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镁物官网创始人王强: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如何创业

【创业谈】从微软到飞驰镁物,“老鲜肉”王强首谈车联网创业经
从微软大中华区汽车与物联网首席架构师到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虽始终致力于“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但身份却发生了巨变。
车云按:羊年开年,车云网邀请几位汽车领域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CEO,亲笔自述他们的经验与感悟,远瞻与思辩,特别推出系列策划。和去年推出的策划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同样试图通过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群体和机构,为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图景提供某种个人化表达。在第一篇关于的文章之后,这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车联网。本文作者王强,从微软大中华区汽车与物联网首席架构师到飞驰镁物创始人,他做的事情虽然始终围绕“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但身份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意思的是,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达到37岁,在遍地90后的创业大军里,简直就是“老鲜肉”军团,本文就是王强应车云菌邀约,首度分享的创业一个月心得。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 王强我是王强,去年我离开供职了5年的微软,开始了创业。在遍地90后的创业市场里,我和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看起来似乎有点“独树一帜”(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帮我们拉低一下平均年龄的)。虽然创业的时间不算长,但多少还是有些感受。过去我很容易介绍自己,不论是在太阳计算机(Sun Microsystem)、甲骨文(Oracle)还是微软(Microsoft),我的身份分别是软件架构师、技术总监再到首席架构师。这些都是很明确的角色——虽然也比较单一。那时候我只需要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比如依靠自己独一无二的行业知识拿到项目,然后带领技术团队成功交付项目,其他的问题所在的公司会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运转。这样的好处是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工作内容也非常聚焦,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的束缚,比如绩效为重和复杂的决策流程使得丧失很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具体落实。现在我所在的公司叫飞驰镁物(FutureMove),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12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围绕“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现在我介绍自己和公司业务的时候,甚至需要拿一份PPT出来,叫上团队的伙伴们一起来讲,我们要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过去不需要我操心的很多事情,现在都要自己去想、去做。创业的念头在外资IT企业工作的15年,正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改变大众生活的年代,从JAVA到SOA,在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互联网的兴起再到移动设备占领数字消费市场,每一场变革,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创新科技和极客精神具有能够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早在2005年,我就曾经萌发了创立一个在线视频分享网站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顾虑与这个方向失之交臂。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来自内心的真正诉求和向往的方向,在我看来技术能力是重要的,但只有把它应用在实际的行业应用和人们的生活才有意义。2006年我开始刻意专注于汽车行业。2008年在甲骨文任职的时候,我开始操作公司第一个汽车项目,当时是安吉星OnStar的中国项目落地,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车联网”。“汽车连接到互联网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当时就被这个崭新的可能性所吸引。在加入微软后,我参与了观致逸云的设计与研发,与福特汽车的架构师合作,进行新一代SDP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参与一些国内车厂品牌的车联网规划和国外车厂的产品研发。不得不说,微软称得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供职微软的五年,是我外企打工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五年。