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印度教凭什么代替佛教叫嚣中国,火车见闻还原真实的印

过去,印度媒体对中国高铁与印度铁路进行了比较,现代的中国高铁,古老的印度铁路,就像一百年前的一座古老的古董,拥挤,肮脏,丑陋,全身受伤。最近心怀不满的印度网民制作了一列普通的中国火车和一列印度快车(150公里每小时)的对比视频,看看世界网友都是咋说的!世界网友评论:1、这是中国的火车站和火车?不是中国高铁时代的速度?十年前你不会拍这部电影来欺骗我们吗?2,我可以作证,这是真正的中国!我去过中国,我一直坐在中国的普通列车,那是一滴!中国是不是所有的高速铁,高铁只占1 / 10的所有中国的铁路!中国的穷人买不起高速度,他们会选择做普通的火车,虽然它们很慢,但是它们便宜得多!3,中国人应该更努力地工作,取代旧火车,建设更多厕所,这样才能赶上伟大的印度!4、中国有两面,一边是光明的,一边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人很狡猾,他们总是向世界展示他们最光明的一面,隐藏他们丑陋和贫穷的一面!印度人更诚实,总是向世界展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5,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印度是世界第一,中国需要加快!6、我是中国人,印度NO1!7、我觉得关于中国的内容太老了。8。我是中国人。我可以证明录像是真的。中国还很落后,这种列车是主流,高速铁路只能坐在上层和其他地方,我们普通人都是坐这样的普通火车。9、印度是超级大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印度比中国好!10、这个视频里有超过一分钟的内容都在展示一座中国的拥挤火车站,这是在中国的一个罕见的情况,但它在印度日报,而且是全国性的。11、印度人连厕所都没有,还说什么超级大国!12、印度的傻瓜喜欢愚弄自己!13、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铁路,你这个骗子!(后面附上了一个中国高铁的链接)14、你这个视频时武汉的高铁维修基地,卑鄙的中国佬。15、中国高铁虽然只有2.2万公里,但它占世界高速铁路的60%,并有2000多名中国隧道,100万座桥,230个机场,350万个航班,在世界十强排名7位的中国港口。虽然我不喜欢中文,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项目是超级工程!中国的基础设施是世界一流的,连美国都无法相比!这个视频作者太卑鄙了,不能故意欺骗我们的印第安人!16。你说,你考虑过印度人民的感情吗?17,我在维基百科知道以上事实,我感到自豪!18,视频在很多方面都有误导作用。地铁多年以前就没有那么极端了,中国的地铁技术和高度清洁,因为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大生产线,和视频不一样。印度没有高速铁路,但在中国,大多数列车运行在高速铁路现在常见的。而印度的火车大多十分陈旧而肮脏。19、这个视频没有展示出真实情况。20,印度人的大肠运动是这样的。印度到处都是贫民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1、你们中国也好不到哪儿去,那里的贫民窟比印度多的多!22、两个国家都很好。中国第三,印度第四。23、我觉得中国的地铁挺好,反而印度的更拥挤。24、请停止对印度的抨击吧,中国比印度早十年,我们就会赶上迟早,印度的高铁即将建成,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超级安全!中国的高速铁,我不敢坐,也许小生命得不到保障!25,呵呵,两国的社会模式和经济水平都是无与伦比的,有些人需要扭曲的“事实”来维持他们扭曲的自尊。甚至大多数西方人都坚持这种心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在许多方面比民主更发达的印度和西,这让他们难以接受!26、印度在任何事情上做的都比中国好,印度十个有趣的国家。27、我感觉最可悲的是西方媒体帮印度掩盖真相,他们总是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他们是快乐的,中国人多痛苦。中国污染的时候,全世界都报道,中国是所有的指控。现在印度比中国更多的污染,但有从任何西方媒体没有报道。印度有一点成就,西方媒体对天空夸口,但有一个问题。就像去年印度GDP增长速度超过中国,西方的报道,印第安人是自满,以为会超过中国,而印度的经济有一个大问题,今年,西方假装没看见。印度是一个对中国西部控制的棋子,一个印第安人是如此的悲伤,以至于一个对手不能作为假想敌打败!28,中国人很擅长模仿别人的技术。他们把日本和德国的高速技术结合起来,说这是他们自己的技术,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别人的科研成果。29、印度引进子弹列车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但我希望印度可以学习日本的技术以及中国,然后开发出印度版的高速铁,就像全世界的中国人一样!30。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模仿美国的无人机,事实上,俄罗斯的导弹,韩国的手机也是一种技术,可惜我们印度没这水平。31、印度没有任何东西值得骄傲,这个国家被英国洗劫了一百年,基础设施一团糟,你不能拿一个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像中国一个工业化国家。32,因为录像是印第安人制作的,所以他让印度看起来更好,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令印度人蒙羞!33、很明显,从这段视频中,印度比中国好得多,它不需要比较,印度NO1!34、作者想要展示出印度老旧的铁路系统与中国更有可比性的一面,但材料不在2017,也许在2005,但你怎能说是最新版本呢?35、我感觉这个视频比以前的客观的多,其他视频总是选择中国的高铁和印度列车,它们根本没有可比性,相反,中国普通列车和印度列车更有价值。在36和2017,对中国的高速铁路的速度增加到350kmh,而不是300KMH。37、问题在于,西方国家不想让我们亚洲形成联盟,他们分裂我们,让我们的人民互相憎恨。如果我们的亚洲国家,印度,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团结,绝对能干翻西方。38、印度特哈斯快速铁路很漂亮,有一个平板,可以使用,也没有显示在后座的中国列车。39。在中国动车已经比以前更好,虽然食物很贵,但座位很舒服。小编点评:我感觉此事有蹊跷,这可能是董事会的一个不太成功的行动,这真的很糟糕,在现代社会,网络如此发达,中国和印度的傻瓜与替代技术的人的感情,太可惜了!我认为印度不是中国的真正威胁,将来很难形成根本性的威胁。毕竟,印度本身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后腿的力量太大了。事实上,印度人还有一些事情要做,他们乐观,适应性强,善于沟通,在美国比在中国更为复杂。中国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进步,把它放在欧美地区,西方才是最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的。此网页由一点资讯提供40举报微信朋友圈QQQQ空间相关新闻暂无评论,点击抢沙发莫迪在经济改革层面,无疑在进行一场准休克疗法的豪赌,让印度国内矛盾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他也为最坏的情况留下了后手。
1962年9月中旬,毛泽东同周围的人谈话时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印度)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详见)
虽然敬爱的毛爷爷没想明白,但还是结结实实把没事找事的印度一顿好揍。
如今印度仿佛又无缘无故地找我们麻烦,但这一次印度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经济&动机&和符合逻辑的&理由&。
这一切都源自莫迪改革印度经济的&野心&,从废钞、税改到私有化,甚至逮捕&邪教大神&和最大科技公司的&内讧&,无一不与莫迪想在任期结束之前,让印度改头换面的改革大计有关。
所有这些改革都严重触动了印度的既得利益者,同时在短期内又不会明显惠及普通民众,莫迪在动用自己雄厚的政治资本(莫迪2014年上台时,实现了人民党有史以来最好战绩,同时也是1984年来印度国会第一次由单一政党占多数),来推动这些短期内得罪所有人,但却是印度长期发展急需的改革措施。
这种各项大型改革一起上的准休克疗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激烈的利益冲突和混乱,让印度国内矛盾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莫迪在经济改革层面,无疑在进行一场豪赌,同时也为最坏的情况留下了后手。
以往我们不在乎印度,但现在是关心印度经济改革的时候了,因为一旦其造成的矛盾失控,或拿中国当&保险杠&;而长期而言,印度一旦成功,在经济上也将是中国的强劲对手。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五到十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请付费阅读。
王懿君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7.11 乐鸣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7.11 见闻美股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7.11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共10527个阅读者,45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5:26
1.揭开神秘国度的面纱――赴印度工作见闻[原创][原创] &&
z1l2a3 发表在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39-1.html
  《足迹天涯――分享自己四十余年工作走过的路》开场白
  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我的一生就是这样的真实写照,而且已是回不去了!我十八岁离开长沙到武汉读大学,毕业后分配来到西北的陕西咸阳,从事基本建设,从此四处漂流,浪迹天涯,至今已有四十七年!
