语言,是指总结自己家庭中日常用语,划分出正向的、积极的、赞美的、关怀的、幽默的和负性的、消极的、伤害的、粗俗的等等,然后通过家庭的沟通,多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使用消极的语言。前面我们谈到的是表情,是从孩子视觉的层面来分析问题的。这里我们从孩子听觉的层面再来分析问题,一个家庭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关键的,这是造就孩子性格的一个技术问题。如果一个家庭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比较积极的,都是肯定的、快乐的、幽默的,你的孩子在良好的语言的刺激下,他的大脑就会发生一个良好的变化,孩子的心情就会快乐,同时孩子也能够学会这些良好的语言去对待别人。性格要素是很复杂的,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微妙、非常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孩子的性格,一句话也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家庭的语言一定要讲究。因此,盘点家庭使用的语言是极为必要的,家长之间要回忆之前使用的词语,避免出现曾经使用过的消极词语,同时,家长之间也要达成协议,相互监督对方的语言,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心平气和地解决家庭中用语的问题。比如,妻子情急之下用攻击性的语言责备孩子,丈夫就需要在事后心平气和地指出妻子的不当之处,然后再探讨更好的、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果一方说了句很好的语言,也要给予回应,如:这句话是积极的语言、肯定的语言,能激发对方向上,又能使对方容易接受,或者这语言很幽默等等。或许有的家长会提出疑问,认为我是在制造空中楼阁,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做得这么细致,我可以告诉家长们,这种方式是经过实践的、可行的办法,生活中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主要是需要家长建立起这种注意语言的意识,更进一步来说,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夫妻的沟通变得更融洽。培养孩子的工程本身就是细微的,想把独生子女培养成一个良好性格的人,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细微的工作就必须做,不这样细微地做工作,孩子就会成长得粗糙,性格就会粗暴。培养孩子是个特大工程,为了这个特大工程,要在孩子很小时,在很细微的地方进行雕琢。5、杜绝家庭暴力和强权我们前面从孩子的视觉、听觉进行分析,现在我们从孩子的动觉考虑。如果一个孩子诞生在暴力的家庭,他就可能学会暴力,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强权的家庭里,他长大以后也会实行他的强权。这里讲的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的暴力,或者亲子之间的暴力,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经常性的行为,不包括家长对孩子犯离谱错误时的惩戒;这里讲的强权是指不尊重家庭成员的想法,一意孤行,或者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以某种方式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当然正常教育范围之内的事情是要进行管教的,如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现在是文明社会,我们的家庭也要文明,暴力是拒绝使用的,因为暴力对孩子是有巨大影响的,比方说我们去采访一个孩子经常打架斗殴、或者经常被拘留所拘留的孩子,问他为什么要实施暴力行为,他会告诉你,他的爸爸妈妈从小就打架,他会认为不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此可见,家庭的暴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扭曲的人格,出现错误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停止暴力。当然,现今的法治社会多数家庭都是没有暴力的,但是不排除还有一些特殊的家庭,特别是在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又不听话的时候会出现暴力行为。事实上,暴力者的实质就是内心的自卑,他们外表看似强悍、脾气暴躁,其实他们的人格是自卑的,这样自卑的人格就会使用暴力。在这里我要提醒暴力者特别是男士,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更糟,使孩子受到恶劣的教育,使夫妻关系更加恶化。真正有力量的人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暴力。接下来再强调一下强权,杜绝强权并不是说家长要失掉权威,即使孩子犯了重大错误也不给于惩戒,而是说不要将家长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关系,对于不关乎原则的问题需要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要有商量、有尊重。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了暴力,没有了强权,就呈现出民主的、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地完善。6、价值趋向正确而一致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教育文化,同时这个家庭所奉行的价值观是一定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来,家庭的价值观要正确,并且一致。价值观正确是指,家庭中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的规范、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等。如果家庭的价值观错误,就会时孩子的性格出现偏差,比方说如果家长过于看重金钱利益,奉行拜金主义,甚至不择手段地获取自身的利益,那么孩子就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并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错误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价值观一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夫妻双方要统一价值观,即使大人之间存在分歧,也要约定好家庭的统一价值观,这对孩子很重要;另一个方面是指家庭的价值观要有稳定的一致性,是固定的不随潮流而变化的,如果价值观总是变化会造成孩子的混乱。如果一个孩子的价值观不稳定、不正确,他的良好的性格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要引起重视。7、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一个孩子如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因为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社会接触、与人接触,要融入社会,人的性格要被社会检验。家庭或者孩子要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方说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助人为乐的一些活动、社区的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活动、募捐等等,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孩子在活动中会得到一个体验,这种体验会逐渐反映到孩子的大脑里,大脑进行整合,又会使孩子的性格发展完善。