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吃什么中成药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

不足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
02:05| 发布者: | 查看: 43| 评论: 0
简介:  
  专家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
  6月20日,银之杰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公司符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条件的议案》。虽然最终议案获通过,但中小股东的 ...
  专家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
  6月20日,银之杰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公司符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条件的议案》。虽然最终议案获通过,但中小股东的表决结果显示,反对票7.01万股,占出席会议中小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5.16%。
  有中小股东投出反对票并不意外。银之杰在2017年7月份才刚刚完成上一轮3.62亿元的定增,目前募投项目建设进展才不到1%。不足一年的时间,公司再次推出定增,拟募资不超过3.7亿元。
  目前来看,公司业绩下滑严重,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2018年一季度更是亏损1596.43万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银之杰频繁定增可以看出公司的现金流或十分紧张,意在通过定增从市场手中获取廉价的资金,来改善现金流及业绩问题。然而频繁定增的实施却未能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太多的转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频繁定增才是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银之杰频繁定增不仅伤害了自身的业绩,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定增猛于虎’,当务之急公司应立即停止定增,再谋业绩增长。”
  对此,6月27日,《证券日报》记者向银之杰发去采访提纲,并电话联系公司。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姓苏的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采访提纲,并会转交至董秘刘奕。7月2日,记者再次联系公司,该工作人员称“董秘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回复。”
  拟收购企业高管
  和公司大有渊源
  6月1日,银之杰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赵芳、王利军、文渝等三人合计持有的北京慧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博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为7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7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3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向B2C零售商家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及精准营销服务。慧博科技的主要客户为在淘宝(含天猫)和京东平台上的B2C零售商家,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营销服务两个部分。
  截至日,慧博科技净资产为1.04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05亿元,评估增值6亿元,增值率达到578.17%。
  银之杰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慧博科技进一步深入电商服务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的布局,实现技术的融合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银之杰曾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以3亿元收购了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美软通”)股权。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这三位股东赵芳、王利军、文渝此前均在亿美软通担任高管。其中赵芳任联合CEO、王利军任COO、文渝则任副总裁。上述三人除文渝2015年离职外,其他两人一直到2017年5月份才离职。而慧博科技早在2013年10月份就成立。
  虽然银之杰认为,上述三人的行为不存在违反相关竞业禁业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情形。不过,银之杰的两次收购都与亿美软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由于此前亿美软通在收购业绩承诺期满后净利润即出现下滑,使得投资者对慧博科技未来会否重蹈覆辙亦产生了担忧。
  2014年银之杰收购亿美软通时,交易对手曾承诺2014年至2016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不低于3810万元、4800万元和6000万元。事实上,在这期间亿美软通“完美”实现了业绩承诺,分别实现净利润为4433.70万元、8432.45万元和7366.52万元。但是业绩承诺期一过,2017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就只有6715.6万元,且连续两年业绩出现下滑。
  前次定增募投项目
  投资进度不到1%
  2010年上市的银之杰于2015年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用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保险运营平台和补充流动资金。该预案经过数次修改最终获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缩减到3.62亿元,募投项目也最终定为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日该次定增终于完成。不过,其募投项目的建设却进展缓慢。据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16.28万元,投资进度为0.42%。截至2018年3月底,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54.4万元,投资进度为0.55%。该项目原计划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另一方面,银之杰的业绩也迎上市以来最差的光景。2011年至2013年,银之杰曾连续三年业绩下滑,一直到2014年才扭转颓势,但是2017年公司业绩下滑七成,为上市以来最差。当期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扣非后净利润仅有1624.68万元,同比下滑79.22%。此外,2018年一季度银之杰的业绩已经出现亏损,亏损金额为1596.43万元。
  截至7月3日收盘,银之杰股价为13.02元/股,较去年15.99元/股的定增价,下跌18.57%,参与前次定增的三家机构——同方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武汉亘星投资有限公司和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浮亏分别达到2711.72万元、2971.87万元和1036.47万元。
