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百年人寿乾享金生缺点以上的老房子还多吗?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谁能提供一些资料?如地址,图片等?

152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2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老房子重新造有补助金吗?
浙江省市常山老房子重新造有补助金吗?
用户:inlr***&|&浙江-宁波&|&手机:&|& 18:35:05&|&
登录中顾法律网会员注册
登录回复咨询可查看联系方式!请勿灌水,否则将取消查看权限!
相关法律咨询
相关法律知识
相关法律法规
在线咨询法律问题
快速发布问题
同城专长律师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顾法律网投诉平台
中顾法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9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merge1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全科医学路 全科医生行”故事征集
春华秋实,寒往暑来,栉风沐雨,砥砺奋进。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我国大陆地区,至今已有 30 年,国内最早的一批全科医学专家积极探索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开展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试点,为全国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在前辈的引领下,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全科医学工作者,已呈现出老中青三代全科人不忘初心、忠于全科医学发展的盛况。《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作为我国创刊最早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见证了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医生的成长,我们希望听到您在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希望看到您在工作中留下的值得怀念的照片,这也许是患者的一句话让您难以忘怀,也许是家人的支持让您安心工作,也许是当初的梦想让您坚持下来,也许是同事的鼓励让您满怀信心……说出您的故事,让我们帮您记录全科医生成长之路。
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故事主题或多个故事主题:
您当初为何选择做一名全科医生?
您的全科医生成长路上哪些难忘的故事让您坚持至今?
您从事全科医学一路走来获得了什么?
您所经历的全科医学发展有哪些感受?
您的全科医学梦是什么?
写作要求:您身边的故事,写出真情实感,与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相关,字数 1000 字左
右,最好附带相关照片。
宣传途径:您的故事将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或杂志中展示。
投稿邮箱:.cn,投稿请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部路
路这个字,由足和各组成,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或许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亦或许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沿着春夏寒暑,沿着古老的激情,沿着古老的悲伤,沿着漫漫时光,沿着深沉的畏惧与威严,崎岖蜿蜒至此的道路。”前面是看得见的世界,后面是走过的漫漫长路,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
今天,在《中国全科医学》走过 20 年后,回首过往,在前进的道路上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全科医学工作者,见证了我国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全科医生的成长,我们希望用我们微薄的力量记录全科医学工作者的成长之路。在我们所收集的故事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修饰,也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每一个普通而朴实的字符描绘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和物,构成的是鲜活而流淌的故事。
这本“全科医学路,全科医生行”的故事集,不是为了纪念某个时刻,而是为了铭记一段路程,语言很多时候可能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走过的路才是真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只选好走的路!
感谢所有支持《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朋友,我们会用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与您一起留下动人的瞬间。
《中国全科医学》20 周年刊庆
1目录1. 未来已来: 一位九十年代“老规培”的心路历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任菁菁(3)2. 我的全科“三碗面”…………………………………………………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赵万燕(4)3. 以平凡岗位闪耀“医者仁心”光辉……………………………………宁波市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朱 平(5)4. “但愿世间人无病”………………………………………………………………嵊州市三界镇中心卫生院
杜哲锋(7)5. 家庭医生团队的春夏秋冬…………………………………………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 瑶(8)6. 飞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弧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秦红莉(10)7. 信任筑就生命健康屏障……………………………………………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丁姬萍(11)8. 我的全科医生成长之路……………………………………………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谭忠明(12)9. 我身边世界冠军的家庭医生…………………………………………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蒋金贝(13)10.作茧化蝶添医景…………………………………………………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艳霞(15)11.我们团的故事………………………………………………………丽水市松阳西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慧玲(16)12.平凡的故事,铸就不平凡的全科路…………金华市婺城区三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
徐静萍,周巍峰(17)13.《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医生…………………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18)14.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金华市开发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 英(19)15.关注患者健康,关注患者家庭…………………………………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郑英奇(20)16.我不是明星,但我有忠实铁粉…………………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苑社区站
杨 璐(21)17.尽心宣教,让患者接受我们的治疗方案…………………………………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22)18.阿姨,请放心服用降压药…………………………………………………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23)19.全科之路,砥砺前行………………………………………………………金华市开发区苏孟乡中心卫生院
卢美景(24)20.做一名健康“守门人”………………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诚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沈巧凤(25)21.走进全科的这十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刘 颖(26)22.漫漫全科路…………………………………………………………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唐慧芸(27)23.我的全科医生成长之路……………………………………………………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卫生院
叶俊卿(28)24.在实践中成长………………………………………………………………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卫生院
俞云升(29)25.和我的全科梦……………………………………………………………………东阳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卢阳珍(30)26.医路漫漫:致三年前的自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李 帅(31)27.我与全科的过去,现在,未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任 文(31)28.温情环绕似一家…………………………………………………………………金华市金东区唐雅镇卫生院
董兰燕(32)29.家庭医生日记……………………………………………………………义乌市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国强(33)30.这个全科医生不简单……………………………………………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明忠(34)31.慢性病连续性管理为居民健康撑起保护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
孟 佳,姜礼红(35)32.医“礼”相待,携手同行…………………………………………………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36)33.基层医生,有时候对待病人要心“狠”一点……………………………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37)34.一位规培医生的见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应美珂(38)35.确认过眼神,我想成为您最可爱的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刘娟娟(39)36.一个全科医学生的初次接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
康晨瑜,王以新(40)37.见证中成长…………………………………………………………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云轩(41)38.手拉手,一起走…………………………………………………………………义乌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赵莎莎(42)39.不忘初心,全心全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殷 培(43)40.全科医学,想说爱你并不难…………………同济大学全科医学系,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
杨 森(43)41.从一名内分泌专科医生走向全科医生之路…………………………………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徐 新(44)42.愿做全科医学伟大事业的一块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
王珺男(45)43.最初的梦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
周 琳(46)44.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沉重的很………………………………………………温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柯乐斌(47)45.全科医生的点滴,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兴敏(47)46.全科医生的责任与坚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
董克文(48)47.小潘谈他眼中的全科医学………………………………………………………温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潘文翔(49)48.一封表扬信………………………………………………………………………温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王 蕾(50)49.坚守医德,钻研医术,服务患者………………………………金华市开发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吴敏艳(50)50.加入全科医学团队我不后悔……………………………………………………温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李飞静(51)51.我成长,我快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邱 艳(52)2未来已来: 一位九十年代“老规培”的心路历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任菁菁
“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而不是看见才去相信”。 既然选择了全科,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我相信,所以我看见了:全科的未来已来。
1999 年,我初为人母,休完产假回到我最初的工作单位浙江省望江山疗养院(现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回到我的大内科医师岗位。还记得那个平常又非凡的午后,那一个改变了我一生命运的电话:单位派我参加由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院士倡导组织的浙江省首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然而,在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正规培训的全科医师,在普通百姓眼里,全科医师仍是“赤脚医师、万金油”的代名词,各种阻力不期而至… 最后,我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在争议和迷惘中加入了这次为期四年的,现在看来颇有历史意义的“黄埔军校式培训”。
开班式上李厅长深情激昂的致辞至今仍常在我脑海回荡:她娓娓道来,自己从赤脚医生的田头走来,当年提着灯笼半夜去农民家里出诊是非常常见的事,她深知农民的疾苦,也深知大众看病的难处……所以,她一直致力于培养全科医师,亲自组织编写了《全科医生指导手册》系列教材,共八册 200 多万字,并拍摄了全套体格检查教程。她的言辞之间充满了对我们首届规培班学员殷切的希望!
1999 年浙江省首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接下来的理论学习,我们接受了浙江医科大学资深全科师资们带来的全方位培训:余海校长、李鲁、李俊伟、张爱珍、杜亚平等等教授们为我们带来了国内外的全科前沿信息,还用英语讲授美国的全科教材,让我们的全科视野豁然开朗!
然而进入到了临床实训阶段,现实却是残酷的,漫长的四年,培训工作量相当大,但我们都只拿着派出单位的一份基本工资,没有任何额外的奖金。由于看不到全科医师的职业前景,期间很多同学都转型去了其他专科,当时我心里也有过深深的纠结,考研、升职称等各种机会都可以有足够理由让我放弃全科,但我一直默默坚持着,我一直想着:既然辛苦了,就要辛苦出些名堂来。在多年的坚持之后,我也开始渐渐热爱上了全科医学!
规培结束后,我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工作,并开始在方力争主任的带领下践行全科医师
3职责,四年后,我考取了李兰娟院士的全科博士,随即来到了浙大一院,亲自创建了浙大一院的全科医学科,成为一位全科规培国家示范基地负责人,在院领导和全科大咖们的引领下,我将自己规培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想,借鉴运用到了教学工作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首创了全科培训三模式:GP-IP/GP-S/GPwSI,出版了未分化疾病领域首本《全科未分化疾病诊疗手册》等系列全科书籍,2016 与 2017 年分获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的“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和“十佳全科专业基地管理者”称号。
2007 年,我在美国学习期间,每个月轮换住在不同的美籍房东家,每到周末,每个家庭都会带着我去教堂。起先感觉特别不习惯,但后来却慢慢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因为在教堂里房东们总是会向人们热情的介绍:“我的家里住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全科医生!”那种无比荣耀的感受让我此生难忘,全科医师这份光荣的称呼,我引以为豪!
