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不要再三使用普通银行卡能透支吗透支

&&&新闻热线:021-
孩子压岁钱怎么用 父母办张儿童银行卡
原标题:孩子压岁钱怎么用 父母办张儿童银行卡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别以为理财只是大人的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理财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现在的孩子一到过年就变身“土豪”,收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压岁钱。这笔不菲的收入该如何处置呢?别急,冰城父母们有高招――办理儿童银行卡。目前,冰城多家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儿童银行卡,不少精明的冰城父母,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存入卡中,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接下来,咱就一起看看,这儿童信用卡都有啥功能。
  压岁钱存入卡中让孩子自主理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家长培养孩子理财需求的加大,目前冰城的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光大银行等都推出了儿童专属银行卡。冰城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带着八岁的儿子回老家过的年,由于多年没有回老家,几乎每一个看到孩子的长辈都会递上一个红彤彤的大红包,最后算下来,足有一万多元。刘先生说:“这笔钱是给孩子的,自然不能动,但是又不能直接交给孩子,看到银行有办理儿童银行卡的,感觉把部分压岁钱存到里面,作为他每月的零用钱,让他自己分配,对他培养起良好的理财和消费观念很有好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先生一样有此想法的冰城家长不在少数。19日,在道里区透笼商城附近的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后来咨询关于儿童理财及储蓄的市民明显增多,该行针对16周岁以下的儿童推出的儿童卡在近几日也得到了颇高的关注度。
  取款消费有限额 防止孩子乱花钱
  记者了解到,各行的儿童银行卡都是借记卡,除了具有存取款、转账消费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适应儿童的理财功能,比如交通银行的太平洋儿童卡,还具有基金申购和网上银行的功能,家长可以教孩子每月定投100元的货币基金,让孩子感受投资“生钱”经验。
  据悉,招商银行推出的儿童专属卡,可与父母的其中一张一卡通建立亲子关联,成为“亲子卡”,双方可通过银行网站或ATM的自助查询终端的“亲子转账界面”,实现两卡之间的资金互转。家长可以定期转账给孩子零花钱,由孩子自己分配,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另外,该卡还具有IC卡电子钱包功能,家长可以设置卡的消费限额。
  同时,为了避免儿童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乱消费,一般儿童专属银行卡的ATM机上取款最高限额为200元;刷卡消费最高金额为1000元。
  办理儿童银行卡务必带齐仨证件
  儿童专属银行卡如何办理?需要家长提前准备好三个证件,一个是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第二个是儿童身份证或户口簿;第三个是证明两者之间直系亲属关系的户口簿或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有以上三个证件监护人即可到相关银行网点办理儿童银行卡。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孩子玩iPad游戏透支万元银行卡 如何防娃“误消费”?
  苹果设备APP下面的设置。孩子购买游戏装备的交易记录。资料图片
  昨天,在北京工作的江苏籍市民马先生致电扬子晚报记者,称寒假里因为6岁的儿子表现不错,马先生通过借记卡在苹果IPAD上充值了300元钱,奖励儿子玩游戏。没想到,聪明的儿子记住了Apple ID的密码,竟然在十多天里先后购买了11275元的游戏“钻石”。更令马先生不解的是,他的苹果设备并没有绑定银行卡,怎么会默认他充值的银行卡进而被扣款呢?马先生直指苹果设备存在漏洞。为此,记者联系了苹果公司售后服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称,按说转为信用卡消费,需要改变支付方式,这其中是否由孩子操作过则不得而知。
  大人充值时他记住了支付密码
  六岁娃花万元买游戏“钻石”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与妻子都要上班,在寒假期间,6岁的儿子有时一个人呆在家里,因为表现很好,他奖励儿子用他的IPAD玩游戏。没想到,儿子竟然在十几天里花掉了11000多元,用于购买游戏里的装备。
  原来,马先生6岁大的儿子喜爱在苹果IPAD上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有时升级或者通关,需要购买游戏里的“钻石”。为了奖励儿子,马先生通过IPAD的APP里充值选项,通过Apple ID充值300元钱。帮助儿子购买了一颗“钻石”,花费了128元。不曾想,聪明的儿子看到马先生操作后,一下子就记住了ID密码,开始自己操作购买“钻石”。
  记者从马先生提供的账单上看到,从2月3日至2月15日,先后发生了多达66笔的交易,均是通过Apple提供的数据,每次发生的金额从30元、60元到128元不等,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1275元。
  “我充值时用的是银行的借记卡,没有设置交易手机短信提示,因此每次交易时,我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打开邮箱,由Apple提供的数据发来的账单,这才知道了如此多的消费。”马先生说,当时非常吃惊,怎么会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来自Apple消费的金额呢?而联系了妻子,再回想自己的交易过程,根本就没有这些交易。
  未绑定银行卡仍被扣款
  孩子爸爸怀疑产品有漏洞
  回到家中,打开苹果IPAD,这才发现是儿子消费的,均是用于购买植物大战僵尸“钻石”等装备花费的。而更让马先生气愤的是,这些账单出来后,银行已从自己当初充值的借记卡上扣除了儿子消费的11000余元。
  “当时儿子还问我,怎么充值了300元,还能多次购买‘钻石’呢?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如果及时看一下,也许就能制止下面的消费了。”马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询问儿子确定是他消费后,又仔细查看了自己在苹果IPAD上的设置,在APP最下端,确有“充值”和“绑定银联卡支付”两个选项,而自己当初选择的是充值,并未绑定银联卡,上面的设置也确实没有显示自己绑定银行卡。
  马先生称,既然他没有绑定银行卡,只有充值300元钱,那么,儿子购买游戏装备,消费最多不超过300元,怎么会转到银行卡上消费,并扣款了呢?马先生告诉记者,他推测,可能苹果设备在他用银行借记卡充值之时,自动关联并默认了他的这张借记卡,并“帮助”儿子购买设备,顺利扣款。
  “这说明苹果设备存在漏洞,我并没有允许它绑定我的银行借记卡,也是考虑到以后会有类似的消费可以防止。没想到,还是中了苹果的招。”马先生说,此后再次尝试类似的操作,发现虽然没有绑定银行卡,但仍然能够继续购买游戏装备,仍然能实现扣款。为此,马先生向苹果公司进行了多次的交涉,得到的答复是款付过了就退不了。
  苹果公司回复
  理论上充值消费 不会转为银行卡支付
  “我这次被坑了11000多元,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继续操作,或者不知道内情的别人进行类似的操作,消费了几十万上百万元,那得有多少家庭为此倒霉啊?”马先生说,从在苹果设置上的这个消费过程来看,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一个陷阱,迟早会让更多的人上当。
  那么,事实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记者拨打了苹果售后服务电话,电话经过三轮转接后,一名自称是苹果公司账户账单部门的高级咨询顾问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她告诉记者,他们查不到马先生是不是绑定了银行卡,但一般来说,选择了充值后,应该就是充值的额度是消费的最大额度。但如果马先生要转为借记卡消费的,就要绑定银行卡支付,需要进行更改付款方式的操作,否则是支付不了的。
  在苹果客服的要求下,马先生配合记者提供了用于充值的银行卡号,经过查询,证实马先生确实没有绑定银行卡,也就是说,苹果IPAD在没有马先生的授权下,参与配合开通了银行借记卡的支付功能,导致了马先生的损失。“6岁大的儿子是不知道银行卡号,甚至也不知验证。这也就表明,苹果公司及其设备存在的漏洞,直接导致了我的损失。”马先生气愤地说,他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安全专家
  怎样防熊孩子“误操作”? 手机里设访问限制密码
  在移动支付非常方便的现在,不少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现在的手机俨然变成了一个“钱包”。但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出现手机被孩子“抢”去玩的情况。一旦孩子在不知情,或者像这个案例中这样,有意识的记下了支付密码,那和手机支付APP关联过的银行卡岂不是统统都会“失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马先生这种情况,有关专家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孩子误触或者有意识地记下银行卡支付密码,购买游戏装备或者网购等等的情况发生过不少次,而一些维权部门也曾接到很多类似的手机通信或者游戏运营商扣款“门槛”过低的投诉。对此360安全专家给出了一个防止小孩在iOS系统的APP里消费的小技巧:可以打开“设置”,在“设置”中找到“通用”,在“通用”列表中找到“访问限制”功能,这里需要设置一个用于“访问限制”的密码,设置一个4位数的密码,并牢记。打开了“访问限制”以后,在栏目下方找到“App 内购买项目”选项,点击关闭开关就可以了。
  360安全专家分析,在移动支付的环境下,只要知道你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对方就可以盗刷你的银行卡,甚至有时候这些信息在你自己不经意间泄露后,有骗子可能不会马上使用,而是会过一段时间,再去利用你的身份证号和真实姓名等敏感信息,去盗取你的其他一些账号密码,比如游戏、购物网站等,然后以重置密码的方式再进行购买点卡、购物盗刷等破坏,还有一些钓鱼网站或者假的游戏公众号,也很容易利用所谓的“优惠装备”等等骗走玩家的钱,幸亏这位消费者的孩子没有点入这些虚假游戏网站或者公众号,否则后果将更严重。
  律师观点
  6岁孩子的交易算无效消费吗? 显然是,但维权时很难举证
  对于孩子误使用大人手机导致过度消费的现象,有律师也表示,才6岁的孩子是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在没有监护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己进行了上万元的交易,显然是无效行为,如果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是孩子私自或者误触进行的交易,还有可能追要退款,但是问题在于这是一种网络消费,不是面对面的,所以维权比较困难。(记者 梅建明 文/摄 记者 徐晓风)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前途出国微信号
各地分公司
*在读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一研二研三已毕业
*意向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亚洲
*攻读学位中学本科本科预科硕士硕士预科博士
北京中关村
当前位置:>>>
巧用银行卡,留学更便利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38303',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
很多留学生家长在孩子拿到学校OFFER和留学签证以后,往往有些手足无措,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独立走出国门学习和生活,该给他们准备些什么?
