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goodidea和good idea有什么区别啊

【IDEA足球】国足对阵伊朗,今晚让我们“绝伊死战”!_IDEA爱迪资本-慢钱头条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IDEA足球】国足对阵伊朗,今晚让我们“绝伊死战”!
3月28日(周二)下午20点,中国队将在德黑兰的阿扎迪体育场挑战十二强赛的强敌伊朗队。
国足在上一场比赛中1-0战胜韩国,积5分排在小组第五,重新看到了争夺小组前三名的希望,如果能在伊朗身上拿分,就能进一步掌握后边比赛的主动权,比赛的意义和重要性相信无需多言!
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是哪队球迷,28日晚上,都别忘了与国足‘共同战斗’,面对实力不可小觑的伊朗,让我们和国足并肩作战,“绝伊死战”!
我们中国队重压之下无惧色!
大敌当前,在号称亚洲第一魔鬼主场的德黑兰阿扎迪球场,国足还将披挂上阵挑战强悍的“波斯铁骑”伊朗。如果说韩国算是一只老虎,那么伊朗可以用一群恶狼来形容,单虎易斗,群狼难防。
伊朗古称波斯,历史上强悍的波斯帝国曾盛极一时,这里的民族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在足球领域亦然。目前伊朗足球排名世界第39,力压澳大利亚、日韩排名亚洲第一,曾4次参加。在亚洲赛场,波斯铁骑不容小觑,有着强大的统治力,特别是面对中国,屡屡羞辱。
百病缠身的国足除了有罹患多年的著名“恐韩症”外,还患有“恐伊症”,国足已7年没战胜过伊朗队,上一次战胜伊朗是在2009年的热身赛。在世预赛上,伊朗更是国足“苦主”,两队总共交锋5次,国足1胜1平3负,上一次国足在世预赛上战胜伊朗队,得追溯到1989年。1997年世预赛亚洲区10强赛,国足更是两回合均输给伊朗队,在主场先进2球的情况下,愣是被伊朗灌进4球逆转,成为一段挥之不去的梦魇。
和足球比赛一样,外汇交者的交易心理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外汇交易投资者到最后只有两种,要么是成功要么是失败。
成功的投资者表现为两种人,一种是没有什么激情的绝对冷静的人,他们除了机械的执行交易系统之外,一律都免谈。
另外一种是充满激情,性格非常凶悍并富于攻击性的人,这种人如果有了良好的交易系统,会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从很多的投资的经验来看这两种是必然之路,只有这两条是走向成功。
外汇交易只有不断的学习以及从实盘中实践才能更好寻找出属于自己的操作技能。要有自律精神:如果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一定要坚持,不要无根据的盲目的下单,交易中盈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强大的自我控制。
外汇最终是心态的培养。
没有人能够做到百分百的成功,通常做十次有五次成功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了,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次次成功。因此,对于这种亏损要从容坦然待之。所以在心态的建设上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外汇交易其实就是心理战,在外汇市场你需要面对的是趋势不停的走动,心理作用在外汇操作决策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经验的交易者与新手交易者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心理不同决定这最后所作出的决定。
心理的较量。市场有两种力量推动:贪婪和恐惧。
其实,贪婪不是问题,贪不贪婪都是事后评判的,巴菲特也想赚大把的金钱,只是他的结果是成功的,所以没有人说他贪婪。而恐惧则是当中的基本情绪,准确地说恐惧包括贪婪。贪婪就是该害怕的时候不害怕,而不该害怕的时候却害怕了。所以,做到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关于IDEA Capital
Idea Capital&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性外汇经纪商, 作为外汇交易客户和报价提供者(全球顶级银行)之间的中介,IDEA通过强大高效的MT4交易平台 ,为交易者提供最佳的交易体验。在干净透明的STP模式下,我们提供丰富的金融交易品种,涵盖外汇、贵金属、股指期货、 超过65种CFD合约,客户的订单均自动发送给报价提供者, 充分满足您全球配置资产的需要。
Idea Capital&由瓦努阿图金融服务监管局(VFSC)监管,并根据 VFSC的规则及条例提供金融交易服务, 监管号为:14858。 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服务牌照申请者必须符合严格的资产要求,同时要求遵守及使用内部程序, 包括风险管理、人员定期培训以及严格的。Idea保证其所有交易执行绝对透明, 是英国最为值得信赖的外汇之一。
&今天国足又要登场了,对阵伊朗。前几天战胜了韩国,很多人就和预选赛出线挂上了钩,对国足的心理预期大大的上升。对于别人怎么想,我管不着,只是想讲讲自己面对今晚这场比赛的心态。个人认为,国足现在实际上属于亚洲三流球队,出线的概率是很小的,不出线是正常的。能进入到预选赛这个阶段,就等同于进入了世界杯。否则,不能进入预选赛,从那时起国足三年没有国际A级比赛踢。看到中国战胜韩国,固然对里皮的执教能力很认可,但...&日在全场球迷“必胜”的高呼声中凭借于大宝头槌建功国足1-0击败韩国赢了!赢了!龙的传人战胜太阳的后裔!今天晚上20:00(3.28)将迎来中国队客场对伊朗从1978年开始在两队的交战历史中国足4胜6平11负占全面下风眼下这块“硬骨头”中国队准备怎么啃呢?从最新得到的消息来看国足完全有可能在客场战而胜之想知道为什么?小编这就带您去看看1伤员归队,最强阵容或齐显“神威”上场比赛中因伤...&今晚估计又有不少人要愤愤不平、彻夜难眠了。今晚国足火拼卡塔尔,是否会有奇迹发生?毕竟在上一场的“脚逐”中,国足客场0: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输掉生死战。球迷们哀嚎响彻天际。——“我认为中国队有两名球员的表现堪称完美:一个叫’立柱’,一个叫’横梁’。”——“扶不起的阿斗,都该去挖煤!”“我认为目前打成这个样子,责任应该由主帅承担,再加上我身体不太好,因此我提出离开。”主帅高洪波在赛后发布会上黑脸请辞并离...&  上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主场1:0击败韩国队,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大大的惊喜;今晚,国足又将迎来一场关键之战,里皮将率领国足将士客场挑战伊朗队,能否在客场全身而退,备受关注。  伊朗德黑兰阿扎迪大球场,这个能容纳10万人的球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魔鬼主场”。本届世预赛,伊朗至今不丢一球,保持主场全胜,在A组独占鳌头,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  从上一场比赛来看,如今的国足在里皮的带领下可谓有脱胎换骨的...&北京时间今晚八点,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将客战伊朗德黑兰,迎接2018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决赛阶段的第七场挑战。☆国足拿分即属突破国足将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第7轮比赛中客场挑战伊朗队,同组其余两场比赛,韩国队主场迎战叙利亚队(同日19时),乌兹别克斯坦队主场迎战卡塔尔队(同日21时),由于上周国足在主场力克韩国队,积分上升到5分,从小组垫底变为倒数第二(卡塔尔队积4分),与小组第三...&
公众号推荐
洛城贷款专家Vivian Chen为您提
白菜金融-安全,可靠的3A信用评级网络借
中国电动车行业第二大微媒体平台,定期发布
上海民生钱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
二十余年的实战经历就是成功的保证,<上升
金融支付信息服务商。
江西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唯一合法运营机构,一
为您权威解读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您
全铜陵人首选楼市资讯平台!每天为你提供最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北京城事、娱乐休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这个回答的内容主要是&b&投资公司类型的基础介绍,或者简单地扫盲贴。&/b&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金融术语,我将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一些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的词语。&br&&br&&br&&b&首先是GP,LP:&/b&&br&&b&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b&大多数时候,GP, LP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他们主要存在在一些需要大额度资金投资的公司里,比如私募基金(PE,Private Equity),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这些公司。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P就是&b&公司内部人员&/b&。话句话说,GP是那些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人。举个例子:现在投资公司A共有GP1, GP2, GP3, GP4四个普通合伙人,他们共同拥有投资公司A的100%股份。因此投资公司A整体的盈利,分红亏损等都和他们直接相关。&br&如果还不明白的话,举个简单例子,在&b&创新工场&/b&当中,李开复先生则是一个经典的普通合伙人了。&br&&br&&b&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 LP):&/b&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b&出资人&/b&。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需要投资上千万乃至数个亿的资金。(与此同时,大多数投资公司,旗下都会同时有着很多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项目)。而投资公司的GP们并没有如此多的金钱——或者他们为了分摊风险,因此不愿意将那么多的公司资金投资在一个项目上面。而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现金,却没有好的投资方法——&b&放在银行吃利息在金融界可是个纯粹的亏钱行为。&/b&于是乎,LP就此诞生了。LP会在经过一连串手续以后,把自己的钱交由GP去打理,而GP们则会将LP的钱拿去投资项目,从中获取利润,双方再对这个利润进行分成。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典的&b&“你(LP)出钱,我(GP)出力”&/b&的情况。&br&&br&&br&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接下来会讲述一些&b&关于LP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要做的事情&/b&。&br&&br&(由于我曾经在美国留学,大多数这方面的知识最早也是来自于美国学习,所以下面我会拿美国来和中国进行对比,让各位有个更全面地了解。)&br&&br&在美国,绝大多数情况下,LP都有一个&b&最低投资额度&/b&——这个数字一般是600万美金,中国的话我目前了解大多都是600万人民币。换句话说,如果你没办法一次性投资到600万的资金的话,别人连入场机会都没有。此外,为了避免一个LP注资过多,大多数公司也会有一个&b&最高投资额度&/b&——常见的则是由1000万至2000万不等。但这个额度不是必然的,如果LP本身实力比较强大,甚至可以在投资过程中给与帮助的,数个亿的投资额度也是可以看得到的。&br&&br&此外,一般LP的资金都会有一个&b&锁定周期(Lock-Up Period)&/b&,一般为&b&一年至数年不等&/b&(要看公司具体投资的项目而定)。