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债务周期性国企 债务违约怎么影响经济前景

行业周期、市场化进程与债务期限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行业周期、市场化进程与债务期限选择
【摘要】:公司财务和产业组织理论的交叉融合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对行业周期、市场化进程与债务期限选择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多种计量模型检验后发现: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更低;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在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成长期行业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越显著。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情况下,相比于衰退期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行业的债务期限越长;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的长期债务比例和长期借款比例越低。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嵌入市场化进程后行业效应如何影响债务期限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行业周期在债务融资决策中的机理和重要性,以及转型经济时期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F062.9;F22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蒲,孙爱英;[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郭鹏飞,孙培源;[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陆正飞,辛宇;[J];会计研究;199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晓婷;;[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支晓强,童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赵黎明,黄卫华;[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吴允锋,郗英;[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朱乃平;孔玉生;;[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赵海龙;赵海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张凌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李锦望,张世强;[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吕长江;金超;陈英;;[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童勇;[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慧辉;;[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周建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江伟;肖珉;;[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韩亮亮;姚海鑫;;[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朱小平;叶友;;[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江伟;肖珉;;[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海龙;;[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赵晶;侯建仁;郭文新;曾勇;;[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卿;贾怀京;;[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利光;刘丹;;[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义超;[D];浙江大学;2001年
晏艳阳;[D];中南大学;2001年
刘亚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王满四;[D];浙江大学;2003年
李丹;[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姚琼;[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沈维涛;[D];厦门大学;2003年
衣龙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陈雪松;[D];天津大学;2004年
李元春;[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黎明;[D];暨南大学;2001年
朱冬琴;[D];苏州大学;2001年
徐永强;[D];湖南大学;2001年
邢精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廖振宇;[D];湖南大学;2002年
李源;[D];暨南大学;2002年
邱冬阳;[D];重庆大学;2002年
甘慧华;[D];浙江大学;2002年