“不负芳华,做一位有温度的全科医师”,这是我经常和我们年轻的全科医师说的话,全科医学是一门有着鲜明学科特色的二级学科,全科医师更是肩负着全人全程照护重任的临床医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全科诊疗思维,而且需要有关怀心,好奇心和包容心,我们不一样!
借用我们基地一位一年级规培医师的话:待我们长大,说好护你一生,是真的一生!看着他们的身影,想象着自己将来年老时去社区看诊,是他们亲自为我接诊、检查……心中总是感到无比欣慰与愉悦。
每每回想起这些经历,我总会由衷的感慨:感恩“中国最早一代赤脚医生”给予我的榜样力量,感恩所有开创全科之路的前辈们,是你们让我得以坚持了下来,十九年后的今天,让我得以看到了未来已来,中国全科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已来!
我的全科“三碗面”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赵万燕
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朋友
圈几乎都是关于高考的信息,充满了担忧紧张的气息,同时在我
们医学圈里也出现了特别火爆的一条微信“高考加油,别学医”
以及“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看似搞笑的两条微信,其实对于我
们全科医生来说也是充满了辛酸泪史……但今天我不是要在这
里给大家吐槽全科医生如何苦,如何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一路
过来的。每个全科医生的成长经历可能不一样,我接下来以自身
自我管理小组:张阿姨在做糖尿病食谱
明日家医学习问诊技巧经历给大家讲讲我的全科成长过程种收获到的“三碗面”。
“第一碗面”:我应该算是比较早参加全科转岗培训的那批师资了,2008 年拿到全科转岗证书,一脸懵懂全然不知道这个证有什么用途。那时在二级综合医院做内分泌专科,慢慢的接触到居民建档、入户填问卷等基层工作,当时觉得有些繁琐,也不能体会和理解全科医学的含义。直到 2012 年,我来到现在的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真正
4完全融入到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里。我们的工作模式跟以前的专科大有不同,包括有“以人为中心、预约式的全科接诊模式,以及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康复医师”为综合团队的慢病管理模式来完成慢病的门诊和家庭管理。一路走来,工作模式也在逐步摸索中改变和创新,现在武侯区的“慢病有偿签约服务”以及“PCMH 模式下的慢病管理”也在不断推动我们签约服务的管理。我们团队的“慢病自我管理小组”这几年的开展,从病人真正的切身需求出发,带给他们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一路坚持累积了很多“粉丝”病人,同时他们跟我们团队签约,关系就如同亲人一样,所以勇于创新慢病管理模式和收获“粉丝”病人就是我收获的第一碗面——“情面”。“第二碗面”:进入基层工作后,可能很多医生会觉得基层全科医学工作很简单,没有分量,每天就是建档、随访、开药等,其实我相信大家都会说“no”,全科的工作很繁琐,临床工作、慢病管理工作、带教工作、学习考核、讲座学术等等,非常的丰富,至少在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去年在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的老师带领下组建了一支“明日家医”的学习小组,我们自主学习,定期每个月一个固定的学习讨论内容,我们不分身份,不分地位,都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和热爱全科医学这份事业的全科人走在一起。所以在大家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作为基层的全科医生去掉了以前
的自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演讲等等,在去年参加全国心内
科学术演讲中获得了荣誉,记得有专家曾这样点评:“基层的老师能走
到这个舞台,能跟专科的医生一起比赛,非常了不起!”所以我收获的
第二碗面就是——“脸面”。因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进取,让不了
解全科对我们可以“刮目相看”。
“第三碗面”:作为基层全科医生,各种展示和学习的机会目前也
是越来越多。因为我本身喜欢挑战,喜欢去展示自我,之前的都是我成
长中微不足道的成绩,但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也是第一次站在最大的
舞台上,就是 2017 年全国慢病大会在成都的召开,我非常有幸参加“基
层之声”征文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而且代表基层在大会上进行发言。
可能这样的场景对很多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可是对于我们
基层的全科医生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这里我寻找到了自己
的价值,明白到了全科医生也有非常大的机会展示自己。所以这就是我
收获的第三碗面——“场面”。
这三碗面收获就是我全科成长中的收获,也许在别人眼中算不了什
么,但是在我心目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全科医生一定要有梦想,而
且一定要敢想,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去实现!献给各位医生朋友们:
全国慢病大会发言
我们不要畏惧学医,无论是什么专业,都一样布满荆棘,但是重点是要
有梦想,敢于拼搏!
以平凡岗位闪耀“医者仁心”光辉——记优秀家庭医生毛泽燕先进事迹
宁波市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朱平
2011 年,宁波市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签约家庭医生试点工作,被医院选择作为“破冰者”,毛泽燕医生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从事医务工作多年的她深知:社区全科医生配备数量有限,医疗资源匮乏,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信任”已然成为挡在家庭医生与患者之间最难以捅破的窗户纸,签约医生遇冷遇热孰难预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若有心,无论身处何地皆可立……她决定从“用心”开始,打
5破重重障碍,立志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为签约医生正名。毛泽燕,女,1978 年 11 月出生,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主任、云乐团队长,基层社区家庭医生的典型代表。从第一天走向工作岗位起,她就把自己奉献给了心爱的医疗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始终本着“患者无小事”的态度,秉持“用心看好病”的目标,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医学事业中。通过自己工作的辛勤与努力,学习上的刻苦与钻研,在医疗技术得到迅速提高的同时,更培养了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她先后参加了健康管理师培训和心理咨询师培训,参加了浙江省全科骨干师资培训,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进修轮
毛泽燕医生上门为老年人体检转。几年来,在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的工作中,她总结出了“用心、爱心和精心”的“三心”签约服务法。“用心”——闯进患者的心门。推行“签约”之初,为社区居民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成为了最大的难题,电话随访、入户调查常常吃到“闭门羹”,居民信息难以收集,社区医生不被信任,原本人性化的服务,却在实践中遇到诸多挑战。在院领导的点拨下,毛泽燕选择以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为主,通过张贴签约告知书、门诊、社区工作室、联合居委会社工等多种形式寻找“粉丝”进行签约。除了对签约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外,还开展家庭健康评估,对每一位成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出诊、康复指导、健康处方、慢性病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等,受到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欢迎。截至 2018 年 4 月,毛泽燕个人签约的病人达 1 208 人,现在签人数 638 人,其带领的的“粉丝式”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病人达 1 700 余人。“爱心”——温暖患者的情感。签约的病人多了,优质服务的通道在哪?通过实践分析,毛泽燕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占了很大比例,群体结构特殊,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病,子女不常在身边陪伴,加上对许多社会现象不满以及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等等情绪的叠加,这些老人情绪容易激动、焦躁,精神比较脆弱,部分老人总是找各种理由 “赖”在服务中心。在与一位 84 岁的老婆婆打交情后,终于得到了答案,“我来不光是为了看病,更是想找机会和你说说话”。老婆婆的话警醒了毛泽燕,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她利用业余时间选修了心理学,把“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一样去对待别人”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患者当亲人,以爱心换亲情。通过努力,“粉丝”团渐渐壮大,毛泽燕也成为了社区患者眼中的“明星”,心中的“众家囡”。金光发老人在《点赞好医生毛泽燕同志》的表扬信中写道:“她对患者善意和蔼,总是在微笑,让人感到欣慰。药物固然重要,但医生对患者施诊的态度是直接关系到疗效的,精神的东西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任用”。2016 年临近春节,家住金地小区的周嘉棠老先生病危,毛泽燕接到家属电话二话不说,立即冒着大雪出诊。一周后,老先生去世,弥留之际嘱托家属送来“情系病人,真诚关爱”锦旗。“精心”——延续患者的信任。以“小病不出门”“大病不用等”为原则,毛泽燕带领的白云粉丝式家庭医生团队不断完善就诊模式,开通家庭医生 24 小时服务热线,整合医联体内资源,为危急重症的签约患者优先提供院内专家会诊,院外双向转诊,预约专家、专科门诊,并联合海曙区老龄办、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力量与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结对提供精准的就医帮扶、并为有就医困难的老人增加上门体检、上门抽血等服务项目,将提高服务水平与提高医疗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一直秉承着“以爱心换信任,把患者当亲人”的理念,无论接诊、出诊,他们都坚持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和家庭情况,分类做好诊疗方案,提供更个性化和细致的服务;无论晴雨风雪,都坚持按约定的时间入户诊疗和回访。通过细致入微的技术服务和走心交流,赢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成就了独具特色的白云粉丝式家庭医生团队效应。通过几年的努力,截止到 2018 年 4 月底,毛泽燕签约居民在签人数 638 人,签约居民 A 级档案比例 92%;签约居民新建档案健康体检率 100%,签约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率 91%;签约慢性病人诊间随访率 67%;续签率 82%;签约居民服务满意率达到 97%。
66 年多以来,毛泽燕带领的白云粉丝式家庭医生团队致力于为签约的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称号,为促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以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模式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个人的荣誉也纷至沓来:2015 年“白云街道优秀社区医生”、2016 年“浙江省优秀基层医生”、“第三届海曙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7“宁波好人”、 年度“海曙区五星级家庭医生”……2018 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基层司社区处鄂啟顺处长到白云中心调研家庭医生工作,通过与毛泽燕医生的访谈后,被毛医生的工作深深地感动,并主动要求成为毛医生的“粉丝”。
责任在肩,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毛泽燕没有心浮气躁,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她深知,多少荣誉都抵不过患者的一面口碑。她常说:“患者成为了我的知心朋友,让我体会到其他职业难以体会到的满足与自豪。提升素质,扎根基层,为签约的‘粉丝'们毫无保留地奉献我的‘心'意,是我毕生的追求。”
“但愿世间人无病”——我是全科医生
嵊州市三界镇中心卫生院 杜哲锋
我出生于医生之家,在父母亲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对“悬壶济世”怀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憧憬。我从温州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服务群众的医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救死扶伤、抢危济命”的责任;没有隆重的仪式,有的只是成为“群众信赖、医德高尚”的好医生的信念。三界镇中心卫生院,这是我父母亲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顺着初心,2007 年,选择这里作为我参加工作的起点,也算是从父母亲手中接过了“悬壶济世”的接力棒。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参加工作十一个年头,乡亲们称呼父亲的“杜医生”,已经转变成称呼我“小杜医生”。一声声、一句句的乡音让我既感动又无奈,感动的是我已经深受乡亲们的信任,无奈的是找我越多,代表着乡亲们得病的越多。作为全科医生的我,就像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钉,哪个岗位需要,就在哪个岗位认真、踏实地工作......