出租车车型垄断时代宣告终结!交通局下令力
【名单】北京区又添“大户”
7月问题名单
兰州原市长栾克军涉嫌受贿逾1200万受审,当
银保监会:逐渐挤压不合规P2P,统一全国现
最惨高铁站!日均客流量不足8人,这可能是
再曝惊天造假!25万支问题疫苗全部销往山东
  长生生物——这家很多人之前并不了解的上市公司,近两日在网络上引发了
  近来,全国各地的宝妈们做着同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狂翻疫苗本。作为拥有
  小喜悦,大忧伤。发布二季度初步业绩超预期不久的德意志银行,又立刻迎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春长生”)的问题疫苗事件仍在持
  针对近日 “泰禾裁员”的传闻,泰禾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今日对记
Contents from不足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宋清辉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银之杰频繁定增可以看出公司的现金流或十分紧张,意在通过定增从市场手中获取廉价的资金,来改善现金流及业绩问题。然而频繁定增的实施却未能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太多的转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频繁定增才是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银之杰频繁定增不仅伤害了自身的业绩,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定增猛于虎’,当务之急公司应立即停止定增,再谋业绩增长。”
不足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宋清辉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
证券日报记者 赵琳
6月20日,银之杰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公司符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条件的议案》。虽然最终议案获通过,但中小股东的表决结果显示,反对票7.01万股,占出席会议中小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5.16%。
有中小股东投出反对票并不意外。银之杰在2017年7月份才刚刚完成上一轮3.62亿元的定增,目前募投项目建设进展才不到1%。不足一年的时间,公司再次推出定增,拟募资不超过3.7亿元。
目前来看,公司业绩下滑严重,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2018年一季度更是亏损1596.43万元。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银之杰频繁定增可以看出公司的现金流或十分紧张,意在通过定增从市场手中获取廉价的资金,来改善现金流及业绩问题。然而频繁定增的实施却未能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太多的转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频繁定增才是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银之杰频繁定增不仅伤害了自身的业绩,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定增猛于虎’,当务之急公司应立即停止定增,再谋业绩增长。”
对此,6月27日,《证券日报》记者向银之杰发去采访提纲,并电话联系公司。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姓苏的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采访提纲,并会转交至董秘刘奕。7月2日,记者再次联系公司,该工作人员称“董秘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回复。”
拟收购企业高管
和公司大有渊源
6月1日,银之杰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赵芳、王利军、文渝等三人合计持有的北京慧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博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为7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7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3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向B2C零售商家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及精准营销服务。慧博科技的主要客户为在淘宝(含天猫)和京东平台上的B2C零售商家,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营销服务两个部分。
截至日,慧博科技净资产为1.04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05亿元,评估增值6亿元,增值率达到578.17%。
银之杰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慧博科技进一步深入电商服务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的布局,实现技术的融合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银之杰曾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以3亿元收购了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美软通”)股权。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这三位股东赵芳、王利军、文渝此前均在亿美软通担任高管。其中赵芳任联合CEO、王利军任COO、文渝则任副总裁。上述三人除文渝2015年离职外,其他两人一直到2017年5月份才离职。而慧博科技早在2013年10月份就成立。
虽然银之杰认为,上述三人的行为不存在违反相关竞业禁业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情形。不过,银之杰的两次收购都与亿美软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由于此前亿美软通在收购业绩承诺期满后净利润即出现下滑,使得投资者对慧博科技未来会否重蹈覆辙亦产生了担忧。
2014年银之杰收购亿美软通时,交易对手曾承诺2014年至2016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不低于3810万元、4800万元和6000万元。事实上,在这期间亿美软通“完美”实现了业绩承诺,分别实现净利润为4433.70万元、8432.45万元和7366.52万元。但是业绩承诺期一过,2017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就只有6715.6万元,且连续两年业绩出现下滑。
前次定增募投项目
投资进度不到1%