  在我七十古稀之年到来之时,花了一年时间写成了自己一生工作旅游回忆录《足迹天涯――分享自己四十余年工作走过的路》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到暮年念旧情深,思乡甚切。于是想找一个能倾诉自已衷肠的地方,在网络上一搜才知湖南有两大知名网站:华声与红网。恰好华声论坛上有一“游记&#8226;影像”栏目,正好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平台。
  故现在借贵栏目一角将自己的工作旅游回忆录在此发帖,给家乡人分享自己的一生游历,先汇报国外部分,后汇报国内部分。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知足常乐z1l2a3
  《足迹天涯――分享自己四十余年工作走过的路》
  之国外部分内容目录
  (以时间、国别排序)
  1. 揭开神秘国度的面纱――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次赴印度)
  2. 揭开神秘国度的面纱――赴印度工作散记(第二次赴印度)
  3. 揭开神秘国度的面纱――赴印度工作杂记(第三次赴印度)
  4. 走近千寺之国尼泊尔
  5. 掠影泰国行
印度那山那水那人――影海拾遗
  7. 千岛之国行――赴印尼工作见闻(第一次赴印尼)
  8. 你能将滚烫的咖啡直接喝吗?――第二次赴印尼
  9. 随笔――第三次赴印尼
  10. 看图说话――第四次赴印尼
  11. 印度美食让你尝个够――再赴印度工作见闻(第四次赴印度)
  12. 新的体验――第五次赴印尼工作见闻
  13. 在东南亚的明珠多巴湖――第六次赴印尼工作见闻
  14. 旧地重游――再赴印度工作见闻续集(第五次赴印度)
  15. 印度南方不一般――第六次赴印度工作见闻
  16. 初探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跑签记
  17. 见识玛雅文化心脏地带――赴危地马拉工作见闻
回复时间: 20:51
回复时间: 20:58
怎么连续发帖子内容都删除了。加之上传图片也不方便。不知何故,只好暂停发帖,请网友们见谅。
回复时间: 10:04
揭开神秘国度的面纱――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次)之目录
1.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 题 记 及 第一部分之一
2.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二 (日记部分)
3.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三
(日记部分)
4.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四
(日记部分)
5.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五
(日记部分)
6.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六
(日记部分)
7.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一……赴山东电建巴克工地沿途见闻录
8.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二 在印度过节
9.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1)在芒果荔枝园
10.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2)印度的雨季
11.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3)城市掠影
12.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4)农村风光
13.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5)印度的婚礼
14.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6)参观印度国际大学
15.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7)在印度探古寻觅
16.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三(8)探访玛雅普
17.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四 我所见到的印度(1)人与大自然和谐社会
18.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四 我所见到的印度(2)印度人的双重性格
19.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四 我所见到的印度(3)印度的服务
20.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四 我所见到的印度(4)印度“最民主的国家”
21.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四 我所见到的印度(5)有关印度的奇风异俗
22.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五 我们的国外生活
(1)我的60岁生日
(2)在印度看病
(3)在印度吃水果
(4)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
23.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加尔各答排灯节场景
24.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在加尔各答巧遇国庆游行彩排
25.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堂风光之一
26.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堂风光之二
27. 回答网友看《赴印度工作见闻》之问题,印度手工艺品
28.《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在工地上印度劳工吃些什么
29.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印度的玛拉(中国称庙会)
30.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印度的歌舞
31.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印度众生相”之妇女篇
32.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天竺风情》系列 :“印度众生相”之男人篇
回复时间: 10:14
《赴印度工作见闻》之题记 及第一部分
还有一年多时间的工作就要退休了,有幸应监理公司的邀请担任他们在印度一个工程的高级专家(顾问)。
这个工程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2004年8月四川东方电力设备联合公司(简称DEC)中标印度SAGARDIGHI(撤迦迪)电厂2×300MW工程(简称S厂)和DURGAPUR(杜迦坡)电厂1×300MW工程(简称D厂)的总承包合同。由于西北电建监理公司曾与DEC在伊朗有过合作经历,故此次请监理公司参与工程,作为DEC的施工管理分包商,联合组成现场指挥部分赴两个现场。
S厂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市北240公里处农村,D厂则位于加尔各答市西北180公里杜迦坡市郊,两厂相距140公里。
2005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赴印准备工作,3月6日终于离开西安踏上了征途。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亚洲第二大国,其他情况也是从资料中了解到一些,总之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此次有机会亲身在印度工作生活一段时间,真是机会难得!怀着一种兴奋、好奇、探秘的心情来到了印度。
时间一晃,不觉一年,我所担负的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回顾一年来在印度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令人难忘!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想把在印度的真情趣事与家人分享,所以手提电脑写下了几篇文章,这也是在印度工作的收获之一吧。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段刚到印度的第一印象
成都16℃ 曼谷29℃ 加尔各答26℃
我们一行四人下午13点分乘两辆小车前往成都双流机场,DEC也有四人同往印度。经国际出发港口办理出关手续,各人拿好自己的护照,同时还一叠泰航的往返飞机票。票面标价为14122.00元人民币,据告实际优惠价单程为5900元。
16点40分飞机起飞,第一次乘泰航飞机,机上人不多。飞行不久未象国内航班一样先给手纸巾,而先给每人一小袋泰式葵花子(内有小鱼干等)和饮料,可选择果汁、葡萄酒、矿泉水,但没有茶和咖啡。过一会(17点30分)送上一份饭,分猪肉和鸡肉两种。外加一个小面包,此时才送来茶水和咖啡,酒是尽量供应,而且空姐或空哥手拿酒瓶来回在机仓询问,服务态度甚好。不知中国的国际航班是否也是这样服务?
查表得知,成都―曼谷1890公里,3小时行程,与国内时差1小时。曼谷―加尔各答1608公里,2小时30分行程,印度与泰国时差1个半小时。
晚7点40分到达曼谷(当地时间18点40分),温度不高不很热。经第二换机办理处签字TG313航班转飞加尔各答。飞机签证是当地时间23点10分起飞,只能在候机楼内休息近四小时。
曼谷候机楼很大,给人感觉是一字长蛇阵摆开,然后分很多岔路去各登机口。长蛇阵内是免税购物区,琳琅满目,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人民币在此可以使用,不过1元钱只能换3&#8226;75泰铢,而1美元可换40泰铢,怪不得有人告诉我在泰国用美元购物合算,最好不用人民币。我们游览一遍后感觉工艺品大多粗糙,远不及国内。锡制品较多的,多为烛台,香台,恐怕与泰国是佛教国家有关吧。
将近晚10点告示屏幕显示:TG313航班在2号登机口候机,我们便从休息所在的第36登机口处一直走到2号登机口,可见机场之大,不愧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2号登机口在第一层楼下,空调功力真大,感到有些冷连忙加了一件夹克衫。此时同行DEC的朋友告诉我们等一会你们会看到印度的‘倒爷’,果然快到登机之时,突见很多印度人带着大包小包行李拥到登机口办托运手续,鼓鼓结实的行李在此便直接都装进了飞机。见此情景不由人想起八十年代中国的‘倒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晚22点50分开始登机,秩序开始乱了,是否印度人也是一样爱乱挤,不排队?飞机于23点30分起飞(北京时间0点30分),到达加尔各答已是3月8日的1点55分(北京时间2点55分)。这趟泰航航班服务不错,先给送热毛巾擦汗,接着才上饭,分荦、素两种,可能照顾有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快到目的地时又送一道热毛巾让大家整理面容,使各位旅客以饱满的情绪出现在亲人朋友面前,考虑周到。
下飞机后步行到大厅,办理入境手续,由于有DEC的指导在飞机上事先都填好了入境单,出关顺利,无须回答问题,就等托运的行李了。这时才感到印度‘倒爷’的厉害,飞机上先卸下来的全是他们的行李,我们足足等了一小时才收到行李,猜想他们一定是和机场方面有某种默契。此时换算成印度时间是1点30分了,出机场DEC已有人接站。
踏上印度国土第一感觉气温不是很高,没有想象中那么热,但特有潮湿感。第二感觉汽车司机座在车右侧,汽车在公路左边行,靠右超车可以左转弯,感观上不是很适应。沿途不少七、八层楼高的建筑多搭着钢脚手架,正大兴土木。公路路面不好,多为沥青路面,看到正在修高架桥,高速路,车程40分钟到达DEC在加尔各答的办事处(简称加办)。
加办小洋楼是一座底层加4层结构的欧式建筑,刚装修好,门窗全为实木结构,所有地面、柱、阳台、卫生间全为大理石贴面,大的有1.5米长,1米宽,工艺很讲究。据说这是邦首席部长秘书的私产,每月租金5000美元。
洗完澡,睡下时巳是当地时间3点(此时北京时间5点30分),并通知9点吃早餐。
经过近13个小时的旅途我们就这样来到曾是英属印度首都的加尔各答市。
插图文字说明
1. 成都双流机场国际出发大厅。
2. 泰国曼谷廊曼机场候机厅之一。
3. 机场候机厅内泰国风情建筑购物亭。
4. 廊曼机场登机口大厅。
5. 廊曼机场内免税商店。
6. 我在这里给小孙子买了一头布象作纪念,人民币要60元啊!
7. 此处化妆品很受游客与空姐的欢迎,但需凭护照购买。
8. 东方公司在加尔各答市内租的小洋楼作为办事处,接待过境人员。
9. 第一次入住这里的小房间一切都很新鲜!
10. 印度的挂历给人以青春活力的感动。
回复时间: 10:24
  接上文
  才5点多窗外一片狗叫,然后是乌鸦叫,让人休息不好,故6点半就起床了。开始收拾行李、房间,准备在此先安家。9点半四人上街散步想先领略一下印度风光,结果扫兴而归,总的感觉脏、乱、差,想不到这是印度三大都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之一会是这样,没法与国内城市相比。或许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全貌,还要再观察。
  10点半用加办长途电话给家里通话报平安,1分钟收费0.5美元。
  晚上7点吃饭,菜很丰盛,有油炸鲜鱼、梅菜扣肉、炖羊肉、烧南瓜、干煸豆角、泡菜、包菜汤,主食米饭,还有啤酒。厨师介绍国内有的菜在这里都有,问师傅为何没有青菜,回答曰,干掉了,不新鲜。问芹菜如何?答价贵,12块钱一斤(人民币)。
  晚饭后,付经理安排了解加市供应物价情况,加办派DEC胡总管带路前往市内逛超市,沿途一方面领略加市夜景,另方面通过胡总管的一路介绍使我们了解不少当地情况和习俗:
  首先加办所处位置在加市的南边名叫雷克玛克特(河边市场)旁边,相当于国内的自由市场,如果迷路了只要说出这个地名,司机一定会把你送到地方,因为它是加尔各答价格最贵的自由市场而出名。
  其次印度人上班为上午10点,故商店一般也是10点开门,下午2点多吃午餐,下午3点上班至6点,下班后会友、聊天不回家,晚餐一般在晚10点左右,吃完就睡觉了。故我们一路发现印度中年以上的男人大都大肚皮、将军肚,恐怕与晚餐营养过剩积累有关。胡总管告诫我们在印度办事一定要提前预约,因为印度人办事拖拉、不守时,还很死板。而偏偏学校上课却是三班制,上午8~11点,中午12~3点,下午4~7点,老师不得闲。
  沿街小门面较多,大的商场较少,可能与都是个体经营有关。猛一看好像回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城镇一样,但胡总管说自从他04年11月到印度开点以来,感觉最深的一点是印度人做买卖讲究诚信,没有假货,一般不还价,否则不卖给你,服务态度很好,直正做到了“百拿不厌,百问不烦”。我们看到街上餐馆较少,没有像国内那样酒楼、饭店比比皆是。
  雇用的印度司机很熟悉道路,带我们串街穿巷避开堵车,很快到达据说是加市最大较现代的超市―班德鲁。
  超市里印度纺织品中棉布和麻织品多,合成纤维的少而且价格贵,就象中国刚用的确凉时代一样棉布便宜,化纤贵。打折商品多。
  家用电器价贵,一台微波炉标价4800卢比(5卢比折合1元人民币),将近960元。在来的路上见到一家中国海尔专卖店。
  皮革制品多,外表看质量不是很好。据说皮革交易中心在加市的中国城坝塔,当地污染严重,环境恶劣。我们已看到一些女式、儿童鞋是中国制造的。
  印度的手饰很漂亮,十足的异国情调!
  粮食价廉,比如绿豆19卢比一公斤,大米多为长粒糯米,35卢比一公斤。
  在货架上只见到一种上海产品清水马蹄罐头,在国际商品柜内有上海大白兔奶糖。水果较贵,苹果50卢比一公斤,香菜30卢比一公斤(不知为什么把香菜放在水果类)。
  逛完超市在门口等车时,胡总管给我们介绍经验如何看印度人:印度人等级森严,从外表可以看出,肤色浅的是上等人,肤色越黑下等人;有鞋穿是上等人,无鞋穿是下等人、穷人;女人都披纱丽,越艳丽越是有钱人,单色、质次的为穷人,但有钱青年前卫女孩子不披纱丽多着牛仔裤。
  返回途中看到沿街设有一些手压井,据说是政府免费提供给穷人使用的。街上飘来印度歌声,悠扬悦耳,话题自然扯到盗版,告知印度尚不泛滥,可以放心买到正规的CD、VCD光碟。顺路司机带领我们参观一座新修的斜拉桥,国内比这好的不知多少倍,但在印度人眼里引以为自豪。开过桥后,想调头较困难,刚好在收费站前有一开口无路障,让司机在此调头,司机不干,还是老实到收费站交费。然后下车给守桥警察介绍,几位中国人参观完我们新修的大桥想返回,不想马上得到允许,专门派二位警察指挥开放一专用通道让我们的车返回,我们亦向他们挥手致谢!