孩子参加活动越多就会越乐观,他的人生态度也会越积极,这样良好性格就会形成。如果一个孩子只重视读书、考高分、排名次,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以前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就很难适应这个社会。人都是要走入社会的,这需要良好的性格和适应能力,如果孩子不参加社会活动,没有实践经验,他的性格就不会完善。8、让学习成为家庭的趣事这里说的学习是孩子学习,如果一个家庭因为重视孩子学习,家长每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学习的事情当作家庭的经济指标来看,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能排名第一、能打百分,这个家庭才有存在价值,这样,整个家庭就会朝着功利的目标去努力,结果只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受挫,孩子每天的学习都在痛苦的环境下进行,就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让他在学习知识中获得快乐,也就是说家庭要把学习的事情变为一个有趣的事儿,而不是痛苦的事儿,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孩子具有良好性格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喜欢学习,这就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个良性循环。让学习成为家庭中的趣事,在一个月之内就要完成,具体的方法和细节,我们在相关讲座里都有具体的指导。9、家庭多阅读名人传记家长培养孩子,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就必须让他们见多识广,就必须要让他们有广泛的阅读。那么要看什么书呢?如果要想有意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家长可以选择名人传记、故事性强的励志经典。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有情节不难理解,孩子能够看得懂,而且名人领袖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人生准则等会成为孩子的榜样的模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也会对家长的思维方式和教养方式产生好的影响。一个家庭要有十至三十本的名人传记,这是最理想的,孩子五年级、六年级都可以看这样的名人传记,初中的孩子也可以看。实际上,阅读本身就是塑造性格得很好地方式,比如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我的性格就不好,后来看《红楼梦》,连着看了几遍,我就觉得性格不再那么暴燥了,我相信看书能改变人的性格,所以说我们家长要和孩子看书,看名人传记。10、建立高雅的家庭文化这里所谓高雅,从字面意思看就是高尚雅致,实际上就是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也逐渐提升,现代家庭是非常有条件建立高雅的家庭文化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高雅不是清高,无关于家庭的贫富与出身的高低,高雅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修养、是文化底蕴、是心态和素养。建立高雅文化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会、运动、旅行、参加心理训练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我们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广阔的,他们可能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有个高雅的气质,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三、培养性格的注意事项前面我讲到了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那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家长认识和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假如孩子性格不好,比方说脾气不好、暴燥、不合作、自私自利等等,家长不要给孩子的性格过早地下定论。性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孩子不会一成不变,他可能在某个发展阶段会令人头疼,令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很糟糕,但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孩子的性格是可以有所改变的。因此这里要提醒家长,面对孩子的性格,千万不能放弃,放任孩子在错误的方向上自由发展,要有信心,同时要给孩子信心,要记住性格是发展变化的。2、性格培养是一生的事孩子性格的培养可能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孩子一生中成长的各个阶段中,都会发生变化,良好的性格不是教育一次两次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它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家长要有长期的计划和心理准备,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和耐心。3、首先改变家长的性格要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家长,这是我们科学教育法一直以来坚持的核心理念,事实这个观念已经被无数的家长证实了。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家长要先改变,孩子改变地就快,如果家长不改变,你直接对准孩子,让孩子改变,那孩子是改变不了的。我们中国很多地区很落后,因为地区的领导人就没有做出示范作用,群众就无法努力,这样这一地区会一直落后。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家长不改变,只将矛盾的焦点对准孩子,快速地找个方法来改变孩子,这是行不通的。有些家长深知改变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需要付出辛苦的过程,但却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家长,也这么大年纪了,不需要费这么大劲改变自己了,只去教育孩子就好了,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在这里是极为恰当的,家长是模范、是榜样、是启蒙,家长不身体力行地改变自己,就没有办法改变孩子。所以说我们家长要有个态度,要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4、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对孩子的性格是有影响的,当孩子的行为发生变化,孩子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纠正,而且这种纠正要讲科学、要有耐性,要树立长期思想。
width:100%">
width:100%">
