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广西平南货车自己有台货车想做批发蔬菜生意有点了解可是没做过,请有经验的大神指点或者合作也可以

他扬言,若能成事,花它十几万元也是值得的。现在,他已经给那个“有本事的人”赠送了一部价值超过一万元的手提电脑。
我劝他终止这个事。朋友表露出很不高兴的样子。
我说:“这件事,你越是要纠缠,就越是意味着要终止。”我向朋友解释说:“将丝字旁加到‘冬’字上去,就是一个‘终’字。”
这个朋友说他不会终止。他很有信心能够成事。
我说:“本来应该为你卜一卦的,但我来时找不到要用的那三个铜钱。”这时,我注意到那个“冬”字的另一个妙处。我说:“‘冬’字的上半部‘夂’是个反文旁,反文旁加个‘卜’字上去,就恰好成为‘处’了。可惜,现在卜不成,这个‘卜’字加不上去。”
朋友接受不了我的说法。他认为这件事已经是十拿九稳的,问我这个字有没有另一种解释。
见朋友信心十足的样子,我也动摇了,我说:“我是一个玩卜的人,梦让你来找我,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卜’字可以直接加上去?‘冬’字下半部那两点,意味着你要连升两级,这正好符合你的状况。”
朋友认同这种解释,转忧为喜。
一年后与这个朋友相见,我问起这件事,这个朋友没有细说,只说那个“有本事的人”正在接受审查。我问他在这件事上花了多少钱,他没有回答。后来,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篇后,我要说说自己。我是一个性格狐疑的人,根本不适合干这行当。所以,看过我贴子的人,请不要找我占卜、测字,以免误了你的大事。切记切记!
中国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拆字分析师,名字叫谢石,生活在宋朝高宗年代。
谢石先生在商业街开设了咨询工作室。因为预测的结果准确率高,生意火红。一日,工作室来了一个客人,衣着普通,相貌却是非凡。寒喧几句后,客人即席挥毫,在纸上写了一个“問”字,字体写得两侧斜飞。
谢石问:“先生写这个字,是为何事而写呀?”
客人说:“不问何事,你依字直说就是。”
谢石审视了一会,然后说:“字左看似‘君’字,字右亦看似‘君’字。”谢石双眼盯着客人,开始有些紧张,声音有点颤抖地说:“先生不是凡人。”
为了慎重起见,谢石请求客人另写一个字。
客人动用手上的拐杖,就地画了一个“一”字。
谢石即刻跪地伏拜,说:“土上加‘一’,就是个‘王’字。先生分明是我的君王啊。”
高宗早前略闻谢石的名声,这次来是试试谢石的。高宗回到皇宫后,使人把谢石接来,委以官职。谢石成为一名高级“公务员”。
读历史的人不会不知,高宗和秦桧在那个时期制造了岳飞冤案,在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污点。当然,这是题外话。
秦桧也有过“一”字的经历。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绝对不是抄袭仿效。
当时有一个拆字分析师,名字叫张九万,是谢石有力的竞争对手。秦桧知道此人。
一日,秦桧闲着无事,但心有点烦。他把张万九召到家里来,随便用手上的扇柄就地画了个“一”字,问:“字得一横,如何个说法?”
万九笑着拱手祝贺,道:“秦丞相要加官进爵了。”
秦桧哈哈大笑,道:“如今,我位居丞相,爵为国公,还可以再加什么、再进什么呀?”
万九道:“土上加个‘一’字,不是个‘王’字吗?秦丞相当享真王之贵。”
后来,秦桧受封“郡王”,又封“申王”。
到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逐鹿中原。
朱元璋兵临长江,面对滔滔江水,要渡过去谈何容易呀?朱元璋心中苦闷,把一个名叫何中立的人招来。此人擅长占卜。
朱元璋在何中立面前说:“如今天下纷纷乱。这个天下,将来究竟属于谁呢?”这话象是问何中立,又象是问自己,又象是不问任何人。
何中立在旁边说:“请我王写字占之。”
朱元璋早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于是抽出配在身上的长剑,在地上画了个“一”字。
何中立俯身伏拜,说:“土上加‘一’,正是‘王’字。天下非我王莫属!”
朱元璋一听,疑虑尽消,心情顿时开朗。
据说,成都古城东门外,沿江十里有锁江桥,在桥的旁边建有迴澜塔。这塔建于明王朝万历年间。当时的行政长官是余一龙。余一龙力主建造这塔,认为是造福当地的民生工程。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以水为财。人们不想环城江水快速流走,于是在去水口处建造跨桥,又建造高塔,以显镇锁的功效,只想这江水虽去而返顾,依依不舍,故称桥为“锁江桥”,塔为“迴澜塔”。
后来,这迴澜塔被张献忠强拆了。
公元1644年,中国农历甲申年,也是明王朝崇祯十七年,又是大清朝顺治改元年。就在这一年,张献忠率领大军进入四川,称王称帝,“僭号大西,改元大顺”。
一日,张献忠登上迴澜塔,眺望城内宫殿,对随行官员说:“桥是弓,塔是箭。这桥这塔形成弓箭之形,弯弓直射我的承天殿。这样很不爽!”于是命令将塔拆毁,就地改建成一个将台。劳工掘地挖泥,到了某个深度后,突然发现一块石碑,碑上刻有篆文,全文如下: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
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诸葛孔明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以此推算,这碑埋在地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到了1646年,即清朝顺治三年,张献忠在四川兵败如山倒。
清朝廷指派肃王领军西征。到了汉中,肃王问降将:“现在,张献忠躲藏在哪里?”降将答道:“在南充、西充交界处,离这里有千余里路,行军五个昼夜可到。”
肃王挥师疾行,至西充的凤凰山下;又乘大雾掩蔽,督军登山。
派出刺探动静的兵丁有所发现,前来报告,但张献忠不信。平时,张献忠为人骄横,刚愎自用;这时,他以为有自己的心腹把守朝天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哪知道,他的心腹现在已做了清朝的降将。张献忠斩了这个兵丁,而且说:“这个该杀的家伙,只是想着得到奖赏混杯酒吃。清兵能够越过朝天关吗?”
只过去了一会儿,又有兵丁来报告,张献忠又斩了这个兵丁。三报三斩。
肃王得知,报以冷笑,挥铁骑直冲张献忠的营内。
时值早饭时间,张献忠上衣还未穿好,露着半臂,口含着饭,跟在数十人的后面出来张望。
清兵中一个射箭好手奉命搭箭,一箭射中张献忠的咽喉部位,险些要了他的命。
张献忠一手把箭拔出,说了一句:“果然大兵来了。”
后来,清兵在一个草堆中找到张献忠,拖出后五花大绑,押到肃王的足下。
肃王拔出佩刀,仰天申命,说:“献忠罪恶滔天,毒流万姓,我受天子命,奉行天诛,谨为万姓复仇。”
说毕,肃王亲自将佩刀横加在张献忠身上,斩下首级,又刳出心脏。在场的所有人见到那个心脏,颜色是纯黑的啊。
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诸葛孔明埋下的石碑,碑文中那句说:“吹箫不用竹”,原来是指肃王的“肃”字。
“香草美人”在她(他)的博客中写道:
天是蓝的,海是深的,男人的话没一句是真的;
爱是永恒的,血是鲜红的,男人不打是不行的;
男人如果是有钱的,和谁都是有缘的。
男人靠得住,猪都会爬树!
西北牛一回应说:
“猪都会爬树”,是一个“椓”字,又是“椽”字体。在《字典》上查到的意义是:椓:1.击,2.宫刑,3.诉请;椽:屋顶上的圆木条。
“击”者,男人嘛,要承受各种各样的打击,又要迎战各种各样的攻击,早已身心疲惫;
“宫刑”者,男人或有性生活不和谐的困挠;
“诉请”者,男人的诉请,女人未必用心去聆听,或根本听不懂;
至于“屋顶上的圆木条”者,高人一等者也,所谓瓦盖众人头者也。出人头地,是男人的理想,是男人的追求。
西北牛一最后说:“美人,体谅一下男人吧!”
这是两年前,在某讨论区发过的贴子。讨论的题目是“能娶一个小姐当老婆吗?”。
这里所说的“小姐”,虽然文中没有说明是那般,但可以肯定,其所指的就是从事性工作的女子。“性工作者”这个称谓,不知始创于谁,非常有创意。
“能娶一个小姐当老婆吗?”这个问题,既困扰现代人,也困扰过古时代的男人,有人介意,有人不介意。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恐怕有许多人读过,那是一个悲剧结局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著作“三言二拍”中的《警世通言》一书。
杜十娘是一个“小姐”,书中这样写:“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这位“小姐”后来遇上出身名门的公子哥儿李甲,谈婚论嫁。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船上,李甲慑于父命,怯于世情,思前想后还是将她转卖给了一个盐商,价格一千两。绝望之下,杜十娘带上自己的多年积蓄(一个百宝箱),一并沉入江底,永别尘世。
一男一女能不能成为夫妻,恐怕冥冥中有安排,宿命中有定数。我不能选择谁与谁成为我的父母,这是肯定的。依此推理,如果我是必然的,我的父母成为我的父母就是必然的,即我妈嫁给我爸是必然的,我爸迎娶我妈也是必然的。
“能娶一个小姐当老婆吗?”困惑中,有人去问天意。
一个男人随手书写一个“茆”字,求问婚姻。
拆字分析师程省先生说:“这段婚姻,成事极其容易。不过,对方是一个‘性工作者’。仁兄为何迷恋于她呢?”
写字的男人说:“对方的确是一个‘性工作者’。她人长得漂亮,与我相好已有二、三年。如今她有从良的愿望,我打算娶她为妻。先生竟然看出她是位‘小姐’,我感到意外。”
程先生说:“这个‘茆’字,上半段‘艹’是残了的花,下半段‘卯’是败了的柳。‘残花败柳’的象形,让我猜想到是‘性工作者’。因为字中‘卩’是‘節’字最后一笔,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女子最终跟你之后会是守節的,对你是忠心的。仁兄应当娶她。”
六、損(古人写法,右边‘口’写作‘厶’,即‘貟’)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个人物,贵为相国公爵,一生功名竟然与一个字牵扯在一起。他的姓名叫孙士毅。
孙士毅,浙江杭州人,生于公元1720年,即康熙五十九年。
早年,孙士毅还是一个准备应考科名的在校学生时,曾经光顾过一个字体分析师,史称拆字先生。这个字体分析师住在杭州,在当地非常有名。他在分析师那里,随手拈得一个“損(古人写法与现在不同,右上边的‘口’字写作‘厶’,整个右边即是‘貟’)”字。
字体分析师问:“你要问什么事?”
孙士毅说:“看我能不能入学?”
字体分析师说:“字的左边为秀才的‘才’字,右边为生員的‘員’字。你现在已经入学,何必再问呢?”
孙士毅问:“可否就将这字问一生功名如何?”
