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经济”如何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什么?“绿色经济”

“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贵州|磷石膏|绿色经济_新浪新闻
“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
“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
原标题:“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来源:CCTV焦点访谈微信  7月6号到8号,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贵阳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时代特色鲜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如何催生绿色经济?近年来,贵州用决心、魄力和务实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在绿色发展上也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路径。  贵阳附近的久安乡,山林绵延,郁郁葱葱,一片青山绿水,然而十年前可不是这番景象。  久安是著名的煤乡,随处挖个洞,都能够挖到煤。鼎盛时期, 这里大大小小的煤矿有四百多个,全乡百分之二十的人都干着挖煤的活儿,整个山都几乎被挖空了。  虽然环境恶劣,还不安全,但是煤矿养活了整个乡。九十年代末,中央下达了关井压产的文件,久安的煤矿开始陆续关停,直到2010年,所有煤矿全部封了洞口。赖以生存的产业没有了,靠什么养活整个乡的人呢?乡政府想了不少办法。种过油桐树,种过花椒树,也种过棚瓜,但因为销路的问题,这些种植都没有形成产业,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试来试去都不行,最后政府想到了种茶。  久安乡有五万四千株古茶树,以前就有老百姓把自己采下来的茶叶送到贵阳去卖,在贵阳市场上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阮继华是久安乡的村民。关停压产前自己挖过小煤窑,也替别人挖过煤,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不让挖煤了,让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政府说要种茶,阮继华心里知道是好事,可依然泛起了嘀咕,都快没饭吃了,哪有钱种茶呢?没想到的是,政府说一分钱都不用他出,政府提供肥料、插苗,他只出劳力就行。  茶叶种出来了,销路怎么办?之前政府号召种的各种水果,就是因为没有销路才都失败了。这一次的尝试,也会失败吗?  这一次,当地依托五万四千株古茶树的稀有资源,引进贵茶公司,采用公司加合作社加大户加基地的模式来发展产业。  引入了龙头企业,农民种的茶叶销路就不愁了。久安出来的茶叶,由于无公害,远销海外。刚刚过去的春茶采茶季,阮继华一家采下来的50亩茶,大部分都卖给了公司,自己还能留下一些送给亲戚朋友。一年下来,阮继华能从这50亩地上获得收入近15万。  由于种茶是季节性的,农民能在空余时间从事其他劳动,而像老人、妇女等弱劳动力,还能够在采茶时节进行采茶、除草等劳动,挣些劳务补贴家用。如今,整个久安乡,通过种茶人均年增收达到两千元以上。原来千疮百孔的煤山,如今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山。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多了,村里的有心人,看中了这商机。  吴仕刚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早年挖过煤,当过司机,2013年,建起了一家农家乐。  不过,农家乐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建成的。首先,就遇到了政府出的一个难题。  当地党委政府督促他一定要解决排污问题。在政府的强制要求和劝说下,吴仕刚砸下了20万安装了一套排污设施。如今,这个农家乐产生的所有污水都经过处理才排到山中进行灌溉。  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种茶,再到茶文化观光旅游,久安的发展只是贵州近些年来煤炭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从1997年到如今,二十年时间里,贵州省各类煤矿从一万多家压缩到如今只剩下一千一百多家,贵州的“黑色”经济已经成功转型成了“绿色经济”。 落后产能能转型,但是对于一些并不落后的重要产能,如何能够让他们也变成绿色经济,保护这绿水青山呢?  这是位于贵州福泉的磷石膏堆渣场。磷石膏是用磷矿生产磷肥时所留下来的废渣,主要成分是石膏,由于技术所限,按国际惯例都进行堆存处理。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一个山谷。  近二十年的堆砌,这个渣堆已经高达近百米。贵州是全国三大磷化工基地之一。据统计,贵州全境内磷石膏的堆存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万吨,相当于三个这样的大型渣堆。由于磷石膏自身的化学特性,很容易对水体产生污染,尽管大型的磷化工企业都对这样的渣堆采取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防护措施,但是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岩溶地质让大量堆存的磷石膏仍然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隐患。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贵州提出“以渣定产”处理磷石膏,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对水体的污染,那就减少生产化肥的量,从保护水体的角度、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要求。   “以渣定产”这一政策于今年二季度开始实施,以今年产生的磷石膏量来决定明年的磷肥的生产量。