性格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会或多或少地有消极心态、挑剔、矫情,对待人和事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吹毛求疵,不能与人为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抗压抗挫能力弱,甚至会有自卑和悲观的习惯性思维,性格多变,时好时坏,具有不稳定性。
width:100%">
zhongjiaxuan
家庭教育的确很重要。
width:100%">
width:100%">
longlong2002
width:100%">
width:100%">
的确,好性格伴随一生!
width:100%">
width:100%">
家长家长家长
width:100%">
秋日思语1101
width:100%">
width:100%">
width:100%">
width:100%">
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width:100%">
width:100%">
width:100%">
家庭是第二个学校
width:100%">
width:100%">
写的非常好
width:100%">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值班QQ: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转]如何鼓励孩子的学业进步,如何鼓励孩子自觉学习
如何鼓励孩子的学业进步
如何鼓励孩子自觉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30%的孩子到了学龄时仍然不会自觉地去学习,总是要家长不断地督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写作业边写边玩等。这些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本人共同努力来解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反映的最大问题就是孩子不自觉学习。对于孩子不能自觉学习的问题,专家认为应该科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群体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自觉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习惯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何况是要矫正孩子的不自觉学习的不良习惯。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开始要天天检查,再慢慢地可以隔天检查,一星期检查一次,直至养成习惯。等到孩子养成习惯了,家长就要放手,因为孩子已经学会自觉学习了。
沈女士的儿子张枫上小学四年级,每天做作业都要爸妈陪着,没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说多了就烦,总认为是在为父母学。做作业拖拉,每天作业从放学一直做到晚上10点多,其实作业并不多,但就是拖拉,而且很粗心,常将一些会做的题目做错。有的时候在家里发脾气,大喊大叫:“作业太多了,作业太多了。”他妈妈就说:“多还不赶紧做?”也正是因为他做作业很慢、粗心,他妈妈常常督促他做作业,而且发现一个错别字,就让他重写。时间长了张枫渐渐丧失了学习主动性,一看见学习就烦。张枫对老师说:“我这样做作业都是为了应付我妈。”其实他很聪明,但这种学习态度和不良习惯还有家长的“魔鬼式”管教制约了他的进步。
专家对这种问题也是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学习不自觉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有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误区。倘若能改善一下陈旧的家长式教育作风,孩子的学习氛围会明显改观,同时也会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拿起课本学习。请看下面的实例。
“文贞!别玩了,做作业吧!”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说道,妈妈已经有点生气了。文贞玩过家家玩得正起劲,听到妈妈又在&#65533;&#65533;唆,觉得很扫兴。“哼。”文贞把玩具摔得咣咣响,然后跳上床躺着。一听到妈妈&#65533;&#65533;唆,就让人心烦,别说写作业了,什么事都不想做了。这时,门突然开了,妈妈生气的脸孔出现在眼前。“哎哟!这孩子!妈妈让你写作业,你不听是吧?你啊!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一定要妈妈让你学习吗?妈妈光是照顾你的生活,就已经够辛苦了!你以为你还是一年级、二年级吗?你已经是五年级啦!明后年就要上中学了……”
又开始了。文贞看着妈妈,心里想:“到底什么时候妈妈才不会每天说‘写作业吧’、‘学习吧’、‘打扫房间吧’、‘收拾东西去辅导班吧’之类的话?”她竟然把妈妈想成每天只会研究要&#65533;&#65533;唆点什么的疯婆子了。“哎呀!真是烦死了!我自己会看着办的。”文贞突然从床上跳起来,打开房门跑了出去。“你现在要去哪里啊?已经是傍晚啦!”文贞把妈妈的喊叫声抛在脑后,站在街上回头望了一下自己的家,她觉得家像地狱一样,非常讨厌。“其他孩子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每天活在洪水猛兽般的&#65533;&#65533;唆中呢?唉!”文贞拿地上的石头出气,用力踢了出去。
“哎哟!”对面传来了尖锐的哀号声。刚飞出去的石头好像打中了人。文贞急忙走过去看,发现有一个女孩抱着腿,原来是同班的朴芝英。
“天啊!芝英,对不起!怎么办呢?很疼吧?”
“嗯,没关系。”芝英的伤好像不太严重。芝英在班上几乎每次都考第一名,可是她的表情总是很严肃,所以文贞和她走得不是很近。但今天不知为什么,文贞对芝英很好奇。“她怎么成绩这么好呢?为了考第一名是不是比我多努力十倍呢?或者她的妈妈从来都不&#65533;&#65533;唆?”文贞很纳闷。
“芝英,你刚刚要去哪里?”
“嗯,到商店买点东西,然后要回家啊!”
“我可以到你家玩吗?”
“嗯,好吧。”
文贞是第一次去芝英家玩。芝英的家比想象的还远,而且住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小区的尽头。一路走来,文贞的腿疼得都快受不了了。“唉!如果住这种地方,就算每次都考第一,心情还是不好。”到芝英家后,文贞连半个人影也没看到。
“你妈妈在吗?”
“嗯,去工作了,晚上才回来。”
“这样啊。芝英,好羡慕你哦!白天不用听妈妈&#65533;&#65533;里&#65533;&#65533;唆的。”
“&#65533;&#65533;唆?我宁愿听一堆&#65533;&#65533;唆,也希望妈妈在家里。”
“那,我们交换好了!”
“什么?哈哈哈!”两人四目相对,哈哈大笑。
但是,文贞一想到要和芝英互换环境,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很可怕。
“那,我们玩什么呢?”文贞一边看着房间里寒酸的家具和破旧不堪的物品,一边说。
“我们先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东西吧。”芝英打开课本,说。
“预习什么啊?我们出去跳绳吧。”文贞说。
“不行,现在是预习的时间!你可以去看看那些童话书,等我30分钟好吗?”芝英说完,打开教科书开始看书。
文贞觉得没意思,拿了童话书之后,看了芝英一眼,小心翼翼地问:“你不预习会被妈妈骂,对不对?”
“不是啊,妈妈不会骂我啊,我每天都预习,我喜欢这样!”芝英摇着头说。
“喜欢?”
“对!迫不得已去做一件事情会很痛苦,但自觉地去做一件事情会很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对自己有帮助。”
文贞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望着芝英专心预习的样子。不需要别人&#65533;&#65533;唆,芝英自觉努力学习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的美。
“你很美!”文贞喃喃自语着。
“什么啊?”
