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邮编曲六店村的一位村民,我要举报18864411396

濮阳这些地方被举报了&&
掌上濮阳粉丝领红包了支付宝又发红包了!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9071871”,即可领红包!记得点余额宝红包,那个才是大包。这个余额宝大红包,不仅限于线下商超用!!还信用卡,充水电费,淘宝购物都可以用掉,3天有效期,别浪费了啊!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交办案件  办理结果公示(第二十六批第三部分)  一、濮阳市南乐县
受理编号:X230074(*)  反映情况:群众来信反映:南乐县垃圾处理场和环保局弄虚作假,知法犯法。1、垃圾场渗滤液运营情况和范县的情况一模一样,虚假运转,应对督察。2、运行记录台账造假。3、垃圾渗滤液无组织排放。4、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场所需的化工原料均不正常使用。5、环保局的月检查,检查表都是和垃圾场商量填写的。应付上级检查,大部分数据都不会填写,根本不检查只填检查表。走过场,半年不去检查一次。南乐县主管环保的领导不合格,渎职和滥用职权,不懂业务,乱指挥,干扰执法,对垃圾场采取纵容态度。  调查核实情况:经查,举报内容属实。  (一)关于南乐县垃圾处理场虚假运转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运行台账造假、垃圾渗滤液无组织排放的问题  垃圾处理场渗滤液设备每年4月至11月正常运转,12月至来年3月存在停运的现象。原因为冬季降雨量少,随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也减少,且冬季温度低,活性污泥生化效果受影响,达不到处理效果。另外,场内渗滤液调节池容积4500立方米,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冬季产生的渗滤液。  渗滤液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时,每日产生的渗滤液先从中抽取样本送污水处理厂化验科化验,化验科将化验结果通知垃圾处理场记录在册,后垃圾处理场用灌装车将渗滤液运送至污水处理厂,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在垃圾处理场提供的渗滤液运输接受记录簿上签字备查。为防止地下水受污染,在防渗方面采用HDPE膜作为主防渗层,在填埋场的上下游、两侧建有三处监测井,定期对水质、土壤和大气进行监测,未发现污染问题。  经调取2018年4月至6月垃圾处理场渗滤液转移联单及渗滤液处理运行记录、2016年和2017年渗滤液运输接收记录及渗滤液设施运行记录、污水处理厂化验室监测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报告单,未发现垃圾渗滤液设备存在虚假运转,运行台账造假及渗滤液无组织排放的问题。  但调查中发现,在日至25日监测渗滤液水质分析结果报告单中,存在未填写数据而加盖污水处理厂公章的问题。  (二)关于南乐县垃圾处理场和南乐县污水处理厂不正常使用化工原料的问题  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中,需要使用葡萄糖、片碱、阻垢剂等化工原料。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会用到三氯化铁、石灰、聚丙烯酰胺等,2017年之后增加除磷剂,根据水质进行化工原料的添加。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都安装有在线监控设备。  经调取垃圾处理场近三年购买处理渗滤液所需化工原料付款发票和污水处理厂近三年购买化工原料付款发票,并与垃圾处理场经理、污水处理厂经理、副经理谈话,未发现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不正常使用化工原料的问题。  (三)关于南乐县环保局的月检查,检查表都是和垃圾处理场商量填写,应付上级检查,大部分数据都不会填写,根本不检查只填写检查表,走过场,半年不去检查一次。南乐县主管环保的领导不合格,渎职和滥用职权,不懂业务,乱指挥,干扰执法,对垃圾处理场采取纵容态度问题  2016年9月份之前,根据河南省环保厅《关于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环境监管情况月调度的通知》和濮阳市环保局有关要求,南乐县环保局应定期对垃圾处理场监管情况进行月调度上报。