雷宇;[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夏文;[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从来,袁静;[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王娟,杨凤林;[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赵蒲,孙爱英;[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童光荣;胡耀亭;肖作平;;[J];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王皓,赵俊;[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俞乔;[J];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吴世农;[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黄少安,张岗;[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郭鹏飞,孙培源;[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赵蒲,孙爱英;[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玉德;李挺伟;洪金明;;[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顾乃华;;[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6期
彭艺;李静;;[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方军雄;;[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J];价格与市场;2011年08期
冯吉瑜;;[J];汽车零部件;2010年05期
;[J];上海建设论苑;1997年06期
蔡全胜;;[J];中国物业管理;2011年07期
刘金石;王贵;;[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陈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圆圆;李开新;周建;;[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燕强;;[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原玉廷;杨素青;;[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夏文汇;;[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李艳辉;陈震;;[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蒋德权;沈永健;;[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江会;唐东波;;[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崔秀梅;;[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原玉廷;杨素青;;[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曾庆生;;[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陆新之;[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金山;[N];南方日报;2010年
林妍;[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盖东海;[N];消费日报;2007年
陈一舟;[N];中国工业报;2008年
媒体评论员
陈一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王纯朴;[N];兰州日报;2008年
董实;[N];秦皇岛日报;2005年
见习记者 田晶 夏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征兵;[D];中南大学;2006年
谢洪军;[D];重庆大学;2007年
郑强国;[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陈邦强;[D];重庆大学;2008年
王清宪;[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马奎;[D];武汉大学;2002年
肖成民;[D];吉林大学;2008年
雷宏;[D];厦门大学;2006年
卢二坡;[D];厦门大学;2007年
许海东;[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丽梅;[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郭孝伟;[D];海南大学;2012年
石磊;[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李玉双;[D];湖南大学;2009年
杨芸;[D];苏州大学;2012年
刘影;[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刘立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房慧欣;[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周平;[D];苏州大学;2008年
