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点何德文:创业合伙人公司如何设计合伙人股权的进入

当前位置:
正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注: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创业者都会面临公司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如何搭班子?团队利益如何分配?公司如何治理?企业这些最核心的问题,都跟同一件事相关:公司股权架构。1.合伙人合伙创业第一天,就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3.公司有三五十号人,要激励中层管理与重要技术人员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跑马圈地,加速发展,引入A轮、B轮、C轮投资人,……IPO时,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5.公司足够NB,做到BAT的体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业做新,也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孵化器、阿米巴经营)。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下边这张图,是我们模拟的公司在天使阶段的股权架构图。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参与公司持股的主体,有中间部分的合伙人,左边部分的“员工+顾问”,右边部分的投资人。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中间部分的合伙人股权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至于左边部分的“员工激励股权”与右边部分的“公司创业融资”,我们后续再专门讨论。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见过各种版本合伙人股权战争的故事,也帮创业朋友处理过各类股权战争的事故。我们发现,合伙人之间之所以频繁爆发股权战争或闹剧,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也没有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这就好比是,两口子不明不白结了婚。婚后发现,双方完全是两个物种,想离婚时,却发现不知道该怎么离婚,甚至这婚还离不了。一、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 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即结婚机制。要做好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先得想明白什么是合伙人?我们认为的合伙人,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公司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也是主要参与分配股权的人。合伙关系是接近于婚姻关系的[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合伙之后,公司的大小事情,合伙人之间都得商量着来,重大事件,甚至还得合伙人同意。公司赚的每一分钱,不管是否和合伙人直接相关,大家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股权比例进行分配。(一).合伙人股权进入的坑请神容易送神难。下述人员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议创业者慎重将下述人员当成合伙人,并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大量股权。(1)短期资源承诺者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刚开始创业时,有朋友提出,可以为他创业对接上下游的资源。作为回报,朋友要求公司给20%股权作为回报。创业者把股权出让给朋友后,朋友承诺的资源却迟迟没到位。这肯定不是个案。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短期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短期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一事一结,而不是通过股权长期深度绑定。(2)天使投资人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公司早期创业时,3个合伙人凑了49万,做房地产开发的朋友给他们投了51万,总共拼凑了100万启动资金。大家按照各自出资比例,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给分了,即合伙人团队总共占股49%,外部投资人占股51%。公司发展到第3年,合伙人团队发现,一方面,当初的股权分配极其不合理;另一方面,公司想引进外部财务投资人。多个投资人做完初步尽调后,表示不敢投他们这类股权架构。创业投资的逻辑是:(i)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ii)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3)兼职人员之前由创业朋友提到,他通过朋友介绍,在BAT公司找到个兼职的技术合伙人。作为回报,公司给该兼职技术合伙人15%股权。起初,该兼职技术合伙人还断断续续参与项目。后来,参与很少。半年后,停止了参与。创业者觉得,花了大本钱,办了件小事,得不偿失。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我们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4)早期普通员工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出于成本考虑,也为了激励员工,在创业刚开始3个月,总共才7名员工时,就给合伙人之外的4名普通员工发放了16%的期权。做完激励股权后,他们才发现,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对于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经过初步磨合的合伙人,可以尽早安排股权。但是,给早期普通员工过早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起到负面激励。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是不想给他们发工资,通过股权来忽悠他们,给他们画大饼。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二)合伙人股权进入的经验很多人都知道,小米有个土鳖与海龟混搭的豪华合伙人团队。很多创业朋友们问,小米合伙人的股权是如何分配设计的。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小米目前商业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原因,合伙人股权架构肯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次,每个企业都有不可复制性,但做事情背后的理念与思路有共通性,可以借鉴。