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谈现在的经济是向好的还是我国经济不断下行的重要原因

姚景源:中国经济总体趋稳向好 下行压力未解除|姚景源|中国经济|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姚景源:中国经济总体趋稳向好 下行压力未解除
  【导读】5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9.4,创四个月新高;5月官方非制造业PMI升至55.5%,创六个月新高。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天,汇丰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9.4,虽然比初值49.7低,但明显高于上个月的终值48.1,创下四个月新高。
  同一天,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14年5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5%,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高于荣枯线5.5个百分点,并创6个月新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此做数据解读。
  经济之声:根据官方数据,在4月非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到55.4%后,5月非制造业PMI再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成为最近6个月的最高点。什么原因助推了PMI的上升?有的观点认为微刺激开始显效,您是否认同?
  姚景源:5月份中国的PMI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环比都是上升。PMI是一个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它告诉我们现在的经济运行状态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经济会回升。PMI的回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把促改革、转方式、稳增长、调结构作为我们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这个基本状态在5月份看得越来越清晰了。
  经济之声:从主要指数上看,5月新订单指数为52.7%,比上月明显上升1.9个百分点,为近8个月以来的高点。这些数据是否能够确立我国经济已经反转走强?是否已经摆脱经济下行压力?
  姚景源:其实大家看PMI最重要的就是新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告诉我们,生产企业下一步的订货量是多少,有了更多的订单,我们企业就有了生产,可以由此看出经济的下一步走势如何,因此新订单指数非常重要。目前新订单指数在增加,包括出口的新订单也在回升,它告诉我们,下一步总体经济应当是趋稳向好回升的状态。当然,我们也不能够低估我们经济运行当中的风险,我们还不能假设说我们的下行压力已经解除,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源于我们诸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得到根本解决的。
  经济之声:过去官方的PMI数据与汇丰的PMI数据有“打架”的现象,这次表现出了一致性,这说明了什么?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的PMI数据和汇丰的PMI数据有出入是因为汇丰的样本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这一次两个数据一致,说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都出现同步向好的趋势。不过这次两个指数还有一个不同点,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数据是在50以上,但汇丰还是在49到50之间,这说明目前我们中小企业的困难程度还是大于大中型企业,汇丰这个指数是有借鉴意义的,大家要看到我们实体经济当中中小企业的困难。
  经济之声:官方数据中,分行业情况看,5月建筑业PMI报59.8%,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5月房地产行业活动延续回落走势,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到50%以下,房地产企业预期连续三个月回落。这是否表明当前房地产行业总体运行态势偏冷?
  姚景源:房地产这个行业总体运行还是平稳的。这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无论是新开工的数量还是市场上销售的面积和销售额的增幅都在回落,这个回落也是好事,大家这么多年来抱怨的不就是房价增长吗,我们希望的不就是让房价能够有所回落嘛。房地产现在总体上是一个平稳状态,我觉得我们应当让房地产这个产业在整个经济运行当中保持一个平稳健康的基本状态。
  经济之声:如果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话,会不会拖累咱们的实体经济?
  姚景源:对于房地产行业,我一直主张政府要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今年两会我们原计划今年新开工660万套,后来经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把660万套增加了6万套,如果我们把这666万套保障房扎扎实实的做好,这对于我们稳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同时还能够改善我们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另外,对于房地产这个产业来讲,我们应当更多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之声:时间已经进入6月份,对于2季度的经济数据,您有怎样的预期?怎么样才能保持住目前回升的态势?