“每天早到十分钟,推迟十分钟离开。”父亲严肃地对第一天上班的我说。作为年轻人的我无法理解,可当我来到科室,看到早已排在走廊里一堆堆急迫的乡亲们时,我顿时明白了。我做不到“世间人无病”,可我每多看一个病人,就能多解决一份病患,我能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一个年头,可我知道,我仍会继续坚持下去、必须继续坚持下去。
在乡镇基层做全科医生,碰到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陪伴的人又少,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痛苦。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刚刚结束夜间值班,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会。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个陌生的、急切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小杜医生,我家老太婆突然气急,呼吸不顺畅,能不能来家里看看?”我立刻询问病人状态和详细地址,带上急救箱驱车赶赴北街。原来十八年前,三界北街村的孙秀娟就得了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由丈夫宓孝槐常年悉心照顾。这天,孙秀娟突然出现双下肢水肿、气促等症状,无法上医院就诊。丈夫宓孝槐有点不知所措,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出我曾留下的电话,给我打了电话。从那天起,他们夫妻俩逢人便说我是他们的恩人,每次我去他们家回访,总是热情备至、充满感激和信任。
三界镇南街村的章奶奶是我的结对志愿服务对象。我会定期看望章奶奶,为她制作健康食谱、检查各项指标,跟她聊天谈心,这种模式,就像交朋友一样,可以让病人进一步信任自己,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这已经成为我工作之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都有肩颈痛、腰背痛的病症。于是我跟随绍兴市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艾建平学习颈肩腰腿痛专科治疗技术,当我学有所成后,院里专门设立“颈肩腰腿痛专科”室,每周五的早上,我的这个科室是最忙碌的,甚至吸引了市区、其他附近乡镇的病人,专程赶来就医。
我作为一名乡镇的全科医生,还是一名联村责任医生,经管人数达到 2 400 余人,其中 65 岁以上老人 600 余人、
7各类慢性疾病患者约 400 人;每天负责住院病床 9 张,同时诊治门诊病人 20 余人。2017 年,我还被评为嵊州市群众最满意的十大基层健康卫士。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看到病人痛苦地来,高兴地离开,自己就会收获一份喜悦。我愿化为泥土,无谓功名,无意是非,平淡一生,为其奉献!
家庭医生团队的春夏秋冬
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瑶
飞驰的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这座城市,他们的律动点缀着美丽的天府之国,这就是城市的节拍。繁忙的人儿们,请驻足停留,你有见到犹如辛勤劳动的蜜蜂般可爱的白衣天使——老马路家庭医生团队的成员吗?让我为你们送上一幅美丽的画卷,那里有他们的春夏秋冬,也有他们的饱含热情,还有她们的灯火阑珊。你定会带着这画卷走向远方,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房,传递一份小小的、最诚挚的感动。
8画卷里的春天,一片绿色葱葱、生机盎然,鸟儿在树梢欢快地歌唱,听,它是在为我们的护士小妹伴奏吗?“闵护士,你要去哪里呀?这么好的季节,我们一起去玩吧!”闵小妹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谁不爱大好春光,但是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原来她是要去给患有大面积褥疮的张婆婆换药啊。婆婆几年前因为脑梗死不幸瘫痪在床,本就失去了正常人最宝贵的自由行动能力,还要忍受褥疮的缠绵难愈,身为辖区的老马路家庭医生团队必然要履行维护居民健康管理的职责。于是上门换药的任务就落在了闵护士身上,她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来扶持婆婆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闵护士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出碎片时间亲自上门服务,一次次重复的伤口换药,一句句贴心的问候,她的执着与单纯给了婆婆勇敢生活的信心,她简单质朴的举动为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画卷里的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知了躲在树叶下乘凉,还一个
劲地鸣叫,让人听着好生烦躁。“这路上都没人了,你还要往哪儿去呀,
不怕中暑?”游小静嚷了一句“别叫了,再热的天也不能放着工作不管呀,
一群闲虫!”“什么任务非要出门呀,在办公室打电话就好了,还有空调吹。”
游小静眉头一皱“很多老年人都不觉得肺炎疫苗的接种对他们的身体有多
重要,我们只有亲自下社区给他们一个一个的宣讲才有用,他们少生病了,
于个人、于家庭、于政府,都是莫大的好事呀。”她的语言里没有华丽的
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但我能感受到最实在的坚持,以老百姓的健
康为己任是我们团队公卫人员工作的最大动力。
画卷里的秋天,硕果累累,一片金黄,黄的那么绚烂夺目。我们也将展示出辛勤工作一年后丰盛的果实,它既酸、又甜,还有些许苦涩,也无妨成为天底下最精致的秋实。我们团队所有成员都为这果实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尤其是我们最为辛劳的全科杨医生。杨医生说“现在国家很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就是让双方建立长期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促进基层首诊,推行分级诊疗,让老百姓愿意并首先选择家庭医生团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要服务好大家,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接诊病人,与其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和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工作量是巨大的。但是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在不断缩小这个时间,现在仅需要半个小时。我相信以后会更短。”“也许你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很茫然,到底我们要做些什么,下面就是我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车阿姨曾经是一位健壮的高校体育老师,因为以前没有家庭医生团队的贴身管理,忽视了高血压的问题,没能及时接受药物干预治疗,突发脑出血以致下半身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后来是在一次我们下社区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她的老伴,我们给他详细讲解了签约服务的内容以及好处,遂与我们团队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合同。我们团队根据车阿姨的血压、血糖、血脂等一系列指标给她制定了健康管理计划。并坚持每个月对她进行上门服务,测血压、测血糖,并教给她以及家属预防褥疮的相关知识。因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车阿姨也有心情烦闷的时候,我耐心的听她倾述,
为她解开心结。有时哪怕只是需要药物,我们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会及时为
车阿姨送药上门。正是有了大家的努力,车阿姨病情平稳,从未病重住院。”
画卷里的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成都市优秀家庭医生团队表
彰大会上,我们团队在广大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海选,获得了“成都市
优秀家庭医生团队”这个称号。这也是对我们团队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
对中心的践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鼓舞。在中心的总结大会上,徐主任谈
到“有了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以及信息化的支持,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
条更好的发展之路。连续两年的考核第一名就是我们努力工作最好的证明,
9也让我们看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曙光。”是啊,冬天不是一年的结束,而是来年的蕴藏,“瑞雪兆丰年”,相信我们未来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用我们的实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前行。
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团队
飞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弧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秦红莉
踏入全科医学的领域是曾经的我万万想不到的。一直以来的梦想是长大后要做医生,哪个专业倒也没想过。2009年考入河南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后,很欣慰以后可以当医生了,都说医学生很苦,厚厚的课本可以堆积成山,但靠着兴趣和热爱我一直很享受其中。直到 2014 年考研那年,又面临一次抉择,当时想着既然热爱这个行业,就试试医学的最高殿堂吧,于是 2014 年 9 月考入北京协和医院,同时凭着阴(命)差(中)阳(注)错(定)的运气成了北京协和医院首届全科医学研究生。
刚接触全科医学,可以说是我最迷茫的时候。2014 年之前我确实从未听说过这个专业,更谈不上理解,只记得刚入学时北京协和医院的老师所说:不管是哪个专业,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始终是首要的。期间与老师们在实践中共同探索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和医患沟通能力、定期接受科研培训、定期与社区老师进行病例谈论、耳濡目染各种带教能力、参加各种培训或交流活动拓宽见识……回顾 3 年研究生规培学习,我从一名临床小白成长为可以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强化了带教意识,获得了不同的经历。很幸运自己是在一个规范诊疗、教学氛围浓厚、有情怀的医学院完成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最重要阶段,言传身教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优秀的老师们让我看到了以后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2017 年 7 月完成了为期 3 年的全科医学规培。毕业后面临着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工作的问题。由于深知当前不止是缺少社区全科医生,更缺少培养全科医生的人,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的形式不限于一种,于是在 8 月份入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成为了一名全科医学带教老师。我热爱这份工作,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做同样的事业,不止可以做喜欢的临床工作,还可以将自己所学授与别人。时间飞逝,回头看已经工作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对全科医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不止肩负着守护居民健康的重任,还肩负者培养一批批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的责任。希望自己在不忘初心的同时,不辜负所选事业。
