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经理做什么推广经理是做什么的

注册 | 登录
所有人都认同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一天前,李叫兽在公众号对营销人做了一个调查:“你觉得最难推广的产品是什么?”
结果不到一天时间, 就收到了上千条粉丝回复,回复中提及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产品都在推广过程中被各种消费者认知上的因素所阻碍。
所以,李叫兽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什么样的产品最难推广?
什么样的产品最难推广?
我想所有的营销人员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不坑爹的“良心产品”,有些产品就是比其他产品难推广?
比如,保险和巧克力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说服消费者尝试一种全新口味的巧克力很容易,让他们买份保险却很难。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消费者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更容易接受新产品。然后反向推理,自然就能找出阻碍消费者接受的因素。
那么,同样是能满足需求的产品,当该产品具备了什么属性,更容易让用户接受呢?
过去众多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发现了这些因素:
产品第一次尝试成本低:第一次尝试门槛低——比如巧克力买一块尝尝;
产品先验性价值高:购买前能够判断其价值——比如手机买之前一看参数就知道;
产品后验性价值高:购买后能判断其价值——比如巧克力好不好吃,吃一次就知道了;
产品带来正面形象:使用后能提升形象——比如买高端产品;
产品理解成本低:产品容易被理解——比如更苦的巧克力,很容易理解;
产品容易被关注:消费者容易关注此类产品的信息——比如服装款式;
产品符合过去认知:消费者不需要改变认知——比如一条普通价格的牛仔裤。
同样价值的产品,如果更多地具备了上面的属性,在向消费者推广的阶段就会容易很多。
而任何不符合的方面,都会形成对产品推广的阻碍因素,导致即使产品很好、很能满足需求,也会在前期推广时步履艰难:
产品接受门槛高——第一次用键盘的人,需要大量学习,一开始还不如手写快;
产品缺乏先验性价值:购买前往往无法判断质量——比如新电影,不看怎么知道好坏;
产品缺乏后验性价值:购买后也无法判断质量——比如用了杀毒软件,感觉不到提升;
产品带来负面形象——比如性病治疗;
产品理解成本高——比如让一个普通的网购剁手党理解什么叫做“移动时尚服装定制平台”,很难;
产品不容易引发关注——我们会关注手机话题,但不关心朋友在用什么牌子的电池;
产品不符合认知——习惯了买5元一瓶的果汁,为什么要买一个20多元的健康果昔?
很多人觉得保险难以推广,是因为保险几乎具备了上面所有的“认知阻碍因素”:
保险第一次接受门槛高(一下子好多钱),接受前无法判断质量(我怎么知道你家保险是不是骗人的),接受后也无法判断质量(买了保险一般不会出事所以没感觉)、理解成本高(复杂的比率看不懂)、使用频次低(就一次购买)、产品不容易引发关注(很少有人讨论这个话题)……
上面的“认知阻碍因素”会让很多明明很有用的产品在前期推广缓慢(比如当年的切片面包机在美国花了15年才逐步推广),作为营销人往往很难改变这些产品属性,但我们实际上可以针对每个“认知阻碍因素”对症下药。
下面李叫兽就针对每种认知阻碍因素开开药方:
1、接受门槛高——负体验产品
很多产品,虽然本质上可以给用户带来便利,但初次接受门槛高,甚至在一开始会给用户带来“负体验”。
比如打字机就是这样——打字机最大的优势是打字快,但是一开始尝试接受和学习时,打字还不如手写快,从而阻碍了许多人的初次尝试(李叫兽至今能回忆起当年学打字时候的痛苦)。
也就是说:它一开始的体验是负的。
这种阻碍因素如何解决呢?
李叫兽之前曾经遇到一个公司,跟这个非常类似。
有一个帮男人挑衣服的APP叫垂衣,购买了会员服务后,通过测量数据等一系列流程,可以收到穿衣顾问为你挑好的男士服装。
这帮助男性解决了“懒得挑衣服”的问题,并且主打“让你买到好衣服更轻松”。
这样有什么问题吗?
这就是典型的高接受门槛的问题——我来这个平台是为了更轻松买衣服,但是第一次尝试时因为要学习、理解、录入数据等,反而还不如直接逛天猫轻松。
这就跟打字机一样——第一次使用还不如直接打字快。
这种的“初次负体验”严重阻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
那怎么办呢?
