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价格是人为操作吗

小米招股书里 400 亿「巨额亏损」是怎么来的?
我的图书馆
小米招股书里 400 亿「巨额亏损」是怎么来的?
图片:视觉中国小米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个什么?5 月 3 日,国内最庞大的“独角兽”之一小米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 IPO 申请。这家传说中估值可达 1000 亿美元、超过百度和京东的新贵巨头,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阐释了其所处的业态环境,几乎堪称一本智能硬件制造及互联网生态链白皮书。而在业务层面的剖析之外,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上,小米也不乏引人关注的地方,比如同股不同权的 A/B 股设置(曾经妨碍阿里在香港上市的最大障碍),比如大量的对外投资及其产生的投资收益,比如其在 2017 年度报告的巨额亏损、以及看上去(至少是其中某些内容)让不少人觉得有些陌生的财务报表。小米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在招股说明书发布后,上图中这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就成为了讨论热点 —— 因为很多不太关注境外上市公司的人没见过。直观来看,这个东西在 2017 年造成了 540 亿大额支出,并直接导致当年度超过 400 亿的巨额亏损。这个亏损是怎么来的,未来又还会继续发酵吗?实际上这丝毫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对于境外募资和上市的科技类企业而言,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之一。远的不说,之前美图在香港递交 IPO 文件时,同样披露了此类优先股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当时也引发过一轮讨论,只不过没有小米这次那么热烈而已。美图招股说明书自招股说明书发布的几天来,各路媒体和自媒体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已经层出不穷,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基本概念也翻来覆去说过很多遍了。我不打算在这里再详细阐述定义(从原理来说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只作一个最简单的类比以助理解:这类优先股就相当于一个附带了普通股认购权(warrant)的债券。投资者行权时,按约定的转股价格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可转换”);不行权时,企业到期按约定利率赎回优先股并支付利息(“可赎回”)。从实际效果来说,它近似于可转换债(convertible bonds,CB)。当投资者行使转股权时,它们最终都会变成普通股,结果是一样的;不行权时,可转换债的清偿级别高于优先股,这也是它们之间主要的实质性差别。在小米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处理方式有以上这样一段描述,其中提到将其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于是乎,基本上我读到的所有的媒体文章里,在描述国际会计准则对此类优先股的处理方式时,都照搬这个说法称其为一个“金融负债”。但严格来讲这个说法不能算是最准确的,这里我主要想讨论一下 IFRS 到底是怎么处理这种优先股及类似的金融工具的。涉及对此类融资工具处理规定的主要是 IAS 32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以下先放准则条文:(source: www.iasplus.com)简要来说,IAS 32 规定,将此类融资看作一种“混合金融工具”,并且要将其拆分为债务和权益两部分来分别列示。具体计量时,大致分为三步:第一,确定整个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一般可以参照发售该优先股或可转换债的市场价格。第二,计算其中属于债务部分的价值。计算方法是:找一个可以参照的同类债券(这里的同类是指企业状况、投资者风险、期限等等,最佳的比照对象就是这家企业自己发行的不可转换债券),用这个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对优先股进行贴现,计算它的现值(包括到期后需要赎回的本金、以及需要支付的利息)。稍微熟悉金融和会计知识的朋友对此相信不会陌生,这就是我们平时计算债券价值的基本方法。这一步的计算结果,就会体现在报表中的“金融负债”栏目下。第三步,用整个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减去第二步的计算结果,剩余部分就是在权益科目中体现的部分(通常在权益中单独作为一项来列示)。在处理此类优先股时,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之前在知乎上也有人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把它和嵌入式衍生工具(embeded derivatives)搞混,认为两者都按照新出台的 IFRS 9(Financial Instrument)来处理。