“没有啦!你没听到就算了。”
文贞跟芝英告别后,步伐很沉重。刚开始非常羡慕不需要听妈妈的&#65533;&#65533;唆过日子的芝英,但是看到芝英不需要别人督促,也能自觉地学习,顿时觉得很惭愧。“学习真的那么有趣吗?难怪每次都考第一名。”仔细想想,自己总算学到了一个很宝贵的学习秘诀。“对了!既然知道秘诀,就试试看吧。反正‘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到家了。文贞进门时大声喊:“妈!从现在起,我会自觉写作业,然后预习、复习。”
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妈妈,惊讶得双眼睁得又大又圆。
说了这么多,具体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呢?首先,要使孩子对学习有兴趣,那他才会努力去学习。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去,观察自然,孩子会把好奇心、探索欲转化为学习看书的动力。其次,父母的教育态度也很重要,父母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了解了才会理解,父母积极的赏识能决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更加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再次,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严厉的气氛不适宜大脑思考,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的。所以父母不要守在孩子身旁,孩子一有错,就严厉训斥,甚至打骂,这会使孩子恐惧,思考被抑制、扰乱,从而造成严重妨碍孩子学习的恶果。最后,父母要帮孩子树立这样的观点:学习绝对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独立学习会带来很多苦恼,比如不完成作业会挨老师批评,学习太差会让同学瞧不起。想让孩子自觉学习,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做作业,不要天天陪着他并承诺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这样他的积极性和效率才会慢慢提高。
引导孩子把读书当成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这样的读书才能成为乐趣。很多家长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思想的影响,把孩子学业成功的要诀压在“苦”字上,结果赢家只是极少数,而输家却是绝大多数。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一味地加重孩子的读书负担,只会给孩子心理上增加成功的难度,很难产生“过度的学习效应”。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说过:“读书无兴趣,昏昏欲睡,始终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及。”有的人会说,那些哈佛、北大清华的学子,哪个没吃过苦,没熬过夜?没错,这些走向成功的学生在中学时,每天早起晚归,在一般人的眼中,他们是学得很辛苦,可他们并不那么想,曾经在北大、东京大学读书的王欣华说:“有了兴趣,就有了读书的乐趣。没有读书的乐趣,读书就会变成世界上最枯燥的劳动。”这些学生的学习,既不要家长逼,也不用老师压,自觉学习,读书有了兴趣,辛苦和劳累也心甘情愿。可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小强在他妈妈的鼓励下参加了学校的读书会,每月读书会重点给学生推荐一本书。而读书会活动的题目是“快乐读书屋”。第一期“快乐读书屋”活动很成功,展播台布置得温馨而有书香气息,一束淡黄的康乃馨,一摞高高的书,一张“快乐读书屋”的标牌,背景是五颜六色的气球。主持人和两位推荐书的老师发言非常精彩,引起了明星效应,课间,遇到这两位老师的学生都纷纷和她们搭话:“老师,你是介绍《长袜子皮皮》的吧?”“老师,你能把你的《青鸟》给我看看吗?”……
这个活动在学校里确实掀起了读书的高潮,以至图书大世界的书商纷纷进《青鸟》一书,很多书店用大幅广告写出这样的告示:《青鸟》已到。小强本来对读书并无多大兴致,参加读书会后晚上竟看得不想睡觉。
例如小强去参加青鸟读书会,读书会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第一,我猜、我猜、我使劲地猜。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人物作一番描写,装在信封中,自己或者选择自己的朋友、家长来朗读,其他同学在题板上猜出描写的是谁。这一环节主要是唤起孩子们对书中人物的美好回忆,在写写猜猜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也提高读书的质量。第二,寻找青鸟飞过的痕迹。这个环节重点指导怎样快乐地阅读积累与运用。教师介绍了几个有特点的学生读书的方法:一个孩子做了“青鸟的真实朋友”的留言板,邀请很多人写下自己读这本书的点滴感受;一个同学绘制了十几幅图,做了个青鸟的连环画;一个学生写了六遍读后感……然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故事,自己的读书收获。有的述说买书的艰难和欣喜;有的说读了书后体会到生活中妈妈的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有的说着说着眼泪流下来,说不下去了……教师也适时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读了四遍,发现了四个版本,每个版本封底的那段话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读书的感受不一样。教师出示这四句话,让学生阅读,既是从不同角度对这本书的理解,又在强调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第三,心中的话儿说不完。从学生写的句子中选取一个话题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围绕《青鸟》教师和学生在交流着“如何寻找幸福”这个重要话题,这样的活动是在为学生打人格的底子,打精神的底子,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青鸟》本身。学生在课堂中的对话交流是多角度,多层面,充满生动性。教师是一个欣赏者,一个引领者,一个激励者,给孩子思想智慧的思想者。教师的亲切温和就像一个大朋友和学生在谈心。
后来小强的妈妈从读书会中获取了灵感,在引导小强阅读《长袜子皮皮》的时候,面对面地和小强交流了关于长袜子皮皮的特点,让小强谈谈自己心中的皮皮。在小强述说着自己心中的皮皮的时候,皮皮这个形象在小强的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加上妈妈的点拨,小强自然而然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小强的妈妈又常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图书馆通常布置得很有氛围,周围贴着孩子们画的各种书的海报,投影屏幕下贴着名人们的读书格言,在茫茫书海中畅谈读书的体会,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书香围绕着孩子们,会给孩子们一些突然的灵感,小强现在非常喜欢读书,与他的母亲正确的引导方法是分不开的。
如果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读书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他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书。以学习英语为例,当孩子培养出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他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他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他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尽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更需要的是家长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曾经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告诉我她小的时候学习英语的方法,值得参考。她当年学英语是从大量阅读英文小说的简写本读起。她的父母注重观察和发觉她的兴趣爱好,发现她对小说很感兴趣,为了使她学好英语,买了很多英文小说的书籍。她在读小说的时候,进入英语的天地,更畅游在狄更斯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她学到了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她入迷了,天天读,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这些小说带她进入一个英语世界,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但在阅读时,她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学习英语,只是努力地读进去。后来,她的父母又给她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电影使她着迷。她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学英语。因为她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做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别投入,大脑积极地工作,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最佳。她之后对英语浓厚的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培养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孩子的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作为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运用适合的引导方法是关键。