一个关键的做法是——转移用户动机,需要让这个产品解决一个用户之前无法解决的任务,而不是解决一个“更便利”的需求。
比如这个APP并不应该强调“选衣服轻松”,而应该强调“选衣服专业”——让一个美女形象的人,不断说中国男士其实根本不会搭配衣服,都不知道衬衣离开袖口两厘米,然后再说“我们可以帮你更专业地搭配衣服”。
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人宁愿忍受第一次提交身体数据的麻烦,而尝试这个平台的服务。
同样,让人接受键盘打字也是这样的——跟一个人说键盘打字快,他可能仍然会习惯手写;但是如果说必须要正规的宋体字才能交报告,这个人就肯定会去学打字了。
因为“正规的宋体字”是之前手写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会让人克服第一步的门槛。
之所以这样有效,是因为:用户持续使用的真正动机,和第一次尝试的动机,一般不是一个动机。
再比如用户真正持续使用电动牙刷的原因是刷牙便捷方便,省的自己动,但一开始学习使用电动牙刷,反而还不如过去直接用传统牙刷方便,导致很多人不用。
因此电动牙刷的推广诉求,并不是刷牙便捷省力,而是可以刷到传统牙刷刷不到的位置,真正保护牙齿健康。
所以,对于初次接受门槛高的产品,最好能够转移动机——给用户提供一个过去产品无法完成的任务。
2、缺乏先验性价值
有些产品,用户在使用之前,无法判断质量或者感觉没什么提升,从而导致先验性价值过低,形成了推广阻碍因素。
比如电影——看之前无法判断质量;比如更高收益率的理财,只差不到1个百分点,感觉不出有什么区别。
(1)使用前无法判断质量
如果是“使用前无法判断质量”,营销上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利用从众心理——人们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做。
比如看电影前不知道电影好不好,看看豆瓣上大家的点评就可以了。
喝某个凉茶前,不知道好不好,但反正是“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大家买的一般不会错。
这方面,很多公司的重要做法是:塑造用户故事,让众多消费者可以看到购买后的结果。
比如美容、培训等行业,都集中火力讲几个用户购买服务(或者参加培训)后人生的改观,这种故事对缺乏先验性价值的产品来说,远远比产品属性要重要。
(相反,手机等产品很容易通过参数来判断价值,很容易产生先验性价值,因此用户故事反而不如核心产品信息重要)
(2)使用前,感觉提升太小
如果是“使用前,感觉提升太小”,那么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人的“损失厌恶心理”——人对小的利益不关注,但是对即使很少的损失常常会关注。
比如有个粉丝提供的案例:
收益率仅仅上升万分之五——10万块钱,仅仅有50元的差距,让人预先感觉价值太小,几乎没有动力去尝试。
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并不是让顾客把“使用天府手机银行”理解成收益,而是把不会用该银行理解成损失——比如告诉消费者:
“你浪费了5斤猪肉。因为懒得下载APP,你没有选择更高利率的银行,白白浪费50元利息。”
“天府手机银行,比柜台的利息更高,而你需要的,仅仅是扫描二维码。”
(当然也可以说“你浪费了1杯哈根达斯”、“20碗米饭”之类的)
通过把收益转化成损失,同时把小额的收益具体化(不是跟数十万的存款对比,而是跟日常消费支出对比),会提高用户对价值的感知。
再比如,之前遇到一个做电商优惠信息的网站,用户经常忘记看优惠信息而直接上天猫,李叫兽就建议他们使用“损失类信息”进行营销,比如说“不想每天错过10个最大优惠,就登陆XX”。
3、缺乏后验性价值
有些产品是仅仅缺乏先验性价值,用之前感觉不到价值或者无法判断质量,而很多产品,连后验性价值也缺乏——用户用完了,都感觉不到质量和价值。
比如粉丝提供的一些案例——保险、杀毒软件、战略咨询服务、保健品、健康食品等,用了之后要不就觉得“没什么感觉”(废话,买了保险不出事,谁也没感觉),要不就是“无法判断质量到底怎么样”(比如战略咨询做完了,我怎么知道做的好不好,又没有战略类的KPI)。
是啊,吃了一个巧克力,好不好吃我自己知道,可是吃了高价的保健食品,我怎么知道好不好?
对这种因为缺乏后验性价值而导致的阻碍因素,到底怎么破?
