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进银行业转型发展规划的转型升级

银行业转型的几点思考|银行业务|银行_凤凰财经
银行业转型的几点思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银行业转型的核心目标是要再造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进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这个服务对象,离开了实体经济,银行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迫切需要银行业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出发,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银行业转型的核心目标是要再造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进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这个服务对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于身处转型大潮中的银行业而言,现在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比如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等。银行业应该如何调整盈利结构,探索全新业务模式?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毋庸置疑,所有这些问题给银行业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是其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单一的信贷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直接金融将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的重要力量为什么要转型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稳健经营和审慎监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金融脱媒不断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主要依靠贷款拉动经营规模的盈利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些变革将迫使商业银行迅速转型,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第一,利率市场化收窄高息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的金融意识逐渐增强,银行业净息差有进一步收窄的压力,依赖于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将受到挑战,以该模式为主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会持续减弱。第二,制度改革注入新活力。银行业的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存款保险制度、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退出机制等加速推进,金融调控也从单一的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向市场化运作机制调整,这些制度改革将银行打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同时,加大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第三,金融脱媒抢夺大客户。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现象逐渐增多,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型集团公司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降低,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提高,使得银行众多优质客户不断流失。第四,互联网金融冲击旧模式。凭借创新基因、信息民主化和平台优势,互联网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形成了新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其中,大数据、移动化、社交网络等颠覆性创新技术都是新生态市场发展的关键能动因素。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在支付渠道、资产构成、负债来源等方面产生剧烈冲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所有这些变革都预示着传统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商业银行转型迫在眉睫。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高利润将慢慢终结,逐渐步入薄利多销的时代。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客户金融需求个性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积极主动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业银行的明智选择转型方向银行业转型的核心目标是要再造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进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这个服务对象,离开了实体经济,银行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迫切需要银行业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出发,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1.资产负债多元化。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客户金融需求个性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积极主动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业银行的明智选择。一方面,坚持资产多元化目标。一是优选客户、优化结构,做“精”信贷业务;二是在风险与收益并重的前提下,实现投资产品、投资渠道多元化,增加信托、券商资管、银行理财、有价证券等投资规模,做“强”投资业务;三是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特点,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目标,做“巧”资产证券化业务;四是适应客户直接融资需求变化,为客户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为客户提供并购融资一揽子方案,做“大”投资银行业务;五是通过银行业务与各类非银行业务的跨界合作,利用资产业务租赁化、信托化等手段,做“活”各类资产业务。特别是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实现商业银行向广义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另一方面,坚持负债多元化目标,由被动负债为主向主动负债、被动负债合理配置转变。一是通过丰富存款、理财、私人银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资金管理、融资顾问、委放资金托管等综合服务,拓展存款客户资源;二是开展主动型资产负债配置,用好同业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三是积极拓展主动负债业务,通过申请央行定向借款、直接发行债券等方式,提高负债的稳定性、流动性和增长性,在风险、回报平衡的前提下做好资产负债总量、期限匹配,促进银行整体价值最大化。最终,通过资产负债多元化带来盈利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零售业务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家和监管者意识到互联网将给传统银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呈现逐渐互联网化的趋势,现在的银行形态也将会逐渐“升级”到网络银行形态,并提供更全面、更有效地金融服务。从发展趋势看,网络银行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业务,还将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实现对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管理,并通过不断升级换代,拓展技术创新空间和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丰富、多元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从风险控制角度看,网络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同时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银行在和风控方面更加有的放矢。从成本节约的角度看,互联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银行的物理网点,更能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局限,大幅降低业务成本,从而在创设费用、服务成本、维护成本、交易费用以及边际交易费用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3.公司金融投行化。在中国,间接融资始终是银行业的主导。但随着金融格局的重塑以及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单一的信贷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直接金融将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的重要力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银行业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优质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优质客户需要银行提供融资组合、资金管理、发债担保、银团贷款、兼并重组、利率避险、财务顾问等综合服务;需要通过债券、股权投资、短期融资券等成本更低的方式解决各类资金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为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将传统银行和投资银行功能合二为一。