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养老基金中央调剂c应该是到低谷了吧?哪位大神帮忙分析分析!

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一、看好建筑材料行业的原因
宏观经济需求持续放缓,建材行业价格相对坚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逐步放缓,今年 1-6 月,全国水泥累计产量 9.97 亿吨,同比下降 0.6%,增速较前两月小幅回升,全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为 4.25 亿重箱,同比减少 0.9%,增速下行的速度逐渐放缓。
建材行业价格相对坚挺,其中水泥行业自2016年初以来,随着错峰生产的执行、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对产能进行严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间协同效应愈加明显,除季节性因素外,水泥价格中枢实现稳定抬升,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水泥价格基本保持高位稳定,各区域价格表现均较强;根据数字水泥网最新数据,截至7月20日,全国高标水泥均价实现422.7元/吨,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预计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基建投资增速触及低点将会企稳反弹,水泥行业下游需求增速将较上半年乐观。环保持续升级带来行业平均成本的不断抬升,对水泥价格形成支撑。
此外,玻璃价格的大致走势与水泥类似,自2016年年初底部至今,经历两次下半年的价格拉升,主要受益于旺季消费、环保严控、成本推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玻璃价格走势与水泥略有不同,但整体维持高位水平,和历史周期相比波动幅度较小。
企业业绩亦呈现出较强韧性
商品价格的韧性,也为企业业绩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得企业业绩在宏观需求下行周期里呈现出明显的韧性,呈现出与过往历史规律不同的表现。从今年一季报情况来看,水泥、玻璃、钢铁和煤炭开采行业分别实现营收增速29.4%、8.4%、5.1%和3.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48.2%、37.8%、93.1%和7.1%,水泥、玻璃、钢铁行业表现均十分亮眼。在上半年整体需求处于下行趋势下,上述四大行业的业绩表现仍处于较好水平。
按中报预告来看,增长仍是主基调。截至日已公布业绩预告/预警的66家建材公司,其中预增23家,略增14家,扭亏9家,续盈8家,续亏4家,略减4家,预减4家,实现盈利(净利润下限大于0)的公司合计占比达90.91%,其中在实现盈利且增速为正的公司中,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有 26家,占比约49%,增幅 50%-100%的公司7家,增幅0-50%的公司20家,优质企业中报业绩韧性十足。总体来看,2018年行业盈利水平较上年获得进一步提升。
环保政策升级,库存低位可控
今年上半年环保政策再次密集出台。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再次点名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要求加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严控行业产能。频繁的环保政策出台,显示了政府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整顿过剩产能和环保治理的决心。面对政府更加严格的方案和行动,水泥和玻璃行业供给侧今年有望得到进一步抑制。库存方面,2016年以后水泥库存从历史高位水平不断降低,目前保持低位运行,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区域均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截至7月20日,全国水泥库容比为56.4%。玻璃方面,玻璃企业生产线库存亦有较好表现,今年上半年走势与历年走势大致相仿,基本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但随着月末多个区域市场研讨会议结束后,生产线库存已出现较明显回落,截至7 月 20 日,浮法玻璃生产线库存为 3211 万重箱,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水平。
政策微调带来预期修复,低估值兼具安全性和弹性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明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从近期政策来看,监管层力求稳中求进,在防风险政策基调不改的前提下,监管力度边际放松,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助于缓解下半年经济下滑的担忧,稳定市场预期。
前期市场对宏观的担忧反映在不断下杀的估值上,基本面实际无忧。今年以来,去杠杆、贸易战等政策使市场产生宏观经济即将失速的担忧,这种担忧最终表现在上市公司不断下杀的估值上,与历史数次周期底部相比,目前行业享有更低的PE和更高的PB反映出板块ROE水平优于历史同类时期。且行业价格和企业业绩韧性十足。短期来看,宏观悲观预期短期有望改善,板块优质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中长期来看,行业内部结构分化进一步增强,优质企业兼具安全性与弹性。
二、解析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投资价值
成分股分布两极分化
截止日,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包含35只成分股,总市值为5439亿。总的来说,其成分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两极分化,权重最大的三只股票:海螺水泥、北新建材、东方雨虹占比合计达到33.47%,其市值分别为1997亿、350亿和260亿元,龙头效应显著。另一方面,成分股平均市值155亿元,大部分市值均处于100亿以下,属于较小市值范畴。
从行业分布来看,水泥行业占比达到50%,其他建材占比为32% ,玻璃占比10% ,行业分布结构特征明显。
