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手抄报图片如何推广落实

垃圾分类为何难推广垃圾分类为何难推广经济日报百家号浙江长兴县将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列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小手拉大手”,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带动家庭、家长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图为长兴县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江西靖安县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全面推进垃圾一体化处理。同时,采取“垃圾换商品”的激励机制,鼓励垃圾分类。图为靖安县水口乡青山村垃圾分类收集点,保洁员漆家利将收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集中装桶。公共机构示范引领 和往常一样,家住黑龙江哈尔滨市某小区的孟先生吃完晚饭后,把生活垃圾丢在了单元楼门口的垃圾桶里。提到为什么没有垃圾分类时,孟先生表示,“虽然有点嫌麻烦的因素在,但主要还是小区垃圾分类桶配置不合理。”据孟先生介绍,每栋单元楼门口都放着写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两个垃圾桶,但垃圾桶的容量都很小,中看不中用,“不可回收”桶很快被厨余垃圾塞满了,住户们只好把厨余垃圾扔到旁边的“可回收”桶里,“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随意扔了。” 而住在哈尔滨市另外一个小区的韩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宣传过垃圾分类的事,我家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分别放在两个袋子里。后来,我发现保洁都是将分好类的垃圾一股脑儿放在一个箱子里。我们在家分好,人家收的时候又混在一起,这不是做无用功嘛。”韩女士抱怨。 垃圾分类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多年,效果却不理想。“生活垃圾分类,从住户到物业、运输、处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哪个环节出问题,整体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哈尔滨市一小区物业经理李先生曾在多个小区工作过,他对于垃圾分类深有感触,“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物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物业是个公司,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 李经理坦言,对垃圾分类就意味着增加运营成本,物业要多配备保洁人员,还要制作各种宣传材料,临时堆放垃圾的地方也得适度改造,匹配垃圾分类后的存放需要。“在不提高物业收费标准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此外,还得住户配合,垃圾清运车辆也要‘桶装车载’,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在部分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方案》明确,实施区域内的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作为主体,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同时要求政府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但并没有提出强制性的要求。 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了解到,黑龙江已经在省直机关率先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 “垃圾回收容器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制定配备标准,省财政集中核销,目前已经在省直各机关中全面覆盖。”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科长罗佳春介绍,省政府机关食堂引进了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并作为试点向全省铺开。同时,鼓励全省就餐人数1000人以上的单位食堂全部使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黑龙江在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中,要求各单位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与具备资质的垃圾回收公司签订处置合同,由企业承担各机关办公区各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我们还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向全省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发出倡议,向机关干部职工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知识,强化意识提升。” “无论公共机构还是居民小区,最关键的一点是政府应做好不同类别生活垃圾回收率的评估工作。”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建议,“哪些回收率高、哪些回收率低,政府应该有个底。在这个基础上,和现有的垃圾回收渠道进行对接融合。比如有害垃圾回收要和危险废物的回收统筹起来;可回收物回收要和目前广泛活跃的废品回收体系对接融合,提高回收效率。同时,更加注重用经济手段刺激推动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法治刚性全程监督 “垃圾分类?没想那么多,哪个垃圾桶近就丢哪里。分类回收是好事,就是做起来太麻烦。”湖南长沙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内,居民刘女士收完快递,随手就将纸盒扔进了餐厨垃圾桶,而50米外,就有一个可回收垃圾桶。餐厨垃圾桶外,明确标注了可收集的垃圾类型:菜梗菜叶、果皮、剩菜剩饭等。可打开桶盖一看,里面夹杂着不少包装盒、塑料袋等垃圾。 居民一扔了事,要对其进行分类运输和处理,就成了一个难题。“分类回收的运输车辆拒绝接收混合垃圾。”小区物业负责人马经理说,在运输车辆到来之前,对居民随手扔掉的垃圾进行重新分类,成了小区保洁员的重要工作。 然而,即使经过保洁员“粗分类”,仍有不少混合垃圾流入分类终端处理系统中。湖南一家餐厨垃圾处理公司负责人易志刚介绍,收集车每日收回的餐厨垃圾中,塑料袋、纸盒等生活垃圾的比例达到20%以上。 长沙市日产垃圾近8000吨,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置场已不堪重负,常住人口760多万的城市正遭遇着“垃圾围城”的困境,位于望城区黑麋峰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日处理量已超出原设计负荷一倍。 “有害先分开,能卖拿去卖,干湿两分离。”2016年底,长沙在57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不仅配置了分类垃圾桶,还为每户居民发放了专门收集厨余垃圾的不锈钢垃圾桶。然而,一年过去,坚持使用者已经寥寥无几。 “居民看不到分类的好处,也看不到不分类的坏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袁兴中认为,完全靠鼓励、倡导和宣传很难说服居民去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居民的意识也跟不上。”