&&&&  很多留学生家长在孩子拿到学校OFFER和留学签证以后,往往有些手足无措,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独立走出国门学习和生活,该给他们准备些什么?哪些东西该带哪些东西不需要带?孩子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应对?他们常常会向留学顾问询问这些问题。最让家长操心的一件事是留学生如何管理日常花销。比如,到底应该带多少钱出国?是现金、支票还是银行卡?是否需要办理一张国际信用卡或国际借记卡?给学生办信用卡是不是有风险?万一孩子乱花钱怎么办?信用卡在国外丢了或被盗抢了怎么办?这些是我们的留学顾问还有银行的客户经理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在这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品牌和新东方的合作伙伴,Visa和各位同学和家长分享一些有用的经验:&&&&  Visa卡全球受理范围广,留学支付顺畅无忧&&&&  Visa卡可在全球近3600万家商户使用,包括很多留学过程中需要付费的学校、考试网站、国外航空公司等等。有经验的留学顾问会告诉家长,留学准备过程中,备好一张Visa卡可以提高效率,大到几万美元的学费、几千元的机票,小到几十美元的考试费、申请费、保险费、占位费,无论是当面刷卡还是远程支付,都可以通过Visa卡实时地支付,随刷随用,不必跑银行柜台办理汇款和购换汇的手续,更不用麻烦地查询和等待汇款到帐,最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出远门携带大量外币现金,既方便又安全。&&&&  初到异国,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适应,到了当地再去申办办当地的信用卡和借记卡,都额外增加适应国外生活的难度和繁琐;如果出国的时候带着在国内就办好的Visa信用卡和借记卡,就仿佛父母随行左右一样,既可以用于交学费和支付初期的各项安顿费用,也帮助孩子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如国外的学生都习惯了在网上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假期都提前在网上预订旅行的行程等)。&&&&  巧用产品组合,留学全程有父母关爱随行&&&&  1、主副卡组合:&&&&  ●父母可以办一张Visa信用卡主卡,给孩子办一张附属卡,孩子境外刷卡,父母境内还款,省去汇款麻烦,境外刷卡消费产生的购汇还款还不占用个人年度购汇额度;&&&&  ●附属卡的信用额度可以由父母根据日常学习生活需求灵活控制,平时额度设为满足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即可,遇特殊情况如交学费、临回国前有大额消费需求时,可临时调高附卡额度;&&&&  ●父母可选择每笔交易短信提醒,或仅月末收到月账单,根据孩子的自主独立性,灵活掌控附卡消费情况&&&&  ●一些家长担心在国外长期使用国内发的信用卡,费用会很高。其实,选择留学目的地对应币种的卡片,刷卡就不会产生货币兑换的成本(网上宣传的什么卡组织收取1%-2%的货币转换费都是误导);另外,近期中、农、建、招商、浦发、中信等银行都陆续推出了免货币兑换手续费的Visa信用卡产品,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都没有货币转换手续费,非常适合长期在境外留学和工作时使用。&&&&  ●选择国际标准的EMV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卡片不容易被复制盗刷,可以为孩子境外用卡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目前中行和工行都发行有EMV国际信用卡,另外北京银行还发行了EMV国际借记卡,可以在网点即时办卡,非常适合紧急要出国,来不及等批卡递卡的情况。&&&&  2、信用卡+借记卡组合,消费取现两不误:&&&&  ●不放心孩子使用信用卡的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使用Visa借记卡,和Visa信用卡一样,既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在ATM上取现,不同的是消费/取现额度取决于账户余额,有多少花多少;(建行、招行、民生、中信和北京银行都可以办理)&&&&  ●借记卡的余额是计息的,而且都设有人民币和外币多个账户,家长可以灵活自主的购换汇和设置各币种账户的余额。而且和信用卡一样,借记卡消费产生的购汇,也不占用个人年度购汇额度(还在用旅行支票吗?您已经OUT了!);&&&&  ●部分银行的借记卡也有主副卡的形式,父母在境内拿主卡,孩子在境外用附属卡。父母可通过电话银行、网银等渠道灵活设置附卡余额,如平时附卡余额设为零,孩子主要用信用卡进行消费,遇到需要取现的情况,临时调整借记卡附卡余额,孩子在境外即刻便可取现。&&&&  ●信用卡+借记卡组合的形式最合理,因为银行为了保护持卡人账户资金安全,借记卡大部分默认设置成只支持线下刷卡交易,而信用卡在订酒店、机票、网购、交考试费报名费等线上无卡交易方面适用性更高,而且遇到争议交易或卡片被盗刷的情况,不会像使用借记卡那样直接损失自己账户上的资金。&&&&  巧用卡片保险功能和Visa全球紧急援助服务&&&&  很多家长给孩子使用信用卡附卡的原因是因为银行为信用卡提供了丰富的保险保障,如旅行意外险、旅行不便险、紧急医疗救助险、卡片盗刷险等,这些保险功能家长可以在为孩子申领信用卡时了解清楚,为孩子在境外提供更多保障;&&&&  与此同时,Visa还为所有持卡人提供&紧急取现&和&紧急补卡&两项全球紧急援助服务,即如果失卡,无论持卡人身在何处,Visa都可安排最快2小时就近领取应急现金、以及最快24小时寄送临时替代卡的服务,比求助使馆、紧急从国内汇款和向周围的朋友借钱都更快捷。孩子在境外失卡,可由孩子或家长联系发卡银行,或直接联系Visa全球紧急服务中心安排&紧急取现&和&紧急补卡&,此服务大部分银行针对金卡及金卡以上的卡种是不收费的。&&&&  留学专属优惠权益&&&&  除了Visa卡提供的上述安全和便利,Visa还为留学生家庭提供了贴心的优惠权益,在新东方前途出国刷卡支付&全程申请&服务,可最高获得2,000元的立减折扣;在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呼叫中心购买国际机票,可享最高10%折上折优惠;留学生家长在建设银行为孩子申请附卡,还可获赠免费的ISIC国际学生证会籍,在全球学生常用的12万多家商户享受专属优惠;持有Visa白金卡以上的持卡人家长,还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为初次抵达的留学生安排机场1对1通关接机服务,护送孩子平安顺利地到学校校报到。&&&&  最后,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在孩子出国之前,就应该开始锻炼孩子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能力,学会在线上线下安全地使用信用卡,保留信用卡消费收据,不乱用别人的卡,也不轻易把卡片借给别人,养成好的用卡习惯。这样,到了国外,孩子就会顺利地开始新的生活。&&&&  更多关于在留学过程中使用Visa卡的问题,请登陆 查询。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 (C)版权所有: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C)2018 New Oriental Vision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理财?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理财?