2016年9月之后,省环保厅不再进行调度,南乐县环保局停止上报。2017年河南省环保厅建立了污染源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平台,濮阳市环保局下发《关于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使用的通知》,此后垃圾处理场纳入系统监管,2017年11月垃圾处理场被仅抽查到一次,没有发现问题。  经调取南乐县环保局企业现场检查表、双随机检查相关文件,南乐县环保局存在对环境监察工作领导不力、执法监察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调查中未发现南乐县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刘玉林存在渎职和滥用职权,不懂业务,乱指挥,干扰执法,对垃圾处理场采取纵容态度等问题。  (四)调查发现的其他问题  一是未建设渗滤液输送管道,至今用罐车运输。二是未实行在线监测监控。  处理及整改情况:南乐县垃圾处理场属特殊监管对象,根据日南乐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专家现场调查整改建议,将增加在线监测仪表,对系统进、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问责情况:目前,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市纪委监察委已责成南乐县纪委监察委对上述问题进行问责。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交办案件  办理结果公示(第三十六批第三部分)  一、濮阳市清丰县 受理编号:X030020  反映情况:群众来信反映:对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马家村村长马广垒在村内养猪场处理的公示结果不满,提出:1、马广垒在村南的养猪场没有土地手续,私自占地80亩,没有环评,粪便污水直排进农田,养殖规模是20000头。2、马广垒养猪场是由范县农行行长侯胜忠、市人防办主任和市环保局个别领导共同出资建设。另诉:马广垒拉票贿选,组织领导黑恶势力,与乡政府勾结,欺压百姓。(反映内容与实际公示结果不一致)对公示结果不满意。  调查核实情况:  经现场调查,该公司位于双庙乡马家村南620米,项目为猪+沼+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法人马广垒,总投资500万元。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信访人反映养殖规模为20000头。因该公司母猪775头,仔猪年出栏13000多头。所以该公司年出栏生猪折合4636头,应做环境影响登记表。日该公司已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该公司是猪+沼+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恶臭气体采取沼气池+发酵池措施后通过绿化植被利用排放至大气,废水采取集中收集至沼气池+发酵池+二次发酵池措施后通过密闭管网用于农田灌溉。因该公司沼液用来灌溉蔬菜大棚,藕池及所种植的小麦、玉米,对环境无危害,对空气不产生任何污染,而且达到了高产、增收、有机的作用。  在用地手续方面,经濮阳市精诚测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勘测该地块为9.8111公顷。所用土地为该企业租赁土地,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用地,柳格国土资源管理所已出具证明。  经双庙乡纪委调查,双庙乡马家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村委会换届选举法定程序进行,不存在拉票贿选等问题。  经市纪委调查,不存在范县农行行长侯胜忠、市人防办主任和市环保局个别领导共同出资建设该养猪场情况。  处理及整改情况:无。  问责情况:无。  二、濮阳市濮阳县 受理编号:X020104  反映情况:群众来信反映:濮阳市濮阳县环保局监察大队职工来信诉其经常几个月发不下来工资,单位没有给交五险一金,建议费改税后工资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全供职工医院,同工同酬。  