袁兴中说,很多居民搞不清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严格区别,只凭常识去区分。 居民参与度不高,操作繁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本小区内每层楼都有垃圾桶,但实行分类之后,居民需要下楼扔垃圾。”马经理说,不同的垃圾要使用不同的容器收集,这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不少小区特意配备了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参照国外的成熟模式,引导加强制缺一不可。”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处长钟庭表示,目前仅有少数一些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大部分城市都缺乏法律依据,“而且即使有法可依,也面临执法难、取证难的问题。” 日前,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前,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对此,钟庭认为,制定法律法规首先要出台垃圾分类的标准。而标准的设立,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当地的垃圾产生量、土地空间以及地方财政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力度等。 “树立生活垃圾合理分类的社会共识,需要通过刚性的手段去约束。”袁兴中说,法律法规不仅是用来约束市民,收集、运输、处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法律来规范,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政府部门要强化全过程监管,使垃圾前端分类与后续处理统筹兼顾。 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提高居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杭州,专业环保公司与周边商户合作,建立可兑换的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居民可以用积分到社区周边商户购买商品;在广州,居民既可以用积分到专门的兑换中心购买商品,也可以换取现金。 “强制或是鼓励,都是为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钟庭说,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还需要一段不短的过程。 (见习编辑:于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经济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权威发布,解读经济,服务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阳江市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昨日顺利召开
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谈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温暖处所
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切莫缺位
日&&&&阳江新闻网&&&&&&&
垃圾分类提出多年,之所以始终难以落实,不能一味地都怪市民不配合,主要因素在于有关部门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在设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往往仅限于购置一些双桶垃圾箱,再贴几个分类标签就算完事。
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尽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5月4日 中新社)
垃圾分类提出多年,之所以始终难以落实,不能一味地都怪市民不配合,主要因素在于有关部门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在设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往往仅限于购置一些双桶垃圾箱,再贴几个分类标签就算完事。钱是投了不少,但宣传工作没跟上,无论是垃圾分类的好处还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都没有跟市民说清楚,即便市民扔垃圾时想分而投之,都会茫然不知所措,再好的分类垃圾箱恐怕都会沦为摆设。而且,环卫工人清运垃圾的时候也没有分类,都混在一起拉走,这样的&伪垃圾分类&如何能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
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在日本,中小学生的社会课教材,家庭主妇的生活用书,各种媒体的定期宣讲,还有商品的包装袋上都有垃圾分类的提示。每户人家都会收到政府送的特殊年历,每日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特定颜色代表当天可以扔特定种类的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形象说明某种材质垃圾的属性。总之,宣传要细致到位,引导市民自觉在家中就将垃圾分门别类地处理好,再拿到垃圾箱分类投掷。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垃圾分类&做到奖惩分明。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公众开放日&活动,或者是评选活动,对参与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资金补贴,以此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尝试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从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减量。
如果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力度上去了,让普通老百姓直观感受到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明白举手之劳的巨大效益,相信经过长期努力,垃圾分类的&规模效应&就会逐步显现出来。
图集 · 视频推荐& 分享到:当前位置: && 议政献策 && 提案选登
关于解决垃圾分类推广难题的几点建议
作为垃圾分类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已在我市进行了十五年的实施,但成效不佳,推广进展艰难。如所共识,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物质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的多样性和污染程度日益提高,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垃圾处理和分类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迫切任务之一。然而,就我国而言,随多年来就垃圾分类进行过不少的工作,且将北京和上海等十多个城市曾作为试点,采取过不少措施率先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旧物资的价值达250亿元。其中,仅废钢铁和废纸两项就有300万和600万吨之多,而目前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废橡胶的回收率为 31%,玻璃的回收率仅为约20%,不到荷兰玻璃回收率62%的1/3,也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2%。