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官网生产原料是什么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_百度知道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 83 年 9 月建厂到 94 年底,完成了原始积累向规模经济积累、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与国内味精行业相比 , 形成了四大优势:规模优势。依靠自我积累、低成本扩张和对外合资 , 使年味精生产能力由 400 吨达到 15 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家;税利由 100 多万元增长到 3.56 亿元 , 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质量优势。我们坚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整套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各项理化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93 年莲花味精在国内味精行业率先通过 ISO9002 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认证。价格优势。经过多次大规模技改扩建,配套改造,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化的 “ 自我消化体系 ” ,实现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综合配套,形成了 “ 名牌产品、大众价格 ” 。市场优势。规模、质量、价格上的优势,形成了市场上的综合竞争优势, “ 莲花 ” 味精很快由农村包围城市到占领城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40% 以上,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辐射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出口到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 95 年到 97 年,我们调整了发展战略:一是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在纵向上,集中精力发展主产品味精的生产,保持同行业主导地位。在横向上,即在多元化发展上则坚持量力而行,不盲目铺摊子,压缩和缓建了一批经过优选的新项目,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二是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从1995年开始 , 历时三年,投入近 2 亿元,建成了三个污水处理厂,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治水技术,结合我们自已的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 “ 莲花 ” 特色的治水道路。日,莲花集团的污水全部达标排放,通过了国家环保局严格验收,清除了前进道路上障碍,为 “ 莲花 ” 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三年的调整,不仅使莲花集团治理了污染,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而使我们增强了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中更加成熟。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莲花集团稳步度过了调整阶段,进入了 “ 二次腾飞 ” 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污水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于 97 年底通过了国家环保局严格验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我们可以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在规模效益上更有保证。而国内许多同行业厂家在治水问题上还未取得突破,随着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他们的生产必将受到制约。在下一轮味精市场的竞争中,我们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莲花味精 A 股成功发行,筹集到近 7 亿元的发展资金,大大降低了负债率,优化了资产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 由产品经营走向资本经营 , 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0 年,增发股票 8000 万股,募集资金近 7 亿多,为集团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淀粉技改工程奠基,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全面启动,牛胚胎移植和转基因技术合作协议正式签订,高等级面粉厂、谷阮粉一厂、二厂、 5000 头良种牛养殖示范场进入土建和设备安装。同时,味精生产从原料到发酵、精制的技术改造全面展开。 根据新的形势 , 莲花集团制定了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即:发挥生物工程技术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强化支柱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主产品味精产量,保持国内同行业主导地位;发展医药、饲料、复合肥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创汇的缬氨酸、亮氨酸等产品,形成规模生产,扩大规模效益。在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莲花味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莲花味精预计2011年将亏损 原材料价格上涨
财经热点调查
  全景网1月29日讯 莲花味精(600186)周日晚间公告称,公司预计2011年将出现亏损,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758.45万元。  莲花味精表示,公司生产味精用原材料价格上涨,成品味精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味精毛利率下降。(全景网/雷鸣)
【】【】【】【】【】【一键分享味精原材料_味精原材料价格_优质味精原材料批发/采购 - 阿里巴巴
您是不是在找:
月均发货速度:
月均发货速度:
月均发货速度:
月均发货速度: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244条味精原材料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您还可以找味精25kg,味精400g,莲花味精,无盐味精,福瑞味精等产品信息。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厂家
感兴趣的内容
48小时发货
48小时发货莲花味精厂见习报告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莲花味精厂见习报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味精是怎样生产出来的_百度知道
中国味精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
采纳率:74%
味精是人所共知的调味品。它的诞生至今还不到100年。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味精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他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来,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味精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日本人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化验,原来就是谷氨酸钠。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2003年以后,中国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总部位于河南项城市),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本的“味之素”。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和评论资料上,看得出莲花味精和日本“味之素”的海外之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且成功抢占了“味之素”市场份额。据资料显示,“味之素”是此前国际上味精行业最牛的,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中,就有“周润发”抗日烧“味之素”仓库的片断。从股市专业评论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80%以上”,媒体记者报道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90%(也有说95%的)以上”。但是,莲花在取得国际市场“抗日”胜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大量的国内市场。这和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文章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菱花、梅花、红梅、菊花等品牌都受到了和鸡精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降低的影响,甚至企业亏损,唯独莲花味精独树一帜,一直占据市场的高端位置。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日本的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在这项工作中,日本的协和发酵公司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协和公司组织的一批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发现,用糖和尿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可制得谷氨酸,但由于不同的细菌繁殖后会有不同的产物,故必须选取其中合适的菌种担任生产谷氨酸的“小工艺师”。1956年,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由于“小工艺师”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用协和公司发明的新方法生产味精,每吨只耗用小麦3吨,不仅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不过,协和公司的这项发明不久就失去了它的光彩。1964年底,日本新闻界评选出了当年日本的10大发明,其中之一是“强力味精”。它的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强力味精”的发明,可上溯到本世纪初。那时,日本科学家大介博士对蘑菇为何异常鲜美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和帝国大学的池田教授一样,走进了实验室,研究起蘑菇的成分来。经过分析后,发现蘑菇的鲜美.是因为含有一种叫“乌苷酸钠”的物质。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想了好多办法,也未能将它制造出来。大介只好停下这项劳而无功的研究。直到60年代,新一代的日本科学家又重新想到大介的发现,因为这时的生物化学发展很快,生物催化技术已非常成熟,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了。这样,到1964年,以乌苷酸钠为主体的强力味精终于面世了。说来有趣,乌苷酸钠本身的鲜味其实同普通味精也差不多,只有当它加到食品中,而食品中含有少量的谷氨酸钠时,它才会同谷氨酸钠发生“协同作用”,立刻使食品鲜度提高。所以,强力味精实际上就是用少量乌苷酸钠掺到普通味精里制得的。其实,还在强力味精发明之前,有经验的厨师已经利用这一化学原理来提高鲜味了。他们在烧鸡、烧肉时,往往要加少许味精,因为肉类中也有乌苷酸钠,加进去的味精能与之发生鲜味上的协同作用,使鲜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鲜”的追求并未就此结束。当历史老人在迈越80年代的最后几步时,又有人发明了一种“超鲜味精”。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甲基呋喃苷酸。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看来,事物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鲜也是无止境的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我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
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过去,首先是用盐酸使小麦面筋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谷氨酸,精制后再用碱中和,谷氨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谷氨酸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就可得到含有食盐的味精,少量食盐可以吃出味精的鲜味。现在利用淀粉(各种薯类、玉米等)和糖蜜及无机盐配成营养液,使微生物菌 种进行发酵后制成味精。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味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花味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