字体分析师说:“若就此字问一生,可知你是个出将入相的人。”
孙士毅听得兴奋。
字体分析师进一少说:“‘損’字拿掉上面的‘厶’和下面的‘八’,便是一个‘相’字,你做官必至丞相同等地位。挪动右边的字画,加‘八’于‘厶’上,则为‘公’字,你必得圣上封授公爵之号。可惜的是,一个公字,‘八’在下而‘厶’在上,成失落之象,他日封公恐不能到头啊。‘厶’为‘弁’字之首,‘八’为‘兵’字之足,他日你必投笔从戎,握掌兵权,生活在军营之中。”
纵观孙士毅一生的发迹史,字体分析师所言,竟然件件符合。
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孙士毅考取了进士,步入仕途。那时,他42岁。从这时起,他在宦海中浮沉打滚,历任广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公元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他68岁,率军征讨安南之变乱。因平乱有功,封谋勇公,世袭一等轻车都尉。不久,他就辞掉公爵之号,皇帝竟然接纳他的请辞。直至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后,年过70的他再被起用,两任四川总督。这个时期,有书记载说:“前值用兵西藏,公出塞办理粮饷;后值苗匪作逆,公住扎酉阳,堵御勤劳最著”,可谓军务繁忙呀。
公元1796年,已经是嘉庆元年,孙士毅也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湖北白莲教起事,他亲赴来凤等邑,擒杀多人,频频报捷。这年的六月二日晚上,人们突然见到一粒大星坠地,巨声如雷,窗框都被震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人说:“这是将星,军营中主帅有难了。”到了二十一日,孙士毅死于军营。
《三国演义》是大家熟悉的一部历史小说。
我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三国演义》。书中有好几个场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既生瑜何生亮”,孔明说:“我命系于天,公瑾能害得了我什么?”又如火烧司马懿父子,上天突降大雨救了他们,孔明哭着说:“天不助我也!”然后就是魏延被杀的那段情节。弱小的心灵,第一次接触到这类天人文化。
孔明说“我命系于天”,
魏延的命何尝不是系于天?公瑾害不了孔明,孔明却要了魏延的命,就因为魏延的长相出现了破绽。孔明对人说:“魏将军脑后生有反骨,将来必然要造反。”这是孔明在为人看相。那是天生的相啊!临死前,孔明交代后事,不忘交代战将马岱如何如何这般这般,要马岱在阵前把魏延杀了。
害死魏延的,除了他的长相外,还有他的一个梦。一个头上长角的梦。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是这样写魏延的梦及解梦人是如何解说这个梦的:
却说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烦足下为我决之。”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延大喜曰:“如应公言,当有重谢!”直辞去,行不数里,正遇尚书费祎。祎问何来,直曰:“适至魏文长营中,文长梦头生角,令我决其吉凶。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见怪,因以麒麟苍龙解之。”祎曰:“足下何以知非吉兆?”直曰:“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祎曰:“君且勿泄漏。”直别去(以上是《三国演义》原文)。
“角”,是物是字呀?在魏延的梦中是物,在解梦人赵直的眼里却是一个字。这个字又变成了一个词:从下往上读便是“用刀”。
头上有角,串成一个句子,就是“头上用刀”。马岱在他的头上用刀了。头上一用刀,魏延的脑袋就不见了。
这里不得不要对赵直微辞几句。
赵直虽然深明易理,但不是一个厚道的人,不是一个能为他人保守秘密的人。魏延把自己的隐私询问于你,你当面不说出真相,转身却把真相告诉了别人。别人是谁呀?尚书费祎呀!后来告发魏延造反的,就是这个费祎。费祎尝知“君且勿泄漏”,这个赵直却不知。魏延亦太不小心了,你伤不起。
一切都是天意。
哈,八公?不是刻意,这个“公”字竟然编排在第八位了。只因为上篇聊了魏延的事,这篇顺其意继续聊三国的事。
这个“公”字摆在你的面前,你想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女人或者会想到她心爱的老公;上班族或者会在脑海里浮现那位8公在公交车上喋喋不休;当下,国人在关心公费、公车、公共食品安全的问题。
面对这个“公”字,我看到的是牛的两个角和它的鼻子,牛市或者要来临了。不过,我是读过《三国志》后,对此印象深刻,才有这种图象浮现的。汉字就有这种令人浮想联翩的魅力。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三国志》才是那段历史的真正史书。
话说孔明亲定的其中一个接班人,名字叫蒋琬。孔明死后,他顺利接班了。当蒋琬还是一个基层行政长官的时候,有一次,他醉酒不理事,正好被下基层搞调研的刘备撞上了——那时的通风机制出了问题。刘备大怒,要杀掉蒋琬,最后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职。
蒋琬被免职后,内心烦闷,每时每刻都记挂着这件事。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梦见一只血淋淋的牛头堵在门前。不知道蒋琬在梦中有木有被惊吓,书中没有说。但我相信,蒋琬是一个人物的话,在他的字典里是木有“怕”这个字的。
睡醒后,蒋琬很不喜欢这个梦。他请来赵直,又是那个赵直,后来为魏延解梦的那个人。
赵直有才,这次是直说真相。他说:“血色鲜红耀眼,见血即是事见分明,你会很快走出困境。牛头有两个角,形象‘八’;有一只鼻,形象‘厶’。两者一合并就是一个‘公’字,分明是说你会官居公侯之位。好兆头,好兆头;恭喜恭喜。”
何谓公侯之位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备之所以没有杀蒋琬,是因为有孔明的极力阻止。孔明知道那事后,对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人才,非百里之才可比。他主持行政事务以安民为本,不修饰,不拘小节。望主公重加明察。”刘备看在孔明的面子上,免了蒋琬的死罪。
被看中了,缺点都被说成是优点。要出来混的社会就是这样,从古到今。刘、关、张的功业,其实就毁在这班人手里。
这个“賞”字,现在简体成“赏”。
《红楼梦》有一段叙述刘铁嘴测字的故事。读这段故事的时候,你最好找一个繁体字版本的来读。若是简体版,里面的精彩呈现不出来,你甚至根本不知所云。
话说,贾宝玉的命根子突然不知所踪。此命根不是那命根,不要想歪了,指的是那块“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的丢失,贾府上上下下为之震动。贾宝玉也因此疯疯癫癫的,不像个人样。
贾府管家林之孝听人说,有一次,她家的某样东西也是不见了,找测字先生刘铁嘴一测就找到了。于是,他决定找刘铁嘴试一试,希望尽快找回那块宝贝玉。到了刘铁嘴的摊上,林管家摸到一个“賞”字。
不用林之孝说是为寻玉而来,刘铁嘴已经先说了:“家里不見东西了,是不是呀?”他答:“是。”
刘铁嘴说:“这件东西,很小,可在嘴里放得,必是个珠子宝石。”他继续说:“之所以这么说,请看这个‘賞’字,上头是一个‘小’字,中间是一个‘口’字;字中有宝盖头,‘口’字又是石字身。”
林之孝说:“先生真是神仙啊!”心想,贾宝玉就是含着这块玉出世的。
刘铁嘴往下继续说:“‘賞’字下半部是个‘貝’字,是个‘見’字走样了、有损失了,不成‘見’字了,不是‘不見’了吗?”
刘铁嘴接着说:“‘賞’字,底下是一个‘人’字;去掉‘人’字,就是十足一个‘當’字样。恐怕你的东西已被當铺的人拿去了,可到當铺找去。”
现在这个‘當’字简体成‘当’,惨不忍睹!
林之孝急忙问:“还可以找到吗?”
刘铁嘴说:“‘賞’字加个‘人’立于一旁,就是个償还的‘償’字。人,那里都可以找到。因此,你的东西自然会有人償还给你的。”
现在这个‘償’字,简体成‘偿’,惨不忍睹!
林之孝回到家中,消息马上传到贾府。贾府派人跑遍所有當铺,结果一无所获。没有想到,后来是一个和尚把那“通灵宝玉”送了回来。
薛宝钗骂那刘铁嘴,说:“那个刘铁嘴真会忍悠人,叫人跑神马當铺。看这个‘賞’字,字的上半部明明就是和尚的‘尚’字,还有个‘目’字,有个‘人’字,分明是说目睹这块玉的人是个和尚,找和尚去就是了。”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时间有了,地点呢?地点就是福建泉州。
泉州城东13公里处,有一条江,名为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因为没有跨江大桥,当地居民和外地驴客只得依靠摆渡过江,每遇风波,溺死无数。甚至传闻水下有水怪,随时伤害渡船上的生命。
有一次,眼见着就要翻船了,天空突然传来声音,说:“不要伤害蔡学士!”据当事人说,那声音响如雷炸。结果是,水下的“恐怖分子”停止了活动,江面恢复了平静。那要感谢船上的蔡学士啊,谁是蔡学士?经核查,船上木有人姓蔡的。
一个妇人自言自语说:“没人姓蔡,我的丈夫倒是姓蔡的。”
大家围上去,见那妇人,已是身怀六甲的人啊。有人脑子或者未曾灌过水,转得特别快,突然如梦初醒,说:“夫人,你怀着的一定就是蔡学士了。”说明一下,这个“学士”不是现在大学本科毕业就可以得到的那个学位学士啊,而是一个官衔,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职级官员。
那妇人一听,非常高兴。她以用来发誓的口气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儿子将来一定要在这里建造一条桥,造福在这里往返的行人。”
大家听后都齐齐拍掌。现在的人喜欢这样。
后来那妇人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蔡襄。《宋史》有《蔡襄传》。
蔡襄长大后,考上了中央级政府“公务员”,官运亨通,有机会跟皇帝来来往往的。为了完成母亲的宿愿,他当面向皇帝请求,要回泉州去。
皇帝知道蔡襄的来历后,欣然同意了他,说:“好,为官者就是要以造福人民为己任,我支持你。”
蔡襄被任命为泉州太守。临行时,皇帝嘱咐他说:“建桥的事,你要自筹资金啊。”
蔡襄回到泉州,面对涛涛江水,一筹莫展。首先,建造桥基就必须要令江水退去,否则没有办法,寸步难行。以当时的技术建桥,冲其量只能建石桥。使人力把石条种入江底,相当有难度。
为民请命,日理万机,加上建桥的事没有着落,几个月下来,蔡襄头发都白了。这时有一个字很给力,为他带来了希望,让他完成了使命。这个字就是“醋”。
这个“醋”字是怎样来的?
蔡襄夜作一梦,梦见观世音,有人说是吕洞宾,不管是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指示他派人去海龙王那里,要求海龙王协助。梦醒后,他修书一封,恳求龙王怀念苍生,给予生存权,退去江水,一段时日不涨潮,让他建设好这项民生工程。
信是写好了,要找人带去啊。那是一条不归路,不知有谁愿意为民捐躯?
在第二天的例会上,蔡襄问:“这里,有谁下得海的?”
台下有一个人,以为领导在叫他,他答道:“我就是夏德海。”
“你下得海?”