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死死卡住了企业生产的脖子。  不过,虽然对企业造成了极大压力,但是“以渣定产”并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如何应用磷石膏,国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突破。有了这个倒逼机制,磷化工企业不得不立刻寻找合作伙伴,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当中。  用磷石膏做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适用于建筑行业,能把磷石膏100%的消纳掉。  单这一个厂,一年就能够消化磷石膏48万吨,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产能,消化更多的磷石膏,可以预见,在市场接受这样的新型材料之后,磷石膏的生产和消纳将成为一个正向循环。这样的倒逼机制,甚至让磷化工企业从中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如今,贵州省委省政府预计用三年时间,投入近10亿元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应用,力求在2019年开始实现磷石膏消化大于产出,每年消化磷石膏存量以不低于10%的增速递增,直到全省磷石膏堆存量全部消纳完毕。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且,节目中的事例也再次证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赢的。但是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需要开动脑筋,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盘县妥乐村通过“树伴人家”实现经济转型-人家,经济,银杏,-中国贵州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盘县妥乐村通过“树伴人家”实现经济转型
http://www.gog.com.cn 
13-08-20 11:14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
盘县妥乐村通过&树伴人家&实现经济转型
  金黔在线讯 8月中旬,记者走进盘县石桥镇,惊喜地发现,过去以煤为生的石桥,在不断抓好煤炭产业的基础上,旅游经济也风生水起。
  最能体现&黑色&到&绿色&变化的是该镇的妥乐村。这个拥有省级&牌子&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的小村子,坐落于贵阳至昆明黄金旅游线的中点上。主景区内有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的古银杏1450株,是全世界古银杏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博大精深的&人树相依&的树文化,素有&世界活化石基地&之称。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打造好妥乐银杏美景,盘县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和谐为理念、用人文为主线,着力打造&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金色妥乐&品牌,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古寺老树凤凰,小桥流水人家,古道清泉银海,古银杏下,天涯人在妥乐&的意境,也为形成相辅相成的互补效应,妥乐古银杏景区开发与特色示范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连片互补打造,以特色示范城镇的建设促进妥乐风景区的开发,以景区开发加快特色示范城镇的步伐。
  树伴人家,小桥流水,伴随淳朴民风的山歌小调&&目前,景区第一期建设已完成,&影视外景基地,婚纱外景基地,休闲娱乐基地,摄影写生基地&四大定位正吸引着八方来客。  
  妥乐风情
黄瑶 陈诗宗
8月25日,榕江县乐里镇保里村侗族同胞开田捉鱼,烧鱼接待亲友,载歌载舞欢度一年一度的烧鱼节,很是热闹。....[]
近日,一些户外运动人士来到新发现的台江县排羊乡白水河瀑布群探险,他们依托绳索,从瀑布之巅逐渐下降,体验了一次溪降。....[]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印江 生态崛起“黑金”变“绿金”_网易新闻
:印江 生态崛起“黑金”变“绿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通讯员 左禹华)时下的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自进入八月来,果农万山的200亩黄花脆梨已陆续上市,香、脆、甜的梨子备受游客和客商青睐,每天采摘梨子和装箱让万山夫妇忙得不亦乐乎。万山笑着说:“最好的梨子卖到4块钱一斤,如后期气候好,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年满44岁的万山是印江沙子坡镇池坝村民,以前与人合伙开办尚家湾煤厂,每年靠着小煤窑收入三四万元。“好戏不长!”万山说,正当走上路时,一场全面整顿小煤窑之风,卷走了他想靠煤炭发家致富的愿望。
“沙子坡挖煤的地方,鸟飞过都是黑的.”、“沙子坡石子多,一下雨慢慢梭,过年了敲锅锅……”一些散落民间的谚语,成了昔日沙子坡生态条件和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
煤厂关闭了,山靠不住了,曾经靠煤吃饭的村民,生计一时断了链。
怎么办?印江审时度势、找准转型发展突破口,按照“建设生态印江促进跨越发展”的思路,打造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人居。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让世代居住在大山沟里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惠民政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助推了生态建设,加之印江抢抓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机遇,巧打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等套路式的扶贫“组合拳”,不断增强了群众的发展能力,提高了群众发展积极性。