调查核实情况:经查,举报内容不属实。  濮阳县环境保护局二级机构濮阳县环境监察大队,2004年被濮阳县编办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工资和经费没有纳入年度预算,工资发放和“五险一金”的缴纳渠道都是来源于排污费的返还款。2012年濮阳县财政局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再返还排污费,把环境监察大队人员工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授权给环保局按要求发放,“五险一金”不包括在内。自收自支人员以前年度“五险一金”缴纳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结合每位职工的工资总额,每年足额缴纳一次。从2016年10月份,县环保局按照县人社局的要求,又依据县人社局核定的养老保险金、职业年金的征缴计划,每月上缴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是按季度上缴;住房公积金是按半年上缴。
  多年来濮阳县环保局一直坚持自筹人员与全供人员同工同酬的原则,不存在不按时发放工资和不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到现在为止未拖欠一个月的工资和“五险一金”,故举报问题不属实。  处理及整改情况:无。  问责情况:无。  三、濮阳市濮阳县 受理编号:X020121  反映情况:群众来信反映:濮阳市濮阳县文留镇镇政府门口正南240米,文留卫生院西20米处路北,在路边有个宽3米多、长280米、深2米多的沟,在沟的南边是文留化工厂,文留金海岸洗浴堂地下流水道通往此沟,路北是幼儿园、小学,水沟内黑水污染。望查处。  调查核实情况:经查,举报内容属实。  经现场检查,濮阳县文留镇镇政府门口正南240米,文留卫生院西20米处路北,在路边有个宽3米多、长280米、深2米多的沟,在沟的南边是文留化工厂、文留金海岸洗浴中心、幼儿园、小学,经调查文留化工厂已倒闭多年,现为临时停车场,经查看该化工厂院内无废水排出。文留金海岸洗浴中心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下水道向南约100米,再向西约150米流入公路西沟渠内。水质良好,与该河沟不相通。幼儿园及小学无废水直接排入该沟渠内。河沟内污水主要来自周边群众生活污水和雨水,由于水沟年久失修,排水不畅,水面漂浮物增多,长时间积累变质,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水体变黑。  处理及整改情况:针对举报问题,文留镇政府立即安排人员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捞,并对小水沟上游进行疏通,加大上游放水量,另外加强宣传教育,杜绝周边群众生活废水流入沟渠内。针对文留镇生活污水问题,濮阳县政府已准备启动文留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发布招标公告,待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可解决文留镇生活污水造成污染河道问题。目前,积存的污水已处理完毕,该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问责情况:无。  四、濮阳市濮阳县 受理编号:X020128  反映情况:群众来信反映:濮阳市濮阳县柳屯镇黄庙村,1、该村东南西北都是小型鸡棚、养猪场、养牛场。粪便乱排,占用基本农田给村里的流动土地造成了困难。2、该村有很多不养鸡的养殖户至今不拆掉鸡棚。3、村南边还有一大片塑料布四处摆放,存在火灾隐患。  调查核实情况:经查,举报内容属实。  经现场走访调查,濮阳县柳屯镇黄庙村周围共有养鸡户10户,养鸡棚每个大约占地面积500平方左右,其中现有养鸡户2户,两户养鸡所产生的鸡粪卖给内黄一家生化鸡粪厂。养猪户有6户,其中现有养猪户3户,目前养猪户都在建设自己的化粪池,都有自己的承包土地,粪便已做庄稼追肥使用,养牛户1户,所产生的粪便已做自己家土地追肥使用。经现场查看,未发现鸡粪、猪粪乱晒、乱排现象。  关于该村有很多不养鸡的养殖户至今未对鸡棚拆除并对村里的流动土地造成了困难问题,经与黄庙村干部沟通,未养殖的鸡棚、猪棚未拆除是因为这些养殖户还有继续养殖的意愿,且鸡棚、猪棚都建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故未拆除。该村的土地,两年一小动、八年一大动,养殖户的鸡棚、猪棚、牛棚不影响该村的土地调整。  