一般来说,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提高价值的可感知性
对于这类产品,可以想办法让人体验到“使用后的区别”,即使这个区别可能并不是你的核心价值。
比如让口腔清洁的牙膏,本身“缺乏后验性价值”,用了之后口腔变健康很难一下子感觉到。所以牙膏加入了清新剂,让我们每次刷牙后感觉很清新,从而感觉口腔一下子变健康了。
即使这种清新感觉和口腔健康其实没关系,但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刷牙后“变健康了”。
(PS.这也是洗发水、沐浴露等加入香精的原因,提高感知性)
再比如杀毒软件的效果本身很难被感知,但是“开机后打败XX小伙伴”之类的信息,提高了这个价值的感知性。
同样,保险产品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办法。
保险的本质是“为未来的投资”,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对未来的感觉更加逼真而且积极时,会提高对未来的投资。
一个研究发现,让消费者看到年老后有限度假的幸福生活,他们会更想把钱存入养老基金,而让他们看到年老后的孤苦伶仃,他们更加倾向于把钱直接花掉——反正未来会悲剧,不如享乐今朝。
(ps.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国家战乱或经济危机,人们越是喜欢沉溺歌舞享乐,因为预感到了一个悲观的未来)
同样,为了销售保险这类未来产品,就需要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积极美好生活的感知——如果能让一个25岁的年轻人逼真地感觉到70岁时仍然美好的生活,他就会更加倾向为未来投资买保险。
(2)提高产品使用的心理价值
如果产品的直接使用感知价值很低(比如买了保险感觉不到利益),可以通过提高保险的其他心理价值来推广——比如塑造形象的价值。
“购买儿童保险,享受安全生活”——看起来没什么力量。
但如果激活购买者的形象意识,就好多了:
“每天一杯咖啡的钱,给孩子买个守护。” (让人感觉给孩子买保险是“负责任的好爸爸”的象征)。
4、产品带来负面形象
有些产品有价值但推广门槛阻碍大,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使用会带来负面形象,比如用高性价比的手机,会带来“没钱”的负面形象。
这时候关键的方法就是——帮消费者寻找购买产品的合理理由。
比如陌陌的很多用户,因为担心被人认为“用陌陌是为了约炮”,而不好意思使用。
这个时候陌陌就推出了“就这样活着吧”系列海报,为用户使用陌陌提供了合理理由:
“我用陌陌不是为了约炮,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不甘于混迹熟人圈子的人,因为我是一个热爱挑战的人。”
再比如纸尿布刚在美国推广的时候主打“方便妈妈的选择”(因为省的洗尿布),结果推广缓慢,因为这给妈妈们带来了“我懒得洗尿布,才用纸尿布”的负面形象。
后来主打“保护小孩皮肤”等卖点,结果大受欢迎,这给妈妈购买纸尿布提供了合理且无损形象的理由——“我买纸尿布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皮肤好。”
还有,当年的凡客通过“我是凡客”的文案,扭转了穿低价服装的负面形象——我穿低价服装,不是因为我没钱,而是因为我有一颗平凡心,不追求面子,我是凡客,像韩寒一样。
所以,如果“负面形象”是产品推广的阻碍因素,就要通过营销来给你的消费者寻找合理化的理由,以减少这种阻碍。
5、产品复杂难以理解
如果一个产品很复杂,就会对用户的初次接受形成巨大阻碍——用户不可能去购买自己不能直接理解的产品。
对于属性复杂、感觉陌生的新产品,怎么加速用户的理解呢?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用户的已知概念。
比如汽车刚被发明的时候,为了方便人理解,直接就叫:无马的马车(Horseless-Carriage),因为马车是用户心智中的已知概念。
对用户来说,你的新产品新科技是无意义的,除非你能跟他们已经存在的需求和认知进行联系。
比如果冻刚被发明的时候也推广非常缓慢——用户根本不理解这个产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购买这个产品。
吉露牌果冻的创始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去寻找用户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概念和需求,最终发现这个痛点——家庭主妇经常为做甜品很麻烦而抱怨。
接着,他们免费向大量家庭主妇分发甜品制作指南,然后说了一种最简单的制作甜品的方法:只需要将吉露牌果冻淋上淡奶油,1分钟内就是一道美味的甜品。
这让果冻迅速解决了“用户理解难题”,因为“制作甜品”是一个已有概念,用户容易接受。
那么,果冻如果向中国推广呢?毕竟中国人没有做甜品的习惯啊。
其实也可以利用中国人“头脑中的已有概念”,直接说“美国人最爱吃的零食”就行了。中国人本身倾向于模仿美国人的潮流,因此国外潮流是一个已有的概念。
6、缺乏关注的产品
手机、服装、美食等产品,我们日常就会关注,这使得这些产品容易引发讨论和推荐,所以可以借助消费者的力量进行推广,大大加快推广速度。
但就是有些产品,本身在我们的关注和讨论范围之外,怎么办呢?