  姚景源:5月份、6月份总体状况是在企稳回升,4月份中国的出口已经扭转了一季度的负增长,所以我觉得二季度会比一季度好。尽管我们还存在下行的压力,还是有众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总体上还是一个稳中有进的基本状态,而且消费也是平稳的,所以二季度应当是在一季度的基础上保持一个基本平稳的状态。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七大理由
  【光明论o2015经济增速解读】
  作者: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邹一南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外有不少论调基于经济数据进行片面解读,唱衰中国经济,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认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
  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增长更加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更加持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等新消费新业态和消费热点方兴未艾。2012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超过了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931亿元,同比增长10.6%,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约1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成为经济发展新载体。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承载之一,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是实现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和一系列振兴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好的结构优化升级现象。
  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打开国内发展新空间。中国的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特征突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挖掘区域潜力,也能够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为长期、持久的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全新的区域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为传统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打开了国内发展的新空间。
  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新战略。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20%。相比之下,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推动了经济高增长。但也应该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的系列成果,有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科技队伍,有4200万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几代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转变。
  新型城镇化走出经济发展新路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四化”同步必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等配置,形成一共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新红利。30多年的改革开放,破除了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改革仍将释放新的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局性的战略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分多批下放了近千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减少约八成,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简政放权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这种“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自动力和和社会创造力。
  对外开放格局呈现新局面。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和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我国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是“走出去”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国家面临资金匮乏,在一些领域对我国放开了投资的限制,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正在消除部分“玻璃门”、“弹簧门”。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同比增长14.7%,达7350.8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二是多元、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正在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速推动。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已经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提高中国与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水平。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
18年我国经济向好势头不减 下行压力犹存(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
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时间:&10:53
年我国经济向好势头不减下行压力犹存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2018年,国家重大领域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财政政策继续积极宽松,宏观税负有望进一步降低;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紧,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有保障。展望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状态,工业、投资增速稳中有落,消费增长平稳,外需有望继续改善,CPI温和上涨,PPI涨幅趋于回落。&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GDP;工业;投资;价格&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8)04-0003-06&  DOI: 10.13778/j.cnki.11-3705/c.  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产能逐步出清,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等新动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出口和外汇储备规模逐步回升,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定性增强、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态势。年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源和稳定器。  年,国家重大领域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财政政策继续积极宽松,宏观税负有望进一步降低;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紧,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有保障。展望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状态,工业、投资增速稳中有落,消费增长平稳,外需有望继续改善,温和上涨,涨幅趋于回落。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内房地产投资走势及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把控,我国周边地缘政治走向等。  一、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基于宏观联立方程预测模型、模型等的预测结果,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特征的分析,笔者对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见表)。预测结果显示,年我国预计增长,比年低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和。
表 年我国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单位:
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注:和年为实际值,年为预测值;季度预测结果均为同比;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实际增速;出口增速按人民币计价的单位计算。