--南平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卫生系列课程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11月12日
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进行孩子理财教育
家长朋友、青少年朋友,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南平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卫生系列课程“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理财?”其实,我们许多年轻的家长,往往也是需要理财教育。对理财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很多父母准备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教,怎么去教,对其具体操作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在这里要特别介绍“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攒钱、分享财富、消费、借钱。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碰到的所有关于钱的问题,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上五种。赚钱、攒钱、分享财富、消费、借钱,这五项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赚钱就不可能投资或存钱,人人只顾自己花钱不分享财富,社会就会变得冷漠。(案例:一个成功企业家,童年时期,生活非常艰苦。他的成功,就是靠勤奋,靠勤俭。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儿子。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从来没有给孩子一分钱零花钱,其他人给钱,如压岁钱,被他说,还要没收。因为他担心,孩子会学坏,会败家。他的儿子养成了自卑性格。一次染上网瘾以后,先是到处借钱,以后就是偷钱,直到最后犯罪,这个父亲才开始反悔)
一、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还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时,人称幸福而危险的中国宝贝时,西方很多父母已经开始带着“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观念,着手进行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并形成一套经典的儿童理财规划。当国外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并能自理生活时,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子女却还过着“月光族”的生活,甚至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如今,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是该教会孩子理财意识了。而理财的意义远在钱外,更深远。孩子理财必须从懂事时抓起。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时代不同了,社会的价值体系在改变,小孩子的价值观也在改变,鼓励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树立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并培养其良好的理财意识,是杜绝他们将来成为“啃老族”、“月光族”、防患于未然的重要过程。
二、“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
&21世纪的文盲是理财盲。每年的4月是美国孩子最忙的时侯。不是因为刚开学或准备考试,美国的孩子忙着学习如何运用银行账号,学习如何储蓄和取款,学习如何计算利率等等。在美国,4月是政府制定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月”。
每年到了这个时期,美国的各个学校都忙于接待客人。包括银行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派出自己的职员,到全国各地的各个学校进行理财教育。他们成为“一日讲师”,简明而风趣地给孩子们讲金融与经济的知识。老师们非常愿意让出讲台给“一日讲师”,也与学生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再次受到冲击。这一次不是“文盲”,而是“理财盲”。1997年,有一个专业团体对美国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金融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成绩不及格。
当时信用卡债务成了美国最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信用不良者因为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其中有不少年轻人。有的年轻人因无法承受债务所带来的压力,甚至结束宝贵的生命。1997年一个大学的一年级学生,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这个学生生前所持信用卡多达12张,自杀当时周围到处都是信用卡凭单。这些社会事件让大家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会选择绝路呢?这些事件也震惊了美国政府,让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悲剧的发生让大家明白,不会珍惜和管理钱财的“理财盲”才是酿成悲剧的真正元凶。后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4月为“青少年理财教育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理财教育。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利用零用钱由浅入深,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并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能够将数目不大的钱找零,能够数清楚大量硬币;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岁时懂得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三、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理财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智商、情商和财商都要高。智商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能力,情商是一个人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财商是一个人管理金钱的能力。我们的家长往往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商,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学习那些有用(或没用)的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和财商教育,结果把孩子培养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案例:小李就是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啃老族,从小父母的教育,就是读书、读书,他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要钱父母给,花钱父母管,对钱没有一点点概念。上大学以后,他也是住在家中,毫无理财经验,甚至不知道怎么样花钱,更不知道钱的从什么地方来的。毕业以后,一次求职失败,从此就不出门,不见人,感到自己很失败。这样在家一呆就是6年,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钱包,人生感到很茫然。)虽然他的问题与性格有一定关系,但是也与高智商,低情商,低财商有一定关系。
让孩子从小学习理财,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从短期的效果看,会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中期的效果看,会养成孩子投资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长期的效果看,会养成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此外,孩子在学习到更多的理财知识后,便会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长大后也就不容易受到欺骗,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的来说,让孩子学理财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能承担家庭责任的人、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句话: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四、父母是世上最棒的老师
一个人最先接触和学习经济知识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所以要说孩子的消费和储蓄等各种习惯完全受父母影响,确实一点也不夸张。中国一家银行研究所曾进行一次调查,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在养成消费、管理金钱等各项习惯的过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结果显示,大多数孩子选择了“父母”。
该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当问到父母:“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绝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财能力。”当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及早将孩子送往国外念书,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子女学好数学而不惜砸大钱。不过在问到上述问题时,英语、数学却排在次要位置。这个答案看似意外,却也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因为父母都很清楚,我们周边许多人并不是因为没学好英语或数学而误入歧途,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金钱,才毁了自己的一生。
而在“何时开始进行理财教育?”的问题上,大多数父母回答为“小学毕业前”。由此可见,大家都把理财教育当作一件很紧迫的事情。不过当问到“是否已在家里进行理财教育?”时,绝大多数父母回答却是“偶尔”或“不常”。
在进一步问到“没有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时,大约73%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兴趣”,其他27%的父母回答为“父母的能力不足”。当问到“你认为谁来教育孩子比较适合?”时,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学校”,选择“家庭”的极少。
这里有一项调查结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国储蓄教育协会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们理财知识,并指导具体方法”。不过在2001年,用同样的问题向家长进行调查时,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根本没有对子女进行过理财教育”。
在教孩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专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异,即韩国的父母依然抱着昔日的保守理财观念,认为“要节省”、“要攒钱”,而美国父母则教育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先进理念。
我们必须了解,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根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父母没有很好的理财理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只有1/500。相反,父母善于理财,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可以达到1/5。这就说明要是父母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比不擅于理财者的子女高100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较结果。
有的父母会认为:“那都是有钱人家的事情”、“我哪里懂理财?还是让专家来教吧。”但是,英国进行了一项富裕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在理财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家庭子女所掌握的理财知识比贫困家庭子女丰富得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谈话,耳濡目染地学到很多有关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以及利用金融机构的方法。
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的“财产”,而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财知识。要是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却仍坚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虽然我不懂,但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显然是错误的,要教导孩子连自己都不懂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成功?
做好孩子的理财教育,父母必备两个条件:第一,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要持有持续的关心和支援。第二,要掌握教孩子理财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归根结底,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
五、正确认识金钱。
要让孩子学会理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孩子观念的树立主要来自父母的影响,所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培养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恰当正确的观念,既要认识到它在人生中的必不可少和难以替代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它不是万能的,人活着需要钱,但不是只为了钱,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形成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不正确的金钱观。  &&&&&&
什么是金钱观?简单地说,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分配与使用方法的思考与行为模式。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钱”这个神奇的物品,但是对钱的观念却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多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教育与示范,就能帮助孩子在未来处理金钱事物上,奠定一个良好的习惯。  
1、货币是怎么出现的。
要让孩子认识钱,先要让孩子认识货币。 在原始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产品极其匮乏,人们还没有多少剩余的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交换这一概念还没有出现。当时根本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发觉自身创造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比如,我有毛皮,没有食物;他有食物,没有毛皮。我们都拥有对方想要的东西,这该怎么办呢?就需要交换,也就是说,我把毛皮给你,你把食物给我。这样的直接交换比较简单,在货币出现以前,实行的都是这种物物交换。但是,世界上的人不可能只有两个,需要交换的物品不可能只有两种,所以这样的直接交换是不能广泛进行的,由于交易范围的扩大及可交换商品的增多,物物交换便不再适用了。这时,货币便应运而生,成为一切商品交换的中介,也就是说,货币就是货物流通的中间交换物,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同时,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人们首先把装饰品——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时间长了,贝壳就成了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起到了“钱”的作用。但是贝壳的来源极为有限,这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地,这些仿制的贝壳样的小东西也就被人们承认为货币了。到了中国的商代,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人们首先学会了冶炼铜、锡。先民们除了用铜、锡混合后铸造生活用具、工具、武器之外,也铸造贝壳形状的小货币参与流通。从此,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铜仿贝出现了。货币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进行了宏大深入的论述,想要全面详细地将这些理论讲给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即使家长能够讲清楚,小小的孩子也未必会听得懂,所以一定要用浅显的语言来向孩子解释货币的意义。
2、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曾经举办过一期青少年理财夏令营,就从认识货币开始。货币是怎么出现的?货币的演变史?教孩子怎么样认识钱?让孩子体会钱的实际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分配与使用方法的思考与行为模式。