我们不会讨论客户项目的具体细节,但可以讨论下根据媒体公开披露信息,我们自己总结的小米做合伙人拼图游戏的理念与思路。下面是我们同事杜国栋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做成的一张小米合伙人构成的信息图。从这张信息图,以及其他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合伙人团队的特点是:他们都是创始人自己找来的合伙人,或经过磨合的合伙人推荐过来的合伙人,合伙人之间都经历过磨合期;他们都是围绕小米的铁人三项核心业务“软件、硬件与互联网服务”分布;在小米很早期就参与创业,不领工资或领低工资;掏真金白银买股票,团队内部56名早期员工就投资了1100多万美元。小米豪华合伙人团队无法复制。但是,小米寻找合伙人的经验值得借鉴:(1)股权分配背后对应的是如何搭班子。先得找到对的合伙人,然后才是股权配置。创业者得去思考,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节点在哪?这些业务节点是否都有人负责?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1)合伙人之间要在具体事情上经过磨合,先恋爱,再结婚;(2)给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合伙人发放股权。(3)通过圈内靠谱人推荐其圈内朋友,是找合伙人的捷径。比如,如果公司想找产品经理,直接去挖业务闻名NB的产品经理;如挖不成,让他帮忙推荐他圈内的产品经理。相信业内人的眼光与品位。二. 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即离婚机制。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四人合伙创业。创业进行到1年半时,有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不合,他又有个其他更好的机会。因此,他提出离职。但是,对于该合伙人持有的公司30%股权该如何处理,大家卡壳傻眼了。离职合伙人说,我从一开始即参与创业,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公司法也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章程也没规定;合伙人之间也没签署过其他协议,股东退出得退股;合伙人之间从始至终就离职退股也没做过任何沟通。因此,他拒绝退股。其它留守合伙人说,他们还得把公司像养小孩一样养5年,甚至10年。你打个酱油就跑了,不交出股权,对我们继续参与创业的其他合伙人不公平。双方互相折腾,互相折磨。这肯定也不是个案。创业企业该如何做好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㈠ 管理好合伙人预期给合伙人发放股权时,做足深度沟通,管理好大家预期:合伙人取得股权,是基于大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愿意长期共同参与创业;合伙人早期拼凑的少量资金,并不是合伙人所持大量股权的真实价格。股权的主要价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比如,4年),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如果不设定退出机制,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却是对其它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对其它合伙人也没有安全感。(二)游戏规则落地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约定合伙人的股权和服务期限挂钩,股权分期成熟(比如4年);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二. 现场问答我们本次活动的现场互动问答时间近1小时。我们摘取了创业朋友现场问到的四个主要问题。1.现场有创业朋友问到,合伙人股权分期成熟与离职回购股权的退出机制,是否可以写进公司章程?何德文先生认为,工商局通常都要求企业用他们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权的这些退出机制很难直接写进公司章程。但是,合伙人之间可以另外签订协议,约定股权的退出机制;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尽量不冲突;在股东协议约定,如果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相冲突,以股东协议为准。2.现场也有创业朋友问到,合伙人退出时,该如何确定退出价格?何德文先生认为,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他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一个原则”,是他们通常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这个基本原则,不仅仅关系到合伙人的退出,更关系到企业重大长远的文化建设,很重要。“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他们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合伙人掏钱买股权的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或退出合伙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参与分配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的一定溢价,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扣价回购。至于选取哪个退出价格基数,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会存在差异。比如,京东上市时虽然估值约300亿美金,但公司资产负债表并不太好。很多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有类似情形。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伙人退出时可参与分配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溢价回购,合伙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干了N年,退出时却会被净身出户;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价格回购,公司又会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3.现场也有创业朋友问到,如果合伙人离婚,股权应该如何处理?何德文先生认为,近年来,离婚率上升,企业家群体离婚率又可能偏高。婚后财产的处理,包括股权,都是棘手的问题。离婚事件,影响的不仅有家庭,还影响企业的发展时机,比如土豆网。婚姻还很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原则上,婚姻期间财产是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但是夫妻双方可以另外约定财产的归属。