为的是确保投资的持续性(过短的投资周期会导致还没开始赚钱就必须退场)——换言之,如果你给公司投资了600万,&b&你起码要一年以后才可以将钱取出来。&/b&&br&&br&&br&&b&那么GP是如何获取利润的呢?&/b&&br&在美国,公司普遍是遵循2/20收费结构(two and twenty fee structure)——也就是2%的管理费(management fee)以及20%的额外收益费(outperformance fee)。(2/20结构在08金融风暴以后被一些公司打破了,但毕竟不是常规。而且打破结构的公司并没有做的特别优秀的案例)&br&&br&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又来案例分析:&br&假设LP1 投资了600万去投资公司A,一年之后LP1额外收益了100万。那么LP1需要上缴给投资公司A的费用将会是:&br&600万*2% + 100万*20% = 32万。即LP1最终可以获益68万,投资公司A则可以获益32万。顺带一提的是,不管赚钱还是亏钱,那2%的管理费都是非交不可得。而额外收益费则必须要赚钱了以后才会交付。&br&&br&而在中国,目前来说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收2%的管理费用。但20%的额外收益费是基本一致的。(最低的我曾经听说过15%并且无2%管理费的,但资金规模并没有太大,估计勉强接近一个亿。)&br&&br&&br&&b&接下来是我们常说的VC,PE&/b&。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将会顺便讲上&b&Angel Investor以及IB&/b&,因为他们正好表示了投资者的四种阶段。&br&在解释这四个名词之前,我先将他们按照投资额度从小到大排序;他们分别是天使投资(Angel),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VC),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PE),以及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IB)&br&&br&&b&下面将会开始逐个进行介绍(注:接下来提到的资金额度只是一个大概的均值,不是一个绝对&/b&&br&&b&值,切勿以单纯的以投资额度去判定一家公司是什么天使还是风投或者其他。)&/b&&br&&br&&br&&b&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b&:大多数时候,天使投资选择的企业都会是一些非常非常早期的企业,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或者仅仅只有一个概念。(打个比方,我有个朋友,他的毕业设计作品是一款让人保持清醒的眼镜,做工非常粗糙,完全不能进入市场销售。但他凭借这个概念以及这个原型品在美国获得了天使投资,并且目前正在该天使投资的深圳某孵化器工作室进行开发研究。)&br&而天使投资的投资额度往往也不会很大,一般都是在5-100万这个范围之内,换取的股份则是从10%-30%不等。单纯从数字上而言,美国和中国投资额度基本接近。大多数时候,这些企业都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上市。&br&此外,部分天使投资会给企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甚至会给予一定人脉上的支持。&br&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b&创新工场&/b&一开始就在做天使投资的事情。&br&&br&&b&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b&一般而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比如说已经有个相对较为成熟的产品,或者是已经开始销售的时候,天使投资那100万的资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犹如毛毛雨一般,无足轻重了。因此,风险投资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度都会在200万-1000万之内。少数重磅投资会达到几千万。但平均而言,200万-1000万是个合理的数字,换取股份一般则是从10%~20%之间。能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一般都会在3-5年内有较大希望上市。&br&如果需要现实例子的话,&b&红杉资本&/b&可以算得上是VC里面最知名的一家公司了。后期&b&创新工场&/b&给自己企业追加投资的时候,也是在做类似于风险投资的业务。&br&&br&&b&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b&私募基金选择投资的企业大多数已经到了比较后期的地步,企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规模,产业规范了,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他们需要大批量的资金,那么,这时候私募基金就出场了。大多数时候,5000万~数亿的资金都是私募基金经常投资的数额。换取股份大多数时候不会超过20%。一般而言,这些被选择的公司,在未来2~3年内都会有极大的希望上市成功。&br&去年注资阿里巴巴集团16亿美金的银湖资本(Silver Lake)和曾经投资过的Digital Sky Technology则是私募(尤其做科技类的)翘楚公司。而这16亿的资金也是历史上排名前几的一次注资了。&br&&br&&b&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b&他有一个我们常说的名字:投行。一般投行负责的都是帮助企业上市,从上市融资后获得的金钱中收取手续费。(常见的是8%,但不是固定价格)一般被投行选定的企业,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都是可以在未来一年内进行上市的。有些时候投行或许会投入一笔资金进去,但大多数时候主要还是以上市业务作为基础。&br&至于知名的企业,我说几个名字,想来大家就知道了。&b&高盛,摩根斯坦利,过去的美林等等。&/b&(当然,还有很多知名的银行诸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旗下都有着相当出色的投行业务。)&br&&br&此外,&b&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FoF&/b&,由于不少的回答中已经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内容了,我就用一些比较简练通俗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FoF,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吧。(请原谅我这个蹩脚的中文翻译,因为我实在不知道Fund of Fund的翻译是什么,查了好几个网站都翻译成&b&基金的基金&/b&或者&b&基金中的基金,&/b&我现在看到基金两个字都有点“语义饱和”了)&br&&br&&b&基金的基金 (Fund of Fund, FoF)&/b&:FoF和一般基金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他们&b&投资目标的性质&/b&是不一样的。基金投资的项目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股票,债券,期货,黄金这些广为人知的项目。而FoF呢,则是通过另一种方法来投资——他们投资的是基金公司。也就是说,FoF一般是不会对我们常说的股票,债券,期货进行投资的。他们会选择投资那些本身盈利能力很强的基金公司(比如我上面提到的&b&Silver Lake, Digital Sky, &/b&甚至可以再组合一个咱们国内的&b&华夏基金。&/b&)当然,也因为FoF的投资特殊性,所以它并不像我一开始提到的LP那样,有&b&600万最低投资额度&/b&的限制。中国的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美国的话额度范围一般是20万美元到60万美元作为最低投资额度——当然,他们的锁定周期都是一样的,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时候。&br&&br&&b&最后,期望&/b&&b&各位&/b&&b&看完以后能对这几个常见缩写有点基础了解,不用再被一堆词汇忽悠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b&&br&&b&希望大家有所收获。&/b&
这个回答的内容主要是投资公司类型的基础介绍,或者简单地扫盲贴。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金融术语,我将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一些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的词语。 首先是GP,LP: 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大多数时候,GP, LP是同时…
《海上钢琴师》里,有一段很经典的关于“选择”的论述。&br&拒绝下船的主角 1900 对世界上唯一知晓他存在的朋友Max说:&br&&blockquote&「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Max,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了,」&/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21c0a0b967c57c42c4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21c0a0b967c57c42c4d_r.jpg&&&/figure&&br&&p&听到这里,我表示非常嫉妒眼前这个对于世界而言从未存在过的人。&strong&他的人生,掌握在手里的这架钢琴上,在船头至船尾,起航到抛锚之间。&/strong&&/p&&br&&p&在陆地上生活的我们可没这么容易。调查显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每天大约要做 70 个决定。生活在今天,我们拥有比以往多得多的选择。但这诸多的选择,却常常让我们焦虑不堪,让我们不快乐。&/p&&br&&p&为什么选择会让我们焦虑呢?&/p&&br&&p&&strong&因为在做选择时,&/strong&&strong&我们常常犯错&/strong&&/p&&br&&p&很多时候,选择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尤其当「选择爆炸」发生在那些会对人生造成更重大影响的决策上时:例如,在生病时该吃什么药?接受哪间公司的 offer,哪个男孩的追求?或者,究竟该报考什么专业?&br&&/p&&br&&p&我们一定要坐在自己人生的驾驶座上,每个选择,都要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步步为营!&/p&&br&&p&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p&&br&&p&做不到的。&/p&&br&&p&科学家们给出了以下这些原因。&/p&&p&&strong&首先,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估未来的体验。&/strong&绝大多数决策,其实都由脑海中对未来的描绘所决定,这种构建依靠的,往往是基于过往经验所做的迅速情绪反应、有意识的回忆和评估,以及勾画出的未来愿景的享乐程度。&/p&&br&&p&可惜,行为决策研究者们发现,整个「做白日梦」过程都充满了偏见。&/p&&br&&p&当人们过度关注眼前的事件,就会高估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无论是从强度或是时长。例如一场比赛的胜利,或是考试的成功,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决定自己一生幸福」,随着时间过去,人们多少会质疑自己当初选择付出的时间精力,是否用错了地方。&/p&&br&&p&&strong&此外,在预测选择的后果时,我们会把自己当下的「激活状态」投射到未来的情景中。&/strong&假如你在又渴又饿的时候逛超市,可能就会买上很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因为你将自己此时饥饿的状态投射到了未来。这种投射,往往令人做出后悔的决定。&/p&&br&&p&&strong&从更大的角度上,太多的选择,反倒让我们无力、不知所措,而不是感到自由。