种植生态茶叶、栽下万亩核桃、充足“菜篮子”、做大“果盘子”……一场场植绿、护绿、守绿的“绿色革命”在印江悄然掀起,绿意也逐年占满了山头和乡间。
“既要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又要盖好山地的绿被子,所以我们选择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沙子坡镇长樊礼说,近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目前全镇已发展核桃2.4万亩,生态茶叶5083亩、精品水果1200余亩。
经历了贫困日子的煎熬,尝到了破坏生态的苦头,村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特色生态产业才是真正致富的一块块‘绿金’”。
以前,靠着挖煤维持生计的村民梁国丰,和其他村民一样在政策的扶持下建起了5亩茶园基地,一家人靠着茶园“绿色银行”实现了增收致富。
以前,把煤矿作为主打产业的池坝村,通过引进江苏润众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发展3000亩白茶,村里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
跳出追求“黑色经济”怪圈,奋力直追“绿色经济”,加之近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的民生政策的叠加,印江向绿、富、美稳步迈进。(来源:贵州日报)
本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贵州六盘水“3155”工程将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_市州新闻_贵阳网
&&&&&&>&&&&&正文
贵州六盘水“3155”工程将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
来源:贵州日报&&
摘要:3155工程即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 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种植商品蔬菜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
游人如织的七彩花田
大棚里劳作的工人
盘县哒啦仙谷七彩花田一角
周明辉查看铁皮石斛的生长进度
主题 策划
即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
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种植商品蔬菜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
2014年,六盘水市——
完成特色产业种植
88.98万亩;
园区完成投资
63.15亿元;
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营造林面积
44.73万亩;
从原本的煤炭独大,到现在的转型一产、升级二产、优化三产,六盘水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阵痛,却又惊喜连连。
如今,弱鸟如何先飞?水滴如何穿石?且看六盘水如何将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将发展重点从地下升至地面。
农家旅馆花中笑
记者到许宝英家时,她正带着小孙女在院子里玩耍。“还好我家的床位不多,不然我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打理旅馆,真的忙不过来。”
52岁的许宝英是盘县滑石乡滑石村十一组的一位普通农民,原本与丈夫、儿子一起在外打零工,“农闲的时候就在附近工地上打工,或者赶场的时候卖点小东西,农忙时又回来种点水稻、包谷。”
因为经常需要在村里、乡里两头跑,路太烂一直是许宝英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路不好走,时常晕车,另一方面是心疼自家的车。”
2012年3月盘县“哒啦仙谷”启动建设,许宝英跟邻居们又是期盼,又是担心,“把我们这里开发出来是挺好,但我们的土地怎么办?”
事实证明,许宝英的担心是多余的。除了修通滑石村的通村、通组路,村民每年还能拿到每亩7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也能放心地出去打工。路修好了,去乡里的路上我还能打个盹儿,再也不担心晕车了。”
2014年7月,在得知“哒啦仙谷”即将建成并接待游客的消息后,许宝英将自家的两层小楼改建成了乡村旅馆,“目前只有两个标间、两个单间,每间的收费是一晚上120块钱。”
走进许家的小旅馆,整洁的床铺、电视机、饮水机、床头柜一应俱全,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去年7月到现在,最多的时候每个月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五一’这几天,天天客满,纯收入有1000多元。我现在也不出去打工了,就安心在家守着小旅馆,看着日子越过越艳。”看着远处的“七彩花田”,抱着小孙女的许宝英笑得格外满足。
【背景链接】
2014年以来,盘县共建成19个农业园区,完成投资56亿元;共实施完成“3155工程”65.92万亩,粮经比从48:52调整为42:58,实现农业增加值37.5亿元。
“3155”种植丰果后,农业增加值可实现53.3亿元,可带动50万人就业,带动12.9万户农户增收14.2亿元,粮经种植比可达30:70。
目前,该县着力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火腿、茶叶、刺梨、核桃等产业加工项目形成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同时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158个,培育各类“3155工程”实施主体171个、种植大户978户,发展订单农业3.3万亩。
万元茶叶销量俏