首先微软的产品和面向的用户更偏重于消费群体,让我在过去大量To B的经验中增加了To C的视角,其次,微软的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你能够做出公司认可的成绩,就可以放开手脚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我从进微软那天开始就陷入了车联网的研究与探索。最后,微软有其他IT大公司不具备的产品组合,那就是车载操作系统和公有云平台,这些都让我在后来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设计中受益匪浅。这些难忘的经历不断加深了我对车联网的兴趣,同时也令我感受到自己对创造更具有想象力产品的渴望。我的团队去年年中开始,我陆续与工作中结识的朋友们谈及创业计划,希望打造中国第一批提供下一代乘用汽车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与行业领导者共同定义创造下一代汽车互联网,竟然没有人说“不靠谱”,这对我来说算得上是一种嘉奖。在挑选核心的团队成员时,我最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经验,第二个是对“车联网”有“激情”,10月我们确定了8人核心团队名单:蔡东是军人出身,转业后在IT行业干了近20年,成功实施过很多大型项目,而后又自主创业三年,算得上是企业运营高手;田淼在一家电信运营商做了5年的车联网产品,是国内车联网服务最资深的运营管理专家之一。杨磊是资深的技术总监、云计算和大数据专家,也是业内我最欣赏的技术架构师之一;樊高增是某咨询公司项目交付成功率最高的负责人,是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天才;余涛是我在微软的同事,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体感、NUI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专家,也是一名酷爱冒险的极客(曾经独自骑行川藏线然后骑行到尼泊尔);此外负责公司市场的陶责是一名电影制片人,拥有着丰富的公关、市场与传媒经验,马涛是来自汽车企业的车联网产品专家。我们之间的合作长的超过10年,短的也有4年,彼此信任度极高,容易达成共识,沟通成本低。而且大家相互之间互补性高,在公司经营领导、运营、技术、实施、服务、投资、艺术等方面均可独当一面,能力互补。对于他们而言,和我一起创立“飞驰镁物”也算是“人生大事”,因为他们需要放弃优厚的外企薪水,有的更是离开家人来到北京,但这一切反而让我对我们的创业信心倍增。这是一个不算年轻的团队,我们有着足够的经验,然而当大家在一起开会、讨论工作方案的时候,这又是一个毫无年龄感的团队。至于投资界经常诟病合伙人太多的问题,我有自己的明确态度:你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了。王强(左四)正在发生的未来对于未来的交通,我一直认为汽车的使用将会出现明确的分野:一个方向是深度的品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的独特需求,例如驾乘的极致体验;另一个方向则是高度同质化和工具化,类似于“微公交”,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出行需求。在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的当下,在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像云计算那样,按需购买出行工具的使用价值,使之更绿色,拥有成本更小。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智能汽车即服务(Smart x Vehicle as a Service)的理念,并且已经与全球著名的意大利开源汽车设计与制造商OSVehicle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就智能汽车、车联网开源项目等领域展开具体合作。未来飞驰镁物将会推出汽车互联网核心的产品+服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形成一个完备的产品服务体系:终极汽车联网平台CLOUDMove:自主研发基础联网汽车架构,结合云端技术,做好标准化的汽车互联平台,针对汽车制造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计划未来面向整个行业开源。专业咨询实施服务GEARMove:利用自身强大的专家背景,向机构(车厂等)提供专业智能汽车互联解决方案和相关战略咨询,同时提供项目实施服务。汽车EQ情商平台DREAMove:成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围绕“人”和“车”来感知情景实现个性化服务,将汽车变身为智能信息节点,丰富人们对汽车的价值观。“汽车即服务”平台JOYMove:把汽车的商品交易属性升华到使用服务属性,让出行体验变得便捷个性化、成本低廉,整合互联网和汽车企业资源,激活更多商业价值。与很多创业团队不大一样的地方是我们还热衷于帮助同领域的初创企业,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我们就已经帮国内一家致力于打造智能交通出行的创业企业研发出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希望发起X-Move Lab创新实验室,成为汽车互联网的创新实验,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非营利组织等一起探索汽车互联网领域新技术和趋势。对于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说,选择创业其实就选择了冒险,但从公司业务方面来说,我们考虑的不是失败了怎么办,而是如何不失败:首先,根据我对行业的观察,几年之前发展车联网的车厂很少(限于几家先锋车厂),现在到了开始爆发的节点,时机到了。