&/strong&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是,有些心理,使得我们即使在做出选择的当下通关成功,也依然无法避免选择后的焦虑、愧疚、无力感,和觉得自己选错了的抓狂懊恼。——无论从客观上看,你的选择究竟有多好。&/p&&br&&p&因为,做出选择,意味着要付出机会成本,而我们衡量一个东西价值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将其与其他东西相比较。选择越多,就越容易去想象那些你放弃了的选择,本可以为你带来哪些美好。&/p&&br&&p&随着选择增多,人们的期望值也在增高。根据心理学家 Barry Schwartz 的看法,后工业化时代,临床抑郁症发病率甚至自杀率的增长也与这种「高期望」有关。&strong&因为,当世界给了你非常多的选择,而你仍然不富有、不成功、不快乐,那么,这种失败究竟是谁的责任?——你的。因为你选错了。&/strong&&/p&&br&&p&Schwartz 拿婚姻和家庭举了个例子:「曾有那么一段时期,默认的预设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尽可能的及早结婚,然后你就会准备要孩子,准备建立一个家庭。所以,那时你唯一的问题是:选谁结婚,而不是挑什么时候,也不是在那之后你要做些什么。」&/p&&br&&p&正如木心的诗中写的,在「从前」,「日色变得慢」的时候——「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如今,你只要滑动一下手机屏幕就可以看到无数多个摆在面前的选择,究竟走多远,才能找到那颗长得最高的麦子呢?&/p&&br&&br&&p&&strong&你追求的,&/strong&&strong&是「满足」,还是「最佳」?&/strong&&/p&&br&&p&看到这里,或许你也和我一样有点迟疑:难道没的选才更好?那岂不是太不自由啦?&/p&&br&&p&请不要着急认为 Schwartz 的意思是在「剥夺」人们选择的自由。因为,在「更多选择 = 自由」的等式中,其实漏掉了一环:你追求的,是「满足」,还是「最佳」?&/p&&br&&p&在 Schwartz 的著作《选择的悖论》(The Paradox of Choice)中,他提到了三种人:满足者(Satisficers),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和 Maximizers(最大化者)。&/p&&br&&p&&strong&最大化者追求最极致的好,并且只接受最极致的好;&/strong&&/p&&br&&p&&strong&完美主义者也追求高标准,但并不期望一定达到,如果没达到,他们并不会像最大化者那样忧郁、懊恼、痛苦;&/strong&&/p&&br&&p&&strong&而满足者们,只要「足够好」就行了,哪怕他们知道有更棒的结果存在,也不担忧。&/strong&&/p&&br&&p&&br&在物质和信息都越来越繁盛的年代,对于最大化者们而言,得到自己想要的没那么困难,只是,往往得到之后却发现,自己没能感到预期中的那种满足。&/p&&br&&p&「整个西方工业社会所笃信不疑的一个信条就是:『 使民众获得最大限度福利的方法,就是使个人自由最大化』。而自由本身就是美好、有价值的。人们一旦有了自由,就可以自己做主,使自己最大限度实现幸福,」Schwartz 说,「&strong&毫无疑问,有选择比没选择要好,但不意味着选择越多就越好。&/strong&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值,我不知道是多少。 但可以肯定,如今早已远远超出了 『选择令我们富有』的关键值了。」&/p&&br&&p&另外一些学者也认为,当人们过多关注于自我选择,这种「自由抉择的意识形态,阻碍了我们对于社会改变的思考」。&/p&&br&&p&&strong&如何克服选择恐惧症?&/strong&&br&&/p&&p&那么,今天,当面对无数的选择已成为现代人的日常,如何才能减轻焦虑、懊恼呢?&/p&&br&&p&研究者们给出了几点意见:&/p&&br&&ul&&li&&p&了解自己的需求。尽量追求「足够好」,而非「最好」,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p&&/li&&li&&p&精减。人们总担心这样会丧失选择空间, 但事实上,放弃多余的选择,反而会改善做出选择的体验;&/p&&/li&&li&&p&通过可靠的信息源,清楚了解每一个选择的信息,或者它可能带来的后果;&/p&&/li&&li&&p&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它有可能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p&&/li&&li&&p&最后,减少我们对周围人正在做什么、得到了什么的关注——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可能尤其重要。&/p&&/li&&/ul&&br&&p&不知道你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感觉到,决定我们人生的,无非是那几个瞬间:选择哪座城市,遇见什么人,甚至转身进了哪间酒吧。但在当时,我们毫不自知,只以为是寻常的一天。&strong&这些影响深远的「不经意的决定」,或许也在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如自己以为的那般全能,能够完全把握自己的人生。偶尔,可能需要放轻松,让自己坐在命运的副驾驶座上。&/strong&&/p&&br&&br&&br&&p&Reference:&/p&&p&Barry Schwartz (2005) The Paradox of Choice, : Harper Perennial.&/p&&p&Christopher K. Hsee and Reid Hastie (2006) 'Decision and experience: why don’t we choose what makes us happ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0(1), pp. 31-37.&/p&&p&Botond K?szegi, Matthew Rabin (2008) 'Choices, situations, and happines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2(1), pp. .&/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ted.com/talks/malcolm_gladwell_on_spaghetti_sau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lcolm Gladwell: Choice, happiness and spaghetti sauce&/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ed.com/talks/renata_salecl_our_unhealthy_obsession_with_choi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nata Salecl: Our unhealthy obsession with choice&/a&&/p&&br&&br&&p&&b&--&/b&&/p&&p&原文发布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MzA0MzczM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67f31fb8dc17f8cc2e8fcdc7eb9b317a%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为什么在那么多的选择里,你选的总是让你不快乐?&/a&&/p&&br&&p&&b&简单心理,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br&&/b&&/p&&p&&b&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b&&/p&
《海上钢琴师》里,有一段很经典的关于“选择”的论述。 拒绝下船的主角 1900 对世界上唯一知晓他存在的朋友Max说: 「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Max,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了,」 听到这里,我表示非常嫉妒眼前这个对于世界而言从未存在过的人。他…
&p&最近好多问题在讨论相比于IT,金融,其他传统专业(比如理工系)有多悲惨,钱少事多还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用户:传统工科行业的工程师是否已经沦为新时代的农民工,被金融和 IT 行业完爆?&/a&看了很多答案,感受颇多。以前面对金融或者互联网从业者确实有点心里不平衡。因为他们薪水相对于同龄人高的太离谱了,而且付出也没多多少,各行各业除了顶尖层都不轻松。因为大家都只了解自己的行业,&b&所以动不动就会出现如坚决不让子女走上自己的道路,学医学/药学/化工/材料/生物/机械/法学/计算机 就打断腿这样的梗。&/b&后来了解到理工科更囧的境遇,再回头审视了医药行业,感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能进大城市好的三甲医院或者外资医院,不管是医生还是药师至少不会太惨,社会地位其实颇高,收入至少还算体面。药企如果外资的话不提药代,如果CRA,MSL薪水也不会被码农们甩飞。像我这样不加班的个人时间还是挺充裕的,比互联网加班成风好多了。&b&如今医疗资源这么紧张,看病过程太痛苦,挂儿科急诊竟然都能拍100多号,想想自己是医疗行业是不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遇到实在搞不定的还有同学和同事帮忙,也许微信就解决了,遇到想赚钱的医生,也能避免自己成为冤大头。&/b&&/p&&p&------------------------------------------------------------------------------------------------------&/p&&p&&b&感觉最近像我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是冲着考研和选专业的问题。问题太多,我时间有限,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不打算再回复每一条涉及职业规划方向的私信或者回复。一个精力有限,二个我不了解你个人情况,怕误人子弟。&/b&&/p&&p&&b&就我而言我选择药学中临床方向,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医院里的临床药师还是药企医学部里的医学联络官(MSL),临床都非常吃得开。目前药企医学部大部分都是小医生或者临床医学生地盘,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国药师严重脱离临床实践!只有天朝还分普通药师和临床药师,要知道国外Pharmacist清一色都是临床药师啊!普通药师只会发药,对临床治疗用药一点也不清楚,终将是要被淘汰的。因为现在内科发展的已经太庞杂了,医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顾及治疗末端和预后的管理,他们所有精力都放在诊断,对于治疗更多的是依靠临床指南,上级医师的用药经验以及自己病人的临床反馈。精准化医疗,询证医学才是药师生存的空间。对临床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到我另一个讨论临药的答案,也是收藏数远大于点赞数~~~郁闷&/b&&/p&&p&&b&还有的人说医院药师无聊,但我想说光会发药当然无趣。但是走向临床,成就感,挑战度绝对满足你。获得医生们的认可,当医生用药困扰时依赖药师,和你仔细研讨CASE那种成就感是杠杠滴。当然临药在医院还得看医院是什么货色,目前真正在推进临药的医院确实是凤毛麟角。&/b& &b&--------------------------------------------------------------------------------------------------------------------------------------------&br&光收藏不点赞这习惯我也是醉了,收藏数比点赞数高一个数量级啊~~~&/b&&br&看楼上几位同仁光抒发自己情怀了,还没提到几个&b&外资药企&/b&里&b&收入可观但很冷门&/b&的职位--医学部,虽然我最终没有选择药企的道路,走了外资医院的小道(我发现我还是喜欢药剂师这个工作和称谓,同时也在底下有写关于外资医院发展路线,第7条~~)但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些隐藏的职位告诉那些快要毕业的药学人提前准备,&b&推荐程度依次递减&/b&:&/p&&p&1.CRA (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 临床监察员。缺点是经常出差,好处是外资药企收入较高。还有专门做CRA的企业叫