  沿途又经过加市的麦丹广场附近的威廉大城堡,很大,天黑太暗不能照相,只见有供女同胞游览广场的马车驶过。
  为让我们看夜景又绕道经过加市的酒吧一条街,情调马上不一样,所谓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是中产阶层聚会的地方。
  回到加办已是晚9点半,准备明天要去D厂考察赶早上5点的火车,连忙收拾好小行李箱早早入睡了。
  插图文字说明
  1. 加市最大的超市班德鲁。
  2. 超市的门面。
  3. 超市一角。
  4. 超市大门。
  5. 街头有政府提供的手压井。
  6. 加市的斜拉桥,进入引桥。
  7. 驶入桥头。
  8. 此桥是印度人引以为自豪的斜拉桥。
  9. 从另一头返回。
  10. 返回市区,从桥头看城内。
  11. 在维多利亚广场见识了专供女同胞游览用四轮马车。
回复时间: 14:56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三
(日记部分)
  昨日小付入睡前设定好手机闹钟为3点半,一觉醒来已是3点50分,手机未报时,连忙叫起大家洗漱,到4点半一问才知是5点出发,6点零5分的火车,到火车站只大约需要30分钟。
  一路出发沿途只见有不少人露宿街头,身上盖的就是白天围在下身的单子。怪不得见过报道印度有人热死、冻死街头,实是穷人没有房子,没有家,只能流落街头。
  到达火车站,全无中国式的候车室,汽车直接开到站台边的停车泊位,交费后问明2019次车进7站台,我们是在4车箱,就直接找到7站台。站台上电子显示屏比比皆是、不断闪烁,人流如织与中国春运相似但显不乱。看到有一前一后两块显示屏显示C4,我们就停在此间。此时5点30分火车已进站了,待车停稳,4号车厢稳稳定在两显示屏间,整齐相对。
  一进车厢冷气袭人,一厢蓝色,找到座位后一看设施与飞机上相同,小茶桌板、可调节靠背、可调节脚踏齐全。细致一看只是工艺粗糙一些,但功能一点也不差,开档也宽敞。注意到车厢干净卫生,无烟草味,一问才知车站有规定进入站台、车厢均禁止吸烟!
  离开车时间尚早,车内无广播,入座乘客均低声讲话显得很安静。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人感凉意,我们便到车厢外活动,此时只见一人将本车厢所有乘客名单、座次、到达地点等的计算机打印表贴在本车厢门口,而且其他车厢一样挨个都贴有,不知何用?
  时间一到准时开车,未见有乘务员剪票。过一会有人送来报纸,一人一份,接着给每人一升瓶装水,不久又给送一盘小吃:一包饼干、两粒糖果、二袋奶茶、一只纸杯,同时有人给每人一瓶开水,其外形是一白塑料壶,打开是一小保温瓶。吃完后每人又送一份早点(完全是飞机上的形式):锡泊纸包裹的两颗鸡蛋大的炸果,几根小姆指粗的薯条,塑料袋装2片面包,还有两袋奶茶、果酱等。
  车行一小时到一车站,既不广播也未见乘务员,旅客都是自觉上下车。此时同行的DEC谢工告诉我们还45分钟到下一站,我们准备下车。同时必须学会跳车,动作要快只有2分钟停车时间,否则车又开了。于是我们抓紧时间上厕所,车厢一头有两种厕所,一边印式为蹲坑,另一边西式为抽水马桶,里面干净无味。发现洗手水龙头有趣,为六方内弧锥体上大下小,向上推开,放下关。
  看着快到时间我们都挤在车厢门口,发现车门是不锁的由旅客自己打开,7点50分到达杜迦坡火车站,我们跳下车。过了天桥走出车站一路畅通无阻,我们十分纳闷人们为何这么自觉,车站自由出入无人剪票又无人查票,这时有人看到站台上有一告示:查出无票乘车者罚款1千卢比或限制自由6个月!原来有这么重的处罚谁还干这种事呢。(以后我们了解到印度劳工一天工钱只有16卢比, 1千卢比相对就是一个大数)
  一出车站多少棕黑色面孔的小脸望着你,多少双小脏手伸到你跟前乞讨,十分可怕!赶紧上汽车。在车上了解到这趟火车票价为325卢比,里程约200公里。
  十分钟车程到达D厂工程DEC营地,让人惊叹!一幢“森林”别墅:四周都是一片高大树林,空气清新,一幢米黄色墙体的平房静卧在中间平地上,环境优雅,相比在加办拥挤在城市要好得多。稍事休息后开车送我们四人入住周围镇上一渡假村“河边宾馆”(A
RESORT),DEC戏称‘农家乐’。入住二楼后开始打量周围环境,院落中央为我们住的三层长条形楼房,靠院落后左侧是一座未营业的三层小楼房,右侧是车库和员工住房。楼房四周是花园、草坪,前坪有几颗高大树木,风景宜人,草坪修剪整齐,小路铺着均匀小颗粒石子,一色红色风化石,不渍水,不扬灰。五彩缤纷的花甚是喜人,想不到在农村镇上有这样一处优美之地。
  宾馆服务员清一色男人态度很好。在阳台上远望,不远处有一条河,过桥后有一个大湖的水面,湖面上浮了很多水草还在漂动,而小河里水很清呈绿色,上面亦浮有大量浮萍几乎盖住一半河面。
  房间陈设一般,双人间,空调功力特大,同时床脚处各配一台吊扇,有12"LG彩电一台,设闭路天线可选70多个台,象美国HBO、法国时装台均有,但印度电视台尤多,歌舞多,音乐动听。房间的插座仍是英式园孔插座,洗手卫生间特大,装有电加热水器,抽水马桶水压很大,不知为何留下那么大的空间?房间供应1升装纯净水,没有开水。这时有两样东西吸引了我们,房门的门吸和窗户的风钩与中国不同,昨日在加办已见到以为是特殊的,不想这里也是,代表印度特色了。门吸是一种棘轮结构,装在门正面,吸头利用橡胶的磨擦力可以在任意开度将门吸放下而固定门的位置。窗户的防风不是金属风钩而是用三角形木块,上下两块用活页上在窗户框内,窗户打开三角块随着卡住窗户固定。
  下午吃过午饭后,D厂DEC沈总带我们去看西北电建的住地,是两幢小别墅(原来建D厂时德国和日本专家住地),一幢只能住十人,正在装修。在两幢别墅后盖一食堂可容纳百人进餐。周围还有这样小楼正在逐步腾空。
  补记:坐火车的疑问
  3月25日S厂DEC梁总告诉我:在印度购火车票是要身份证的,而且详细登记。因为一方面印度同名同姓的人多,所以必须详细登记,另一方面印度平均一月有一次火车事故,为处理事故而保留详细名单。印度朋友还反问梁总中国购飞机票不是也要身份证吗?以为是很正常不过的事。这就是在火车厢门口要贴名单的作用。
  插图文字说明
  1. DEC在D厂的营地(第一营地)好一栋“森林别墅”!
  2. 别墅门前的树林。
  3. 河边宾馆的自然环境。
  4. 宾馆房间的设施。
  5. 宾馆房间的超大卫生间。
杜迦坡26℃
  安排今天返回加办准备去S厂。
  早晨7点在宾馆就餐,尝到印式西餐:每人四片烤面包,二个煮鸡蛋,一碗咸大米稀饭,一杯冲的牛奶,配果酱、奶酪等,五人共花费450卢比。
  8点准时出发,全程186公里,三个小时整到达加尔各答。沿途正在修路,只能相当于中国的一级公路或称之为准高速公路。
  第一次见识到印度广阔的农村,很落后,大多是原始村落的茅草屋,顶象是一个四面锥体,四面墙体全是泥巴垒成,相当于中国的干打垒房,门窗都是留的洞。沿路两边都是平原,有些地方一片碧绿水稻,有的正在收获土豆,没见远山,一望无际。据说印度有90%的可耕地,而中国只有30%,我们在这搞工程建设有好处是地域广,不利因素是缺石头,水泥贵。
  到达加市发现城里跑的公共汽车都是手工敲出来的,不是统一机加工装配的。每辆车都不一样,只是大致形式一样,如有窗户无玻璃横上几根铁条。突然发现在一三叉路口中一侧修有露天男人小便处,原来说上海改革开放前还有,今日在印度也得见了。而满街跑的出租汽车一律黄色‘老爷’车(我国解放初称乌龟壳那种车),一路看过较好的小车相当于我国的富康车,根本看不到什么宝马、奥迪之类的名牌车。来得早的同志告诉我们,还恰恰相反政府官员的公车一律是印度国产达斯牌(音译)老爷车且不配空调,外面清一色乳白色,车前挂一小黄牌标名职务和姓名。
  下午发给一个手机电话卡,给西安家中通了电话,话费为1分钟16卢比。同时也得知印度手机通讯方面的信息,在印度手机可以一卡多网,随意选择某一网通话,收费标准是一样的,而且接听不收费。
  手机不收座机费,但每张充值卡都要扣税在149~151卢比之间,且根据面值限时用完,超时便停机费用保留,一旦再充值费用又激活继续使用,500卢比以下的卡限时30天,1000卢比以上的卡限时60天,
  3000卢比的卢限时1年。人们都说印度软件产业发达先进,从手机通讯方面的信息是否可看出一些情况来呢!
  上午十点出发前往S厂,从加办一路北上有240公里,但要6小时车程。光走出加尔各答市(从南到北穿过)就用了一小时,占地面积比西安市要大多了。
  我们所走过的公路是印度34号国家公路,是印度与孟加拉边境地区的一条重要运输公路,加之加尔各答市是全印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公路运输繁忙可想而知。大货车、客车一辆接一辆,可每辆车打扮得非常花哨又人性化,我想从这点是否可看出车主人的个性或理想追求。五光十色的图案包括有人的眼睛、手、鼻子、耳朵,花卉,鸟,山川,河流等,同时还配有彩带,所写的标识提示的文字都带艺术动感。有时路过一停车休息点看到排在一块的汽车倒成了一道风景线!
