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上市了会裁员吗总部会裁员吗,证券公司上市了会裁员吗总部会裁员吗资讯

降薪!裁员!每次券商降薪后A股怎么走(附史上5次走势图)
  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  “要么裁20%,要么降薪20%,方正集团下的命令!”这是证券时报近期援引()员工的消息一条消息。因为降薪可能引发有能力的员工离职,最终选择了裁员。根据2015年年报,方正证券母公司有员工5806人,整个集团有8363人,20%的裁员比例将涉及超过千人。  方正证券打响了券商裁员第一枪,业内惊呼寒冬将至。  牛市的年终奖还没有捂热 熊市的降薪潮就破空而至  众所周知,2015年是证券行业的肥年,虽然疯狂的上涨最后以大跌结束,但成交量巨大,两市单日最高成交曾突破过2.2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纪录。这给券商带来了丰厚的交易佣金,让全行业收入暴增150%以上。  2015年证券行业人均创利前三的公司分别是:()229.74万元,()178.13万元,()171.03万元。至于全员人均年薪,2015年有券商超过百万。  然而,好景不长。以方正证券为代表的裁员,让整个证券行业不安起来。  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一线经纪业务人员。在2015年的牛市扩张之后,各证券营业部大量招聘的证券经纪人,如今却要面对严苛的业绩考核,行情不景气了,成交量锐减,员工必然要面对越来越少的薪水。去还是留,是员工的自主选择,但也更带着明显的降薪裁员意味。  ()的客户经理吐槽,去年每月工资以“万元”为单位,今年有的直接下降到以“千元”计算。不过按佣金提成,早就是业内常见的做法,而佣金收入与市场成交量密切相关。  有一个()的营业部员工反映,该营业部客户经理都没有年终奖,现在每个月还有“30万”新增资产任务,连续三个月完不成辞退,每个月完不成任务扣10%佣金提成。  “牛市的年终奖还没焐热,熊市裁员减薪就来了。”业内人士纷纷感慨。而有的券商营业部还有大部分年终奖没有发放,招商、中信等券商都有类似情况。  每次券商传出降薪、裁员,A股又是怎样走的?  2008年以来券商共出现过五次裁员降薪潮。  第一次是在2008年10月,当时海通证券、申银万国等接连传出降薪消息,但当时尚未出现券商裁员的消息。  当时上证指数跌到日的低点1664.93点,而后走出近一年的牛市,至日的高点3478.01点,沪指几近翻番。  第二次是在2011年11月,裁员消息又在券商业内刮起,当时报道称,除营销和投顾人员之外,部分券商已经开始考虑裁减部分后台支持部门人员,但并未曝出具体公司名称。  当时沪指从日的2536.78开始一路下滑,跌到日的2132.63点。  第三次是在2012年2月,这波裁员潮始于中金公司,2月10日中金公司突然宣布投行部门裁员30多人,10月份中金年内二度裁员,主要涉及投行部门,据传裁员比例为10%。此后平安、中信和银河证券等行业巨头均被曝出裁员降薪消息,规模远胜于2008年。  当时沪指上升至日的2478.38点后,开始一路震荡走低至日的1949.46点。   第四次是在2012年12月初,银河、中信和()被传降薪。  当时沪指从日的1949.46点一路开始走高,升至日的2444.80点,而后震荡走低,日开始连续暴跌,至日的1849.65点。短短没一个月的时间内,沪指跌去了近500点。  第五次是在2014年1月,国信证券广州分公司员工正在大规模离职,其经纪业务部离职率已经高达65%。  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沪指在2000点附近围绕震荡,熊市漫漫。  此次券商再次传出裁员、降薪,上证指数又会怎么走呢?  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券商的裁员、降薪,无疑给当前股市蒙上了更加惨淡的色彩。它至少说明了一点:很多券商的管理层不看好2016年。如果市场真的可以快速转暖,他们只用降薪就可以了,不会动手裁员。裁员,说明至少一两年的日子不会好过。(来源: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wh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免费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转型阵痛:券商裁员风暴又起 有机构离职率达6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841
&近期,证券行业纷纷爆出裁员消息。在2014年2月伊始,就爆出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和招商证券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国信证券广州分公司经纪业务部离职率高达65%。而在2014年1月,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也爆出了降薪裁员的消息,银河证券被传出大幅裁员高达50%、人数达到4500人。这是自2013年上半年之后,证券行业传出的另一轮裁员风暴。
从实际情况上,2013年上半年由于停摆,众多证券公司投行部门&无事可做&,证券行业裁员多少有些情有可原。但是,2014年初的裁员多少有些让人看不懂,从裁员情况,目前主要集中在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部门,考虑到IPO的重启以及投行部门本就裁无可裁,这次投行部门的裁员主要体现在末位淘汰机制,未必是行业发展问题,而且数量也不多,很可能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
倒是经纪业务部门成了此次投行裁员的重灾区,不仅参与裁员的券商数量多,而且裁员的力度也很大。从业务发展来看,多少有些说不通。
