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还会证监会今日核发新股股吗

次新股崩塌是IPO惹祸?数据看IPO月核发数:狂翻7倍_凤凰财经
次新股崩塌是IPO惹祸?数据看IPO月核发数:狂翻7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财经讯 7月10日,次新股遭遇集体崩塌。板块早盘开盘即跌逾1%,全天震荡走低,尾盘跌幅扩大至3.72%,成为两市今日跌幅最大的板块。板块内个股明显熄火,402只参与交易的次新股有373家最终收绿,
凤凰财经讯 7月10日,次新股遭遇集体崩塌。板块早盘开盘即跌逾1%,全天震荡走低,尾盘跌幅扩大至3.72%,成为两市今日跌幅最大的板块。板块内个股明显熄火,402只参与交易的次新股有373家最终收绿,占比高达92.79%。其中,近三分之一个股跌超5%,大资金集体出逃明显。次新股板块分时走势图全天跌幅超8%次新股一览对于今日次新股遭遇的集体打击,市场普遍解读为周末两大消息的影响所致。7月7日,证监会再核发9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65亿元,打破了此前连续三周的每周6家批文数量,IPO速度和筹资额均有明显恢复。此外,7月9日晚间两只次新股京泉华、沃特股份均由于上市以来连续9个交易日的一字板涨停而宣布停牌自查,被市场广泛解读监管层对次新股炒作&重点盯防&下的一道&死亡令&。IPO的恢复加之次新股连涨特停,可以是说给刚刚重燃战火的次新股泼了一盆冷水。而随着上周证监会将IPO核发数量再度上调至9家,下半年A股市场IPO的走势再次成为市场热议。对此,市场普遍认为,2017年下半年A股新股发行速度将依旧保持高速,但与2016年相比将发生一定微妙的变化。数据显示,月A股市场共有247家上市公司首发上市,合计募资近1300亿元,而2016年同期两市仅有61家公司首发上市,2017年同比增长304.92%,再度印证A股市场扩容速度之惊人。根据6月26日安永发布的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2107年上半年是全球IPO市场迎来近10年以来最强势开局的一年,全球IPO宗数同比上升70%至722宗,其中IPO宗数排名前三的交易所被中国包揽,分别是深交所(126宗)、上交所(120宗)和港交所(69宗)。翻七番!从每月7家到52家证监会一年核发435家IPO批文Wind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IPO发审速度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月两市共核发60家IPO批文,7-12月这一指标飙升至210家,而2017年上半年更是再度提高至225家,近一年累计核发435家,月均实现36家的核准速度。从2016年1月份的7家IPO批文到高峰时期的每月52家批文,IPO的发审速度提升成倍增长。根据数据整理出的折线图可以看出,IPO发审的真正提速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进入高潮。日,证监会核发13家IPO批文,这是继2015年恢复IPO以来首次核发家数达到两位数;2016年11月开始,证监会核发IPO的频率开始变化,从此前的一月两次提高至一月四次左右,同时每周核发数依旧保持两位数,这也促使2016年11月IPO核发数量骤升至52家,这一数字也成为截至目前以来月核发数的高峰。数据来源:Wind资讯;制图:凤凰财经2017年IPO&狂奔&被按暂停键:周核发仅4家创一年半最低记录进入2017年,IPO审核出现微妙变化。月均实现每月3次批文、共计34家过审;进入3月,月核发频率再度恢复至4-5次,并保持每次10家。五月开始IPO审核出现减速现象,单次核发数年内首降至个位数,6月2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显示仅通过4家企业,这一数字也创造了自2015年底IPO恢复以来单次最少记录;而6月份每周核发数量也控制在6家左右,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得到调整。对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IPO降温的原因是自四月份以来二级市场出现的较大幅度波动,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监管层有意调节新股供给,以释放稳定市场的信心,安抚投资者情绪。业内人士表示,IPO发审不会暂停,长期看看IPO常态化的节奏也不会变,随着市场企稳,新股供给有望回归此前水平,申银万国分析师龚芳指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股发行速度将维持现有每月20-30家的水平。同时,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新股发行不会停下脚步,但可以预期的是,监管层已经注意到新股发行节奏的变化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因而下半年新股供给的常态应是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而这也是2017年下半年新股发行与2016年相较最明显的不同。
复盘大师【fupan5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106071
播放数:79409
播放数:33109