这里我不详细展开讨论,只提两个注意点:其一,从 2018 年开始执行的 IFRS 9 是用来替代原本的 IAS 39(也就是旧的 Financial Instrument 准则),而并不影响 IAS 32 的效力,后者目前仍然有效;其二,上文所讨论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一种复合式(compound)金融工具,而非混合式(hybrid)金融工具。这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在于判断这个金融工具是否属于衍生品(derivaties) —— 如果不是衍生工具,则不属于 IFRS 9 讨论的嵌入式衍生工具的范畴。但这不是说 IFRS 9 与此类优先股的处理无关,而是说,它和 IAS 32 是一个先后关系:首先依据 IAS 32 划分债务和权益两部分;然后再依照 IFRS 9(或者此前的 IAS 39)的要求,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负债,同时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计入当期的损益表。这也就是小米报表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这一冗长项目的来源。而公允价值如何衡量呢?其实小米的报告里也写了(如上图),是参考未来投资者转股后所能获得的普通股的市场价值,再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后的现值。因此本质上来说,这种“亏损”对小米及其投资者反倒是一件好事:亏损越大,意味着将来转股后的普通股价值越高,也就是市场对小米的估值越高,投资者未来可预期的收益也越高。换句话说,本文开始时提到的 2017 年度 540 亿支出,也就意味着这些优先股所对应的股权价值升值了 540 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账面亏损反而是未来的“资产”了。但这样看起来,似乎又引出一个问题了:既然准则说的是拆分为负债和权益两部分,为何在小米的财报中只有由优先股转化而来的金融负债,而没有权益呢?我们看不到小米发行优先股的合同条款,但理论上来说,有两种可能会导致这一结果。第一种情况,按上述方法算出来的“剩余”股权部分,并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下对权益工具的要求。在 IFRS 中,要求一项金融工具必须满足“fixed-to-fixed”法则,才能被归类为权益工具。所谓“fixed-to-fixed”法则,即换出的金融工具和换入的金融工具都是确定数量的。假如小米与优先股投资者约定了固定的普通股转换比例,那么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假如双方间的约定是依照转股时的市场价格或合理估值调整转股价格,从而产生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预期,那么可能就不符合上述要求。在此情况下,整个优先股都将被认定为金融负债。第二种情况,则是上述提到的计算方法“不足以”产生剩余的权益价值时。在前述的准则解释中我们提到过,复合金融工具中权益部分是在确定负债金额后的剩余价值。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类似债权折现后的价值小于整个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假如情况相反,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已经小于同类债权的现值,那么全部的优先股都划分到债务部分都还不够,又哪里来的残余价值能被分配到权益呢。此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是整个优先股都划分到金融负债去了。下图是我之前起草过的一份 IFRS 审计报告,其中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从小米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来看(如下图),估计比较有可能是前者,即转股价格不确定导致不能被认定为权益工具。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实就是小米在财报中确认了整整 1615 亿来源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金融负债 —— 其中有 540 亿来源于 2017 年的公允价值调整。这意味着小米的整体估值在 2017 年可能就上涨了 50%。这样看来,财报中的这块大额亏损是不是顺眼多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小米股票值得买吗?
小米股票值得买吗?