另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预测,年我国经济增速分别为、和;国内主要机构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大体为。代表性机构对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见表。  二、工业增速下行压力犹存  据预测,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比年回落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和。  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工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供给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一是工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年全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而医药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都在以上。二是行业供需关系明显改善。年月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比年同期高出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去库存效果显著,主动补库存行为开始出现。三是整体增长质量趋于提高。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年月已降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增速比年高个百分点。近期有观点认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主要与供给侧改革引起的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有关,但事实上涨价只能解释部分工业企业的盈利修复。如图和图所示,自年底以来,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都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表明工业企业增长质量在提高。  当前实体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有可能拖累年工业生产增长。从供给端看,过剩行业去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环保检查力度的加大也将继续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形成制约。从需求端看,投资增速仍然存在向下调整的压力,出口需求的改善也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因此年工业增速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简政放权、“破、立、降”方面的成效将逐渐显现,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在不断加强,工业生产下行空间有限。  三、投资增速稳中放缓  据预测,受房地产销售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到以下(),比年回落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和。
表 代表性机构对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
英国共识公司
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社科院经济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工业企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注:①口径为工业;②口径为第二产业;③口径为最终消费;④均按美元单位计算。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先升后降,总体增速继续延续年的下行走势(见图)。  投资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无效投资及重复投资减少,过去与政府换届相关的投资政治周期难以再现,加之房地产的去投资投机性,预计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  一是制造业投资增速难以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虽然近期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有助于企业投资增速回升,但利润改善最为明显的能源与原材料行业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减侧,其他行业利润改善不大,目前工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水平尚不支撑大规模产能扩张。出口增速的持续回升未能带来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同样与当前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较低相关。年以来,制造业企业利润回升与投资增速下行并存说明企业扩张意愿不高,民间投资增速短暂回升后再度掉头向下也说明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仍难言乐观。  二是基建投资将高位趋稳。虽然年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且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不变,但财政支出将更多向教育、社会保障、民生等领域倾斜,基建投资项目将更加注重抓重点、补短板和强弱项,基建投资的稳增长目标将淡化。另外,年对项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加强,对地方基建投资增速的约束作用将更加明显。在此预期下,年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可能与年持平甚至略低于年。  三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年受政策调控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快速回落,分别从–月的和回落到–月的和(见图),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仍较快,但这与年土地购置费高增长密切相关。年以来,房地产领域去库存取得明显效果(见图),年受打击投机炒作不放松,限购限贷限价三管齐下等政策影响,商品房销售增速将继续下行,房企流动性趋紧,房地产投资增长空间不大。虽然租赁性、保障性住房建设会弥补一部分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但不宜预期过高。目前住房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各种不均衡而非总量不足,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表述“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政策的重点在于通过租购并举等渠道,提高存量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短期内国内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难以再现。  四、消费增长平稳  据预测,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与年持平,全年走势“前低后高”。一至四季度预计分别增长、、和。考虑到年价格涨幅可能有所提高因素,实际消费增速将略低于年。  年,虽然房地产政策调控对住房相关消费的制约逐步显现(见图),汽车销售增速因年购置需求透支而明显下降(见图),但受消费升级、农村消费活跃等因素提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达到,仍保持平稳增长。  预计年消费将继续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虽然住房销售趋缓对房地产相关消费的不利影响仍旧存在,居民部门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支撑年消费平稳增长的因素仍较多。一是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变化将继续支撑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主要表现为岁人群占比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高,追求更高的消费品质(见图);二孩政策的放开将有助于提高生育率,有助于增加消费;人口老龄化加速将推动储蓄率下降和消费率上升。二是随着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贯彻落实,包括精准扶贫、振兴乡村战略、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养老金标准提高及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措施的相继实施,有助于总体消费支出增长。三是受新能源汽车销售购置税优惠政策影响,汽车销售增速可能回升。  五、外需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有望继续改善  据预测,年我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将增长,比年加快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和。  年,欧美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就业市场强劲,工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提高明显,景气指数已位于高景气区间且仍在上升。日本经济状况趋于改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增速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都为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局部冲突和战争、地缘政治等“黑天鹅”事件的威胁,同时也存在银行业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破灭、贫富差距扩大等“灰犀牛”隐患,但与年及之前相比已有实质性的改善: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明显缓解;主要国家工业产能出清基本完成,可能掀起新一轮产能投资周期;特朗普税改政策落地和基建计划有利于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复苏,等等。总之,世界经济已基本从衰退的泥淖中摆脱出来,全球有望开启新一轮经济复苏和增长周期。受此带动,年我国外需有望继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盛行,与自由贸易时代相比,全球经济复苏对我国出口的带动作用趋弱(见图),而且我国的出口成本优势也大不如前。