2010年上市的银之杰于2015年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用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保险运营平台和补充流动资金。该预案经过数次修改最终获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缩减到3.62亿元,募投项目也最终定为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日该次定增终于完成。不过,其募投项目的建设却进展缓慢。据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16.28万元,投资进度为0.42%。截至2018年3月底,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54.4万元,投资进度为0.55%。该项目原计划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另一方面,银之杰的业绩也迎上市以来最差的光景。2011年至2013年,银之杰曾连续三年业绩下滑,一直到2014年才扭转颓势,但是2017年公司业绩下滑七成,为上市以来最差。当期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扣非后净利润仅有1624.68万元,同比下滑79.22%。此外,2018年一季度银之杰的业绩已经出现亏损,亏损金额为1596.43万元。
截至7月3日收盘,银之杰股价为13.02元/股,较去年15.99元/股的定增价,下跌18.57%,参与前次定增的三家机构——同方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武汉亘星投资有限公司和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浮亏分别达到2711.72万元、2971.87万元和1036.47万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当当首发~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亚马逊首发~
今日搜狐热点长隆娱乐_长隆娱乐平台欢迎您!【中国唯一授权注册网站】不足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专家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证券日报网
您所在的位置:
不足一年又定增 公司到底有多缺钱?专家道出银之杰股价萎靡真正原因
&&&&■本报记者 赵琳&&&&6月20日,银之杰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公司符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条件的议案》。虽然最终议案获通过,但中小股东的表决结果显示,反对票7.01万股,占出席会议中小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5.16%。&&&&有中小股东投出反对票并不意外。银之杰在2017年7月份才刚刚完成上一轮3.62亿元的定增,目前募投项目建设进展才不到1%。不足一年的时间,公司再次推出定增,拟募资不超过3.7亿元。&&&&目前来看,公司业绩下滑严重,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2018年一季度更是亏损1596.43万元。&&&&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银之杰频繁定增可以看出公司的现金流或十分紧张,意在通过定增从市场手中获取廉价的资金,来改善现金流及业绩问题。然而频繁定增的实施却未能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太多的转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频繁定增才是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银之杰频繁定增不仅伤害了自身的业绩,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定增猛于虎&,当务之急公司应立即停止定增,再谋业绩增长。&&&&&对此,6月27日,《证券日报》记者向银之杰发去采访提纲,并电话联系公司。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姓苏的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采访提纲,并会转交至董秘刘奕。7月2日,记者再次联系公司,该工作人员称&董秘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回复。&&&&&拟收购企业高管&&&&和公司大有渊源&&&&6月1日,银之杰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赵芳、王利军、文渝等三人合计持有的北京慧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博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为7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7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3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亿元。&&&&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向B2C零售商家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及精准营销服务。慧博科技的主要客户为在淘宝(含天猫)和京东平台上的B2C零售商家,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营销服务两个部分。&&&&截至日,慧博科技净资产为1.04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05亿元,评估增值6亿元,增值率达到578.17%。&&&&银之杰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慧博科技进一步深入电商服务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的布局,实现技术的融合提升。&&&&《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银之杰曾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以3亿元收购了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美软通&)股权。相关资料显示,慧博科技的这三位股东赵芳、王利军、文渝此前均在亿美软通担任高管。其中赵芳任联合CEO、王利军任COO、文渝则任副总裁。上述三人除文渝2015年离职外,其他两人一直到2017年5月份才离职。而慧博科技早在2013年10月份就成立。&&&&虽然银之杰认为,上述三人的行为不存在违反相关竞业禁业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情形。不过,银之杰的两次收购都与亿美软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由于此前亿美软通在收购业绩承诺期满后净利润即出现下滑,使得投资者对慧博科技未来会否重蹈覆辙亦产生了担忧。&&&&2014年银之杰收购亿美软通时,交易对手曾承诺2014年至2016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不低于3810万元、4800万元和6000万元。事实上,在这期间亿美软通&完美&实现了业绩承诺,分别实现净利润为4433.70万元、8432.45万元和7366.52万元。但是业绩承诺期一过,2017年亿美软通的净利润就只有6715.6万元,且连续两年业绩出现下滑。&&&&前次定增募投项目&&&&投资进度不到1%&&&&2010年上市的银之杰于2015年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用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保险运营平台和补充流动资金。该预案经过数次修改最终获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缩减到3.62亿元,募投项目也最终定为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日该次定增终于完成。不过,其募投项目的建设却进展缓慢。据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16.28万元,投资进度为0.42%。截至2018年3月底,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54.4万元,投资进度为0.55%。该项目原计划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另一方面,银之杰的业绩也迎上市以来最差的光景。2011年至2013年,银之杰曾连续三年业绩下滑,一直到2014年才扭转颓势,但是2017年公司业绩下滑七成,为上市以来最差。当期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3.85万元,同比下滑72.48%;扣非后净利润仅有1624.68万元,同比下滑79.22%。此外,2018年一季度银之杰的业绩已经出现亏损,亏损金额为1596.43万元。&&&&截至7月3日收盘,银之杰股价为13.02元/股,较去年15.99元/股的定增价,下跌18.57%,参与前次定增的三家机构&&同方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武汉亘星投资有限公司和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浮亏分别达到2711.72万元、2971.87万元和1036.47万元。
