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工业园区的医保卡可以在苏州吴中区和工业园区药店买药吗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我原来一直在昆山交社保(8位数),现工作单位在苏州,在苏州也已经办理了社保号(10位数),请问怎样我才能用昆山社保卡买药、看病?
1.昆山市属独立社保统筹区,昆山社保卡如何使用,请您拨打(热线转3号键昆山话务组具体咨询。
2.苏州市区统筹范围(市本级、姑苏区、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后,从正常缴纳医疗保险费次月起享受职工医疗保险在职待遇。
苏州市区参保职工需要办理苏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的,由用人单位申办,单位申办社会保障市民卡时,须携以下材料至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社保卡柜面办理:
(1)《苏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单位申领表》、《苏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信息采集表》;
(2)参保人员近期2寸白底彩色证件照片(可提供电子格式照片,具体要求详见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苏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专栏《苏州市社会保障卡电子照片要求》);
(3)参保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其中:单位申办的,提供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或外国人的护照、台港澳人员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下同)复印件。
3.如您是苏州市工业园区参保的,园区属独立社保统筹区,园区社保政策请咨询园区公积金(社保)管理中心,热线电话:。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2 人
除特别说明外,用户内容均采用 进行许可
本站由提供云计算服务
社保问答网 - ,,,在线咨询问答平台!Copyright (C)2018,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
苏州市2016年政府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总表
发布时间: 15:03
&&&&&&来源:中国苏州网责编
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分解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
地区生产总值15475.1亿元,增长7.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0亿元,增长10.8%
市国税局,苏州地税局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市科技局、发改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8.5亿元,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6.8亿元,增长10.7%
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
进出口额18066.4亿元,规模保持稳定
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左右
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95元,增长8.4%,高于GDP增幅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2.7%以上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物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物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定目标
二、优化供需结构,力促经济平稳增长
16.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引导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淘汰力度,并指导各地妥善分流安置企业职工
制定实施“苏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与“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有机衔接,全年全市共完成关停及实施低效产能淘汰企业977家,实施兼并重组、困难企业脱困企业96家,产业转移和走出去发展项目64个。扩大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政策覆盖范围,做好职工分流安置中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防控和调处,为推进供给侧改革营造和谐环境
市发改委、环保局、人社局
加强监测,注重供需对接,有效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围绕“稳房价、控地价、保自住、扶租赁、去库存”目标任务,坚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分类指导,精准发力,共出台了4轮调控措施,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合理确定供地规模、加强市场监管,基本实现了住房消费稳定和房地产库存有效化解。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9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5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4%
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财税支持和信贷支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924.44亿元,比年初增加2724.34亿元。制定实施《苏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年)》,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信用成本、用地用电成本、行政综合成本上初见成效,全年降低企业成本超过300亿元
市国税局,苏州地税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
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规模型骨干企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运行
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氛围。大型企业支撑引领,2016年,全市共有大型工业企业402户,完成产值1655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4.0%,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8家。中小企业活力增强,全年完成产值14121亿元,增长2.8%,增速高于大型企业3.1个百分点,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快速成长
市科技局、发改委、金融办
督促和指导企业提高权益资本比重、降低负债率。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金融监管,规范融资行为
通过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113家,累计募集资金1582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3家,累计达432家。全年新增债券融资1373.8亿元,比上年多增688.1亿元。完善市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以《苏州市政府关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企业稳定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加强地区和部门联动,通过联合公安、工商、税务、银监等部门,全面梳理辖区内各类财富公司、投融资中介机构情况,及时监测、预警、防范和调处金融风险
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苏州银监分局、保监分局
严控政府新增债务,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
进一步健全《苏州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暂行)》及其实施细则、偿债准备金管理办法、市区土地储备资金预算管理意见等制度体系,规范政府性债务举债、使用、偿还和担保行为,建立完善债务限额管理、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计提偿债准备金等工作机制,有效化解了市级平台偿债风险,压缩了存量债务的规模
市金融办、经信委、土地储备中心
17.调整需求结构
集中力量建设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的200项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布局和实施一批新兴产业、服务业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项目
全年210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446亿,基本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64.8%,新兴产业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5%。滚动推出一批PPP项目,建立项目库;建立“十三五”重点项目计划,部分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
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促消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和信用消费六大新兴消费。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推动常熟服装城、东方丝绸、虎丘婚纱、张家港化工等商品市场形成线上线下的资源协同,引导和鼓励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特别是老字号等中小商贸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应用电子商务。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目前全市共3家基地、8家企业、5家电商镇、13家电商村获评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村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和创意项目,注重发展古城旅游和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若干意见》。苏州获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与全球最大的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合作,联合打造苏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办好旅游节、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中外酒店厨艺争霸赛等旅游节庆赛事活动,评选出30家旅游精品民宿、第二批苏州十大旅游创新产品、苏州十佳夜游产品和十佳免费夜游地。积极推广“游东方水城品苏式生活”品牌,加快推进古城旅游示范区工程建设;加速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优化“苏州好行”等特色服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82亿元,增长11.7%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扩大文化消费
制定2016年度苏州市文化“走出去”境外展会名录,全市5家文化企业入选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功举办第五届苏州创博会,实现交易总额65.4亿元。全年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超过4700亿元,增长15%。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全国版权示范基地。拟定了《苏州市申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并报省、市政府批准同意,积极争创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市文广新局
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全力稳定外贸增长;引导加工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促进一般贸易向自有品牌、自主创新产品提升;保持服务外包业务平稳增长
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苏外贸稳增长六大行动计划,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的一般贸易竞争新优势。新增出口名牌企业17家,全市累计出口品牌企业已达104家。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3.8%,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28.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6.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
苏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1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推动苏州工业园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加快迈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常熟市启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昆山、常熟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太仓、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
进一步加强政策集成和资源集聚,制定出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先进位工作方案》(苏府办〔2016〕99号)。2016年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排名,苏州工业园区全国第九(与上年保持不变)、苏州高新区排第十九位(上升两位)。常熟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常发〔2016〕22号)。汾湖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申报材料已经报至国务院待批。推荐常熟虞山高新区申报省级高新区,相城区获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江苏相城高新区,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区4家、省级高新区6家,基本实现全覆盖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20家,累计41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市经信委、发改委