比如电池、燃气灶、纯净水等。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这些产品和用户本身需要关注的内容进行绑定。
(李叫兽之前文章讲过:绑定关注圈 《【李叫兽】解冻文案:不要让用户关注你的产品,先让他们关注自己》)
比如抽油烟机本身是一个缺乏关注的品类,但是方太去年通过一系列广告,把抽油烟机同用户关注范围内的话题进行了绑定,从而引发大量讨论和关注。
在广告中讨论美容、孝敬爸妈等话题,然后说买好化妆品不如好油烟机,给爸妈买止咳药不如买油烟机等——化妆品是一个更容易被关注的品类,同这个品类绑定,也就提高了油烟机的关注。
再比如有粉丝投稿提出,定位低价和使用方便的洗发水,用户根本不关心这类产品,怎么办?
其实也可以和用户日常生活中关心的话题进行绑定,比如我前段时间看过这个段子:
“还是不要见面了,洗头好累,洗发水好贵。”(把低价方便的洗发水和女神约会绑定)
还有,有粉丝留言说自己有一个“胎压监测系统”,很难引发关注。那你就可以想想:用户喜欢讨论的什么话题,和我是有关的?
比如“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老司机”(绑定老司机话题)。
总之,很多产品在用户的关心范围之外(不像手机、服装),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产品同关心范围内的话题进行绑定。
7、不符合过去认知的产品
很多产品的出现,打破了我们的既有习惯,这会让产品难以推广。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转化用户对该产品的归类。
比如20多元一瓶的果昔产品,显然被人感觉是太贵了——一般的果汁才5元,我凭什么买一瓶20多元的?
这个时候单纯说服用户往往没有用——你很难改变用户的习惯, 让他们买一个4倍价格的东西。
但是如果把这个果昔定位成“轻度代餐”,放到便利店的沙拉、三明治等代餐食品区,用户就会不会感觉这么贵了——因为一顿饭的预算是30元,相比之下20元的果昔并不显得太贵。
再比如有个粉丝投稿案例,说自己针对中学生的网校推广效果不好,不论怎么说对线下的优势,家长仍然倾向于送孩子去线下辅导班——很多家长觉得上网就是玩。
这个时候,其实也可以通过转移归类来解决——既然家长认为上网就是玩,那就索性让网校跟上网去比,而不是跟线下课程做竞争对手。
针对的不应该是“去线下课程的人”,而是“因为不方便、懒得去等原因,不去线下课程而呆在家里的人”,这个时候再跟家长说:呆在家里用电脑上网,不如用电脑听课。
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了。
对营销人来说,最难推的产品什么?好像真的是都挺难推的,不是有这个阻碍因素,就是有那个阻碍因素。
所以,搞营销真心不容易,如果你身边有个做营销的,请珍惜TA。
本文已在 “初探网”
进行版权登记,版权归属李叫兽,抄袭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ng_xi_4620307。
#专栏作家#
李叫兽,微信公众号“李叫兽”(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本名“李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硕士,互联网营销顾问。出人意料的商业分析,用科学方法而不是主观判断来分析商业问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61赞已赞 | 26
所有人都认同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49个回答52人关注
7个回答7人关注
13个回答28人关注
18个回答21人关注
20个回答24人关注
30个回答53人关注【招聘_】-前程无忧
抱歉,该职位已经过期或者不存在!