  一路穿城过镇看到印度农村大多原始落后,卫生条件差,不少水塘随时都有人在洗澡、洗衣服,但树木保护得很好,有树的地方一片葱郁,由于没有山更显突出。尤其是公路两旁的树木各有特色,凡大树多为古树,树冠很大,这在国内是难得一见的。凡路口村口都可见印度的特色的大榕树,若大的树冠下气根条条低垂,仿佛就象一把巨伞或一顶华盖。凡见高大粗壮的棕榈成排,好一派热带风光!此处必有水塘。据介绍树木在印度受法律保护,故树木都是自生自灭,未经许可无人私自去砍伐。
  中午1点30分到达一小镇,看来是一个中途打尖的地方,还停了几辆客车。看到了印度的餐馆不敢吃,主要是不卫生里面很多苍蝇。唯一可喜的是这里两家相邻的餐馆都有正式的厕所可以方便,印度人习惯随地大小便,沿途我们已见了不少,恐怕今后我们也会学印度人的。在此我们只好每人购得两筒饼干充饥了,继续赶路。下午4点到达S厂DEC营地。
  营地处在一片农田之中,紧临一条邦级公路,营地建设正处高潮,四周围墙已筑好呈现不规则的长五边形(由于土地都是私人的,一块一块征收过来而形成),占地面积1.37公顷。已建好的平房有三幢,人字形屋顶的压形白铁皮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其中四间房设施基本齐全。晚7点印方业主现场经理洽德基来营地看望我们,欢迎我们首批入住。
  晚餐自己动手烧开水,泡DEC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
  插图文字说明
  1. 加市的出租车统一黄色。共二张
  2. 印度#34国家公路。
  3. 中途打尖的饭店。
  4. 公路上卡车打扮得五彩斑斓。共二张
  5. 沿途所见印度农村原始村落的茅草屋。共四张
  6. 路口村头常见印度的大榕树。共二张
  7. 我们在S厂的营地正在建设中。共二张
  8. S厂营地的大门与保安。
回复时间: 20:49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四
(日记部分)
  今天正式进入S厂施工现场,放眼一看好像来到大草原,广阔无边,还有不少牛羊。业主在公路旁修了一座三层小办公楼,临时给DEC二间办公室。
  看来业主较开明懂工程,已开始修厂区施工道路,敷设厂区施工水管,架设过路施工电缆门架。高高的施工高位水箱已树立在厂区后部。
  现场施工劳工工具落后原始,汽车运来的石子全凭人工手卸,运土运砖全凭头顶,效率无从讲起。心中一阵担忧不解其中奥秘!
  在营地目前有12个保安,个个都是印度英俊小伙子,一身制服和大盖帽更显师气。据说是在当地巴兰布(距S厂东北45公里)城里通过中介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更是尽职尽责,对主人的尊敬及服务的周到,我们初步体会到“印度的服务”是什么滋味!
  下午DEC许工采购回来米、油、菜,我们自己动手开灶,还是蛮有意思的。
  今天天气一直很闷且阴,就象在国内要下大雨的前奏。果然,入睡后凌晨2点半左右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在房间听了很可怕,尤其屋顶压形铁皮的声音回响更厉害。接着一道道白光、蓝光闪过,不久开始下雨,其来势汹汹,倾盆直下,人在房间有一种要涨水的感觉。持续半小时后习惯了声音,倒也感到房间坚固反而增加了安全感,“我自岿然不动”。大雨持续了将近1小时嘎然而止,一切又都是寂静无声。
  第一次经历了这场风雨,尝到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的印度风雨的厉害!当时真害怕风雨过来揭掉屋顶铁皮。
  补记:
对屋顶铁皮的担心
  3月24日我在加办得到消息:23日又一场大风雨将南北向的四间屋顶全部揭掉。原来压形铁皮与横梁钢管的固定是单钩螺栓紧固,被风吹起的铁皮拉直了螺栓钩,导致铁皮失去固定而吹开。按中国的建筑要求应用U型卡才对。但印度包工队不懂,修复时仍按他们想法在铁皮上加焊压条、再压砖处理,我们无奈干脆叫他们将单钩与钢管焊死。后来给DEC盖办公室的包工队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盖的铁皮决不会吹掉,我们一看果然抓住了根本,原来是在压形铁皮与墙体间的空隙中填满砂浆,使风鼓不进去屋顶内。此后各包工队竞相效仿都相安无事。
  今天一大早起床,以为昨夜下那么大的雨院子内应有积水,可是一点也没有,全部渗走或排走。
  DEC刘工和郑工告诉我,印度工程的开工仪式是砸椰子,他们参加了很有意思。我一定要争取参加一次,还要拍照记录。因为日本工程的开工仪式是杀鸡、敬酒,中国工程的开工仪式是放鞭炮,各具特色。
  由于电源容量关系营地空调暂时没有,给小房间配风扇。没想买回来四台台扇,三台不转,又派人去换。同时DEC许工从D厂杜迦坡带回8台立式风扇,中午立即安装一台,底座与立杆拧上去还摇晃不定,质量真是凑合。简直无法和国内相比!
  晚上保安在门口逮到两只蝎子,用纸箱子装着拿给我们看,提醒我们外出注意安全。过后他们把蝎子放了,好象印度人传统信教讲究不杀生。
  今天是来印度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心情轻松愉快。可以有时间慢慢观察周围事物,加深对印度的了解。
  由于厨师尚未到达,临时由我主厨,好在只有五、六人的饭,另雇有帮厨,炊具又是液化气灶、高压锅、电饭煲等,十分方便。
  发现几样用品具有印度特色:
  高压锅的锅筒是椭圆形的,盖子上嵌O型密封圈,盖上的手柄在盖子的上面,这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原来是利用椭圆长短轴将盖放入筒内,反向上扣,再在筒上手柄设一支点,利用杠杆作用在柄末梢上一环扣将锅密封。
  所用的不锈钢盘、碗质地都较厚实且价格比中国便宜。
  所用的塑料制品桶、盆、筐,质量好,结实耐用。
  我们睡的床垫没有弹簧但有弹性,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DEC许工拿出采购时的样品给我们一看,原来是用椰子壳的纤维压制而成的,在中国没有见到可以推广。
  今天安排工人给我们装窗帘,因为临时我们要求用铁丝,结果发现他们用的一种Φ3mm内外螺旋管钢丝(外套塑料管),好象国内没有。先在木头窗框两头钉上钉子,按长度截取一段钢丝,然后在钢丝两端各旋进一个我们称之为“羊眼”的带环的螺丝,直接将两环挂在两钉子上就完成了,钢丝绷得紧又有弹性。
  房间内的插座都带开关,有的开关还配有保险丝、指示灯。门上的拉手、插销比较苯、粗糙,但都是铝合金的。门锁还是中国50、60年代的样式,没有保险锁、弹子锁。
  几天来的观察感觉一是印度人的等级观念很重,二是受三百年英国殖民化的痕迹还在。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今天我初来乍到还感到不适应。
  当然印度人对我们很友善、很礼貌,见面就问好,特别早晨几乎印度人见谁都会说“早上好!Sri”,一般回答你的问话都会讲“OK!Sri”,未经你允许不进门、不工作,进你的住房一定脱鞋,反映出印度人训练有素!
  让我感到不适应的是住房和办公室都不配拖把或扫帚,抹布,而且告诫我千万别动!我们中国的祖宗有教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怎么到这里就行不通了?
  原来打扫房间的事都是下人做的,主人是不能动手的,而且有等级。比如帮厨只洗菜、洗碗,收拾案台。而厨房地面垃圾处理则是由清洁工来做。印度人头脑中的慨念是很清楚的,曾经我让帮厨去扫地他坚决不干,好象降低了他的等级。
  据介绍印度工会组织很厉害,还专门帮助当地人增加就业机会,有些工作要求必须由劳工来做。中国人想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这里有些行不通。
  插图文字说明
  1. 工地象个大草原。
  2. 牛羊成群。
  3. 我们暂时在业主的办公楼内办公。
  4. 业主已开始在修施工道路了。
  5. 我们的印度保安全是帅小伙。
  6. 保安清晨在操练。共三张
  7. 印度的服务。
  8. 印度的条帚。
回复时间: 08:22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五
(日记部分)
  今天是印度全国性节日“颜色节”,他们要放假三天。
  为什么叫这样的名称?心中一直好奇等待节日的到来,同时印度的雇员还告诫我们不要穿白色和好的衣服出去。果然到9点半左右突听加办楼下街道上一阵喊叫声,跑到窗口向外一看,原来街上有几位青年人在互相给对方脸上、衣服上抹颜料,有小孩拿水枪向人身上打彩色水,拉开了“颜色节”的序幕。
  到10点半钟小付和我准备上街去一个不远的湖边看看,刚走上大街,只见街道两旁所有商店铺面全部关门,路上很少有行人和汽车,只有一些青年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涂抹颜色,由于多种颜色复合脸上,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给人以恐怖感。我们只好赶紧回到加办。
  到12点多楼下又热闹起来,原来是周围的邻居大人和小孩在开始庆祝这个节日。在楼上的我们可以放心来欣赏了:人们相互将每人准备的颜料拿来,相互涂在对方脸上,每人都是十分友好的等待对方来涂抹。小孩则趁人不备再强行涂抹大人或用水枪向行人打彩色水,迎来一阵阵欢呼!还有家人准备了甜点分给大家吃以示庆贺!连街上的野狗也被抹上了颜色。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活动持续到下午1点多人们渐渐散去,节日户外活动也基本结束
  下午3点半小付要陪我去市内维多利亚纪念堂,这是加尔各答一著名景点。不想DEC梁总专门已在楼下等我们一同前往。由于过节司机放假我们打的前往。
  地处麦丹广场的威廉大城堡是自由活动场所不收费,我们从正门进去,游人不多,广场很大,树木、草坪、水池修饰得很漂亮,令人赏心悦目!白色大理石砌成的维多利亚纪念堂矗立在威廉城堡内广场中央,很是雄伟,在蓝天、绿地映衬下愈显挺拔!我们不断停步拍照留念。我们绕纪念堂一周沿途不少松鼠、乌鸦、鸟在跳跃穿行,一种人和大自然十分和谐的情感由然而生,更有情侣一对对,自成情趣!
  到后门出来又打的,前往加办附近的一湖边游览。该处的看点主要是有一棵很大树冠的树,其枝干之苍劲令人赞叹!沿岸周围不少热带的椰子树、棕榈树,还有印度的国球――板球场,并且这还是一个闹中取静的步行区,禁止车辆通行。相对加办来讲是个可以散心、放松、锻炼的地方。参观过后我们步行返回加办。
  补记:
关于“颜色节”
  我们俗称“颜色节”,实际正式名称为“霍利节”。有机会看到一本印度驻华大使馆的《今日印度》期刊介绍:
  印度霍利节:又称洒红节,是印度最古老的节日。于每年2月底或3月初某一天举行。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国王无道,王子反对,暴君害其子。国王之妹名霍利伽,不怕火烧。国王让她抱王子跳进篝火,烧死王子。不料王子无恙,霍利伽烧死。王子从火堆中走出,人们高兴向王子撒去七色彩粉,表达对善良的赞颂和对邪恶的憎恨。
  插图文字说明
  1. 印度的霍利节。
  2. 又名洒红节的场景。
  3. 在加办楼上看街道上邻居过颜色节。共二张
  4. 加市维多利亚纪念堂门口。
  5. 纪念堂正面。
  6. 纪念堂侧面。
  7. 里面草地如荫。
  8. 广场内风景如画。
  9. 湖边的一棵古树。
  10. 印度的树木其树冠很大象大伞一样。
回复时间: 08:33
  接上文
  今天下午1点20分出门陪同DEC项目部各位负责人参加S厂业主召开的三联会。
  沿途经过市政府所在区,维多利亚纪念堂,著名麦丹广场。三百年来英国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广场、草坪、树木、建筑至今依然如画,焕发生机。高大树木葱郁,广阔草坪如茵,欧式建筑、印度寺庙各领风骚!