侯磊;[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企业去杠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去杠杆一般要经历 6-7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一般需要一个经济逐步复苏的周期。只有经济较好地复苏,企业盈利明显上升,企业将部分盈利用于偿还债务,杠杆率才会逐步下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是中长期的,减税也需要累积许多年才能看到一定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企业去杠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去杠杆一般要经历&6-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一般需要一个经济逐步复苏的周期。只有经济较好地复苏,企业盈利明显上升,企业将部分盈利用于偿还债务,杠杆率才会逐步下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是中长期的,减税也需要累积许多年才能看到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债转股”、清理“僵尸企业”等方法可能在短中期内看到效果,但效果是否显著取决于各类改革的力度和部门间的协调
1.56 0.12%
0.05 0.33%
0.0037 0.5%
60.52 2.17%
34.12 0.15%
87.91 1.15%
189.57 1.56%
58.60 0.79%
| &网络社会征信网 |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9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沪)字第1805号
Copyright:
Torch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客服热线:021-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622511/'+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622511/'+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人与机器-Ray Dalio的经济学理念
浏览/回复2328/16
“有史以来最美妙的去杠杆化”,这是Ray&Dalio对如今的美国经济的描述。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在经历降低债务占收入比的必要过程,他认为美国的领导人们做的很棒,他们在债务重组的痛苦进程中注入流动性来维持需求增长,而相比之下欧洲的去杠杆化进程是“丑陋的”。&&&&&&&&&&&&&&&&&&&&&&&&&&&Dalio的观点需要认真对待。在金融危机前他就认为世界债务负担过重,需要削减,并在此基础上赚的了丰厚利润。仅去年,他的Bridgewater&Pure&Alpha&fund&为投资者们赚了138亿美元,使得该基金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总收益达到358亿美元,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支对冲基金,包括此前的纪录保持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现年62岁的Dalio在其他方面同样追随索罗斯的脚步。索罗斯曾经出版过数本关于其理论的书,还曾资助机构来让主流经济学家认真对待替代性的观点。Dalio同样也在试图提高公众对经济运行的认识。Dalio有影响力的粉丝的数量不断增加,前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称Dalio的经济模型“并不非常符合正统理论,但让他对经济状况有了很好的理解。”&&&&&&&&&&&&&&&&&&&&与索罗斯将其理论归功于自己的老师波普尔不同,Dalio表示其理念完全是对自己交易员生涯的思考和经济史研究的产物。他很少读经济学理论(尽管他在文章中引用过明斯基的观点),但对历史上的经济剧变(例如美国大萧条,战后的英国和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胀)做过深入分析。他甚至自己模拟成那些时期的投资者,他阅读当时每天的报纸,收集数据并实时“交易”。&&&&&&&&&&&&&&&&&&&&在1980年代早期,Dalio开始写下指导自己投资的规律。他随后会根据这些规律在预测实际情况时的准确度来修改这些规律。这一过程如今已被程序化,因此数十条类似的决策规律的组合被适用于Bridgewater所投资的约100种资产种类。举个例子,这些规律让他在去年同时持有政府债券和黄金,因为他认为在去杠杆化进程所处的阶段,这两种资产会同时上涨。他是对的。&&&&&&&&&&&&&&&&&&&&被Dalio描述为自己经济学理念“不变和普适”的核心都包含在一份20页的题为“理解框架(Template&for&Understanding)的文章里,他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不久写了这篇文章,并在近期对其做了修改。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是:“经济就像是座机器。”这座机器可能看起来复杂,但他坚称认为是相对简单的,即使“并非很好理解”。Dalio是从下至上(bottom&up)来构建其宏观经济模型的,通过聚焦于构成这座机器组建的单个交易的方式。他表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对供给以及最重要的需求的个体组成部分给予足够关注。为了能够合理的理解需求,投资者们必须了解这些需求是买家自己出钱支撑的,还是从别人那借钱支撑的。&&&&&&&&&&&&&&&&&&&&Bridgewater花费大量努力收集债市和股市的数据,并且理解这些数据如何影响诸如一家银行或一个参与者集合(例如次贷借款人)的需求。Bridgewater通过计算需要再融资的债务总量和时间以及测试那些债务的潜在买家和购买能力来预测欧元区债务危机;沃克尔用“惊人”来形容Dalio工作的细致程度,并承认有些时候“他甚至比美联储动用更多的人力,生产更多的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类信贷周期处于Dalio经济学模型的核心:通常持续5-8年的商业周期以及能够持续50-70年的长期(长波)债务周期。一个商业周期通常以衰退终结,因为央行提高利率,减少了借贷和需求。债务周期则以去杠杆化为终结,因为“有能力的资本提供方和/或资本接收方(借款人和股却出售者)的匮乏局面无法被央行改变资金成本的举措所修正。”商业周期发生的频率高,被人们理解的很好,政策制定者们也相当习惯于处理这种周期。