落实“雏鹰”、“瞪羚”计划,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推进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重要作用,创新“科贷通”、“信保贷”产品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有效对接
深入实施“雏鹰”、“瞪羚”计划,新增806家小微科技企业作为2016年雏鹰计划培育对象,累计达1821家。新增66家中小科技企业作为年瞪羚计划服务对象,累计达266家。实施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全市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050亿元,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帮助5200多家企业解决融资1552亿元,“科贷通”项目累计为256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97亿元
深化与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的合作,争取更多重大科研机构落户我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启动苏州自主创新广场二期建设,完善科技服务载体功能。深入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加快形成金鸡湖创业长廊、苏州创客峰汇等众创服务集聚区
引进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悉尼大学中国中心等一批科研载体落户苏州。完成苏州自主创新广场二期建筑改造工程并交付使用,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建设,辐射吴中、相城、姑苏;完成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客天堂行动,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2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市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2家、省级众创空间88家,规模领跑全省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
研究起草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初步方案,并进行多次修改完善。3月,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分别获省金融办和省政府批准筹建;12月,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举办开业仪式。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0.1万件和5.1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6件
市知识产权局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设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
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2016年发布国际标准5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4项、行业标准157项。2016年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1个。4月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验收,9月获国家正式授牌。印发《2016年苏州市质量强市工作行动计划》,质量强市工作常态化推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修订《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和苏州名牌认定工作,目前已完成资格审查、公示等环节,近期将予以公布。
市经信委、发改委、工商局,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提档升级姑苏人才计划,持续加大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创业大赛等引智品牌建设,大力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及团队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人才新政“40条”),全面提档升级姑苏人才计划各子计划,已完成科技领军、重点产业、高技能、教育、卫生等子计划修订稿。2016年(第八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共吸引3087名高层次人才携3042个项目参会,签约689个项目,目前落户项目达679个。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合作组织联系,持续举办“赢在苏州”系列海外创业大赛。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2名,累计入选219人,其中创业类120人。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04人,累计达683人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市人社局、科技局
19.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落实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软件和集成电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大行动计划的决定》。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市发改委、科技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开展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智能装备和物联网应用的若干政策》。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6家,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8家、试点企业19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27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2.0%,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电子、电气、钢铁、通用设备、化工、汽车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05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0%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新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和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4%、9.2%、7.1%、5.3%。新业态表现抢眼,全市工业机器人、光伏、轨道交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五大新业态实现产值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中小微企业导向评价体系信息库已组织入库企业超过1000家
市发改委、食药监局,昆山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着力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
把集聚区提升发展作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新增认定张家港保税港区进口汽车物流园等7家单位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达87家。新增认定第四批总部企业31家,总数累计达114家
认真落实“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制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强化设计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点金作用,以3D打印在设计领域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工业设计智能化步伐。紧盯省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今年争取到苏州科技城等5家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占全省总数的近1/4;八爪鱼在线等4家企业入选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占全省总数的1/4;苏州设计等4家企业入选省双百工程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市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
发展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年末全市农村各类合作组织4407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6%。开展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工作,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市级待认定示范家庭农场9家
市教育局、人社局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91家,全年5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681亿元、利税12.65亿元,带动农户数24万户。下发了《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4.67千公顷、高标准农田3.33千公顷
全市全年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4.9千公顷,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5千公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水利局(水务局)、发改委、国土局
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引导和支持网上销售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先后涌现了骏瑞、三港等一批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年金麦穗、优尔等80多家农业企业实现网上交易近26亿元;由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出资入股组建的“苏州市汇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开始运行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20.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推动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落实。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促使中介组织回归市场定位和服务本位
继续简政放权,2016年分2批取消、下放、调整、承接、新设行政审批事项67项,动态调整“5张清单”和“责任清单”等,推进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行政机构事业机构清单“三张清单”的编制工作。继续在苏州工业园区、虎丘区、姑苏区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分类监管服务持续优化,对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进一步清理规范市级涉审中介服务,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推动“网上中介超市”建设
市政务办、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审计局、财政局、国资委,市各有关单位
深入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动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实施扩大试点改革工作
5个省级以上试点镇和2个市级试点镇在新的管理体制机制下实现良好运作。在市(县)、区探索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开展试点镇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继续做好试点扩面的准备工作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加快工商注册便利化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优化“宽进”环境,深入推进“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全程电子化”等改革举措,制定出台《关于放宽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意见》,支持企业、群众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资源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2.8万户,总注册资本4.4万亿元,苏州成为省内首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万户的城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完成监管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以增量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16家(超额完成6家)。自2016年度起,市国资委将东吴证券、东吴人寿、苏州银行等三家地方金融法人机构纳入直接监管范围。研究出台国资国企经营者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引入保险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苏州城市建设。由苏州城投、东吴证券与央企中国人寿、农业银行共同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国寿(东吴)城市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市经信委、发改委、工商局
21.推进金融创新
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普惠金融
