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总是每天不停的想这件事这是什么病上,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倒霉吗

建微分享|投资这件事,真不是靠感觉的!-中外建基金
建微分享|投资这件事,真不是靠感觉的!作者:中外建基金 / 公众号:zhongwaijianjijin发表时间 : “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o塞勒教授的“禀赋效应”理论1、行为经济学走上巅峰随着理查德o塞勒教授(Richard H.Thaler)教授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被推到历史最高点,塞勒教授率先提出的“禀赋效应”理论更是世界闻名,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在投资中更好的认清形势,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想要理解今天介绍的“禀赋效应”,先得了解“行为经济学”中,另一个更基本的概念——“损失厌恶”。2、得不到没事,失去了不行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为了鼓励你,领导特意打报告,为你争取加薪。然而到了年终,辛苦了一年的你,却一无所获。你一定非常失望。事实上,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啊!努力工作却不加薪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别人没有你那么失望呢?为什么经过一场想像中的“得而复失”后,你的心情比什么都没有发生时还要糟糕呢?经济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假设你今天早上出门上班时的“心情满意值”是100,忽然,你捡到一个大皮夹子,里面有100元钱,“心情满意值”迅速上升50%,达到150。可是乐极生悲,你迟到了,扣工资100元,“心情满意值”下降50%,变成75。一得一失,钱没有任何变化,但“心情满意值”却从100变成75。有人会说,这个计算有问题,为什么“心情满意值”不是加减某一个值呢,如果那样算,“得而复失”就没有任何变化了。上面的例子证明了“投资决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损失厌恶”: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冒险,宁愿放弃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人生就是这样悲惨:你拥有一段恋情的快乐,一定小于失恋的痛苦;得到一个孩子的快乐,一定小于失去这个孩子的痛苦……“损失厌恶”的前提是“拥有一样东西之后害怕失去的感觉”,它暗含着一个假设,你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常常是非理性的。理查德o塞勒的“禀赋效应”,就证明了这个假设。3、“禀赋效应”就是敝帚自珍现在年底了,又一轮跳槽季是不是要开始了?好吧,那就以跳槽为例。假如你同时有两份工作机会,别的条件都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你觉得两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经济学术语来说, 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其中一家先打电话通知你,你欣然接受,开始憧憬跳槽后的生活。过了一会儿,另一家也打电话给你。此时,你十有八九会拒绝。虽然几分钟前,你还觉得两者没有区别,但当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已经拥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于你没有得到的5天年假。理查德o塞勒教授说,这就是“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禀赋效应”是“损失厌恶”心理造成的,因为“失去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1000元”(等同于五天年假)的开心。中国的成语“敝帚自珍”也是这个意思。说白了,就是怕麻烦,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吧。那“怕麻烦”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选择的成本吗?难道我们打一个电话说“我接受了另一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吗?事实上,当“禀赋效应”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后,“怕麻烦”就只是一个借口。如果你不理解“不想改变现状”是出于“禀赋效应”的非理性行为,而只是理解成“怕麻烦”,那么,当对方为了争取你,再给你加一天年假时,你很可能还是会拒绝。4、付出多少代价可以抵消损失的痛苦?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一个实验。理查德o塞勒教授在说明“禀赋效应”时,做过一个的实验。他让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任务是卖掉一个咖啡杯,第二组的任务是向卖家买咖啡杯,第三组可自由选择,拥有一个杯子或得到同价值的一笔钱,然后让三组人分别给咖啡杯标价。