不管是从事全科还是专科,仅仅是精彩程度不同而已,全科和专科始终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希望:全科医生能做好健康和医疗费用“守门人”的角色,专科医生则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共同为实现分级诊疗而努力。
10有人说首诊制度在中国很难实现,也有人说全科医学的发展在中国势不可挡,有人说全科医生的前途渺茫,也有人说全科医生前途最好……我对自己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待时机,做好准备。
在 1999 年被美国著名杂志《Lifetime Magazine》选为“20 世纪最杰出商业女性”的玫琳凯艾施,每每谈到自己成功秘诀时就会说到大黄蜂的故事:“空气力学证明,大黄蜂是不能飞的,因为它的肚子大、身体重,而翅膀却很薄。可是大黄蜂不知道自己不能飞,它拍着拍着翅膀便振翅高飞了。”虽然不知道最终是否能振翅高飞,仍希望自己是一只有梦想的大黄蜂。也愿你和我忘记来自周边的嘈杂,在当今有利于发展全科医学的大环境下努力振动自己的潜力,飞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弧线。
其实,我还有一个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奶茶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奶茶店里同时开一间健康咨询夜门诊,白天从医院下班后,晚上 20:00 到 22:00 与客户喝着奶茶,共谈健康管理……这个不太靠谱、天马行空的想法我自然是没报多少希望,但仍然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信任筑就生命健康屏障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丁姬萍
作为一名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我无时不刻都在想着如何利用好公共卫生的资源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家庭病床解决了住院治疗和家庭护理的各自不足,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患者掌握病情观察技巧,学会必要的家庭护理技能,将医疗护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节约了医疗资源,方便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使患者和家属切切实实的享受到了居家医疗护理的实惠。
随着西湖大学的开建,三墩双桥片区大范围拆迁,其中山联村顾家塘
的拆迁安置点,居住着两百多个 75 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村里的老人大
多数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 90 岁以上的老人有 9 个,失能老人和残疾人
有 15 个,作为最一个基层的医生,为了方便这些这些老年人的就诊,我每
个星期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到这里为这些老人进行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2018 年二月底,春日的暖阳还未照透冬日留下的残冰,空气中更显阴
冷,93 岁的汪奶奶因“肺部感染,2 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住进了市一
医院,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
老奶奶不想继续住院治疗,家属无奈只能接回家养病。我上门为她仔细评
估病情时只见她颜面浮肿,呼吸困难,神志模糊,微微发着低烧,病情不容乐观,家属希望能再进行输液治疗,考虑汪奶奶现在的情况上门输液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将情况如实告知了家属,
11并告知病情可能出现的结果,可是汪奶奶儿子的一句话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他说:“丁医生,我们相信你!你只要按你的治疗计划去做,出现一切不良后果我们都能接受。”听了这话,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家庭医生最大的成就,于是我为她建立了家庭病床,定制了一套居家治疗和护理计划,帮助联系了氧气,和护士每天上门为她抗炎、平喘、输液等治疗,还进行了饮食指导,心理慰藉、家庭护理等指导,经过一周的治疗,汪奶奶的病情神奇般的好转了。体温也退了,肺部啰音也少了,神志也慢慢清晰了,于是我停了输液治疗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和中药调理,一个月后,汪奶奶恢复了健康,并参加了孙女的婚礼......
每当想到汪奶奶开心的参加孙女婚礼的情景,我都会不自禁的在脸上微笑,因为这是我成为一名家庭医生最大的成就和骄傲。现在的我不仅仅是为患者治病的医生,更成为了居民的朋友、亲人。记得去年冬天,一场大雪让 95 岁的曹奶奶不慎摔倒导致右髋关节骨折,至上级医院治疗,骨科医生给出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两个方案供家属选择,家属举棋不定来找我商量,问我:如果是我的奶奶我会选择哪种治疗方案?我考虑病人年龄太大又有心肺功能不全,手术风险太大,建议选择保守治疗。家属一听就同意了我的意见,曹奶奶于是回家养病,没多久,老人家的臀部及足跟等多处出现了褥疮,我上门为她建立了家庭病床,对她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检查了各项生命体征,对各种健康问题进行了评估,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褥疮处理,更换导尿管,抗感染治疗,活血化瘀补中益气等中医治疗,还对家属进行防褥疮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等的护理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曹奶奶从卧床不起到能坐轮椅,到现在能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几步,曹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自签约工作开展以来,让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患者在经历了疾病带来的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医生往往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把病患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帮助他们做出理智的选择非常重要。医患之间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全力以赴去战胜疾病。信任可以促使医生制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决策,让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最终使得患者利益最大化,医患沟通中的细致与耐心,尊重与关爱,都是奠定信任桥梁的基石。医患互相信任终将创造生命奇迹。
我的全科医生成长之路
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谭忠明
1997 年 8 月,在萧山区的某个小镇的卫生院里,坐着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书生气很重的小医生,那就是我。一个刚从卫生中等学校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将在这里开始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当时,这个卫生院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刚刚搬进全新的门诊大楼,分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和口腔科等科室,作为一家小镇的卫生院还是比较先进。当时我们那里还没有全科医生的概念。虽然分了这么多的科室,但我进院工作后发现,其实在卫生院看病,根本不分什么科,只要病人相信你,你能解决病人的问题就行。那时的我是初生牛犊不拍虎,什么病人都敢接。当然,有很多病人我是没有能力去治愈的,但我还是尽力去帮助他们,我知道作为医生我必须这么做。这也许算是全科医生的雏形吧。
2003 年,非典来袭,再一次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医疗技术的局限,让我感觉到医生的神圣使命。记得那年5 月 1 日是我结婚的日子,本来打算给自己放几天婚假,好好出去度一下蜜月。结果非典来了,我毅然放弃婚假,进入发热门诊,成了抗击非典第一线的一名医生。通过这次抗击非典工作的洗礼,让我认识到再多努力也无用的时候,是
12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安慰的。这让我成长了很多。让我体会到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意思!
2005 年,我有幸参加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认识了全科医学是以人为
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
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医学学科。让我知道了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必须具
备的能力有:一、处理常见疾病与病患的能力。二、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
包括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性问题、饮食与营养问题、酗酒与药物成瘾等
问题。三、处理家庭问题方面问题的能力。四、处理社区工作方面的能力,
做好一份社区诊断报告,并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问题。五、处理社会与伦
理学方面的能力。六、自我与事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以求不断进步。通过两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使我的诊疗思维模式发生
了变化,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转变
到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主动为社区全体居民服务。
2006 年夏,天气炎热,萧山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正在如火如荼
的进行中,我作为卫生院一名年轻骨干医生,很有幸参加了那么大规模的
全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那时,电话、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靠的
就是我们的一双手和两条腿。白天在诊室里看病,下了班,匆匆忙忙吃点
晚饭,就随着村子里对每户都比较熟悉的老人,一户一户上门去为他们建
立健康档案,当然都是纸质的。第二天回到卫生院再一份一份输入电脑。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写了多少字,敲了多少键盘才完成了居民的基础健康档案,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是能走到老百姓的家里去为他们的健康服务还是蛮开心的,同时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状态下,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与人的沟通能力明显增强,看病的能力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的增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的服务对象是你最好的导师”!