其次,我们对于业务方向以及业务内容有着深思熟虑,在“前装车联网”方面可以说是最有优势的。第三,采取“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降低风险,不会完全在B2B业务上押宝,我们会非常关注面向用户的业务。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们愿意承担这种风险,选择创业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应对风险。如果你也是创业公司CEO,欢迎来稿或求报道,接头暗号:xinwen#cheyun.com(请将#替换成@)作者简介:王强,飞驰镁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具有16年汽车、电信和互联网行业IT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经验,服务内容涉及车联网、汽车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和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并具备丰富的企业架构设计和IT规划的实践经验。创办飞驰镁物之前,王强先生就职于微软公司,先后担任车联网战略业务负责人和大中国区企业服务部首席企业架构师。加入微软公司之前,王强先生曾任职甲骨文公司(Oracle)和太阳计算机公司(Sun Microsystems),先后担任汽车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和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专门负责汽车、电信、能源和政府行业战略客户的咨询工作。王强先生同时拥有TOGAF、Microsoft、Oracle(OEA)和SUN (SCEA) 认证的企业架构师资格证书和PRINCE II项目管理认证。
相关标签:注册花火通行证,没有账号
智能硬件分类
&>&&>& > 正文
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花火网微信公众号
  飞驰镁物这家立志要成为汽车厂商的车联网公司在昨日举行了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他们的品牌理念「智能汽车即服务」以及汽车服务共享品牌「Soda」。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王强表示他们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源于对车联网的一股「热情」和「疯狂」。「智能汽车即服务」作为飞驰镁物的远景,他认为在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朝两极化发展趋势:
  1、一线汽车品牌的个性化路线,为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会持续存在;
  2、汽车作为一种基本代步工具而存在下来,不再是单纯私有财产,而是一种智能终端,为满足人们出行需求而量身定做。
  而他们想做的是为汽车厂商提供一种能力,做到让用户按需使用、能随时随地使用到智能化的汽车服务。
  面向企业的云服务和汽车情商平台
  飞驰镁物在会上推出了面向企业(To B)的云服务(CloudMove)和汽车情商(Dreamove)两大核心产品平台。
  以上是传统的车联网服务,为整车企业提供车联网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看起来很抽象):
  云服务(CloudMove):将不同内容(比如音乐、在线
FM、地图导航)和服务资源(汽车维修、保养)进行整合,实现汽车与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多屏一云)对车联网在线服务的无缝访问;
  汽车情商(Dreamove):基于大数据的车联网智能情景感知平台(比如传感器能检测外界雾霾,系统则提醒车主关闭车窗),通过创新与网脑思维的结合,实现便捷、智能的服务。
  总体说来 TSP (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
车联网服务提供商)在车联网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上接汽车和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谁掌控了
TSP,谁就能掌握车联网产业的控制权,因此,TSP 也成为了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力争的角色。
  在 TSP 服务平台软件方面,国外代表有 ATX,Connexis,Wireless Car
等软件厂商,因此我们也可以把飞驰镁物理解成这类厂商。
  面向用户的汽车共享服务:「Soda」
  用户可以通过 Soda
手机应用寻找附近车辆,并且能完成选取、使用和控制汽车,收费则是按分钟计费,无需固定地点还车。对于这项服务,他们将与新能源厂商合作,为人们短途出行和「最后一公里」提供帮助。由于一般用于市内短途,车辆损耗相对传统租车企业的车辆耗损较小,保养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种服务方式有些类似于戴姆勒在 2008 年推出的汽车共享项目
Car2Go,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半小时预定车辆,用车时按照分钟计费,还车时只需停靠在任意公共停车位即可。
  不过 Car2Go
的发展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它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在今年年初还退出了欧洲主要汽车市场&&英国。看似前景光明,标新立异的租车项目其实存在着诸多未知因素:如限行违章、汽车在城市中如何合理分布以及电动汽车在低电量时如何调度对
Soda 来说将是一个考验。
  Soda 目前还在内测当中,预计将在不久后正式上线。上个月,Soda 与意大利开源汽车 OSVehicle