如果能够准确界定孩子的兴趣、所爱,在什么地方并与恰当的读书方法相结合,那么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很简单了。在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是他学习得最多的时候。但请记住,前提是他正从中得到最大乐趣。两个人在一起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烦了。但是,如果他们能到水里体会一下游泳的感觉,并努力地去学着游,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一旦爱上了这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要做。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乐趣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例如读书会就是一种短期内提高孩子们读书兴趣的有效捷径。课前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表达自己读书的体会,家长观察收集孩子读书中的好的做法。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们读更多的书,读整本的书,读完之后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读书感受。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历和收获,都融进了孩子们的生命中,是他们生命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通过读书会上孩子们的交流,大大提升了孩子读书的乐趣。
鼓励孩子寻根问底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天性中的好奇会让他们寻根问底,很多时候因为这些问题太过平常、太过复杂或者太过奇特,家长觉得很难回答,所以往往会敷衍了事,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寻根问底只会让家长觉得不耐烦,实际上这是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好奇心是孩子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第一步,而追根问底是孩子自我寻求答案的开始,这样的开始是应当得到家长不遗余力的鼓励的。
有这样几个例子,一个是关于法国科学家郎志万,他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对科学家提出的问题,小朋友有各种各样的猜想,有的说金鱼身上有鳞可以吸水;有的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吸到肚子里了……可小学生伊琳娜回到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去问郎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骗我们小朋友呢?”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自己做做看。”
第二个例子是讲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说的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下落,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对此,伽利略产生了怀疑,他通过多次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说错了,25岁的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挑战,在比萨城的斜塔做一次公开的试验,结果人们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第三个例子关于坦桑尼亚中学生姆佩姆巴,有一次他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准备做冰淇淋。冰箱容量有限,此时别的同学放入的牛奶差不多要把冰箱占满,姆佩姆巴来不及等热牛奶凉下来,就将它放入了冰箱,奇怪的是,姆佩姆巴的热牛奶比别的同学的冷牛奶结冰快得多。他的这一发现却被老师和同学当成笑料。姆佩姆巴不放过这一发现,求教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教授,奥斯博尔内教授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姆佩姆巴的发现。后来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姆佩姆巴现象”。试想如果姆佩姆巴没有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轻易放过那种奇怪的现象,就会与一个极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擦肩而过。
可见,“科学是寻根问底的孩子”。学则须疑,疑容易引起孩子作定向探究反射。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疑的苗头,家长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应该因势利导,加以扶植、支持,使孩子的质疑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愚顽孩子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幸运,他们惊奇的发现也曾被视为笑料,所幸的是这孩子探索的精神亦够顽强,终究得到大学问家的实证认可。
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当我们在轻易否定或嘲笑孩子的生命灵动时,小心自己的行为成为后人的笑料。我们要切记:求知、探究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是创造性滋生的胚胎。这种欲望的满足是生命郁积情绪的宣泄,可以获得无比的快感。求知欲、探究欲伴随着生命的生长而生长,但绝大多数人的这些天性没得到良好的呵护、顺应与培育,相反是受到压抑甚至扼杀。于是很多个体生命表现出对知识和周围事物的冷峻与漠然,我们反而认为这才是正常。
呼唤教育的生命回归,让孩子享受生命快乐,“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使孩子投入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自主与合作中体验理智感、成功感,去享受发现和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教育的艺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陶行知的一个朋友因5岁的儿子把金表拆坏了而狠狠揍了他一顿,陶行知知道后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此话很有道理,因为孩子好多东西都不明白,都觉得很新奇,想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去看个究竟,在探索过程中损坏一些玩具或其他物品在所难免。如为了想看清鸡蛋里有没有小鸡,会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它;为了想看看录像带里有没有影子,会把带子拉得满地都是。碰到这种情况,切不可大动肝火,因为父母的责骂会使孩子以后的探索活动缩手缩脚,探索精神的火苗会被熄灭。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横加干预,这也是不明智的。例如,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泥沙和水,但有的父母怕孩子玩得浑身太脏或搞湿了衣服,便禁止孩子玩这些东西。然而,泥沙和水之所以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们在孩子的手中可以千变万化:泥沙可以挖洞,也可以堆山;可以满地撒开,也可以聚成一堆;干了容易飞扬,湿了却成一团,而且干湿的重量、体积各异。水可以装进不同的容器;“可以载舟,亦能覆舟”;可以是点点滴滴,也可以是一束水柱,甚至汪洋大海;可以成冰,亦能成烟雾;利刃无法断水,泥沙却能分开它。泥沙和水的各种变化,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玩泥沙拦水的过程,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感性经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中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又如,孩子都喜欢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路,那因为这些变化的路面走起来能给孩子不同的感觉,不像平坦的大道那样单调乏味,能满足孩子的探索需要。可见,对孩子来说,他们的不少活动都是探索事物的过程,只有让孩子充分自由活动,才不会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
孩子有时候会有些大胆的想法,千万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加以打击,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积极去探索。因为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初看起来似乎“怪诞”的念头中通过探索而实现的。例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当他发现电流接通和断开,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这一有趣现象时,曾设想到用电传话。好几位电学家对他的想法付诸一笑,可是当时著名的电学家约瑟夫?亨利对他进行关怀和鼓励:“干吧!年轻人,你有一次了不起的设想!”当贝尔胆怯地说不大懂电学时,老科学家又鼓励他:“掌握它!”多年后,贝尔回忆说:“没有这几个令人鼓舞的大字,我是决计发明不了电话的!”可见,鼓励对探索、发明有多大的作用!