这么多年下来,在全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事,也不知道从我服务的对象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全科医生的价值所在,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记得有一天,我丈母娘家的村里做社戏。因为在农村,没有像城市里那样的剧院,有的只是在露天村民自己从家里带出来的椅子。那天晚上正好有空,我就带着儿子一起去看社戏,由于我们去的比较晚,场地上已经基本没有空位了,我正想离开时,坐在那里看戏的村民几乎同时站了起来喊:“谭医生!请到我这里来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当时一下子愣在那里,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当然,要做一名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全科医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训的,2009 年 12 月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学组的成立大会。让我看到了全科医生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2016 年 11 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科医学大会,让我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组织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进一步让我感受到了全科医学的强大。同时也让我享受到了网络带给我的便捷与帮助。在方教授的引领下,我顺利地进入一个终生学习的良好平台“邵医全科医学钱江论坛”,在这里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思维模式,更学到了敬业精神!
2016 年萧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始,我们全科医生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随即拉开序幕,作为基层的一名全科医生始终不忘“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初心,砥砺前行。
我身边世界冠军的家庭医生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蒋金贝
下班啦,我正要锁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过来,原来是我的搭档刁亚红医生,她拿着一摞资料焦急的冲我喊:“等一下,等一下,帮我复印一下病历嘛!谢谢,谢谢......”
我疑惑的看着她,“你要复印病历?病历不都在电脑上面看得到吗?”
13她面露喜色,“这是一个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病历,吃了我开的八剂中药,结石就没有了!我觉得好神奇呀!我要留下他的报告好好研究!麻烦你了,谢谢!”
我看着她拿着那一叠报告单欣慰的笑容,可真像一个孩子,她可是在我们社
区工作了十六年的全科医生,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疲倦。像她自己所说,“我
一来到这个岗位上,看到门外坐着的病人们,就有使不完的劲,病人既然找到了
我,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呵护居民的健康就是我应尽的责任!我给他们看病,
关心他们,同时他们也随时在关心着我,这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刁亚红,副主任医师,成都市劳动模范,武侯区十佳社区医生,武侯区“感
动武侯”提名奖获得者,2016 年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十佳全科医生”。
诊室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锦旗,柜子里细心保存的小物件都是居民们对她满满的
谢意和爱,李婆婆说她就像自己的女儿,10 年的铁杆粉丝江大爷全家几代人对刁
医生更是无话不说,早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她当成了家里的一员;今年 5 月,花样
游泳世界冠军蒋婷婷、蒋文文与她续签了家庭医生协议......这样的事迹数不胜
“多学点总比少学点好!”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俨然有很多的粉丝,但她从未停止学习,业务上精益求精。每年开展的“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前都会亲自在自己身上多个部位试药,不断调整用药量,力争病员用药效果好而不影响美观和减少起泡带来的痛苦。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学习的机会,曾跟师脾胃病名医王再谟教授和老中医师亓鲁光教授;重视中药学习,自学中药药师,识中药、知中药、钻研中药。
为了病人着想,尽量选用疗效好而又价廉物美的药物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跟进患者病情,随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钻研医学知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各科知识,不管专家还是同事,都是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她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管理慢病,诊治儿科、妇科疾病,是一位业务全面的全科医生,她不断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
我做刁医生的搭档护士时间不长,她对病人的那份耐心和细心我都看在眼里,常常忙到忘了吃午饭,同事帮她打好午饭放在她桌旁,病人让她先吃饭再看病,她总是微笑说:“没事,看完了,我再吃。”
在三楼经常有病人拿着报告单问在哪里复印,开始我很困惑,为什么刁医生的病人老是要复印一份呢?直到那天下午,看到一位从医二十几年的医生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才知道,全科医生没有像急诊医生抢救病人的那样伟大,她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病人排忧解难,她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样不断钻研、学习的医生,是病人的幸运,也是玉林人的骄傲。
14作茧化蝶添医景——全科医生李艳霞从医二三事
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艳霞
我是一名在宁波基层海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工作了
近十年的全科医生,从“菜鸟”到“全能”,酸甜苦辣,个中滋
味,唯有自知。这个过程,是自我“织茧吐丝”的过程,更是
努力为患者“破茧化蝶”的过程。
全科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工作中不仅有被误
解和烦恼,也有感动和震撼。曾经有一名 32 岁的男患者,门诊
化验空腹血糖 22.1 mmol/L。该患者已经有十年糖尿病病史,间
断服药,前一年就已经检查出胰岛功能很差,但未规律治疗。
于是,我建议他,需要到内分泌科住院做进一步治疗。“啰嗦什
么,活几天算几天,给我开点药吃,死了我也不找你。”他眼睛
一瞪,生硬的语气中带着一种绝望。我理解他无奈又无望的心
情,于是我一边给他找来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晚期透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等图片,一边为他分析病情未控制的严重性。最后,他终于同意转诊住院,后来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他来我门诊配药,还主动感谢我。“医生,我让儿子提前十多天就准备挂大医院的专家号,好不容易挂上了,等了一上午,结果做完检查,专家下班了,下周的专家号又没挂上,我这一堆的检查报告也看不懂,今天特地拿来让您帮我看看。”全科医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医生会说,我们基层很多检查没有,所以有的检查我也看不懂;有的会说这个不是我给你开的检查,还是找给你开的医生看比较好。我刚走上全科医生的岗位时,也有过这些想法,直到有一天一位患者和我说:“李医生,多谢您上次提醒我化验单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值增高需要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才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早期手术,现在康复了。”我微笑着说:“不用谢”。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曾经的我也和世人一样,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当领导让我做二级精防医生的时候,无异于当头一棒,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扭曲的面孔,第一反应就是抗拒。但是随后一个患者的故事让我改变了看法。那是我的一个三年多的老患者,在例行的开药检查后,她落寞的看着我,幽幽地说:“真羡慕你李医生,工作稳定,性格开朗,要是我的女儿也能跟你一样,我不知道该有多幸福!”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女儿不好啊,她做什么工作的呀?”她面露难色,艰难地开口:“我女儿精神不太好。” 接下来的谈话出乎我的意料,这位阿姨的女儿 34 岁,患精神分裂症 6 年,发作时会被强行送去精神病院住院,6次住院史,平时在家中基本不出门,除了吃饭睡觉什么也不做。看着这位阿姨满脸的哀伤,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脱口而出:“哪天方便,我去看一看她吧!”她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也不说话,呆滞的双目,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这是我第一次随访时看到的。随后我只要有空就去这名精神病患者家里,
李艳霞为患者家属培训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知识尝试着和她聊天,慢慢地走进她的心里。后来我们还加了微信,她终于开始主动和我交流。一开始我不敢多说,只做一个倾听者。随后针对她的状况,我向精神科专业的老师请教,一边学习一边疏导她,慢慢地我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渴望。她说她不想成为父母的负担,但是又害怕出去工作。我不断地鼓励她,督促她定期复诊,规律服药,直到她恢复自信,找到了工作,重返社会。她很开心,和我成为了朋友,最开心的是她的母亲,她总是说,多谢您李医生,现在女儿独立了,等我百年之后也就放心了。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一股暖流。
15我们团的故事
丽水市松阳西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慧玲
健康是公众最重要也是最珍贵的资源和财富,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起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健康促进的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习总书记也在全国健康大会上指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基层的医务人员的我们就将起到排头兵的作用,用心筑起维护健康的坚实的“防洪堤”。我们的团没有军人,我们都是白衣战士,我们没有枪,没有炮,我们用真心和专业抵抗疾病,控制慢病,我们是健康的守护者。
小牛肉:团长小牛肉,与其说是小牛肉,不如说其牛肉干更贴切,因为他长得挺瘦。个子不高,瘦,脑袋贼灵光,口才一流,论长相,典型南方人,口腔主治医师,健康促进科科长,年轻,有才气。我们团核心人物。
老吴:最美乡村医生,六十有余,热心肠,爱管闲事,儿女都已经成家,家庭条件优越,本可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但他一心系百姓健康,在村里开了一个诊室,不为赚多少钱,就想给村民一些帮助,一些方便。
英姐:主管药师,为人和善,话不多,干事忒积极,属于勤劳善良的代言人,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用她的话就是,反正儿子也在外面读大学,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在单位干点事情。我们团队工作积极分子非她莫属。