2013年,证券行业115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同比增长22.99%。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759.21亿元,同比增长50.62%。经纪业务为证券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怎么都不应该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所以业绩发展并不是此次证券行业裁员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从证券行业发展来看,此次裁员更像证券行业在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整。2012年的券商创新大会之后,证券行业各项创新业务都开始松绑,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弱,而经纪业务对证券公司业绩贡献力度也越来越弱。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年中国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近年来券商营业部收入贡献在不断减弱,很多证券营业部已经不堪重负。截至2013年底,证券行业营业部数量为5338家,相比2012年末增长了98家。按照2013年行业经纪业务收入计算,平均每家营业部收入为1422万元,相比2012年增长率47.85%。虽然增幅巨大,但是依然无法与2007年度高峰时期(平均每家营业部收入4379万元)相比,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从证券营业部成本来看,根据测算,一家中型传统营业部初期投入为400万元,年度运作成本为550万(不包含装修设备投入摊销费用等)。而其佣金覆盖成本一般在万分之6.5左右,其中包括交易所和中登公司等收费,还包括电脑配套软硬件以及专线和营业部的运营成本等。在高企的营业部运行成本、人力成本以及不断走低的佣金率的共同作用下,证券公司传统营业部渐渐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境况。
证券行业经纪业务转型已不可避免。一方面,证券公司纷纷开始涉水C型营业部和新型营业部,2013年券商申请新设营业部达1200多家,绝大部分都是C型营业部和新型营业部。通过减少后台人员,缩减面积,简化信息系统的&轻型化&设置,降低运营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另一方面,证券行业开始借助的浪潮。2013年以来,多家证券公司与巨头商谈合作,包括淘宝、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商谈展开平台合作销售证券类项目。2013年11月,国金证券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证券行业开始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
事实上,目前证券网上交易占比已超过90%,客户交易习惯已经养成,非现场开户政策已经颁布,经纪网点设立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度(不限制资格、不限制数量、不限制地域),营业部物理网点对于证券公司开展经纪业务越来越没有必要。
从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来看,券商经纪业务将难以恢复到以往的&辉煌&时代,经纪业务将面临长期下滑的趋势。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券商经纪业务还将面临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倘若后期商业银行或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经纪业务牌照,凭借其远超券商的渠道和绝对低的成本,即使是大型券商,也难以承受这样的冲击力度。
因此,面对传统经纪业务长期下滑的趋势,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亟需转型,除了互联网金融以外,证券行业经纪业务转型方向主要包括:交易通道向的转型、营业部职能的转变、经纪向机构经纪的转型甚至传统经纪商向折扣经纪商的转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相关阅读RELEVAN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咨询·服务
咨询专线:400-639-9936
研究员周关注榜
116970医药、医疗
35548能源,环境,自助服务
35417医药、医疗器械
全国免费热线
报告热线:400-068-7188
售后热线:8
项目咨询:5盘点2012年证券行业十大囧事
证券时报网()12月26日讯
2012年股市行情不好,对于券商,说是末日或许还差一点,但说是寒冬却绝对的毋庸置疑!券商自己也确实不争气,你说,日子不好过吧,大家也都一样过,但偏偏你能来事,一会是研究员跟基金经理打架,一会又找美女给人基金经理送爱心早餐。也难怪人家要说你&研究销售化,销售公关化,投行娱乐化&,金融圈变娱乐圈,办的事儿是一件比一件不靠谱,一件比一件坑爹,一件比一件浮云,一件比一件&囧&。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从过去这一年海量证券行业囧事中,艰难地排出了前十名,券商熊市的生存状态,或可管窥一二。不过话又说回来,前景迷茫,压力山大,熊市求生,还看各家缘法!