仅每年仍掉的60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1200万吨铜。杭州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统计,该市的废纸利用率低于30%,而发达国家为50-80%;塑料的利用率为9.6%,而发达国家为26-60%;废钢铁的利用率低于29%,而发达国家超过65%。而这些一方面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千克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少用纯碱240千克,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省造纸能源消耗40-50%。然而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仅为20-30%,每年流失废纸600万吨,相当于浪费森林资源100万到300万亩。对一吨废玻璃而言,回炉再利用可生产 2万个500克装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20%;从回收1吨废玻璃对环境和资源的好处看,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千克,少用纯碱250千克,节约长石粉60千克,节约煤炭10吨,电400度。更关键的是这些大量的再生资源不仅在循环使用方面,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可称之为是浪费、流失、污染和不可循环。要做到这些,都是以垃圾分类为基础的,而作为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而言,应率先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方面先走一步,借鉴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我市特点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路子。
追踪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难以推广的根源,关键在于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很多市民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所属类型没有全面的知识性了解,难以做到对号入座。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重要性特别是对垃圾污染对人类环境和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比如,电池的污染、电子垃圾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对垃圾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比如能源、金属资源等等。市统计局今年曾对年龄结构与市民年龄结构基本相同的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获取成功的1000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36.9%只是“将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其余则都放在一起扔”,还有近四成是所有垃圾都放在一起扔。调查中有市民表示,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只是搞不清楚分类标准,而且很多老的小区中没有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对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去年发起的“绿色账户”活动的市民知晓率非常低,仅3.1%的受访者知道。而不知道“绿色账户”的受访市民中有78.3%表示,如果在居住地附近可以定点、定期收取可回收垃圾,“会收集好了去上缴”,而“觉得麻烦,还是会直接扔掉”的只占13%。也就是说,垃圾分类试点15年来成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普及工作不到位。要在短期内达到普及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科学知识,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这是垃圾分类的最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多市民至今尚对那些是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不能很好界定。
2、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居民点是各类家庭残余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电子垃圾、废纸电池、塑料等的最重要集聚地,垃圾分类也最复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社区居民而言,知识的匮乏和分类不当的现象最为集中。有些居民对一些新闻媒体和电视频道有所偏爱,媒体报纸等不能完全覆盖,因而,从街道和社区入手,是解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也可以借鉴日本横滨的经验,据说日本横滨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果,分类达到了10类之多,为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法,还专门为市民发放了一本27页的说明手册。不妨我们也可以采取发放分类书册的方法。
3、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小学教育中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是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根本环节。据了解,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这些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分类和分时回收,是被工人为垃圾分类作的最好的国家日本等国很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一是首先做好分类工作;二是在回收时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的循环利用。在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日本,可以在大街和路边的任一回收点,都贴有垃圾分类知识和每周定期回收的时间安排,非常醒目(图二即为日本在垃圾回收处贴出的分类与回收日期标志),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5、其它配套与辅助措施。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其它国际上很好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1)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推广,先行赠送分色垃圾袋(如,绿色为可循环垃圾),袋子上印制类型标志;2)对电池类的重点监管,继续普及“绿色账户”回收网店(这一点与台北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做法类似),市民可以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换取相应小礼品;3)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分类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