播放数:164345IPO核发数量持续走低 次新股行情还会来吗?IPO核发数量持续走低 次新股行情还会来吗?界面新闻百家号近日,证监会核发2018年首批IPO批文,核准天永智能、奥飞数据、科顺防水等共计三家企业的首发上市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22亿元。据统计,这已经是继去年11月以来IPO核发数量连续十周处于低位,筹资金额亦位于近期低值。数据显示,自2016年11月份开始,IPO批文从两周一批逐渐上升为一周一批,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的大部分月份,新股发行依然保持高速,全年核发IPO批文406家,上市新股438只,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仅在去年6月份前后以及最后两个月核发数量出现明显的回落,而后一轮缩量一直延续至今。数据来源:Wind次新板块的表现向来被认为与新股IPO情况密切相关。专研次新股的民间投资者张小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14年IPO新规实施以来,几乎每年次新股都有一波大的行情,这其中既与A股大环境息息相关,也与IPO的暂停重启、IPO发行节奏等紧密相连。一般而言,次新股的炒作逻辑在于盘子小、题材丰富、股本扩张潜力大、无套牢盘等,与新股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当新股发行加速时,小盘股的资源不再稀缺,在没有大量新入资金参与的情况下,次新股的吸引力便会随之减弱并出现板块整体走弱的趋势。反之,当IPO开始降温时,市场资金便会回流次新板块并孕育一波次新行情。次新板块最近会迎来爆发吗?追溯以往,界面新闻对比了同一统计区间内次新股板块的总体表现情况,结果显示,在新股供应源源不断的情况下,日以后,深次新股指数开始一路下探,至次年7月下旬跌幅更是一度超过五成。期间,不少次新股股价也是持续向下,部分股票甚至濒临破发。新股IPO加速对次新板块行情冲击效应明显。不过,虽然全年次新板块跌幅较大,但具体看来,2017年次新股板块也分别在年初和8月份前后开启过两轮较为明显的强势反弹行情。观察这两波行情爆发之前IPO市场环境的变化则可以发现,次新板块的两度爆发均与新股IPO的短暂降温密切相关。2017年1月份,IPO核发数量和募资金额与上月相比环比有显著减少,1月下旬深次新股指开始止跌企稳并孕育出了去年年初以张家港行(002839.SZ)为代表的次新反弹小高潮。同年8月份开启的新一轮次新股行情则源于IPO核发数量和募资额的双双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6月开始,IPO核发数量明显降到阶段低位,同年6月和8月募资总额则是达到全年低值。受此影响,深次新股指数出现明显的企稳行情并直接催化了次新板块又一轮的强势反弹。另一方面,新股开板速度也被认为是判断次新板块市场行情表现的重要指标,凡德投资陈尊德指出当新股平均一字板数量在4个左右的时候(仅限于上市首次开板前),次新板块往往容易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因为前期一字板较少,新股在开板后股价和估值也较低,这样的个股安全边际相对较高,上涨空间也比较大,因而更容易吸引资金流入。界面新闻对新股首次开板前的一字涨停板板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自去年年末以来,新股开板速度呈现出明显下行趋势,近期新股10日平均涨停板个数更是已经回落至5个附近,且有小幅反弹迹象。对比去年爆发的两轮次新行情启动前后,新股开板情况均相对低位并且随着行情的延续,平均涨停板个数曲线会逐步修复走高。数据来源:通联数据专注次新股的投资者黄光翟指出,择时是影响次新股投资决策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几年,次新股每年最多有三波集体上攻的行情,如果能够踩准时机介入,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将更大。他还提示,每次次新爆发一般都是龙头股引领,3或4个板以后市场情绪开始被“点燃”,资金就此大幅介入,并带动板块个股出现普涨行情。综合看来,目前IPO核发和新股开板情况都已经显现出先行的信号,新一轮次新行情或正在孕育之中。不过,当前趋势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加之市场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者还需多观察,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考虑出击。个股选择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次新股在上市后不同的时间阶段内推动其股价变化的内在动因也会有差别。比如在开板初期,偏短期投机驱动,而当短期投资者撤出以后,其股价表现则受业绩表现、市场环境等更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第一轮炒作的风险较大,可关注绩优次新股回调后的反弹机会。界面新闻分别梳理了日以来,股价最大跌幅超过25%且目前发布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增速在30%以上的次新股(2016年以后上市)名单如下:数据来源:Wind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界面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周五核发新股的利空预期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来自&#xe6关注 证监会:核发七只新股IPO批文 5月26日,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业的首发申请,上交所主板: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中小板:金龙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将有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直接定价发行。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上述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证监会连续三周核发新股批文创新高,“堰塞湖”一年后或消失,借壳概念股炒作要小心了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莲花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莲花财经