很多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金钱这个神奇的东西,不过认识归认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认识,这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金钱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使用的时机与方法,一个是对处理金钱的看法态度。然而,不可否认,在这个时代,一方面对金钱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理财教育又严重缺乏。。
现在,让我来问几个问题:当你5岁的孩子问你能挣多少钱时,你该怎么回答他?当你10岁的孩子要求你给他增加零用钱时,你是给还是不给呢?当你即将高中毕业的孩子对你说他需要一张信用卡时,你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在金钱和物质方面,许多父母往往认为,能给孩子就多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中国人口众多,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青少年往往也是独生子女。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家庭由于自身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产。爷爷奶奶及父母都是经历过艰难时期缺衣少食的生活的,所以他们殷切地期盼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也尽可能地或是透支性地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他们还拼命为孩子积累财富,以期在自己死后为孩子留下足够其吃不尽花不完的财产。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一些暴富的家庭中尤其严重。可是,恰恰是这种家庭基本模式和长辈的好心,使“富裕病”像流感一样在中国蔓延开来。(案例:我有一个朋友,看到一个报道,说世上最富有的家族“沃尔玛集团”的华顿家族,从来不给孩子零用钱,他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擦地板,帮助修补仓库的货物,老华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影响他的教育观,他虽然开一个小公司,每天忙忙碌碌。常常带儿子来企业,一边照顾学习,也让孩子体验父母赚钱的辛苦。暑假期间,儿子就在企业打工,向其他业务员一样跑基层,也给儿子一份工资。儿子也用自己的工资买自己喜欢的山地自行车,在同学那里感到很骄傲。就是这样,他儿子学习成绩也是不错,他告诉我,他喜欢儿子的作文,因为有劳动的美好体验。)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可能再让现在的孩子回到以前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中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对孩子节约朴素的优良品质的教育。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用钱观念的教育已经是现在父母至关重要的任务了。
  由于家长本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本身的观念和素质不同,导致他们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而这种偏差又直接导致了现在孩子的浪费、高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习惯。孩子对于过剩物质的轻易获得和在家长影响下的享受观念,对他们将来成长过程中的开拓和发展都不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些磨难和挫折,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提供过多的物质享受,要让孩子有机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和获取相应的报酬。不能让孩子养成“要什么我爸我妈都能给我买”的心态,更不能总灌输给孩子一种“咱家什么都不缺,将来你有花不完的钱”的观念,这会使孩子不懂得珍惜和节约,容易让他们养成什么都不干,躺在父母积累的财富上心安理得地挥霍的恶习。
第二部分 理财教育从零花钱开始
3、建立健康的财富观。
金钱观区别于财富观。金钱是财富,知识、健康、人脉都是财富。而且比较金钱更重要。金钱只是狭隘的财富。 
成功标准。成功的标准并不是金钱,而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金钱只是社会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之一,不是唯一标准,不是最高标准。如家庭幸福,就是重要的人生成功标准。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要换来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是过去的错误认识。人生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金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不是目的。
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不让市侩污染孩子的心灵,金钱不能代替爱。 
金钱意义。我们假设没有钱会怎样?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对金钱的价值认识。父母还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来向孩子传达“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不像有一个孩子回答父母:大米饭是厨房来的。同时,需要让孩子知道乱花钱的可怕后果,形成破产的观念。  
纠正不良心理。如果遇到孩子想不劳而获怎么办?如果遇到孩子拾到东西不还怎么办?如果遇到孩子偷窃了怎么办?如果遇到孩子学会了炫耀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的家长思考。  
守护重要财富。金钱不能衡量一切,有钱不等于富足,有钱不一定快乐,有钱不等于有价值感,有钱不一定赢得尊敬。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不是用钱买的,幸福是身心的感受,是体味过程中的快感,不要自己活得太累,拥有爱是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的品行是最好的资产,最好的财富。诚信是财运长久的保证,损人未必利己,做人做事要讲良心。我们的家长需要教育孩子,挣一份干净体面的钱。
我们的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守护金钱的黄金心态。知识是资产的源头,有责任感才有价值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脉就是财脉,这些都是现代财富观。  
别让金钱变成魔鬼,天使和魔鬼只在一念问,守护内心的圣地,金钱不是“钱途”,要节流更要开源。要让钱为我们的人生服务,而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家长要“穷”孩子。家长需要学习穷人的“寒门苦教”,贫寒出身的状元,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古今中外,就有富人的“富门寒教”。给蜜罐里的孩子加点儿苦,如挫折教育,生存训练。让孩子先尝苦再尝甜,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甜。家长要始终保持孩子的危机意识。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体味穷和富,正确看待物质的穷和富,精神上也有贫富之分,努力突破金钱贫穷的思维,而富有是努力的结果。  
六、理财教育从零用钱开始
为了做好零用钱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零用钱的概念。零用钱就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这里不包括买文具或书等已规定好用途的钱。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拥有使用金钱的决定权,因此,“零用钱”正是孩子最初真正接触到的“钱”。孩子第一次可以自主决定用途和金额,所以零用钱教育在孩子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零用钱的能力将成为孩子日后能否独立自主、担负家庭生活,进而能否指引国家经济的基础。
有人说,零用钱是孩子学习消费的“学费”。确实,花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收集资讯、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
&1、固定给钱
年龄越小,间隔越短。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一般而言,小学生可以采用每周一次,中学生和高中生可以每月一次。
要知道,家长给固定零花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怎样才能制订计划,最有效地使用自己那数额有限的零花钱。而如果孩子知道随时要钱父母都会满足的话,他们在用钱的时候就不会先作什么计划,脑子里也不会形成一种具体的花销概念——反正用完了父母还会再给,何必考虑那么多?(案例:一次,我做儿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后,孩子告诉我,他三年级了,父母没有给零花钱,要我跟他父母说说,一脸的委屈。他父母认为,没有必要,孩子花什么就给。孩子还小,钱丢了怎么办?看起来有许多顾虑。我心理咨询外,还得给父母讲零花钱的事情。)
然而,这一类父母何时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孩子绝对不可能如父母所期待的,会在某一天变魔术般突然开始熟练地掌握、管理金钱。唯有“经验”才是最棒的老师,如同教孩子学习需要书本和铅笔一样,做好理财教育,无论金额多少,都必须要给孩子零用钱。调查结果也显示,有零用钱的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远远超过没有零用钱的孩子。
零花钱即使金额再少,孩子仍可通过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培养合理使用金钱的能力,养成责任感和独立人格。有零用钱的孩子脑子里会有许多计划,他们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成人。
给孩子零用钱是为了让他得到使用金钱的实际经验,从此真正学到如何正确花钱。属于孩子的钱,会帮孩子打开属于孩子的世界。父母要是认可孩子也有他的世界,必须给孩子零用钱。成功的理财教育,出发点就是零用钱。
2、允许错误
零用钱是一笔允许孩子犯错误的钱。孩子在管理金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错误。有的人小时候,领到零用钱就迫不及待去花钱,之后的一段时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即使这样父母也不要斥责、恐吓或者过度干涉他们。毕竟,零用钱的主人是孩子,一个人拥有权利才会负责任。
其实,父母眼里的这些错误本身也有一定的意义。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时候其教育效果是更大。孩子长大后,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会防止他在人生道路上犯更大的错误。一旦给了孩子零用钱,不管他买什么或者钱够不够用都是孩子自己看着办的。即使过度消费或冲动购物,父母绝对不能马上伸手援助,务必要让孩子尝到错误行为的代价。(案例:一次,一个小学生和他父母一起在网络上跟我聊天,说他有一个烦恼,一次,他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花了去买了,还跟同学借钱。这些时间,没有零花钱好难受,向父母要也没同意,哭也没有用。孩子母亲说,孩子购买的玩具有一些冲动,希望他能够从这个错误中吸取教训,当然不能给。我支持这个母亲的态度,我建议她引导孩子,以后不能冲动消费,通过一个事件,促进孩子成长。)
不仅是孩子,父母也要严格遵守零用钱有关的约定。绝对不能因为这个月零用钱有了剩余,就减少下个月的零用钱。对父母而言,零用钱是微不足道的小数,对孩子可不然,零用钱对孩子的意义超过“钱”本身:零用钱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假如因为有了特殊事情父母必须加给零用钱,就必须减少孩子下个月的零用钱,或者让孩子做家务来补偿。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不能在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替他解决。否则将会剥夺孩子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有时,父母也要试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观察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独立成才的树木。
3、多少合适
对于零用钱,孩子和父母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把他们的回答用成语来描述:孩子是“多多益善”,父母则“过犹不及”。零用钱的标准应酌情而定,要考虑到零用钱将要涵盖的消费项目,要考虑到父母的经济状况,要考虑到市场行情(参考其他小伙伴的标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水平,孩子们居住的地方,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等。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的零用钱通常不包括日常的生活消费,如车费、饭钱等。7岁以下,建议每周的零用钱不要超过5元。最好的做法就是,一开始给零花钱的时候,就从小金额开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需求开始变得不一样而相应增加零花钱。
要确定适当的零用钱的金额,需要让孩子详细记录用钱账目,来确定合理的零用钱金额。应该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双方都满意的零用钱金额。
给孩子零用钱时要考虑培养他管理钱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意识”远比给孩子必要的零用钱的“经济意识”重要得多。世界富豪洛克菲勒二世小时候的零用钱并不比其他同龄孩子多,关于零用钱他父亲的态度完全不像个富翁;理由很简单,他认为钱多钱少是大人的事情,不管是穷还是富,孩子的零用钱都没有理由有差别。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他领悟到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父亲的财产只是父亲的,而不是属于自己的。”
零用钱是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经济观念的最有效果的、最容易的方法。零用钱能否发挥教育意义,完全取决于父母。在忙着掏钱给孩子之前,要先考虑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4、分次给予
如果你的孩子有钱一到手就想花掉的习惯,就需要适当把零花钱的金额降低,分几次给他。当然,假如你的孩子有很好的存钱能力,也不会随意把这些钱拿去买那些只能引起他们三分钟兴趣的东西,这样,你大可放心地把零花钱交给他们自己保管。
零用钱的发放最好定时定人,如每周一发放,类似工资的发放形式。在这个时间发放,可以避免周末发放迅速赤贫的现象;定人发放,可以防止重发冒领的情况,父亲要不到,就向母亲要,向爷爷奶奶要。
除每周固定的“基本工资”外,孩子可通过家务劳动获得报酬或通过出色表现获得奖励,也属于零花钱的范围。这样,孩子会慢慢领会到,只有靠劳动与努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5、协商意义
给零用钱的日子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定,最好定在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周末过度消费,二是每星期开始前给钱,有助于孩子做好一周的用钱计划,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另外需要考虑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增加零用钱的金额。例如,孩子过生日或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生日的时候提高零用钱金额,想必是许多孩子最开心的生日礼物。开学时增加零用钱则是考虑到这时候会有许多必要支出。让零用钱成为家庭制度。关于零用钱,父母应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进行协商,要让孩子感觉到零用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不是父母对孩子施压的一张王牌,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零用钱协议一旦达成,双方都必须遵守。
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协议书。有人说,人生的开始也是“协商”,结束也是“协商”,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而已。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协商中,购物的时候和店员讨价还价,工作中和老板谈薪水,我们都在进行协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优秀的协商专家。协商过程就是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这样一个过程,人与人在协商中付出的时间、得到的讯息和谈判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也导致不同的协商结果。大人会深刻地体会到协商能力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但是父母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协商能力。小时候有协商经验的孩子,将来会比别的孩子早一步获得成功的机会。(案例:一次,我的一个亲戚,一家人跟我关系都很好,但是为了零花钱多少的事情,发生了小矛盾,要我当裁判员。之前,其实他们就为这个事情闹矛盾,不高兴。孩子希望多一点,我说我支持,但是希望他说出理由,讲出道理,说服别人,哭闹没有用。这样一来,孩子冷静下来,陈述了3个理由,孩子父母驳斥了1个理由,接受了2个理由,零花钱从每个星期3元,提高到5元。其实,孩子和父母,在协商中学习更多,协商才能解决问题,情绪化,发脾气没有用。孩子高兴,父母在听我这样说,更高兴)
为了零用钱就让孩子和父母像债权人、债务人那样进行谈判,看起来太没有人情味儿,但唯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协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协商方法。因为定下协议书后,孩子就不能再任意向父母要钱,而且会被迫养成向父母有条理地说明零用钱的用途、打算如何使用金钱的习惯。父母则要避免两种状况,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开口要钱就断然批评:“你为什么整天要钱?”这会剥夺孩子学习协商的机会;还有的父母只要孩子伸手要钱,二话不说立刻给钱,要多少给多少,孩子还有必要协商吗?