结果是第二组买家估价的中位数是2.87美元,和第三组可自由选择的学生估价3.12美元,非常接近。而卖家估价的中位数为7.12美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证明了“拥有什么,就高估什么”的“禀赋效应”。理查德o塞勒等经济学家的很多实验中,都出现过大约2∶1的比例,于是得出“禀赋效应”的“损失厌恶系数”——2倍获得的快乐才能抵消相同损失的痛苦。用这个系数解释前面的例子,当你答应了高1000元的那份工作之后,另外一家要多给你8天的年假(而不是原来的5天),才能让你改主意。不过,有人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500元钱,买一双标价500元的鞋时,为什么我对这自己拥有的这5张钞票没有产生“禀赋效应”呢,为什么卖家没有对他的鞋产生“禀赋效应”呢?5、“禀赋效应”里的穷富思维按照理查德o塞勒教授的解释:因为你知道,钱是用来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禀赋效应”。反过来说: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拥有感”,就产生了“禀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不能不会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同样,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钱,是两样东西,卖得不好的商品,你让他打个折就像割自己的肉。但在生意老手看来,它们都是财富的不同形态。所以他们更注重资金周转速度,该清仓甩卖时,毫不犹豫。用一句老话说: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了它的真实价值。6、“禀赋效应”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别人,你愿意和你自己合作吗?”“想都不敢想啊,哪有这么好的福气……”上面虽然是个段子,但“禀赋效应”确实让我们做出了很多非理性判断。你是否曾经认为某人能力不如你,但升职加薪总是快你一步,因为“那个人会拍马屁”?你是否为领导用了别人的方案,而让你一周的努力付诸东流而生气,你认为你的方案明显比别人的好,领导是眼瞎了吗?当我们处于“卖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作用?当我们作为“买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过于吝啬?知道“禀赋效应”的存在,你的判断应该会更客观一点,心态应该会更成熟一点吧。最后,小编想说,投资人在做任何投资时,需要理智地分析投资策略,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投资标的,做好资产配置,才能更好的采取投资行为。另外,普通投资人在信息获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一个人收集信息的能力始终有限,这就需要通过专业的机构获得帮助,目前我国的市场已经开始“以普通投资人为导向”向“以机构为主”的转变。虽然,目前市场上很多机构散户化较为严重,但专业机构在投资上仍然比普通投资人专业的多。来源:整理自网络相关文章猜你喜欢安徽科技学院河南安信达防水保温有限公司浙江鲁班防水建阳论坛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统计代码在投资这件事上,印度IT巨头跟BAT有啥不同?    ');印度市值最大的IT公司——TaTa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却缺乏投资和收购活动。在私有科技生态系统中,TaTa咨询服务公司唯一披露的活动是在2013年第二季度收购法国IT服务公司Alti。  按:在过去30年时间里,印度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突出的贫穷国家,依靠IT软件产业,一跃成为世界软件生产大国。随着IT产业逐渐迈向和云端管理化,印度需要迅速抓住高端技术,帮助其重新定义技术的生态系统,印度的顶尖IT公司如Wipro&、HCL Technologies、Infosys这些印度市值最高的IT技术公司。  在中国,阿里、腾讯、百度等都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大规模地投入研发,而国外的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都纷纷攻城略地。  为了避免失去优势地位,正在紧锣密鼓投资和收购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创业公司。也企图通过投资和收购,缩小技术差距、迅速转型。  雷锋网翻译CBINSIGHTS的报告,一文了解印度IT巨头的收购逻辑。  雷锋网注:绿线表示投资;&橙色线表示收购  印度IT巨头最喜欢收购的四个领域:      自动化&云计算:许多专门投资和致力于企业并购的投资机构正在提高在自动化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能力。一个例子是奥地利的软件测试公司 Tricentis。Tricentis在2017年第一季度获得由Wipro Venturesd领投的1.65亿美元B轮融资,目前Tricentis正在自动化脚本测试。  