“是,我夏德海。”
蔡襄把一个盒子交给夏德海,盒子里面装着给龙王爷的信。他命令夏德海明天就下海,一定要把信件交到龙王爷手中。
当晚,夏德海抱住老婆大哭,一夜酒杯不停。到了第二天,他半醉半醒的走到江边,竟然在一堆礁石上睡着了。盒子泡在水里。
蔡襄巡视到江边,发现了那个盒子。盒子的盖已经打开,里面的信封上题有一个“醋”字,在水波下映入他的眼里。
古人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一日,蔡襄站在江边,眼望着江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时有一只龟游上岸来,一直爬到他的脚下,还用嘴吻他的脚指。被吻了,他才唤过神来,俯身抚摸龟背。他从龟背的纹理中看到一个字,是一个“醋”字。楼主认为,龟背不必实有字,是他看到了字而已。
第一个版本脑残,第二版本忽悠,一定有人这么说。不管怎样说,要说的重点是这个“醋”字。
蔡襄很快就领悟到这个字的意思。“酉廿一日”,一字能解读成一语了。古人以干支记时,‘酉’就是八月。他心想:八月廿一日,建桥工程可以启动。八月正是退大潮的时候啊。之后,他加紧了建桥的准备工作。
到了当年的八月廿一日,江水退落,江底裸露;又连续八日不涨潮水。在这段时间里,蔡襄亲临工地,督导桥工昼夜施工,顺利完成了桥基工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座石桥就在江面上架起,终结了摆渡过江的历史。
这座桥现今还在,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友 有 酉
大明皇朝,成于朱元璋,败于崇祯皇帝,在世277年。
后崇祯年代,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下则民怨沸腾,上则维稳无力,以致乱象纷纷,流寇四起。朝廷的统治岌岌可危。
流寇的消息每天都有,频繁地传入北京,把那个崇祯皇帝搞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一晚,他为了探听民间消息,派遣一个身边内臣下去家访。
这个内臣换了衣服,打扮成普通人,然后出了紫禁城。他并没有去家访,而是走入一个夜市。他见有许多围住一个摊位,原来是有位师傅在为人测字。他在那里站住,听了一会,觉得那个师傅分析字体蛮有道理的。于是,他也随口说了个“友”,看师傅有什么说法。
师傅问:“老兄,你是问什么事的?你要告诉我呀,我得有个方向呀。”
内臣见人多,把师傅拉往一边,小小声地说:“我问的是国事。”
师傅说:“国事不佳呀,反贼已出头了。”
在这里,我们看看“友”和“反”两个字,对比一下。对比的结果是,这个“友”字是个“反”字出头了。
内臣心里明白,师傅说得不错。目前反贼李自成的兵团将要逼近北京了。但他的心不服,说:“我说的不是这个‘友’,而是有无的‘有’。”
师傅说:“这样国事更加不佳了,大明江山已经失去一半。”
我们看看这个“有”字,她有两部分“ナ”和“月”。 “ナ”是“大”字去了一半,“月”是“明”字去了一半。
内臣还是不服,说:“也不是这个‘有’,是申酉的‘酉’才是。”
师傅说:“国事愈加不佳。天子为至尊,至尊已经斩头截脚了。”
我们看看这个“酉”字,是“尊”字去了字头又去了字尾,剩余的是中间部分。所以测字先生说“已经斩头截脚了”,言语非常生动。
这时,内臣终于无言以对了,舌头伸出也说不出话来。
内臣回到崇祯那里,不知说什么呢?如果把夜市的事照直说了,崇祯皇帝伤不起,吐血而死,免得以后自缢而亡?
十二、春 谢 石 仙
前面提到,谢石经宋高宗一番“面试”之后,被招募入宫。
当时是秦桧把持朝政。秦桧的霸气过分而出格,令宋高宗很是不满,暂时又奈他不了如何。
有一日,宋高宗把谢石传唤到来,写了一个“春”字,摆在谢石的面前。由于落笔时着墨过重,整个字显得头重脚轻。
谢石问:“要用这个字论什么事呢?”
宋高宗说:“论朝政。”
谢石说:“圣上,我只说一句话。”
宋高宗说:“你说!”
谢石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宋高宗听后,默然不语,向谢石挥挥手,示意谢石退下。他心里明白,“秦头”是指秦桧的势力,而这个“日”就是他自己,所谓“日为君,月为臣”是也。
我们把这个“春”字拿来分析一下,对比一下“春”和“秦”两个字。“春”和“秦”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春”的头“?”是“秦”的头,“秦”的头“?”又是“春”的头。一个小小“日”字藏在“秦”头之下,完全被遮蔽。
这件事传到秦桧的耳里。秦桧就是这么牛!皇帝的事,他马上就知道了。他决定置谢石于死地。
很快一份判决书下来。判决书所写的大概意思是:罪犯谢石,姓谢名石,宣传迷信,妖言惑众,破坏社会安定。经研究决定,流放岭南,永远不可回京,立即执行。本决定是终审决定,不得上诉。
岭南,古代称南蛮,土地荒芜,人口稀少,是流放犯人的理想地方;而在今天,开放改革先行一步,繁荣昌盛,寸金尺土,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还要多,不可同日而语啊。中国的大文豪如韩愈、苏轼,都曾流放岭南。
谢石蓬头垢面,披枷戴锁,后面跟着个狱卒,一路走来。途经山下,见一个老人坐在山边。
老人坐在那里有一段时间了。他要等的人正是谢石。他说:“两位辛苦了,在这里歇一歇再走吧。”他还为两位准备了茶水。
狱卒也正想歇一歇,于是命令谢石停下来。
老人请求狱卒卸下谢石身上的枷锁,然后对谢石说:“至诚可以前知。请问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后事了?”
谢石预感到面前这个老人是个先知,于是抱拳作揖说:“在下请教老先生。”
老人说:“请出一个字。”
谢石倍感惊喜,同自己一样,老人竟然是一个测字先生。他把自己的姓报了出去,说:“謝。”看老人怎样说。
老人没有半点迟滞,说:“‘謝’字,是说你在寸言中立身,术士一个。”
很明显,这个“謝”字是一字包含三个字:“寸”、“言”和“身”,而“身”立在字的中央位置,夹在“言”和“寸”中间。老人说得不错,谢石就是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名震朝野。
老人伸出手掌,要求谢石换过另一个字,谢石用手指就在老人的掌上画了个“石”字。老人摇摇头,说:“大凶之兆呀,此行无归期了。‘石’字遇‘卒’则成‘碎’字,遇‘皮’则成‘破’字。狱卒站在旁边,这是遇‘卒’;在偶的掌上写字,手掌有皮肤,这是遇‘皮’。”
有另一个版本说,狱卒本身就姓皮,既是“卒”又是“皮”。谢石真是在劫难逃了。
谢石很淡定,因为他早有死的思想准备。不过,他是大大的服了这个老人。他请老人作字,要测测这个老人是个什么人。
老人说:“偶站在这里就有字。”
“人依山而立,‘仙’字啊。我遇见仙人了。”谢石俯身跪拜。
老人说:“你以字为字,偶以身为字。”
十三、一(补充)
这个“一”字,简简单单就只有一横,却能衍生出多个故事来。
人之大事,莫过于生和死。而这么一横,是“生”字最后的一笔,却是“死”字的第一笔。
有一个孤儿,在只有五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病。他的养母到处为他求医问药,就是不见好转,日日夜夜为他的生死担忧。无计可施的情境下,这个养母找到史上著名的汉字分析师程省先生。
见到程先生后,这个养母说:“简简单单就用个‘一’字,看看小儿的生死怎样?”
程先生说:“字写起来简单,她的意义却一点都不简单。那是生命已经到了尽头,死亡正在开始。而且,这个‘一’字又是‘十’字的一半,恐怕这个小朋友就只有五岁了。”
可怜这个孤儿,最终在那年的九月离开了人世。
下面的解读更加精彩——
在《陔余丛考》这本书里,记录了作者年少时亲眼目睹的一次解字过程。
有一个人跌跌撞撞的来到师傅的摊位,说是为父亲的病而来。随手拈得一个“一”字。
师傅说:“‘一’字,‘生’之尽,‘死’之初。你父亲没有办法救活了,节哀顺变吧。”
那人听师傅这么一说,呜呜大哭,边哭边说:“我父亲属牛,今年又是牛年,怎么就过不了本命年啊?呜呜……”
师傅说:“既然这样,你父亲不死,有救了。‘牛’字加到‘一’字上去,就是个‘生’字。你回去好好的为你的父亲求医问药吧。”
最后,作者写道:“其验否不可知,然思致自佳”。
这是谢石解读汉字的经典之作。
话说有位“公务员”夫人,怀孕十月,超时不生,心急如焚。她手写了一个“也”字,命令丈夫拿着,前去问问谢石。
那位丈夫来到谢石工作室,递上字条。
谢石审视了一下纸条上写着的“也”字,说:“这个‘也’字,不是你写的,是你夫人写的。”
那位丈夫说:“这个你能看得出?我夫人写字苍劲有力,十足一个男人样。”
“‘焉’、‘哉’、‘乎’、‘也’,语气助词,所以知是贤内助所写。”谢石问,“你夫人今年三十一岁,是不是?”
那位丈夫越感惊异,说:“是三十一岁。这个你也看得出?”
“这个‘也’字,上部分是‘卅’,下部分是‘一’,所以知。”谢石说,“夫人跟着你,总想你能升迁一下,可就是动弹不得,是不是?”
那位丈夫说:“升官发财,听天由命。我不急,夫人就是急。你是怎样看得出来的?”
谢石说:“这个‘也’字,有水就是个‘池’字,有马就是个‘驰’字。如今,池上运动则无水,陆上奔驰则无马,如何动迁得了?”
那位丈夫说:“我这个人随遇而安,也不是一定要升官发财的,只要一家平安就好。”
谢石只是瞪着纸条上的“也”字,一会儿又说:“夫人家那边,田产与房产恐怕都已经没有了。‘也’字有‘土’成为一个‘地’字,现今无‘土’,‘地’不成‘地’。”
“正如先生所言,都荡尽了。”那位丈夫心想,说了这么多,都是一些题外话,应该入正题了,于是说:“前面所言,都不是偶要问的。夫人怀胎,过期不生;忧心所致,今日为这事而来。”
谢石说:“夫人怀胎,是必有十三个月了?”
那位丈夫说:“是是是。”
谢石说:“‘也’字中间有个‘十’字,两边各有一竖,下面又有一横,正好合成十三之数。”他非常透明,让你明明白白。
那位丈夫说:“就是就是,十三个月不靠谱。”
到了这时,谢石才看住那位丈夫,说:“有个奇怪的现象,不好说。”
“你说,没什么好顾虑的。”那位丈夫请谢石直说。
谢石说:“怀胎十三个月都不生,恐怕不是人胎。如果是生虫的话,这个‘也’字加个‘虫’字就是个‘虵’字,是蛇妖作怪吗?”
那位丈夫怕出一额汗来,问谢石:“这可怎么办?”
谢石说:“我有药可以治理。”
那位丈夫把谢石请回家中。谢石见过夫人,说明来意,就在夫人的杯中下药,让夫人喝了下去。大约半个小时过后,夫人竟然泻下数百条蛇虫。泻过之后,夫人腹部平复如常,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只是生产一事成空,难免有些忧伤。
十五、孙科蒋中正
现在的“新生代”,恐怕有许多人不知道孙科、蒋中正是谁。为了让所有看官看明白下文,首先得说清楚这两人是谁。孙科,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即是蒋介石,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如果连“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总统”都不懂的话,就将他们理解成国家领导人就是了。
在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前,国内有一份报纸叫《益世报》,是中国天主教教会的报纸,从报纸的名称就可以知道。
该报一名编辑写了一篇名为《为孙内阁算命》的文章,刊登在该报的副刊上,称刚刚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长的孙科,将是一个“短命内阁”政府。文章用拆字法调侃孙科,引起关注。
这个编辑是怎样调侃孙科的?既然是算命,就得论八字。古人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各两字合成八字。这个编辑却从孙科的“科”字,整理出八个字来:“欲和无口,欲閗無門”。一个“科”字,可以分拆成两部分,左边是“禾”,右边是“斗”。
“禾”是“和”字不见“口”,“斗”是“閗”字没有“門”。文章还说,孙科的前任是翁文灏,前有“翁”后有“孙”,像爷孙俩,所以说有其翁必有其孙,定义符合人伦常理。翁文灏政府是一个“短命内阁”,那么孙科政府也必是一个“短命内阁”。貌似很符合逻辑的。
后来果然是这样,要和平,谈不来;要战争,又没门。
因为有“前科”,在各界纷纷要求蒋介石下野的时候,《益世报》主任找到这个编辑,用“蒋中正”三个字,测测蒋介石何时下台?