创新综合服务机制,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截至12月末,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累计12100多家,登录金融机构48家,发布产品127款,共为5200多家企业解决1552亿元融资需求。其中,信用贷款超300亿元,1000家企业获得了超过76亿元“首贷”资金,“信保贷”帮助1100多家企业获得超过36亿元银行授信,平台融资需求解决率超80%。平均融资成本约5%左右,低于目前企业平均贷款利率约1~2个百分点。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推广金融IC卡二代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试点工作,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苏州银监分局、保监分局
建设江苏(苏州)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苏州股权交易中心
江苏(苏州)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已于7月获省金融办批复开业并正式开业运营
苏州股权交易中心已于3月获省金融办批复开业并正式开业运营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人民币交易、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综合保税区扩展贸易功能等试点政策扩面共享
工业园区、昆山试验区、张家港保税区跨境人民币、跨境融资试点业务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在全市扩面共享,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新政顺利落地。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推进
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
市金融办、财政局,苏州海关,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市商务局,苏州银监分局,张家港市、昆山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22.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开展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加快建设中国开发区升级版、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国际化开放合作示范区
园区紧紧围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制定出台68项改革清单,55项年度改革分解任务,总结了48项可复制推广经验。获批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已叠加复制52项自贸区政策功能。持续推进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东吴证券取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资格,苏州银行设立驻新代表处。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政策获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批准,大部门制机构改革完成,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通过省编办验收。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民政部验收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加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改革创新,重点在产业调整升级、体制机制创新、两岸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
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富士康、纬创等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友达光设6代TFT-LTPS项目正式开业投产,奇美新材料偏光片生产研发等一批10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在昆山综合保税区率先实施,昆山对台邮件处理中心正式获批设立。跨境人民币业务扎实开展,跨境贷业务开始启动。昆山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进展顺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暨台湾商品O2O展示馆启动运营
昆山市人民政府
推进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等载体建设
一期为中德中小企业工业园,占地300亩,18幢工业厂房和1幢综合楼已全部竣工并完成招商,入驻德企18家。二期为太仓中德制造业科创联盟产业园,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体建设设计方案编制已完成
太仓市人民政府
学习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积极复制推广投资、贸易、金融和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目前,国务院2014年发文明确的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35项改革措施,我市已全部借鉴复制;日,国务院又明确了复制推广的19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其中,17项已经在苏州落地实施,2项正由海关抓紧推进
自贸区设立及功能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和公共海外仓建设,支持昆山综合保税区开展优化贸易方式、优化监管方式试点。争取常熟服装城、东方丝绸市场获批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紧紧围绕“单一窗口”建设及应用,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不断完善“单一窗口”平台系统,目前关、检、税、汇等核心部门的系统均已和窗口实现对接。积极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商品市场进一步向内外贸结合方向转型。综保区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昆山综保区、园区综保区获批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常熟服装城成功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市跨境电商综试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昆山市、常熟市、吴江区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建成苏州药品口岸检验所
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增设苏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为口岸药品检验机构
市食药监局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海关
完善张家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
汽车口岸配套的物流园区改装载体建成投用,全部投运后可形成年改装2000台的规模。汽车口岸平贸车临港国际车城建设基本完成,搭建汽车口岸综合服务平台。张家港汽车口岸成为国务院新批汽车口岸中综合发展业态较好的口岸之一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完善太仓港启运港退税功能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拟向上争取相关政策:一是把启运港退税企业报关范围扩大至苏州市域所有海关;二是启运港退税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实现电子化。国家财政部已牵头国税总局、海关总署到江苏进行了调研
太仓港口管委会
太仓市政府,苏州海关,市商务局
23.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更加有效地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更加注重引资引技结合,依托优质项目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全年实际使用外资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2.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50.0%
用好“苏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
“苏满欧”已由单线单向,发展成“苏满欧”、“苏满俄”、“苏新亚”三线,进出口双向,形成了集中欧、中亚、中俄进出口班列为一体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平台。2016年“苏满欧”共开行出口班列118列,发运出口货物5.85万吨,发运标准集装箱10524箱,货值9.63亿美元。依托“苏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申报的“苏州高新区综保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同时,苏州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也依托“苏满欧”班列,拓展跨境电商B2C和B2B出口渠道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苏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建设太仓港长江水运集散中心
优化提升长江水运集散口岸功能和环境,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黑龙江省内贸跨境货物运输指定口岸资质;推进“沪太通关通检一体化”、进出口“拆拼箱”等新业态发展,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全年太仓港货物吞吐量2.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8.1万标箱,分别增长13.36%、10.13%
太仓港口管委会
太仓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苏州海关
力争苏州货运西站对外开放二类口岸早日获批
市政府、上海铁路局联合成立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暨水路(铁路)二类口岸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暨水路(铁路)二类口岸项目建设工作
姑苏区人民政府
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苏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和营销网络建设,拓展对外工程承包领域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7%。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1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效应进一步显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议投资额5.99亿美元,占比达18.8%
做好外事、侨务工作,注重发挥国际友城作用,促进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
较好完成G20峰会领导人顺访、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和卫生部长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中美关系研讨会等外事接待工作,以及做好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重要宾客接待工作。与3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缔结友城,全市友城总数累计达53对。保障我市赴印度参加“印度制造业周”等出访任务,合作举办在苏意大利企业家座谈会等8次政企对话活动。成功邀请威尼斯、维多利亚设计友城园落户园博园,务实开展与金泽、池田等城市结好周年纪念活动
推进苏州“侨梦苑”建设,承办“2016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来访3000多人次;张家港市杨舍镇城东街道、昆山市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常熟市科创园、昆山市小核酸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社区”
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深化与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
成功组织了47名台湾大学生来苏就业创业交流、91名苏州中小学生和老师赴台湾举办第七届两岸中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市人大领导和市委领导赴台考察慈济环保和垃圾分类活动,以及以盛小芸为代表的苏州评弹团一行40人赴台巡演。另外还组织了二批、共63人的新北市里长交流团来苏参访交流,45人的“江苏姐妹回娘家”考察团,有力的推动了苏州与台湾基层民众的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24.高质量编制各类规划
启动修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30),制定重点村、特色村规划,开展中环快速路二期、太湖新城苏州湾东西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等规划研究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展了《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2030)》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重点村、特色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拟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任务书,配合城市总体规划一起开展招标委托等工作。目前已经启动城市轨道线网规划修编工作,为城市总规和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中环快速路二期、太湖新城苏州湾东西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等规划研究,目前均已完成相关道路规划的编制工作
市国土局、交通运输局
25.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沪通铁路苏州段建设,开展沪苏湖、通苏嘉铁路、沿江铁路和太仓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
沪通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全力配合做好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通苏嘉城际铁路完成预可行性、工程可行性及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南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工可报告已编制完成,张家港至太仓段完成预可行性、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项目招标;沪苏湖铁路工可审查已完成,正开展补充可行性研究,组织开展了苏州段征地拆迁工作普查;沪通铁路二期工可报告正在会签;太仓港疏港铁路完成预可研报告。全面完成了市级资本金年度筹措任务