  又核准一批!连续三周!IPO出现明显提速。11月进入下旬,证监会核发批文数量以及频次均创今年以来新高。
IPO明显提速
  11月4日,证监会核准9家企业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45亿元。11月11日,证监会再度核准了1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112亿元。11月18日,证监会核准了1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预计不超过64亿元。
  自IPO新规落地以来,A股IPO发行节奏有所提速。从数量上看,今年以来,截至11月19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会审核的首发企业共有176家,其中主板86家,中小企业板34家,56家。
  趋势上看,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开始下发批文家数明显增加,7~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
  从发行速度上来说,今年前10个月的IPO发行速度,基本上保持在平均每月两批次的发行节奏,而月均筹资规模维持匀速增长的趋势。而进入十一月以来,频次达3次;而在过往单月频次一般为2次。
  “照这个速度,加入11月最后一周再核准一批公司发行,一个月就能达到四五十家的量,未来一年多就可以把600多家IPO库存全部发完,IPO堰塞湖彻底不存在,这实际上已经接近注册制情况下IPO的量了。”(国际)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今年以来IPO过会共有三个明显的节点,分别为1月、3月和7月。1月发审委共通过34家企业首发,2月份因春节仅通过3家,3月份恢复至25家;4~6月份共审核通过43家,7月份再次提速单月通过26家,此后均在10~12家水平;但11月以来,过会数量再次提升,截至11月19日已有38家企业通过发审会。
  再融资节奏放缓
  与新IPO“踩油门”提速境遇截然不同的是,A股公司的再融资呈现“刹车”的迹象。
  *ST亚星于10月9日宣布终止2016年4月披露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ST亚星今年4月宣布重组失败后,随即公布一份定增预案,拟以7.09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三家企业航天桥购物中心、华信恒隆、时代购物广场,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57亿元,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款和股东借款。时隔五个月后定增告吹。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公司共推出1082起定增预案。截至目前,有158起定增方案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26家未通过,停止实施的148家,而证监会批准的仅有89家,其余尚在走程序。
  实际上,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定增项目监管趋严,以致部分公司取消定增。
  (,)8月1日晚公告称,由于交易预案公告后证券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拟重组集团影视资产预案被中止。公司交易各方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尚不够成熟。经审慎研究,交易各方经协商一致,决定中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无独有偶,(,)、(,)、3家上市公司的增发预案也在同一天宣布中止。
  从年初至今,每个月增发预案被中止的上市公司家数在不断增加,1月仅有17家,2月19家,3月22家,6月增至54家,7月达到了顶峰68家。
  分析人士指出,从IPO到并购重组,现在再到定增,监管趋严正在资本市场各个层面全面发酵。
  壳资源价值重估
  虽然IPO骤然提速,当前新股“堰塞湖”的情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借壳”仍是上市捷径。
  以快递业为例,目前中通已在IPO,顺丰、圆通和申通的并购重组方案已过会;而韵达直到7月2日,也就是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才公布“借壳”(,)的预案。
  壳资源曾在市场上经历了爆炒阶段,在今年6月,证监会曾出台重组新规,虽然在打击“类借壳”现象上取得一些成效,壳股”市场也一度因新规而短暂遇冷,但在政策利空出尽后,又逐渐回暖。
  事实上,有企业需要上市,有IPO的正常通道,壳的价值一直都在。
  然而,通过一些特殊安排,规避“借壳”监管的空间仍然存在。
  (,)11月14日晚发布重大资产收购预案,除收购兄弟公司股权外,还拟收购26幅土地资源。
  近一年来,从(,)吸并阳晨B并分立上市获批,到(,)“三元并购”,再到上周(,)注入证券类资产,这些案例都折射出国资改革已打破常规套路,以更市场化手段盘活旗下资产。
  “国有的壳装入国有资产,控制权最终都在国资委,因而不构成控制权改变”一位熟悉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莲花财经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证监会连续三周核发新股批文创新高,“堰塞湖”一年后或消失,借...》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监会核发新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