这个编辑想了想,说:“止是必然的。‘正’字为‘一止’,古人也是这样说的。是一日止,还是十二日止?是二十一日止,还是三十一日止?‘蒋’字是‘将廿’。这样就可以解读成‘将于廿一日止’;更加完整的说法是,‘蒋介石时代将止于二十一日中’。”
据史料记载,蒋介石被迫于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据说,李宗仁当了代总统后不久,派了一名身边的秘书前去拜访那位编辑。这名秘书说明来意后,写出李宗仁的“李”字,询问时局。这位编辑迅速说了四个字:“李代桃僵。”秘书明白,也不多问,回去复命了。
“李代桃僵”,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说,李树甘愿代替桃树去死。这个成语原来是用作表扬兄弟之间的一种崇高品质,相互爱护与相互帮助;后来意思转了,直指顶替他人、代人受过此类行为。
南宋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鸡鸣》中写道:“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十六、绝妙好辞、活、一合酥
前面说过,谢石因字被害;下面将说,杨修因字被杀。
杨修被杀,其实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总是先人一步。先这个“人”是他人还好,不幸却是曹操。曹操号称一代奸雄。罗贯中对他的评议是“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成语有所谓“绝妙好辞”。这个成语就产生在杨修与曹操的纠结中。
有一次,曹、杨同行,路过一座坟,坟下埋葬着一个才女,坟上立着一块碑,碑上有八个字,这八个字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问杨修:“这八个字可解吗?”
杨修说:“这容易,可解,不难。”
“卿先勿言,等我想出谜底后再说。”前行30里后,曹操对杨修说,“我想到了,你先说。”
杨修说:“‘黄绢’实为色丝,体现在字上是个‘绝’字;幼妇即是少女,‘少女’正是个‘妙’字;‘外孙’是我女儿生下的儿子,可以造成个‘好’字;‘齑臼’是接受辛辣物料的器具,于字而论就是个‘辤’
(辭的异体字)字 。综合来说,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高兴的是,自己想到的答案与杨修的完全一样,但还是感叹地说:“我才不及卿,距离是30里呀!”心中非常佩服杨修,因此把杨修留用在军中。
后来发生的事,令曹操由佩服转为厌恶,由厌恶转为杀戮。
第一件事——
曹操要人为他修造一个花园,工程完成后,他亲自前去验收。巡视过后,他觉得其他都没有问题,唯独花园的门不怎么满意。他叫人取来笔墨,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
什么意思?大家不得其解。杨修知道后说:“‘门’上加个‘活’字是一个‘阔’字。曹丞相是嫌园门造阔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工人重新施工,把门改窄妥当。包工头再请曹操前来验收。
曹操前来,看到门已经改好,非常高兴,问:“是谁知道我心思的?”众人齐说是杨修。罗贯中道:“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第二件事——
一日,塞北那边派人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然后放置在办公室的办公桌上。
杨修入见曹操,曹操不在,却见到那盒酥饼。他竟然取来,分给众人。等到曹操回来时,那盒酥饼已经被分吃完了——杨修的行为就是这么放肆。
曹操对杨修说:“你给我一个解释。”
杨修不慌不忙地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呀?”“合”字,杨修分拆为“人一口”。
罗贯中道:“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前事是“忌之”,今事是“恶之”,反感的程度不断加深。
……这里省略四件事。
最后造成曹操杀了杨修的,是如下一件事——
战争中曹兵不敌蜀军,败走回营,之后数日不敢出战。曹操是进是退心中犹豫不决。这时,将军夏侯惇进来请求夜间口令。负责曹操饮食的勤务兵向他呈上一碗鸡汤,他见到碗里面有鸡肋,于是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夏侯惇以为夜间口令就是“鸡肋”,传令下去。
杨修当时是行军主簿,听到“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他被吓了一跳,于是请杨修前来问话。他问杨修:“为什么要收拾行装?”
“从今夜号令中知道魏王将要退兵回师,所以预先作准备以免得临行慌乱。”杨修说,“鸡肋这样东西,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今我们在这里,进军不能胜,退兵又恐人家笑;长此下去终不是办法,退兵是唯一选择。既然魏王选择了班师,就得早早准备。”
夏侯惇曰:“你真知魏王肺腑也!”说完也跟着收拾行装。于是寨中所有将领,无不准备归程。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安睡,于是半夜起床;手提钢斧,绕寨私行。他见到夏侯惇寨内军士都在准备行装,大惊,急问夏侯惇是什么回事。
夏侯惇回答说:“主簿杨修知道大王要退兵的意思,所以……”
曹操又唤杨修来问,杨修以鸡肋的意思回答曹操。曹操大怒,曰:“你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了,将杨修首级挂于辕门外。
罗贯中说曹操早有杀杨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楼主说句:杨修神妙在乎直,不直不神妙;但是,害了他性命的也是直。
因为有“前科”,在各界纷纷要求蒋介石下野的时候,《益世报》主任找到这个编辑,用“蒋中正”三个字,测测蒋介石何时下台?
这个编辑想了想,说:“止是必然的。‘正’字为‘一止’,古人也是这样说的。是一日止,还是十二日止?是二十一日止,还是三十一日止?‘蒋’字是‘将廿’。这样就可以解读成‘将于廿一日止’;更加完整的说法是,‘蒋介石时代将止于二十一日中’。”
据史料记载,蒋介石被迫于...........
-----------------------------
据史料记载,1948年11月,孙科获蒋介石任命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介石被迫于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中华民国总统职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七、問、噐
“問”字前面已经写过:
一日,谢石工作室来了一个客人,衣着普通,相貌却是非凡。寒喧几句后,客人即席挥毫,在纸上写了一个“問”字,字体写得两侧斜飞。
谢石问:“先生写这个字,是为何事而写呀?”
客人说:“不问何事,你依字直说就是。”
谢石审视了一会,然后说:“字左看似‘君’字,字右亦看似‘君’字。”谢石双眼盯着客人,开始有些紧张,声音有点颤抖地说:“先生不是凡人。”
为了慎重起见,谢石请求客人另写一个字。
客人动用手上的拐杖,就地画了一个“一”字。
谢石即刻跪地伏拜,说:“土上加‘一’,就是个‘王’字。先生分明是我的君王啊。”
有一个道士也以“問”字向谢石咨询。
谢石这次不说“左看是君,右看也是君”了,而是说:“門虽大,内中只有一口。”——“問”字分拆为“門”字内一个“口”字。
道士听得明白,他身为道士,步入空门,是一个孤独的人;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或是无或是有也不在身边陪伴。所住房间里,他就这么地孤身一人。他再以“噐”字问。
谢石说:“人口空多,皆在戶外。”
道士也是一个知道术数的人,这下是大服谢石了。
我们玩赏一下这个“噐”字。“噐”字的中心是一个“工”字,跟“空”字搭上了关系;“工”字外面有四个“口”字这么多。所以,谢石顺理成章地说:“人口空多,皆在戶外。”
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的这场革命,震憾世界,颠覆中国,号称终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但后来的事实在说,封建统治在中国并未终结。这是个很政治性的问题,在这里不多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随即成立。中华民国总统经历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和冯国璋后,至1918年9月,徐世昌就任总统。他自命为“文治总统”,标榜“偃武修文”。他是一个文人,国学功底深厚,尊孔读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他而且研习书法,在山水、松竹绘画方面有成就。他曾被法国巴黎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传说,在直皖大战爆发之前,徐世昌找了一个高僧测过字。
徐世昌身为总统,无力阻止直皖大战的爆发。国会选举他作总统,是看中他是一个平衡点——正确地说是一个被平衡点。平衡的两方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中央派和以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地方派。两派对抗由来已久,最近因为陆军上将徐树铮的事愈演愈烈,平衡有被打破的危险。这个时候,他不知道该站到哪一列上去,战争有输有赢,一旦站错列,他的政治前途就完结了。他可不愿意这么快就离开政治舞台,离开中国的权力中心,虽然仅是一个“橡皮图章”。
徐世昌与那高僧是老朋友,双方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谈论佛学,谈论儒家,谈论《周易》,谈论中国汉字,谈论当今时事政治。这次,他们没有多谈其他,直奔主题。高僧请徐世昌出一个字。
徐世昌随口说了个“定”字。说他随口,但总有个依据,有个思考。他是总统,但把持朝政的是段祺瑞,段祺瑞是他考虑依傍的第一人选。段祺瑞是定国军总司令,想到这里,他就采用了定国军的“定”字。
高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反应后,说:“完了以后,要走啦。”
徐世昌虽然听得明白,还是请高僧详细说明字理。
“完了,就是败了;走啦,就是退啦。“高僧说,“‘定’这个字,是‘完’字头‘走’字尾,先完后走。”
徐世昌知道,“定“字上部“宀”是“完”字头,下部“疋”是“走”字尾。
高僧喝了口茶水,继续说:“今天是初一,一称元,有了这个‘元’,‘完’字头就不是仅仅一个头了,是个完完全全的‘完’字了,局已定了。”
徐世昌想:“段祺瑞完啦?”
“还有一点。”高僧说,“这个‘完’字头也是‘家’,也是‘室’,大家称‘宝盖头’。‘定’字去了‘宝盖头’后,剩下的部分似是个‘正’字,又不是个‘正’字,是‘正’字走样了。私下做一些不公正的事,这就完了。”
听高僧这么一说,徐世昌回去以后,给自己定下行动纲领——两边都不站过去,静观其变。
1920年7月,直皖大战终于爆发。在这场战争中,皖系被彻底打败。完了以后,段祺瑞辞职,退隐“江湖”;
徐世昌在直系的支持下,继续当他的总统。
十九、腊、休、鼠(转)
在网上见到一篇文(有重大修改),拿来给大家分享下。楼主无心侵犯著作权,如果文章作者抗议贴出,楼主会申请删除——
先生是拆字高手,其经典故事源远流长!
话说一少妇来拈字,恳求拆解。
先生问:“小娘子所问何事?”
“夫君外出,久不见归。问何时归来?”
“哦?你选的是一个‘腊’字?”先生略一沉吟,“本月二十一日必定回家!”
在少妇致谢时候,先生惊见一旁观者赫然上肩扛起一树木,便随口爆了一句:“小娘子当心,有被休的可能呢!”
少妇惊厥:“我们夫妻感情甚好,先生多虑了。”
“我只是根据情景判断,但愿不是了。”
少妇恳请先生说明原委,老先生说:“刚才有个人在我们说话的时候,突然把一树木往肩上扛,这一人一木,恰是个‘休’字呀!”