  到达西孟邦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总部大楼,这是一座旧式写字楼。公司总部设在#7楼(实际在8层),从侧门进入内走廊,底层净空较高。有两部电梯分单双层上下,在这里可以领教印度白领的绅士风度,等电梯时非常谦让,自觉排队,三人在等还在门口侧面排成一队。我们先上到8楼而后走到7楼,沿途经过走廊、各办公室内都长长的悬挂着吊扇,办公都是隔断开间,显拥挤简陋,楼道内还有烧茶做饭的炊具、茶具,不时飘来奶茶、油炸面食的香味(开过会后体会到它的好处)。进入总部会议室还算高级一点,有一股香味,吊扇齐开,老式木头罩壳的空调也开着。
  所谓“三联会”是指业主今天召开的工程项目第三次施工进度检查联络会。事先提出了20个议题,提供了一个另一个工程会议的样本要求准备。原来业主要求每二个月检查一次,此次检查应在2月份召开,因中国春节推迟到现在。
  将近下午3点会议开始,先由董事会主席致词,然后DEC汇报工作,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DEC在汇报时也同时提交文件,印度人马上看文件,马上提问题,而不是让汇报继续下去。先是与DEC讨论,接着印度人之间也议论开来,随后会议就分成几块开会自由开了,我们也不知听谁的发言。只有总经理在掌握会场,过一段他讲话又拉回议题继续下去。
  会议期间先开始上盘点心,又上一道奶茶,过不久又上一道咖啡。事后知下午3点是印度人吃饭时间,这是按印度人习惯招待客人。到6点钟时照顾中国人的习惯给每人上一卷印度煎饼,里面卷咖哩鸡肉。
  廿个议题就这样议论完也就散会了,不回顾不小结。会后据说业主会整理记录出纪要的,可能会把会上没有讨论的问题写进纪要。
  返回的路上大家都在议论这次会议,以前参加过的同志说这次会议是待我们不错的,有吃有喝,董事长没有高声训斥,这里面是有原因的。3月18日西孟邦电力部长通过驻华大使馆给四川省政府去了一封信,反映工程进度缓慢要求引起DEC高层的重视。因此会前上午DEC项目经理携带DEC总经理亲笔信与董事长进行了沟通,交换意见,才会有下午的待遇。但同时通过会议也看到了印度人的个性,在自己老板面前充分表现、表演的能力,固执的态度和对中国人的怀疑,也反映了他们光听汇报文件往来典型官僚主义办事作风,当然也存在中印两国在文化、制度、管理理念上的差异。
  为解决现场劳保鞋的问题,上午陪小徐、董工去了“班德鲁”超市。看到一种翻毛皮鞋1680RS一双,可打8折到1300 RS一双。
  为了价格和样式又去了几家商店比较,大家意见不一。只好下午又让付经理去“班德鲁”看鞋,同时DEC梁总也一同前往,经过比较大家一致认可这种鞋。又认真地了解印度的鞋码规范。公制的鞋码与中国是一样的,还一种印度码,比如公制40码对应印度7码,那么如何不会搞错呢?
  通过几个商店观察,凡卖鞋的地方都有一种量脚长度的尺码器,不锈钢的小三角架,实用又准确。将脚放在有刻度的测量斜面上,脚后跟靠紧底边,脚尖处就可以看到刻度上显示公制、印制的尺码对照。
  我们想买30双翻毛皮鞋,超市的回答让我们不解,说商场存货不多,要与生产厂家联系,留下电话以后联系。
  早上7点多起来,抓紧时间给捷儿写一封信(加办是9点早餐以适应印度办公),满足她的要求看看印度邮递情况。94年我去美国时也是应她要求到达纽约时给她发了一封信。
  上午10点邮局才开门,由加办的管家桑给带路,付经理陪我前往。邮局是在一座旧式大楼,门口标牌显示有150年历史,用白色大理石贴面砌成。进门直接上宽大的楼梯进入二楼大厅。整个营业大厅高大宽敞,一面墙为大玻璃窗,天花板垂吊八台风扇,旧日风采依然存在。 高高的柜台将大厅分隔两半,一半为等候休息室,一半为办公区。柜台上不是中国式的玻璃窗口,而是一尺多高的欧式铁栏杆,人们通过栏杆空间传递信件资料。
  这时看到很多老人在大厅等候,不时将一个个小红本本放在柜台上排队,猜想是在领退休金吧,因为今天正处四月初。
  付经理给我看了墙上的告示,信件一般要72小时送达,办理邮信、邮票在#8窗口。这时过来一位中年妇女很友善告知邮局不出售信封,但有另一种信封出售,可直接在信封背面写信而后贴好信封可交邮局寄出。我们不要,只好到外面去买。刚出大门就在门右侧有一地摊出售航空信封,10RS十二个。可是刚开张没法找零(100RS一张),只好返回邮局买了90RS的邮票,余下10RS才购回信封。填好信封后请女售票员帮助贴好邮票、封口、盖章、投入柜台内收信筐,一封寄往中国的航空信邮资为15RS。
  插图文字说明
  1. 当时印度信封书写格式与剩余的印度航空信封与邮票。
  接下文
  今天是周末,晚饭后与屈工、董工一块去街头散步,逛逛著名的雷克玛克特。出加办大门二十多米远就到大马路上,向左拐不远有一十字路口,直走过马路向左转就算到了。马路这一边整个是占道经营,人行道两边摆满了摊位,我们就好像来到西安的康复路、轻工市场。适逢周末人流可想而知,我们受不了那种闷热人气只看了三家手饰店和一家纱丽店,这两种商品最具印度特色。印度手工艺世界闻名,尽管此处不是品牌店,但金银手饰民族风情特别浓厚,尽管工艺水平有些粗,但还是令人留连!价格不贵也是回国赠送亲友的好纪念品!纱丽是印度妇女的标志服装,色彩艳丽,披在肩上更显婀娜多姿!质地从丝绸、麻纱、棉布到化纤不等,价格从五、六千到一、二百卢比不等,长度有五、六米,宽一米多,中国人买回去不能穿,只能看看。
  随着摊位减少,灯光渐暗又到一十字路口,对过马路口是一花市。我们便赶了过去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印度的花摊和中国的鲜花店大大不一样了,国人讲究“红花配绿叶”,花束搭配。印度则是专卖花朵,将花朵组合成花环、花链、花篮、花带等造型,因此就看见白色花环,黄色花链、花带,红色花篮等。印度人买花主要用途是敬神拜佛,中国有句成语“借花献佛”想来是从印度把佛教传到中国而带过去的。
  进入路口直走右边又是一大菜市场,看样子很大与花市相连。天太暗我们未敢进去,从街口几个摊位看来蔬菜基本与国内一样,品种差不多,除一、二种我们叫不也名称外其余都认识。由于地处热带蔬菜与中国两点不同,一是没有明显的季节差,按国内该季节没有的菜,这里就有比如南瓜,二是蔬菜个头小,枝叶不茂盛,红萝卜食指粗,白萝卜大姆指粗,苦瓜是个十公分的锥形,国内一般的大蒜子是印度的三、四倍,这与印度蔬菜生长期短,成熟快有关。
  离开大马路在这小街道口两边停满了人力车,中国叫“黄包车”。车轮高大,车身黑色,车夫都光脚,看来在这里人力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街道深入又到一十字街头仍旧左拐弯,算算我们已拐了四个左拐弯,终于我们又回到了加办。河边市场确实离加办不远。
  由于“班德鲁”超市一直未来电话,为落实劳保鞋的问题,今天上午和付经理要胡总管再陪我们去商场问个究竟。
  到达超市一问才知我们看中的鞋是冬季穿的,在这个店里只有6双,要到德里的厂家去询问是否还有。我们一听大为恼火,怎么这么死板,先给我们问嘛!这才打电话去问,一问厂里没有,现在不生产。只好作罢。这时胡总管才告诉我们在印度买东西要有提前量,不能急用想到去买往往误事,商店一般存货较少,另一个是要定单才去生产。这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
  下午1点半我和付经理出发前往S厂,行车到下午5点左右天色很快暗下来,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一会大雨倾盆,用瓢泼大雨来形容都嫌不够。先是一片白雾蒙蒙,接着路面都看不见了,司机不敢走,而且还夹着下冰雹。等近半小时雨过天晴,一切又恢复正常。此时天更蓝树更绿连忙下车抓紧拍了几张风景照。
  司机是第一次去S厂,在拐向S厂的岔路时未及时驶入,多向前方跑了廿多分钟,到晚7点半才到达S厂营地。
  插图文字说明
  1. 行车中看城市绿地。共三张
  2. 在S厂业主总部参加“三联会”。
  3. 印度的鲜花市场。共二张
  4. 印度的菜市场。共二张
  5. 加市街头的人力车。
  6. 加市的有轨电车。
回复时间: 14:51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一部分之六
(日记部分)
  候经理从D厂现场过来协助S厂现场地基处理工作已有十天,今天安排我陪他去巴兰布市游览。
  巴兰布市是西孟邦一个地区的税收中心,而杜迦坡市只是地区下一个区的税收中心。在印度出版的地图上对城市级别的解释是以税收中心的范围来确定的。这两城市在中国出版的印度地图上都有标记,巴兰布市译为巴兰布尔。当地印度朋友告诉我们三百年前在此与英军有过一次大的战争,故该市留有不少历史遗迹可以让我们参观。
  S厂距东北方的巴兰布市45公里,花大约50分钟车程到达。第一印象是没有高楼大厦,只相当于我国的县城的模样。大街小巷很多,城镇面积很大。司机是当地人带领我们在蜿延漫长的小巷里穿行,就象在迷宫里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不过倒是让我们近距离看到了印度的各式民居和各种各样的人,难得的机会!想不到在这偏远的地方来了一批外国人,他们都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我们也当了一回“老外”!