因此,配偶之间可以签署“土豆条款”,约定配偶放弃就公司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是,出于对配偶婚姻期间贡献的认可,也为了取得配偶的认可,不至于夫妻关系由于股权关系亮红灯,七八点有他们自己改造设计的“土豆条款”,一方面,确保离婚配偶不干涉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管理;另一方面,保障离婚配偶的经济性权利。4.现场还有创业朋友问到,股权发放完后,发现合伙人拿到的股权与其贡献不匹配,该如何处理?何德文先生认为,公司股权一次性发给合伙人,但合伙人的贡献却是分期到位的,确实很容易造成股权配备与贡献不匹配。为了对冲这类风险,可以考虑:(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企业竞争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资本层面的竞争!当前国家金融政策准入逐步放开,资本市场获得了新一轮发展时代机遇,中国企业正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将被同行远远甩在后面不了解资本市场规则的企业家将被时代抛弃!清华资本经营(投融资)总裁班,聚焦资本市场的前沿趋势,助力企业家在中国经济体快速资本化的进程中,转变思维,抓住资本时代机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成长能力,打造成功的企业家,不败的资本家。咨询热线:0755- 鞠老师微信号:jmn1217地址:深圳科技园南区高新南七道19号清华大学研究院B505网址:http://www.tsinghua-sz.org.cn
分享给好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evant
<li class="w first">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7年有可能会为一些重大变化的“起头”,但不要期待很快就会有结果。文 | 韩福东来源:<li class="w first">习声回响,原声放送!<li class="w first">雾霾严重时你所在的省市公交车免费吗?<li class="w first">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li class="w first">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li class="w first">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li class="w first">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li class="w first">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li class="w first">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li class="w first">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股权合理分配规则:谁创造价值,谁分配利益( 超级干货 )
创业公司合伙人包括公司的创业合伙人(早期核心的创业团队)、事业合伙人(包括公司高管,员工,外部顾问等)和资本合伙人(公司的投资方)。
进入互联网创业时代,合伙人之间的股权该如何分配?我们会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讨论: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约束机制
为了说清楚人力资本,我从我们处理的一个项目说起,我们的客户刚开始创业时候有3个创始人,分别是老大阿创、老二阿强和老三阿发。
他们大致讨论需要10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讨论每人出资:老大50万元,老二30万元,老三20万元,股权比例:50%,30%,20%。然后他们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一起看看股权分配背后的逻辑:基本按照出多少钱分多少股权。这是很多创业者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的公司法也是这么规定。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但我们看到这种股权分配对钱的定价是100%,对人的定价是0。
这个项目做了不到半年,股权就出现问题。
老二提出离职,因为和老大老三不和,这时候面临一件事——他出资30万元,占股30%如何处理?
老二不同意退股权,理由是:我是花钱买的股份,你们去看看公司法,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时候必须要把股份退出来?我们的公司章程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我们的公司协议有没有这个规定?我们分配股权时候有没有讨论,股东离职时候需要退出来?
老大和老三傻了眼,确实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但他们隐隐约约感觉这样不公平不合理。
他们说,创业就像养小孩,有可能养5年,10年,但是10年后,如果离职的老二回来说,10年前我掏了30万元,占有30%的股份,这是我的。那岂不是...
但是又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
那么什么是公平合理的方式?
我们认为公平合理的方式是——谁创造价值,谁分配利益。
有3个小原则就是:谁创造主要价值,谁分配主要利益,谁创造次要价值,谁分配次要利益,谁不创造价值,谁不分配利益。
我们在做股权服务的过程发现,这种股权分配出现的问题不仅体现刚创业的创始人身上,有些创业多年的创始人也出现类似问题。有些投资人投项目,股权也有类似问题。
底层原因是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上,我们进入新时代。
农业时代,组织的主要价值创造者是土地,组织重资源,价值分配者分配者是地主;
工业时代,价值创造者:货币,企业重资产,价值分配者是资产家;
互联网时代,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人力,很多公司已经不是资金,资源驱动型,而是轻资产的人力驱动型,价值分配者是创始人。
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脑力劳动者,轻资产的公司。我们从下面几个公司最早的启动资金和市值,就可以清晰看到,价值创造者是资金,资源还是人力?
我们不妨思考下,这些公司能做成现在的市值,是早期的人民币创造的价值还是团队创造的价值?
由此我们得出2种不同股权分配的模式:
物力资本的模式,农业和工业时代,很多组织都是资金资源驱动,出钱出资源的人分配主要利益。
而互联网时代是人力资本模式,有3个特点:
既要对钱定价(是对股东历史贡献的认可),也要对人定价(对股东未来贡献的认可);
对人力贡献超过物力贡献的企业,人力资本占股应该超过物力占股;
对人力资本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机制。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资金占股和人力占股比例,我们建议大家先看企业类型。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分为3种类型:
资源驱动型:典型的是垄断型国有企业-资源占大股;
资金驱动型: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占大股;
人力驱动型:典型的是BAT,人力占大股。
第2个需要解决的是:资金占多少,人力占多少?