市交通运输局
建成常嘉高速公路、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锡通过江通道公路南连接线,改扩建312国道苏州东段
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常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锡通过江通道公路南连接线开工建设;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工可报告已通过审查,完成了规划选址、洪评、通航安全评估及项目跨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宁铁路方案的意见办理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环评、用地预审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城北路改建工程
城北路改建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前期手续,施工单位已经进场
城区路桥工程建设指挥部
启动实施南湖快速路东延工程
工业园区段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已通过,吴中区段尹山湖板块线路方案及建设形式还在深化研究比选之中
续建西环快速路南延工程
已完成投资8亿左右,主线承台94%左右,主线墩台身95%左右,现浇箱梁75%左右
续建南环快速路西延工程
已完成并通车
实现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试运行
已开通试运营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
加快建设3号线
按年度计划完成
加快建设4号线及支线
4号线目前工程进展符合计划要求,能够满足2017年4月开通试运营目标
开工建设5号线
争取市域S1号线开工建设
7月,S1线项目《工可》研究启动;11月,《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获得受理;12月,《S1线总体建设方案》(初稿)编制完成
昆山市政府
建设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2号线和1号线延伸线
完成年度计划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实施城北路、太湖新城等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五个试点项目已形成管廊约1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2亿元。桑田岛综合管廊已竣工,给水、供电、通信等管线陆续入廊,正式移交运营维护。城北路综合管廊完成总体建设任务的20%,太湖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完成总体建设任务的40%,澄阳路综合管廊于11月开工,太湖新城综合管廊二期于12月底开工
市市容市政局
市规划局、住建局,苏州城投公司,吴中区、相城区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建好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我市海绵城市省级试点申报工作在一季度完成,并于4月通过了省级审核。《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年)》编制完成并由市政府批准。积极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根据《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梳理建设试点项目,印发《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工程项目目标责任表》,组织各实施单位将试点项目列入年度城建计划,并编写项目工筹计划
市水利局(水务局)
市住建局、规划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新增人防设施110万平方米
新增人防设施148万平方米
继续整治苏申内港线、外港线和张家港福南水道,做好青阳港航道整治前期工作
苏申内港线完成了已拆迁段落的护岸及土方工程,斜淞大桥已建成,S224吴淞江大桥已半幅通车;苏申外港线斜港大桥已建成;张家港福南水道工可报告已通过审查,完成了规划选址、环评、洪评、稳评、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青阳港航道整治项目工可报告已通过审查,完成了规划选址、环评、洪评、稳评、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张家港市政府
建成特高压淮上线工程,实施分布式光伏、智能岸电等示范项目
特高压淮上线及东吴1000kV变电站建成投运;建成分布式光伏并网303户,合计容量63.47MW;全市33个岸电建设计划项目已全部完成
苏州供电公司
市发改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局、环保局
26.加强城市管理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
建设重点数据中心机房,完成投资3.9亿元,网络出口扩容至2.7T,全市用户接入速率达10.6M。构建安全可靠的云资源池,完成投资0.4亿元,云资源池扩容一倍以上。2016年苏州铁塔分公司新建基站1295个,实现共享基站3224个,合计4519个。WIFI200个热点覆盖已经全部完成。智慧苏州展示中心10月份已经开放运行。为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苏州数据中心落户苏州及推动苏州北斗产业及应用发展进行了准备
实施市政道路专项大修
根据市区市管道路路面破损情况,2016年对东环路(园区交警大队―东兴路北)、通关坊、嘉馀坊庆元坊、东中市等4条道路进行专项大修,目前已工完场清,累计完成货币工程量约2000万元
市市容市政局
市规划局、园林和绿化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水务局)
推进市区人民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人民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主车道全面通车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
印发了《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已覆盖6个区及32个协同处置单位。完成了对市级数字城管平台九大核心子系统的优化升级工作。目前市级数字城管新系统平台已完成与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对接工作。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召开了市区城管执法队伍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强化城管执法考核,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市市容市政局
市编办,市人社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27.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
总体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扩大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范围
全市618个村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协助太仓市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截止12月底,太仓市16家合作农场的5.28万亩承包土地经营权获得银行抵押贷款2.39亿元
市国土局、金融办,各市及吴江区政府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抓好“政经分开”改革,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
基本完成股权固化改革。今年在全市多个镇(街道)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政经分开”不同的实现方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见》,目前,各市(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运行机构基本建立。年末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720亿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8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3.2%
市财政局、民政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放大城乡一体化基金效应,提高支农惠农成效。逐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农业保险制度
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基金(农发)先后与江苏银行苏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在相城区设立10亿元的相城城乡一体化建设基金、在吴中区设立了9亿元的木渎新城子基金,社会效益明显。农业保险不断完善工作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今年创新开发了国内首款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市农委、财政局、金融办
全面实行土地、房屋、林地、滩涂等不动产统一登记
市区(不含吴江区)于1月5日顺利颁发第一本不动产证,四县市和吴江区也于6月20日~27日陆续颁发第一本不动产证,全市按计划在6月底前全面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已基本走上正常轨道。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和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试点,推进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市编办,市农委、住建局
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全市农业普查工作开展顺利,各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良好。目前,我市清查摸底入户工作已基本完成
市发改委、财政局、农委、民政局、国土局、水利局(水务局),市委农办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新一批美丽城镇建设项目,新增美丽村庄示范点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00个
美丽镇村建设步伐加快,首批16个示范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新增美丽村庄示范点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05个,f直、震泽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市住建局、市容市政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28.狠抓环境治理
深入贯彻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组织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协同治理工业废气污染;组织开展机动车船等移动源污染治理,严控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施工扬尘和油烟污染,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确保PM2.5浓度下降比例达到省考核要求
以新《大气法》实施为契机,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码头堆场扬尘整治、黄标车淘汰等重点任务,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441项,整治燃煤小锅炉1802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9446辆,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7%
市发改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公安局、市容市政局
严格保护水源地,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持续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阳澄湖新三年生态优化行动;全面开展控源截污,提升水环境质量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太湖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6.1亿元,阳澄湖生态优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6亿元,城乡河道水质继续提升
市水利局(水务局)、发改委、经信委、农委、市容市政局
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片区活水工程,完成1000个自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围绕“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八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同时,着力推进河道标准化管理,加强河道保洁,实施清水工程。2016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到12月底,全市已经治理完成1580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水利局(水务局)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强化噪声污染、核与辐射防治以及危险废弃物管理,抓好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及修复治理
加强噪声污染管理,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点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核与辐射防治管理,组织相关市、区环保局共出动402人次,检查各类核技术利用单位207家次;开展辐射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各级辐射监管机构共出动290人次,检查辐射工作单位138家次。按时完成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排查企业1045家,整治企业282家企业。编制《苏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并完成全市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