  沿街都是小铺面很多,没有象样的大商场,据说有一个超市正在建设中。候经理对工艺品感兴趣,所以告诉司机主要逛手工艺品店,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司机摸不清是哪一种工艺品店,情急之中我就把前几天拍摄到的工艺品照片的数码相机打开,让司机看照片。司机一看脸上一笑,连连说“OK!Sri”,话说之中车就开到这家工艺品店门口。这种工艺品的发现是DEC的许工要回国续办签证,行前拿回从店里订做的两样工艺品让我看到了。其工艺的精细,形态的逼真让人赞美不已!抓紧拍照留念,想不到派上用场了。
  我见到的两件工艺品一小件是用长350×高400×宽150mm的玻璃框罩着一只大象,一大件是用长600×高300×宽150mm的玻璃框罩着一只龙舟,都呈玉白色,雕刻得栩栩如生,只是用简易木架托着。猛一见以为是象牙雕刻,因为印度大象闻名于世,但仔细辩认是一种木雕。大象造型选择新娘出嫁,大象身披服饰头挂花链背驮新娘,新娘和伴娘坐在华盖亭内。龙舟则选择用印度国鸟孔雀作龙头,大象鼻子作龙尾,8名水手齐心协力在划浆,船舱豪华内有人物。
  进入店中面积不大,门面三米见方的家庭作坊,父子二人经营。
  右侧墙上有一简易三层玻璃货架,摆放着他们制作的作品除了前面的二种外,还有印度**、幸运之神(财神)、民俗抬嫁妆、喜庆头饰、大象拖大炮等,左边地面铺席设案制作现场,这时才看到制作的材料原来是一种木质的根茎,外表面呈泥巴色,里面雪白。拿在手中很轻几乎没有重量感觉,没有水份很干不知是否经过处理,只见他们用雕刻刀将木料切开、划片,做成各种小零件,但最后怎么做出漂亮的作品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们拿出未装进玻璃框的作品给我们看,一条大龙舟不到一两重,故我们给它们取名为“软木雕”。价格情况是上述那一大件为800RS,一小件为1600RS,后讲价共付钱2300RS。由于象的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所以价格较贵。我们为携带方便要求作小一些,大约150mm高度为宜,价格300RS一个,父子二人商议后同意,要求预订一周交货,我们预订了6个。同时在店里拍了不少照片,并立刻给他们看拍的效果,今父子二人高兴不已!
  在城里我们或走或停,发现金属制品店很多,主要有三类,是按我们观察主要用途分成。铜器店主要用于敬神、装饰诸如花瓶、烛台、油灯、香炉、铜镜、挂盘、小摆件等;不锈钢制品店主要用于餐具、锅碗瓢勺;铝制品店主要用于工具类如水罐、水桶等。国内铜器店已不多见,故我们特别感兴趣总想进去瞧一瞧,花瓶就成了我们相中的目标。当然以国内的标准看花瓶根本没有水平,谈不上工艺精湛制造精良,只是反映了印度风格。铜花瓶按质地分两种,生铜与熟铜(纯铜)。由于纯铜表面虽金光闪闪,但时间一长会变暗失去光泽,同时形式单调,所以大家兴趣不大。自然目光都集中在生铜花瓶上,这种花瓶外形都是机械加工成型的,高大的还分成三段瓶口、瓶身、瓶座,之间螺纹联接。表面生成黑色或深红色随着旋转花瓶还折射光芒,然后再在表面用电动刻刀刻上花纹图案,又分花瓶和花罐二类。价格方面花瓶便宜一些100~200RS一只,而花罐都在200RS以上一只。正因为国内不多见铜器且价钱适合,花瓶也是回国赠送亲友的好纪念品!
  临近中午大家乘兴而归。
  今天S厂#1机组主厂房#1锅炉基础开挖。施工分包商辛普勒公司(SIMPLEX)要举行开工仪式,得到消息我和小徐早早准备好照相机和摄像机。
  天气闷热人在房间里很难受,吊扇虽不停地搅动仍无济于事,关键湿度太大。下午天上乌云起,3点我和小徐来到现场开挖地点,四周空旷不时有阵风吹来,马上感到身上舒服。好奇等待的心情又多了一份轻松。
  按国内惯例这个节点的开工标志电厂工程的正式开始,仪式一定很隆重。相关的领导和单位都要到场祝贺,会场一定是彩旗飞舞,气球标语高悬,且不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这里现场冷冷清清,无一面旗帜一条横幅,而且总共不到廿个人。
  仪式具有印度教特点,首先在使用的工具挖掘机的掘斗上用红色颜料画一个万字佛(佛教也用这个标志),然后点燃一把香插在掘头前。这时由该工程队负责人脱鞋光脚在香前跪拜,口中念念有词。事毕请来宾等人砸椰子,这种椰子外壳已剥去只剩下内胆。椰子砸在掘头上一定要流出椰汁,这时大家鼓掌欢呼叫好。接着由分包商辛普勒公司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分发一块甜点表示祝贺。仪式结束就开挖了。
  纵观开工仪式,不由得反思国内的做法是否太铺张浪费了,或是印度是宗教信仰的国家,这样做可以表达他们虔诚的心态求得神灵的保佑。
  今天还第一次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段录像,记录开工仪式的全过程共一分四十秒。心中十分高兴!
  DEC总经理斯泽夫随国务院总理温加宝访问印度后,顺道从新德里来加尔各答视察工程,今天上午将到达D厂。我和小徐昨日从S厂赶过来代表西北电建迎接斯总。
  营地两幢小别墅经过装修后焕然一新,尤其食堂外表普通平房里面却很气派,吊顶、地磁砖、吊扇、空调、西式餐桌、高靠背椅一应俱全条件优越!配淡绿色窗帘、摆热带花草格调高雅!
  早上起床,营区一派新气,“小本”派人正搭欢迎彩门,特具印度风情,枣红色纱布绷在Π型门头上,各色鲜花拼成各种图案用别针固定在纱布上,或垂或立美丽动人,彩门两侧树立不少高高的旗杆,三角彩旗迎风飘扬!
  小本何许人也?据介绍他是西孟邦电力部长的侄儿,目前正承包着S厂和D厂的营地临建,这是一位有意思的人物。他真名为本拉基,我们给他开玩笑叫他本拉登,经过多次与其接触发现他是一个比较懂得中国生意经的人。他实际上就是中国施工队的包工头,既无管理层又无技术力量,充其量叫一皮包公司。他慢慢理解我们对他的看法,还不时学着生硬的中国话叫自己‘土建包工队’,工作‘马马胡胡’。
  印度人作秀比中国人还厉害,这回我可见识了。S厂营地正施工,小本为了改观给斯总留下好印象,一听到消息后早早地就在花坛里种上了中国人喜欢的侧柏。花坛空地太多显得光秃秃的,没想到印度人会种上红苕秧,充分利用雨水充沛阳光充足的有利条件,几天之内花坛一片碧绿,煞是好看!今天又在D厂搭彩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服务的。过一会还要和我们一块去杜迦坡火车站迎接斯总并准备亲自献花呢!
  白天活动了一天,车站迎接、专题汇报、现场视察、拜会业主。晚上得闲,听说杜迦坡市里一家巴扎(超市)新开张,便与小徐要了汽车一共五人前往,到超市门口已近晚9点,巴扎开始清场只出不进了,令人十分奥丧!同行的女翻译小关很热心,想着我们明天要去S厂不要失去今天的机会,便主动上超市门口找人说明情况,没想居然得到允许还特别安排一名保安带领我们参观购物。这是超市迎来的第一批外宾!印度人显得十分热情,我们在感谢之余给他们照了几张相,没想他们很喜欢照相,得不得到照片不要紧,主要是精神上得到了愉悦。印度人眼睛很动人,表情丰富,很快能进入镜头上相。
  超市归来坐下细想,到了二个印度不同地方的超市发现二个共同点,一是男服务生多于女服务员,特别收银台一律都是男生,这在中国正好相反。二是物品装塑料袋后一定要封口,在班德鲁是用订书机封口,在这个巴扎则是用封口机封口。比中国多一道手续。但还是国内超市条件好,无论从购物环境还是从货源充足印度都是没法比的。
  早上9点40分送走DEC斯总一行,原南北向C排平房就空出来。按国内习俗该房座向属上房。而我们现住的东西向A排平房整天都受太阳光顾,加上营地原本是一片农田一颗树也没有,正应了中国人一句老话:有钱不住西厢房。于是DEC为照顾我通知我搬入C排,这样我便和小徐搬进了C排#1号,上午11点通知半个小时就搞定。
  算算到今天为止已来印度四十天,头发也该理理,正好小刘和厨师刘师也想理发,便相邀一同前往巴兰布。其实我们来印时就有考虑理发怎么办,所以一路走过加尔各答、杜迦坡、巴兰布三地来回几趟,都在留心观察印度理发情况。看得到的路旁村边的小理发店实不敢恭维,还是中国旧式理发挑担模样,卫生条件很差。而听到加尔各答又是世界爱滋病爆发第三大城市,理发刮脸也是传播途径,于是对在印度理发又增加了恐惧心理,这样付经理便利用在加办工作的时间找了一间高档理发店理了一次发,结果花了360RS,这种经验不能推广,不可能都上加办来,而且价钱受不了。
  于是我们叫了营地保安队长(当地人)同行,请他推荐差不多的店。他介绍了二家店门对门,我们三人同时可理发节约时间。我和小刘进的这家店是一个二平方的小门面,二人营业十分拥挤,显得闷热只在房左上角装了一小摇头扇。我们先问好价钱只收25RS一次,觉得尚可,同时告诉他们不要刮脸和胡子,廿分钟后我们二人就走出了理发店。原来印度理发是这样的:没有推子!更不说电动推子,全凭剪子剪头,最后用一次性刀片将发际修理整齐结束。不给洗头,自已回家洗,可能这是印度的国情,由于印度地表水丰富,我跑了三个城市发现都没有象中国那样的自来水供应系统。DEC三地用水全是各自机井抽水自供,而饮用水全靠水厂生产瓶装水。故我们未多说总感到实在优惠店家了。结果我一出店大家望我直笑,一问原来头理得象锅盖,没有办法这叫任人宰割!再一问保安队长当地人理发才收10RS,又当了一回老外。
  理完发时间尚早,借保安队长是当地人可以逛比较正规的商店,有厨师在可以看看刘师平时买菜的农贸市场,今天真是好机会。
  首先来到一家商店,二层楼房,大门两旁各是一大橱窗,立着几个男女模特的模型身着各式民族服装,表明这是服装店。前厅卖布柜台、宝笼、货架、布匹等陈设与中国六、七十年代一模一样,给我一种怀旧回味感、亲切感。后堂卖男式服装,走过厅上二楼纱丽专卖铺面,阿拉伯人经营方式,进门脱鞋,室内全铺地毯,买卖双方席地而坐,专人侍候取货。这个店清一色男服务员。店内闷热,尽管我们的到来店家全开电扇以示欢迎,特别还将二楼纱丽专卖铺面空调打开,湿热仍不减,印度人汗都没有,可我们却汗流浃背只好离去赶快上车里(车内有空调)。
  在刘师指引下来到农贸市场,与国内相同也分早晚两市。现在正是晚市开始,但没有早市丰富,不过也让我们发现了二种工具国内没有流通的,一是小摊贩们用的称,不是中国的杆称,而是天平。通过砝码平衡核重。让人感到麻烦和笨,二是卖鱼用的刀,象铡刀式的弯刀立在地上。有人买鱼时,则将挑好的鱼双手握住向立刀刀刃上捋过,切断鱼身。让人感到危险又费劲,这样一对比国人祖先还真是聪明能干!刘师挑好三种蔬菜,长豆角10RS一公斤,小辣椒10RS一公斤,菜花12RS一个。离开市场门口看见有一个地摊正卖烤苞谷,上前一问三个5RS,价格和国内差不多,刘师便买了九个生的。晚上就可以给大家尝鲜了。
  因为在D厂参加西北电建内部例行协调会(每半月轮流在S厂、D厂召开),恰好今天五一节又是星期天,付经理决定带大家外出游玩。来印度将近二个月还没见到山,经D厂聘用的司机阿罗卜带路前往靠西部相邻邦比哈尔邦一处山地,在那里依山修了一个大水库可以游览。
  出杜迦坡沿准高速公路西行,汽车行程大约一小时在公路旁有一小山,顺山路开上去视野豁然开朗,果见一大水库,水面碧波荡漾,堤岸绿树成荫,在蓝天的映衬下十分喜人!尽管作为风景旅游区设施十分简陋,但必竟是自然环境尚未污染不可多得。
  下到湖边有汽艇可租用,一次1~8人30分钟之内价钱为80RS。我们一行15人加上三位司机,正好分三批乘汽艇游水库一周,一次十五分钟。
  由于昨天下午下过大雨,今日天气凉爽,坐在汽艇上十分快意!水面很宽,湖心岛有好几个,我仿佛有又来到千岛湖的感觉。但千岛湖的秀丽这里是不可比的。在宽阔的湖面上乘汽艇急速前进,心情尤为畅快放松,浪花、笑声、马达声回荡在湖面上!