分享互联网科技周边资讯,手机网络都是我们常用的,很多人关心,本作者给你们讲讲。5月3日小米招股书的公布,让传言已久的小米IPO落下实锤。这份597页的材料让社会各界集体高潮,包括痛失阿里的港交所、360度剖析小米的各路媒体、即将暴富的工号前1000的小米员工等。这一切归结于,年仅八岁的小米崛起得太快太励志了。擅长讲故事和打鸡血的雷军在公开信里说要坚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估计已经感动哭了一大波米粉。但对于现实的投资者来说,不赚钱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小米的未来是否一片光明?值不值得投资?这才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先抛结论:作为不甘心当韭菜的科技行业小散户,短期内我是不敢投资小米的,毕竟巴菲特老爷爷不断强调对科技股要谨慎投资。小米面临的风险,可不像招股书上的那般轻描淡写。专利风险不断上市了就会被盯上小米招股书第49页用区区数行描述了知识产权风险,象征性地列举了两个众所周知的专利纠纷和一个商标纠纷:其一,小米2014年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专利侵权;其二,小米2018年初在国内被酷派起诉专利侵权;其三,杭州联安诉小米“mika米家”商标侵权纠纷。事实上,小米陷入的知识产权纠纷并不止这些(说好的招股书要披露所有重大诉讼呢?)。2015年12月,著名的专利流氓Blue Spike在美国发起诉讼,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2016年12月,主营无线通讯系统的企业General Access Solutions以其持有的无线通讯系统相关发明专利被侵权为由,将小米告上了美国德州东部联邦地区法院;虽然小米没有进入美国市场, 但也成为了其全球化道路上的一个隐患。此外,小米在国内还与荷兰皇家KPN公司有尚未了结的专利纠纷。缺乏专利护城河的小米,已有的诉讼不少,未来要面对的专利纠纷只会更多,目测上市后的股价不会平稳。因为小米的IPO不但会吸引更多的专利流氓, 更是让对侵犯专利毫不手软的科技同行们对其虎视眈眈。爱立信在上个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将会在印度采取强劲的手段保护其知识产权。虽然没有特别针对小米,但印度作为小米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仍将长期被专利纠纷的阴影所笼罩。除了已经对小米发起诉讼的爱立信和酷派,基本淡出手机市场的HTC,LG、以及向来注重专利的华为、中兴、三星等,随时可能突然袭击,向小米发起专利诉讼。专利风险不断,主要还是因为投入太少。对于小米这样的硬件供应商,单台手机的专利费率占比应为8%-10%,然而在2017年,小米手机部分收入806亿元,向外知识产权费用34亿元,占收入比是4.2%,和业界同行相比,投入差距较大。正是因为有大量应付的专利授权费用未付,破坏了行业的公平、健康发展,小米才能制造出均价不超过900元的“高性价比”手机。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小米的做法实在算不上“厚道”,董明珠甚至曾公开指责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小米是“小偷”。国际化的道路上,小米为知识产权交学费的日子还长得很。无论是专利授权许可费,还是专利诉讼面临的罚款,都不是一笔小数目。知识产权费用是智能手机行业中很重要的成本,魅族曾经透露一台400美元的手机要支付120美元的知识产权费用。刨掉比例如此之高的成本,小米比纸还薄的利润撑得起传说中的千亿美金估值吗?美国主流媒体CNBC上周评论小米IPO时,引用了一名行业分析师的观点:“小米毛利和营业利润太低,没有获得投资者的信心,因为其采用的商业模式并不像谷歌、苹果、华为,构建于知识产权和巨大的研发投入之上,容易被复制。”硬件公司也好,互联网公司也罢,持续的创新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专利储备的创新显然是无根之水,无法形成宽广绵延的河流。小米的专利授权之路显然不太顺利,招股书里提到的自主研发专利申请似乎获得了巨大进展,但其研发投入丝毫不能让投资者信服。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5.11亿元、21.04亿元和31.51亿元人民币。研发开支占销售收入的2.26%、3.07%和2.75%。研发支出占比并不算高,在2017年甚至还出现了占比下降现象。此外,2015年至2017年,小米专利申请开支分别为0.78亿元、1.71亿元及1.39亿元,在2017年也出现了下降。如果和华为相比,小米2017年的研发投入只占到华为的3.57%;连传说中研发投入少的苹果,2017年研发投入也超过了100亿美元,远远抛离小米。有趣的是,小米的销售及推广开支一直高于研发费用,且销售及推广开支逐年上升。小米2015年至2017年销售及推广开支分别为19.13亿元、30.22亿元和52.31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2.86%、4.42%和4.56%。所以小米的产品创新,到底是研发出来的,还是营销出来的?以占小米收入70%的手机为例,近年来,无论是指纹识别,双摄,18:9全面屏,刘海屏,屏下指纹等方面,小米均落后华为、Oppo、vivo半年以上。基本上,这几个竞争对手在某个类型的产品上已经全面铺开并产生了几百上千万台的销量以后,小米的产品才姗姗来迟,完全没有跟上竞争对手的节奏。比如去年全面屏大热,OPPO R11s、vivo X20、华为Mate10 pro、荣耀V10等一系列的全面屏手机蚕食着市场,小米竟然没有一款能够对抗的旗舰手机。有人说小米Mix系列呢,没有销量自然也就被忽略了。研发能力不足,甚至还会带来供应链风险。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在产业链末端发展,研发投入又非常有限,在整个产业链上议价能力较差,从顶级供应商那获取核心部件就非常被动。小米长期的饥饿营销,起初也许是有意而为之的销售手段,后来更像是供货能力不足的悲惨事实。