到了二十一日,少妇整理居室,置办酒菜等待先生的说话应验。老公说来就来了。
老公回到家,见到这番摆设,以为老婆正要会情人,一边动粗,一边破口大骂贱人不守妇道!声言明日即写休书让她滚回娘家去!少妇大呼冤枉,道出找拆字先生测字的全过程。
老公气呼呼睡下,不理少妇的哀求,心里暗自盘算:明日一早,过去探明那个先生究竟多高明再作打算。
少妇一夜无眠,伤心到天明;辗转反侧,实在难于接受这可悲结局。
天亮了,那老公匆匆出门,并不讲明去作什么的,任由女人哭倒在门前。
那老公到来时,先生才起床,一边用毛巾擦牙齿一边听他讲事情原委;突然灵机一动,就惊呼说:“你个糊涂东西!快些回家,迟些你老婆就出人命了!”
那老公大为惊吓,火速冲回家里,少妇正一抹红绸悬梁自缢呢!他赶紧抱下女人,说:“你怎就这么傻瓜呢?”
少妇说:“我一生洁身自爱,即使你不在家时候,从来未曾想过要搞婚外情,虽然有很多臭男人勾引我;可是夫君偏偏不信,教我如何活命呢?!”
那老公捧着女人的脸说:“别这么多啦,我们还是要去叩谢先生呢!”
先生正在吃着早点喝着茶,看见他们夫妇又来了。
“感谢先生,及时提醒我回去,否则我与娘子就阴阳两隔了!”那老公感激涕零,“先生怎么就知道我老婆会出人命呢?”
“在听你询问的时候,我是正用毛巾擦牙的。这‘口’下有‘巾’,不正是‘吊’字么?!”
小两口称赞先生是神。
从此先生芳名远播。
一日,一个商人来了,随手就抓了一个“鼠”字。
先生问:“所问何事?”
“我要贩运黄鳝到南京去,求先生指点这生意可否做得?”商人回答。
先生环顾四周,看见一老夫人拎了小篮恰好路过,又见到篮子里是大米。
“可以可以!”先生兴高采烈地说,“这趟生意,保证大赚!”
商人叩谢离去。
旁观者中走出一条汉子,也拿了刚才的“鼠”字,也问可否贩运黄鳝到南京?
老先生依然环顾,赫然见一老猫纵身一跃,隐入草丛,先生惊呼:“不妙不妙!你要做这生意凶多吉少,恐怕还有性命之忧愁呢!”
汉子大怒:“我砸了你招牌!真真胡言乱语!同是这‘鼠’字,他就大吉,我就大凶?是何道理?!”
先生并不急噪,慢条斯理地说话:“不错,都是‘鼠’字,说他的时候见有大米,老鼠爱大米,不是大吉么?说你时候见有猫,老鼠见猫难逃猫爪,不是大凶么?”
汉子就是不信邪,早早收罗黄鳝早早出门赶赴南京!
汉子驾着小船靠了码头,那里的商贩大叫问:“装的什么?”汉子高声回应:“黄鳝!”众人一拥而上来抢购。不料人多踩踏,小船翻侧,黄鳝漏出,刹那间全部黄鳝没入江中。可怜那汉子血本无归不说,险些丢了性命!
再说那商人,当他的船只靠了南京码头时,众商贩吸取先前的教训,谨慎卸货,小心讨价还价,和谐成交生意。那商人顺利地赚了一笔!
二十、有、超、首、绪
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有一个著名汉字分析师,号称“大不同”,以常州城隍庙为“根据地”,摆摊测字,解决生存权问题。
据网上的资料——这些资料,我手上没有,也不知是史实还是小说虚构;不过,所说的颇有字理——兴趣使然,凑写成如下的文字。
一日——那还是后清时代,中国史上著名书生康有为带着梁启超来到大不同的摊位前。康有为一时来了兴致,要给大不同一个字,测测国运如何,变革维新的事令他枕食难安。大不同递上纸和笔,康有为挥笔在纸上写了个“有”字。
大不同 把“有”字分拆开来,分别在“ナ”、“
月”上画了圈,说:“‘ナ’是‘大’字的一半,‘月’是‘清’字的三分之一—大清河山已经破碎,所剩下的就这么多了。”
很明显,这是崇祯内臣测字的翻版。
康有为怒斥大不同胡说八道。梁启超反而淡定,忙劝说老师息怒:“老师老师别这样!这先生也不过是照字象直说,心无不敬之意,请老师谅解。”然后梁启超对大不同说,“我也测一个字。”梁启超写了个“超”字。
大不同说:“‘超’字分拆开来就是‘走’、‘刀’、‘口’;人走刀口之上,危险结局可想而知也。‘刀’加‘口’又成了‘召’字;即使有圣召,也得走啊。”
梁启超心里明白。
大不同请梁启超再写一字,梁启超说:“不写了,我说一个字吧,就个“首”字吧!”
大不同说:“‘首’字,下有一个‘百’,上有个‘二’或者说是‘八’。长则一百零八天,短则一百零二天,心想的事情就有结果了。
梁启超要求再测一个字。
大不同调笑说:“好呀,我是按字数收费的;你问的字越多,我收费便越厚。”
梁启超写了光绪年的“绪”字。
大不同想了想,用笔把“绪”左边的丝字旁圈上,说:“丝字旁是‘绝’而无‘色’。整个‘绪’字就是无色而绝者也。无色则白色,白色为白事所用。结局如何?不用我多说了。”
梁启超给了“茶水钱”后离开;离开之前,康有为说:“一派胡言!”
据史料说:
1897年,即是光绪二十三年;那年的
6月16日,光绪皇帝在北京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许他专折奏事,重要是让他筹备维新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为慈禧太后的打压,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得到外国人李提摩太牧师协助,坐重庆号到了上海海面,再由英国领事馆职员协助转船到香港,又由香港逃往日本,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生涯。
维新变法,从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实施新政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一百零三天。史上称这次变法为“百日维新”。
二十一、申、春、蘭
史上有通过破解梦中字象“密码”而助人侦破罪案的记录,最著名、最经典的就是谢小娥的那个事儿了。
这个故事很精彩!
谢小娥,是一个江西女子。父亲是一个生意人。结婚之后,她和丈夫追随父亲做生意,往返于长沙江湖之间。新婚刚过,大祸来临。一日,她们船行江中,遭遇悍匪。父亲和丈夫均被杀害,她和全部工人被沉水里。在水中漂流了多长时间,她不知道,最后被人救起,栖身在寺庙尼姑庵内。她不知道这班劫匪是谁,是哪路人马。
一日,谢小娥忽然梦见父亲,父亲哭着说:“杀我的人是車中猴、門東草。”又梦见丈夫哭着说:“杀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醒后,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和丈夫所说的话,但不知所云;天天拿着写上“車中猴、門東草,禾中走、一日夫”的纸条上街求解,一年时间一无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她遇到真正的专家李公佐。
李专家听完谢小娥说梦后,过了一会,说:“杀你父亲的人,他的名字叫申蘭;杀你丈夫的人,他的名字叫申春。”
谢小娥要求李专家说明白些。
李专家教谢小娥解梦,说:“先说‘車中猴’,猴在十二地支中是个‘申’字;‘車’字的中间部分,则去掉上下各一横也是个‘申’字。‘門東草’简单,把‘東’字放入‘門’字内,再加上个草字头,就是一个‘蘭’。所以杀你父亲的人,他的名字叫申蘭。”
谢小娥恍然大悟,急着问:“‘禾中走’、‘一日夫’又怎样解释呢?”李专家说:“‘禾中走’,可以理解成穿田过,也是个‘申’字;至于‘一日夫’,同样简单,三个字合并为一个字,那就是个‘春’字。所以杀你丈夫的人,他的名字叫申春。”
谢小娥哭着下跪,向李公佐一拜再拜,然后转身而去。她没有报官通缉此二人,因为仅凭一个梦,官方是不会相信、不会受理的。她决定女扮男装,跨省追捕,誓要将申蘭、申春二人绳之于法。
一年多时间以后,谢小娥找到申府。一打听,府宅的主人是申蘭。
通过家政中介,谢小娥进入申府,成为申府的佣人。她内心虽然有满腔的仇恨,外表依然服帖温顺,加上能干乖巧,深得申蘭喜欢,常伴左右。她在申府搜集到大量的赃物证据,每次见到存放在申府的父亲和丈夫的遗物,都暗自流泪。原来申蘭与申春是堂兄弟,来往甚密。她还将所有贼人的名字一一打听,记录在册。而申蘭对谢小娥没有半点的疑心,二年多了,连谢小娥是女人都不知道。
准备就绪,谢小娥等待时机。想起那个梦,李专家的解说件件符合,她认为是天启其心,击杀贼人必有神助。
一日,机会来了,贼人作案回来,大摆宴席庆功,申春与申蘭饮得大醉。其他贼人散去后,只留申春与申蘭两兄弟。申春沉醉,倒卧于室内;申蘭亦露寝于庭中。谢小娥将申春反锁于室内;动申蘭时遭到反抗,情急之下,抽出佩刀,对申蘭实施斩首,一雪深仇大恨。然后她叫来帮手,把申春捆绑住,押送官府,就法定罪。办案人员在申府起出大量赃物,数至千万。很快,根据谢小娥提供的名单,几十名党羽也统统就擒。
谢小娥的这个事发生在唐代,李公佐为这女子撰写了《谢小娥传》,宋朝巨著《太平广记》有收录。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将这件事扩展为小说,篇名为《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据说,现代人已经把这个事编成京剧,公演很久了。
梦是神马?其实梦很可怕,自己的隐私有可能出现在他人的梦里,以至于让全人类都知道。如何堵塞这个漏洞?人类恐怕无能为力。
不过,我想,在谢小娥的这个事中,为什么造梦之神不说“杀你父亲的人名字叫申蘭,杀你丈夫的人名字叫申春”,而是说什么“門東草”、什么“禾中走”和什么“一日春”,让你一头雾水?看来,泄漏天机的事,造梦之神也不好直接说。
(本贴已在《梦过之后见惊奇》中贴出过)
二十二、人、朱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我偶尔在网上发现了一篇说字的贴子——如下,署名“刘宝瑞述,殷文硕整理”。这个贴子很好,只是里面的个人观点,我不赞同:作者把测字先生“大不同”的心理活动写(说)坏了——关于这一点,看过贴子以后,大家可以讨论——这也是我要贴出这个贴子的另外一个目的。网上这类贴子不多,特显珍贵,所以拿来这里给天涯客、莲蓬看官欣赏欣赏。
与我的贴子相比,这帖子颇长。从舒服阅读考虑,楼主分四贴贴出。
如下是原文(可以说一字未改):
今儿我说一个测字的事儿。在山东济南府,“大观园”里头有个测字摊儿。可不是现在的事情。什么年头啊?民国十七年——也就是1928年。那时候,大军阀张宗昌在山东当督办。
这位测字先生,谁也不知道姓什么,他有个外号叫“大不同”。那意思是,他这个测字的跟别人大不相同。在桌子前边摆着个牌子,上边儿写着仨字儿:“大不同”。
这天哪,正赶上张宗昌到大观园里遛弯儿,张宗昌个子又大,带着四个马弁,都别着盒子枪,背着大砍刀。张宗昌一看,那儿围着一堆人,就说了:
(学山东口音)“嗯?走,进去瞅瞅!”