村南边塑料布为废品收购点内废塑料布。  处理及整改情况:关于塑料布四处摆放问题,柳屯镇人民政府已对村南边废品收购点内废塑料布进行了清理。  问责情况:无。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交办案件  办理结果公示(第三十七批)  一、濮阳市濮阳县 受理编号:X030080  反映情况:群众日曾来信反映“濮阳市濮阳县户部寨镇蔚林化工空气和水污染特别严重”一事,濮阳市已处理并公示。群众对公示不满意,再次来信质疑县委政府和监察委是否调查清楚了企业保护伞一事。另建议:希望能对蔚蓝化工污染持续查下去,调查人员可以沿蔚林化工排污的青碱沟往下游沿岸的小张村、大张村、刘高庄、宗郭庙、碱王庄、后郭庄等村子进行走访,查看有多少村民因化工污染得病,有多少农户因用受污染水浇灌庄稼导致庄稼受害,监测一下清碱沟沿岸村子的地下水。  调查核实情况:经查,举报内容属实。  该举报件与第六批受理编号X060036(*)、第二十一批受理编号X200035、第三十三批受理编号X290078举报件内容基本一致。  濮阳县环保局会同户部寨镇政府进行现场调查,当时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浓缩槽未采取封闭措施;母液蒸馏液中转罐未采取密闭措施;001车间中和池封闭不严。濮阳县纪委派出调查组针对各部门给企业充当保护伞的举报情况进行调查,没有证据证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充当企业保护伞现象。该公司上述问题于6月19日前已整改到位。  针对此次举报问题濮阳县环保局会同户部寨镇政府再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青碱沟及下游沿岸的小张村、大张村、刘高庄、宗郭庙、碱王庄、后郭庄等村庄对地表水、地下水废水进行取样检测,通过对青碱沟及下游村庄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不超标。  处理及整改情况:濮阳县环保局立即责令该公司限期整改,并对该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罚款5万元。  问责情况:濮阳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给予濮阳县环保局、户部寨镇党委政府全县通报批评;濮阳县环保局对环境监察一中队中队长戚广伦实施约谈,全局通报批评,并责令其写出深刻检查;户部寨镇政府对镇环保办主任高建军实施约谈,全镇通报批评,并责令其写出深刻检查。  信息来自濮阳环保宣传  点击下面发广告
大河客户端订阅号内容为大河客户端及/或相关发布者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C)2013 www.dahebao.cn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号-1 公安部备案号:45【图文】2012年4月濮阳县市调报告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年4月濮阳县市调报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濮阳县的西夏后裔
我的图书馆
濮阳县的西夏后裔
西夏后裔今何在——昔日驰骋西北&&今日安居中原
  一阵字正腔圆的豫剧手机铃声响起,杨学景用豫东北的口音应答。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记者怎么也无法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青年是近千年前雄踞西北的党项族后裔。
  平原上的“党项人”
  其实,我们家里一直都知道家族是西夏的后人。这种党项族后裔的身份并不是一个秘密。
  1227年,西夏王朝覆亡于蒙古大军的无情铁蹄之下,而党项族的后人在华夏大地上仍然不绝如缕。随着民族融合的潮流,他们中的一支,已经成为今天汉族的一部分,生活在位于豫鲁两省交界的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和西杨什八郎为代表的12个村子中。它们为目前我国境内找到并得到确认的西夏后人聚居地之一。这部分西夏党项族后裔,人数超过4000。不过,他们已不再是骁勇善战的党项士兵,已变为民风淳朴的中原农民。居住于杨什八郎的杨学景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一支姓杨的村民,都是党项遗民唐兀公的后人。