启动资金在50万以内,资金占股不超过10%;
启动资金在100万以内,资金占股不超过20%;
资金人力2:8,其实已经对公司估值了,如果出资100万,即估值500万,人力估值400万。这是对人力股的激励机制。
按照这个方式,我们最初提到的案例,有另一种分配方式:
老大老二老三按照出资额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进行总共20%的资金股分配,剩下的转为人力股。
人力资源约束机制
我们讨论资金股和人力股2:8,是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接下来我们讨论约束激励。我们建议拿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的特点是:1是股权,2权利限制。
权利限制体现:分期成熟,分期兑现。
如果中途离职,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股票。
股权成熟和兑现机制常见的有4种:
分4年,每年成熟1/4;
第一年成熟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 逐年递增。360按照类似的模式。
全职满2年成熟50%,第3年75%,4年100%。 小米按照类似的模式。
国外常见的:5年成熟,干满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创业团队中间离职,面临股票回购,需要确认回购价格。对没有成熟的股票,建议以用原始价格回购。对已经成熟的股票,一种方式:不回购;一种回购。如何回购价格参考:
按照购买价格的溢价;
按照已经成熟股权按照公司净资产的溢价;
按照公司近期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
折扣价有一定合理性,如果完全参照估值回购,很可能发生:如果一个重要的合伙人离职公司的融资可能还不够回购,导致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
Q:人力与资本28开及退出机制等需要在公司章程上写明吗?
A:28开之间主要是股东之间协议,写不进公司章程。
这种模式本身是公司章程的补充约定,不和公司章程冲突就可以。不是所有协议都要工商局登记才有效,股东之间协议不违法都是有效。公司章程是工商局的一个标准模板,很多都写不进去,但不代表无效。
Q:创业初期,需要预先给风险投资留下股权吗?
A:不应该这么做,给投资人预留股份会出现2个问题:
如果预留股份,通常由创始人代持,是创始人给投资人卖老股,是创始人个人变现行为,钱进不了公司账户,这和投资人,公司的商业考虑冲突;
投资人通常溢价很多倍进来,创始人拿了钱会有很高的出资义务。
建议的操作方式是:投资人进入后,给投资人增发股票,同等比例稀释之前股东股权。
Q:退出回购一般用最新估值的什么折扣比例呢?
A:常见的是1/3-1/15之间,区间比较大。
1、企业要经过ABCD轮融资,如果A轮融资15%,其他股东都按比例压缩吗?B轮再10%,那么里面的也按比例压缩吗?有人不压缩怎么办?提前留多少股份池为最佳,应注意什么规则?
答:通常新进的话,以前的股东不管是风投,都要同比例稀释,但有些风投很流氓,他跟你签定反稀释条款,就是你们原股东稀释,他风投的股份不稀释,提前约定好,签定条款。不叫股份池,叫期权池,至少要留15个点,20个点最好。
2、非全职是否不适合成为合伙人?
答:不建议成为合伙人,可以内部约定,现在可以兼职干着,什么时候全职干着,再给股份,最多给点顾问费意思意思。
3、如何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我们新公司四个原始股东怎么分配股权?
答:两个股东一大一小,或者三个股东,1大于2+3+4,四个股东的话,也可以参照1大于2+3,或者也可以1小于2+3+4。
4、如果我只出钱,不出技术和人,股权如何设计?
答:参照内强外也强的设计,你给别人不断的做股权激励,让别人分红拿大股,你可以控股,如果别人做的好的话,让别人控股都可以。
5、四人合伙电商企业,期初是纯按出资比例算股份,股份分别是38%,23%(渠道资源),23%(渠道资源),16%,企业无核心领导,管理分散,发展缓慢,如何解决期初股权设置存在的问题?
答:没有核心大股东,不是1大于2+3,不合适,我建议调吧,看谁是关键人,让关键人占大股,让他多出点钱,这样对这家公司都有好处,这种股本结构,大家都死了,跟着都倒霉。
6、干股和实股的区别是什么?