CRO,是药学中为数不多的不搞研究又需要学术功底的职位,特点是医学知识掌握较多,熟悉临床试验各个环节和医生打交道,抽查病例表敦促他们按时按量保质完成试验目标。&br&2.RA(Regulatory Affairs Specialist)中文就是药品注册法务专员。RA这个分为国内注册和国外注册以及医疗器械注册。其中国外注册的话,是向FDA或者欧盟药事管理机构申报,主要是国内药企出口原料药和仿制药的,国内申报适用于外企对华输入专利药。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讲药学,基础医学,法学融为一体,做好的话安身立命足矣,很考验人,薪水不错。&br&3.Drug Safety Specialist/Associate or PV药品安全专员/助理or药品警戒。主要从事药品临床项目毒副作用的录入,追踪汇报工作,市场上这类职位非常少,多是CRO企业面向各大外资跨国药企。&b&这个职位现在不推荐给药学生。&/b&理由如下:&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制药公司从事药品安全(PV) 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值得推荐吗?前景和发展机会如何?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4.DM (Date Manager)这个本人师姐进上海外企,薪水高,工作还算轻松,就是有点枯燥。相对应CRA出差少,背景一般都是统计学和医学信息相关专业出身的,药学出身也不是说不可以,看缘分和学习能力。要求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辨别能力,一句话概括就是守好临床试验最后一关,在上交数据库之前进行最后的数据审查和纠错。&br&5.&b&MSL&/b& ( Medical Science Liaison) &b&医学联络官&/b& 是我除了药师最想做的。这个职位要求临床出身,所以临床药学的在药学生中有优势。不过这里还主要是小医生和医学毕业生的黄金地盘,不好混,对临床医学知识要求很高,主要和医生,研究者打交道,不过没有药代的绩效评审,轻松而富有挑战。我未来10年以后的发展轨迹除了继续呆在医院就要数做Senior MSL了。&br&6.Medical Affairs 医学事务官。详情请挪步:&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药企的医学事务部工作发展前景怎么样? - 知乎用户的回答&/a&和&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是外企医学事务部?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7.除了外资药企医学部之外,大家可以考虑下部分大城市的&b&国际医院。因为走国外医疗模式&/b&和三甲公立比起来,因为&b&没有医药代表贡献的奖金和药品回扣&/b&,收入大多是不那么充满善意的,只是药师的参与感更强了。比三甲提供给药师的平台要大,环境也不错,还能练习英语,作为新人学习算是不错的平台。就仅仅给医生intervention一下都需要无数的临床积累,比单纯抓药有趣多了。想在外资医院做临床药师,需要掌握的是国内药学教育体系很少能给的。需要自己大量积累,给个传送门: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身为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 知乎用户的回答&/a&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051392#comment-& class=&internal&&在中国,医生接诊老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a&&/p&&p&好的外资或者私立内部的培训,会引进国外临床药师必学的&b&药物治疗学课程,&/b&这个混出来那就远远强于国内三甲同届药师。&b&这一年的规培也是去外资医院or诊所最有价值的内容。&/b&当然&b&瓶颈&/b&是有的:外资和私立医学高度不是很高,相比于公立,更多的卖点还是私立提供优质服务和环境,相比于公立乱开药的乱象保证用药安全一直是核心竞争力!高昂的问诊费就是确保医生远离药代表。外资提供英语交流顺畅和国外全科家庭医生的诊疗模式。主要是政策限制导致的。心血管和癌症康复这种级别难度的除了UFH,目前无论外资还是私立还没有涉及,主要集中在齿科,妇产科和儿科。&/p&&p&&br&&/p&&p&当然政策限制会以后越来越少,随着经济发展,外国患者和外国或者海归医生越来越多,政策放宽后就会有更多的海外医疗集团登陆中国分走高端医疗市场蛋糕。目前也仅仅是给华人世界(台湾,新加坡,U家是美国医疗器械公司衍变过来的,最早和卫生部打交道盖医院的,比较特殊)的医疗集团一点口子,就赚翻了。以后会有大量的更高级的美资,日资,欧洲的医疗集团登陆国内的,外资医院药师那可就比国内理念落后,专业水平更新不足的公立药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啦~~~&/p&&p&&br&&/p&&p&好多人说药学没钱途。我记得大学带我毕设的教授说过一句话:&b&药学圈的人,要么混的就特好,要么特惨&/b&。现在想想也是。当年本科的同学混医院药房,混药企。貌似本科起点低多数被拉进药企生产线,这个利润链最低的,还真不好看到头,情商高的做药代要好些。但是大部分人既不想做药代做人情世故,也不想从事药厂低端工作。那么药学最好是Master起家(鉴于国内学历大幅贬值,也别在觉得硕士就是搞科研的,有时候学历低了,好多好职位是不对你开放的,敲门砖你懂的),CRA的职业路线非常明显:junior CRA→senior CRA→Project Manager(PM)→Clinical Research Manager(CRM),做到PM就可以管团队了,管人或者管项目。上海外资可是30-50万年薪满地找人呢。门槛有些高,后面做下去就好很多了。博士搞科研,如果能自己搞个研发或者外包团队也是和CRA的PM一样大快朵颐,这是很多海归科研博士大牛的做法。(讲点题外话,现在貌似业内做药外包艰难得很,根据药明康德这个中国CRO最大的赢家,做化学外包貌似利润相当可观和持续)。&b&医疗领域不太能赚大钱,安身立命倒是足够了,主要看楼主你得到什么高度来拿这么高的薪水。&/b&&/p&&p&&b&药学大神相关阅读:&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药学这一专业? - 知乎用户的回答&/a&里面关于药学定位分析思路的很清晰。&/b&&/p&
最近好多问题在讨论相比于IT,金融,其他传统专业(比如理工系)有多悲惨,钱少事多还累。看了很多答案,感受颇多。以前面对金融或者互联网从业者确实有点心里不平衡。因…
谢邀。作为分析化学专业中天天编程和折腾电子设备,不碰化学药品,常常被人认为不算化学人的学渣来斗胆答一个,拒绝转载。&br&(好不容易有一个我能答的分析化学方面的问题了)&br&题主问题的简单版回答:是的。基本上的路线都是:scientist的idea,engineer来实现。&br&&br&我所在的普渡大学的化学系有专门的Jonathan Amy Facility for Chemical Instrumentation(JAFCI),这个部门的成员是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相辅相成的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hem.purdue.edu/jafc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nathan Amy Facility for Chemical Instrumentation&/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b18bae03b10ce6b31fcda15_b.jpg& data-rawwidth=&1936&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b18bae03b10ce6b31fcda15_r.jpg&&&/figure&&br&照片摄于2012年,拍得不清楚,以后有机会补新图吧。他们是一群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等精通各类技术的工作人员,继续细分有精通质谱仪(学校强项)、精通拉曼光谱仪、精通红外光谱仪等等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改造等方面工作的专家。除JAFCI之外,我们还有专门的Precision Machine Shop负责根据需求专门的进行各种材料和原件的制造、改装和加工,Scientific Glass Blowing Lab负责特殊玻璃仪器的吹制等等。这些专家不仅为整个化学系购买的各种科研用的仪器设备提供日常的训练教学、维护保养等工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各个实验室提出的不同需求,改造购买的仪器,或者从头开始设计制造新型仪器的各个部件,从而帮助各个课题组搭建满足自己特殊需求的仪器。这些实验室自行搭建的仪器,你可以看作是新型分析仪器的concept或者prototype,它们在未来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完全商业化的新的分析设备。而这些新型分析仪器背后的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理论建立等等,最初都是由各个课题组里的scientist提出的。&br&&br&以我们实验室为例,我们课题组是以非线性光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实验室,自行设计和搭建非线性光学显微镜系统等仪器。当有了一个设计思路之后,我们便会在光学防震桌上开始光路的搭建。我们可能会选择直接购买一些实用的部件,小到移动样品的motion controller,大到完整的光学显微镜系统,然后根据需求进行改装。没有办法直接购买的组件,我们会请求JACFI等系里的专家帮忙。我们将这些部件进行整合,在光学防震桌上实现我们最初的思路。之后在JAFCI的支持之下,我们完成各种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并且和数据采集的计算机进行连接,同时也要完成软件方面相应的开发,这就完成了整个仪器的设计和搭建了。所以如果你来到我们实验室,会发现光学防震桌上大大小小的平面镜、滤镜、光圈等等摆的非常复杂,其实这就是一个新型仪器的prototype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并不是撒手给一张设计图纸交给工程师,工程师便会帮我们实现的。我们也需要和这些工程师保持沟通,主动的参与到仪器以及仪器的各个部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中去,确保我们的想法能够得到准确的实施。相对的,工程师们在协助我们进行新型仪器的设计的时候,也会根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对于我们的整体实验方案的改进意见,在我们遇到困难、故障、bug的时候提供支持和解决思路等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br&&br&在有了这个prototype之后,下面主要工作便是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实验(我个人经常忽视这一步,然而这一步至关重要)采集数据,自行编写程序或者寻求其他数据科学家、电子工程师的帮助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公布我们的结果,向学界证明我们的新的分析方法首先是可行的,可以找到已经相对完善的其他分析手段(如拉曼、X射线衍射等)进行对比参照。其次是要证明我们的新方法对于解决实际的化学、生物、医学、制药等问题能够有切实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例如对于解决以往一直困扰制药公司的有效药物成分结晶程度的分析问题有重要帮助等。而于此同时,我们还会相应的开发新的数据分析和图像重建算法,进一步让我们的分析手段更加强大。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展开如申请新的科研经费、开始新的科研项目、寻找新的合作者、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等一系列活动,我们自己也会在手上这个prototype上不断尝试新的点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在同样一片区域同时进行多个科研项目,不断推进我们的信噪比、检测限、成像速度等等,让我们做的工作更加有竞争力和吸引力。