在鼓励孩子寻根问底这个问题上,最大的困难在于,基于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孩子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在很多时候,家长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架不住孩子的追问,往往在这些时候,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家长尊严受到了挑战,面子上挂不住,就会对孩子的追问采取一种敷衍、搪塞甚至是呵斥的态度,这就使得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刚刚萌芽之时就被扼杀。实际上,回答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时候坦诚承认“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要你自己去发现答案,等你发现答案再告诉我好不好”效果会更好。
调动孩子自己研究问题
孩子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依赖性是正常的,然而过度的依赖性又会造成孩子不会检查、纠正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在课堂上不能独立思考问题,无法自行研究问题,这样的孩子最终会因失败丧失自信。父母作为启发教育者,要调动孩子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对于孩子的作业,许多家长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从语言、数学,到英语、美术、自然等,凡是所学科目,只要有作业都在检查之列。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检查通常很细心,哪怕是一个小错误,或是某个字写得不端正,即刻要求孩子纠正。起初,孩子对检查还当回事,作业做得也比较认真。但渐渐地,检查开始“失效”,反映到孩子作业上的表现是写字不见任何长进,甚至还有某种程度的倒退,作业中的出错率有增无减。处于父母的责任心和心中潜在的危机感,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更频繁更严格更认真了,希望检查能督促孩子少出错,希望自己的汗水能换回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然而检查越严格,孩子出的错越多,家长越认真,孩子越懒散。许多家长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事实上,这正是因为家长充当孩子作业的“检察长”造成孩子对自己作业的松懈,总以为可以有家长来帮忙,自己不认真完成。
有一次,王之至的父亲出差回到家,他的妻子告诉他,孩子的老师叫家长去一趟。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去到老师那里,老师把孩子的作业放到他面前,翻开一看,他出差那几天,孩子的作业错误百出,红叉一堆。老师也很奇怪,为什么平日里王之至的作业成绩相当优秀,却在这几天考试和作业都很差。王之至的父亲立刻明白了。孩子在家做的作业,全是对的,而在课堂上的作业则错误百出。他意识到是孩子有了依赖心理,反正爸爸会帮我检查作业,查出错来再改。结果,孩子做作业没有自觉性,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没有得到真正的巩固。
他明白了这些后,便改变了做法。晚上,孩子做作业之前,他对孩子说:“从今往后,做完作业后,你自己检查,爸爸不当检察长了,做错没有检查出来的,你自己负责。你要自己独立学习,独立面对问题。”
与其由父母为孩子检查作业,倒不如由孩子自己来当自己的“检察长”,做错的没检查出来自己负责,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有做作业时的依赖心理。刚开始几天,孩子可能不习惯,但只要做家长的态度坚决,再不帮他纠错了,就只好自己认真做,自己检查。可能刚开始错误会多些,但只要这样坚持几天,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纠错能力就会明显增强,作业中的差错也会减少,因为孩子的纠错力也和人类的其他能力一样,用进废退。其实,做父母的,在孩子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的时候适当地陪伴孩子,但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家长不督促就完不成作业,家长不点头孩子就不相信自己。
下面是一位成功教育好孩子的父亲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我的女儿佳馨上小学三年级,俗话说,知女莫若父,我对女儿的性格还算比较了解,和很多独生子女一样,她个性较强,不喜欢太多的管束,有时候看着她那倔强任性的样子,我几乎失去耐心。但是我明白动辄打骂小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过分严厉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她更不愿接近你。当然佳馨也有她的优点和长处,比方说兴趣广泛,喜欢读书看报,喜欢思考问题,喜欢探究答案,每次吃晚饭她都要高谈阔论一番,妙语连珠的情形常常令人捧腹。
我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佳馨学习还算自觉,每天吃完晚饭她都能安心写作业或者是看课外书,我从来不过多地干涉她的学习过程,只是提醒她写字做题要认真,不懂就赶紧问。我觉得家长没必要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写字,这样只能养成过度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举个例子,我一个同事的小孩也在小学读书,每天晚上这位父亲就陪着儿子做作业,苦不堪言,小孩也产生了逆反心理,常常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玩袖珍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让孩子独立学习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长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掌握孩子的学习规律,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跨入知识的殿堂。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我喜欢看书,家里的书也很多,佳馨从小就懂得从书架上找自己喜欢看的书。自从家里装宽带网之后,女儿很快就学会上网阅读文章、听少儿歌曲、欣赏flash动画、玩益智游戏,还通过网络和同学交流。神奇的互联网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满足了孩子对新知识的渴求。
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伦理道德出现嬗变,价值观已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空间,他们渴望得到充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其实没有几个人喜欢在家长的唠叨和斥责中生活。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家长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分辨出善恶美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女儿从小就经常跟我们出去参加环保徒步和爱心慈善活动,目睹许多感人的场面,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在日记里。令人欣喜的是,我发现女儿已经懂得许多野生动物知识和环保常识,知道爱护小动物和保护环境了。爱心源于童年教育,我坚信这一点。
抱在怀里的孩子永远长不大,雏鹰只有经过严酷的训练才会搏击长空。在西方一些国家里,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美国家庭教育更是以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为出发点,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劳动的价值,就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换取报酬,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食其力,不少学生提出了“要花钱自己挣”的口号。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的法宝,是我们家长留给孩子的宝贵财富,这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希望每个父母都能重视这一点,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一些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培养孩子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方法各种各样,家长要有意识地运用,要针对孩子的特点使孩子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能自觉独立学习。家长应尽可能地提出孩子学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切记不要孩子稍有一点不懂就赶快详尽地解答,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钻研的好习惯,孩子独立钻研、独立完成了作业,应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用积极的暗示诱发孩子的自信心