市土地储备中心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重点环境问题,采取日常监管、双随机抽查和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为核心,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环境执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超额完成率省下达任务;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模式,超额完成了2万亩的任务;基本完成阳澄湖网围整治经济补偿协议的签订工作,年内完成3.2万亩压缩至1.6万亩目标任务
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沿七子山垃圾车专用通道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置提标改造项目,建成吴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启动生活垃圾处置系列工程,推动垃圾分类与物资回收“两网融合”,新增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小区、村154个。金业街、胥涛路、冬青路三座生活垃圾集运中心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完成项目可行性技术论证专家评审。沿七子山生活垃圾运输车专用通道项目正进行建设方案优化完善。餐厨废弃物处置提标改造项目正对改造方案进行调整完善。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正式投运生产
市市容市政局
市供销总社,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执法信息化,加强联动检查执法,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
全面推行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全市落实划定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0个,三级网格112个,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基本实现三级网格配备8人以上巡查人员要求。移动执法已在全市全面推广,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29.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严控水资源总量和强度
在全省2015年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贯彻落实《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完成吴江区省级节水型示范区建设
市水利局(水务局)
严控能源总量和强度
制定实施了《苏州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苏州市2016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年度任务,督促各地严格控制煤炭消费。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284万吨标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全面实施“三优三保”,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项目用地投资产出强度和规划指标“双控政策”,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结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试点工作,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实施意见》。稳妥开展“三优三保”试点行动,市级试点辛庄镇“三优三保”专项规划率先得到省政府批复同意。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为258.7亩/亿元,下降率达到6.6%,仍位于全省前列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落实节能量交易新机制,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深入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
积极落实《江苏省项目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新增项目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对节能减排的有效促进作用。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全市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33家,累计达411家
30.发展低碳经济
加大生态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界定和评估制度、绿色审计制度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见》,本次调整后全市生态补偿资金增幅在20%左右。2016年开展了对常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建议对区域生态环境不达标的,扣减相应的财政补助。探索建立生态资源环境统计制度
市统计局、国土局、水利局(水务局)、农委、环保局、审计局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行企业循环化生产、产业循环化耦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示范企业
推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开展对实施方案的修编,调整了重点支撑项目,争获中央循环类4个项目计1605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张家港经开区、常熟经开区、吴中经开区高分通过验收,昆山经开区通过中期评估。推进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按时上报张家港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展。成功申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获国家园区循环化示范试点资金支持7000万元。开展了《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
市经信委、环保局、商务局、统计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
出台了《2016年苏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做好了2015年度国家补贴资金的清算工作和2015年度省级财政补贴资金的申报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立我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编制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开展绿色建材推广工作,18家企业的18项新材料新技术获得省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和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通过苏州市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及运行,进一步构建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低碳数据管理平台,完善全市碳数据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苏州低碳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苏州市温室气体排放或年综合能耗达到报送要求的585家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报送工作,完成省确定今年全市拟纳入85家碳交易企业碳排放报送
市经信委、交通运输局、农委、环保局、园林和绿化局、统计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31.加强生态建设
严守耕地保护、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红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年度耕地保护任务。按国家、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10月,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成果通过国土部、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论证。通过“三优三保”、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等多种方式推动全市“多规合一”,推动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化,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街道)编制完成“三优三保”专项规划
市规划局、环保局、发改委
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布局,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推动2015年“四个百万亩”补划调整任务的落地,并及时完成落地复核、上图和上报工作。根据《2016年度“四个百万亩”跟踪监测分析报告》,制定《苏州市2016年补划调整“四个百万亩”用地任务方案》,确保“四个百万亩”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市国土局、规划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分解落实省下达我市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并下发各地、各部门(单位)目标任务书(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建设,实施116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7.1亿元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继续建设上方山石湖生态园、虎丘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
上方山石湖生态园项目计划总投入40亿元,实际完成投入28.4亿元,历经三年建设,截止目前,生态园可施工区域南区、北区项目已全部建成。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于10月1日正式开园
市园林和绿化局
虎丘湿地公园姑苏片区新建区(十图港以南)景观绿化工程一标段处于施工阶段;白路港河等水上游线整治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界河及闸站工程竣工验收,开展决算审计工作;渔家风情区和荷莲文化区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竣工验收
苏州风景园林集团
办好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成功举办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累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
吴中区人民政府
市园林和绿化局
开展植树造林,完成森林抚育6.67千公顷,市区新增绿地350万平方米
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7%。农村新增林地、绿地624.73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29.69%
市农委、园林和绿化局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扩大湿地保护范围,保护湿地生态空间
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度湿地保护重点工作的通知》,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并明确了考核要求。经测算,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将超过54%,各市、区自然湿地保护率均达到52.5%以上,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编制《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年)》并印发实施。提升湿地公园建设水平,常熟市董浜镇泥仓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湿地公园,昆山巴城阳澄东湖湿地公园正在申报省级湿地公园。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我市常熟顺利召开
市国土局、园林和绿化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七、繁荣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32.提升教育质量
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进程,积极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全市建成公办幼儿园16所、小学10所、初中7所。幼儿园增加约7600个学位、小学增加约15000个学位、初中增加约14000个学位
全市建成幼儿园24所、小学16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12所。幼儿园增加约1.15万个学位、小学增加约3.54万个学位、初中增加约1.94万个学位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实施学前教育新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提升计划,启动民办学校“校安工程”
大力实施苏州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全市创建省优质幼儿园26所,市优质幼儿园33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不断提高外来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园区已全部完成校舍安全鉴定工作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区域整体推进校长职级制,开评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贯彻落实乡村教师计划
深化教师招聘改革,单设男性报考岗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报考本市教师。出台了《苏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启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首批6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以及8个县(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正式成立。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出台《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评选出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50项。在太仓、吴江、姑苏区已开评校长职级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校长职级的评审工作