零用钱是向孩子灌输经济概念的基础,孩子通过零用钱会深刻领悟到选择和责任的重要性。管理零用钱的意义不在于孩子领到多少钱,而是指父母将多大的责任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在制定零用钱协议书的时侯,父母不要单方面强调怎么做,应该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协商时认可对方,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即使孩子的意见还不成熟,也要多和孩子协商调整,一步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理财之路。
零用钱协议书并不需要特别的格式,只是把与孩子共同协商的内容用书面形式写出来,然后双方盖章或签名就可以。你可以把它看成让孩子懂得协商的意义,提醒他遵守约定。同样地,父母也要遵守协议内容。父母常犯的错误就是随时改变既定规则。记住,孩子是通过父母来学习约定和信用的。在父母看来,这些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认识社会规则的重要机会,如果说夫妻是人生伴侣,那么父母就是孩子未来的楷模和人生的教育者。
美国著名的谈判专家哈伯·科恩在他的《协商的法则》中写道:“协商能力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质。”一个人如果不会协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人生也不会成功。协商能力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拥有协商能力的人会过着成功的人生。看看周边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是“协商高手”。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协商高手,那就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签订零用钱协议书吧。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系统地管理钱的能力,还能培养协商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
第三部分 理财从零花钱开始
6、有记账本
“富翁学生”成为富翁的第一步是从“零用钱管理”开始。想要好好管理零用钱,必须准备一本“零用钱记账本”。别以为只有大人才能是有家庭记账本,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的记账本——“零用钱记账本”。记账的目的是让孩子熟悉收入和支出的概念,以及为了有效管理钱财必须有个“计划”。钱一旦花了很容易忘记,通过每一天记录收入和支出,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消费情况。
在记账过程中,孩子慢慢知道如何克制眼前的消费欲望,也懂得选择之后的结果和责任。孩子会明白选择一样东西的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的人生哲理。虽然零用钱的金额非常小,同样也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必须承受自己所作选择的后果。
零用钱记账本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财教育。当父母翻看孩子记账本的时候,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喜欢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可以经常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能够好好记录零用钱账目,这种良好的习惯更会延伸到其他领域,慢慢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和管理资料的方法。
对大人来说,每天坚持记录家庭账目绝非易事,更何况一个自制力不足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经常查看孩子的记账本,和他们分享心得、激励他们。如果孩子把记账当作不愿意做的作业或是感到是一种负担,就很可能会做假账,像写日记那样敷衍了事。这样下去,原本应该“诚实记录经济行为”的零用钱记账本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因此即使看到孩子做得不够好,父母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不愿意记账,父母可以在给零用钱的时候把记账本放在他面前,用轻松的态度和孩子谈谈零用钱的管理状况。为了引导孩子对记账本感兴趣,可以试着送给孩子漂亮的笔记本,或是从他们感兴趣的网络里下载电子版零用钱记账本。如果发现其他孩子有良好的记账习惯,也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们分享、交流。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父母本身要做好榜样。我相信许多父母已经很久没有记录家庭账目了,多数父母会说:“我把每笔钱记得清清楚楚,用不着记什么账目。”但是,所有问题都是从忽视“记录”的重要性开始的。
看到父母每天仔细整理账本,孩子自然会明白记录零用钱账目的重要性,自己也会跟着学习。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妈妈记家庭收支账,孩子记零用钱账,此举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教导孩子正确理财。
零用钱记账本是提高孩子理财能力的最佳方法,孩子在记录消费行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生活中的经济状况。这个方法还有利于孩子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案例:我有一个初中生的朋友,属于忘年之交吧。他就有一个网络上的电子记账本,我第一次看到,他告诉我一是掌握好收入的规律,在他的收入项目有:上月剩余钱、当月零用钱、做家务赚的钱、其他收入(长辈给的钱)。二是掌握支出规律。支出项目分为储蓄、礼物或捐赠、消费。电子记账本很全,包括类别、内容、计划、实际金额与计划差额、原因,特别是原因,他一次为灾区捐款,用零花钱,他感到自豪,笑了)。
支出项目可分为日常生活的固定支出和有特殊用途的无规律的变动支出。为了掌握现金,并且合理安排支出,必须先了解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的概念。当支出比收入多的时候,就要削减支出。为了让孩子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要求孩子把支出按项目分类,计算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在支出项目中,要分清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指用在零食、娱乐方面的“费用”;投资性支出是指用在买书、上补习班等对未来具有投资效果的支出。美国建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对知识的投资带来的利润是最大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这样的优先顺序和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支出。对于过去不合理的支出项目,最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标记,这可以提醒自己谨慎支出。例如,对于一时冲动购买的东西要用红笔或荧光笔表示。
制作零用钱记账本的第三步就是修正和补充。父母翻看零用钱记账本的时候,要引导孩子重新反思零用钱是否按计划管理,并且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如果有任何问题,都要记下来以便应用在日后的零用钱管理中。到了孩子已经可以熟练记录账目的时候,且消费行为也更加多样化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收入和支出项目。如果孩子已经是中学生或高中生了,就可以设计“借贷对照表”,记录自己的现金和物品,如果有向父母和朋友借钱,更要清楚记录,这是帮助孩子熟悉会计基础原理的好办法。
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过程,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财务规划的概念。从小设计“财务规划”的孩子,将来至少在金钱问题上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零用钱记账本的教育正是“理财教育”的基础。
7、正视叛逆
从孩子们长到十几岁、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起,大人们给零花钱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零花钱数量的多少了,而应当开始注意孩子们对于用钱的想法。比如,他们经常会拿小伙伴买过的东西作为参考,一定要父母给自己买来同样的东西。此时,为了满足孩子一定程度上的“虚荣心”,父母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零花钱,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脱离不了人群,为了不至于令孩子“捉襟见肘”,大人们给的零花钱的金额,应当保持在孩子们看来觉得这些钱不会少到拿不出手的程度。(案例:老张也是为儿子零花钱的事情烦恼,他把这些作为儿子叛逆的主要表现,他儿子想为自己的零花钱,应该自己做主,老张说儿子买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纯粹是浪费。他们因此矛盾扩大,尖锐起来。我忙告诉老张,一是零花钱,孩子可以自己掌握消费,不能干涉。二是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消费观念跟我们成年人不同,有一些虚荣心,豪爽感完全正常。老张这才消气一些。)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过得非常“落魄”,因为他经历过这种“自卑”的时期,那么成年后,他会下意识地努力挣钱。即便他挣的不是很多,也会尽量装扮自己,好让自己看起来光彩照人--这也是他建立自信的一种方法。
8、任务挂钩