有这样两个故事:
在华沙,有一群孩子在嬉戏。有个吉卜赛女巫走过来,托起其中一个女孩的手说,你将来会成为世界闻名的人。预言应验了,这位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了。经过检查,那天晚上冷库并没有通电,保持常温。
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紧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让人绝望。
心理暗示能够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条长长的道路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本身常常产生困扰,自信心不足或有待于提高。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积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或老师的暗示,就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
快高考了,毛毛的妈妈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跟女儿说话,生怕多嘴会触到她敏感的神经。她已经意识到给孩子正面加压的弊端,却在有意识地回避,如不敢大声讲话、行为蹑手蹑脚等,结果还是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经过咨询师的指导,毛毛的妈妈决定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对待毛毛的成绩。在高考前的测试中,毛毛和她的同桌小燕子学习水平相当,却都失利。毛毛回家沮丧地告诉妈妈,“考试没有考好,很难过。”毛毛的妈妈蹲下来跟毛毛说:“我祝贺你,孩子!你提前发现了你的不足,相信高考时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毛毛觉得妈妈讲的很有道理,马上燃起了信心。在客观分析了自己的失误后,毛毛更加勤奋刻苦,最后超常发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而毛毛的同桌小燕子的母亲,则对小燕子说,“你就只这个样,我不指望你考一类大学。”小燕子觉得自己很没用,原来在母亲心目中就是那个样子,结果,那个孩子一蹶不振,更不愿再跟母亲多聊。她在最后高考的时候表现不够理想,没有如愿考上大学。
同样的情况,却是不同的结果。消极的暗示让孩子失去信心,积极的暗示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很多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和朋友聊起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会语气低沉地说:“我的孩子不行,智力不行,学不会”;“我的孩子怎能和你的孩子比呢?脑子不好用”;“唉,笨就笨吧,这就是他的命,他的命不好,有什么办法?”“我家那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会。”“他要是像你家孩子四分之一就好了!”等等。仔细想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他的亲人口中说出。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孩子过早的失去了在学习方面的信心,甚至有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家长在跟孩子谈论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技巧,寻找“共情”,尝试换位思考,接纳孩子的现状,并给予理解和适当的欣赏。
夏小强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可他不会拼拼音。他的老师不愿对他放弃,每天单独辅导他,盼望他能快速掌握拼音,这样他就可以自学生字,自己预习课文了。可他并不把这些当回事,整天还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他的老师无意中听说他的象棋下得很厉害,班里最聪明的陈林也是他手下败将,可谓是杀遍全班无敌手。一天放学,老师又把他留了下来,把一盘棋放在他面前,他很吃惊,也很高兴。可能是因为下棋对他来说要比学习更容易更快乐。他的棋下得真是太好了,才几个回合老师便是他手下败将,老师不禁赞叹道:你太聪明了,真是棒极了!老师决定拜你为师!如果你能把你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那一定不得了!你学习不好,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你没用功呀!后来夏小强真的有些变化,连说话、走路都变得自信起来。再后来,学校办了兴趣小组,夏小强经过角逐,被选为象棋班的班长。接下来他真是彻底变了,学习积极了,每天早读特别认真,他的同桌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随时帮助他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他进步很快。现在他已经能自觉、积极自主的学习了,而且是个很快乐活泼的学生,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做过一组实验。他把一群孩子随机的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在智力、意志品质和特长上明显较好;B组则相反。老师受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明。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暗示的作用对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是这样叙说他的母亲的:“我母亲从不对我的学习提任何建议,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几乎从我一生下来,她就不断发现许多我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哎呀,这孩子哭起来像打雷一样,这太神奇了’;‘看看这孩子真不简单,吃这么苦的药,一声不吭。’‘你看,他的力气真大,这么重的东西他都能拿得起’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我的母亲也会本能的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等到我大一些的时候,她有时甚至把这种表现和神秘的世界观连起来。‘你看我们家孩子就是脑瓜好用,天生就这样,以后肯定能搞好,我给他算卦都是上上签(最好的),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她的这种暗示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所以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我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很出色,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充满自信、勇往直前。”这位企业家很感激他的母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对他的鼓励。
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但是对孩子明显的缺点也大加赞赏会养成孩子在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比如,有个孩子拿了妈妈的钱自己买零食吃,家长知道后不但不批评而且还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看,我们家宝宝会花钱了,知道钱重要了。”不顾事实,一味好胜,缺乏对真理的必要的谦卑,这样的暗示,与消极的暗示所带来的坏处一样。
一项来自马丁教授的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最多来自母亲,有的来自父亲、老师、祖父母等等。作为家长自己要保持愉快的情绪,用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让孩子能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自信也就油然而生。其次,当孩子情绪不佳时,家长需多给予积极的暗示,如:你蛮有毅力呀、你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呀等。避免消极的暗示,如:我为你操碎了心、你为什么不争口气呢等,这种交流的后果无疑让孩子陷入自卑,走进“终止感受”的误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好品格,你就在哪方面赞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掉。让他充满自尊地健康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信心,多说:“你一定行!”“你真棒!”“我相信你一定慢慢好起来的!”敢说:“你是天才!”多用鼓励、信任的眼神看孩子,相信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坚信他一定能克服困难……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永远别对你的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会在你的信心之下获得自信。他会比你所期望的还要优秀。