·······银之杰丨不足一年又定增,银之杰到底有多缺钱银之杰丨不足一年又定增,银之杰到底有多缺钱招财小金牛百家号6月1日,银之杰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赵芳、王利军、文渝等三人合计持有的北京慧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博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为7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7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3.3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亿元。什么,银之杰又要定增了?财通君记得去年7月份的时候,银之杰才完成3.62亿元的定增,对应的项目进展还不到1%,现在又要进行3.7亿元的定增,看来银之杰的现金流很是吃紧啊。定增原因:现金流吃紧还是只为筹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银之杰历年的报告中去寻找答案,首先来看银之杰的现金流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到,年,银之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逐年增加的,而在2017年,现金流净额却出现了大幅缩减,原因在于银之杰加大了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和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支出。同时,代表股东权益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同比下降72.48%,也就是说,去年银之杰的股东并没有赚到钱。那么,银之杰到底有没有钱呢?从筹资情况来看,银之杰2017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7亿元,而2016年,这项数据仅有0.83亿元,也就是说,银之杰在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多了6个亿的可用资金。多的这6个亿中,其中就有2017年7月筹集的3.62亿,而在银之杰关于募集资金的公告中,我们发现去年募集的资金还有2.7亿元的剩余,只用了8300万元去补充流动资金。至于要筹资建设的“银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实际只投入 了154.40 万元,不到1%。所以从账面来看,银之杰是不缺钱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定增,银之杰还没有做出回应,那么只有筹资的这种情况了?频繁定增挑战投资者底线,或成为隐患6月20日,银之杰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公司符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条件的议案》。虽然最终议案获通过,但中小股东的表决结果显示,反对票7.01万股,占出席会议中小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5.16%。中小股东反对银之杰进行定增是意料之中的事,去年刚定增过,今年又来定增,这是没把中小股东利益放在眼里啊。其实,中小股东和银之杰的矛盾并不只有这一次,就在银之杰举行的2017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公司投资人就因银之杰的业绩对公司高管进行了炮轰。“公司主营业务一直再(在)萎缩,用什么支撑金融方面的投资。”“投资公司股票两三年了,现在还亏损70%,请问怎么给我们投资者一个坚定持有的信心?”“公司布局金融科技多年,高管年初也说开始聚焦变现,但第一季度却以亏损收场。请问这是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加大成本的偶发引起,还是说明公司在金融科技特别是大数据协同的盈利模式仍然尚未找到?”“银之杰最近一直跌,是公司出了什么问题吗?”虽然银之杰方面进行了回复,但业绩上的不尽人意却无法改变,而且大多数投资的项目目前都无法进行稳定盈利。截至目前,公司业务已涉及金融信息化、移动商务服务、数据服务、电子商务、个人征信、互联网保险、证券业务等各个领域。公司方面表示,由于部分新业务,如个人征信服务、数据服务、互联网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在业务开展初期阶段需要比较高的投入,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具备盈利能力,因此可能致使公司存在短期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一定时期内影响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此前,刘奕在接受机构投资人调研时也坦承,“现在公司对外投资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证券,目前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盈利的状态,所以这些对外的投资,对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来说,银之杰有点像之前的乐视,一直在投入,却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情况。而多次的定增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为了收购公司,其自身的营业收入却是让人担忧。经济学家宋清辉曾经这么评论过银之杰:“从银之杰频繁定增可以看出公司的现金流或十分紧张,意在通过定增从市场手中获取廉价的资金,来改善现金流及业绩问题。然而频繁定增的实施却未能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太多的转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频繁定增才是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银之杰频繁定增不仅伤害了自身的业绩,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定增猛于虎’,当务之急公司应立即停止定增,再谋业绩增长。”总之,如果银之杰铁了心要在定增的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就不要怪投资者用脚投票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招财小金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财经热点,评说财经大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血不足最有效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