  在湖边休息时,又看到印度各地都买的一种传统小吃――炒米花,今天恰好有时间好好看看它的制作过程:一个不大的摊面上摆放着很多五颜六色的调料小桶,摊面中央下面放着米花桶,上面为操作台,制作开始切几片生洋葱再切成小丁,放在一空杯子里,加上一团土豆泥,滴几滴柠檬汁,然后加放各种调料(我们不识,主要有咖喱),最后放一把米花,如果要吃辣味就切一些生辣椒丁,这时开始用手拌均,装进一小纸袋就算好了。不时有印度游客来买,我们女翻译小关花10RS买了二小袋,也让大家尝了尝,感觉味道尚可,综合口味麻辣香。
  返回途中已近中午,考虑到过节就安排大家在外就餐尝一尝印度餐的风味,但是人多找一家象样的餐馆不易,这时大家才感到还是国内方便,随便找一家饭店都比老印要强。司机阿罗卜路熟找到一家酒店,总算可以容纳全部人马,不过没有印度地道的手抓饭,供应的是改良后的印式西餐。每人一份,盘内一大块烤鸡肉,配一些洋葱丝和香菜。蕃茄酱和辣椒酱各人自便,另外上白米饭,二人一盘炒面。只有炒面适合中国人口味和国内相似。结帐下来花钱3500RS、小费58RS,折合人民币700元,平均每人50元,看来有些贵。主要是酒、饮料(伏特加、啤酒、可乐、苏打水等)费钱。
  印度餐馆少已在加办有耳闻,多为小吃店,整个消费水平低。而且品种少主要是鸡肉、羊肉、鸡蛋、洋葱、土豆等,其中羊肉最贵。
  在印度餐馆吃饭等的时间太长,想快必须预订。我们中午12点进酒店,吃到的时候已是下午1点多钟,吃完已到2点。
  返回D厂,我和付经理、小刘、小徐四人又装上行李,下午3点再上路回S厂,晚7点平安到达。
  由于在家(S厂)的同志今日也过五一节,到外面游览和吃一次印度饭。也因为等午饭时间长快下午5点才吃上,回到家已经6点。所以晚餐就吃我们从D厂带回的挂面,就目前知这里挂面少且贵,300克要28RS,折合人民币8元一斤。在萨迦迪是找不到的,物已稀为贵,西北人又爱吃面食,领导于是决定每周日吃一顿挂面,解解馋!
  在印度又能吃上自己喜爱的面食大家自然十分高兴。这样的喜讯随着我们在S厂当地时间的延长日益增多,中国人爱吃东西的美名不胫而走,于是当地村民不时主动送货上门,羊肉、鸡、鱼、鸡蛋、还有他们不吃的牛肉、猪肉也悄悄送来。 近日食堂早上开始有人送来鲜牛奶,价钱也不贵,500mmg为25RS,折合人民币1。5元一斤。因此我们在这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好象天天在过节!
  插图文字说明
  1. 印度民间手工艺软木雕大象。
  2. 软木雕工艺孔雀船。
  3. 软木雕工艺印度幸运之神――象鼻头神。
  4. 软木雕工艺喜庆装饰,婚礼必备。
  5. 店铺里展示的软木雕工艺品。共二张
  6. 印度传统工艺生铜花瓶。
  7. 铜花罐。
  8. 印度工程开工仪式砸椰子。
D厂食堂餐厅。
  10. “小本”为欢迎斯总免费搭设的彩门。
  11. 印度正规的纱丽专卖店铺面。
  12. 杜伽坡超市新开张。
  13. 在巴兰布市的小理发店。
  14. 印度的天平称。
  15. 印式的鱼摊。
  16. 在水库游览。共二张
  17. 印度小吃炒米花。
  18. D厂超市里出售的印度干面条。
回复时间: 19:53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一
  ……赴山东电建巴克工地沿途见闻录
  第二部分
以专题或随笔的写作讲述在印度的经历、生活、感想。
  赴山东电建巴克工地沿途见闻录
  在印度西孟邦建设S厂、D厂两个如此大的项目,对DEC来讲是第一次,对我们更是第一次。印度的电建行业是什么情况,国家是如何监管的,都是我们急需想要了解的。有什么捷径可以更实际更容易了解到真实情况,于是首先想到了在印度有电建任务的中国公司,虽然同行是怨家,但出国就是一家。果然不出所料,山东电建的朋友十分热情,点点滴滴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都告诉了我们,对指导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重要信息。应该好好感谢他们!在此我还想把回来后整理的收资情况汇报作为附录,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补益。
  此次考察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旅行,沿途所见所闻都是新鲜事,就写下了这篇见闻录。
  我们要去的巴克工地在C&#8226;G邦(从中央邦分出来的切蒂斯格尔邦)卡巴镇距加尔各答市西方600多公里。由于有DEC在印代理公司卡联先生陪同前往,所以坐火车去就比较放心也便捷。
  7月8日下午7点半点的火车,我们一行六人早早来到车站。上次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又是天刚亮,急忙去杜迦坡没有认真打量车站。这次时间充裕可以看看加尔各答著名的火车站了,当汽车刚驶入火车站附近马路(这个火车站在老城市中心没有车站广场),一座高大红色城堡式建筑首先进入眼帘,想是火车站无疑,在汽车内抓紧拍摄其外貌,由于车速快拍摄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拍到已经是很满足了。这座火车站是英国人修建的,已有200多年历史。具有维多利亚建筑风格,正申请列《世界遗产名录》。
  汽车驶进站门直接进入了第9站台,可见车站之大。车站设计理念和中国的火车站设计截然不同,以加快人流分流疏散为中心,所以候车与站台合一,条条轨道、站台垂直向着车站,整个车站就象一把梳子。这恐怕与加尔各答是终点(始发)站有关。
  这次在站台看到了二件新鲜事,一是看到有专为女士乘坐的车厢,车门上有告示男士免进。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犹存。二是站台上有小贩叫卖锁,曾看到有关材料介绍在印度坐火车要带锁,真没想到还确有其事。只见小贩背上背着一把白色铁链条,每根链子上带一把锁。我连忙叫小付看,他赶忙制止我说话,估计怕损害印度人的声誉。我倒想等会在车上看印度人是如何上锁的,无非是锁在行李架上,人看着不也一样嘛!
  过一会送行的管家过来告知:2810次车在第21站台。于是我们又坐上汽车开出火车站,在站外绕道到车站的左边扩建部分,扩建部分是八十年代修建全为钢结构,只是外表形式保持与原来车站一致而已。火车晚上7点45分进站,8点10分开出,我们买的是硬卧车票,大约要运行十个小时,明天早上到达卡巴站下车。有人介绍在印度坐火车分五等,即豪华软卧、软卧、硬卧、软座、硬座,按这样分等我们坐的应是三等车厢,上次坐的是四等车厢。其实中国也是这样分类的无足为怪,只有比设置服务才可分高下。首先说票价,中国人要价1200RS一张,而印度人只要600RS一张,显然不合理,中印两国都加入了WTO,应该彼此享受国民待遇。其次是设置,进入车厢发现没有行李架,印度人都是将行李塞进座位下面,而座位下面都有一小钢丝绳圈套,原来这就是上锁的地方,一个间隔6个铺位就有6根小圈套。4个铺位在主要位置上下二层,显得宽敞些,另二个铺位顺着车厢在过道边。与国内不同一点还在于各间隔都有帘子布从上到下严严实实拉着,似乎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说到服务,几乎没有,不供应水。不过还是有二次,上车时每人发一个纸袋装有被单和忱套,到卡巴站时通知大家。由于有第一次坐火车的经验,所以到站很快就跳下车。
  早上6点到达卡巴站,从卡巴站到巴克镇还有一小时汽车行程。来到印度的中部想着应该富庶,可是从沿途所见并不比萨迦迪农村要好,农田的耕作和田野的植被给人以荒凉的感觉。不过已经可以看到山峦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
  到达巴克镇被安排在自称是镇上顶极的宾馆,这是第二次在外面住店,看来印度的水平都一样,简直没法与国内相比,这里还要900RS一晚,折合人民币180元/间,要在国内可住星级宾馆了。
  不过在此遇到了三种从来未见的动物,让人感觉惊喜!第一是眼镜蛇,以前就知道印度人耍蛇,没想一进到下榻宾馆门口就遇到。还在汽车里我就见到在一家早茶的铺面门口,有二名裹着头巾的印度人正在打开装蛇的竹筐。待办入住手续的过程时,我告诉梁总看到眼镜蛇,梁总连忙叫我领他出去快拍照,是这样我们得以跑到铺面门口,梁总出面告诉他们,我们想拍蛇的照片。不想二人很乐意,一人手握蛇的尾巴,让蛇向前伸长,啊呀三米多长!另一人在蛇的前方用一块布逗蛇,蛇不时直立吐信,样子十分可怕!我才拍了三张,后面有人追着要护照登记,只好作罢离去。刚回头这二位印度人要钱,梁总说等我们办好手续后,再给钱请他们来表演。可能中国话人家听不懂,不料再派司机去找,人已不知踪影。可惜,可惜!据当地司机说这样耍蛇在印度已是非法的了。
  第二是纺织鸟,过去在杂志上看到介绍,实物没有见过。巴克的天气相对加尔各答要闷热,虽然已进入雨季。所以早晨我起得较早,乘清晨凉快在宾馆四周看看,当走到楼内走廊尽头阳台时,看到一棵椰子树的树叶上吊着不少鸟窠,凭着一种敏感连忙拉近镜头照了一张相,经细看鸟窠辨认,心中一乐我见了纺织鸟!那鸟窠是织出来的,阳光下透出织孔。不经意之中得到了收获,多么快意!又从不同角度多拍了几张。
  第三是变色龙,曾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听到和见到过,但只是瞬息而过,略有印象。7月10日早上当我们要离开宾馆,在门口等车时,时间尚早便在周围花坛转悠,突然发现在花坛灌木丛中爬着一条长虫,一动也不动,眼睛还睁着,仔细一辨认原来是电视上介绍的变色龙。喜出望外,连忙取出相机,屏住呼吸走近抓拍了二张。
  当我兴奋地给其他人介绍看到变色龙时,他们都感到惊讶,其实他们就站在花坛灌木旁,谁也没有看到。此时再看时已不见了。而汽车也来接我们了。
  由于我们的返程车票已订在当天下午4点的火车,并且乘车地点不是卡巴站,而是在卡巴站的前方大站,从巴克工地出发要三小时行程。而热情的山东的朋友又一定要我们看看附近的山,所以只能赶早行动。穿过电厂生活区,只见都是单门独户一幢幢的整齐排列的员工住房,楼房不高且都有庭院,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占地面积可想而知。进入林区经过岗哨后,就不见人影,一条风化石红色大道通向深处。路两旁都是成片的森林,加上今天刚下过雨,气氛阴森。只有道两旁的树干上统一刷的白色标志在无声的指示着方向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听到车轮的刷刷声。即景生情大家想如有什么人劫道,此地真是求救无门,好不恐怖!