他一说进去瞅瞅,马弁就过去了,抡着鞭子轰人。大伙赶紧往两边闪。张宗昌就进去了。一看,是个测字的。张宗昌一想:把人都轰开了,我要是不测个字,显着也不好。
“哎,给我测个字!”
这位先生一瞧,大高个儿,跟着四个马弁,心里就有谱儿啦。怎么?虽说他没见过张宗昌,可听说过张宗昌的外号,叫长腿将军,他腿长;又叫狗肉将军,当初他卖过狗肉!哎,是这么回事儿。就问了:
“您测个字?”
“您写个字吧!”
桌儿上有块白磁砖儿,让他往上写个字。他写什么呀?卖狗肉的出身,认不了俩半字儿,他怎么写呀?可是人家让写个字,写吧,简单的他还能凑合蒙上来。哎,一撇一捺,写了个“人”字。写在什么地方了呢?人家让他写在白磁砖儿上,他没有。牌子上不是写着“大不同”嘛,哎,他在这“大”字儿的旁边儿写了个“人”字儿。嗬!这测字的,恭恭敬敬地站起来了:
“哎呀,原来您是一位大人哪!”
张宗昌一听:
“啊!你怎么知道的?”
怎么知道的?您看,这算卦、测字的,全仗着察颜观色呀。测字先生早瞧出来了,四个马弁在旁边儿,他那相儿是神气十足,说话打官腔:
“啊!你怎么知道的?”
您想,人家能不知道嘛!得,准了。测字的跟着就说:
“啊,测出来的。”
“测出来的?”
“对,您是一位大人,真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噢,你怎么测出来的?”
“我请您写个字,写在这块白磁砖儿上,您哪,把‘人’字儿在这个‘大’字儿旁边儿了。大字儿旁边儿写个人字儿,哎,您是一位大——人!”
嗬,这家伙有两手儿。“来来来!你来……”
他让一个马弁过来测个字,还直小声嘀咕:
“也写人,写人。”
让马弁也写人。马弁过来了:
“给我测个字。”
“好,好,您写个字吧。”
这个马弁哪,没敢在张宗昌写字儿的牌子那儿写,他写在手心上了,也写了个“人”字儿。测字的一看:
“您……可别不乐意听,您可比不了那位大人,您是一个手下人。”
张宗昌一听:嗬,真灵啊!其实他也糊涂,那是个马弁哪,可不是手下人嘛。他垂手而立,在一旁伺候着张宗昌,那测字的能瞧不出来嘛!
“您是一位手下人,是大人的手下人。”
“你怎么知道的?”
“测出来的。您看哪,我让您写个字,您写在手上了,您走路能手心朝上托着吗?不能,您得把手放下,这不是手下人吗?”
嘿,这么个手下人哪!
“这家伙真灵,真灵!给弄十块钱。”
张宗昌当众给了十块钱,带着马弁回去了。回到督军府,张宗昌一琢磨:嗯,真这么灵吗?哎,我倒要看看。
“我说,你们到监狱里头把判了死刑的犯人弄出一个来,我有事!”
打监牢狱里头提出一个判死刑的人来,弄到这儿,他过上堂啦:
“你是愿意死呀,愿意活呀?”
谁愿意死呀?
“大人,我愿活。”
“愿活呀,听我的。哎!你们带着他,推头、洗澡,换身儿干净衣裳,穿得阔气点儿,四个马弁,怎么保着我,你们怎么保着他,让他也测字去,也是‘人’字儿,看那测字的怎么样?如果你露不出破绽来,不是死刑吗?免了,当场释放;要是露出破绽,甭费话,照样枪毙!”
“哎,是是是,我行!”
这个人他活了,能不高兴嘛。嗬!挺高兴,推头,洗澡,衣裳换得挺阔气的,四个马弁跟着他:“走走走走!到那儿测‘人’字儿,听见了没有?”
您想,马弁对待犯人能象对待张宗昌那样吗?所以直催他。到测字摊儿这儿,马弁往两边儿一让,这犯人就过来了:
“给我测个字。”
“噢,测字?”
测字先生抬头一看,心里就有谱儿了。有什么谱儿啊?这四个马弁哪,眼熟。噢,昨天跟那位大人来过,今儿又跟一位来,甭问,这也是位大人哪。再一瞧,不对呀,这位脸上又绿又黄又瘦,面色苍白。您想,判了死刑的人,那模样能好看得了吗?一点血色都没有。测字先生就起疑心了:
“啊,您写个字吧。”
马弁冲他一使眼色,那意思让他写“人”字。他哪,没敢上前去写,就这么一说:
“啊,我测个‘人’字儿。”
他这么一说“人”哪,四个马弁还往他跟前攲合攲合,小声嘀咕:
“哎,精神点儿!”
测字先生一看哪,行了,更清楚了,就说了:
“哎呀,这个……说出来,您可别恼啊,我看您哪,不象一位大人,象个犯罪的罪人!”
这家伙一听就愣了,他这么一愣,先生心里更有底啦。马弁赶紧说:
“哎,别胡说八道,这是我们大人。”
“什么大人哪,他是一个犯罪的罪人,在字儿里已经测出来了。”
“你怎么测出来的?”
“怎么测出来的,他这个‘人’字没写,是嘴里说的,嘴乃口也。您想,口里加个人字,念囚犯的‘囚’,嘿嘿,这个甭测了,他是个囚犯!”
四个马弁这么一听啊:“哎,你呀,别装着玩儿了,跟我们回去吧!”得,又给拉回去啦!
回来跟张宗昌这么一说,张宗昌一听:
“嗬!这个测字的太灵了,咱们给他送块匾。”送块匾得写字儿啊,他不会写呀,跟参谋长他们四、五个人研究了三天,这才研究出一个词儿来,写了四个字:“有求必应”。
哎,他拿测字先生当了土地爷啦!
您想,“有求必应”是土地庙里的匾哪!吹吹打打给送去了。嗬,这匾一挂上可了不得啦,这测字先生抖起来了,每天能赚个五、六十块钱哪。天天有人围着测字。怎么?张督办亲自送匾,全城都嚷嚷动了,都来找他测字。他的钱越赚越多。这下儿坏了,怎么呢?当时在济南府有三个流氓恶霸,号称朱氏三兄弟:朱大,朱二,朱三。这哥儿仨,成天是打遍街骂遍巷,出茶馆进饭馆,听戏看电影都不花钱。不管是哪家买卖开张,或是谁家办事,婚、丧、嫁、娶,哎,都得请他们哥儿仨。
这天,老大就跟老二、老三说了:
“哎,兄弟,大观园里那个测字的,一天挣五、六十块钱,咱们济南府的钱都让他挣去啦,不行,走!咱们找他麻烦去!”
“怎么找哇?”
“怎么找哇……咱们找他测字,不对更甭说,灵也说不灵,咱们来个砸摊子抢洋钱!”
“好,这主意不错,走,走!”
哥儿仨到了测字摊儿:
“嘿!给我测个字!”
测字先生一看,嗬!是这三位,认识,好嘛,流氓恶霸!赶紧站起来啦:
“噢,好,您那位先测呀?”
老大说:“我!给我先测!”
“好,您抓个字吧。”
测字摊儿桌上有个小筐箩,里边儿有好些个写好了的纸笔儿。老大一摇头:
“不会抓!”
“那您写一个字吧。”
“不会写!”
“您说一个吧。”
老大刚想说,不会说!一琢磨——这不象话呀?说一个字吧,说什么呢?嗯,就说自己的姓吧:
先生一听:猪?还以为猪羊的猪哪,心里就想了:这仨流氓谁也不敢惹,如果测不灵,我这摊子就别摆了,这得想主意奉承他几句,还得让他灵了。一琢磨他们哥儿仨这行为:
“哎呀,您这个字,可好啊!”
“啊?怎么个好法!”
“今天您哪,从这儿往西走,准保有人请您吃饭,这顿饭还特别的好。哈哈,如果要对了,灵了的话,请您给我传名。”
老大这么一听:怎么着,从这儿往西去,有人请我吃饭?
“好吧,我往西去试试,要是没人请我吃饭,别怪我不客气,回来我可吃你!”
老大说完了往旁边一站,老二过来了:
“哎,测个字!”
“啊,您写个字吧。”
“不会写!”
“您说一个吧。”
也是“猪”,这是成心找碴儿啊!
“噢,您也测这‘猪’,您这是第二个‘猪’字;您这字也好,您今天要是往东去,必然有人送您一件衣服穿。”
“怎么着?”
“往东去,必然有人送您一件衣服穿。”
“好了,我往东去试试,有人送我衣服还则罢了;要是没人送我衣服,回来我可扒你衣服!”
老二一扭脸儿:
“老三,你来!”
老三往那儿一站,把帽子扣到后脑勺儿上,大嘴一撇,说了:
“我也测个字!”
“您写一个吧。”
“甭写啦!‘朱’!”
这先生一听,这仨人是一个庙里抬出来的,怎么都是“猪”啊?这可是成心。
“嗯……哈……您这字也好,今天您要往北去……”
“你别说啦,我要往北去,有人请我吃饭,有人送我衣服穿,有人请我看电影,有人请我洗澡……”
“哈哈,都不对。”
“那怎么样啊?”
“您要往北去,哈哈……有人揍你一顿!”
“什么!有人揍我一顿?”
“唉……哈哈……保险这顿揍还不轻。”
老三一听,这个气呀:
“行啦行啦,冲你这么一说,我非往北去不可,有人揍我还则罢了;没人揍我,我来揍你!”这不是贱骨头吗?
“走走走!一会儿回来咱们再说!”
仨人走啦。正走着哪,老大跟老二、老三就说了:
“哎,你们说这测字的灵不灵?”老二说:“灵什么呀,灵不了。”
老三说:“甭听那套,大哥你往西,二哥你往东,我往北下午咱们在这儿碰面儿,只要有一个不灵的,咱们就砸摊子,抢洋钱!”
“哎,对!”
哥儿仨分手了。到了下午,哥儿仨一碰面儿,哎!都灵啦。
这回测字怎么灵的呢?这没什么神秘,也不是他会什么“奇门遁甲”,其实啊,测字就是推理。这先生清楚他们仨的行为呀,朱氏三兄弟,打遍衔,骂遍巷,出茶馆进饭馆都不花钱,买卖开张,谁家办事,都得请请他们。根据这个,哎,给他们仨算灵啦。
他让老大呀往西去。先生心里知道:今天西街上有家娶媳妇,老大从门口一过,人家必然请他吃饭。老二往东去,东街有个估衣铺开张,掌柜的一看老二过来了,赶紧拿出一件礼服呢马褂儿:“二爷,这是孝敬您的,您穿上试试。”
一试挺合身,哎,他穿上啦。
那么老三呢?先生让他往北,走北街。济南府北街上有督军府哇。那条街,平常老百姓都没人敢走。象你信了先生的话不就完了吗,他不信。老三就这模样,横打鼻梁儿:
“什么!挨顿揍?在济南府,也不打听打听,天是老大,地是老二,我就是那个老三!打我,谁敢打我?”
他也是倒霉催的。你好好的就往前走吧,你可往后退个什么劲儿啊!