另一个例子就是位于美国的公司Drivestream,一家致力于推动云的商业化进程的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的时候,Wipro Venturesdc参与了DrivestreamdA轮投资,金额为500万美元。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也是热门的投资领域。Datewave,一家大型自动化数据项目的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被HCL技术公司收购了。  物联网:那些专注于物联网的公司是投资机构的宠儿。2016年第一季度,Wipro Ventures 参与了 Altizon Systems的A轮融资,金额为400万美元。&Altizon Systems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物联网的公司,主打设备和设备管理。  Wipro 还曾参与过Axeda的两轮投资,一直到Axeda 被PTC收购了。Axedaz是基于云平台的IoT产品,同样使用于医疗、保险等相关的领域。  网络安全:Wipro 曾经参与过&EmailAge的两轮融资,&EmailAge运营一个电子邮件工具保证金融交易的有效性。第一轮融资是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Wipo投了190万美金。第二次是2017年的第三季度EmailAge的B轮融资,Wipo投了1000万美金。  当然也有一个偏向于行业应用的投资,比如客户关系管理的软件公司和营销公司。  谁是最Top的收购者?  Wipro 在CBINSIGHT的名单里,每个IT公司的玩家都会收购一家私人企业,HCL Technologies和Wipro 自2012年以来进行了五次的技术收购。  HCL Technologies是印度市值第四大的IT公司,总部位于诺伊达,1991年独立成立公司。  HCL 最活跃的时候是2015年,一年收购了三间创业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HCL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TrygTech,专注于物联网设备的商业化;2015年第四季度,收购了印度的一家硅系统概念的技术工程公司;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也收购了美国客户关系管理公司PowerObjects。  HCL最近的一次收购是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收购了英国的Datewave,一家帮助客户实现数据自动化和数据管理的初创公司。HCL进行的是投资的多元化战略,而Wipro’s 的投资更同质化,五笔的投资都是集中收购IT运营服务公司。按照市值计算,Wipro’s 已经是印度市值第三的公司了  Wipro 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在2015年,当年的第四季度进行了两桩收购案:德国的IT服务公司Cellent和美国一家为另类投资行业提供业务处理技术的公司VITEOS。Wipro’s最近的一笔收购案发生在2017年第一季度,以870万美元收购了巴西的InfoServer Informatica。印度市值最高的IT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只收购过一家公司,2013年第二季度时,收购法国的IT服务公司Alti。  谁是最Top的投资者?  纵观整个局势,印度的IT公司倾向于收购公司和不是投资公司。最大的两个印度IT玩家Wipro和 Infosys,都是相对活跃的投资者。两家公司最近都扩大了自己的投资基金规模。  在IT领域投资最活跃的是Wipro,成立了Wipro Ventures,一个1亿美元的风投部门。自2012年以来,已经完成了18个交易了。  Wipro的投资包括了&loT平台Axeda。2017年Wipro的基金参与了多项交易,包括首次向加利福尼亚网络安全初创企业Demisto进行投资,并对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IntSights进行了再一轮的投资跟进。  明星:Infosys and Tata  印度著名的跨国公司Infosys,成立于1981年,以商业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著称。Infosys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在市值方面排名第二,是印度第二大最有价值的IT公司。  Infosys自筹资金,成立了Infosys创新基金,基金的规模是5亿美元,专注于早期投资,主要投资是智能机器、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以及协作和设计。云计算基础设施、云的集成和设计。  Infosys最活跃的时候是2016年,一年投资了6家创业公司,4家是通过Infosy的创新基金投的。  投资组合公司包括:Cloudyn,,一个以色列的云端信息管理平台。在2016年第三季度的B轮融资当中,Infosys的投资基金投入了400万美金。ideaForge Technology在印度市场销售商用无人机。在2016年第四季,Infosys已经直接投资 ideaForge Technology,与IndusAge Partners和加州的Walden Riverwood Ventures一起完成了1.03亿美元的A轮。  