欣妹:我们团的颜值担当,中西医结合专业,家是浙江省最美家庭,妈妈是丽水最美医生,从小受妈妈的影响,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我:主管护师,入团之前一直在接种门诊做着预防接种的工作,不迟到不早退,没毛病没先进,一心以相夫教子为主,工作为辅,一直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家庭过得更好,如果因为工作影响了家庭那就是背道而驰了。直到有一天我加入了西屏片三团健康卫生服务团队。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平凡却伟大】
16村里的潘大爷,今年 62 岁,20 年前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那年潘大爷 42 岁,大儿子 15 岁,小儿子10 岁,突然中风的潘大爷被送到医院抢救后,挽回了一条生命,却从此卧床不起。潘大娘一边照顾着生病的他,一边拉扯两个孩子成人,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我们每次都直接去他家里随访,大娘一见我们就拉起我的手说:你们真好,工作这么忙还主动到家里来帮老头子检查身体,现在的政府真好,坐车不用钱,养老居家吃饭也不用钱,还有你们这么多医生来管理我们的健康,你们简直比我儿女还好。夸得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这质朴的语言却让我们神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潘大爷却会说“我是个早该死的人啊,活着拖累大家”潘大娘也会说“我这辈子就被他害了,苦啊”!可每次下去的时候都是看见大娘把大爷收拾的干干净净,喂得白白胖胖。有太阳的日子,总把他推到门口的空地晒太阳,阳光洒在大爷的脸上,大娘在一旁洗衣裳。我想如果没有那负重前行,生活该是多么的岁月静好。每次随访完,大爷总会说“要是那时候就有签约医生就好了,村里的那个谁谁血压都控制的很好,还有那个谁,听你们医生的及时去医院,防止了一次中风,现在都能下地干活了。”老人说起这些话的时候满是感慨,像是后悔又像是期待。我不禁思考起来“也许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我们做的工作绝不平凡。”
平凡的故事,铸就不平凡的全科路——记录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周巍峰
金华市婺城区三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 徐静萍,周巍峰
金华市婺城区三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共配备 2 医 2 护。社区医生团队承担着洪坞站下辖的洪坞、万达、王下滩 3 个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1)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做好社区居民签约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的日常医疗保健需求。(2)按慢性病管理规范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随访咨询、用药指导,开展对老人、困难人群的随访指导和健康干预,做好社区转诊内的和出院后随访工作。(3)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讲课、咨询、上门宣教、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4)掌握区域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社区内传染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病人的管理,督促服务对象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做好社区协管工作。(5)提供社区内服务对象关于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免疫规划接种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6)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台账与居民电子档案的管理,按年度整理归档。
这里讲述几个洪坞站日常工作中感人的小事,更好的诠释社区医生工作的内涵吧。社区随访,方便你我他
又到了每个月的 13 号了,这是社区医生与米兰花园小区居民的社区约定日。社区约定日是社区医生到社区上门给高血压、糖尿病居民做社区随访的日子,每个月的固定日期三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都会提前一天通知居民,当天准时出现在社区。这不周巍峰医生带好了血压计、血糖仪、随访表和一名社区护士早早的来到了米兰花园小区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里已有几个居民在等候了,都是测餐前血糖的居民,都是老朋友了。其中有个叫胡力平的病人更是热情上前打招呼:“周医生今天又这么早啊!”“当然要早点啊!你们都空着肚子等测餐前血糖,我来迟了怕你低血糖找我负责啊!”周医生开玩笑的回应着。胡力平这个居民又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是周医生重点管理的病人,以前他的餐后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周医生一个一个药给他换,药物剂量一点一点给他调,通过 2、3 个月的调整终于把他的血糖、血压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其实不止他还有许多病人都和胡力平一样,通过周医生的随访和用药指导,血糖、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很累,但看着居民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周医生也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心中暗暗的说:“明天的下一个小区的社区约定日也要加油啊!”双向转诊,健康共维护
社区门诊总是这么忙碌,好像永远有看不完的病人一样。周巍峰医生已经在门诊忙碌快一个上午了,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金阿姨,你哪里不舒服啊!”金云仙,是周医生第一批签约的病人。金阿姨住假日城市花园小区,有高血压、早搏、骨质疏松,现在服用厄贝沙坦、吲达帕胺、稳心颗粒、倍他乐克等药物。周医生心里已默默的把病人的基本情况理了一遍。“周医生,这几天我手脚都有点麻,还头昏,心里也有点发慌!”通过检查,血压 170/90 mmHg,
17心律不齐。“金阿姨,你血压很高,心律也很不好,加上还有肢段麻木,要考虑脑卒中可能,要不我帮你转诊到上级医院再检查一下。”社区双向转诊是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社区医生帮病人填写好转诊单,并在转诊电子平台和接诊科室医生联系好,患者就可以直接去就诊了,大大减少了患者就诊流程。刚开始,金阿姨还犹豫嫌麻烦,在蔡医生的耐心解释下,觉得挺方便的就去了。“金阿姨,上午去医院了吗?”不放心的周医生下午打电话询问了下。“周医生,还好你叫我到医院,说我是心梗前兆,再耽误就危险了。我已经住院检查了,有社区转诊单不管门诊还是住院都优先安排,谢谢你啊!有签约医生真是方便我们老年人了!”“好的,住进去就好,等你出院了我再给你做个出院随访吧!金阿姨安心养病!”挂完电话,周医生这才放心的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服务到家,为患者着想
王忠民,是周巍峰医生管理的一个重点病人,高血压,自从几年前脑卒中后一直生活不能自理,基本靠爱人曹桂琴照顾。因患者行动不便,周医生每隔 2、3 个月就会到家里进行家访,量量血压、测测血糖,询问一下基本情况。这天周医生带好随访工具,又来到了王忠民家里。“老王,最近都还好吧,来帮你测下血糖、血压。”“周医生,又麻烦你了,真不好意思啊!”“应该的,这是我们社区医生应该做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血压、血糖都控制的不错,曹阿姨照顾的很好啊,你们家属也辛苦的。”“老王就是行动不便,下个楼都不方便,这不体检也不方便去。”周医生一听居民体检不方便,本着服务居民的原则就建议说:“曹阿姨,你看这样好吗?今天我把王叔叔的物理体检做掉,明天我和护士过来抽血、接小便、,这样我们也可以把基本体检做掉了。”“太感谢了!这样真是方便我们了!”其实像王忠民这样的重点管理居民社区还有好多,周巍峰医生都定期的进行家访,回来后还要完善健康档案,真正的做到了服务到家。
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实就在洪坞村老年活动室旁。社区居民无论看病配药还是健康咨询、都非常方便。有些居民也已经形成习惯,每天都会来卫生服务站坐坐,量量血压,像朋友一样和社区医生聊聊家长里短。
其实这些也只是洪坞社区卫生服务站许多日常实物中的一小部分,感人小故事也还有很多。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的社区医生默默的付出,我相信我们的社区卫生事业会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医生
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
2018 年 3 月 23 日晚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观看了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震撼的画面,见证了我国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电影中“振华 30 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的惊险场面、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 号”的稳如泰山、人类历史上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的“中国天眼”,还有 C919 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画面至今还在我的脑海的回放,使我强烈的感受到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纵观整场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西藏达孜县扎西岗村第一书记洛措艰辛扶贫的感人故事。影片中记录了洛措为了村里洛桑旦达一家脱贫易地搬迁,从 2015 年起,隔三岔五,几十次去他家谈工作。
18但是洛桑旦达割舍不下家中依赖了半辈子的田地,始终没有同意签字,并对洛措产生了反感。用洛措说的一句话“今天找他一趟,明天再找他一趟,人家就可能不愿意见我,都不愿意给我开门了”。为了让洛桑一家把土地租出去,解决他的顾虑,洛措经过种种办法,找到了租户到他家签字,但洛桑旦达拿起笔要签字的时候,他又把笔还给了洛措,还是拒绝签字。再一次做思想工作失败,洛措脸上那种委屈的表情,含着泪水无助的眼神,扬天长叹后苦涩的泪水直往自己的肚子里吞,这种滋味只有自身经历后才能亲身感受。基层工作有时候真的很难啊!但哭归哭,流泪归流泪,工作还得继续下去,擦干泪水,调整心态,继续为了西藏脱贫努力奋斗。最后,倔强的洛措想办法把洛桑一家带到了安置点参观,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易地搬迁。当洛桑旦达看到漂亮的安置房,还有配套的工作环境,他终于放下心中的顾虑,直说共产党好,并同意签字搬迁。洛措的心终于安定下来,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洛措的感人事迹,让我感慨颇多。作为基层医生的我,想到了去年年初我作为家庭医生入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情景。通过政策宣传,签约村民们可以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免费健康咨询等服务。村民们都很踊跃签约。当来到一位 50 多岁的孙大哥家中,进行宣传,孙大哥不同意签约。原来他去年得了心律失常,到杭州做了射频消融术才得以治疗。孙大哥认为他的病我们医院不能治疗,签约了也没用,就没有签约。自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施以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拒绝签约的农户,我的心里虽然有点难受,但本着自愿签约的原则,我没再坚持,就灰灰的离开了他家。回来后,我琢磨着为什么孙大哥不想签约,是不是我的解释工作没做到位,想想他的病情需要长期服药,还是决定到他家再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签约。