零花钱≠报酬。另一个与零花钱密切相关的事是,大人们经常把零花钱与某些固定的任务挂钩。比如,从孩子们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每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折叠整理自己的小衣服,或是把自己房间里的玩具收起来等。但这些事情都是为他们自己服务的,最好是让孩子们做一些能让全体家庭成员受益的事,比如扫地、倒垃圾、擦窗户等。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很好地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出一份力。别小看了这门简单的“付出与回报”的课程,它可是为孩子们以后的社会生活作好了前期准备呢。更好的做法是零花钱应与家庭劳动完全分开,零花钱就是父母给的,不管他劳动与否,家长都会给,就像父母无条件给孩子提供食物和衣服一样。而孩子在家里也理所应当要做点家务劳动,父母一定要让儿女知道,他们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父母不会因为没有报酬就不做饭,孩子也不要没有报酬而不去倒垃圾。父母要培养孩子一种自觉做家务的习惯,而不是让他们认为自己做家务就是为了得到报酬,这样会让孩子的金钱观变得非常狭隘。零花钱变为报酬的做法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演变成纯商业化的利益关系,而后者这种零花钱就是零花钱的单纯意义,则能很好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利益”和“亲情”的区别。总的来说,以零花钱和报酬混为一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绝对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份内的劳动如收拾玩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必须完成,不该计取报酬。额外的劳务可以考虑适当报酬,如帮妈妈去小区的便利店买包盐,找的零头不妨归他。
9、避免限制
经过一些实例研究发现,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们来说,小额的零花钱最为合适,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顶多是买些糖果、弹球之类的东西,就算再给的多,他们也不知道要怎么用。而对于青少年们来说,零花钱的数量大概增加,零花钱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他们需要买的物品的金额大小,以及家庭状况而定。孩子们拿到零花钱后可以随意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有极少数孩子会被限制用钱。一旦孩子们受到限制,就失去他们亲身体验计划消费和选择性消费的机会。零花钱不受限制的孩子其实幸福得多。
10、体验挣钱
当孩子们大一点的时候,此时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较轻的工作来赚取零用钱,比如:送报、整理草坪、餐厅打工等。我在这里提倡的,不是固定地给他一笔零花钱,因为这样做会让他觉得每个月都有希望、形成对钱的期待。相反,要让孩子去亲身体验一下挣钱的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挣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很大的付出和努力。这样,他们对金钱或其他东西也会更加珍惜。
如果孩子能在十几岁的时候有机会走出家门找点事做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比如去麦当劳这样的正规企业做暑期工或实习。一般而言,在这些正规公司里工作,能给孩子们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经历。孩子们挣钱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挥其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的过程。如果能对这一过程好好把握的话,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工作、人生发挥很大的铺垫效应。当然,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严禁雇用童工,我们也不希望孩子过早承担起过重的家庭负担。所以,社会和各种企业、组织应该考虑如何为这些青少年提供类似暑期工一类的工作机会,使更多孩子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孩子的人生也会丰富许多。 
11、不能混淆
钱是钱,爱是爱,不要混淆。零用钱的有无、多少与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关,这一点父母都清楚。但我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向孩子暗示两者的关系,比如“你最近表现很不好,我不喜欢你这样,再这样做就别指望我下周会给你发零用钱了”、“我爸我妈就是比你爸你妈心疼孩子,你看他们给咱儿子这么多压岁钱”、“亲爱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什么礼物都没买,是不是你已经不爱我了”。我还反对收买,贿赂孩子的行为,如孩子考试成绩不错,就进行物质奖励,这是十分有害的行为。因为学习和学习好,是孩子的基本责任。
12、压岁钱
压岁钱也属于零花钱的范围,情况特殊一些。(案例:“我过年收了2900元压岁钱,妈妈你再给我100块吧,这样我可以凑成3500元整数,再存到银行去。”昨天,上初一的小文仔细盘点了“收成”,对这么一大笔收入她很满意,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妈妈,你说存哪种存款利息高啊?”)调查显示,约有80%孩子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5%孩子的超过5000元,孩子的这笔钱怎么理财?我认为适时的“财商”教育胜过购买某种具体的理财产品。应该建立孩子专门账户,孩子大额消费品,可以从压岁钱支出。到18岁以后,或者上大学,就可以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七、劳动才能赚钱
接下来,就是要教孩子如何“赚钱”。想拥有钱就得去赚钱,只要看得见就能赚得到,赚到钱才能存钱、投资。我们在理财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教孩子如何花钱之前,先教他们如何赚钱。如果自己不赚钱就无法体会金钱的可贵。这么说并不是要把孩子推出门外让他们去赚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金钱是靠辛苦努力换来的代价。
理财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零用钱教育”和“前途规划”。零用钱是孩子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开始学理财的道具,由此看来零用钱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前途规划能使孩子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梦想,也是教他们如何赚钱里不可缺少的主题。
“赚钱”之后就是增值,即“存钱、投资”教育。重要的是让孩子平时养成储蓄的习惯,而不是在特别的日子或是赚大钱时才有的行为。在这个低利率时代,对孩子灌输“投资”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1、留给孩子一笔真正的遗产。
调查显示,在中国,超过30%的父母表示,等子女结婚后愿意继续提供经济援助。问题是子女也认为父母这样的想法理所当然。10名小学生当中有8名回答说想继承父母的遗产,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表示不依靠父母的遗产,独立自主地创造自己的人生。
相当一部分孩子希望30岁后仍然能得到父母的经济援助,甚至有25%的小学生希望自己结婚生子后,由父母负责自己孩子的学费。任何父母都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为孩子做事。只要孩子一伸手,父母立刻为他们解决,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们知道钱的价值和珍贵,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这种溺爱孩子、处处护着孩子的父母并不能称为好父母。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处理一切问题,难道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等到这时候才开始自己的生活吗?父母有时也要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会宝贵的人生经验。
对于父母来说,让孩子真正继承的不应该是“钱”。让孩子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报酬的工作,长大后成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这才是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最好的遗产”。钱总是可以花完的,有赚钱的能力,钱就永远花不完。
2、让孩子改变观念:从消费者到生产者
荷兰有个“女王节”,这个节日类似我们的儿童节,但是节日内容却大不相同。在荷兰,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当一天“劳动生产者”赚钱的日子。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跳蚤市场,在那里,孩子是最棒的商人。
这天,孩子可算是名副其实的老板。所有店家都会停业一天,空出街道让给这些“小商人”大展身手。孩子们为了这一天利用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准备引人注目的服饰和道具,给自己的商品标价,大声叫卖,和客人讨价还价。每个孩子都认真投入,为了挣1荷兰盾。因为这一天生意做得不好,他们会感到很羞耻。这一天他们深深体会到挣钱有多不容易。
黄昏时分,当地政府为了鼓励而祝福辛苦一天的孩子们,会动员街头乐队演出,送上大人的祝福。虽然只是短短一天,通过这一天的体会,孩子不仅懂得金钱的宝贵和劳动的意义,还懂得经济的基本含义。在被誉为“世界上做生意最理想的国家”的荷兰,孩子通过女王节,在小小年纪就熟悉了明确的经济观念。
与荷兰不同的是,儿童节在韩国社会里可算得上孩子的“狂欢消费日”。孩子们不停盘算要买什么?去哪儿玩?这些愉快的想象使孩子们盼望着儿童节的到来。父母也把这一天视为补偿孩子的节日。理财教育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父母一直认为孩子消费是天经地义的事。近年来,年轻人不断出现陷入信用卡债务危机的案例,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现象理解为父母长期以来只让孩子吃鱼,却不教会孩子如何钓鱼的后果?