Infosys喜欢投资科技公司也促使它投资了风投公司,Infosys作为合伙公司在四家独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投资,这些公司的投资遍布全球:印度的投资早期技术公司为主的合伙基金Stellaris Venture ,以东南亚为投资中心的Vertex Ventures基金,以色列合作基金TLV、和纽约的以企业软件的投资重点的 Work-Bench。  Infosys也一直在收购公司。自2012年以来,Infosys已经进行了3次收购,所有这些收购案件都发生在2015年。第一次收购是以色列公司Panaya,据报道Infosys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anaya,Panaya是帮助确保使用基于云的软件的质量的技术公司。  第二桩收购案是Skava,Skava运营着一个技术平台,将零售商与移动钱包、应用和网络商店等工具连接起来。在进行收购的时,Skava的估值为1.2亿美元。第三桩是,Infosys收购了edtech创业公司Kallidus(Skava背后的控股公司),后者为一家教育在线内容的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之下,印度市值最大的IT公司——TaTa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却缺乏投资和收购活动。在私有科技生态系统中,TaTa咨询服务公司唯一披露的活动是在2013年第二季度收购法国IT服务公司Alti。  TaTa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印度跨国集团TaTa集团的下属公司。TaTa旗下有多家公司,包括钢铁制造公司塔塔钢铁、汽车制造公司塔塔汽车和电力公司塔塔电力。  Natarajan Chandrasekaran于2017年2月成为塔塔公司的执行主席,他对记者说,塔塔咨询服务占控股公司收入的70%。  尽管TaTa咨询公司投资活动有限,TaTa咨询公司仍在世界各地运营多个创新实验室,每个创新实验室都有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  从CB INSIGHT的报告当中,可以清晰地看中印度IT巨头的投资和收购逻辑,通过投资或收购来弥合自己的技术短板,在转型当中迅速抢占高地。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7456゜17165゜26858゜36647゜46610゜55390゜63338゜72534゜82444゜91999゜1030658゜130537゜229220゜328798゜428552゜525348゜624596゜723337゜823324゜922904゜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5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关联信息:
被执行人姓名/名称: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执行法院:
立案时间:
执行标的:
案号加密:
执行法院名称加密: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网&&&& 全国政协&&&&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我们&&|&&&&|&&添加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100745 总机: 举报: 京ICP备号【图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梁瑞安:投资这件事,是很简单的事情
下文是上海砥俊资产总经理梁瑞安在第三届操盘手大会中做的题为“运用供需理论投资期市和股市”的主题演讲内容。
梁瑞安: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来到咱们操盘手大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十几年来在期货和股票上面的一些心得。坦率讲,这是我16年来首次在这么大的大会上讲我的理念,一直没进过只参加过圆桌。交易是怎么回事?做得好没必要讲,做得不好没脸上来讲,所以一直没讲。
我讲两个内容。过去十年,我一直在做供需的研究,为什么在过去十年?其实我前面四年是走了弯路的,在期货公司的四年,不断地摸索不同方法,我本科学的数学,我记得2002年用过自己很高深的数学理论搞了两年,钱还是赔光了。后来发现不对,还不如看技术分析,几十本技术分析的书又搞了一年,钱还是赔掉了。后来想基本面,东听听、西听听还是不行,基本走上绝路。2006年到上海拜师学艺,就两个字“供需”。供需用在商品期货上很灵,用在股票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投资这件事,我今天回过头看它是很简单的事情,简单的好像也没啥事可干,我说的是方法论上的东西。你摸到投资,摸出“简单”这两个字确实花了十年。我做的第四年大概知道,是怎么样才能赚钱,摸到第十年,突然发现怎么样可以赚大钱。我第十年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年,效果还是非常好。
因为我喜欢写微博,前几天我想什么叫“投资”“投机”这个事情也想了20年。我1997年上数学系看投资者定义搞得蛮复杂的,然后资本操作了十几年也没定义出什么叫投资。今天我觉得投资是赚自己看得懂的钱,投机是对自己看不懂的下注。很多人比如我给他讲一个股票他就买了,三个月没挣钱就跑了。过一阵子这个股票涨了50%,他会跟你说一回头就跑了,因为他没理解。如果你当初理解了,肯定可以拿走。