而人们可能一生在一个国家只会经历一个债务周期,人们对这种周期的理解很差,政策制定者们经常错误的处理这种周期。&&&&&&&&&&&&&&&&&&&&央行可以再度降低利率来结束常规的经济衰退。但要结束去杠杆化困难的多。据Dalio,终结去杠杆化通常需要组合拳,包括债务重组和减记、财政紧缩、财务从富人向穷人转移以及印钱。而一场“美妙的去杠杆化”正是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来维持经济增速高于名义利率(美妙是相对旁观者来说的:Dalio预计未来15年的美国GDP平均增速仅2%)。&&&&&&&&&&&&&&&&&&&&印钱太少的结果就是一场丑陋的、通缩式的去杠杆化(看看希腊);印钱太多的结果就是通缩变成通胀,比如魏玛时期的德国。尽管Dalio表示他害怕这种观点被误解成“大量印钱吧,一切都会变好的。”他表示“一切去杠杆化都以大量印钱来终结。但必须与其他政策配合。”&&&&&&&&&&&&&&&&&&&&Dalio承认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错的;事实上,他将其成功的很大部分原因归因于对坏投资风险的控制。而未来几年可能将成为一个严肃的测试,测试经济这座机器是够如他所言的那么简单。目前,他对未来较为乐观,因为欧洲央行近期的印钱行动。尽管他仍然预期除了希腊之外,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也将发生债务重组,但他表示:“经济混乱的风险已经减少了,我们如今正在平静下来。”希望他这次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戴利奥.雷(徐治彪译)&&&&&&&作者完成于&&&&更新于2012年&&&&&&&&&&&&&&&经济的运行如同机器的运行,而且本质上来说是经济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机器,然而并不总是非常好理解。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经济这台机器是怎么运作的,跟传统的经济学家们描述的不一样,你需要自己加以判断并吸收利用。下面跟跟随我描述这座简单的经济机器。我相信如果你耐心的读完,你会更好的理解经济的运行。&&&&&&&&&&&&&&&经济如何运行:“基于交易的理解方法”&&&&&&&经济是大量交易的总和,而每个交易都很简单。交易包括买方和卖方,买方支付货币(或者信贷)给卖方以换取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交换同一种商品,这就构成了市场,例如:小麦的市场包含了各种持有不同目的的买方和卖方,他们进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种交易的市场便组成了经济。因此,现实中难以理解看似复杂的经济,其实仅仅是大量的简单的交易组合在一起而已。&&&&&&&对于一个市场(或者对于经济),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货币以及信贷的总额、所卖商品的数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经济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说,既然任何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等于所有买方花费的支出(total&$)除以卖出的总产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预测商品的价格,你只需要预测出总支出($)以及总产量(Q)。然而,每一个市场有都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并且这些买方和卖方交易的动机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买卖动机总是很好理解,这样考虑理解经济就变得不那么困难。可以用下面的一个简单图表来说明。这种解释经济的视角比传统的解释方式要更容易理解,传统的解释视角是基于商品的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弹性。&&&&&&&不支持接动态链接http://s11.sinaimg.cn/middle/a18da4e14bde1eb9
这种经济框架你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是:支出($)来自两种方式——货币(money)或者信贷(credit)。例如,你到商店去买东西,你可以付钱或者用信贷卡付款。如果你用信贷卡付账,你就创造了延期支付的信贷(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立即产生信贷,传统的关于货币的流速,名义GDP,绕来绕去,容易让人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若直接付现金,则没有创造信贷。&&&&&&&&&&&&&&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市场、不同类型的买方卖方以及不同的支付方式构成了经济。为了方便,我们把他们分组以便概况经济运行框架:&&&&&&&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价格变化都来自:1)货币以及信贷总量的变化(total&$)2)所卖产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数量的变化(Q),其中前者($)的变化比后者(Q)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要大,因为改变货币以及信贷的供应相对其他来说显然要容易得多。&&&&&&&简化分析,把买方分几大类: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包括家庭和企业,无论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部门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同样花钱在商品或者服务上)和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唯一能够创造货币并且用之于购买金融资产。&&&&&&&与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相比,货币以及信贷更容易由于供求关系而增加或者减少,因此有了经济和价格的周期。