答:实股花钱,真的股东,在工商局注册的股东,干股是假定他有股份,只有分红,除了分红权没有任何权利。
7、我有技术,对方与我共同均等出资,该如何设计股份?
答:你最好占大股,你又有技术又出资,对方只出资,所以你占大股,占60、70都可以。
8、公司运作多久,让合伙人认购公司股份效果好些?
答:什么叫合伙人,合伙人通常是公司一成立的时候有股份,叫合伙人,如果公司成立了好久再认购的话,通常叫股权激励,给员工的。
9、三个股东创业,应该给风投预留多少股份,这种预留是单独空出来还是放在大股东那里?
答:风投不要预留,风投就是所有的股东同比例稀释就行,预留通常是给管理层的,叫期权池,风返岗引进个2-3轮,1轮控制在10个点左右就行,只要保证上市之前大股东大于33就行。
10、两个股东一起创业类似于资源互补,小股东想后期兼职股份,比例该如何缩减?
答:小股东想兼职的话,商量股份收回来就行,或者保留一部分,跟他商量,最好收回来,这是最好的。
11 、我们两位创始人一个市场,一个技术,股份比例55,是否合理,该怎么设计,另,后续还会有几位渠道加入,该怎么调整股权结构?
答:这种肯定是不合理,这种方式是最糟糕的,你们再调吧,而且技术50,大了点,通常技术30个点左右,除非技术再投资,或者你俩都投资。
12、如何分配股权给员工,分配多少合适?干股好还是实股好?
答:这种方式叫股权激励,通常是15个点左右是实股,干股多少都好。
13、店长和员工怎么给股份比较合适?
答:通常是先给管理层,2-3年后再给员工,员工先别考虑,如果是一个门店的话,关键的员工,店长,副店长,通常拿出30个点的股份给他们就行。
14、合伙人股份价值计算标准是什么?
答:先核算价值,先出钱吧,按出钱的算。
15、投资人进入时,公司在核定资产时,包括有型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营业额和净利润来计算,应该当如何计算?
答:牵涉的是公司估值问题,估值问题有多种方法来估,如果按净利润的话,通常叫市盈率,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左右估值,营业额除非对很特殊的公司,像京东这样的公司可以,营业额通常叫市销率。
来源:猎桔自习室liejuzixishi 作者:何德文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创业公司合伙人包括公司的创业合伙人(早期核心的创业团队)、事业合伙人(包括公司高管,员工,外部顾问等)和资本合伙人(公司的投资方)。
进入互联网创业时代,合伙人之间的股权该如何分配?我们会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讨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约束机制1人力资本
为了说清楚人力资本,我从我们处理的一个项目说起,我们的客户刚开始创业时候有3个创始人,分别是老大阿创、老二阿强和老三阿发。他们大致讨论需要10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讨论每人出资:老大50万元,老二30万元,老三20万元,股权比例:50%,30%,20%。然后他们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一起看看股权分配背后的逻辑:基本按照出多少钱分多少股权。这是很多创业者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的公司法也是这么规定。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但我们看到这种股权分配对钱的定价是100%,对人的定价是0。
这个项目做了不到半年,股权就出现问题。老二提出离职,因为和老大老三不和,这时候面临一件事——他出资30万元,占股30%如何处理?老二不同意退股权,理由是:我是花钱买的股份,你们去看看公司法,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时候必须要把股份退出来?我们的公司章程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我们的公司协议有没有这个规定?我们分配股权时候有没有讨论,股东离职时候需要退出来?老大和老三傻了眼,确实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但他们隐隐约约感觉这样不公平不合理。他们说,创业就像养小孩,有可能养5年,10年,但是10年后,如果离职的老二回来说,10年前我掏了30万元,占有30%的股份,这是我的。那岂不是...但是又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
那么什么是公平合理的方式?我们认为公平合理的方式是——谁创造价值,谁分配利益。有3个小原则就是:谁创造主要价值,谁分配主要利益,谁创造次要价值,谁分配次要利益,谁不创造价值,谁不分配利益。我们在做股权服务的过程发现,这种股权分配出现的问题不仅体现刚创业的创始人身上,有些创业多年的创始人也出现类似问题。有些投资人投项目,股权也有类似问题。
底层原因是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上,我们进入新时代。
农业时代,组织的主要价值创造者是土地,组织重资源,价值分配者分配者是地主;工业时代,价值创造者:货币,企业重资产,价值分配者是资产家;互联网时代,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人力,很多公司已经不是资金,资源驱动型,而是轻资产的人力驱动型,价值分配者是创始人。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脑力劳动者,轻资产的公司。我们从下面几个公司最早的启动资金和市值,就可以清晰看到,价值创造者是资金,资源还是人力?