坊间向来不缺对小米产能的吐槽:5s缺货是因为高通骁龙821,Note 2缺货是因为LG的曲面屏,红米4缺货是因为一体式金属机身,MIX 2S缺货是因为高通骁龙845……有几个消费者愿意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等待一台到手立即落伍的手机?小米深知技术、专利储备的重要性,过去几年也在积极布局,但还远远不够。抗风险能力低利润太低了小米低得可怜的利润率,从财务角度来看,抗风险能力极低,也是目前大量投资机构举棋不定的重要原因。而上市后,每一笔意外的大额支出势必带来股价震荡。现在我们来粗略地算一算,小米未来可能面临多少意外。首先是专利许可授权费用。上市公司面临严格的监管,小米未来不得不走向专利授权合规,海外市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并不像国内市场那么有灰度。前面提到,小米17年的专利授权支出只有4.2%, 和业界最低平均水平差了4%左右,去年手机收入806亿,4%也就是是32亿,和去年辛辛苦苦赚的不到5%的硬件利润差不多。不过自称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去年的整体净利润是54亿,支出金额如此巨大的专利许可费后,剩下的利润少得可怜。其次是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罚和相关法务费用。小米还未进入美国,就已遭到了多起专利诉讼。未来小米若是进入美国,专利战会打得更惊心动魄——美国主流手机公司每年要在美国被诉20次以上。除了专利积累深厚的竞争对手,数不清的专利流氓在路上虎视眈眈。专利诉讼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罚款:2017年,三星因侵犯华为专利被判罚8050万元,23款使用了相关专利的手机遭到禁售; 苹果三星的世纪专利大战,三星一度被判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惊人罚款。小米脆弱的资金状况,显然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之所以有底气承诺硬件利润不超过5%,是因为小米心知肚明,自己的利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高度吧。这种利润低到尘埃里的商业模式,对投资者来说,不厚道。反正,在小米抵达星辰大海之前,我不打算买小米的股票。你呢?有何高见欢迎留言,散户永远是一家嘛。此文章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文排行榜小米股票代码公布:1810背后有什么含义?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注:小米上市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继昨日小米正式启动香港IPO路演之后,今天小米创始人雷军、林斌等高管在小米招股书上正式签字,小米在港股上市进程顺利,最快 7 月初正式挂牌。今天上午,小米CEO助理@小米公司陈曦在微博公布小米港股上市股票代码为1810,并晒出了雷军签字的照片。那么,小米为什么用 1810 作为股票代码?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这背后其实有特别的意义。据了解, 1810 分别代表着小米的上市时间和创立时间。据此前消息,小米创始人雷军将于 6 月 23 日在香港正式召开全球发售的新闻发布会,并于 6 月 25 日开始招股。据悉,小米将于 7 月 9 日正式登陆港交所的主板块,将发行2,179,585, 000 股股份,定价区间为每股 17 港元至 22 港元。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小米股票怎么买_百度经验
&&&&&&投资理财小米股票怎么买听语音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对于想买小米股票的朋友,如何才能参与投资小米呢?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对于大陆的朋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开通港股通,不过这个门槛比较高,需要有50万以上的资产,并且小米没有纳入港股通标的时候是不能通过港股通购买的。2第二种方式稍微复杂一些,找一个香港券商开户,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券商,在网上可以直接开通港股交易,唯一复杂的就是往户里转外汇,会受到外汇管制。3第三种方式最简单,选择一些投资小米的基金,申购基金就可以了。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小米只会是这个基金持仓的一部分。(建议)END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0000热门杂志第3期人生知识达人职场秘诀1045次分享第1期实现创业梦想1512次分享第1期轻松理财手册693次分享第2期晋升攻坚战458次分享第1期如何用互联网理财530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出售:预售大药房新店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派代小程序——微信上的派代网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