这一过程也有助于银行通过投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协同效应”,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同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确定整体风险偏好和行业投资策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转型保障银行业转型的关键,是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除了增强改革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储备等之外,最为关键的,要完善金融功能。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完善网上银行、支付平台、银企直联、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知平台以及自助银行机具为支撑的电子银行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金融功能,提高与客户的紧密度。要不断推进综合化经营,逐步取得资产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等各类跨业业务的资格和牌照,并积极与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联手,延伸服务触角,更好的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的需求。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造已有的物理网点,使其更适应客户便捷性、高效性的金融需求,这也是值得思考的。(□袁福华 作者为天津银行董事长)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 葫芦岛日报 --
全市银行业倾力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 刘运涛 本报记者 邵东  
全市银行业以助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倾力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坚持支持重点领域与支持薄弱环节并重,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薄弱领域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积极支持培育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支持保障。  
五年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6%和13.4%。信贷资产质量得到平稳提升,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五年前减少16.29亿元、下降4.2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70.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32.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9%和32.03%;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年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主动对接“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做到“去”、“降”、“补”  
去杠杆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突出一个“去”字。一是突出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项目信贷主要投向徐大堡核电、绥中电厂改网、猴山水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稳妥推进去杠杆工作。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银行业积极运用财务顾问、债券承销、债务重组、产业基金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去杠杆,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2017年10月末,我市本外币贷款中行业占比前三位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贷款余额的12.24%、10.22%和10.21%,与2016年相比,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占比上升1.5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余额占比上升5.91个百分点,建筑业占比下降2.81个百分点。三是做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金融服务。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要求,银行业着力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以及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农业发展银行葫芦岛分行发放重点项目棚户区改造金融贷款25.26亿元,使用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向“城中村”棚改项目投放1.7亿元。目前,PSL贷款支持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贷款余额5.5亿元,棚改重点项目资金得到有效满足。  
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突出一个“降”字。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降低财务成本,全市银行业多措并举,积极加大支持力度。葫芦岛银行创新担保方式,相继推出“便捷通”、“联保通”、“展业通”、“POS通”等系列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问题。盛京银行葫芦岛分行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配套开发了“快速贷”、“商铺贷”等多个序列产品,最大限度简化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手续,为小微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农业银行葫芦岛分行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取消了11类34项收费业务,降低了部分涉及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的收费标准,并于日起取消和暂停部分基础金融服务收费。  
发挥金融在补短板方面的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突出一个“补”字。在补短板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提升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各类信息平台,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470.7亿元,较年初增加63.2亿元,同比增长21.53%;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为25.26亿元,较年初增加16.06亿元,同比增长395%。消费贷款余额达157.19亿元,较年初增加28.38亿元,同比增长25.0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2.7亿元,较年初增加76.7亿元,同比增长40.8%。  
加强央行定向调控出台新举措 做到“实”、“活”、“新”  
着力发挥央行窗口指导职能,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突出一个“实”字。市人民银行制定《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促进葫芦岛市经济振兴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16项具体支持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持重点,通过召开全市银行行长联席会议、货币政策进县区座谈会、政银企对接暨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等形式,搭建起人民银行、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的互动交流平台,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灵活、通畅、有效。通过多种形式窗口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为金融促进全市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突出一个“活”字。2013年以来7次实施定向降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释放流动性25.7亿元,同时,贷款利率一直保持低位运行,极大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发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对支持实体经济的倾斜作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在葫芦岛农函大玄宇食用菌野驯繁育有限公司急需生产资金而抵押不足时,市人民银行指导兴城农村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产品抵押范围,创新开展了温室大棚物权抵押业务,及时向该行注入支农再贷款资金5000万元,满足了企业生产资金需求,现企业建设扶贫生产基地4个,温室大棚112个,初步匡算,可带动贫困户460余户,户均纯收入4.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为1.4万元。