市编办,市财政局、人社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实施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
组建“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完成200所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遴选工作;组建11支家庭教育讲师团;完成“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苏州父母”APP学习平台组建;发放《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90万册
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市关工委,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实施社会教育在线学习提升工程
成立苏州终身教育学会。43个项目被确立为年度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印发《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苏州建设的意见》。苏州终身学习云平台拥有3000余门课程资源,视频资源总量达到200G。建成学习资源中心、学习广场、在线悦读、朋友圈等板块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我省首个校企合作专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助推产学研发展。目前,平台入驻企业862余家,有效用户数量多达23325名。不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获批省试点项目91项。精心举办2016年苏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
市人社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提高在苏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深入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下发了《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大学关于印发2016年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工作计划的通知》,相关项目经费全部拨付到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省市共建,支持26所在苏高校发展,完成起草省市共建苏州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教学、学工、后勤和产教四个联盟的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各在苏高校投入大量人财物,在校内建设了一批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学基地等
市科技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33.推动健康事业发展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医联体”,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形成。全市基层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5.5%。全市16家三级综合医院帮扶基层建成紧密合作型医联体91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药占比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增幅在5%以内。提升全民医保体系运行质量,目前大市范围内开展按病种支付种类超过100种,涉及公立医院超过132家。构建医联体药品联供体系,实现医联体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规范药品招采,与省挂网价相比平均降价25.69%
市卫生计生委
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物价局,市编办
启动健康苏州2020战略,逐步建立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和家庭医生护士执业管理新机制
启动健康苏州2020战略,推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大疾病高危因素筛查试点工作。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六个一”健康管理服务和“四个一”的能力提升,完成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转型。制定基层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家庭诊疗)价格目录,新增家庭诊疗护理项目。起草完成《家庭医生(护士)执业管理办法》,鼓励医务人员多点执业、自由执业
市卫生计生委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出台新一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续建市公共医疗中心、第九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构建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
《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已正式印发。市公共医疗中心的市广济医院迁建项目已完成内外装饰,正在进行工程扫尾工作。市五院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市第九人民医院项目内外装饰进行中。市独墅湖医院项目地下结构基本完成,开始主体工程施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建设,确定了首批17家多中心疾病救治体系建设单位,分别有6家医院取得国家级胸痛中心和国家级卒中中心认证
市卫生计生委
相城区、吴江区人民政府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span style="font-size: 10.5 font-family: 仿宋_GB年1月1日,苏州市正式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新政实施情况总体平稳,群众反响良好,未出现生育堆积大量释放现象和政策衔接方面的问题
市卫生计生委
推进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运河体育主题公园和江苏省苏州体育训练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主体结构结束,外装完成50%,内装启动。苏州市运河体育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启动。江苏省苏州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设计方案正在完善
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办好“汤姆斯杯”、“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
该项赛事于日至22日在昆山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成功举行,赢得了世界羽联、国家体育总局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昆山市人民政府
办好第14届市运会
苏州市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于4月至10月举行。本届市运会设学生部和成年部共11个组别169项次比赛,参赛总人数超过2.1万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设项最多、参与最广的市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培训、评选三大服务平台,加大健身步道等便民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补助新建10处便民体育场地设施。新建笼式足球场8个、笼式篮球场4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17个、拼装式游泳池1个。全市新建健身步道353公里,全市健身步道总里程达1683公里。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体育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年举办千人以上大型活动111项次。继续开展全民健身“三进工程”,9万人次参与学习
市规划局、市容市政局、园林和绿化局
备战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争取优异成绩
7名苏州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里约奥运会6个大项7个小项的比赛,夺得了1枚金牌、2个第四、1个第七的成绩,创造了连续五届奥运会夺得金牌的辉煌
34.促进文化繁荣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苏州第二图书馆、第二工人文化宫、历史文化陈列馆、考古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和吴中区公共文化中心
出台《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全年开展惠民文化活动超过7万场次。首度制定并发布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清单11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市第二图书馆开始土建工程。市第二工人文化宫12月在相城开工奠基。完成历史文化陈列馆概念性陈列方案修改及展陈大纲专家评审。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在申请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开始可研论证。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完成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市文广新局
市总工会,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人民政府
建设方志馆新馆
已调整为与市城建档案馆合建,目前正在立项过程中
市地方志办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
举办第十一届苏州阅读节,精心策划实施了“第二届苏州书展”、“苏州传世名著推广系列活动”等68项重点主题活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与县级市、镇图书馆的图书流转,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顺利通过省书香城市检查测评
市文广新局
创建国家级文艺创作基地,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鼓励苏州文化“走出去”
扎实推进精品创作繁荣工程、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推动全市专业艺术繁荣发展。原创群文音乐作品《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夺得第十七届“群星奖”;音乐剧《桃花笺》、昆剧新版《白罗衫》、苏剧《状元与乞丐》等一批新剧目成功首演。《桃花笺》入选文化部“2015年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扶持发展工程”,苏剧《满庭芳》通过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终评验收。现代滑稽戏《探亲公寓》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苏州评弹创作、理论及表演高端人才培训”等13个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篇弹词《欢喜冤家》等24个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年组织文化“走出去”项目47批次403人次。精心谋划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巡演项目
市文广新局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江南水乡古镇和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全力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机构,落实经费保障,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制定完善古镇保护法规政策,做好遗产区、缓冲区文物建筑维修和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赴泉州学习考察。完成《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并申报2017年立法项目。开展了第七批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推荐申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对外开放
市文广新局
市规划局、住建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完成地方专业志编撰工作
完成全市地方志二轮编纂工作,苏州丝绸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市地方志办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地方特色新型智库
编发《决策参阅》,有七期内容获得市领导批示肯定。完成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结项
35.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圆满完成市民族宗教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好全市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考核认定、升级创建并新申报一批星级宗教场所,举办全市宗教界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完成市道协、市天主教爱国会换届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意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活动
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成功召开市妇联十三届二次执委会、举办庆“三八”纪念大会,表彰了一批最美家庭。深入开展“百名妇联干部进百村(社区)”、“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机关干部联系结对工作,密切与妇女群众的关系。成功举办妇联干部培训班和第22期女干部培训班。顺利完成承担的“市区设立30家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市政府实事项目