资本体系(The&capitalist&system)&&&&&&&&&&&&&&经济的参与者买卖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并且支付货币或者信贷。在资本体系里,这种交换是自由发生的,在这个自由的市场中,买卖可以基于各自利益和目的。金融资产的产生和购买(即贷款、投资)称之为“资本形成”(capital&formation)。之所以能够完成资本形成,是因为买卖双方都认为达成的交易对于各自都是有好处的。那些债权人之所以愿意提供货币或者信贷,是基于预期能够收回更多。因此,这个体系良好运行的前提是有大量的资本的提供者(投资者/贷款方)以及大量的资本接受者(借款方、权益的卖方),资本的提供方相信他们能够获得多于投入的回报。而中央银行则控制着货币的总量;信贷的多少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信贷量可以轻易产生,只需要双方在信贷上达成一致。泡沫的出现,是因为信贷创造多了,难以履行偿还义务,进而导致了泡沫的破灭。&&&&&&&当资本缩减出现,经济也跟着萎缩,因为没有足够的货币和信贷来购买商品。这种缩减的出现常见的形式有两个:衰退(比较常见)和萧条。衰退出现在短期债务周期中(short-term&debt&cycle),而萧条发生在去杠杆(deleveragings)过程中。衰退很好理解,因为经常发生,大部分人经历过;而萧条相对比较难理解,因为不经常发生,经历得不够。&&&&&&&短期债务周期:也称为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周期产生于:a)&消费支出或者货币和信贷($)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长(Q)的增长,,导致价格上升。b)&价格上升促使货币政策紧缩,减少货币以及信贷,这时候衰退就开始了。话句话说,衰退是由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紧缩(往往是为了抵抗通胀)打压了私人部门负责的增加而导致的经济放缓,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放松,衰退也相应结束。为了终结衰退,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长和信贷增加,因为低利率可以:)降低偿贷成本。2)减少每月偿付额,从而刺激相关需求。3)由于利率降低,预期现金流折现效应,将抬高产生收入(income-producing)的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从而产生财富效应,刺激消费支出。&&&&&&&长债务周期:是由于债务增长快于收入以及货币的增长,直到不能再增长为止,因为债务的成本已经走向极端了,典型的是利率不能再降低了。去杠杆就是降低债务负担(debt/income)的过程.,如何完成去杠杆呢?主要是通过以下组合:1)债务重组,减少还贷&2)勒紧裤腰带,减少支出&3)财富的重分配&4)债务货币化(政府购买债务,增加信贷)。萧条正是去杠杆化过程带来的经济减慢。萧条的发生是由于中央银行不能通过降低货币的成本来对抗私人部门的需求萎缩以及支出的缩减。在萧条时:1)很多债务人偿还的货币量,比实际承诺的要多。2)通过改变偿贷成本以及刺激信贷增长的货币政策,都不管用。其一: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也就不足以鼓励消费支出和资本行为(产生通缩性萧条deflationary&depressions),其二增长的货币会涌向抗通胀资产,而不能增加信贷(产生通胀性萧条inflationary&depressions)。萧条的结束一般都是通过央行印钞票大量的货币化债务以及弥补私人部门支出削减产生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萧条是去杠杆的经济缓慢阶段,如果控制的好,去杠杆不一定会引起萧条。(可以参考前期文章&“An&In-Depth&Look&at&Deleveragings”)&&&&&&&政府在经济衰退以及萧条时的表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当下经济运行情况的风向标。例如,在萧条时,央行典型的表现是印钞用以购买大量的金融资产以弥补私人部门信贷的萎缩,在衰退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同时,在萧条时,政府也会消费支出得更多以弥补私人部门消费支出的缩减。&&&&&&&以上两种类型的周期是经济运行框架的两个重要部分,下面更全面的介绍经济运行框架。
经济运行框架:三大驱动力(The&three&big&force)&&&&&&&&&&&&&&我认为经济运行驱动力主要来自:1)生产率的趋势性增长&2)长期债务周期&3)短期债务周期(商业周期)。如下图所示:&&&&&&&&&&&&&&后面内容主要是解释这三种驱动,主要结合两种周期分析,以及两种周期与生产率趋势线结合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这三种驱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经济,但是这里我们讲的是美国过去100年的例子。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可以参考前期两篇文章“An&In-Depth&Look&at&Deleveragings”&and“Why&Countries&Succeed&and&Fail&Economically”。&&&&&&&1)&生产率的增长&&&&&&&如下图所示,过去100年,每单位资本产生的真实GDP的增长平均保持在略低于2%左右,并且没有波动太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增加,致使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在图中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生产率趋势线波动非常小,即使是在1930s大萧条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会把经济拉回到正轨上来。然而,往细里看,与趋势线的背离波动短期却比较大,比如说,在萧条时期,经济在高峰和低谷相差20%,金融财富的损失超过50%,股价下降甚至超过80%。