在深圳观澜湖园区进行试验,同时也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了内测。据悉飞驰镁物有可能将 Soda 共享服务扩张至台湾。
  做车联网公司中的「玛莎拉蒂 」
  飞驰镁物核心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微软、甲骨文、惠普、埃森哲、联通、观致汽车、上汽等公司,在车联网和数据分析处理方面有着多年经验。如今国内的车联网仍处于「诸侯混战
」的局面,孰强孰弱还未见分晓,飞驰镁物的目标是在未来发展中做车联网公司中的「玛莎拉蒂 」。
  对于这支平均年龄为 37 岁的「大叔」创业团队,我们期待他们能带来更好的产品,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用上智能化的汽车服务。
加载更多新闻
Copyright @
HUA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花火网【创业谈】从微软到飞驰镁物,“老鲜肉”王强首谈车联网创业经
从微软大中华区汽车与物联网首席架构师到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虽始终致力于“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但身份却发生了巨变。
车云按:羊年开年,车云网邀请几位汽车领域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CEO,亲笔自述他们的经验与感悟,远瞻与思辩,特别推出系列策划。和去年推出的策划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同样试图通过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群体和机构,为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图景提供某种个人化表达。在第一篇关于的文章之后,这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车联网。本文作者王强,从微软大中华区汽车与物联网首席架构师到飞驰镁物创始人,他做的事情虽然始终围绕“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但身份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意思的是,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达到37岁,在遍地90后的创业大军里,简直就是“老鲜肉”军团,本文就是王强应车云菌邀约,首度分享的创业一个月心得。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 王强我是王强,去年我离开供职了5年的微软,开始了创业。在遍地90后的创业市场里,我和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看起来似乎有点“独树一帜”(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帮我们拉低一下平均年龄的)。虽然创业的时间不算长,但多少还是有些感受。过去我很容易介绍自己,不论是在太阳计算机(Sun Microsystem)、甲骨文(Oracle)还是微软(Microsoft),我的身份分别是软件架构师、技术总监再到首席架构师。这些都是很明确的角色——虽然也比较单一。那时候我只需要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比如依靠自己独一无二的行业知识拿到项目,然后带领技术团队成功交付项目,其他的问题所在的公司会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运转。这样的好处是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工作内容也非常聚焦,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的束缚,比如绩效为重和复杂的决策流程使得丧失很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具体落实。现在我所在的公司叫飞驰镁物(FutureMove),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12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围绕“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现在我介绍自己和公司业务的时候,甚至需要拿一份PPT出来,叫上团队的伙伴们一起来讲,我们要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过去不需要我操心的很多事情,现在都要自己去想、去做。创业的念头在外资IT企业工作的15年,正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改变大众生活的年代,从JAVA到SOA,在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互联网的兴起再到移动设备占领数字消费市场,每一场变革,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创新科技和极客精神具有能够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早在2005年,我就曾经萌发了创立一个在线视频分享网站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顾虑与这个方向失之交臂。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来自内心的真正诉求和向往的方向,在我看来技术能力是重要的,但只有把它应用在实际的行业应用和人们的生活才有意义。2006年我开始刻意专注于汽车行业。