第二次到他村里,看到孙大哥正带着孙女在路边玩,我再次详细地向他解释了签约的政府政策,对他说签约政府不需要他交钱,而且还能享受到一些好的政策服务。没想到他态度坚决,一根筋就是不签。并说生病会到大医院看的,不用你们担心。当时的情景,我也像洛措一样,一个大男人委屈得眼泪在眼圈里打滚,就像洛措说的那样“他不理解你的苦心”“他们自己的事情还要我给他们操心”。
我自认为我还是有能力做好家庭医生的,为了能让孙大哥有家庭医生,为他的身体保驾护航,我决定第三次到他家去签约。三天后的周末,考虑到周末他的子女在家,希望通过他的子女,让他签约。临近中午,考虑他们一家应该吃饭在家,我走进了他的院子。果然他家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看到孙大哥和他的儿子、媳妇都在,我把政府的文件详细地解读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家庭医生签约,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儿子毕竟是文化人,了解政策后,说了他爸一顿,说他这么好的政策都不知道享受。孙大哥也觉得我三次登门签约,感化了他冰冷的心,就拿起笔签了名字。
习总书记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奋斗。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做到极致,总会获得“一滴水融入江河”的境界之梯。作为基层健康“守门人”,我将实干肯干,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为“厉害了,我的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金华市开发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英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师,老百姓的知心人”是我最初踏入社区工作的初衷,去年 9 月份,单位正式推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就更拉近了我和居民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家庭医生,当服务对象有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以及一般性慢性病,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当服务对象有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还了解他们的病史,诊断后认为应该转诊到上级医院,往往能够提出更准确的建议。既有效解决了小病小痛不用再去大医院排队的问题,又解决了服务对象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很可能会挂错号、选错专家,多花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的问题。当然我们除了要解决服务对象日常的头疼脑热等问题外,还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帮助大家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我签约对象中的一位阿姨,自己是高血压患者,家中还有个中风的老伴。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照顾老伴上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自从签约家庭医生之后,我定期地通过家访,门诊随访,甚至对他们家庭饮食上提出建议,看着老伴精神一天比一天好,阿姨还特地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因为政府安置的原因,她们家现在已经住在乡下了,但通
19过互联网加我们经常会像家人一样语音甚至视频聊天,经常会叙叙家常,俨然我已经是他们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人虽走远,但服务却常伴身边。
另外我会对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就像恋人,朋友之间的约定,每个月的 15 日是我签约团队和园丁新村居民约定的随访日,每次我都提早到社区,好多次有大爷大妈把家里的早餐都给我带来了,如自家人般的相处,令身为家庭医生的我很欣慰。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管辖的居民,2017 年 10 月,我在二胎产后不到两个月时,就又全身心地重返家庭医生的工作岗位。
从事签约工作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付出很多的劳动和艰辛,除了门诊签约以外,我们还要上门签约。虽然遭遇过不理解,但我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们服务的深入,家庭医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以及签约给居民带来的好处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可。我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也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尽可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不愧对家庭医生这个称号!
关注患者健康,关注患者家庭
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郑英奇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接到了签约居民郑师傅的电话,他提出想借轮椅带他妈妈去市一医院看病。郑师傅今年 72岁,他妈妈杨奶奶 91 岁,都是我的签约居民。杨奶奶去年因肺部感染曾经在市一医院住院,出院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郑师傅一个人辛苦照料生活起居。郑师傅说杨奶奶下肢皮肤烂了好几天,郑师傅也是一位老人了,带着年老的杨奶奶一个人去看病,肯定很辛苦。作为他的签约医生,我该如何做呢?我有郑师傅的微信,赶紧让他拍了照片发给我,并让他帮杨奶奶测量体温,杨奶奶没有发热,从照片上看是湿疹伴感染。在电话里和郑师傅沟通过病情后,我让签约助手先给郑师傅带去 2 支药膏,一支艾洛松软膏,一天涂抹患处两次,一支莫匹罗星软膏,一天涂抹患处四次。第二天,郑师傅高兴地打电话给我,杨奶奶的腿好多了,继续用药。第三天,我上门给两位老人巡诊。杨奶奶在我这里看病 20 余年了,没有湿疹病史,我认真给杨奶奶体格检查,湿疹伴感染的诊断是正确的。同时我也发现了,杨奶奶活动后气急明显,下肢有轻度浮肿,肺底有湿罗音。看来,杨奶奶的心功能也有问题。但是,杨奶奶心衰不奇怪,为什么会发湿疹呢?果然,我问了郑师傅一些情况,顺便给郑师傅检查了身体。郑师傅躯干和四肢的湿疹面积更大!杨奶奶去年出院后,失智失能,经常大小便失禁,郑师傅长期照料,就这样两个老人都得了湿疹,互相感染。我给母子两人用了同样的药膏治疗湿疹和感染,同时给杨奶奶建立家床,给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又在降压药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口服利尿剂治疗,让签约助手给予居家护理指导。一个月后,母子两人湿疹基本控制,杨奶奶下肢浮肿消退,气急好转,撤离家床。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全科诊疗服务过程中的 7 个主要任务:
1、确定患者的就诊原因,主要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过程、产生原因,患者对疾病的想法、关注及期望,疾病对个人和家庭产生的影响。郑师傅和杨奶奶两位老人,都有高血压疾病病史,老年人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在门诊和上门巡诊时全科医生要多交流,掌握病人第一手的病情资料,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的问题。两位老人没有湿疹病史,发病原因就需要入户时做深入的检查和分析。
2、选择适宜的解决办法。社区医疗与专科比较,检查治疗的手段少,但大部分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的,因此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及时判断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3、对疾病的认识与患者和家属达成一致。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社会经历、家庭状况、学历等各方面会让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期望产生较大的差距。医患双方只有达成一致的,才能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如果杨奶奶在家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病情,就可以减少往返医院所费之人力物力与时间,减少因长期住院引发之合并症,减少因住院所耗费之庞大医疗费用。家庭医生与郑师傅对疾病的认识和期望达成一致,就可以建立家床。
4、让患者和家属参与疾病管理,鼓励他去承担一定的责任。疾病管理包括即时治疗、预防措施和长期照顾,家庭
20医生应采用教育的方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管理,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这个家庭,去年打电话给我说杨奶奶摔倒了,在我上门巡诊前以为是中风或骨折了,巡诊后才发现杨奶奶是因为发热身体虚弱而跌倒。后来我就教会郑师傅如何在家庭正确测量体温和血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这次就诊我也教会郑师傅如何正确涂抹药膏,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在微信里向我报告。
5、有效和恰当使用时间和资源。全科医生的工作繁杂艰苦,要服务好签约居民,需要掌握时间和各种资源,并有效利用,统筹安排。病情稳定时巡诊可以指导签约助手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
6、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提高依从性。医生通过帮助患者解决各类问题,积极与患者及家庭互动,从而保持良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关系。只有全科医生能做到居家照顾病人,家访是获得家庭动态信息的最佳途径,有助于巩固医患关系。
7、保持长期照顾的连续性。患者在家中得到完整的照顾,维持家庭既有的功能与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维持或恢复的健康,或将疾病和残障程度减少至最小程度,使患者可能达到生活上的独立。
全科医疗的核心原则是我们把病人看作一个完整的人,要了解有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全科医疗强调首诊服务,是病人进入卫生保健系统最先接触的服务,他是一种持续性服务,贯穿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对病人进行健康维护与基本治疗,对病人的随访和社区卫生问题负有不间断的责任。
我不是明星,但我有忠实铁粉
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苑社区站 杨璐
李师傅是杨医生多年的老病人,但他一开始是不信任社区医生的。他有超过 10 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但是因为一直不把自己的毛病当一回事,服药不规律、抽烟、饮食不控制,血糖一直控制不佳。一次意外李师傅不慎小腿外伤,他自己在家涂抹“消毒药水”始终不见好。无奈之下只好来医院就诊,杨医生看了李师傅的伤口,详细询问了病史后告诉他:“你的伤口之所以迟迟不好,和伤口的位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血糖没有控制好”李师傅听了非常意外,他万万没想到平时不痛不痒糖尿病竟然会让他这个看起来只有指甲盖的伤口长了 2 个月都没长好。杨医生针对李师傅的情况对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健康宣教,从规范用药到饮食上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如何锻炼身体等进行了一一讲解。针对李师傅的伤口情况建议他先到上级医院的专科处理,然后回到中心继续换药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和血糖控制,李师傅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经过这次事情,加上杨医生苦口婆心的宣教,定期电话跟踪随访,李师傅对高血压、糖尿病有了新的认识,逐渐正视起自己的疾病,知道要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也明白了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现在李师傅已然成为了杨医生的铁粉,全家人都成为了她的签约病人。他说:“以前我总认为社区医生只会配配药,通过这次事情我才发现原来社区医生和大医院的医生比知识面更广,对我们也更有耐心。像我这种有慢性病的病人就应该和社区医生签约,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感觉很安心。平时用什么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检查杨医生比我还仔细还上心。我们全家平时有点小毛小病,给杨医生打电话她都会耐心解答。”