我们不妨思考下,这些公司能做成现在的市值,是早期的人民币创造的价值还是团队创造的价值?由此我们得出2种不同股权分配的模式:物力资本的模式,农业和工业时代,很多组织都是资金资源驱动,出钱出资源的人分配主要利益。
而互联网时代是人力资本模式,有3个特点:既要对钱定价(是对股东历史贡献的认可),也要对人定价(对股东未来贡献的认可);对人力贡献超过物力贡献的企业,人力资本占股应该超过物力占股;对人力资本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机制。2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资金占股和人力占股比例,我们建议大家先看企业类型。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分为3种类型:资源驱动型:典型的是垄断型国有企业-资源占大股;资金驱动型: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占大股;人力驱动型:典型的是BAT,人力占大股。
第2个需要解决的是:资金占多少,人力占多少?我建议:启动资金在50万以内,资金占股不超过10%;启动资金在100万以内,资金占股不超过20%;资金人力2:8,其实已经对公司估值了,如果出资100万,即估值500万,人力估值400万。这是对人力股的激励机制。
按照这个方式,我们最初提到的案例,有另一种分配方式:老大老二老三按照出资额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进行总共20%的资金股分配,剩下的转为人力股。
3人力资源约束机制
我们讨论资金股和人力股2:8,是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接下来我们讨论约束激励。我们建议拿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的特点是:1是股权,2权利限制。 权利限制体现:分期成熟,分期兑现。 如果中途离职,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股票。
股权成熟和兑现机制常见的有4种:分4年,每年成熟1/4;第一年成熟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 逐年递增。360按照类似的模式。全职满2年成熟50%,第3年75%,4年100%。 小米按照类似的模式。国外常见的:5年成熟,干满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创业团队中间离职,面临股票回购,需要确认回购价格。对没有成熟的股票,建议以用原始价格回购。对已经成熟的股票,一种方式:不回购;一种回购。如何回购价格参考:按照购买价格的溢价;按照已经成熟股权按照公司净资产的溢价;按照公司近期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折扣价有一定合理性,如果完全参照估值回购,很可能发生:如果一个重要的合伙人离职公司的融资可能还不够回购,导致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4问答部分Q:人力与资本28开及退出机制等需要在公司章程上写明吗?A:28开之间主要是股东之间协议,写不进公司章程。这种模式本身是公司章程的补充约定,不和公司章程冲突就可以。不是所有协议都要工商局登记才有效,股东之间协议不违法都是有效。公司章程是工商局的一个标准模板,很多都写不进去,但不代表无效。 Q:创业初期,需要预先给风险投资留下股权吗?A:不应该这么做,给投资人预留股份会出现2个问题: 如果预留股份,通常由创始人代持,是创始人给投资人卖老股,是创始人个人变现行为,钱进不了公司账户,这和投资人,公司的商业考虑冲突; 投资人通常溢价很多倍进来,创始人拿了钱会有很高的出资义务。 建议的操作方式是:投资人进入后,给投资人增发股票,同等比例稀释之前股东股权。 Q:退出回购一般用最新估值的什么折扣比例呢?A:常见的是1/3-1/15之间,区间比较大。附:1、企业要经过ABCD轮融资,如果A轮融资15%,其他股东都按比例压缩吗?B轮再10%,那么里面的也按比例压缩吗?有人不压缩怎么办?提前留多少股份池为最佳,应注意什么规则?答:通常新进的话,以前的股东不管是风投,都要同比例稀释,但有些风投很流氓,他跟你签定反稀释条款,就是你们原股东稀释,他风投的股份不稀释,提前约定好,签定条款。不叫股份池,叫期权池,至少要留15个点,20个点最好。2、非全职是否不适合成为合伙人?答:不建议成为合伙人,可以内部约定,现在可以兼职干着,什么时候全职干着,再给股份,最多给点顾问费意思意思。