投资许多人都在这里面摸索,像期货成功率也很低,可能大家都在摸索,有些人平均半年就牺牲掉了,有些人摸索5年、有些人摸索10年,可能还没摸对路。投资是理念端正,四处碰壁时要自己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道,理念要端正。我也是这么过来的,觉得这个理念挺好的。怎么赚大钱?要有大局观,不拘泥于小节,不拘泥于中小机会,不拘泥于某个市场,为了赚大钱不断地掐。我自己总结,也是一个北大的师兄跟我说的,他说你的交易风格我可以用几个字总结,他说“将军赶路,不追少数”,我说这个很契合的,做十几年没想到这是我的风格,所以我把这几个字写大字挂在我办公室门口。
整个商品我2002年做到现在15、16年,基本上是这张图。这张图大家上过经济学的都见过,我1997年,20年前讲过,但是理解它到2006年才理解,其实我考试挺好的每次考80分、90分没问题。这张图有什么用?真的花十年功夫才用,这是简单的供需曲线,这是我做商品期货十几年一直用这条线。
什么意思?D就是需求、S是供应,通俗一点就是供不应求它就是涨,供过于求就是跌,这是很通俗的东西,或者物以稀为贵。D1、D2需求曲线怎么动,我们就是靠它吃饭的。2006年我们做美国玉米,由于美国新能源[股评]法案要多出燃料酒精,本来世界玉米基本平衡的,突然规划未来几年要拿出一亿吨来做燃料乙醇。这个事情我们做玉米做了一年多翻倍,做得蛮长的,这是需求曲线移动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很经典的,没做过商品的人,比如茅台,2012年开始反腐几年。为什么一瓶茅台能从两千二跌到2016年夏天的八百七。比如政务需求里面有百分之三十四是茅台消费,突然政府不让喝酒反腐,变成零了。需求突变了,需求从D2移到D1价格一定是暴跌的。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你就会发现需求突然下降一定暴跌。但有些人不信邪,终端产品降一半股价有可能跌60%、70%,你再死抗会很搞笑。我2015年为什么看到茅台的机会?很简单,他把需求已经压到零之后,供需平衡了,今天供需平衡,未来十年供需肯定不平衡,这是一个小案例。
公营、需求、价格这三个互相影响,拿铁矿石为例,价格能刺激供应,前面是“供需决定价格”,我们通过供需研究判断价格。另外价格还会反过来影响公营、需求,怎么影响供应?比如铁矿石原来三四十美金大家不喜欢投资。当你达到一百五十美金大家蠢蠢欲动,一百八十美金大家要干活了。
我们2008年做私募管三亿美金,2009年投资了巴西澳洲的铁矿石,因为高价刺激新的铁矿石公司出来,当时买了一些股票。但是它的产量出来了,比如2009年投可能过两三年出来,我们投资周期控制在一两年。产量出来以后中国需求它会暴跌的,上次做铁矿石跟别人打赌,基本从一百二碰到三十亿美金,碰三十个月。
价格和需求关系也是很简单的,看经济学茅台两千多喝悠着点,能喝两瓶的喝一瓶省点。如果一瓶变成八百多,价格对需求有影响的。比如LV包三五万不太心动,双十一LV包六折可能排队去买,就是简单的道理。
我们有理念有方法论,还是有一些方法的。平衡表这个方法是2005年叶总他们摸出来的。原来你看平衡表是没感觉的,后来大家知道,平衡表我们要知道未来半年、未来一年商品的供需平衡情况。还要读懂这个平衡表,很多人是读不懂的,我们以前自己摸索的时候,其它基本不看,我们只是在会议室看这个东西。所有数据都是我们自己在摆弄,最多用权威的第三方的数据,从来不用第三方这些咨询机构公司提供的。因为核心竞争力在于怎么解读供需背后的东西,哪些数据是假、哪些数据是真,包括哪些低估了还是蛮有讲究。我们把供需平衡每个分项,要把它精准地落实到月度数据,周度和日度数据里面,有了这些东西我们能把握到机会。
一定要预判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定要独立思考,对一个行情有一个预判,我们挣的钱都是原来想好的,不是走到哪儿算哪儿。开仓那天知道要中仓,而不是走着走着中仓了。把这个事情研究好很激动,一研究好根据资金要翻几倍,后来基本都能兑现。
最后是要紧密跟踪,对原来很多假设要跟踪,这基本是我们用到的方法。
2012年豆粕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属于起点,2012年之前的十年对投资特别对商品有一个误区。觉得应该在商品期货稳定赚钱,其实这个思想是错的。在商品期货里面不应该稳定赚钱,而是应该赚暴利,我稳定了十年其实也是错了十年,每年赚三五十没什么意思。我2012年豁然开朗,2012年做豆粕之前也在北京,在青岛把相机摔了很不爽,没出去旅游。研究搞棉花怎么从600万到20亿。真的是花5天时间把所有东西读一遍,发现做期货是这样做。
我对事情判断准确率蛮高的,仓位能够彻底落稳,一落稳这十年能用。豆粕挺有意思刚研究完理论碰到一个机会,蛮巧合的运气不错。大豆南北减产,我知道但是没做到。后来我死盯着这个东西,到五一之后,北美那边干旱。我在期货公司第一份工作做农产品研究员,我对大豆很熟,经常研究它之前60年,走势,还有走势后面供需,能源部报告公布,每周的进度。把整个事情复盘很多次,所以我碰到大豆蛮有意思的,南半球减产、北半球减产,做出60年来小概率,这可能是20年发生一回的事情。如果我们从20多岁工作到60多岁也就30多年。碰到20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东西,就是要满仓,而且要天天满仓,当时我就是这么做的。
豆粕这个案例认识很多大佬,他们每天给我打电话,三千一可以做吧?他们问我什么目标?四千肯定可以,一直做多。两个月做了十倍,这都是我重仓做期货的起步,后来每年打一两个品种,基本把钱花掉,杠杆都在十倍,少了都不痛快,三五倍都没感觉了,搞了三年搞了一百倍。
这是铁矿石2014年的经典案例,其实我2012年做豆粕,过年就想今年做豆粕怎么回事?豆油跟着讲,我查平衡表豆油基本平衡不应该涨了,2013年肯定暴跌,2013年我开始谋划空植物油,把不活跃的菜油空到活跃了。很多不做这个东西,我说挺好,空到第一名也行。我跟空头第一名吃饭聊起这个事情。