历史收益率高
自基日起(日)至日,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累计收益率达594.49%,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252.12%)和中证500指数(424.93%)。虽然全指建材指数的波动率相较沪深300和中证500偏大,但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夏普比率)大大优于二者。
对比其他行业表现优异
近一年以来,除消费、医药行业外大多数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获得负收益,而建材行业为一年业绩表现较好的行业之一。截止日,建材指数领先中证10个一级行业中的8个行业,跌幅仅为7.92%。同时全指建材指数当前14倍左右的PE,放在中证一级行业指数中比较,也是升序排名第2,仅次于全指金融,仍处于估值较低阶段,后续有上升的空间。
发展势头强劲
从财务数据看,2015年是建材行业的低谷,当年中证全指建材指数营收下降10.42%,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了46.73%;但2016年之后,行业逐步复苏,特别是行业龙头公司迎来大发展,指数2017年营收、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34.78%和71.18%。展望2018年,预计这一强劲增长趋势将持续。
三、广发中证全指建筑材料
广发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基金主要投资于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的成分股和备选成分股,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支跟踪中证全指建材指数的基金产品。对于持有时间超过一年或者做定投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广发中证建筑材料指数基金A份额(基金代码:004856),另外,对于中短期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广发中证建筑材料指数基金C份额(基金代码:004857),C份额免申购费,超过30天免赎回费,仅按年收取0.2%的销售服务费。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2K2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3K1,0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周二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其中M2增速大超预期,但社会融资规模远低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规模,对于这一罕见的现象,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和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的点评都认为,“中证金炒股炒高了M2”,而实体经济需求仍极为疲软。
本周二,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其中M2增速大超预期,但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远低于金融统计数据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两者差距近9000亿,对于这一罕见的现象,民生证券、中信建投和光大证券等分析师的点评都认为,&中证金炒股炒高了M2&,这与华尔街见闻类似。
民生李奇霖点评全文如下:
【中证金炒股炒高了金融数据】
①社融新增7188亿,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890亿,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低于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给出的新增贷款1.48万亿,可能与社融口径没有包括银行对非银同业存款,二者背离可能与银行同业拆放给中证金公司救市有关。表外依旧低迷,直接融资中企业债净融资大幅增长2479亿,股市低迷和打新基金转投信用债导致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从而推动了企业债净融资加快。
②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但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实际上较上月均收缩,票据融资继续大幅问增长2567亿,可能银行仍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只能以票据冲抵央行给的信用额度,并不支持实体经济回暖的判断。
③M2同比回升至13.3%,但从企业存款减少2136亿的数据来看,也得不出融资需求增强,贷款派生存款力度增大的结论,财政存款新增5150亿,高于季节性规律,也得不出财政支出加大稳增长力度增强的判断,M2回升可能与企业债净融资增多以及非银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多增1.8万亿有关,可见,最后结论是中证金炒股炒高了金融数据。
④政策与市场含义?实际上金融数据转暖与稳增长关联不大,扣除救市因素金融数据羸弱,反而意味着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宽松配合稳增长,但考虑到实际利率水平,降息几无可能。如果金融业增加值从17.6%回到9.6%,会拖累Gdp0.6个百分点,如果要保7,这一块需要基建来抵补,如果股市回归常态,那么打新基金会重出江湖,虽然债券市场不愁钱,但中高等级信用债如此疯狂的表现,多少令人不安。
中信建投黄文涛点评如下:
【救市救了M2】
一、货币信贷短暂走高。7月末,M2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末高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尽管有7月的短暂走高,但仍低于去年同期。而且M1处于历史上最低的位置,表明经济没有走出低谷。那为什么短暂走高呢?