唐兀是蒙古姓,在蒙语中即为“唐古特”,与“党项”有对音关系,所以学者据此认为该姓氏属于党项族。杨家的一世祖唐兀台归顺蒙古之后,随大军征服金国和南宋。唐兀台逝于兵营,墓地不详。二世唐兀闾马在父亲亡故时只有十岁,他也身在军中,后来参加了攻克襄阳、樊城的关键战役,立下战功而受封。然而这位唐兀二世却不是只爱弯弓骑射的武夫。他后来功成身退,相中了这片中原沃土,定居在杨什八郎,并且开启了这一家族耕读传家的门风。至元末明初的唐兀崇喜(以下称“杨崇喜”),已私下将姓氏改作杨。其后,该家族用杨作为姓氏。保存在当地的唐兀公碑、家谱和自杨崇喜开始编辑的《述善集》等物证经学者研究之后,他们西夏遗民的身份得到了确认。这批西夏人的后代,曾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不无神秘色彩。
  记者随杨学景来到他的家中,与家族相关的资料都保存在他家西面厢房中。杨学景取出曾经来调查的海内外学者的照片,还拿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滨的西夏文书法条幅。杨氏的传世家谱等文件保存在四个叠放在一起的绿色铁柜之中,柜门上用红色油漆涂着“唐兀杨氏全族谱书”8个楷体大字,还有小字写着“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他一再不好意思地说,“农村的保存环境不好”。其中一个柜子的锁已经损坏,杨学景和记者努力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无法把它打开。
  杨氏的家谱抄本为熟宣纸本,工笔小楷抄录,平时装在黑色塑料袋中,外面再套上硬纸板的文件盒。家谱抄本一共38本,分装在17个盒子里。杨氏的家谱还有一幅旗帜模样的,抄在一块长4米、宽2米的帛布上。这套家谱历经风险而保存至今。最险的一次是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入侵濮阳,杨学景的祖父带着它们逃走,日本兵在后面放枪,好在都没有打中,又好在前面有一条大沟,他跳进沟里继续跑才算逃脱并且保住了家谱。
  “他们把家谱看得和自己的眼睛一样,甚至可以说比生命都重要。”记者到濮阳县政府文化与旅游局走访时,该局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陈丽娜这样告诉记者。
  这部家谱从杨家的一世祖唐兀台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据杨学景介绍,现在杨家已经传到二十八世。杨家自第九世分为9门,有些房的后人外流,与大家族失去联络,从此再无音信。说到这里,他不由地流露出几分惋惜之色,“要是不外流,这里的杨家可能要有一万人还多。”
  2001年,杨什八郎的村民有过一次前往宁夏的“寻根之旅”。老支书杨美贵、杨学景等三人到银川寻访祖先的故土,留下了在西夏王陵、承天寺等处的合影。这一行他们没有如愿找到祖先的居所或者同族人。他们的结论是,祖先是草原上的牧民,找到其定居地并不容易。不过,又有学者根据杨氏传家的《述善集》中的一篇文章推测,唐兀杨氏的故地应在今甘肃武威。
  动身前往濮阳之前,记者采访了最初研究这一支西夏人后裔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任崇岳,希望能了解这些西夏后裔与周围居民的区别。他告诉记者,濮阳的党项族后裔现在已经高度汉化,在外貌、习俗、语言等方面与周围其他村民已经没什么区别。
  抱着获得新发现的心态,记者想在细微处找出一些党项族后裔的独特之处。在记者的追问之下,杨学景介绍,他们与周围汉族人不同的一个风俗是办丧事不做告庙活动(民俗,丧礼中亲友到庙里为死者求神保佑),这可能是党项族的遗风;而此地盛传的“喝了什八郎的水,大人小孩都会伸伸腿儿”的民谚,就是说村民素有习武之风,这同样可能来自党项族先人的尚武传统。“我小时候还有人练,不过现在已经不兴了。”杨学景说。
  当记者问起他们的西夏后裔身份和目前的民族归属,杨学景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汉族人,民族成分登记的也都是汉族。”说到被确认为党项族后人的前后变化,杨学景显得有些淡然:“其实,我们家里一直都知道家族是西夏的后人。”对他们来说,这种党项族后裔的身份并不是一个秘密。“别处的汉族人都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我们杨家的人不这么说,我们知道祖籍是在宁夏贺兰山。”虽然杨学景也喜欢涂涂写写,但是西夏文毕竟太复杂了,这一支西夏后人中没有人懂得这种文字。记者发现,他们还请学者把自己的名字翻译为西夏文写在照片上留念。