&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ecf66fcb6d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ecf66fcb6d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546d58a2d585326dbb38e12ab673265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546d58a2d585326dbb38e12ab673265_r.jpg&&&/figure&由于经常有很多点子要尝试,我们也会同时在不同的系统上同时开发不同的功能,一些设备也是从一台机器上拔下来又插到另一台机器上去,很少能有线缆特别清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从来没有给我们的光路拍过照片,所以就不上图了。&br&&br&我们实验室目前有一个idea已经成功和公司进行合作实现了商业化,已经有成品的显微镜系统可以直接购买。这个过程我个人没有经历过,所以对于如何寻求这样的合作所知不多。从实验室光学防震桌上的prototype变成商业化的仪器,需要进行更多的开发、测试工作。用我比较熟悉的软件方面举例,在prototype上我们可以不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一个单独的LabView程序进行控制,然后用Matlab这样的随时可以改动源代码的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调整代码,我们也可以直接接触到所有能够修改的参数。但是这样的粗劣设计是没有办法直接拿去商业化的。在从prototype到商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用户界面的友好,首先软件需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能是碎片一般的一个独立的程序控制一个独立的元件,让用户自己琢磨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保证一般用户无需接触的部分对用户隐藏,一些核心的算法等内容不能让用户看见,用户不应当触碰到的光学元件或者电子元件也需要用工程方法隐藏保护起来,等等。但是这些细致繁琐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就不是scientists需要考虑的内容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5ae12aa693e8ea34860c_b.jpg& data-rawwidth=&1215&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5ae12aa693e8ea34860c_r.jpg&&&/figure&&br&这是分析仪器厂商Formulatrix官方网站的一个页面,这里显示的SONICC系统便是我们实验室课题的商业化成果。
谢邀。作为分析化学专业中天天编程和折腾电子设备,不碰化学药品,常常被人认为不算化学人的学渣来斗胆答一个,拒绝转载。 (好不容易有一个我能答的分析化学方面的问题了) 题主问题的简单版回答:是的。基本上的路线都是:scientist的idea,engineer来实…
这个问题也是有点隔行如隔山的。现在成熟的商业仪器,比如题主问到的 PCR 和 MS,还有NMR,FTIR,UV-vis 等等,基本都是企业在做制造、研发和改进,基础研究的实验室里要用买就行了。&br&但如果题主要追溯说这些仪器最早的起源,大多应该还是在基础研究实验室中,为了某种特定的实验目的,或者验证某个理论家提出的理论,手工搭出来的。事实上,现在很多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比如光谱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就仍旧自己搭仪器来实现特殊的需求,并且会将新搭建的仪器专门写成论文发表。仪器的零部件通常都是可以找到商业化的产品的,比如各种真空部件、电子电路、光学元件、光源、探测器等等。但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实验目的,研究人员需要将这些部件创新性地组合到一起,并且可能需要定制一些部件。小的定制可能可以直接在本地实验室中制作,比如打孔焊电路什么的;复杂一点的就用软件做出设计图,交付精工车间去制作。这些自己定制的实验装置,就经常是电线到处乱窜的样子(因为通常不需要考虑商业化中的紧凑化、外形设计、保护措施、用户交互等等,只要能用就行了)&br&【图片来自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novick.faculty.wesleyan.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ewart E. Novick&/a& 的实验室,气象光谱学标配,不过他这个真空室真够大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fbea6cf00bff86b0e344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fbea6cf00bff86b0e3446_r.jpg&&&/figure&&br&我自己的手活是很差的……只会打打孔。这算是我自己做的比较复杂的小东西了吧。你看我还不小心把 taper 折断在里面了,真是丢人。肯定是要被工科同学笑话的。其他部件基本都是买的,或者交车间去做的。我觉得一个实验室的手工能力可能是一个传统传承的问题,年代比较久、并且老板自己比较会动手的就会比较强。学生如果都是从小从玩具拆到汽车的,本身喜欢鼓捣新东西,也会给实验室带来更多的手工制作元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52c87a897cad124fe02a8adfdec576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AIP 的这本杂志就专门发表各种仪器装置,历史很悠久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citation.aip.org/content/aip/journal/rs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a& 你不要看它 IF 2.0 都不到,很多改变整个领域研究方式的重大进展都发在这上面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af29a683f951e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我们实验室人手一本的入门工具书,从认识各种材料和各种尺寸的钻头螺丝开始,切片打孔、真空系统、电路系统、光学系统……应有尽有。&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630ffb31cdc99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630ffb31cdc99c_r.jpg&&&/figure&所以每个做实验物理学的学生动手能力都是很强哒!上得厅堂下得厨房。&br&&br&比较有钱的大实验组有的时候会专门聘请工程师来负责实验室中的部件设计和定制。这种组比较壕,没钱的组通常就只能压榨可怜的 PHD 自己上了。&br&&br&实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区别可能在于,实验科学家啥都知道一点,但不精。实验科学家去设计仪器部件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工程上的制作难度和强度,更要做很多理论计算,比如计算设想中实验部件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流体力学性质等等,是否能够符合实验的需要。工程师应该会考虑到更专业更细节方面的事情吧,比如某个特定的形状到底怎么制作出来、保证精度啥的;电气工程师会考虑电子原件的各种特性曲线、响应、带宽、噪声什么的,实验科学家可能只要读懂部件的参数然后选合适的来用就可以了,不一定需要明白具体怎么实现这些参数。
这个问题也是有点隔行如隔山的。现在成熟的商业仪器,比如题主问到的 PCR 和 MS,还有NMR,FTIR,UV-vis 等等,基本都是企业在做制造、研发和改进,基础研究的实验室里要用买就行了。 但如果题主要追溯说这些仪器最早的起源,大多应该还是在基础研究实验室…
学术圈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山头,一个大老板带着一群人占领了某一个领域,然后共同捍卫集体利益,阻止一切其他人进入这个领域来分蛋糕。占住了山头才能有经费,有了经费才能买仪器,建实验室,招学生,甚至是收揽年轻的老师。于是有了更多成果,进一步巩固住了山头。&br&这些占住山头的教授,曾经牛逼过,确实也实打实地做过科研。但是后期转型成功,专门做公关,跑关系,招人才,最后形成自己的派系。所以这些大老板属于能下实验室做实验,能上饭桌去扯淡的人才。&br&这就是中国科研的现状了,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其实很不公平,因为单靠自己几乎很难搞出什么成果。但是这个体系对整个科研界来说也还算有效。本身科研就是一个很难真正去做价值判断的体系。必须有一些很懂科研又懂社会的人来把科研和社会需求链接在一起。这些“学术权威”存在的意义就是给科研成果定价,而他们如果只是单纯搞科研是没有足够的能力给成果做出评估和定价的。故而,转型成科研商人才能真正取得定价权。&br&扯了这么多就是想说,科研从来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一线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如同公司里的工程师,德高望重多年不下实验室的大老板是公司的老板。任何公司的老板对产品局部的了解都不可能比工程师要多,但是工程师只能是工程师,相当老板,要转型!而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人人都会的!&br&因此呢,科研体系虽不公平,但还算合理。至于韩春雨他当然很了不起!可是大家要知道,你所看到的每个学术大牛都有过类似的,在极度恶劣情况下做出重大成果的经历!否则的话,他们是没有资格站在那里的。换句话说,韩春雨在未来如果还想再有成就,还是需要转型的。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他的黄金期已经过了,如果不能及时拉起一支队伍,难以再有建树。&br&&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yan-wu-mu-8& class=&internal&&颜无暮&/a& 同学问我:“西方国家有这种现象吗?”&br&&br&正好我知道点东西,可以回答一下。事先声明,我没有在一流的大学呆过,所以见识究竟很局限,也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没有考证,所以以下答案仅供参考。&br&好了,开始&br&&br&直接回答吧,西方国家也是这样!学术圈就是这么玩儿的!&br&搞学术这种东西呢,其实是苦的!某个领域,全世界能懂一些的人不超过三百个,一个学术会议就一网打尽了。所以你搞得在厉害,说起来人家都不知道是啥。那种感觉也是非常寂寥的!那么世人能看到些什么呢?世人只能看到“诺贝尔奖”,再懂点行的人知道《自然》和《科学》这两个杂志,知道能发表在这两个杂志的成果就是牛逼!可是,可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杂志到底是如何选择发表文章的呢?要知道每天它们会受到成千上万的研究成果,跨越各个领域,如何决定谁的文章档次低,谁的文章档次高呢?&br&&br&于是,这里产生了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一套体系是专业内行评判,另一套体系则是商业外行评判。首先进行评判的是商业外行评判,这个评判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评判的依据不是科研的工作量是否足够,科研的难度是否很高,科研成果是否够专业。这个评判其实是编辑们进行的,依据就是这个成果有没有什么亮点。&br&&br&亮点呀,知道亮点是啥吗?亮点的核心就是&b&满足人类的贪欲。&/b&什么是人类的贪欲?取之不竭的能源;长生不老的生命;窥探宇宙的秘密;不劳而获的自动。大概就这么几个方面了。当然偶尔还会有对野生动物的关怀,但那个是少数。总之,拿出你的投稿,看看你的成果是否能有助于满足人类的贪欲。如果不能,对不起,科技含量再高也要说拜拜。这种筛选导致了科研工作者们,不得不给自己的论文编好故事。什么未来继续发展能够治愈癌症,什么将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量问题, 什么可能实现物质的瞬间移动...其实科研工作者都知道这些统统是扯淡,但是没办法,怎么样都要往大方向上来靠,否则绝无可能发表。