铁矿石也是我的经典大战,我从2009年想这个事情,总有一天要控死它。我不太看价,一百八时没控、一百六没控,开户就跌,经纪人天天给我微信上报价格我无动于衷,条件还没满足。我想,供需错配导致它会有大熊市,新增产能运出来,9月份运出第一船,量变到质变,跌三个月,我从9月一直等到12月,开始基本上满仓。
国内那时铁矿石没活跃,大概一吨九百二,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控铁矿石,我说控三个月。当时铁矿石不太活跃我控到前五名的仓位,后来崩掉了。有一次我在大会上讲,只参加过圆桌论坛,我讲铁矿石也是千年等一回,你们二十年别想了,120美金20年别想,其实是很悲壮送别的价格,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中国人盖房子盖到头了才会有这种价格,崩下去别指望。
很多人做这个东西,我做点节奏,120到110就走了,走了20年都回不来,不信以后谁能反弹,铁矿石反弹到90美金不可能,只能死控。
到了2015年,其实2015年之前我还做了一把2014年秋天做的,日全部清仓,2008年被坑过一回,知道什么叫泡沫、什么叫逃跑。2014年9月为什么切入?也是跟一些大佬交流,有些人微博上说机会来了,我一看觉得有机会,跟一些朋友吃完饭我重仓,一路加到五千点,后来我跟一个朋友在香格里拉喝茶,然后拍照,五千多点拍照,我说这是顶,结果真被我说中了,在有泡沫的时候时刻要想着走。
股指下来之后我开始琢磨,我2001年开始做股票,一路断断续续,2007年做那波牛市做了2倍多,但2008年金融危机收回去只剩本金。从那波我就想,如果你不懂投资,牛市跟你毛关系都没有,为什么?不懂怎么跑,原来赚2、3倍还是拿了本金,很悲凉的。很多人挣了很多钱,你跑了一趟龙套,当天股市很好一千点到六千点你参与了,我2008年金融危机想明白危机是危险中有机会。2008年底所有钱买了股票,三个月做了一倍,后来不要玩了停掉,把它变成人民币又做了茅台,九十股买的,二百二十八卖掉,因为要搞期货,基本两个市场重心不断切换。
这些股票的东西也是我从2001年到现在,股票里面盈利就两个办法:第一赚人心的钱,很多人银行股低估了赚估值的钱,还有炒概念,《新闻联播》讲哪个好搞哪个;第二种方法比较好,赚企业成长的钱比较容易,茅台现在一年卖三万多,原来一万多,茅台成长跑赢通胀,我坚定选择价格投资,价格投资选择也就十年。从2008年开始,坚持走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很多人有不一样定义,依据企业内在价值买卖股票,重选股轻择时,择时花了10%权股票花90%的精力。我们公司致力于寻找长期稀缺的资产,构筑宽护城河的投资组合。
慢慢总结出来,我读研究生时演讲过讲买赚钱机器,逐年变多的上市公司,这个定义不太好,还是要长期稀缺的,我选一个公司一定自己问自己是不是长期稀缺,是的话才深入展开研究。
我们公司的使命也是慢慢总结叫“引领价值,匠心理财”。“引领”两个字想了很久,跟别人学还是自创一门东西,比如我做期货喜欢今年做这个明年做那个,在我眼里没有行业的壁垒、熟悉程度,我不熟悉也可以做。为什么?因为方法很简单,拿走方案一套就行。比如我原来重心在期货现在重心在股票,没人告诉你要切换,自己告诉自己切换,一定要引领价值。
金融市场有很多价值,自己要实现价值,我们在行业里的作用一定要引领,引领一定要走在前面。“匠心”表示我们做事很细,会有很大的战略、很高的战略还有格局,还有落实。
比如昨天我在北京做调研,昨天发言今天还有一整天,安排上市公司调研,我们要把活做细,而不是光靠粗略的东西能赚钱。
我自己把投资形容成种树,种树一定寻找好的树种,选股是寻找好的树种。比如腾讯,我把所有美金换成腾讯,要看这个公司未来十年、二十年涨得起来就买,而不是找矮的灌木种在家里,怎么能长大呢?种树不要在乎天气,天气气候这些东西都不是你管的,股票日停每天的东西叫天气,气候是最近两年环境怎么样也没关系。我们找对树种,种下去就好了,三五年就OK了。
下面讲讲估值,股票估值有很多方法、角度,我只认这个。我把上市公司形容成会下金蛋的母鸡,这个公司未来三五十年产生自由现金流折回来就是今天的价值,股票价格和价值距离是你的边界,这个东西如果不深入人心是做不了战略投资者。段永平说DCF模型是思维方式,我没有精算过,在我的办公室里面,固定电脑没有只有一个小笔记本带来带去,还有一个小计算机几年前买的三十块钱。我投资拿计算机按按,这有一个理念“买股票等于买公司”,PK谁看得远。
因为N是无限远的,其实整个金融圈看事情看得很短,比如新财富第一名到我们公司路演,二季度路演给我三季度,三季度要换一批股票,四季度又换另一批。像种地拔树苗一样,这季度种几棵树,下季度换掉怎么长成大树呢?他的策略变化太快了,不要太关心未来两三年业绩,比如2015年茅台没有业绩,我对它很兴奋,我想它未来一二十年是怎么样的,我觉得很兴奋它两千亿估值,十年前可能是两万亿。如果琢磨2015年业绩、2016年业绩不敢买,盯准这两年做不好,盯着一二十年可以做好,通过长期历史分析可以看到。
还有把活做细,行业分析、行业供需格局、竞争格局。江湖地位搞清楚,比如安防老大是谁、老二是谁,每个行业江湖地位排一排,去企业找找为什么存在江湖地位,企业有什么成长基因?企业毛利率怎么样?长期维持怎么样?未来三五年怎么样?很多事情问未来三五年怎么样,不是前三年怎么样。
很多分析师观点不对,他说过去五年毛利率怎么样,这不好使。只要新增产能出来,毛利率可能腰斩,我们做螺纹钢清楚,一吨挣一千多,假如市场化没有政府控制,一千多利润可以达到一百,这是充分竞争没壁垒的东西。我们看问题想未来怎么样,要调研要跟上市公司高管聊这个行业的格局,而且要从竞争对手反过来聊这个公司。不行业前三名要跑遍才知道,这个交易能不能做下去,能不能做三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对短期的输赢、短期格局不是很关心,而是关心十年后它是不是江湖老大,十年后想不出来不要做。