“打我,谁敢打我?”
刚退了两步,行啦,正赶上张宗昌的九姨太太出来买东西,穿着新新的缎儿鞋,他整踩上一脚!那还饶得了他呀。四个马弁不由分说,过来乒乓五四就是一顿皮鞭子!打了个鼻青脸肿,脑袋上起了七个大疙瘩,还有一个大窟窿。
等到了下午,这哥儿仨又聚会到一块儿啦,这老大就说:“老二,老三,还真有人请我吃饭,这顿饭吃得还真不错。”
“大哥,您看我这马褂儿怎么样?老隆泰礼服呢!”
“行了,你们看我这包也不小哇!”
“那你怨谁呀?人家测字先生说啦,你往北去要挨顿揍嘛,你不注意。”
“我注意什么呀?我这顿揍已经挨上啦!”
“人家这先生灵!”
“灵啊,不信那套,走!你们俩跟我一块儿找他去!”
“这没法去,人家测字不灵,没应验,咱们能找去;现在灵啦,到那儿,你跟人家说什么呀?”
“我当然有的说啦。比方说:咱们哥儿仨,说三个字,三样儿他给测出三样儿来,灵!可你们琢磨琢磨:咱们哥儿仨全是一个字儿,他给测出三样儿来:您有人请吃饭,我二哥有人送衣服,到我这儿挨揍?这不对,咱们得找他去!”
老大一听:“对呀,有道理,咱们得找他去!”
老二也说:
“对,走。”
哥儿仨就去了。到了那儿,测字先生正要收摊儿。这哥儿仨一看:
“哎!别收,我们找你来啦。”
测字先生一看是早晨那三位。赶紧问老大:
“怎么样,给您测的那个字,灵了吗?”
老大得意洋洋地说:“灵啦!今儿我往东去,还真有人请我吃饭,哎,吃得还不错。”
测字先生一听乐啦,又问老二:
“您怎么样啊?”
“哈哈,你瞧这马褂儿,是人家送我的。”
“这位,您怎么样啊?”
“你还瞧不出来吗?费这份儿话!你看,七个疙瘩,这儿还有一个窟窿!”
“哈哈……真挨了揍啦?”
“挨啦,怎么样吧?”
“哈哈,既然挨了,我算灵了,那您还找我干吗呀?”
“找你干吗呀,当然要找你啦。比方说吧,我们哥儿仨,说了三个字儿,三样儿。你可以测成仨结果。可是我们都测的是‘朱’字儿,你为什么测我大哥有人请吃饭,我二哥有人送衣服,偏偏就是我要挨揍哪?!”
这测字先生笑了:
“哈哈,这当然有道理啦,没道理能行吗?你们哥儿仨全说的猪(朱)字,这猪(朱)字,就好比是一口猪……”
这哥儿仨一听:噢,我们全是猪啊?
“头一个猪哪,这叫‘肥猪拱门’,这猪拱门去啦。您想啊,这猪一拱门,主人就琢磨了:这猪好好的,拱门干吗呀?噢,多半是饿啦,得了,弄点儿豆腐渣喂喂它吧。哎,所以有人请你大哥吃饭。”
老大心说:噢,我吃的是猪食啊!
“怎么我二哥有人送他衣服穿哪?”
“第二个,你二哥也是测的这个猪,这是肥猪二次拱门。主人一瞧:哟!刚添完猪食啊,怎么又拱门来啦?噢,天凉啦,准是这猪冷啦,给弄点儿麦草铺上吧。必然有人给你二哥送件衣服穿。”
老二一瞧这马褂儿:哎,这就是那点儿麦草!
老三说:“那不对呀,怎么就我挨揍哪?”
测字先生说了:
“对呀,这猪吃饱了,也穿暖和啦,又来拱门,不揍你还等什么呀!”
二十三、冯、昌
要说的事与谢小娥的事有相似的地方,也是通过破解梦中字象“密码”侦破罪案,使罪犯无法遁形。
话说事件主角董丰,在外“留学”三年,三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逼得妻子弄出个婚外情来——当然,这时他还未知晓。这次回家——正确地说是妻子的娘家,他已预先通告了妻子;所以妻子在家准备好了他喜欢吃的酒菜,并且为他准备了新枕头、新睡衣。
晚饭过后,妻子用命令式的口气对董丰说:“沐浴后穿新睡衣吧,晚上睡觉用新枕头。枕头,我是不用的了。”
董丰想起专家的话——“小心牢狱之灾,不可用新枕头,不可穿新睡衣”,立即警惕起来,说:“我在外这么久了,也习惯了不用枕头睡觉了;新睡衣也不用穿了,留给以后穿吧。”
为什么董丰对妻子也要警惕起来呢?原来,他在回家之前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在回来前一晚又做了一次。他梦见自己骑马渡河,马停在水中,鞭策也不去;当他俯身向下望时,见到二日浮在水上,又见骑着的马左边是湿的而右边却是干的,有这等怪现象!梦醒后,他心有余悸,认为预示有什么不吉利的事情要发生。第二天,他就找了易学研究专家,试图探个究竟。
在专家那里,董丰占了一卦,专家告诉他:“有牢狱之灾,不可用新枕头,不可穿新睡衣。”
做妻子的见董丰坚拒,也没有办法。上床后,所谓
“小别胜新婚”,何况这是半年六个月也不动一动,免不了翻云又覆雨,女方不怎么愿意也没用。翻云覆雨后,身体倦了,脑袋昏了,她把一件事给忘了,自己枕了新枕头,穿上睡衣,睡着去了。
一觉醒来,董丰发现妻子被人杀了。他睡在旁边竟浑然不知,这非常难以服众。因此,妻子的大哥直指他就是杀人凶手,报官拉人。
官方办案人员找不到有第三者涉案的证据,一口咬定董丰就是杀人凶手,严刑拷打也要他认罪画押。也不知道他那世修来的福,让他遇到包青天式的人物——苻融。
苻融一到任,就接手了这件案子。他仔细阅读过文档后,发现了案子的破绽,看得出董丰是冤枉的。他问董丰:“人不是杀的,为什么要画押?”
董丰哭着说:“我不画行吗?他们从抓来那天就开始打我,拳打脚踢的;把我铐在板凳腿上,不让我睡觉;一直就用小棍敲打我的脑袋,一直敲,一直敲,敲得我头晕眼花。我头晕乎乎的时候,他们就把一个一个的鞭炮放在我头上,点着了,炸我的头。铐在板凳上,三十多天都不让我睡觉,我能受得了吗?我生不如死啊。”
苻融问董丰:“回来之前有没有异常的事情发生?”
董丰想了想,说:“有是有,只是一个怪梦;专家还说我有牢狱之灾,教我不可用新枕头,不可穿新睡衣。”
苻融说:“说说你的梦。”
董丰说:“就是梦见自己骑马渡河,马停在水中,鞭策也不去,怪怪的;当我俯身向下望时候,见到有二日浮在水上,又见骑着的马左边是湿的而右边却是干的。”
苻融心想:马左边是湿的?湿就是有水,这就成了一个“冯”字;有二日浮在水上?二日就是“昌”字。“好,冯昌。”他高兴地大叫,随即批示户籍官追查有木有“冯昌”这个人。
冯昌被擒获。他供认在知道董丰要回来之后,合谋董丰的妻子杀害董丰,以达到长期、唯一占有的目的。为了在摸黑中容易找到目标,他约定以枕有新枕头、着有新睡衣为“马克”,不料误杀了情人。
董丰从监牢里放出来,回顾在里面受过的苦难,他想:“倒不如真的把我给杀了好。”回家吧,还有家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
——南宋《苕溪集》 作者刘一止
二十四、四
著名汉字分析师“大不同”,早在清朝时已经名噪一时,长期在江苏常州城隍庙处设摊营业。
有一日傍晚,太阳都已经下山了,“大不同”正在收摊,香烛店的一个伙记见到“大不同”才想起自己丢失蚊帐的事来。他匆匆写了字,来到“大不同”身边。
“大不同”问:“有什么事?”
伙记说:“我的蚊帐不知道什么时候让人给偷走了。
“大不同”问:“写了个什么字来?”
“是个‘四’字。”伙记举起写有字的纸条想让“大不同”看,但“大不同”没有转过头来看,忙着收摊。
“大不同”问:“无妨,可以找到。你所不见的蚊帐,现在是被人悬挂起来啦。你看看那个‘四’字,四四方方的,象不象蚊帐悬挂起来的样子?”这时,他转过身来,看到了那张纸,那张纸写着的“四”字是草体的“め”。他脱口就问:“怎么写成这个样子?”
伙记说:“匆匆忙忙的,草草写个字就过来了。”
“大不同”说:“这个草体四字,象一盘蚊香。也就是说,你用蚊香驱蚊好了,蚊帐不用找了,蚊帐已经找不到啦。”
楼主在开篇说过:“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也是卦。《周易》八卦可以看成是八个汉字,六十四卦可以看成是六十四个汉字;相反,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卦。字易同功!”
《周易》应用有一个路线图:意—象—辞—义,开始于“意”结束于“义”。字体分析师分析汉字也有一个路线图,这个路线图与《周易》的路线图是一模一样的。在这个路线图中,我们所重视的是象形,并不在乎写出来的是字还是非字。有象则有辞,有辞便有义。
附《清稗类钞》原文:
大不同,某拆字者之别号也。光宣间,寓常州城隍庙,设摊营业,名噪一时。
有某店伙之纱帐被窃,薄暮始觉往来拆。时大不同已收摊矣,因令随举一字以拆,店伙写“め(‘四’字草体)”字。
大不同曰:“无妨,君所失为纱帐,今已有人悬于他处。君观‘四’字之形,固悬挂之像也。速觅或可得。”
店伙曰:“否否,君所拆者为真体‘四’字,而余所举者为草体‘四’字,无乃误乎!”
大不同曰:“若然,则赃已难觅,仅可购备蚊烟一圈以御蚊矣。蚊烟一圈,亦像草体‘四’字之形也。”
二十五、康七
俄国伟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有反向思维的人会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颠覆过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个说法是否说得过去,是否也合乎道理?鬼笑我笑笑:“嘿嘿,我继续写故事!”
本篇的主人公是王旻,上篇的主角是董丰,他们的不幸事儿惊人地相似。
史上有一位奇人,名字叫费孝先——我们有个费孝通,差一个字。这个奇人身怀绝技,那门子绝技叫作“轨革卦影术”,问事卜卦时,可以直接显示影像,并且配有卦辞——即解说词,让你一目了然。现在,这门子技术已经失传。据说,这门子绝技来自“青城老人”的传授。
在当时,费孝先的威名尽人皆知,江湖震撼。
费孝先这个人物不是小说虚构,不是金庸、古龙小说中那类江湖人物,是史上实有其人,有书为证。
苏轼《东坡志林》有一段传奇记载——
宋朝至和二年,成都人费孝先游青山城,访老人村,一不小心把一张小木床坐塌了。损坏别人的东西是要赔的!费孝先对一个在场的老人说:“老人家请说个数,我赔你钱。”
老人笑着说:“你看一下床底,那里有字。”
费孝先俯身望床底下,见那里的字写着:“此床于日造成,至日被费孝先坐坏”。“911”就是这么不吉利。费孝先看完后晕了一阵。
老人说:“事物成坏有定数,你何必介意啊!不用赔,不用你赔。”
——后来这桩经历被多事者在《梅花易数》的序言中嫁接在邵康节的身上了。
费孝先好奇地问:“那些字是谁人所写?”