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突出一个“新”字。五年来,市人民银行一直注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工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央行货币政策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4年,向葫芦岛银行成功发放首笔支小再贷款资金4亿元,有效缓解我市小微企业融资困境。2015年,在兴城市启动县域再贴现业务,为兴城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办理了辽宁省首笔县域再贴现业务,有效缓解了泳装小微企业因处于弱势地位造成的收票量大、货款到账慢、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融资难题。为葫芦岛农村商业银行办理辽宁省首笔信贷资产质押支农再贷款业务,扩大了使用再贷款资金抵押范围,解决合格质押品相对不足问题。 2017年,为兴城农村商业银行办理首笔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押支农再贷款业务,有效盘活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降低了借用支农再贷款资金成本。为葫芦岛银行成功以DVP结算方式办理辽宁省首笔常备借贷便利业务。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支农再贷款累计投放66.95亿元,再贴现累计办理59.33亿元,常备借贷便利累计办理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2000余户。  
普惠金融“润物细无声”做到“惠”、“准”、“便”  
贯彻落实普惠金融各项措施,提升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突出一个“惠”字。近年来,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动网点渠道创新转型,在便民、惠民金融领域加大创新支持力度,金融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目前,全市已有3家金融机构设立了专门普惠金融部门,市建设银行与市供销社签订“普惠金融合作协议”;邮储银行葫芦岛分行推动开展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葫芦岛银行出台《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管理办法》;农联社创新开展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普惠金融类贷款余额513.4亿元,较年初增加117.9亿元,增长29.8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2.7亿元,较年初增加44.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78.8亿元,较年初增加51亿元。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效果,突出一个“准”字。在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做到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是关键。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勇于探索,突出研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的特惠政策,提供更加符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工商银行创新设计和推广一批本地特色金融产品,运用“电商+企业+贫困户”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小微企业在融e购平台上线,实现下游农户的脱贫和电商人才的培养;葫芦岛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农村“新三权”(土地常宝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业务模式,激活农村睡眠资产,为扶贫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市人民银行制定《葫芦岛市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和《葫芦岛市金融扶贫综合实践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扶贫推进会、座谈会和授信仪式等,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重点支持6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4.8亿元,较年初增加2.5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因人口1.7万人,扶持产业项目40个。  
大力推进支付便民通道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突出一个“便”字。便捷度是衡量农村支付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扩大支付半径,我市建立了由市人民银行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行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政策+管理+协调+督导”的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共建成金融网点549家,助农取款点2036个,ATM1026台,POS机14445台,全年共发行金融IC卡473万张,基本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现代化支付系统全覆盖和助农取款行政村全覆盖。&
&& (不填默认为匿名)
葫芦岛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简政放权: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
日 17:30:00
来源:《求是》2014/24  作者:阎庆民
简政放权,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执行中央精神,银监会致力于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有效防范风险、促进转型升级,为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新动力。
一、深化简政放权释放银行业市场活力
深化银行业监管领域的简政放权,就是要将审批项目中市场能够自主管理的全部清减,地方银监局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一律下放,全面系统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有效解除对银行业市场主体的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清减审批还权力。清减行政审批事项是避免过度干预银行业市场的重要举措,重点是要给银行业松绑,还权于市场主体。通过机构准入环节松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优化银行业机构布局;通过业务准入环节松绑,激励各机构创新银行业金融产品;通过高管准入环节松绑,实现人才资源有序流动,完善竞争机制。
优化审批提效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是提升监管服务效率的有效方法,重点是要精简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材料、完善监管服务。一方面,科学划分监管事权,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下放管理层级、缩短行政许可链条,最大限度发挥银监会指导性功能和属地监管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方便行政相对人。另一方面,改进监管服务质量,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大力促进监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确保同质同类事项得到一致对待,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得到高效处理。
规范审批晒清单。权力规范有序运行是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前提,重点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主动对外“晒”出权力清单,将权力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置于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监督之下。全面系统公开审批项目的办理主体、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事宜,使隐性权力公开化、显性权力规范化。清单规范内的事项,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清单外的事项,绝不插手。
二、深化简政放权严守银行业风险底线
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并不矛盾,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体两翼。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理应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只有深化简政放权,将“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才能将有限的监管力量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将“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切实提升监管有效性,更加有效地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