无忧工作网版权所有(C)51job.com(沪ICP备)你知道吗?月入十万的保险经理人是这样做的(保险代理人不容错过的深度学习好文)
月入十万的保险经理人是这样做的,绝对干货。
一、掌握微营销技巧
当人人捧着手机玩微信的时候,相信你已经意识到用微信做保险营销的必要性了。
作为保险代理人,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维护一个公众号,更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支持微信拓展,开发属于自己的移动端。当然,很牛的保险代理人绝对有这样的资金来做这些事,但投入和产出却很难成正比。
那么,要放弃微信了么?当然不可能!相信现在很多聪明的保险代理人都开始利用微信与客户交流、利用朋友圈推广保险和产品了。
今天,根据一些保险代理人目前微信营销情况,我们就归纳几点常用的微营销方法和技巧。
1 给自己一个定位
有人可能认为,做个人微信,又不是公众号,还要什么定位啊。仔细想想,你在微信的个人设置(名字、个性签名),以及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信息,其实对于一些不熟悉你的客户而言,它就代表着你,向客户诉说着你是个怎样的人。比如说,我是一个很有爱心、有一个幸福家庭的保险从业人员。(我们也没必要伪装,只是要把好的一面尽量呈现出来而已,想想平时玩朋友圈的时候,有几个朋友总是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责骂,有时候真想拉黑他们)
想让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看到自己的朋友圈消息,首先是要添加他们为好友。另外,为了让客户群体扩大,我们可以尽量添加一些好友,你懂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投保需求。
3 为了更多的添加好友,我们可以
A、面对面加好友
C、如果你的微博有了一定粉丝,微博可以适当推广下你的微信。同理,QQ空间也用于微信宣传。
D、基于LBS的推广:在不同地点去查找附近的人,获得关注。(摇一摇也是可以用的,不过,我得先声明一下,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4 利用微信与客户交流
这点,肯定大家都在用,毕竟微信功能上而言,首先是一个交流工具。这里要提醒的只是,不要经常把你的产品信息发给你的客户(这里说的是‘经常’),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客户会“疯”的。
5 朋友圈分享
这点,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有以下几点还是应该考虑一下:
A、不要过度频繁的分享消息,按三餐的时间发送其实是可以的(早上上班的时候、上午11点-12点、晚上9点-11点),不然发得太频繁,消息以后容易被忽略,或自己被拉黑。
B、偶尔可以在朋友圈来一次互动式文案,比如说发些猜谜游戏什么的。可以联络感情,营造氛围。
C、分享的消息,可以是你的一段文字,可以是你从其他地方找来的一篇文章,当然还可以分享自己的个人手机站或者微信名片(这点如果觉得自己做网站成本太大,可以考虑第三方平台来帮你建站)
D、(这点有些,嗯,装B,我是没用过,但据说很有效)有时候,你分享产品信息,经常没人回复,这时候,你可以装着有人评论你,自己留几条回复,例如:你已经投了这个保啊?看来还是挺多人觉得挺好的。
6 拥有自己的个人移动站
手机的浏览已经超越了PC端,建立个人移动站还是有点必要的,个人移动站建立起来,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让你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更了解你一点。
二、会打造保险人的专业朋友圈
对于保险业务员来讲,如何发朋友圈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潜在的客户资源,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你的客户,一旦经营不好,你都不知道你的客户是因为啥离你而去的。
在这里,潜伏朋友圈多年,总结3做3不作送给你,拿走不谢!
第一条:做宣传,
很简单,告诉你的朋友圈我是做保险的。这告诉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发下你的美颜职业装照,或者你公司培训时、获奖时为背景的职业照。记住,一定是职业照!这种朋友圈,一个月最多发一次就够了。让别人认识自己。
第二条:做人品,
首先人品一定要好,你想让客户在你这里花钱买保险,你人品不好,不值得信赖,那这生意肯定是想也不要想了,怎么打造?
发朋友圈的内容要体现这几点:
家庭和睦美满、热爱生活,尊老爱幼,体现你的兴趣爱好,运动达人,购物逛街达人。(你是个有责任和爱的人,怎么样?听着是不是很熟悉),让人觉得得你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包装好自己。
第三条:做专业,
如何突出你的专业?
一是宣传保险理念,需要一些通俗易懂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健康人生社区、保险字典)来做一些转发,需要你用三两句话来点评一下。
二是产品分析,不能光分析自家的产品(做不到?注册保典,25家宝保险公司上千种产品条款、详细说明、对比说明、视频理念】,全心全意打造一个公正、专业的保险业务员形象。
三是国内经济形势及保险行业趋势分享。
四是客户出单了,征得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分享。
这四个可以交叉发朋友圈,但切记一定要是通俗易懂(不要装得过了)并且是需要加上自己的点评。
三点不能作:
一是不要老发产品刷屏,叫人来买,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对保险还是比较反感的。
二是不要老发你和同事旅游吃大餐的照片,这是微商的做法,况且这样做的目的更多是增员吧,请珍惜你的朋友圈。
三是公司大会刷屏,小视频刷屏(在高档洒店里开个会好像要搞得所有人都知道似的,要知道现在可是小康社会了),这是大忌,不管你发的啥,你的朋友心里肯定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也许有的朋友说,我朋友圈我喜欢怎么发就怎么发,这当然没错,如果你是一个保险业务员,想好好做好业务,好好的树立自己专业、诚信和正能量的形象。
三、会讲故事
如果面对的客户喜欢冒险,那么保险就是一场游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箱子,里面有一千个乒乓球,其中有三个是黑色的,我们每年都必须去捡一个球,如果捡到白色的就扔掉,如果捡到黑色的将被安排去天堂上班,每到年底我们都会庆幸自己捡到白色的球,但来年还要捡,而且白色的球会越来越少……
如果客户是为人子女者,那么保险就是铁哥们(好闺蜜)。
有这样一个哥们(闺蜜),你只需每个月请他吃顿饭。如果有一天你去到很远的地方,无法回来照顾自己的父母,他(她)会帮你照顾他们,赡养他们,直到终老!你愿意有这样一个哥们(闺蜜)吗?