3、如何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我们新公司四个原始股东怎么分配股权?答:两个股东一大一小,或者三个股东,1大于2+3+4,四个股东的话,也可以参照1大于2+3,或者也可以1小于2+3+4。4、如果我只出钱,不出技术和人,股权如何设计?答:参照内强外也强的设计,你给别人不断的做股权激励,让别人分红拿大股,你可以控股,如果别人做的好的话,让别人控股都可以。5、四人合伙电商企业,期初是纯按出资比例算股份,股份分别是38%,23%(渠道资源),23%(渠道资源),16%,企业无核心领导,管理分散,发展缓慢,如何解决期初股权设置存在的问题?答:没有核心大股东,不是1大于2+3,不合适,我建议调吧,看谁是关键人,让关键人占大股,让他多出点钱,这样对这家公司都有好处,这种股本结构,大家都死了,跟着都倒霉。6、干股和实股的区别是什么?答:实股花钱,真的股东,在工商局注册的股东,干股是假定他有股份,只有分红,除了分红权没有任何权利。7、我有技术,对方与我共同均等出资,该如何设计股份?答:你最好占大股,你又有技术又出资,对方只出资,所以你占大股,占60、70都可以。8、公司运作多久,让合伙人认购公司股份效果好些?答:什么叫合伙人,合伙人通常是公司一成立的时候有股份,叫合伙人,如果公司成立了好久再认购的话,通常叫股权激励,给员工的。9、三个股东创业,应该给风投预留多少股份,这种预留是单独空出来还是放在大股东那里?答:风投不要预留,风投就是所有的股东同比例稀释就行,预留通常是给管理层的,叫期权池,风返岗引进个2-3轮,1轮控制在10个点左右就行,只要保证上市之前大股东大于33就行。10、两个股东一起创业类似于资源互补,小股东想后期兼职股份,比例该如何缩减?答:小股东想兼职的话,商量股份收回来就行,或者保留一部分,跟他商量,最好收回来,这是最好的。11 、我们两位创始人一个市场,一个技术,股份比例55,是否合理,该怎么设计,另,后续还会有几位渠道加入,该怎么调整股权结构?答:这种肯定是不合理,这种方式是最糟糕的,你们再调吧,而且技术50,大了点,通常技术30个点左右,除非技术再投资,或者你俩都投资。12、如何分配股权给员工,分配多少合适?干股好还是实股好?答:这种方式叫股权激励,通常是15个点左右是实股,干股多少都好。13、店长和员工怎么给股份比较合适?答:通常是先给管理层,2-3年后再给员工,员工先别考虑,如果是一个门店的话,关键的员工,店长,副店长,通常拿出30个点的股份给他们就行。14、合伙人股份价值计算标准是什么?答:先核算价值,先出钱吧,按出钱的算。15、投资人进入时,公司在核定资产时,包括有型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营业额和净利润来计算,应该当如何计算?答:牵涉的是公司估值问题,估值问题有多种方法来估,如果按净利润的话,通常叫市盈率,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左右估值,营业额除非对很特殊的公司,像京东这样的公司可以,营业额通常叫市销率。来源|猎桔自习室liejuzixishi作者|何德文编辑︱阿飘 审核︱ 耿南新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丨股权分配丨公司治理丨股权架构丨股权激励丨丨经销商激励丨股权设计丨合伙人制度丨丨动态股权丨估值丨对赌丨股权融资丨丨薪酬激励丨绩效管理丨商业模式丨丨PE丨VC丨IPO丨BP丨丨经典案例丨实战案例丨调研案例丨孵化案例丨免责声明copyright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用途,并不代表股权激励知行观点。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络。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x4E00;&#x952E;&#x5B89;&#x88C5;&#x5B98;&#x65B9;&#x5BA2;&#x6237;&#x7AEF;
&#x91CD;&#x5927;&#x4E8B;&#x4EF6;&#x53CA;&#x65F6;&#x63A8;&#x9001; &#x9605;&#x8BFB;&#x66F4;&#x6D41;&#x7545;
http://spider.nosdn.127.net/62bff1b29befe0b3228bbacc85b0af3e.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创业合伙人的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