用短期目标鼓舞孩子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目标有长期型,有短期型。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业的问题上为孩子树立长期目标。长期的目标固然重要,但长期目标是由无数的短期目标组成的。只有短期目标的落实,才会有长期目标的实现。短期目标的确定对于激励孩子、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分析,交流沟通,为孩子确定合理的短期目标。一旦短期目标形成并实现,孩子就会受到鼓舞,会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因此,当孩子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实现短期目标之后的灿烂未来,即使他学习过程中有挫折,也会在家长的鼓励下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洋洋的父母希望洋洋能够学习钢琴,成为一个优秀的琴童,可洋洋似乎并不愿意下工夫在练琴上。洋洋的父母为了提升洋洋的兴趣,为洋洋确定目标,通过具体过程达到结果。目标的设定会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会由于天性中“欲望”的因素产生实现目标的愿望,在学琴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给洋洋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又设定了一些逐渐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极大的提高了洋洋学琴的兴趣。首先他们通过技术训练培养洋洋对钢琴的兴趣,兴趣有很多种,自发产生的兴趣是比较肤浅的。实际上通过技术训练的本身是可以使孩子产生一定的兴趣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进步,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这是由于人的欲望造成的。洋洋的父母通过引导使孩子对自己的技术训练产生比较,明确练习的目标,通过每次练习发现自己在技术上的变化,会逐渐的使洋洋产生兴趣,使他学琴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学琴,而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这无论对孩子学琴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好处的。
洋洋的第二个短期目标是参加考级、演出或者比赛。虽然目前社会上对考级带来的后果争论不休,但毫无疑问的是通过考级的确提高了孩子的学琴兴趣。钢琴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不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提高孩子的目的性和成就感,孩子的信心和兴趣会逐渐的消磨掉。就像我们爬一座山,如果目标就是山顶,而山顶又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是很难有信心和毅力来坚持的。但如果有持续不断的小目标逐渐的实现,我们就可以逐渐的积累最终实现大的目标。考级本身对孩子学琴的兴趣提高很有帮助。另外经常的参加一些演出、比赛,甚至仅仅是给家里来的客人表演都会增加孩子的荣誉感,增加孩子实现目标的信心。
洋洋练琴计划与评比。练琴的初期,孩子由于对钢琴的陌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地消失。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兴趣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在刚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就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每天固定的时间练琴,每月制定练琴计划,月底总结。每天对孩子的学琴都进行评分,每月汇总。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组织将很多学生的练琴分数进行评比和奖励。钢琴学习大多是单独的行为,一对一的上课,练琴也是孩子一个人,这样失去了集体的带动作用,使孩子产生孤独感会影响孩子的学琴兴趣,所以进行这类的评比对增加孩子的个人荣誉感、提高学琴兴趣有很好的效果。长期以来,洋洋的老师一直给他的学生组织这类的评比,要求学生每天做简单的学习总结和评分,每次上课也给学生打分,每月全体学生排名次进行奖励,每月一次演奏会等活动,效果很好。
一位家长向我讲述他如何通过为孩子树立短期目标改变他和他儿子的故事。他的孩子转学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自卑心理,学习变得很差,他和他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孩子考坏了,他们夫妻二人就相互埋怨,还训斥儿子,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落到了全班最后一名。这位父亲想,心里烦躁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换一种方法。他接过儿子的考卷说:“这下子,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他的儿子很惊讶,他的爸爸为什么不向平时一样责骂,便问道:“怎么了,爸爸?”这位父亲说:“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边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啊,你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你就是在进步!”他的儿子很受启发,心想,对啊,在童话《龟兔赛跑》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的儿子变得轻松起来。这位父亲与他的孩子好好沟通了一下,针对孩子学习上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短期目标,让孩子去完成,慢慢帮孩子找回信心,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最初,他给孩子订立的目标是前进十名,他的孩子很有干劲,第二次考试,考了全班第20名,他非常高兴地对他的儿子说:“太好了!比上次考试前进了十多名!”他还买了儿子一直想要的卡通模型作为奖励。他的儿子很高兴,受到了鼓舞,更加勤奋了。之后,他又为儿子确定了新的短期目标,第三次考试,他的儿子考到了全班第六名,这位父亲很激动地对他儿子说:“太好了!儿子你太厉害了!距离第一名就差五个人了!下次争取考到前五名!”后来,他的儿子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五名。
这位家长给孩子设立一些阶段性短期目标,每达成一个目标可以获得一定奖励的方法,大大激励了孩子,使孩子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去克服困难,这样调动了孩子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孩子当前的学习水平,又要适当地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以便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同时,为了目标的清晰直观,家长可以在班级中大致估算对比一下,找到和自己孩子目标接近的同学,比如:某位同学目前的水平应该可以考上你理想的学校,就把他作为实际中追赶的对象。许多中小学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孩子的成绩在班级提升10~20名是常有的事情。
福建莆田农家三姐妹进了英国著名学府,她们的父亲黄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教育孩子往往都是从小开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给他们一个短期目标,帮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特别是孩子在0~3岁时,小孩子的潜力很大,就要注意培养。当发现他有什么爱好的时候,就一定要给他鼓励。
有些家长采取给孩子设立“许愿树”的方法,让孩子把本学期要改掉的坏毛病、想养成的好习惯写成卡片挂在树上。“不写错别字”、“每天练琴半小时”……挂满了小卡片的“许愿树”就是孩子的“小目标”。让孩子从“小目标”做起,树立理想教育的基础,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为孩子树立短期目标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极其有效果的做法。无论是哪一方面,引导孩子自我设定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并列出每项目标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孩子的长短处并计划如何训练,将目标阶段化,这样才能够由目标逐步落实到任务。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认为,有目标感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必要。现在的孩子思维更加多元化,家长和老师需要多考虑不同孩子的需求,鼓励他们制定出短期目标,帮助他们培养目标感,这样短期目标都可以成为孩子给自己设立的里程碑。当孩子体会到愿望实现的乐趣,就会主动制定更多目标,继而自觉建立起长期目标,这样产生的理想更贴近孩子自己的需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