父母再不改变观念就无法改变现实。尤其是那些只用“消费者”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站在“劳动生产者”的立场好好思考和判断事情。只要父母稍微多用心,我们就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近开始流行让孩子一起参与的跳蚤市场和买卖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买卖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赚钱多么不容易,自然明白钱的宝贵。另外,还能学到说服别人之前,要先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及与人协商沟通的方法。
体会生产劳动者的过程,能让孩子从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拥有健全的经济意识,以崭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如此一来,他们将能成为具有企业家眼光的“具备收支平衡意识的经济人”。
第四部分 让孩子体验赚钱的快乐
3、从做家务开始体验赚钱的艰辛
为了自己“金子般宝贵”的孩子,父母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很多人把这一代的孩子形容为“富贵的一代”。与物质贫乏的过去相比,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大大超越以前。他们懂的知识多,并且熟知人情世故。每当有什么需求,想向父母索要更多零用钱时立刻变得甜言蜜语,或是伶牙俐齿。
如果不是自己赚钱,就不能真正体会赚钱有多辛苦,也就没有花钱真正的幸福。因此“赚钱”是从忍耐“一滴汗的艰辛”开始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辛苦赚钱的样子,是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方法;对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或是带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环境,也能让他们得到深刻体会。在美国,每年4月父母会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激,懂得劳动的价值。
“家务”是让孩子懂得金钱与劳动重要性的最佳工作。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越是富裕的家庭,越会让孩子参与家务,以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理能力。根据调查,美国的每个孩子平均一周做5个小时的家务。(案例:小郭夫妇非常爱孩子,对女儿的学习是高度重视,女儿做家务时,劝阻:“不要花时间做这些,把书念好就行了。”孩子心理反而不舒服,烦着说:你们每天就是要我学习,说我学习,烦死了。就是我学习累了,做家务也是放松,活动一下。我告诉小郭夫妇,做家务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学习。如果真是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她多做家务。其实,做家务也有一种快乐感,快乐的孩子读书也好,需要转变观念啊。)
经常参加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计划和判断的能力。许多育儿专家也指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毅力,这样比通过教材更有成效。另外通过做家务,孩子他们可以打从心里感受到对家庭的强烈归属感,并且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爱心。属于孩子必须做的家务劳动,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是不能给钱作为奖励的。其它非必须的家务劳动,可以制定一个价格,让孩子劳动赚钱。如家里可以暂时不请钟点工,父母与孩子一起劳动,孩子有收入。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劳动,是一个良好沟通的环境。
父母认为用言语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事实上,孩子必须通过亲自体验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直接经验和亲身感受。如果想让你的孩子真正像金子一样珍贵,从今天起让他做家务事吧,这是让孩子正确懂得认识金钱、理解赚钱辛苦的机会。
4、别让孩子—辈子“啃老”
现在许多年轻人离开父母就什么都做不了,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实的美国社会里,像电影主人公那样百般依赖父母的“成人小孩”正在不断增加,为了这些“孩子”,父母不仅无条件供给他们食宿,甚至还赞助他们去旅行、度假。美国社会把这类父母称做“直升飞机”父母,形容他们是无时无刻不为孩子着想,替孩子打理一切的人。在中国称为“啃老族”
一般来说,父母在孩子大学读书时才能好好松一口气。但有的父母做到这个程度还不够,在孩子结婚时还要帮忙张罗买房子,甚至给他们零用钱。这么一来,不仅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父母这种“永远的投资者”行为,扭曲了孩子心中的经济观念,无形中也酿成孩子成人之后也继续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行为。
长大成人意味着独立的自我已形成。独立的基础就在于“经济上的独立”,经济不独立就不会有真正的独立,经济上若不独立,说不上是真正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但是这种能力不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冒出来。所以,父母要多留意帮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有个朋友从不允许孩子说“我们家”,偶尔孩子说出一句“我们家”,他们就干脆地说一句:“买这个房子你一毛钱也没有花,怎么能说你的家?这个家当然是爸爸和妈妈的家。”这句话说来也许刻薄无情,但是父母尽量要避免孩子将来成为依赖父母的懦弱者。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无条件的“援助者”。听说百兽之王狮子生下幼仔以后,为了锻炼幼仔生存能力,全把它们从高处故意推下去。
5、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大家都知道收益和风险成反比的简单道理,越是高利润的投资就越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中必定隐藏了某种不利因素。然而人性本贪婪,当大家想轻而易举获得财富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种简单道理都忘了。
这种“赌博梦”不仅是大人的专利,已经开始侵蚀我们的下一代,只要看看学校附近的商店就会发现许多孩子正深陷在游戏里,孩子以为自己正在赢得现金和奖品,却不晓得自己究竟消耗了多少时间和金钱。
让孩子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理财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的孩子正生活在“免费的世界”中:只要逛逛商场就能免费试吃各种食物,随时都可以看到免费的赠品、试用品、折扣券、奖品等。但是,免费的东西必定包含其它费用。孩子应该学会这些基本的经营学原理。
父母要告诉孩子“免费”的真面目:商品价格包含了哪些赠品的费用?为了得到免费或是折扣商品,耗这么多时间和力气去排队等待,也是一些“无形的费用”,即使这一次我免费得到,下一次也要用另一种方式付出。
6、鼓励孩子“半工半读”
最近经常会在超市、加油站、麦当劳看到半工半读的孩子。年轻时候没有想过或没有机会半工半读的父母看来,半工半读依然是“不幸”或“不守本分”的代名词。
其实半工半读是想谈谈理财的过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如年轻人所言,经济成功只是半工半读的附带收获,通过半工半读所认识的人以及累积的经验,才是这个年轻人获得的最大财富。
半工半读提供了学校里根本无法学到的东西,可以让孩子体验金钱和工作的价值,进而培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迎接未来挑战的基础。这也是理解市场经济的最好教材。很多人知道真正懂得市场经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社会”,它的核心就是:取得任何东西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可惜的是,我们社会对这种文化并不够了解,因此劳资纠纷才会时常发生。孩子在半工半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契约”的意义,他们要先和雇主约定做什么、领多少报酬,接着就必须把工作做好,才能拿到报酬。经过这段过程,孩子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有责任感。
当孩子提出打工的要求,父母别急着拒绝,不妨陪伴孩子寻找适合孩子的工作,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安心打工的场所。打工可以当作未来生活的体验,让孩子认识生活,检验自己的能力,绝对不要单纯视为赚钱的机会。根据孩子的希望、性格和兴趣来找适合的工作,设定打工的最长时间。父母可以亲自到现场了解一下,和主管打声招呼,视察孩子的工作环境和同事,理解孩子的酬劳是否合理等等。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打工赚来的钱。知道孩子如何花钱,事先教导孩子做好计划,按照计划去消费。虽然很辛苦,但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这将会成为用金钱买不到的珍贵回忆。打工会使孩子开阔视野,也会给孩子提供为人处事经验的“小职场”,又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7、马上帮孩子实行生涯规划
中国父母面对孩子的学费却毫不犹豫。即使借钱也要让孩子上补习班,因为大家都认定了“好学校=好未来”。然而,这只是父母的一相情愿,事实上,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学校,迈出社会的门槛的同时,就面临着失业的严峻现实。
面对这种情况,对孩子实行人生规划是刻不容缓的事。简单来说,人生规划就是寻找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方面。一位成功企业家,被问到成功秘诀的时候答道:“与其走别人走过的道路,不如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路走。”因为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才能满怀激情,并且成为那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有兴趣,自然就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成功也随之而来。
美国的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德说:“虽然过去数十年做了许多研究,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直接问当事人想要做什么?”可惜的是,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状况,只能盲目追赶,结果往往造成“两空”,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急急忙忙了解相关信息,勉强去找自己做得来的工作。
孩子未来职业分析表:最喜欢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最想做的事情、未来的职业(第一、第二、第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能力、需要准备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什么。
当孩子作好自我评价,再综合父母的意见,就可以得到预定结果,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几种职业,规划自己的将来。
孩子心中有了具体的未来目标,他会开始对学习负责任,从此学习不再是为了向父母交差,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努力。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英语、为什么要重视语文课等等。根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研究结果,越早定下来目标的孩子学习成绩越优秀,并且孩子更有自信心。
想要让孩子未来拥有幸福的生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幸福是什么?”作了这样的回答:“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不但重视高考,更需要具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
(朋友的案例: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提钱,认为那样会使孩子变庸俗。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人能否认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经常对他说:“要想买好的玩具,要想穿漂亮的衣服,你就必须有钱。”等儿子大一点儿了,我就跟他说:“要想住大房子,要想开好汽车,要想娶漂亮的老婆,你就必须有钱。”等儿子上小学时,我就对他说:“要想当个有钱人,你现在必须好好读书。”我还经常带儿子去有钱的朋友家玩,让别墅和豪车直接对他产生视觉上的刺激,让他心生羡慕。回家以后,我再给儿子讲那些朋友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故事,告诉儿子如果想赚到钱,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让孩子有赚钱的欲望很重要,一个对金钱没有欲望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有钱的。)
八、让孩子学会消费