同样,若此轮欧美经济复苏与其自顾性政策的实施高度相关,那么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以及对我国出口的带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加之目前美国的股票市盈率、房价绝对水平已达到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世界经济短期看好,中长期趋弱。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及高端制造业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图、图)。&  六、继续温和上涨,涨幅趋于回落  据预测,年预计上涨,涨幅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上涨,比年回落个百分点。  影响年上行的主要因素。一是年与之间的剪刀差呈明显缩小趋势(见图),说明向传导效应开始出现,不过受原材料在下游行业总成本中的占比水平、下游行业附加值高低和议价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需求仍然偏弱的预期下,成本推动效果不会太强;二是生猪存栏数量已经历了长达近年的回落(见图),对供给端的滞后影响将会逐步显现,猪肉价格走势将成为年影响食品类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三是年医疗服务价格涨幅较大,从长期看,医改进程不会一蹴而就,涨价步伐仍是渐进缓慢的;四是年翘尾因素对年的平均影响约为个百分点。年原油价格走势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限产协议与美国页岩油增产之间的博弈,目前总体走势看涨。当然,年美元指数可能反弹走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原油价格上涨。&  翘尾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及全球经济复苏是年持续保持较高涨幅的主要原因。一是年翘尾因素对年的平均影响超过个百分点,直接推升年同比涨幅水平,其中月份翘尾因素影响最大,达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企业去库存效应将逐步显现,在供给侧改革发出价格反转信号后,企业补库存与价格上涨有可能出现正反馈循环;三是全球经济在经历了近年的漫长复苏后,需求恢复加快,主要发达国家通胀预期缓慢爬升,并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预期相叠加,有可能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回升,并传导到国内。  影响年涨势减弱的主要因素:一是房地产、基建投资继续走弱;二是相关行业去产能目标已完成过半,供给侧改革对于国内价格的抬升作用可能已体现得较为充分;三是年翘尾因素对年的影响将比年明显减小,预计为个百分点。需要关注的是,受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影响,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易上难下”的走势,其对国内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数据咨询电话:
版权所有:国家统计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100826)
京ICP备号&&&网站标识码bm不能读取jquery
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不是凭空的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李克强总理3月16日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信心基于既有的成绩。过去一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取得了不俗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证明了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方面的能力。
信心基于对未来的合理谋划。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政府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安排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我们已经在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做充分准备,具备了打硬仗的决心与能力。
如,针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获得批准,“施工图”进入了全面落实阶段。只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强化责任担当,就一定能步步为赢,久久为功。
信心还基于实力:“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信心也在实干中越来越强:“上下同欲者胜”,“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发展经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现在,全社会“双创”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政府清障搭台让更多高手“破茧而出”,在为经济增长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梦想。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总理的信心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世界信心。(马若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积极应对下行压力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积极应对下行压力
记者 金辉/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
  ●财政政策在保持上半年积极力度的同时,应重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可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转向加大减税力度以降低企业成本。
  ●未来,应进一步通过监督地方政府积极落实“民间投资36条”与“鼓励社会投资39条”等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空间。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7月17日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等专家学者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升民间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发表了观点。
  陈彦斌:应对下行压力须从三方面政策下功夫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迹象,但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宏观经济初步呈现企稳迹象,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GDP同比增速企稳,结束了连续3个季度的下行态势;环比增速有所回升。二是名义GDP增速回升步伐加快,已高于实际增速。三是消费增长保持平稳。四是出口降幅收窄。五是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六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表明经济运行有所向好。
  宏观经济虽然存在企稳迹象,但是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从6月份数据来看,下行压力有进一步加剧的势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总需求的视角来看,需求增长较为疲软,尤其是投资增速下滑态势持续加重。一是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码已难以止住全国投资增速的回落态势。二是民间投资增速仍在快速持续下滑,与全国固定投资增速的“喇叭口”不断扩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贷款增速下降、自筹资金低位增长,表明市场投资意愿依然较弱。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见顶回落态势明显。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与商品房销售同样表现出见顶回落态势。
  第二,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工业板块仍处于深度的结构调整之中,尤其是制造业的运行情况依然欠佳。
  第三,从总价格水平的视角来看,CPI同比涨幅回落且环比为负,PPI同比仍为负且环比由正转负,表明经济回稳势头尚未稳固。今年以来价格水平的持续回升一直被视为经济升温的信号。但在6月份,价格水平的回升势头显著减弱。
  第四,从先行指标来看,经济增长的支撑动力将有所减弱,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强。一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二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显著回落。三是,PMI分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差值下降。
  应对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可以从三点入手:
  第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价格水平涨幅回落,货币政策应将定位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
  就具体操作措施而言,一是,增加货币供给与信贷投放,将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至少提高到年初设定的13%目标值。二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尤其是考虑到下半年价格水平涨幅回落的压力加大以及美国加息预期的减弱,必要时中国可以再次启动降息操作,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在“适度宽松”定位下,加强预期管理力度,给予公众长期稳定的预期。由此可以更好地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进行生产与投资,从而缓解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下降的问题。