  就在大家感叹印度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值得好好学习、借鉴的时候,行车已一小时,车来到一馒头山岗不再前行。同行的山东同志介绍这里就是看山的观赏点,说不定还有老虎狮子出现呢!原来这个小山包树木稀少,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确佩服第一次来选点的人。在平地待久了确实喜欢看山,一边行一边看,选择景点。不想我们就找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山岗表面有如此多的鹅卵石,怎么上得山来的?这确实是奇特的现象,一道景致。二是为什么穿过山岗的树枝间,把身上衣服都沾黑了?答案是肯定的,大自然的威力!
  欧亚大陆碰撞造就了喜玛拉雅山,当然也能成就出这个曾是湖海的山岗。山岗能成为观景点雷击功不可没。热带雷雨多,山高必受雷击,自然树木烧毁而变稀少,残存碳末,不难理解。
  站在山岗举目四望,山峦起伏延绵不断,近处青翠一片,远方云雾辽绕,登高一呼,回声振荡,传向远方!好一块未开发的热带原始森林!
  时间不等人,不能久留,急忙赶回宾馆,收拾行李装车待发。送行宴会主人盛情溢于言表。我们园满结束考察任务,返程汽车直奔比拉斯布尔车站。三个小时的行车中我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下,生怕路途出现闪失,耽误乘火车,要知道我们是中途站上车。
  终于来到了比拉斯布尔车站,开放式的火车站我们直接进到1站台上。火车还没有到,尚可放松休息一下。真是开放啊!连牛也迈步在站台下的轨道上,车站共两个站台四股道,只见每股道旁高出站台立着一排架空长水管,每隔一段接出支管接头和塑料软管,无疑是车厢上水设施,其长度肯定要满足列车全部需要。因而使站台显得狭长而拥挤不堪。显然符合印度国情,经济实用是第一位的,美观大方次之。
  我们返程改坐软卧,所以按车厢号我们已出站台排在最前面。下午4点半列车进站,我们登上列车。这节软卧只有三个包厢共12位旅客,我们就占了6位。票价2000RS一张,当然印度人便宜1200RS一张。花了高价钱服务肯定好。首先包厢宽敞卫生,设施齐全,一色真皮软座垫。特别要提到无意中发现包厢内还装有漱洗池,是在窗前茶几下。打开小茶桌盖就露出水池和龙头,想必是方便本国人吃手抓饭的设置。其次服务周到大大超过国内,不时有人来询问是否要水、茶、印度小吃、报纸杂志等等,当然要付费。我们在车厢里吃了一顿印度餐,绝对好过国内,是随行卡联先生点的饭菜,口味接近中国风味,有印式烙饼、炒面、蘑菇烧鸡肉等,每人一份六人花费420RS,而且专人送至包厢,这时才体会到包厢里水池的好处。
  由于车厢内不设广播,无从欣赏音乐,旅客少,极安静,所以早早大家就开始休息了,这时服务员拿来干净雪白的被单和枕头,给每一个人依次铺好,当放下靠背时才感到床铺很宽,也是真皮软垫。这个钱花得值,大家高枕无忧,一觉醒来就到火车终点站加尔各答。
  总结这次考察旅行收获颇丰,见闻重点在坐火车。总结经验有二条:一是没有坐火车去过的地方或没有当地印度人带领,不能单独在印度坐火车。二是只要付出高价钱就一定能得到优值的服务,包括我第一次去杜迦坡坐的火车。
  应该感谢卡联先生一路的服务,提供的信息。他本人也很高兴能与中国朋友一道访问在印度的山东公司。由于他刚从中国出差回来,为制造厂、设计院、港口而走访了成都、西安、上海,感想很多也很激动,趁着在告别的宴会上他说了一段话,也很感人。引用过来就作为见闻录的结尾吧!
  他是留美大学生,他的老板已来过中国,因此要求他到中国后随时与之联系。当他一踏上中国领土,看到如此现代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连忙给老板打电话说:我不知道身在什么地方。老板说你还没到酒店,等到了后再说。刚进入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厅,他马上告诉老板,我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宫殿。老板又说你还没有住下,等住下来再告诉我。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卡联就告诉老板,我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在梦中?老板告诉他等到了西安,就知道是不是梦。待到西安参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游览名胜古迹之后,他告诉老板,他来到了人间天堂。老板说如果这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到了上海那你就死掉了!卡联先生以他幽默的语言赞美了中国,他为中国人民有这样好的国家领导人感到高兴!他感叹他现在才知道印度落后中国20年,印度决策过程太缓慢,只希望中国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
  插图文字说明
  1. 加尔各答火车站。
  2. 火车站站台。
  3. 印度火车硬卧车厢内景。
  4. 侧面车厢布置。
  5. 晚上就变成一卧铺。
  6. 遇到街头耍蛇者。
  7. 清晨看到纺织鸟。
  8. 第一次看到蜥蜴。
  9. 见到的馒头山。
  10. 好一块未开发的热带原始森林。
  11. 印度火车站内的加水装置。
  12. 软卧车厢内的茶几与洗手池。
  13. 软软卧车厢内景。
回复时间: 09:57
  接上文
  《赴印度工作见闻》第二部分之二 在印度过节
  在印度过节
  来到印度将近一年,总的感到印度人很喜欢过节,而过节主要是求神拜佛。而不象在国内过节主要是一家人吃好玩好,恰恰相反,他们自已舍不得吃,却要出钱请神,搭设殿堂隆重祭祀,追求精神上的一种快乐。
  有人说印度节日的主要目的是让神灵高兴,当然自己从中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印度人把创造力献给了神庙和神像,没有在饮食上下功夫。真是一点不假,历史上遗留下古迹遗址大多是神庙和菩萨,吃饭很简单。
  由于印度宗教多,民族多,地方大,大大小小节日加起来有上千个之多,仅印度政府规定的全年法定假日和周末就有120天,除去52个周末,余下便是假节日实在是多。印度节日多充满宗教色彩,而日期多以印历计算,无法确定其公历日期。
  其实重大的隆重庆祝的节日有三个:洒红节,十胜节(杜迦菩伽节属西孟邦,与之同时),排灯节。有幸看到这些节日的欢庆场面,还是蛮有趣的,下面讲讲他们是如何过节的吧。
  在第一部分日记中已经写了过洒红节的情况,这里就不再讲了。现按时间来讲述我所经历的印度另外四个节日,让大家都来分享印度人的快乐!
  ※   ※  ※  ※  ※
  9月17日是“产业之神”节(节按当地译者为菩迦)。这天我正在加办,参加了几天与当地安装分包商的合同谈判。而9月18日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两个现场的西北电建员工都要集中在S厂过团圆节日,就只差我不在,因此派专车到加办接我连夜赶回S厂。专车早上7点多就出发,到下午2点还未到加办,估计出了事,果然等到下午3点钟司机来到加办告诉我:路上爆胎了,花了一个多小时补胎。只好不让司机休息,装上图纸和行李又继续返回S厂。不过坏事变好事,沿途让我看到了印度人夜晚是如何过节的。
  在加办已打听到这个节日的有关内容:节期只一天,全国放假一天,绝对不可以让机器工作。意思是一年到头的工作,人有休息时间,所以也应让机器休息一下,因而变为习俗,到这一天各工厂大门都要敞开,让人们进来参观,还要将机器打扮漂亮。所谓产业之神主宰人们的就业、工作、事业,又称劳工节,故倍受尊敬。
  从加办一路出来,所有汽车无一不是打扮一番,最简单也要挂一串花环,一般都是在车头两车灯位置插两芭蕉枝,从车顶中央引下两串花环与之相连,然后沿车头和车尾挂满彩带和花环。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花车,特别那些货车更有甚者还有装饰彩灯,配上车身原有的彩色绘画,在行进中更显得花枝招展,难得看到的景象!沿街各商铺也都悬挂各色花环以示庆祝,有能力的公司、企业还在一些空地搭设殿堂,供奉产业之神。其规模不是很大,一间房大小,但印度人的手艺不错,真是能工巧匠,竹竿、麻绳、各色纱布,在他们手中转眼间就变成漂亮的殿堂,有模有样,恐怕这种手艺已形成一种职业。
  这是经过三个多月的雨季快要结束时,迎来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人们盼望走出去活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之印度人天生又能歌善舞,节日的活动一定热闹。果不出所料,沿途经过的城镇都人多拥挤,歌声悠扬,热闹非凡。当夜幕降临,尤其是那些搭设的神殿里更是灯火通明,菩萨显得艳丽多彩。有的配有鼓手,殿门前有少年在翩翩起舞。有的殿门前支起大锅,在向穷人布施派发一种糕。更有城镇在过往的马路两旁分别树起彩屏,那高3米多、宽1米用霓虹灯管制作的孔雀开屏、莲花盛开的图案,在五光十色的闪烁着楚楚动人。第一次见到印度人扎出这样的彩屏挺新鲜的,而且连续立着七、八块,汽车开过一种走向光明的感觉闪耀在眼前,它好象在告诉前来拜神的人们:只要虔诚地信我,产业之神就会给你指引光明前途,外面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时间已是晚上7点多钟,要在平常走在这条路上,早已无人影,只有对面不时开过的车辆灯光刺眼。而那天几乎很少有货车来往,都过节去了。相反道路上不少行人,在车灯的照耀下看出几乎都是全家出动,个个衣着光鲜 一扫平时袒胸露臂的形象。男人穿着白衬衫踏着一辆三轮平板车,上面坐着老婆孩子其乐融融去赶庙会。还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兴匆匆打闹前行。它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人的一种天性,去追求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凭什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