&br&&br&商业评判完了,就是同行评判了。同行的评判比较有趣,要知道很多领域全世界也就几百个人,而这几百个人通常也就几十个方向,每年几次的学术会议基本上一网打尽。行内人搞的东西大同小异,一交流彼此就都知道对方搞的是什么了。然后,有趣的事就发生了。当你被选为审稿人以后,你会看到一篇论文,它是匿名的,但是,但是你只要通读一遍就已经知道这是谁写的了。请问,假如你知道这篇文章恰好是你的一个师弟写的,你会怎么办?&br&&br&所以在学术圈里,山头还是存在。只不过不至于像中国一样,审稿人受到稿件直接一个电话就打过去了:&br&“李教授啊,你们组是不是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了XXXX啊” &br&“对,我正在审阅。” &br&“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数据有些怪”&br&“奥,没法重新测呀,那行吧,还有啊图2可能有点儿小问题....”&br&&br&虽然没有那么露骨,但是看在大家认识的份上,略略方便一下的事还是常有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发表《自然》和《科学》的文章那么难的原因。要知道哈弗大学一个组每年在这两个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可能比整个中国还要多。原因呢,我就不再解释了。总之,如果中国人无法做到特别优秀或者跟圈内人合作,挂上认识人的名字,这个文章是很难会发出去的。&br&&br&现在呢,美国高校科研的评判标准也都是文章。可以想见,朋友多,面子广对发文章的重要性有多高。而那些以美国院士为首的顶级圈子,其实是没有几个人能挤进去的。&br&&br&最后呢,我还要再说一点。大家也许对科研一直都有误解。科研真的是吃青春饭的!世界上所有牛逼的科研成果,几乎都是专家从20岁到40岁之间搞出来的。当然,很多人一把年纪还能搞出很厉害的科研成果,但是对不起,那个呀一定是他的博士或手下的人搞出来的。实际上,在美国科研界里,为了争第一作者跟教授翻脸的博士多了去了。因为,做出一个牛逼的成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不是第一作者,那么就没法借此机会评上教授,申到项目,做大做强。而一旦以上条件不具备,那么未来的境况只能每况愈下。毕竟科研是要烧钱,烧时间,还要烧青春的活儿。&br&&br&总结一下吧,在科研圈里,年轻人有时间,灵感和态度但是没有人脉,经验和设备。老教授有名气,经验和设备,但是却没有时间,灵感和(好吧)态度。所以这种状态决定了无论那个国家,科研都会是老带新,山头式地发展。&br&&br&换而言之,无论哪个国家老教授,他们年轻时期越牛逼,影响越大,他们的成果就会被宣传的越多,学到的人也就越多。而学一个东西跟发现一个东西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其结果就是,学生在完成了一些学习以后,其实已经超越了老教授。那么老教授要如何自存?&br&&br&当然,西方国家的学术风气还是比我国要好些的。可是只要搞学术这种东西的性质还是这样,那么就不可能按照商业买卖的规则,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如果那样将不再会有人继续搞科研,谁愿意50岁了去跟20岁的人赛跑?&br&&br&再插几句吧,大家对科研真的误会很深!不要以为搞出一个大成果就可以靠专利一辈子吃喝不愁了。错!科研研究的都是超前三四十年的东西。这些成果是否重大是现在人说了算的,可它是否真的具有价值要等到三四十年才能知道!很多时候,当下的判断跟几十年后的现实是不相符合的。而且,就算有了专利,三四十年也基本上过期了。就算不过期,科学家也没那么多钱去每年交专利费。此外,如果申请专利那么就不能发表文章 &b&(已经有人指出可以先申请专利再发表文章,我确实是搞错了,应该是“发表文章就不能申请专利”。不过专利这一块我确实没搞过,谬误也留在这里,算是提醒大家,因为本人水平有限,这篇文章中还有无数类似错误,请大家擦亮眼睛。)&/b&,因为发表了的文章就意味着成果公开了。所以收专利费根本不可能。&br&&br&科研工作者唯一的收入就是工资和一些项目,项目经费原则上是不能给自己用的。但商业合作项目是能挣钱的,只是商业合作项目研究的必然是当下的问题,没有超前三四十年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着做这些项目对评教授和科研上的实质进步并无益处。如果这种项目做多了必然真正有科研价值的项目就会做得少,那么就会影响到教授们的科研地位。如果没有了相应的学术地位,那么也不可能有太多商业项目。但是,一个悖论在于,往往越是容易取得学术突破的领域,越是鲜有人问津,越是没有啥商业项目可做。所以有些时候,某一新领域的开山鼻祖,成为大牛后,一旦该领域的应用没有跟上,也就再无风光。&br&&br&那么科研工作者们岂不是很悲催?&br&&br&其实也不完全是,各国的科研工作者的薪水都是中产以上,而且旱涝保收。此外科研工作者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加轻松地“青史留名”。像牛顿,法拉第,安培这样,直接把物理单位跟名字挂钩的情况在科研界非常之多。所以只要人类文明没有崩溃,这些名字就会一直出现在相应的课本和总述里。相比而言,要在政治领域或经济领域做到“名垂青史”,其难度比科研就不知道多了多少。所以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一流科研者能挣到三流商人的钱,一流商人能得到三流科研者对后世的知名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工作也不过是人们的一种选择罢了。到底是注重现世富足还是后世之名,总之不可能事实都是你的。&br&&br&———————————————————————————————————————————&br&谈了科研工作的性质和实际收入,下面的东西更加荒诞,大家权做娱乐了。&br&&br&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并不知道科研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也并不充分地知道科研工作的好处(后世之名,旱涝保收)和坏处(无法大富大贵,工作一直很苦,不被人理解)。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经过权衡对比就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父母觉得有面子,从小教育科学家很伟大)踏上了科研之路。而随着投入地增加,自己就越来越难以回头。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自己很无奈。&br&&br&前文说过了科研是一个山头状态,山头的意思是,假如你不跟这个山头的人建立联系,几乎没有可能分得一分一毫的利益。当然任何情况总有例外,逆天改名的存在肯定是有,但那个是极其少数和特殊的。对于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本,硕,博是否能够早早进入某个名门正派是关系到未来成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好的出身未必能有很大的成就,但出身不好基本上意味着没有可能在科研上有所作为。&br&&br&好的出身包括了什么呢?首先,你的本科必须足够好,而且必须是保研而不是考研的。因为保研者无需花费一年或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去准备哪些无关科研的考研考试,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直接在实验室开始工作。最后呢,博士最好也是直博,否则博士入学考试也会分心。&br&有了这样的背景,假如恰好跟对了导师,那么大学毕业后四到五年可以博士毕业,再加上两年海外留学的博士后经历,发表几篇上档次的文章,30岁之前就可以评上副教授,再顺利一些35岁左右就能评上教授。一旦35岁能评上教授,那么就具备了建立山头的基本要求,前途一片光明。&br&&br&故而,考研的同学们,尤其是二本考一本研的同学们,如果想要搞科研真的已经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在于,别小看保研直博的同学,他们未必就都不努力,很多这样的同学可能早早就确定了自己科研的道路,干得比谁都卖力。也就是说,如果如今你的本科不幸落在了二本,那么基本上你已经不再具备成为一流科研大牛的资格了。&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韩春雨&/a&的本科(河北师范大学学士)也不怎么好,不过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本科了。考虑到本科教育的水涨船高,今天假如不是211或985的同学去搞科研,注定一条无比坎坷的路,科研领域的等级森严足以压得你喘不过气来。&br&&br&既然科研是这么一种有派系,有垄断,有等级的地方,那么可想而知,有人想要绕过等级谋求发展自然也会有一些非常的手段。所以桃色新闻其实也是很多的。在中国,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极其不完善,再加上高科研的女性本来就少,所以有些时候,莫名地就有一些女博士,女硕士连实验室都不用去就可以毕业的情况发生。再扩展一下,更有年轻的女老师,莫名拿下大项目,发表大文章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外行人是看不明白的,因为外行人对某个特别领域不够了解,因而对于到底哪些工作是一个女性科研工作者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独立完成的事情完全没有概念。换而言之,只有圈内的人才能看明白。每当这种反常的事情发生以后,圈内的人往往都心照不宣,私下里也会议论一下,但也不愿意让外人看了笑话,毕竟自己的文章和项目搞不准哪一天落到人家手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br&&br&我提到,科研工作者无法大富大贵,所以万万跟他们经商从政的同学一比就会无比失落。再加上工作其实一直都是很寂寥的状态,有不少人心理失衡,会变得,那个,十分好色!&br&&br&作为导师,给学生毕业论文挑刺,不让其毕业的权利还是有的。作为学生要反抗,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多,一者是放弃拿到学位,二者是把事情闹大,三者是换个导师。看似有三个选择,其实没有一个对自己真正有利。放弃学位暂且不说,换导师这种事是非常难的,同学院的教授肯定知道谁谁谁是王八蛋还骚扰自己学生,但是犯不着为了你去跟他撕破脸。一旦接受了你,那就是没得谈要彻底对立的节奏,谁都不愿意给自己惹事。至于把事情闹大更加是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当下的舆论极其不稳定,受害者反被诬陷为施害者的事比比皆是。中国大众总是抱着“一个巴掌拍不响”和“人家都没事,怎么就你有事”的态度看问题。就算最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基本上你的名声也毁掉了,后面不会有人再把惹过麻烦的人收下,能否毕业又是未知之数。&br&&br&所以被骚扰的女学生,往往只能把眼一闭,咬一咬牙忍上几年,就当自己被“狗”×了。除了女生被骚扰,其实男生也有被骚扰的,当然这种事情在中国的观念里来看可能不是什么大事儿。画面太美不敢看啊!&br&&br&在这一方面,美国确实会做得比较好。在美国,女下属(学生)只要起诉男上司(教授),那么只要两人有过关系,法律几乎毫无例外支持女下属,无论是否是女下属勾引的男上司。这个法律就是为了保证女性的利益,因为强势的一方洁身自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一般教授不敢跟女学生有任何暧昧不清,这牵扯到他下半辈子的职业生涯。但是呢,有些时候,因为是外国女生,大概也不敢声张,所以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br&&br&有权利就会滋生腐败,可是学术这种东西如果不给教授审议评判的权利,那么又没人能审议得了。如何解决学术的山头派系问题,如何用一个好的机制让学术界的新人不被打压,出身不被歧视是各国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学术圈里的事依然还会如此。&br&&br&再次强调一下,我所说的桃色事件都是道听途说,权算娱乐。大家不要认为所有的教授都有这种癖好。其实愿意一直搞学术的人,大都真的是不怎么贪财好色的。当然任何群体总是有败类的!写出这些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尤其是样貌好些的女生,在选导师前一定先去好好打听一下。摊上这种事,就算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实质上吃什么亏,也够人恶心半辈子了。&br&&br&至于普通本科就不要搞科研的结论,这确实是我当下的一个结论,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br&&br&等赞超过2k之后,我还会再更新一些东西。