  财政政策在保持上半年积极力度的同时,应重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可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转向加大减税力度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对“去产能”带来失业人员的社会托底以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出清,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出以推动社会技术创新进步等,从而切实落实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
  第二,短期内“稳增长”的关键在于有效提升民间投资。从6月份数据来看,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来源于投资增速的显著放缓。投资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在于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2%的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抑制背景下,民营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导致投资积极性持续下降。二是,市场准入限制导致民间资本可涉足的领域受限,尤其是难以进入拥有较高回报率的金融、医疗、养老等第三产业。三是,由于第二产业的民间投资占整体第二产业投资规模的比重高达78%,当前“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更多是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四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下,民营企业纷纷前往海外投资,投资出现“内冷外热”的现象。五是,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意愿减弱。其中,前两点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根本原因。
  因此,扭转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下滑态势,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实现今年“稳增长”任务的关键。要提升民间投资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尤其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另一方面,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更多体现在第三产业上。未来,应进一步通过监督地方政府积极落实“民间投资36条”与“鼓励社会投资39条”等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空间。
  第三,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于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不仅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利用率以及改善资本与劳动结构等机制促进经济增长。
  刘元春:经济发展需要寻找三对矛盾平衡点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有两对参数变化是最大的,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的增速,这是五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现象。二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过去民间投资增速和经济整体的增速基本是亦步亦趋的,这种分化从今年一月份开始。这两个参数在今年上半年的变异是我们把握当前经济增长的性质以及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其他指标很多都是短期的,而这两个指标是长期的。
  首先,居民收入在过去一直是快于当年GDP增速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国民收入的超分配现象,它依赖于民生工程的建设,依赖于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依赖于我们初次分配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居民收入在过去一直维持9%以上的增速,农民工收入在过七八年里基本上维持在15%以上的增速,但是今年6月同比增长跌破两位数。这个跌破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整体生产效率出现急剧下降:一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二是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在这两个持续下降的前提下要想维持很好的收入增长在中长期是不可能的。探寻背后的原因,我们会看到一方面很多人谈到了目前民粹主义倾向抬头,许多企业家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整体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会发现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获得感很糟糕,原因在于我们制度改革方式有问题——比如,我们的财政政策很积极,但是积极的方向有问题;我们在民生上的支出还不错,但是远远不足。
  其次,民间投资为什么下滑这么厉害?有人认为是制度性原因,实际上融资难,融资贵,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现在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某种程度上行政效率比原来改善很多了。我们看参数会发现,原来国有企业跟民间投资差不多,今年1月份到6月份国有企业投资增速在11%-24%,民间投资从10.2%下降到2.8%,国有企业的强劲投资是导致目前民间投资挤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个之间的冲突怎么解决是下一步的一个关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平衡、市场跟政府的平衡、福利性的变化和基础增长性的变化的平衡。如果我们在这样的一些平衡上没有一些新思路、新理念,而延续传统的一些路子,就会出大问题。我们所讲的要超越两难困境就是超越这两难困境,而不是其他的困境。因为我们政策上两难困境都是表现在这两个基础变量上,这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和当下经济下行压力的两个最重要指标。
  马光远:房地产发展亟待完成制度体系构建
  这些年针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有两种极端观点:一个是过度乐观,一个是过度悲观。两种观点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造成了极大的紊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是正常的和符合逻辑的。对增长速度,我们恐怕更需要从更新的理论层面做一些解释。当前民间投资呈现下滑趋势,除了从长期的体制、机制、观念等进行分析外,还需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周期的背景。站在这个角度,我认为,民间投资在当前的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靠过去的模式投资实业,投资一些领域,根本不赚钱了。不赚钱了,所以民间投资不再去追加投资。民间投资所处的行业,大多处在制造业领域,这些领域目前处在很困难的调整期,加上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感受,从而自动会减少投资。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在企稳,但是分析稳增长的几大力量,可以说,房地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房地产投资的回暖和一二线城市房价的轮番上涨,上半年经济要取得6.7%的增长很困难。但是,房地产投资从5月份开始隐性下降的转折点已经出现,无论是投资端、交易端,还是资金端都出现往下走的迹象,在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疲弱,所以房地产投资下半年下行是一个极大的概率,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动力能否出现新的力量?这需要在理论层面、政策层面继续梳理清楚,要在思想层面有所突破。
  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走到今天,基本上都是短期的调控政策。从2012年换届以来,事实上政府高层对整个房地产政策倾向是从调控走向制度建设,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住房制度体系。但是当前短期的目标仍然是去库存,去库存还不是一个长期的建构的举措,比如说农民工购房推动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帮助农民工买房子的一系列制度架构,比如金融政策、信贷政策等有没有建立起来,有没有形成一个对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期的预期,有没有形成一个购房者长期的预期,我们的政策没有给出答案。所以中国房地产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个长期的制度预期的问题,从土地市场、到交易、到房地产所有的环节,都缺乏长期的制度体系,所有的都是短期,造成这个市场到今天为止仍然预期紊乱,比如说一季度的时候,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疯狂的表现?这都跟预期有关。大家都有一个恐慌的预期,恐慌的预期再加上过去多年历史经验教训导致价格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上涨。
  所以我觉得最终的根源,就是我们整体的制度体系怎么样来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期的构建,这方面其实我们是非常缺乏的。我非常同意权威人士讲的,不要把住房股市等的发展简单看成稳增长的手段,要回归到他的本质功能——房子是给人住的。围绕这来做文章,我期待完成一个制度体系的构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跨区域排污事件时有发生,犹如一个个“生态炸弹”偷袭乡村,不仅有小企业参与,也有国企卷入偷排,给当地生态带来灾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经济不断下行的重要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