2008年在甲骨文任职的时候,我开始操作公司第一个汽车项目,当时是安吉星OnStar的中国项目落地,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车联网”。“汽车连接到互联网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当时就被这个崭新的可能性所吸引。在加入微软后,我参与了观致逸云的设计与研发,与福特汽车的架构师合作,进行新一代SDP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参与一些国内车厂品牌的车联网规划和国外车厂的产品研发。不得不说,微软称得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供职微软的五年,是我外企打工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五年。首先微软的产品和面向的用户更偏重于消费群体,让我在过去大量To B的经验中增加了To C的视角,其次,微软的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你能够做出公司认可的成绩,就可以放开手脚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我从进微软那天开始就陷入了车联网的研究与探索。最后,微软有其他IT大公司不具备的产品组合,那就是车载操作系统和公有云平台,这些都让我在后来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设计中受益匪浅。这些难忘的经历不断加深了我对车联网的兴趣,同时也令我感受到自己对创造更具有想象力产品的渴望。我的团队去年年中开始,我陆续与工作中结识的朋友们谈及创业计划,希望打造中国第一批提供下一代乘用汽车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与行业领导者共同定义创造下一代汽车互联网,竟然没有人说“不靠谱”,这对我来说算得上是一种嘉奖。在挑选核心的团队成员时,我最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经验,第二个是对“车联网”有“激情”,10月我们确定了8人核心团队名单:蔡东是军人出身,转业后在IT行业干了近20年,成功实施过很多大型项目,而后又自主创业三年,算得上是企业运营高手;田淼在一家电信运营商做了5年的车联网产品,是国内车联网服务最资深的运营管理专家之一。杨磊是资深的技术总监、云计算和大数据专家,也是业内我最欣赏的技术架构师之一;樊高增是某咨询公司项目交付成功率最高的负责人,是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天才;余涛是我在微软的同事,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体感、NUI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专家,也是一名酷爱冒险的极客(曾经独自骑行川藏线然后骑行到尼泊尔);此外负责公司市场的陶责是一名电影制片人,拥有着丰富的公关、市场与传媒经验,马涛是来自汽车企业的车联网产品专家。我们之间的合作长的超过10年,短的也有4年,彼此信任度极高,容易达成共识,沟通成本低。而且大家相互之间互补性高,在公司经营领导、运营、技术、实施、服务、投资、艺术等方面均可独当一面,能力互补。对于他们而言,和我一起创立“飞驰镁物”也算是“人生大事”,因为他们需要放弃优厚的外企薪水,有的更是离开家人来到北京,但这一切反而让我对我们的创业信心倍增。这是一个不算年轻的团队,我们有着足够的经验,然而当大家在一起开会、讨论工作方案的时候,这又是一个毫无年龄感的团队。至于投资界经常诟病合伙人太多的问题,我有自己的明确态度:你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了。王强(左四)正在发生的未来对于未来的交通,我一直认为汽车的使用将会出现明确的分野:一个方向是深度的品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的独特需求,例如驾乘的极致体验;另一个方向则是高度同质化和工具化,类似于“微公交”,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出行需求。在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的当下,在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像云计算那样,按需购买出行工具的使用价值,使之更绿色,拥有成本更小。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智能汽车即服务(Smart x Vehicle as a Service)的理念,并且已经与全球著名的意大利开源汽车设计与制造商OSVehicle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就智能汽车、车联网开源项目等领域展开具体合作。未来飞驰镁物将会推出汽车互联网核心的产品+服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形成一个完备的产品服务体系:终极汽车联网平台CLOUDMove:自主研发基础联网汽车架构,结合云端技术,做好标准化的汽车互联平台,针对汽车制造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计划未来面向整个行业开源。专业咨询实施服务GEARMove:利用自身强大的专家背景,向机构(车厂等)提供专业智能汽车互联解决方案和相关战略咨询,同时提供项目实施服务。汽车EQ情商平台DREAMove:成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围绕“人”和“车”来感知情景实现个性化服务,将汽车变身为智能信息节点,丰富人们对汽车的价值观。“汽车即服务”平台JOYMove:把汽车的商品交易属性升华到使用服务属性,让出行体验变得便捷个性化、成本低廉,整合互联网和汽车企业资源,激活更多商业价值。