1、裁员降薪
在今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IPO显著放缓,券商&瘦身&过冬,不断掀起了裁员降薪风波。裁员降薪可谓是证券行业今年最囧的事情。
据媒体报道,曾被业内称为&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IPO业务没落之后,其整体业绩也大幅下滑,于10月24日起,正式对投行部门裁员40人,占投行部门的10% 。
而在10月29日,行业龙头的内部传闻&10月底开始裁员20%至30%&,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关注。随后,中信证券否认大面积裁员,称 &20%至30%不属实,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正常调整。&
另据媒体报道,12月7日下班后,华泰联合召开裁员动员大会,投行部门将裁员约200人,研究所将裁约100人,华泰总部的裁员动员大会也在同时进行。
而12月8日,银河证券裁员50%、清退4500名员工的消息,让证券业的这个冬天显得更加寒冷。
而12月上旬微博上面盛传的&强化员工分级被指变相裁员降薪&让今年券商的裁员行动又有了一个新的版本。
为了勒紧裤腰带过冬,裁员、降薪已成为了常见手段,而更囧的是有券商营业厅为了节约成本,不再提供一次性纸杯,桶装水也由之前18元/桶的品牌水悄然换成10元/桶的山寨货,行业艰难略见一斑。
2、内幕交易
2012年,在证监会零容忍内幕交易的监管风暴下,多名券商行业明星落马。
4月23日,媒体报道了标题为《齐鲁证券副总裁李黎明惹&麻烦&出走》的新闻,舆论对齐鲁证券副总裁李黎明离职事件进行了众多猜测,此次案例让一直低调的齐鲁证券曝光于公众视野,后证实齐鲁证券与李黎明案例并无关。李黎明作为原保荐团队负责人期间,涉嫌职务侵占、内幕交易、违规购买所保荐的拟上市公司股权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侵占招商证券公司资金3000余万元。招商证券内控制度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李黎明,曾经&掌舵&招商证券保荐团队的业内名人,证监会的通报会上,被称为&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中的害群之马&。
8月21日,原副总裁兼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季敏波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其涉嫌内幕交易买卖股票20余只、累计金额5400余万元。本案被认为是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涉嫌&老鼠仓&刑事犯罪第一案。
9月3日,证监会公布查处多起内幕交易案。其中,国信证券原投资银行部工作人员李绍武在执业期间的违法违规案被处罚,没收李绍武违法所得1021.6万元,并处以600万元的罚款。同时,通报了张涛等人内幕交易案处理结果,依法决定没收原银河证券投行总部股票发行部副经理张涛所得11.77万元,并处以45.31万元罚款,五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高管职务。
为了防范风险,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隔离墙制度,提高防范内幕交易和管理利益冲突的能力,却频频出各种高管违法违规案件,有损证券行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3、集合理财亏损
今年以来二次市场低迷,个股分化严重,导致了各投资方的业绩表现明显分化。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亏损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投诉。
据了解,今年广发旗下集合理财产品大面积亏损,三只产品亏损超10%。而上海证券理财1号净值从成立至今,只有4毛钱了,在处于存续期的373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净值最低,巨亏六成。而上海证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也有一些得罪不起的客户,公司都私下里赔付了,谁会闹就给谁赔。&如此回应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实时热点专区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财苑社区(cy.stcn.com)融聚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执业分析师、企业高管、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顾问等专家人士,致力于打造中国资本市场高尚社区。赶快加入吧!。
&&&&中国资本市场信披平台实时发布上市公司、基金、港股、监管文件等各类公告,提供免费订阅功能,手机短信提醒。信息公告,即刻知道,详情请登录。
  声明:此栏目文章为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原创资讯,不构成投资建议,证券时报网拥有完整版权。经证券时报网授权转载的,必须正确标注来源。侵权必究。
24小时快讯排行华泰证券总部人员拟缩编三成 券商裁员潮继续蔓延_券商业界_券商裁员潮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华泰证券总部人员拟缩编三成 券商裁员潮继续蔓延
  ■ 券商进入年底考核期,实施末位淘汰制,裁员潮继续蔓延
  传出了大幅人员缩编计划。
  在券商裁员降薪消息漫天飞的时节,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601688)也传出了大幅度的人员缩编计划。
  消息人士昨日透露,为了削减公司总部的冗员,在一年一度的年底考核中,华泰证券相应提高了考核门槛,拟削减三分之一的员工,以此减轻总部的财务压力。
  华泰证券就此回应称:“年底绩效考核是国内外券商通行的做法,裁员规模目前尚没有最终确定。”并表示,此次调整是出于对2013年公司转型的考量。
  此次华泰证券的年终考核之所以引起业内关注,是因为华泰证券近几年都不曾大幅减员,而此次动辄是四五百人的裁员规模,占到华泰证券总部各个部门总人数的近三成。
  年底考核门槛抬高