讲讲中国的机会。中国机会也是大得不得了,这张图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图,很多人看问题主要看得太多,我喜欢把它看长一点,比如中国GDP占世界,像200年之前中国是老大。然后在七八年改革开放之前的一百多年,是屈辱的一百年,加上建国之前的38年都是很混乱的,殖民地、多个政权在那里乱搞。咱们这批人有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出生时就应该抄底的,大家没有意识到,我77年出生78年改革开放,我们出生抄了底,比我年轻的右侧,比我年老的左侧,走到今天大家迷失了。
做股票还要有情怀,咱们GDP走到今天世界什么占比,未来十年总量会超过美国,十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还停留在思考2018年怎么样、2019年怎么样。不要思考了,中国在崛起,而且在崛起的前夜,现在真正开始突飞猛进的时候。很多人说GDP两位数六、七,不要看GDP,股市里面机会多得是,茅台、腾讯能天天创新高吗盯着GDP?所以角度有问题。
股市在全球是领先的,一个经济要驱动有什么因素?第一稳定的政权,第二人力,第三资本。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没有钱引进外资,但是我们有人,我们城市化之前富余农村劳动力都进场,廉价劳动力加上外资能突飞猛进。
十年前什么概念,2007年我们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已经学到很多东西,再走十年走到今天操作业已经成功了,发现我们很多行业已经世界第一了。我们家电世界第一、安防世界第一、互联网世界第一、金融科技的应用也世界第一。金融科技的应用是排前列排第一名的,日本是倒数的,我一年去日本几回有体会。中国十几亿人口,别说老龄化,我们消费刚刚喷发出来,所以机会就在眼前。
这几个红字大家没看见的话,基本今年投资没多少了。做投资不是别人说好就好,而是大家不看好你很看好,这个问题是我2015年、2016年很坚定的,我觉得未来二三十年是好机会。一个历史学家北大的1930年就说,他说中国是70年一个周期,如果政权稳定没有战争,十年就能企稳,三十年能振兴,五十到七十年是盛世。未来三十年就是中国盛世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什么?投优质上市公司抓龙头。为什么龙头都被人哄抢?星期五这种行情有点乱,哄抢,外资几年前已经在进入中国的股市,目前已经抢到一万亿,国家队才管四万亿,他已经抢到一万亿未来还在抢。如果很多散户没开户很可怜,被别人抢掉了。
不能用老观点,重组什么的,在中国巨变的社会以前做重组什么都赚钱,因为中国股市、经济都太年轻了,太年轻巨变过程中是很多机会的。但是在今天我坚持价值投资,其实价值投资十年前、二十年前也有用,只是诱惑太多了大家不理会。今年是价值投资的大年,谁玩这个东西?今年是最好的。
未来哪些投资方向?我对传统东西不太感兴趣,钢铁、黑色、造纸传统的周期不感兴趣。未来投资组合基础消费,中国人有钱了,消费会不得了。我一两个月之前去了一趟日本,回国想买点东西没时间,我想在机场买买,觉得刷卡就能买东西了。不是这样的,有钱还要排队,目测队伍长的起码排四十分钟。我跟同行的朋友说,哥们回去不要死拿着。中国人太有钱了,机场排队买东西90%是中国人。
消费不得了,看这图消费占GDP也是起来的,基建投资我都不感兴趣,一定压住消费。消费吃、喝、玩、乐,抓住吃,有白酒、牛奶,我抓白酒,肯定抓茅台,抓最高端的。茅台为什么好?中国人一年要喝掉一千万吨白酒,我只有不到三万吨是茅台,你们抢吧,千分之三。
第二个是制造业升级。因为我们消费升级了,消费升级有很多证据,比如日常生活家里冰箱原来是一开门现在双开门,底下抽屉原来一个变两个,叫消费升级。以前大家买轿车,这几年消费最火的SUV都在升级。咱们现在还注重体验,以前随便买个东西行了,现在要洗茶再喝杯茶。
第三个是很阳光的行业,未来十年新能源。天然气石油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未来是新能源。比如风电、太阳能[股评],最阳光的就是太阳能,我们通过二十多年摸索,马上就能实现,估错不到三五年,估准三年上来,需求能爆发。现在我们的补贴都是冰山一角,在喷发前夜一点量已经不得了,三五年之后一定会暴涨。
煤炭石油股票连研究都不要研究了。医药,老龄化,中国劳动力拐点出现第七年了,再过几年老龄化慢慢出现,医药的东西消费慢慢起来,未来三十年也是值得投的。医药消费不是喷发而是逐步上升,吃药不能抓太多。
还有科技,大家很清楚全球股市市值前十、二十慢慢有中国公司了,科技偷懒买腾讯就行了,腾讯一千亿投子公司,把未来有潜力的都抓住了,买腾讯相当于买科技指数,这是最简单、最安全、最稳妥躺着可以赚钱的。
我们公司的选股标准,这是慢慢总结出来的,“三好学生”就是好行业、好公司、高价格,煤炭是好行业吗?太阳能是好行业吗?当然是太阳能。白酒是好行业吗?奶业是吗?白酒喝了几千年未来三十年应该不会变。房地产是好行业吗?是好行业但吃不透不太理解,这个好行业已经发展二三十年要不要介入?不要介入,介入可能是买单的时候。银行挣的钱很多,我对银行不太感冒,因为它的钱来得太容易了,我对刚刚起的行业比较感兴趣。
好公司也是很简单,如果咱们不懂就抓个龙头,只要确定未来一二十年这个龙头还是龙头,别这个龙头过三五年变成老二、老三我们押错了,希望买进去未来一二十年是龙头,财务报表找基因,要跟管理层调研,现场看细节,落实我们的想法是不是好公司。
好价格,这个蛮有意思的,一百多茅台涨到六百多了,危转机。一百五能买吗?三百八能买吗?每个人观点不一样。这个东西一百一买结果涨到一千一眼睛绿掉了,这个事情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这是关于价格。不是像所谓安全边际,一块钱东西五毛钱买,哪有那么好的机会?