与很多创业团队不大一样的地方是我们还热衷于帮助同领域的初创企业,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我们就已经帮国内一家致力于打造智能交通出行的创业企业研发出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希望发起X-Move Lab创新实验室,成为汽车互联网的创新实验,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非营利组织等一起探索汽车互联网领域新技术和趋势。对于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说,选择创业其实就选择了冒险,但从公司业务方面来说,我们考虑的不是失败了怎么办,而是如何不失败:首先,根据我对行业的观察,几年之前发展车联网的车厂很少(限于几家先锋车厂),现在到了开始爆发的节点,时机到了。其次,我们对于业务方向以及业务内容有着深思熟虑,在“前装车联网”方面可以说是最有优势的。第三,采取“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降低风险,不会完全在B2B业务上押宝,我们会非常关注面向用户的业务。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们愿意承担这种风险,选择创业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应对风险。如果你也是创业公司CEO,欢迎来稿或求报道,接头暗号:xinwen#cheyun.com(请将#替换成@)作者简介:王强,飞驰镁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具有16年汽车、电信和互联网行业IT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经验,服务内容涉及车联网、汽车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和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并具备丰富的企业架构设计和IT规划的实践经验。创办飞驰镁物之前,王强先生就职于微软公司,先后担任车联网战略业务负责人和大中国区企业服务部首席企业架构师。加入微软公司之前,王强先生曾任职甲骨文公司(Oracle)和太阳计算机公司(Sun Microsystems),先后担任汽车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和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专门负责汽车、电信、能源和政府行业战略客户的咨询工作。王强先生同时拥有TOGAF、Microsoft、Oracle(OEA)和SUN (SCEA) 认证的企业架构师资格证书和PRINCE II项目管理认证。
相关标签:未来汽车开发者|飞驰镁物王强:男人四十未来汽车开发者|飞驰镁物王强:男人四十法拉利式百家号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身体微微发福、笑容和蔼的中年大叔,他是王强,四十岁,飞驰镁物董事长兼CEO,第一次见王强是在日,北京77剧场,飞驰镁物在这里召开了他们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发布会。如今他把公司搬到了艺术青年扎堆的北京竞园一栋别致的小楼里。作为一个文科生又有点文艺情怀的青年,让我莫名对这家企业增加了不少好感。一王强性格温和敦厚,不跟他聊天很难看出其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跟许许多多北京孩子一样,他的家庭背景为政府机关,受家庭影响,也受时代思想限制,其实他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第一志愿是学医,第二才是计算机。遗憾的是王强高考志愿第一志愿落榜,这才多了一个车联网行业的专家我们也很遗憾也许中国少了一位好医生。说到这次高考选择,在那个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王强觉得当时计算机刚流行不久应该挺好玩的,“也没预料到最后计算机的发展会这么快,我们也是沾了时代的光。”飞驰镁物的诞生也成了历史偶然的选择。2015年车联网行业爆发,在中国,跟车联网沾边的企业已经有几千家,飞驰镁物想要从中脱颖而出,难度不亚于把凤姐变成范冰冰……再加点难度做前装车联网,这个难度可能就是把QQ改装成保时捷……勇于接受挑战源于王强在这个领域的积累。王强的履历十分漂亮,大学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第一次与汽车行业打交道是在当时计算机行业霸主地位的太阳计算机公司,和后来的甲骨文。这期间他担任汽车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和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专门负责汽车、电信、能源和政府行业战略客户的咨询工作。这段时间让王强对于汽车与互联网产生了浓厚兴趣。创立飞驰镁物之前,王强就职于微软,2010年开始在微软先后担任车联网战略业务负责人和大中国区企业服务部首席企业架构师。在微软中国,王强带领的车联网小组是整个微软在全球唯一一个车联网的团队,公司给予的支持非常少,,几乎没人知车联网是什么?更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说服某一家车企进行前装实验。在微软做车联网的第二年,一个意大利暖男帅哥给了王强一个机会,他是当时观致汽车的市场及销售执行总监卫思梵。作为一个新兴的品牌,观致急于找到产品的差异化和科技感属性来打开全球市场,搭载车联网成为他的选择,当时的观致逸云车联网便是采用了王强团队的解决方案。这个合作让整个微软大为吃惊,让微软看到了车联网作为集团业务新方向的希望。因为这个合作,才加入微软两年的王强得到了微软“2012年全球优秀员工”的称号,这在微软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二可惜的是,微软还是没有重视车联网的崛起,这个靠着Windows和office就可以吃一辈子的庞大帝国还是没有给到王强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都让王强对微软失去了耐心和希望,“微软太保守了”,对此,王强还是很遗憾。