2011年10月,在外学得一手泡茶技术的叶芳回到六枝创办了贵州鸿森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一开始学习泡茶是出于兴趣,后来越发觉得想要了解这些香气扑鼻的茶叶是从何而来,所以就带着积蓄回来了。”
跟着叶芳一起回来的,还有她学习茶道期间的几位老师,“他们对茶叶种植的相关知识都很了解,在给我们传授经验的同时,也能出谋划策,让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更开阔,这也是我当时走出去学习的目的。”
叶芳说,公司目前在六枝特区落别、中寨、折溪等乡镇种植了1.6万亩茶叶,有福鼎大白、乌牛早等几十个品种,其中明前单芽的售价达到1.2万元一斤。
“这种茶叶在回甘、香气、茶叶加工工艺上,较其他品种更胜一筹,每年只产1000多斤,所以价格比较高。目前只销往广州、北京两地,所以得提前订购。物以稀为贵嘛,我们在质量上更会严格把关,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叶芳介绍,2014年公司销售额为500万元,上缴税金15万元。目前在筹备修建占地20亩的标准化加工厂房一座,力争在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解决100个就业岗位。
“我还打算在落别乡试种一片‘七彩茶海’,将叶片颜色不同的几种茶叶混种在一起,让茶园兼具采摘和观赏的功能,把产品做出更多的花样。”对未来,叶芳信心满满。
【背景链接】
目前,六枝特区共新增“3155工程”基地35.25万亩,其中茶叶基地10万亩、猕猴桃基地2.08万亩、核桃和中药材、畜牧养殖产业带15.54万亩、特色经果带3.3万亩。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1.178万亩、刺梨基地2.11万亩、油茶种植基地2.3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和示范养殖场116个。
硬件设施上去了,配套服务也需跟上,为此,六枝聘请专人开展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种植、管理及加工等技术培训。同时,着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市场开拓等服务组织,完善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动农业特色品牌创建。
预计到2018年,全区将建成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草场各20万亩,核桃基地30万亩,养殖业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肉牛20万头、肉羊10万只、家禽500万羽。
中药种植前景好
记者见到六盘水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辉时,他正领着从贵阳来基地考察的老板参观大棚,“这是今天的第三拨了。”满头大汗的他,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一会。
5月的米箩乡气候已经开始炎热,大棚里的铁皮石斛、白芨长势正好。
“目前,在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一共有两个棚,种了4984平方米的白芨和500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金线莲。”
周明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微企业,如果要种植50亩的白芨,需要投资40万元的种苗钱和20万元的地租、人工管理费用,一共60万元。但是可以获得工商局提供的5万元小微企业补贴、15万元无息贷款,再加上“3155工程”提供的为期3年、每年每亩300元的补助和扶贫局给予的每亩1910元的补助,企业自身只需出资26万元左右。3年后,如果按照每公斤550元的售价,50亩白芨能获得近1100万元的收益。
家住陡箐乡茨冲村的胡良琴已是第二次来周明辉的大棚考察了,“我以前是种水果的,但是现在水果市场已经饱和,我就想转种目前种植比较少、前景比较可观的白芨。我准备从这里买种苗回去试种。”
白芨这种现在已经开始获得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中药材,在半年多以前,还无人问津。“那时候我们自己开着货车拉苗到云南、四川等地去卖,销路成问题。现在,我两个棚里的苗基本订完了,还陆续有人上门来考察。”
【背景链接】
在“3155工程”和“绿色贵州3年行动计划”的大背景引领下,水城县共完成营造林18.38万亩,主要种植茶叶、红豆杉、核桃、刺梨等经济林。
目前,“3155工程”实施63.26万亩,预计2015年全县“3155工程”挂果、采收面积达13.55万亩,可实现销售收入53010万元,促进40.99万人次农民创收36352万元,全县完成土地流转8.82万亩,农民变成股民3.5万人。
到2018年,水城县“3155工程”种植规模预计将达到98.5万亩,采摘采收41,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95870万元,促进83.6万人次农民创收141200万元,6.68万农民将变为股民。
记者 黄 瑶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陈月华
近日,贵阳市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小手牵大手”学生消 ...3月27日,贵阳机场新开贵阳—达州—海口、贵阳—永州—福...近日,省发改委下发通知,4月1日起,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 ...3月27日,市农委(市扶贫办)2018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大...3月27日,水利部督查组到贵阳,督导检查我市河长制湖长制...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26日宣布,中国著名导演、演员姜 ...在新时代,品质化发展成为一个关键词,电视剧的生产播出 ...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今年5月2日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纪念日。为 ...若给 《老男孩》 的追剧观众出张问卷,对上述两个问题 ...