好公司要落实,研判公司发展阶段、真实增速、替代风险,如果原来买诺基亚可能也崩溃了,后来被苹果手机替代了。如果买数码相机的公司手机拍照把它替代了,行业集中度越高话语权越大。比如行业只剩下两家老大,可能联手了定价毛利率会很稳定。行业集中度前五个位数每天价格战,价格战买周期的。
好公司标准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怎么算?我一直想这个公司最好是赚钱机器又有好的商业模式。总结下来有三类公司,有一种公司是站着赚钱的,有一种公司是坐着赚钱的,我希望一种公司是躺着赚钱的。很多公司要投资很多了,某一家公司过去投一千亿砸不出几个水花。有些公司投几百万人民币,今天到几千亿市值也是蛮恐怖的。希望公司投入要少,背后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比如茅台和伊利什么差别?伊利销售团队一万多人,茅台销售团队不到一千人,我当然喜欢不要吹牛能卖出去,海天酱油也是一万多人卖的酱油,茅台几百人,有一个好的品牌销售就少。
好价格我自己是这样想的,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这是我们这两三年经典的案例,我2015年秋天想明白了,当时估值2000亿附近。它库存里面它的酒大概五年出来,库存就值2000亿,百年产能白送,可能值一两万,当时市场给它严重错。难道市场傻瓜?其实市场就是傻瓜,市场三五年都是傻瓜,千万不要觉得你看见的东西都是真的。前几年你看见茅台二百是真的吗?不是真的,一两千是真的,那杆秤在你的心里不在盘里。我从来不看盘,我一天交易十分钟,剩下都在开会看K线背后的东西。
第二,我在港股里经典的东西,我自己都换上它了,科技就是未来。刚才讲到中国崛起,走到今天,这次崛起和之前的工业革命有什么差异?差异就在我们现在是信息革命的时代,现在有微信。这个时代崛起和之前崛起不一样,速度更快、更凶猛。哪天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值,涨到我们都看不懂,因为你们对信息的理解没到位所以看不懂。这个东西它是爆炸性的,这一次它的信息革命还带来了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效率提高也是很可怕的。
我一直讲别人公司,也讲讲咱们公司的竞争优势,我们创始人有十几年资本市场经验,有理想、有梦想、有激情。做投资者激情,每天睁开眼这个东西要重仓、那个要重仓无比快乐。要扎实的研发、灵敏的嗅觉,我们每年押的重仓都是对的,严格的风控、规范的内控,还有口碑,我们公司做起来全靠熟悉的朋友。过去十几年我从来不在台上演讲,都是老朋友支持的。
对收益率的看法,只能说看法不叫预期、预测,很多人问基金保底吗?保底就不谈这个事情了。对收益率的看法,给客户净收益率15%就能做几个了,30%是满分了,我们今年满分。很多是别人给的,我们能耐就做到十几、三十。
期货和股票的差异。都用在供需,期货供需比较便捷周期短,容量小,这个市场是暴利的,股票成功率比较高,股票成功率10%,价值投资50%,它可以复利增长。
研究商品和上市公司有什么差别?供需是一样的,行业供需分析,多了竞争优势和管理能力,竞争优势需要上门调研慢慢品的。
怎么配置这两个市场?期货还是图暴利,图暴利的东西配少一点大概配10%以内。做复利一辈子的东西配得多一点八九十配在里面。
我的演讲就到这。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财经
【免费获取】投资高手的实盘实时信号
值得深度阅读的财经门户
/傅海棠/冯成毅/林广茂/何俊/邱永汉/李兆基/丁圣元/管金生/邱国鹭/叶飞/巴曙松
/抓启动点/腾讯比亚迪/中国为王/未来三类人/短线长线/炒作股票/胜负未分/俄罗斯被打/获利新蓝海/浮躁是敌人/趋势正反馈/量化的好处/如何留下钱/比别人勤奋/成为好盘手/主观经验/奥巴马告别/经济机器/搞懂打新/我是交易员/散户亏损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读者投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总想着这件事45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