至今谷歌、苹果、英特尔、百度都已经加入到了车联网的开发大潮中,但微软依旧步履蹒跚。王强最终选择离开在中国创业。他拉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加上自己一共8个人,他们来自微软、埃森哲、惠普、中国电信等巨头公司。有了团队,有了技术,有了经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将一帆风顺,他们的竞争对手异常强大,2015年世界车联网属于休斯和WirelessCar两大巨头。飞驰镁物选择做前装车联网的这条赛道十分凶险。有朋友听说王强要创业做车联网前装,都一个劲摇头,说不可能。也有一些人给王强出主意,说可以帮助他先进入一个四线车厂。但王强拒绝了,他的目标是拿下一线车企,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在飞驰镁物成立的时候,王强就跟一起创业的小伙伴说,“前装车联网行业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保证成功,我们要做好一年也得不到任何一个客户的准备”。事实上,在飞驰镁物成立4个月,他们便拿下了德国某一线车企。这让他们在前装车联网行业一举成名。我问王强,是不是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王强表示,确实高,但做车联网,行业门槛不仅仅是技术门槛,更重要的是资质的门槛。只要在中国做事,就会遇到各种资质问题,车联网行业也是,而且都很难,车联网会涉及到网络的安全问题。所以飞驰镁物在刚成立的时候就申请了一系列资质,包括电信服务业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测绘资质许可证等等。这些让他们相比于外企有了不可超越的优势。到现在,他们已经拿下了15家车企,其中国际一线车企和合资品牌11家,自主品牌4家。三究竟什么是车联网?很多小白眼里的车联网基本等同于车载娱乐和呼叫中心,可以告诉你,大清早就亡了……《速度与激情8》的上映,让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在汽车圈外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素材,赛弗手下的顶级黑客控制上百辆无人驾驶汽车的“僵尸车队”在美国街头汹涌前进,围堵俄罗斯国防部长、高楼停车场的汽车破窗而出倾泻而下,让人感叹科技带来的震撼。这一段也称为电影最为亮眼的部分。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么?王强的说法是可能的。飞驰镁物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情形变为现实。当然并不是说被黑客利用做坏事。而是实现车联网的普及。飞驰镁物车联网是并不是单单指的车载屏幕的系统,而是一个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的解决方案。这样说起来感觉会有些生硬,还是以电影中的情形来说明一下,赛弗的黑客之所以能控制汽车,是因为控制了“云”,在飞驰镁物叫“CLOUDMove”,在电影里,是假设所有的车都已经联网,而且所有的车的硬件都是联网的,所以控制了“云”可以控制整个汽车的所有行为,包括启动、刹车、听音乐、开空调、雨刷等等。所以汽车可以由黑客自由操控。这里的系统不单单是指车载屏幕的系统,车载的屏幕那块也会有自己系统,比如说苹果的CarPlay,还有百度的CarLife,就属于这种。王强还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汽车EQ情商平台,这将是智能汽车的“大脑”,通过先进的情景感知和大数据智能引擎,围绕着用户的驾车场景(人+车+旅程)重新定义应用和服务,赋车以智能,使其能够深刻理解用户所处的场景和即时需求,这样就能为车主提供主动式、个性化的体验。这被王强称作DREAMove,他认为这次才是未来汽车的智能化,不过这也只是车联网的一部分,数字化部分。车联网还有的一部分便是移动出行服务。目前业内较为认可的可能性便是,自动驾驶的普及将会让所有的主机厂彻底沦为硬件提供商,而出行服务的运营商才是未来交通的主宰者。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主机厂都在投入巨额资金打造自己的自动驾驶团队,Uber、Lyft已经在渐渐领先,他们也亟需掌握未来主动权,否则未来就只能作为车辆提供商了。但飞驰镁物并不会做无人驾驶,他们正在做的是汽车分时租赁,苏打便是他们的利器。靠双脚走路,王强希望以此在未来车联网站稳脚跟。对于我车企如果自己做云台的顾虑,王强笑着跟我说,“这不可能,我们100个人做云平台可以服务几十家,如果车企自己做,这肯定不划算,另外,国家考虑到各种网络安全,我们取得的资质他们也得不到。外企也得不到运营的资质。”飞驰镁物对未来充满信心。——————————————————————————第一电动网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路演大赛第一电动网“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路演大赛”项目征集正在进行当中,面向全球征集最具颠覆性的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汽车共享等创新技术和项目。特为有创新思维、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团队提供自主展示的舞台,让英雄基于产品和技术充分展示实力。通过搭建平台汇集行业精英,帮助投资人与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交流、探讨,实现合作共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法拉利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电影八卦新闻明星微爆料第一手热点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驰镁物 宝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