老人说:“除了我,还能有谁?”
费孝先当即下跪,拜请老人收己为徒。
老人授予费孝先易轨革挂影之术。
苏轼说:“前此,未知有此学者。”
有个客人名字叫王旻,因为要收购货物来到成都。收购好货物后,他顺脚去了费孝先的“易轨”工作室,求费孝先算上一卦,看看眼下运程如何。
看过所成的卦象后,费孝先说:“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临别时费孝先将王旻送出门口,嘱咐王旻反复念熟此数语,务必要记稳,小心行事。王旻只有说“多谢”再“多谢”的份儿。
王旻从费孝先那里出来后,踏上回家的路。他一边走一边念着那几句辞。前面的“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两句,他听得明白;后面的“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几句,他不明白,只知道有生命危险。王旻曾求费孝先说明白点,但费孝先竟说他都不怎么明白,你说怪不怪?
王旻一路走去,突然,天下起了大雨。他跑到一家人的屋里避雨。雨越下越大,又久久不停,进屋来避雨的人也越来越多。
天黑下来了,王旻心想:“难道要在这屋子内留住一晚?”他突然想起“教住不住”这句来,马上离开屋子,冒雨而行。
王旻行出大约100米,突然听到背后“哗啦”一声,回头一看,那间屋子没有了——崩塌了。屋子崩塌的原因是里面来避雨的人太多了,再加上大雨下的泥砖墙湿了易塌。王旻吓出一身冷汗,暗暗感谢费孝先救了他的命;同时,他又害怕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如何置他于生命的危险中。
王旻回到家后发生的事,与董丰遇到的很相似。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又云:“天道福善祸淫。”
王旻是个生意人,长期在外贩卖货物。而他的在家老婆可不是传统型的守妇道的女人,不愁穿不愁吃的,却嫌闲着没事干,跑到外面去与一些混混“同甘共苦”,还搭上了一个情人,感情不错。王旻不在的时候,他的夫妻房成了老婆跟她的情人幽会的窝点了。包吃包住包献身,那个男人占尽便宜。
这个女人知道老公要回来了,对情人说:“我真想他永远都不要回来。”接着又说,“干脆——他回来后,我把他毒死算了。”所以说“天下最毒妇人心”啊,一点不假。
那个男人说:“他回来的当晚,我就过来把他杀死。”然后教这个女人怎么怎么做。
王旻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说避雨埸屋的事,说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厚福”;马上想起费孝先的那几句话,觉得灾难还没有完全过去,心又沉了下来。
她的女人——名誉上还是,根本不关心他的神马事,随便应付了一句:“我老公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不会那么快就没的。”
王旻本来是要跟老婆说一说找费孝先占卦的事的,心想那几句话会让人高兴不起来,也就不说了。
晚饭吃饱以后,女人对王旻说:“我给你弄水来,洗洗头吧。”
王旻说:“好呀!”水弄来了,他把头发解开,一头长发披肩。他正要弄湿头发的时候,想起了“教洗莫洗”的话,立马停住了手,不洗了。
女人很不高兴:“你这个人说洗又不洗,真是的!还是洗了吧,嗯?”
“不洗!”王旻坚不从,也不说不洗的原因。
“为什么不洗?”
“晚上洗了也干不了,睡觉不舒服。”
“有什么舒服不舒服的?人倦了,一上床就睡着了,洗吧,呀——”
“不洗!我说不洗就不洗。”
两夫妻就为这事吵了起来。
“洗洗洗,洗你自己去吧!”王旻气愤地说。
“好呀,我就洗我自己。我们就是对着干,你不喜欢干的事,我偏偏去干。”这个女人把水端回去,自己洗头去了。
这样她就忘记了一件事——为了在黑暗中容易分辨目标,那个男人与她约好,以刚洗了头头发还湿着的为杀害目标。
果然,那个晚上被杀死的是这个女人,而不是真正的目标——王旻。
这次,王旻是保住了性命,但是死神还追随着他。官方办案人员,指控他就是杀人凶手。严刑拷打,不能自辩。强制画押后,王旻被打入死牢。
在狱中,王旻不忘费孝先的话:“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他突然放声大哭,大声说:“生死有命,死就死了,可是费孝先的话未能全部明白。‘一石谷,捣得三斗米’是屁话,是屁话啊!”
声音传到主审官的耳中,主审官也费孝先的粉丝。
主审官来见王旻,他问王旻:“你的邻居是谁?”
王旻答:“康七。”
“康七?”主审官心想:“‘一石谷,捣得三斗米’,三成是米,必然七成是糠。康七糠七,音是一样的……明白了,凶手必是康七。”立马派人抓捕康七到案。
康七被抓后,对杀人事实供认不讳。
王旻得以活命,是“遇明即活”了;若然遇到昏官,他是死定了,死后平反是浮云。
二十六、德
这个“德”字只是一个字,但她实际上隐藏着句子。这句子是什么?例如就是:十四日一心要行。
我们以分拆的眼光去观看这个字,就会发现她由“彳”、“十”、“四”、“一”、“心”五个元素拼合而成。由这五个元素串成句子,就可以造出如上面所说的句子了。
这里要注释一下,“彳”这个双人旁,可以视为半个“行”字,而且是“行”字的开始部分。
其典故出自如下的事儿——
张乘槎,是明朝洪武年代的一个玩字高手。
高官刘某有心事,要找张乘槎咨询一下。他不想表白心事是什么,以此来考察张乘槎的技术含量。
张乘槎告诉刘某游戏规则:“要写一个字方可问事。”
傍边有一个小学生在练习书法,正写《千字文》到“德建名立”一句。刘某就指“德”字说:“就用这个‘德’字吧。”
张乘槎问那高官:“你是不是要问行人的事?”
高官刘某心想:“这个人果然厉害,有水平。”他回答说:“是行人的事,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张乘槎说:“从今日开始计算,十四日必回到家里来。”
“恐怕有事未完,回不来。”高官刘某知那人有事缠身,所以为此而担心。如果不是这个事,他也不会问字于张乘槎。
张乘槎坚定地说:“一心要行。”
到期,那人果然回来了。高官刘某还向张乘槎致谢一番,不在话下。
二十七、湖渭秦蔡童
费孝先的轨革挂影之术,实际上就是《周易》之象学。
轨革挂影之术,费孝先从“青城老人”那里传授得来,其实际源头是管辂。管辂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有关于管辂事迹的讲述。
轨革挂影之术的主要功能是造影画(v.)像。有人给出了一个定义:“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凶,谓之挂影。”“筮易”是《周易》的事儿,“丹青”是绘画的事儿。
我不是学画的。如果懂画,我会看着一个字,就可以画出一幅画来。轨革挂影术则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候,人们会从术人所画的图像中悟出一个字来。
曾经有官场人士询问前程——组织会安排我去哪里任职?术人象个软件一样,接到输入信息后马上出来了一幅图。图上画了——水边有一轮明月,还有格状线条似个口。后来这个官人到了湖州当首长。原来图上画的“水边有一轮明月,还有格状线条似个口”是个“湖”字。又有一个人,所得到的图像与上面是一模一样的;这个人后来到了渭州当领导。原来图上画的“水边有一轮明月,还有格状线条似个口”又可以是个“渭”字。
其实,费孝先并非轨革挂影术的唯一传人,据说有个头陀也懂这门技术。有个书生好学上进,看中当官这个行业工资高、社会福利好,一考再考,总是不得志。经人介绍,这位书生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山村市井,找到头陀。头陀为这位书生的诚意所感动,凭着意念快速地画了一张画,画中还配了辞。辞是这样的:
“须逢庚午方亨快,半是春来半是秋。”
头陀也拿不准这句辞说的是什么。他不敢确定,还是对书生说了:“这句辞是不是在说,你要等到庚午年才有运行,心之所想才得快意呀?!”书生同意头陀的推测,念熟了这句辞后起身返回京城。
准备了几年,这位书生做足了功课。到了庚午年,他竟然一考——名落孙山。真想找那头陀兴师问罪,因为路途遥远他才放弃了。
到了晚年,所谓大器晚成之年,这位书生不知通过那门的亲戚,跟秦桧搭上了关系。经秦桧推荐,这位书生在中央机关当了个“知事参政”,享受部长级待遇。这时,书生才明白,“半是春来半是秋”是个“秦”字;而且他知道秦桧是庚午年生的,生肖属马。
据说在宋朝,士大夫问轨革,蔡元长当政时,图上所画往往是一个人头戴革制的帽子,做着祭祀的事情。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革而祭是个“蔡”字。要加薪升职,你得先过老蔡这一关,得从这门子进去。到了童贯主政,这种卦像再难得到,换成另一图像——地上坐着一个音乐人在奏乐。明眼人也看得出,土上有音,是个“童”字。到了秦桧把持朝政时,“地上坐着一个音乐人在奏乐”的画像也不再有人求得,常常是画着三个人,各手持一束禾苗。能知其意的不乏其人,那是个“秦”字。秦桧被废后,也再听不到有人说得到过“三个人各手持一束禾苗”这种卦像了。
这个“秦”字特别有趣。谢石在解“春”字时就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到了这里,说这个“秦”字是“半是春来半是秋”。
“秦”字分拆成上下两部分,“?”是半个“春”字,“禾”则是半个“秋”字。又画“三个人各手持一束禾苗”,说这是个“秦”字。“三个人”是“?”进一步分拆,成了“三”与“人”,所以说三人。——这番叙述觉得很啰嗦!!!
二十八、乖
读过孔子《论语》这本书的人,或者不会忘记里面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早上知道了神马是“道”,到了晚上死了也愿意。到了晚上,孔子想到的是“死”,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和美女。这是孔子与现代人有所不同的地方。可见,“道”是孔子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不是什么富与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这句名言,困扰中国人两千五百年。其实,“道”不易知。“闻道”难,“得道”更难。
但总有一些狂徒,炼了几年功,就以为自己“得道”了,可以呼风唤雨了,可以举大事了。这只能说是“走火入魔”!结果会怎样?误人误己而已。
故事回到十六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狂徒,名字叫李暠。这个人也不是愚味之人,词辩敏捷,文章又好,居然出家当了道士——当然,个人取向,我们不必评论;自由社会,个人有选择的权利。这个人当了道士之后,苦修几年,变成半人半妖的样子——可能是浮躁的原因,常说自己头上发紫光。有人偶尔也果真见到他头上冒出紫色气体来,以为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因此,在他的足下,信众过万。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期,是一个容易变天的时期,想当皇帝的人排队有十公里长,李暠是其中一个。可惜,天不赋其命,李暠一举事便遭扑灭——妖众四散,他也身首分离。
李暠被击杀前,曾修书一封给他的同道好友杨德辉,邀请杨德辉赴斋会,参与举事。杨德辉有幸得一个老道士的点化,救了一命。
老道士的名字叫崔无斁,史书有留名。这个老道士,天生耳聋,却是一个有道之人,隐伏逃亡、山藏地秘、生期死限、千里之外骨肉安否……统统能断。
杨德辉问老道士:“此次北行一趟,不知吉凶如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南6.8米二手货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