  走出杨学景家,走入这座杨姓聚居的村子,感觉不到它与周围其他普通的中原农村有什么显著差别。村中街道严整,几条狗在其间闲逛。一些富裕的农民盖起了二层楼房,建起了镶嵌瓷砖的门楼,大门往往开在院墙的东南面或者南面。瓷砖上有文字和图案,很多是门楼上的对联,经常出现的横批是“家和万事兴”,寄托着普通百姓对家庭和睦、家业兴旺的期望。一些院墙上还镌刻有“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小字。在村中,能够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和相互间的礼让,人们见面都会打招呼问候。记者到老支书杨美贵家里时,这位正在劳动的老者放下手中的活计迎过来,并且还将院门大开,表示对来客的尊重。记者推测,这些是杨氏家族长期以来习染中原儒风、敦风化俗的结果。
  麦田里的唐兀公碑
  真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呼吁一下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两位杨姓的后人一同说着他们的期望。
  证明杨什八郎等村杨氏为党项族后裔的重要物证唐兀公碑就坐落在杨什八郎村南面。记者到达时,朝阳辉映之下,早晨的白霜还没有消融,还有些稀稀落落的树叶挂在枝头。金堤河大桥下的金堤河自西向东,水面不宽,河水清澈,能看到河底大团的水藻。河北岸就是著名的金堤,它如同一条带子,与河水相伴着东西伸展。唐兀公碑就在金堤河北岸、金堤以南,紧靠着209省道,位于公路东面的一片麦田之中。整个墓区并没有围墙,可以随意进入。
  杨学景一年前将自己的饭店搬到河北岸,紧邻唐兀公碑,做起了义务的“保护人”。他带领记者踏入麦地去参观墓区。虽然这片麦田在此有点儿“不合时宜”地“介入”了墓区,他还是尽量躲闪着不踏到麦苗。老支书杨美贵也特地来接待记者。
  墓区主体为唐兀公碑。唐兀公碑面朝河而立,有重建的碑亭。碑通高3.2米,碑身为0.7米见方,下端每面浮雕斗拱三垛,有状如圆帽的盝顶。其盝顶莲座镂雕的奇特造型,现已少见。
  该碑全称为“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 碑文为杨崇喜的老师潘迪所撰,记述了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该碑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其时已经是元末,至今已有654年。
  该碑经过了杨家人的生死守护,得以保存至今。一旦战乱、水灾等要来的时候,杨家人只要一听到风声,就会连夜将碑埋好,以防万一。如果有人来破坏此碑,全族上下又会众口一词地保守秘密,说碑早已经不在了,等到危险过后再将碑挖出来重新立起,所以历经了多次的兵乱和运动,该碑仍旧存世。唐兀公碑的最近一次沉埋是“文革”之前,而后于1983年又重见天日。唐兀公碑1986年11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碑亭后面则是六座用砖砌成墓体的坟丘,基本呈一条直线东西排布。每座墓前原都有墓碑,今都不存碑身,只有碑座。杨学景很热情地指点给记者看上面的细雕花纹。他告诉记者,现在只有最大一座被指认为是唐兀二世的墓,其他的几座墓主还不知晓。其中一座也曾经被盗墓贼“惦记”过,在后面留下了一个探孔。他将自己饭店移到唐兀公碑附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护墓区文物。
  唐兀公碑自从重新竖立起来之后,虽然后来碑体安装了钢化玻璃保护,但是毕竟风雨无情,碑上文字已经开始风化,北面的文字已有些难以辨识。“真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呼吁一下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两位杨姓的后人一同说着他们的期望。
  与他们有相同心思的是县里文化旅游部门的负责人。长期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陈丽娜告诉记者,唐兀公碑是濮阳的重点保护文物。她表示,保护规划实际上一直在考虑,计划写进县里的“十二五规划”,希望未来五年能够对唐兀公碑景点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
  传说中的杨家人
  入明后杨家确实出过一位侍郎,就是五世祖杨大本,但是他的得官应该不像按照帽子进行“自选”那么轻易。
  记者在同为党项族后裔聚集村落的西杨什八郎走访时,向在街上闲谈的村民请教关于村子的历史。中年村民指着一位有些驼背的老者,说他对这些掌故了解得很多。这位老人穿着有些陈旧的青色中山服,带着一顶有点儿像赵本山演小品的那种经典帽子。他的牙已经不多,看得出已经阅尽了不少岁月。