如果客户是为人父母者,那么保险就是家庭的生活费。
如果今天老板通知你出差一个月,你需要给家里留下多少生活费?一万块;如果出差一年呢?十二万;如果出差二十年呢?二百四十万。你有为家里准备好这二百四十万的生活费了吗?请问你希望在这二十年里,你的家人仍然可以像现在一样生活吗?
如果客户是一个储蓄爱好者,那么保险就是一张存折。
有一种账户,当我存第一笔钱时,他们就会在我的帐户里为你存上一笔养老金,具体金额、领取时间和领取方式由我决定,然后我再慢慢来还款,在还款期间,如果受伤或生病住院,它将提供医疗费;如果失去工作能力,它将提供收入补偿,并帮我继续存钱;如果有一天被派去天堂上班,它会去照顾我的家庭,提供生活费、按揭费、教育费……这样的账户,你愿意开多一个吗?
如果客户是一个企业主(如面包店主),那么保险就是一种交换。
如果你是一个面包店主,有一天,有一个顾客在你的面包店里买了几个面包,但迟迟没有付钱,他对你说:我们做个交换吧,你每天请我吃几个卖不完的面包(反正卖不完也要丢掉),作为交换,你如果有受伤,医药费我来出(譬如一万);如果要住院,住院费我也出(譬如五万);如果因此无法卖面包了,你和你家人的生活费我还出(譬如五十万)!你觉得如何?
如果客户是一个哲学家(其实人人都是哲学家),那么保险就是“爱或不爱,她就在那里”。
保险就是不论你买与不买,你都已经买了!保险有两种买法,你可以选择向保险公司买,100万的风险可能只需支付1万的风险转移费;你也可以选择向自己买,100万的风险就要支付100万的风险转移费。请问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保险不是买的,是一种交换。其实保险就是生活,蕴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消费者的脑袋里,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编保险故事时,我们要首先了解客户,让客户知道保险是啥子。譬如对于面包店主,每天卖不完的面包是最不起眼的,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交换。
四、会带团队
保险代理人频频被爆高收入,有的晒出上百万元月薪工资单。保险代理人的工资真的这么高吗?记者对青岛的保险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保险代理人的工资多采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计算方式,除了保单提成之外,组建新团队培养新人也是工资收入的重要来源。保险代理人坚持工作一年以上,月薪过万元是常事儿。以往印象中都是下岗职工卖保险,但如今,保险代理人多是“白富美”或“高富帅”。
青岛一家寿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亮出自己的工资单,从2015年1月至11月,每月工资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有的月份高达5万多元。“2015年年底公司新发了一款理财产品,卖得特别好,很多经理工资月薪能达到七八万元。”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保险代理人工资主要来源于带新人团队和保单提成。据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寿险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保险代理人有团队营销和个人营销两种。通常带团队的经理收入比较高,月薪都在万元以上,个人营销就看保单数量。
看看保险代理人的工资,确实让人两眼发光,但世界终究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机制需要其不断开拓新的客户,如果完不成任务,便会自动淘汰。高淘汰率也让保险代理人的流动性加大。
保险代理人工资能实现快速增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风险意识的提高,对保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保险行业处于一个迅速成长期,带动保险代理人工资上涨。
亲们,开始放大招吧
保典展业app,支持25家保险公司1000多个产品计划书、保险视频,微名片,社保计算器,保障需求分析,投保建议书等,保险营销展业必备!
一年只需360元,扫以下二维码在线支付即可拥有
保险营销新方法,MDRT保险精英代理人都在用,足不出户,拜访客户,轻松签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转行能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