蹄疾步稳推放权。简政放权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蹄疾步稳,有计划、有步骤、有配合地推进,要在深化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夯实强化监管的基础。首先是先评估后放权。所有清减的审批事项,在取消或下放之前都要经过监管部门、银行和服务对象的评估。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改进和优化简政放权计划,只有确定放了也不会乱的审批事项才予以取消或下放。其次是有配套才放权。对于清减的审批事项,要做好取消或下放后的监管制度与配套机制安排。要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后续监管,实现放而不乱;要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使原来外在的审批行为内生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自我要求,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最后是敢放权真放权。彻底改变对审批的迷恋,自觉放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避免“明放暗不放”、“变相审批”等行为,对于评估可行、配套完备的审批项目要做到敢放真放,只有动真格、真下放,才能将监管力量真正集中起来,优化配置。
协同推进防风险。深化简政放权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此次深化简政放权尤其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一是横向协同。当前很多金融产品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特征,相应的简政放权同样涉及各个监管部门和主管单位,稍有不慎就将造成监管脱节,对此应保持高度的风险敏感性,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监管协调。银行业系统的简政放权要坚持与相关领域改革相衔接和配套。二是纵向联动。简政放权需要整个银行业监管系统全员参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建立完善推进改革的倒逼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等,充分调动各级监管部门的改革积极性,凝聚各级监管部门的力量与智慧,共同推进。既要银监会按照监管权责对等的原则,合理分配审批事权,下放审批管理权限,使审批行为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基层,提高监管有效性;也要各银监局积极做好承接配合,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通过上下联动使机关和银监局的力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和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管住管好风险,最大限度形成改革正能量,守住风险底线。
多策并举抓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改变对审批的迷恋,更要改变对监管的迷茫,要以简政放权为契机,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管理,严守风险底线。一是要用好检查和处罚手段。综合运用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高管约谈等手段精确掌握并规范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及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防范风险隐患;对借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之机,逃避监管、扰乱市场的机构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要做到坚决处理不手软。二是要发挥监管的引领和教导职能。对遵纪守法的金融机构要给予表彰鼓励,通过监管引领把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贯穿到商业经营的全过程,真正做到鼓励与规范并举、教育与防险并重,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三是要探索动态监管框架。简政放权必然刺激金融创新,监管部门应持续评估金融创新的发展态势、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并进行动态调整,构建多层次、富有针对性的监管框架。既留有适当的试错空间,为金融创新提供正向激励,避免抑制银行的创新自主性和灵活性;又在全局上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度,确保风险可控。四是优化分类监管。引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实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服务。健全牌照分类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不断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三、深化简政放权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
简政放权释放了银行业市场活力,必将使银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监管部门在守住风险的同时,更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不断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适应简政放权后的新情况,不断增强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主抓治理建机制。简政放权赋予金融企业更大的自主权限,使得公司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监管部门要引导其进一步完善股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董事会积极履行“诚信义务”、“看管责任”的体制机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制衡机制,督促其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有效风险偏好框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行业风险的防范和处置,提高潜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多管齐下促持续。正确引导简政放权释放的金融活力,推进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指明发展思路。一是督促绩效考核机制改革。约束银行缩减规模考核权重,将薪酬激励与长期风险责任挂钩,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绩效考评管理,合理分解考评任务,建立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薪酬机制,防止因简政放权导致银行业无序竞争。二是引导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明确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培育并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服务和市场品牌,切实改变同质化竞争局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化改革谋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深化银行监管领域的简政放权提供更好的制度安排。此次银行监管领域的简政放权就是要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予以考虑,利用体制机制变革提供的制度基础,利用简政放权释放的金融市场活力,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推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金融业态在产品、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督促银行业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合理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解难题。深化简政放权,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金融创新与稳健经营、有效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一是坚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导向。利用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二是坚持金融服务便利化。利用简政放权释放的改革红利,促进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便利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三是坚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利用简政放权释放出来的监管力量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严密监测贷款资金流向,防止贷款被违规挪用,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加强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保证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切实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
深化银行监管领域简政放权,加快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面临许多躲不开、绕不过、拖不起的难题。银行业监管部门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监管要力戒下放中不规范、不协同,承接上不清晰、缺措施的现象发生,既勇于担当又审慎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将以更大的勇气冲破因循守旧的障碍,突破自身利益藩篱的同时克服外部困难,以更大的智慧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的同时大力推动其转型发展。
(作者: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孙 剑 李雯博
( 网站编辑:乔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