  华泰证券内部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上周末公司总部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会上就提出要加大对员工年底的考核门槛,计划除去全国营业部,要在总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削减约三分之一的人员。
  上述人士表示,此前并没有听闻说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员缩编,“只是在年底之前上交例行的述职报告。不过公司内部一直有要裁员的消息,所以大家在写述职报告时都比较谨慎。”
  华泰证券的相关人士就此表示,此次并非单一的裁员计划,只是例行的每年年终考核,“业绩垫底的、觉得不能适应券商转型发展需求的、没有创新动力的当然要考虑是否能留用。因此比例会大一点。”他还表示,2012年券商业务转型力度极大,因此传统业务部门与创新业务部门的调整也在这个时间点启动。
  据悉,华泰证券的下属业务部门中,包括研究所、资产管理部、投行业务部门都属于重点考核部门。其中,资产管理总部约70人,计划缩编至40至50人;研究所目前分析师加研究助理约200人,计划缩编至100至150人。有消息人士透露,“深圳和上海的人员缩编规模会更高。”
  不过,华泰证券相关人士直言,最终的缩编规模估计会比预期的低,“有一些创新业务部门会需要新生力量,就实施转岗。”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泰证券此次人员调整其实势在必然。
  2011年完成合并了联合证券之后,华泰证券的员工人数瞬间增大。2011年底,两公司确定了业务划分,投行业务归于华泰联合,经纪业务归于华泰证券。而在2012年,一直供职于联合证券的一批首席分析师离职,“当时就有传出研究所可能要进一步缩编,再筑巢引凤。”上述内部人士说道。
  截至日止,华泰证券共有员工8188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9人;下属证券营业部223家。2011年华泰证券实现净利润17.8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58亿元。
  “券商今年裁员规模已超2008年”
  华泰证券此次人员缩编之所以引发业内关注,有一部分原因是华泰证券的国企意味始终比较浓厚,除了员工主动离职之外,很少传出自上而下的缩编消息。
  “由此可见,今年券商的年成是有多困难。”一大型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由衷叹道,“从业人员主动流失从年头就开始了,且流出规模远胜于2008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止住的迹象。”
  自今年国庆过后,各家券商被频频传出有裁员和薪酬调整计划。业界震动最大的莫过于向旗下投行业务部门的开刀,缩减人员约在5%~10%;但中信证券的裁员存在其自身的原因,因其近三年来始终在进行扩招,导致人员结构过于庞大。而银河证券更是为了上市准备,计划进行高达50%上限比例的裁员。此外,因处于业内的萧瑟寒风中,近期提出的新薪酬考核标准,就被内部员工认为是否在变相降薪。
  而上述经纪业务负责人更是预计,在“非现场开户”政策逐步开展后,营业部的人员规模必然将迎来新的一轮缩减。“前两年券商都在跑马圈地,抢食经纪业务市场,导致很多新设营业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预计,如果明年股市没有大行情,可能会关掉一大批。”
  表面上看,券商似乎都在行业寒冬中缩员以求自保,实际上,这次集体行动与券商进入改革深水区密不可分。
  国泰君安一资深行业人士便表示,2012年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虽然尚未正式改变,但因为行业转型的政策已密集下达,券商必须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未来的新业务模式,“裁员只能解决短期成本问题,长期仍需依靠运营机制的转变。”
  据悉,国泰君安正在筹备其上市计划,而其业务转型战略早就启动。国泰君安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近年来始终居于行业前列,这与其早就开展对金融衍生品、包括量化对冲等工具的运用研究密不可分。
  近期,国泰君安将实施后端研究和前端销售分离的模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表示,不同于市场上的旧观念,“研究部门的任务应该是给券商各个部门提供研究报告,而销售则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作为研究部门的附庸”,“研究和销售分离不仅是券商合规的要求,也是券商业务发展的要求。”
  而老牌的“投行贵族”中金公司今年的裁员,便是出于对部门整合的需求――缩减投行业务、增援财富管理业务。
  今年部分券商“过冬”情况
  证券公司&&&&情况
  中信证券&&投行部门裁员5%~10%&
  银河证券&&人员缩编幅度上限达50%
  广发证券&&提出新的薪酬考核标准
  华泰证券&&总部人员缩编约三成&
  德邦证券&&研究所人员分流&
  中金公司&&投行部缩编3%~5%
  来源:早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您可以输入30字
您所在的位置:
微软将在总部及伦敦裁数百人 再掀裁员潮
  &&&&日&08:40&&&&&&&&  据外媒报道,微软或将再掀起一轮裁员潮,不仅会关闭位于伦敦的Skype开发部门,并裁掉该部门的大部分员工,雷德蒙德总部和全球其他地区预计也会裁员约300人。&&&&  据悉,微软早前在2011年以85亿美元的价格将伦敦的Skype开发部门收购,该部门有大约400名员工。此前,微软宣布关闭其Skype业务在英国的办事机构,整合到微软的产品线中,同时削减大约400多个岗位。&&&&  这并非微软首次大规模裁员。2016年5月,微软就曾掀起一次裁员潮,共裁员1850人。根据微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0-K文件显示,该公司未来一年还将在全球裁员约2850人,计划在在2017财年年底前完成。&&&&  据了解,微软首批裁员主要涉及该公司旗下的智能手机业务,裁员延伸计划中,将涉及到销售部门及其它部门。&&&&&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券公司柜员被裁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