二、救市救了M2。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864亿元,占比60%(是的,你没看错)。证金公司救了M2。央行发言人的解释是:&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波动,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份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相关操作对货币信贷增长也会产生影响。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稳定,这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会逐步消退。& 剔除救市资金之外,当月新增贷款不足6000亿元。8月份以后,货币信贷数据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三、股市低迷阶段,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减少3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减少758亿元,大家都知道之前短贷是如何加上去的了吧。
四、企业中长期贷款创18个月新低。7月当月中长期新增4807亿元,同比多增922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78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仅增加1028亿元,创18个月以来的新低。这与信贷需求指数创有数据以来的新低相一致。企业需求相当疲软。
五、我们不应为货币信贷数据短暂企稳而欢呼。走出通缩,更深露重。
光大宏观分析师徐高、杨业伟点评:
【宽信用+弱货币=货币宽松更进一步】
1. 货币政策宽信用加码
(1)央行今日公布7月货币信贷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1.48万亿元。数据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其中包含了8864亿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这部分是今年年初央行调整信贷数据口径后新加上的。7月又恰逢央行和商业银行大举向证金公司拆借资金,因而导致这部分大幅扩大。不过,对证金公司的贷款并不进入社会融资总量。因此,社融中包含的人民币信贷仅5890亿元。但这相比去年6月仍多增了2136亿元。因此,整体来看,信贷仍然保持非常宽松的态势。
(2)包含地方债置换在内的广义社会融资总量规模持续回升。7月央行口径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188亿元。考虑到当月地方政府债发行5605亿元。这部分资金也进入了实体经济。因此,广义社会融资总额接近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近1万元。很明显,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已经进入了大幅上扬的通道。考虑到社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3季度实体经济增长加速趋势已经很确定。
(3)信贷扩张和救市资金投放带动货币总量增速大幅提高。7月M2同比增速大幅攀升1.5个百分点至13.3%,即使扣除对非银行金融企业贷款贡献的0.7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依然达到12.6%的高位。信贷加速投放和社融持续回升是M2增速攀升的主要动力。
曾心怡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8.13 廖志鸿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11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15 看政策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6.18 明明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12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传统文化+$head_words:\\ 市场经济+$head_words:\\ 马克思主义+$head_words:\\ 西方文化+$head_words:\\ 文化创新","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
&&&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
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
<input type="hidden" class="share_summary"
value="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有曲折,有低谷,但也有辉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和低估。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丢掉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根。但是,如果因循守旧、不加辨别地固守着传统文化,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因为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特别是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也有很多方面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目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要使传统文化走出困境,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加以分析和批判。一是把西方文化绝对化的“全盘西化”论,这实质上是对民族文化完全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二是把传统文化绝对化,无批判地固守传承,这实际上是把传统文化中优秀成果的内涵无限制地扩大了,不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而且是一种复古主义的历史倒退;三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论,该论调实质上倾向于西化论,且在本质上同“全盘西化”论没有什么区别,差异只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附属物而已,同时陷入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  
传统文化创新的正确途径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积极因素,抛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消极因素;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在不断创新中走向世界。  
首先,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根本上讲,就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结合,还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还要善于汲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仍需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又要深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批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弘扬其合理内容,在批判、继承、融合中实现创新。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决摒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森严的等级观念”、“人治”等消极因素;弘扬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相容的“自强不息”、“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积极因素。摒弃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因素,弘扬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相容因素,同时将市场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特有的积极的文化因素注入到传统文化中,不仅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消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成功对接。  
最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分析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在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中华文化显示出无限生机和独特魅力。"/>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有曲折,有低谷,但也有辉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和低估。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丢掉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根。但是,如果因循守旧、不加辨别地固守着传统文化,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因为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特别是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也有很多方面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目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要使传统文化走出困境,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加以分析和批判。一是把西方文化绝对化的“全盘西化”论,这实质上是对民族文化完全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二是把传统文化绝对化,无批判地固守传承,这实际上是把传统文化中优秀成果的内涵无限制地扩大了,不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而且是一种复古主义的历史倒退;三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论,该论调实质上倾向于西化论,且在本质上同“全盘西化”论没有什么区别,差异只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附属物而已,同时陷入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  
传统文化创新的正确途径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积极因素,抛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消极因素;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在不断创新中走向世界。  
首先,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根本上讲,就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结合,还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还要善于汲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仍需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又要深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批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弘扬其合理内容,在批判、继承、融合中实现创新。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决摒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森严的等级观念”、“人治”等消极因素;弘扬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相容的“自强不息”、“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积极因素。摒弃传统文化中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因素,弘扬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相容因素,同时将市场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特有的积极的文化因素注入到传统文化中,不仅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消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成功对接。  
最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分析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在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中华文化显示出无限生机和独特魅力。
摘要: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有曲折,有低谷,但也有辉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和低估。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丢掉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根。但是,如果因循守旧、不加辨别地固守着传统文化,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因为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特别是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也有很多方面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传...&&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7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银养老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