正确的“消费”是指在储蓄和捐赠之后,把剩余的金钱有计划地合理使用。消费行为是孩子最先接触的金钱问题。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要把握好消费的结构和原理,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生产。一个不会合理花钱的孩子不可能会赚钱和管理钱,必须引导他们“合理、有计划地消费”,以及“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广告宣传”,这是花钱的核心内容。
理财是始于消费的,因为收入减去支出才是“财”;理财又是终于消费的,因为今天的“财”用于明天的消费。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合理消费是很重要的。
会购买,学习计划消费。父母需要常常带孩子去购物。每次去超市前都把要买的东西列出清单,并让孩子拿着它。进入超市后,就对照清单上的内容购买商品。如果碰到清单上没有列出又需要的商品,就让儿子决定是否购买。这样做,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消费要有计划性。零花钱的使用计划也是重要的。帮助孩子购物时,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的眼光,特别是一般物品,在青春期以后,让孩子学习决定。适当关注孩子的情感。家庭采购,让孩子当一回家,如带孩子一起去买菜。
买什么,学习按需消费。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通过零用钱,你可以向孩子传递良好的生活理念,如商品是买不完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其它的欲望;一个人的财富与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我们能够把更多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买实用的东西。(案例:一个朋友的手机,价格没有超过2000元的,而且只买同一品牌的手机,因为确实已经使用习惯了。儿子问:“为什么不买更好看的、更贵的手机?”朋友说:“没必要花那些钱,手机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我用的手机使用方便,价格也合理,完全能满足我的使用需要,至于外观根本就不重要。”这样的消费观,就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形成消费的原则:第一是必须、第二是实用、第三是享受。预防孩子追名牌,特别是国外名牌;别让孩子赶时髦;阻止孩子讲排场;告诉孩子不攀比钱。)
向谁买,学会比较消费。小孩子往往拿到钱就往商店跑,找到商品就是它了。大一些的孩子,也许稍稍懂点质量优劣与价格贵贱,但大多也不能兼顾二者,要么一味追求品牌,要么盲目追求省钱。确定要买的东西该向谁买、买哪种?父母不妨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架前货比三家,比较货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综合权衡。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柴米油盐,向孩子演示省钱的好处,精打细算的好处,这样小鼓励产生大效用,使孩子自觉去节俭。不可小看一分一厘,如家中的硬币管理。不要借“收不回”的钱。 
怎么买,学会砍价消费。“讨价还价”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出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之间是有空间的,学一点“生意经”,避免以后“吃大亏”;附带着,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告诉孩子砍价没商量,不要怕。自己赚的钱,花起来也是小心翼翼,砍价是正常的行为,也是与商家打交道的机会,甚至也是有一种乐趣。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什么是价格,价格是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会买打折的东西。让孩子体验价格,对孩子进行价格教育。带孩子一起买东西时,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替大人跑腿买东西时,要求他汇报价格与余额,这些都是训练孩子找零核对的实战机会。
上网络,学会现代消费。现在网购非常流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网购,学习现代消费,避免网络陷阱,学习维护权益。
要等待,学会延后消费。如果你在一件商品刚面世时购买,你就需要付出多一些的钱;如果你过一段时间购买这件商品,你就会付出少一点儿甚至少很多的钱,而这就是延后满足的结果。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应该告诉他:看上一件东西,晚些时候买会更划算。控制孩子的购物冲动。帮助孩子学习管理购物过强的购物欲望。防止孩子的情绪性消费,许多年轻人有一种购物狂,购买了以后就不使用,如网购,如女性。要让孩子小心“感动产品”,带孩子绕过降价的陷阱,帮孩子抵抗广告的轰炸。
教育孩子学习分享财富
教育孩子学习分享财富。
“分享财富”是让孩子懂得金钱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会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与他人分享,并成为“真正的富翁”。“纳税”和“捐赠”是“分享财富”的主要内容,如果说纳税是被动行为,那么捐赠则是自发行为。
1、学习捐款。如向灾区捐款,向贫困学生捐款,向困难群体捐款。(案例: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是小学生,在寒假期间,几个同学一起合计怎么样做好事。我的朋友也参与起来商量,建议。最后,他们决定向父母贷款做生意,去批发市场批发春联,然后摆摊销售。有几个同学,还挨家挨户向家庭销售。几天的劳动,他们收获不小,共收入3000多元,一部分还了父母的贷款,一部分用于活动期间的消费,如吃盒饭、饮料等,一部分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其他1000多元,购买了老人家喜欢的礼物,几个小学生,高高兴兴送到敬老院,这样就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寒假。)既有劳动的快乐,又学习了理财的智慧,还体验善良的美好。
2、学做善事。(朋友的案例:有一天,我太太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一家爱心关怀医院里收养着几十名弃婴,这些婴儿大多是残疾儿童,由于没有经费,这些婴儿快没有奶粉喝了。医院希望有爱心的人能帮助这些婴儿。我太太就跟儿子说:“咱们买些奶粉给他们送去吧?”儿子说:“好呀,这些小孩真是可怜。”第二天,我太太就买了一箱奶粉,带上儿子,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把奶粉给爱心医院送去了。当儿子拿到爱心医院发给他的“爱心证书”时,非常高兴。儿子不玩的玩具,穿不了的衣服,不用的文具,我太太和儿子都会把它们打包装箱,寄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我希望儿子长大后,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3、学会孝敬。(案例:逢年过节,我们除了给双方父母买东西,还经常给他们“红包”。给父母这些东西,我们大多当着儿子的面。有一年过春节,我给我妈妈一个“红包”,事后我儿子对我说:“爸爸,你怎么给奶奶那么多钱?”我说:“爸爸是奶奶生的,是爷爷、奶奶抚养大的,爸爸给爷爷、奶奶多少钱都是应该的。”2008年年底的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给你50元钱吧。”从儿子9岁起,我每月给他300元零用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快过新年了,我想给你和妈妈一人50元钱,就算压岁钱,我就不给你们买东西了。”我当时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我对太太说:“儿子这么小就知道孝敬父母了,这儿子真是没白养。”我跟太太都高兴地收下了这50元压岁钱。你应该记住一点:你是怎么对待你父母的,你的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这样,孩子才能懂得钱除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还有更多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给孩子灌输理财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确已经可以通过劳动去赚钱了,但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损坏了东西也要赔偿,玩耍也得讲究社会公德。不能因为自己能劳动了,能挣钱了,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了。
1、损坏赔偿。一个小女孩把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打碎了,一个小男孩把一块石头从窗户里丢出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人们会怎样处理呢?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的屁股上都会挨几巴掌,或者被家长训斥一顿:以后小心点!别再这样调皮啦!但在有些家庭里,孩子们犯了类似错误后,家长都会先问:“这个值多少钱?”“该怎么赔偿人家?”然后,在他的存钱罐里拿出相应的金额当作赔偿金。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当孩子们自己有了一点小积蓄的时候,一旦有闯祸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责任感,都会主动为自己所有闯下的祸买单,以后在玩耍的时候也会很小心,因为怕触动了自己的那点“财产”。这种责任感一般会在孩子们8~10岁,或更早一点就开始产生了。所以,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打破玻璃杯自己要赔,或者是弄坏了玩具就不会再有新的,都会让孩子们慢慢体会到,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有它的价值的。而一旦养成了这个良好的习惯,孩子们以后在用钱或者存钱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理性了。(案例:我小时候从没有因为弄坏东西或是打碎东西而负过责任。如果我打碎的是一只贵重的盘子的话,顶多会招来一顿训斥,但不会让我来赔偿。如果弄坏的东西是一个普通物件的话,大人们基本上也不会在意,也懒得骂我。但有时候,如果我连续几次因为没有及时还书,而被图书馆要求缴滞纳金的话,我才会被要求自己去支付这些额外费用。)
2、爱护自身。比如,要谨记家长的警告,不要去摸会发热的东西,如电炉、电锅等。虽然家长说了,但并没有把电炉从孩子们容易够着的地方移开,结果孩子还是被烫到了,这也是因为孩子没有听从警告的原因造成的。上述这些,是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各种后果的唯一影响者是他自己,不是别人。
3、孩子闯祸。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或弄坏了,必须要赔别人一个新的,或者是赔钱给别人。(案例:从顽童到总统。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钱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从此,这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4、社会责任。除了财务上的责任外,孩子们应该被要求承担起更多其他方面的责任。并且,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零用钱,他们是非常愿意这样做的。当孩子们买圣诞礼物或是生日礼物给别人的时候,这些钱应该从他们自己的“小金库”里出。就连他们对教会捐的善款,去周日学校的费用,或者是其它社会性捐助,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承担(案例:如南平市某学校,在四川大地震以后,许多学生捐款,有的孩子用零花钱捐款,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早餐捐款,有的家庭富有的孩子用父母许多钱捐款。如果作为老师,就可以进行理财教育,第一个行为值得鼓励,第二个行为我们反对,因为这样危害孩子健康。第三个行为不值得支持,甚至有露富的嫌疑。我比较赞成的方法是孩子去做志愿者,进行募捐,进向灾区捐款。)。等再大一点时,可以要孩子自己承担班费、团队活动费以及一些小的个人开支、娱乐消遣等。慢慢地,一些小额支出,也都可以由他们自己来支付。当然,这都应该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父母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大人们自己却又逃避责任。父母的行为,最直接地影响到孩子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的不当言行,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刻痕,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及教育家们都认为,惩罚只是一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受惩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且减少再犯类似的错误。斯宾塞的理论认为:自然而然的处罚,远胜于添加了人为因素的处罚。
十一、应对借钱的烦恼
“借钱”教育能使孩子成为信用时代的合格分子,是融入这个社会的必经过程。要让孩子牢记,借钱时要经过深思熟虑,要慎重看待借钱行为,并且让孩子了解信用概念、信用卡债务有多可怕以及正确的信用管理方法。
父母要给孩子进行必要的信用卡和信用教育。信用卡本来是方便人类生活的“文明利器”,没想到竟然变成了凶器,使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沦为信用不良者,成为卡奴。信用教育是让孩子不会感染信用不良瘟疫的最佳“疫苗”,根据调查,97%的信用不良者都一致呼吁:“信用教育必须从小做起。”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重蹈覆辙,信用教育绝对是刻不容缓的事。
父母要对孩子说明信用的概念、信用卡的优缺点、信用卡债务的危害以及正确管理信用卡的方法。信用卡只不过是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银行卡能透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