&br&&br&再插几句,本人有过科研的经历(惭愧得很,二三流水平),但是毕竟是只能看到冰山一角。文中有多东西也都是自己根据所知想象出的。以科研的态度来说,&b&无实验,无数据,无文献&/b&,所以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此也恳请大家&b&仅仅把这些当作一种娱乐&/b&。科研圈到底怎么样,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体会或严肃认真的调查来下结论。我的这些废话,最多就是提供一个视角。&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下面再谈一个问题,也是比较严肃的一个问题。&br&&br&&b&到底是谁规定了科研的方向?&/b&&br&很多非科研人士认为,科学家大概是那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向,然后不问世事,一心一意寻求突破,推动人类进步的伟人。这种科学家的状态曾经存在过,也就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那个时候受过教育的几乎只有贵族,而贵族无需担心温饱。于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儿干的外国人”(引用名言)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各种各样癖好中去,这些癖好除了各种奢侈和挥霍,也包括科学研究。因此早些年的科学家很多都是贵族出身,因为他们从事科研的经费完全来自于他们自己,所以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那个时代,整个世界的科学大厦才刚刚开始打地基,所以只要稍微用些心就能开创一个领域。&br&&br&而时至今日,完全不同了!今天的科研工作再也不是随便搭个小作坊,凭着兴趣略略搞一下就能出成果的了(列文虎克)。如今的科研,硬件上要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上要有各种复杂的科研软件来支持。此外,除了实打实地做实验,在开展项目前,需要大量阅读已有的文献来确认你的实验方法还未有人用过。而阅读已有文献不是简简单单地泛读,很多时候需要把里面所有的细节都吃透。尤其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式,绝不是数学物理好就能理所应当搞明白的。这些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已经不是个人能够给予的,甚至不是一个小公司能够供养的。很多项目需要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持续的投入,才可能进行。&br&&br&既然国家是最重要的金主,那么问题的答案就是,&b&国家&/b&!即是说,&b&国家规定了科研的方向。&/b&&br&&br&那么我们再回头想一想,国家真正在乎的又是什么呢?造福整个人类?&br&&br&NO,国家的核心利益是让这个国家在竞争中胜出!这才是国家最大的需求,那么与之相对应,国家所主导的科研也是以此为主要目的的。换一种表述,&b&科研是为政治服务的&/b&。&br&&br&这样表示也许大家还是会觉得没什么,我再换一种表述,当前科研的状况就是&b&文科生来指挥理科生做项目。&/b&&br&&br&这种状态的坏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得不浪费大量的科研资金,去做一些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科研工作。&br&&br&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早些年的“物联网”,那是国家总理温家宝明确支持的一个科研方向。结果国家自上而下,所有的基金项目都疯狂地往“物联网”上靠,结果生产了一大堆论文,却没有什么实际价值。&br&&br&我前面提到的《自然》《科学》判定文章的外行商业评审也是一种文科生指挥理科生的方式。世界上大笔的科研经费都浪费在了一些看似吸引眼球,但其实完全无法实现的科研项目上。如果在考虑世界各国在军事和国家安全层面上的科研封锁,每年各国重复研究的项目又不知要挥霍多少资源。&br&&br&虽然我无法想到更好的办法,但是科研上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触目惊心。无论中美,一个教授发表了几篇文章,做完一个项目,然后就把组建的工程或仪器拆掉或闲置十几年都是常有的事。几十万的仪器,放在那里无人问津也是非常正常的。&br&&br&科研从解决实际问题慢慢变成了编造故事,由推动人类进步逐渐成为了政治博弈工具。总之,当前的科研体系确实是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现实当中反应出来,那就是中国的崛起。&br&&br&中国的崛起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所谓人口红利。当然如果考量到大清朝四亿多人口所占世界人口比例其实比当前中国人口所占世界比例要高。那么人口红利似乎也不完全是决定因素。非说全部归功于我党的伟大功绩,这个可能也有些夸大其词。目前还有一种说法,我比较认同,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停滞了!&br&&br&当然停滞,并不意味着毫无建树,只是说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如以往那么强劲了。正因如此,中国才有可能,有机会追赶欧美。否则按照正常的推演,先进的经济更利于先进的科技,而先进的科技又能极大推动经济。在这样的正向循环下,中国很难有可能缩小与欧美的差距。&br&&br&可那么问题就出在了“先进的科技又能极大推动经济”上面。为啥这几十年这一条好像疲软了呢?&br&&br&这其实无形地反映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科研和实际应用的全面脱节!&br&&br&克强总理说过,“&b&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b&” 想一想,中国每年成千上万的博士生,那么多的教授,院士,难道真的是这些人差劲到连一个生产“&b&圆珠笔头上的‘圆珠’&/b&”的生产线都搞不定吗?错!他们的能力绰绰有余,问题是,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发表优质论文,从而无法据此建立山头,所以他们&b&宁可花掉几百万去研究一种早就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治疗癌症的药物&/b&,也不愿花一丁点时间去研究这些真正实实在在的需求。&br&&br&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西方也一样。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高冷,越来越偏离现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可是公司却完全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这些做了十多年科研工作的人,当离开科研圈子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多年研究的东西必须要全部扔掉,没有任何积累下来的优势。(除了学习能力)&br&&br&其实中国的科研体系是全面学习美国的。而这个体系似乎已经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新的评判标准,让科研工作者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应有的尊重过上体面的生活是未来需要解决地大问题。没有一个体系是可以一直都完美的,科研体系也已经越来越缺少活力了。但科研体系的创新和改革究竟何时发生,我依然不清楚。可是如果还是以论文来论英雄,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那么其活力会越来越低,对经济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少。&br&&br&所以我们当前需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把科研人才真正的潜能激发出来。但究竟如何去做,我真的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我对当下的状态也保持着谦卑,毕竟它是目前来看最合理的。&br&&br&当然,我的见识非常浅薄,毕竟只是管中窥豹。到底全局是否如此,还要专业人士来调研,统计,分析。&br&——————————————————————————————————————————&br&前文中说了一句话“&b&宁可花掉几百万去研究一种早就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治疗癌症的药物&/b&”&br&&br&这句话可以展开来说一下。&br&&br&真实的场景是这样的:一群顶级的学术专家建立了一个山头后,发现了一个无法攻破的难题。而这个难题如果不被攻破,那么这个领域就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取得下一步的发展。举例说,比如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被发明出来,实验室观察其效果非常好。但是这个药物有个问题,就是它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而这一点成为了一个硬伤。研究这种药物的大牛可能有四五个,大牛们又有一大堆弟子,正在迫切地渴望着发文章。于是大量的文章涌现出来,该药物对乳腺癌的损害研究,该药物对膀胱癌的研究,该药物快速合成的研究,该药物与某其他药物交叉治疗的研究....所有的大牛和他们的弟子们都知道当前最重要地是把该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消除,如果这一点没有达到,那么这个药物没有任何前景,可以说是死路一条。但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大牛们轻巧地避开这个问题,或者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来回应,比如该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该药物对肺的毒副作用....然后呢,一大票研究该药物的博士,硕士被培养出来。一大堆的文章被发表出来,但不幸的是,这个科研方向根本就是一条死路。&br&&br&这就是我所说的“&b&科研上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触目惊心&/b&”。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这种“&b&僵尸课题&/b&”我并不知道,我只是亲身见过几个。这就是利益集团形成之后,大家都会把保持利益作为首要目的而非解决问题。这也即是当下科研体系问题的一个反应。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前期对某个领域不够了解,结果被忽悠上了一条科研死路,然后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绕开关键点,以求毕业。幸运的人在该领域尚有大量资金的时候,捞足了本钱。不顺利者,陷入了极度无奈和压抑地境地。&br&&br&所以各位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一定擦亮眼睛,科研方向其实比导师的名头还重要。所有的教授都会告诉你他们研究的东西多么多么有价值,多么多么有前景。但是你一定要读一读文献,先看看卡住这些东西发展的难点究竟是什么,这些难点到底有没有可能被克服。如果没有,不要贸然选择这一方向,否则日子可能会难过地很。&br&&br&不过呢,若非对某一领域十分了解谁又能看得清呢?所以呀,无论再小心,被引上死路的人还是少不了的呀。&br&&br&———————————————————————————————————————————&br&再谈谈中国这些年科研的大发展吧!&br&&br&既然说了科研是山头体系,搞研究不如拜大佬。那么中国这些年学术上的大发展其实也是如此。诚然,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可是不进入他人的体系几乎不可能有一流的文章。08年经济危机,导致很多美国的科研经费被消减,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投入了一大笔钱在科研上。于是,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国的教授们,用自己的经费不远万里跑到外国的实验室给外国的教授打工。