  老人介绍,“杨什八郎”的得名来源于一个传说。早在唐兀氏来此之前,相传有十八位杨姓的士兵退居此地,所以该地被称作“杨什八郎”。唐兀家本来居住在今杨什八郎。当年,杨家的居所被河水泛滥冲毁一部分,水退后各家便在自家地里建屋,于是分出了若干个杨姓村庄。
  在元明易代之际,杨氏家族的命运可谓有惊无险。因为毕竟祖上曾给元朝服务,数代领有军衔,新的统治者究竟会不会善待他们这些与蒙古人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这是一个关系到家族生存的问题。杨氏不但没有遭到受迫害的命运,反倒获得了新朝的好感。据老人说,在燕王扫北(也就是朱棣征伐蒙古)时,杨崇喜大力支持明军,捐献粮草达百车。所以,杨家跟迫害没沾边,还获得了功绩。
  关于杨家祖先和新王朝的关系,老人还讲了一个有几分离奇色彩的传说。明朝皇帝下了诏书让杨家派人到京里。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凶吉祸福,最终选派了一个单身汉去,因为他没有妻室,即使有去无回也没什么牵挂。谁想,是明朝皇帝因为感念杨家的贡献,要封杨家人做官,下诏书就是要他们派人挑官做。这位面圣的杨家人撞上了好运,但他不懂官的大小,只凭着官帽花翎的好看程度来选择。结果,他挑中了侍郎,因为这顶乌纱好看。“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呢!”说到这里,老人有点儿得意。从此,杨家有了京官,族中开始有人走上仕途,当时去京城的一路上都有杨家同族人接应照顾,族人上京,不用喝外姓人的水。但是,自从清亡进入民国以后,杨氏后人出去做官的就少了。
  老人所说的“看帽子挑官”故事,自然经不住推敲考究,但也不是毫无根据。记者注意到,在杨家的家谱抄本中可以找出,入明后杨家确实出过一位侍郎,就是五世祖杨大本,但是他的得官应该不像按照帽子进行“自选”那么轻易。
  大融合中的后裔们
  对于这一支遗民存在的意义,学者认为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标本,对于研究元代之后的党项族后裔情况和民族融合历史等颇具价值。
  关于濮阳的杨家如何从党项武夫变身为耕读传家的汉族农民,也可从《述善集》等文献中找到脉络。自从定居在杨什八郎,前几世的唐兀传人都保留了元军的军籍。但是,这个家族的后人逐渐与周边其他民族通婚并且改变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这一支遗民存在的意义,学者认为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标本,对于研究元代之后的党项族后裔情况和民族融合历史等颇具价值。
  作为西夏学的一部分,学术界对西夏后裔的寻踪一直没有断绝。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找到的资料提出了诸多说法,更有李姓人证明自己为西夏皇族的后裔。除了濮阳杨氏之外,还有安徽合肥的余氏家族等被专家认定为党项族后裔。这一支的后裔,也保存着能够证明自己民族渊源的族谱。余氏的先祖也为归顺元朝的党项族人,家族中的余阙在元末对抗起义军的战争中为元“死节”,可见其对元朝的认同。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和宁夏博物馆吴峰云曾到安徽考察,在合肥找到余阙的后人余章元、余国铨两位老人,并对后人聚集点进行调查。在合肥小南门外的二里桥余氏后人余华珍、余华龙兄弟处访得《余氏宗谱》,又在余君龙家访得《洪涛山余氏宗谱》。据说,在合肥和安庆的余阙后人数目多达5000。不过,近年来合肥小南门外的西夏后裔已经由于各种原因逐渐离散了。正如白滨评价余姓西夏人后裔时所说,“西夏灭亡后的党项羌族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被融合了,由党项族姓氏改为余姓,是融入蒙古族抑或汉族,或由蒙古族而为汉族,总归作为西夏的党项羌族是不存在了”。
  记者离开杨什八郎时,在车上眺望唐兀公碑。它静静地矗立在碑亭中,似乎在诉说一段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记忆。昔日横行西北的马上民族后裔,已变成安居于中原沃土的农民百姓。历史的惊涛骇浪,在这里化作了平静的生活溪水脉脉流淌。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濮阳县柳屯镇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