21从这个案例上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全面的医疗业务水平,不断自我提升。社区医院承担着居民的健康守门任务,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需要掌握较强的综合医疗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居民提供全面性、综合性、可及性、连续性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人是一个整体,要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过程,产生原因。只有在接诊的时候详细询问病史,和病人多交流,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的问题,综合考虑病情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全”的特点和优势,这也是全科医生有别于专科医生的一大特点。
2、充分利用医联体资源双向转诊。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应是互补的模式,症状轻微,易于治疗的患者先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处理,筛选后将有疑难的患者及时转诊上级医院专科就诊。案例中杨医生及时帮李师傅预约了上级医院专科门诊,使患者得到了专科医生专业而又有针对性的诊治。现如今专科分类越来越细化,患者有时到了大医院也不知道应该挂什么科室就诊,有了全科医生的预约患者就诊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疑难患者得到诊治后,全科医生又能配合进行患者后期的恢复,即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又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增进了医患间的关系。
3、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依从性。全科医生通过帮助患者解决各类问题,定期随访,积极与患者及家庭互动,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些都能使患者的依从性有所提高。李师傅在杨医生的诊疗、随访过程中,对杨医生建立起朋友般的信任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有利于血压、血糖的控制。心理健康在诊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医学信息的不对等容易使患者对疾病有错误的认识,过于轻视或者过于重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这些都能帮助患者逐渐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减轻疾病给病人带来的恐惧感和压力,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或者痊愈。
全科医生除了需要掌握全面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以人为本,了解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弄明白什么人生病比谁生病了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回归社区医院,信任并签约全科医生,我们也能更好的服务患者。
尽心宣教,让患者接受我们的治疗方案
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
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住院。基层医院,离家近,
方便,报销额度高,省钱,往往是百姓常见病就医的首选医院。
基层医院不像上级医院专科分明,心脏病到心内科,肺炎到呼
吸内科……内科病区有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
的患者,简直是一锅大杂烩。这其中,有好多是七十古稀、八
十耄耋的老人家生病第一次住院,老人家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
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面对着陌生的医护人员,心里难免
有些紧张,也会有抵触防范心理。从没有过的检查和治疗,就
会出现不理解不配合。面对这些情况,作为基层医生,我们在
下好医嘱的同时,更要亲临到床边,听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
们的心理需求,并根据问题与老人家进行沟通和宣教,从而消
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医患之间的隔阂,使他们配合我们治疗。
有位慢阻肺低氧血症的陈大爷第一次住院,需要吸氧,护
士交班时说他就是不配合吸氧治疗,言语当中有些怨气。我走
到病房里,看见陈大爷拉着脸,头偏向一侧,吸氧管放在床边,
湿化瓶中冒着气泡,可以想象护士在给他吸氧的时候,他不高
22兴也不配合,护士走后他就自行把氧气管拿掉了。
我走到他身边向陈大爷问了好,并用听诊器给他听了心肺,听到两肺有痰鸣音,还有心脏跳得快。听完后我握着他的手,微笑着对他说:
“陈大爷,你感觉自己气闭好点了吗?”
“闭都要闭死了,还会好?”陈大爷板着脸说,显而易见他心头的火气还是很大,对我们的治疗不是很满意。
“你的气闭是你的肺部的毛病多年发病引起的,血里面化验出来你身体里的氧气太少,所以要吸氧。”我接着说。
大爷一听说我要他吸氧,睁大水汪汪的眼睛冲着我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和我们空气有什么两样啊?吸吸有什么用啊?而且还花钱。我来医院是治疗咳嗽、气闭的,你们给我消消炎就可以了,吸什么氧气啊?再说,这氧气吸着,我上厕所、吃饭、睡觉都不方便,鼻子还不舒服,我不吸氧。”只见大爷喊完后,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连声地咳嗽着。
我知道我们遇到了一个不理解的患者,需要我们医生进行宣教,让他配合我们治疗,使他尽快康复出院。
我拍拍他的背,对陈大爷说:“你别生气,生气对你的病不好。”通过拍背,大爷咳出了一口白色粘液痰。
等他咳嗽停止,我握握他的手继续对他宣教:“你到菜市场买过鱼吗?”
“买过。”大爷干脆地回答我,并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可能在想我为什么问他这个问题。
我接着说:“那你知道为什么卖鱼的人会在水缸里放些皮管?”
“是给鱼灌空气,免得鱼缺氧翻白死掉。”大爷利索地回答。
“是啊,水缸里灌了空气的鱼就会活蹦乱跳,但如果水里缺氧了,鱼就会翻白死掉,吸氧对鱼是很重要的啊。”我趁热打铁对大爷说:“我们人也一样,如果缺氧,也会头晕脑胀,心烦意乱,胸闷气急,心跳加快,通过吸氧,就会可以明显改善这些现象。”
听我这么一说,大爷的心头的气慢慢消退,我顺手拿起吸氧管,向大爷的鼻子上戴上去说:“我们人生病肺不好,通过鼻子吸入空气当中的氧气是不够的,不能维持我们人体的生理需要,就会出现像你现在出现的气闭、心跳加快等现象,那就需要通过吸氧来补充我们人体中缺少的氧气,吸氧可以说是最经济实惠,而且没有什么毒副作用的药物。”
大爷听了点点头,显然接受了我刚才说的道理,摸摸鼻子上的吸氧管说:“那我吃饭、上厕所怎么办?不方便啊。”
“你可以打铃,让护士给你暂时停一下,吸氧也不是每天 24 小时都要吸着,像你现在的病情,每天吸 15 个小时就可以了。”我拍拍大爷的肩膀,接着说:“你到这里的目的是把病治好,我们医护人员的目的也是把你的病治好,我们要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工作当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我们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他们有的是对治疗的不理解,也有的确实一根筋,思想顽固。但我觉得只要通过我们医护人员耐心细致、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宣教,进行人文关怀。我想,人心都是肉上的,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得到感化,从而配合我们治疗。
阿姨,请放心服用降压药
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 陈锦森
每次值班,我都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夜查房。在这期间,患者没有白天来回穿梭的白大褂带来的压力,可以安静地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我也会与他们讲些疾病之外的事情,相互说说笑笑,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疾病背后的那些色彩故事,以便能更好地为他们治疗。
轻轻地推开房门,微笑着和坐在病床上的患者打声招呼:“阿姨,你的血压降下来了,头还晕吗?”
“不晕了,但是心里还想着血压会不会再高起来,我有点害怕……”徐阿姨说话有点急,显得有点紧张。
“阿姨,不要紧张,高血压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坚持服药,注
23意生活饮食,就没有大问题的。”
徐阿姨听我这么一说,讲出来了她心头多年的顾虑:“听人家说吃高血压药要‘上瘾’的,一吃上去就停不下来的,长期吃药对身体不好,我不想吃药。”
吃高血压药要“上瘾”的问题,不单单徐阿姨一个人有,我在门诊也遇到过好几个有类似疑问的人。徐阿姨的错误疑问,我没有立即批评她,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对她说:“人的心脏和血管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电动机抽水,如果水打得高,皮管的压力就会增高,电动机的运转势必增加动力。如此一来,长期电动机和皮管就会老化的快一些。我们人也一样,如果长时间血压高,心脏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大,如果没治疗,一两年是没事的,但日积月累,十年八年,久而久之就会得高血压性心脏病,走路、跑楼梯都会感到没力气,到这个时候吃再多再好的药,心脏也回不到从前一样正常了。”
徐阿姨静静地听着我说话,呆呆地看着我,半信半疑。我接着
说:“有些高血压患者,自认为没有头晕,不碍事,坚决不服药。其
实,这样更不好,就好比没有‘天气预报’,又好像是“温水煮青蛙”,
真到了脑出血、偏瘫什么的,那后悔都来不及的。高血压服药的目
的就是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防止心脏病、冠心病、脑血
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吃上去会‘上隐’。”
徐阿姨听我这么一说,诺有所悟,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微笑。我
接着又说:“像一些大领导、国家干部得了高血压,不是照样服降压
药吗?而且有的人要吃四五种药,如果按你说的吃药会‘上瘾’,影
响身体,难道他们的命就不值钱吗?”
徐阿姨听我说这么解释,“哈哈哈”地笑了起来,随着笑声,她心头那服药对身体不好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医师,你解开了我心头多年的顾虑,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吃药。”
在工作中,不碍多一点时间与患者多多沟通,多多了解一下患者的内心世界。医患之间好比有情的男女谈恋爱一样,只要双方掏出心肺,相互了解,共同携手才能一起走向战胜疾病的“婚姻殿堂”。
全科之路,砥砺前行
金华市开发区苏孟乡中心卫生院 卢美景
“蒋医生,我给你送锦旗来了,我的脚现在能走路,全靠你
了,太感谢你了!”
一位大哥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亲手交到
苏孟乡中心卫生院中医门诊蒋国权医生手中,连声称赞蒋医生医德
高尚,医术精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原来,金大哥因一次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百年人寿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