大力支持军队深化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深入开展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题的双拥宣传教育,认真做好春节、八一部队走访慰问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双拥政策,积极支持驻苏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有序推进退役士兵四类重点对象积分选岗、阳光安置。及时调整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张家港、常熟、太仓市也争创成功,获评数位居全省第一
市民政局,苏州军分区
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
建立长效常态机制,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强化创建工作机制,深化各项创建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了中央、省组织的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制定实施《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举办第28届科普周暨第二届青少年科技体验营活动,汇聚5万市民携带孩子参与科普互动体验;组织开展第三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典礼暨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表彰市长奖获得者10名
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建设,开展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集管理服务、民意沟通、信息公开于一体的社区信息平台一期项目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见》,以“六化”为目标,明确了11项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指导相城、园区和新区先行先试“全科社工”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索“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通过“街道打包、社区落地、集中采购、统一规范”方式,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社区服务。目前,已在全市55个街镇、163个社区试点推开。城乡社区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上线试运行
指导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市第11届村委会和第6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于9月下旬启动,全市共有2062个村(社区)参加换届选举
推进政社分开,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改革,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依法独立开展活动,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业务主管部门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彻底脱钩。支持和鼓励市场经济领域、科技文化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社区建设领域的社会组织发展,稳步推进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三证合一,降低社区服务类组织登记门槛,引导和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成立基金会,做好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募捐资格认定等工作。出台《关于切实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从申请登记、兼职任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党组织等七个方面予以明确
建设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以“深度整合、促进应用、培育市场、安全规范”为总体目标,进一步畅通渠道,打破孤岛,完善全市统一服务平台及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协同部门联合深化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开展信用信息应用,积极探索基于平台系统的一体化联动监管;培育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用服务市场
市金融办,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苏州国发集团
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推行“阳光信访”,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打造“法治信访”,持续推进诉访分离工作,全面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实行“信访权益保障卡”制度,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打造“阳光信访”,畅通“信访网电”渠道,开拓远程视频接访、手机信访APP,为群众表达诉求提供便利。加强与有关部门或机构实施联动,运用分析信访数据,形成综合性公共服务大网络,实现了市、区、镇(街道)三级和市级机关96个部门之间互联互通
坚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坚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推广应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信息系统;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针对敏感节点,高考减招、网约车与出租车冲突等突出问题,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加强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成立苏州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市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指导管理机构,积极推动苏州市轨道交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建立市级层面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联席会议制度
市委政法委
市司法局、维稳办、法制办
制定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提高法治惠民实效
出台《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举办全市“七五”普法启动暨第三届法治文化节开幕仪式;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先进表彰工作,苏州市获评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常熟市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
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警务改革,积极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召开全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部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八张网”,下发了改革和加强公安机关派出所工作、社会面巡防工作、公共安全管理等10个实施意见,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分解为3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市社会保持平安稳定,圆满完成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任务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
按照省厅目标任务部署具体要求,积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反敌对势力渗透、反间谍、反恐怖等领域发现并破获了一批案件,在隐蔽战线上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地方社会政治稳定大局
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
按照市委《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实施意见》,完成了《2016年法治苏州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八个方面22项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各市(区)依法治市办会议,协调推进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教育、基层依法治理等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全省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
市委政法委
36.狠抓安全生产工作
把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坚决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各项规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市、县级市(区)、镇(街道、开发区)和行政村全覆盖
下发《201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安全生产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7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在重要节日、关键时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带队检查60家企业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狠抓责任制落实,加强源头管控,完善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规定,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市监察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质监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严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下发了《苏州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为期三年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督促企业对“一必须五到位”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2016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1165起,死亡633人,与去年相比减少64起和13人,分别下降5.2%和2%
市各有关行业和领域监管部门,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坚持重大隐患三级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坚持重大隐患三级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年初核定市级挂牌100项重大隐患,指导各地开展区县和乡镇隐患挂牌,加强重大隐患挂牌整改协调与工作督办。坚持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市范围对六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2起,死亡9人,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持平和上升28.6%
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质监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苏州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下发《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组织各级各类应急管理专题培训100余次、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组织开展苏州市大型石化火灾跨区域联合实战演练、苏州市医院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苏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苏州市大跨度厂房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等各级各类演练6千余次,参演人数8万余人
市住建局(地震局)、发改委,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建设灾害避难场所,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近年来,先后建设白洋湾湿地公园、虎丘湿地公园、东汇公园等10个大型灾害避难场所,目前全市大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78处。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市本级建有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与20家商业企业签订救灾物资代储协议。全市新增15个、累计68个社区创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八、落实惠民措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37.促进就业创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市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新增就业17.1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93万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9%。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2%
实施创业天使计划
<span style="font-size: 10.5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经申报、评审、公示等流程,共立项225个项目,其中种子期企业类200个,创业团队类25个
3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工作实现了法定人员全覆盖
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
出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的通知》。完成市政府规章《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保障体系