“我不是玩家,没有自己的战队,也不是游戏开发商,但是 ...昨天下午,72岁的意大利老帅卡佩罗像往常一样率领江苏苏 ...北京时间26日凌晨,在加拿大多伦多进行的加拿大女子冰球 ...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22日-2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0:6,这是中国男足在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首战对阵...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贵州,“数谷”掀起大数据革新浪潮,贵阳,亮出“中国数谷”新名片。经过四年的砥砺奋斗,贵州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 ...[]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
原标题:“黑色经济”如何转型“绿色经济”?贵州这经验,焦点访谈都点赞!来源:CCTV焦点访谈微信  7月6号到8号,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贵阳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时代特色鲜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如何催生绿色经济?近年来,贵州用决心、魄力和务实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在绿色发展上也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路径。  贵阳附近的久安乡,山林绵延,郁郁葱葱,一片青山绿水,然而十年前可不是这番景象。  久安是著名的煤乡,随处挖个洞,都能够挖到煤。鼎盛时期,这里大大小小的煤矿有四百多个,全乡百分之二十的人都干着挖煤的活儿,整个山都几乎被挖空了。  虽然环境恶劣,还不安全,但是煤矿养活了整个乡。九十年代末,中央下达了关井压产的文件,久安的煤矿开始陆续关停,直到2010年,所有煤矿全部封了洞口。赖以生存的产业没有了,靠什么养活整个乡的人呢?乡政府想了不少办法。种过油桐树,种过花椒树,也种过棚瓜,但因为销路的问题,这些种植都没有形成产业,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试来试去都不行,最后政府想到了种茶。  久安乡有五万四千株古茶树,以前就有老百姓把自己采下来的茶叶送到贵阳去卖,在贵阳市场上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阮继华是久安乡的村民。关停压产前自己挖过小煤窑,也替别人挖过煤,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不让挖煤了,让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政府说要种茶,阮继华心里知道是好事,可依然泛起了嘀咕,都快没饭吃了,哪有钱种茶呢?没想到的是,政府说一分钱都不用他出,政府提供肥料、插苗,他只出劳力就行。  茶叶种出来了,销路怎么办?之前政府号召种的各种水果,就是因为没有销路才都失败了。这一次的尝试,也会失败吗?  这一次,当地依托五万四千株古茶树的稀有资源,引进贵茶公司,采用公司加合作社加大户加基地的模式来发展产业。  引入了龙头企业,农民种的茶叶销路就不愁了。久安出来的茶叶,由于无公害,远销海外。刚刚过去的春茶采茶季,阮继华一家采下来的50亩茶,大部分都卖给了公司,自己还能留下一些送给亲戚朋友。一年下来,阮继华能从这50亩地上获得收入近15万。  由于种茶是季节性的,农民能在空余时间从事其他劳动,而像老人、妇女等弱劳动力,还能够在采茶时节进行采茶、除草等劳动,挣些劳务补贴家用。如今,整个久安乡,通过种茶人均年增收达到两千元以上。原来千疮百孔的煤山,如今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山。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多了,村里的有心人,看中了这商机。  吴仕刚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早年挖过煤,当过司机,2013年,建起了一家农家乐。  不过,农家乐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建成的。首先,就遇到了政府出的一个难题。  当地党委政府督促他一定要解决排污问题。在政府的强制要求和劝说下,吴仕刚砸下了20万安装了一套排污设施。如今,这个农家乐产生的所有污水都经过处理才排到山中进行灌溉。  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种茶,再到茶文化观光旅游,久安的发展只是贵州近些年来煤炭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从1997年到如今,二十年时间里,贵州省各类煤矿从一万多家压缩到如今只剩下一千一百多家,贵州的“黑色”经济已经成功转型成了“绿色经济”。 落后产能能转型,但是对于一些并不落后的重要产能,如何能够让他们也变成绿色经济,保护这绿水青山呢?  这是位于贵州福泉的磷石膏堆渣场。磷石膏是用磷矿生产磷肥时所留下来的废渣,主要成分是石膏,由于技术所限,按国际惯例都进行堆存处理。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一个山谷。  近二十年的堆砌,这个渣堆已经高达近百米。贵州是全国三大磷化工基地之一。据统计,贵州全境内磷石膏的堆存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万吨,相当于三个这样的大型渣堆。由于磷石膏自身的化学特性,很容易对水体产生污染,尽管大型的磷化工企业都对这样的渣堆采取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防护措施,但是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岩溶地质让大量堆存的磷石膏仍然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隐患。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贵州提出“以渣定产”处理磷石膏,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对水体的污染,那就减少生产化肥的量,从保护水体的角度、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要求。  “以渣定产”这一政策于今年二季度开始实施,以今年产生的磷石膏量来决定明年的磷肥的生产量。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死死卡住了企业生产的脖子。  不过,虽然对企业造成了极大压力,但是“以渣定产”并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如何应用磷石膏,国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突破。有了这个倒逼机制,磷化工企业不得不立刻寻找合作伙伴,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当中。  用磷石膏做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适用于建筑行业,能把磷石膏100%的消纳掉。  单这一个厂,一年就能够消化磷石膏48万吨,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产能,消化更多的磷石膏,可以预见,在市场接受这样的新型材料之后,磷石膏的生产和消纳将成为一个正向循环。这样的倒逼机制,甚至让磷化工企业从中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如今,贵州省委省政府预计用三年时间,投入近10亿元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应用,力求在2019年开始实现磷石膏消化大于产出,每年消化磷石膏存量以不低于10%的增速递增,直到全省磷石膏堆存量全部消纳完毕。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且,节目中的事例也再次证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赢的。但是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需要开动脑筋,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