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啊!&br&&br&外国的教授对这么一群不用发钱还工作勤奋,并且素质很高的中国访问学者表示极大的欢迎。有了这些访问学者,教授们纷纷表示,他们近几年不再招收博士生了,因为博士生还要发工资。囧Z&br&&br&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外国教授终于被我们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大无畏西天取经精神所感动。终于在文章上署下了中国人的名字。&br&&br&真的好心酸呀!为了进入山头,中国学者真的被逼得好惨!有很多教授表示,其实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的工作态度,甚至我们的水平都不输于这些美国人。但是没办法呀!不这样人家就不带你玩!我国的科研评判就只看这些外国的期刊,被逼的,都是被逼的。&br&&br&我的见识浅薄,总觉得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有些不对劲。但不管怎么说凭借这种精神,他们到底略略进入了山头,至于这是否有用我就说不上了。也许这是建立国际山头的第一步吧——总是要在人家的体制里玩转了,才有可能自创一派吧。&br&&br&——————————————————————————————————————————&br&&br&再谈一下中国科研的特色吧。&br&&br&中国科研跟美国科研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因素。在中国如果不挂上一个院长,书记的头衔儿,项目是不好申请的。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学院院长的职责是向各个教授要钱,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干。囧&br&&br&因此你到中国的大学里一看,院长,校长往往科研水平最高,发表论文也最多。但你真的跟这些人接触一下就发现,这帮人整天忙着开这个会那个会,甚至都没时间下实验室,那些论文嘛,显然不是他们写的,即便很多他们是第一作者。&br&&br&官僚科研可能是中国科研界最大的毒瘤。尽管科研大牛们可以通过“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院士”的头衔绕开行政权力体系,自搞一套。但这些人实属少数,无数的老师都只能默默帮院长发文章. 我曾听说一个院长嚣张地跟手下的老师说:“今后你所有的文章都要署我的名,否则你看你还想不想在这个学院混了。” 然后呢这个家伙用了两年就攒够了文章,评上了教授。&br&&br&这一点跟美国大不相同,美国的山头固然存在,好歹是大牛靠本事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山头还可以用这条权利路径来建立起来,而这些依托权利成为山头抗把子的人,内心深处对科研其实无比鄙夷。他们对科研的危害才是最大的。&br&&br&此外,那些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人,最终不得不在各式各样的会议中消磨棱角。在中国一个山头建立之时,往往就是扛把子再也不做科研时。因为想做也没时间了!可是难题就在于,不当官没有经费,当了官没有时间。最终大家还是去当官,因为经费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br&&br&中国科研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学生比较傻!其实在美国,大家对教授也是尊敬的,但没有人会觉得读了博士,搞了科研你就高人一等。恰恰相反,美国人看来都是那些聪明而怪异的人才会去搞科研,心智正常的人都去经商了!因此,学生进入科研圈的时候往往是真的就是喜欢某个领域,也从来没有“老子光宗耀祖了,老子高人一等啦”的优越感。&br&&br&相反,中国的学生就比较可爱了。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要多多读书。一旦考上研或者读了博,一家人都莫名其妙地有了优越感。父母跟亲戚说话的腰板儿都更直了。&br&&br&而进入科研界的这些学生,大都对科研一脸懵逼。什么都不知道,就是莫名地觉得自己从此命运就翻盘啦。呵呵。&br&&br&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了,怀着对科研的无比热忱,怀着对远大前程的无比信心,祖国的大好青年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不仅做实验甚至还帮导师看小孩儿,那真是上进啊。&br&&br&接下来呢,等到博士毕业,突然发现自己除了一个土博士的文凭啥都没有了。班里那些一毕业就工作的人都已经付了首付,娶了老婆。而你快三十了却除了继续做博士后似乎再无更好出路。去找工作发现,卧槽我搞了五六年的研究完全都用不上啊。(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而且忒超前)&br&&br&接下来的版本有三个,一个是学生跟对了人得以传承衣钵,在科研界如鱼得水。我见过的某个大哥三十一岁已经是某985高校的正教授,博导,开始带博士了。&br&&br&另一个版本是,没有跟对人,科研上没有太多建树,半死不活地做博士后,期望遇到合适的老板能搞出点东西。业内称这种人为“老千”。也就是千年博士后!老千可能不仅在中国做博士后也去外国做,许多年后阴差阳错地找到一个机会,就在二流的大学里安定下来。我认识一个老千,做了五年博士后,挺帅的一个大哥,才三十多岁头顶就已经秃了。老板对博士后从来不客气,就是往死里用的。博士后们则为了那点可能转正的机会,耀出千分光,万分热。而这样的坚持不知道还要多少年!&br&&br&第三个版本是,老子不干了,转行!从头再来,然后多年研究的东西就丢在一边了。这个种人算是有蛮有魄力的,不过多年的科研工作大部分算是白做了。&br&&br&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最有趣的还是父母的态度。从一开始觉得高人一头,到后来唉声叹气。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娶妻生子其乐融融,真心感觉自己的孩子好惨。但有不能输了气势,因此腰板还是挺得直,“我孩子是博士。”&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snowyheart2015& class=&internal&&Hyacinthus Tom&/a&在评论里说:&br&“&b&二本,我想打破答主的结论:二本无法成为一流科研者。”&/b&&br&&br&&br&我很喜欢这份志气,但是规劝一句,如果情况真的不顺利请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去赌。输掉当初一句话是小,让自己深陷泥潭是大。&br&&br&我见过太多苦逼的科研狗。无知的家长乐观地以为万事OK,而自己发现情况不妙,从头来过前期投入都报废,继续前行根本看不到出口,进退维谷又被工作压得要死要活。唉!怎一个惨字了得。&br&&br&——————————————————————————————————
学术圈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山头,一个大老板带着一群人占领了某一个领域,然后共同捍卫集体利益,阻止一切其他人进入这个领域来分蛋糕。占住了山头才能有经费,有了经费才能买仪器,建实验室,招学生,甚至是收揽年轻的老师。于是有了更多成果,进一步巩固住了…
不蟹&br&&br&都是分析化学领域一流的课题组:&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onathan_Sweed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nathan Sweedler&/a&(伊利诺伊大学)&/p&&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s.illinois.edu/sweed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weedler Group Home&/a&&/p&&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uta.edu/profiles/daniel-armstro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niel W. Armstrong&/a& (德州阿灵顿大学)&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uta.edu/chemistry/faculty/directory/Armstrong.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a&&/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hemistry.nd.edu/people/norman-dovich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rman Dovichi&/a&(圣母大学)&/p&&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hemistry.nd.edu/people/norman-dovich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rman Dovichi // People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Biochemistry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a&&/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hem.umn.edu/groups/hayn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isty L. Haynes&/a&(美国明尼苏达大学)&/p&&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hem.umn.edu/groups/hayn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ynes Research Group&/a&&/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sa.umich.edu/vgn-ext-templating/v/index.jsp%3Fvgnextoid%3Dbac0410VgnVCMb1d38dRCRD%26vgnextchannel%3D0e11a169a43df310VgnVCMb1d38dRCRD%26vgnextfmt%3Ddetai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bert T. Kennedy&/a&(密歇根大学)&/p&&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anonlaw.cua.edu/faculty/kennedy.cf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anonlaw.cua.edu/facult&/span&&span class=&invisible&&y/kennedy.cf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hem.ucr.edu/faculty.html%3Fid%3D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ynthia K. Larive&/a&(加利福尼亚大学)&/p&&p&课题组网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hem.ucr.edu/faculty.html%3Fid%3D1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hem.ucr.edu/faculty.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ml?id=1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me.unc.edu/index.php/component/comprofiler/userprofile/fslig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 good ide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