市发改委、财政局,市编办,市审计局、政府研究室,市委组织部、宣传部
聚焦低收入家庭和经济薄弱村,强化精准帮扶、精准脱困措施,引导全社会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帮困。
推动机关部门年度结余资金扶持薄弱村载体项目建设,落实薄弱村公共服务资金,每个村达到5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落实了15万元。协调做好50个示范村与苏北对口帮扶工作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span style="font-size: 10.5 font-family: 仿宋_GB日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50元/月统一提高至810元/月。全年发放低保金2.13亿元。全年社会救助支出19.28亿元。精心组织春节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各级财政支出慰问资金4.1亿元,惠及34.2万户困难和特殊家庭。及时启动物价补贴机制,惠及困难群众56.05万人次
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推动临时救助对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
出台《苏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做好“救急难”机制的制度设计,重点将临时救助范围从户籍人口拓展到“持居住证的常住人口”,明确对急难对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行应救尽救
市人社局、财政局
全面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按照《苏州市社会医疗救助办法》的有关规定全面开展参保人员医疗救助工作。2月,我市申请成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方案报市政府,明年正式实施
市民政局、卫生计生委、财政局,苏州保监分局
加快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虚拟养老院服务覆盖所有村和社区
颁布实施《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出台《苏州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66701张。虚拟养老院服务覆盖所有社区、村
推进医养融合,建成日间照料中心699个,其中设立护理站4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16家,开设家庭病床3016张
市卫生计生委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政府购买助残服务范围,增强社区助残服务能力
出台《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意见的通知》,着力解决残疾人因残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困难。出台《2016年苏州市残联购买服务工作意见》,形成政府采购和搭建市残联购买的“双平台”。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将残疾人康复项目、文化体育项目、助残服务等部分项目纳入购买服务目录,2016年共完成33个项目的购买。推进助残服务进社区,在原有9个助翼汇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共为22个(姑苏区19个,虎丘区3个)服务点购买了服务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救济救助和志愿服务
抓好《慈善法》的学习培训与宣传工作,策划好慈善项目,直接对接捐赠方和帮困对象,解决特殊化、个性化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救济救助,积极开展盐城救援,在传统捐赠模式上开通网上捐赠渠道。推动慈善事业改革,将原“苏州市社会捐助工作中心”更名为“苏州市慈善事业服务指导中心”
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
实施流动人口积分管理,优化流动人口服务
按照《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及计分标准规定,有序推进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工作。2016年市区各(镇)街道78个受理窗口共受理积分管理申请2.6万余人,其中申请积分入户7000余人、积分入学1.2万余人、积分入医1万余人
市教育局、人社局
39.改善居民住行条件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保障力度。落实棚户区改造任务,继续实施梅巷、解放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
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14万套,基本建成3.21万套,为837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梅巷危旧房改造项目房屋目前已全部交付。解放新村项目除环保项目待验收外,其他各项均已验收完毕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提高职工缴存水平
全市新增缴存公积金职工68.85万人,年末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数达268.89万人,全年职工提取公积金245.72亿元
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建成苏州汽车西站综合客运枢纽
已建成投运
市交通运输局
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市区新购公交车640辆,新辟及优化常规公交线路50条
苏州市公共交通集中调度指挥中心已建成投运。市区新购公交车670辆,新辟公交线路34条、社区巴士线路20条
40.加强市场监管
建好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搭建“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形成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三个标准子体系各类标准125项(含国家标准25项、企业标准100项)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和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积极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昆山、张家港两地被列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考核名单,近期省级评估组正在对两市开展创建工作评估。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共立案查处1353件食品药品案件。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每千人抽检率达5.05。建立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协助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筹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加挂食品快检中心牌子;扩建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同时加挂不良反应中心牌子
市食药监局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粮安工程”
所辖四市三区出台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度苏州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粮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58亿元,2016年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市农委、食药监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加大“菜篮子”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自给水平
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继续加大对“菜篮子”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共扶持吴江、吴中和相城三个区7个项目新改扩建任务平。据统计,全年新建改建和扩建蔬菜基地2248亩,农产品自给水平稳中有升
市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水务局)
健全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防范和应对价格异常波动
强化对猪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价格的日常价格监测,定期发布重要商品价格信息和苏州粮食批发、道路货运价格指数,完成低价药品价格指数编制工作;下发2016年度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7%;完善价格异动应急体系,完成《苏州市价格异动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九、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41.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着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对“四风”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结合苏州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分解表,编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辅导手册》,举办两期学习教育示范培训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上好专题党课,编发19期学习教育《情况通报》。加强督促指导,组建督导组对各县级市(区)、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省属单位进行随机抽查,确定10个省监测点和104个工作联系点,有针对性开展指导。部署开展“循先进之路、强‘四个意识’”党员专题阅读活动,推进“先锋专架”建设,开展了“先锋讲坛”专场读书讲座进基层活动、“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先后举办时代楷模――崔根良先进事迹报告会、践行“四讲四有”先进典型苏州报告会,制作“身边的共产党员”视频宣传短片。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坚定性
市委组织部
市监察局、市政府工作部门
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主动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市部署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全市92个经济薄弱村被定为“三访三促”活动联系点。各市委常委分别结合“三访三促”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不少于5天的专题调研,按照要求到联系点召开学习教育情况座谈会,到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一线实地调研走访,协调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找准自身问题,认真做好调研分析解决发展问题。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分赴联系点调研2000余次,上党课3000余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在“三访三促”活动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共向32277户生活困难群众发放关爱资金4100多万元
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
市委办,市政府办
加强机关部门绩效管理,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组织修订并出台2016年度市级机关绩效管理评价细则,更新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市级机关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评估、专家评审和互联网+测评等方式,提升第三方测评的客观性、有效性、便利性,加大各部门参与度,降低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初步实现领导评鉴、专家评审、社会公众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的有机统一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进一步完善理性节约制度体系,明确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开支标准,加强出国经费管理
市机关事务局、外办,市政府工作部门
42.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高质量起草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2016年立法计划,依法开展法规、规章起草审核工作。全年完成1件地方性法规议案、4件地方政府规章、10件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加强政府立法后评估工作,组织召开年度立法后评估专家评审会,对12个后评估项目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市政府法制办
市政府办,市政府工作部门
强化执法责任,优化程序规定,细化操作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实施部门内部综合执法试点,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和区域综合执法
出台《苏州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苏州市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出台了《商务、安监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正在推进和即将推进的各项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同时,对市、区两级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法事权也做了划分。经省政府批准,苏州工业园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探索建立“集中审批―分类监管与服务―综合执法”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
市政府法制办
市编办,各执法部门
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制度,做好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行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工业园区哪里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