对于萧条的起始阶段的持有金融财富的损失比图中的显示的更大,因为财富还有一个转移的过程(政府通过税收等政策财富转移)。&&&&&&&&&&&&&&围绕着趋势线的波动不是由于知识的增加或者减少。例如,大萧条的出现不是由于人们忘记了如何有效生产,也不是由于战争和干旱。所有对经济产生噪音的因素都在那,然而经济就是停滞不前。那为什么闲置的工厂不简单的雇佣一些失业者来利用充足的资源,以便拉升经济呢?问题在于这些周期不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引起的(比如自然灾害),真是的原因是人的本性以及信贷系统的运作。&&&&&&&背离趋势线的波动最主要是由于信贷的扩张以及收缩,也就是信贷周期:1)长债务周期(50-75年)(the&long&wave&cycles)2)短债务周期(5-8年),又叫商业/市场周期。&&&&&&&&&&&&&&&债务周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说起周期,特别是长周期的波动,总是皱着眉头产生这样的想:预测经济周期就像是算命。因此,在解释两种债务周期之前,先简单的解释下周期。&&&&&&&周期不过是由按逻辑顺序发生的事件,导致重复出现的形态。在资本经济中,信贷扩张与收缩带动经济周期,并完全可以根据逻辑推理出来。虽然每一次方式和时间未必完全一样,但形态与逻辑都很相似。如果你玩过大富翁游戏(game&of&Monopoly),你就明白信贷和经济都有周期,一开始玩的时候,大家手里有很多现金,旅馆很少。所以谁拥有的旅馆多,谁赚的钱就多。于是玩家纷纷将现金转换成实物资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旅馆被收购,对现金的需求增多,但此时很多玩家现金都很少,于是不得不折价出售手中的旅馆。在这场游戏中,最初实物资产持有者占优势,玩到后来则是现金为王。高手是那些懂得在实物资产和现金之间保持最佳比例的玩家,不过所谓的最佳比例也在不停变换之中。&&&&&&&现在设想可以改变“大富翁”的游戏规则,允许游戏中的银行接受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这样玩家就可以借明天的钱来购置旅馆,也可以存款挣利息,而不是让手中的现金闲置。如果“大富翁”可以这样玩,那就更接近真实的经济运行方式了。相比没有借贷的情况,更多的钱会投入实物资产旅馆,欠款的总量会是实际流通量的很多倍,而依靠贷款成为旅馆拥有者的人现金缺口量更大,周期会显得更加突出。当出现大量提现需求时,银行和存款者会遇到麻烦,而此时往往出现无法拿出现金的情况。基本上,经济和信贷周期就是这么回事。&&&&&&&那么现在我们讨论两种债务周期是如何驱动经济周期的。&&&&&&&&&&&&&&&经济体系的运行(How&the&system&works)&&&&&&&当经济在产能利用率高时就出现繁荣,换句话说,就是需求能够容纳现有的生产能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状况好,失业率低。但这样的情形持续时间越长,越多的生产力会在信贷的帮助下加入进来。此时需求降低会导致生产利用率降低,企业盈利出现问题,失业率升高。这样的情形持续得如果很长,企业只能通过债务和权益的削减来降低成本。所以,经济繁荣等同于需求好,在信贷为基础的经济中,经济繁荣相当于实际信贷和需求强劲增长。相反,去杠杆等同于实际信贷需求疲软。这与很多人的认识相反,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并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出现问题,而是需求出现下降。&&&&&&&很多人会说,既然需求变化领先于产能变化,是决定经济走向(繁荣or衰退)的风向标,那如果出现生产利用率下降,盈利不佳,高失业的问题,政府只要刺激需求不就行了。为什么政府不简单的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经济疲软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你就会明白难在哪里。&&&&&&&货币(money)&&&&&&&货币其实就是用来解决你的支付问题。很多人错误的以为任何能用来支付的都是货币,不管是美元支票或者是简单的承诺支付(credit)。当你用签字支票从商店买东西,这是货币吗?其实不是,实质上你还没有完成交易,相反你只是承诺付款,创造了信贷。&&&&&&&美联储带有误导性地将货币定义为M1,M2等的总和,而其实这里定义的货币几乎都是信贷,或者说保证提供货币的承诺,而不是货币本身。比如美国债务总额有50万亿左右,实际流通中的货币只有3万亿而已,那么信贷实际上是货币的15倍左右。问题在于很多人买东西创造出信贷而不去关心他们怎么去偿还信贷以及如何获取信贷能力。因此,实际上货币远远小于实际应该支付的。&&&&&&&&&&&&&&&信贷(credit)&&&&&&&如上所述,信贷是承诺的支付,可以跟货币一样用来买商品。信贷和货币一样支付起来都很容易,但是与货币支付不同的时,信贷支付,支付行为并没有完成,后续你需要偿还。&&&&&&&有两种方式可以刺激需求:利用信贷或者不用信贷。用信贷刺激需求显然更容易。例如,在没有信贷的经济中,购买商品和服务必须交换同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因此唯一能够提高自己消费以及经济整体的增长的方式是提高生产能力,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受到限制,不过同时也会较少出现过度繁荣和极度萧条,生产增长率可以维持在2%左右,波动较小。&&&&&&&然而以信贷为基础的的经济则不一样,以现有资产和未来收入作为抵押就可以获得信贷。这种方式下,信贷和消费显然要快于货币以及收入。为方便理解,举下面一个例子:&&&&&&&我请你为我的办公室刷漆,并承诺未来数月内付酬劳。你的收入和个人净资产增加(我用信用卡支付给你),这样我们的这单交易在我的资产负债表上各多出一项(我欠你的债务以及我的办公司资本的增加)。你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也会很高兴,因为他的销售额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提高,随后你会将盈利用于消费。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相对于货币和收入,债务、消费支出要更多。&&&&&&&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所以通常货币扩张是为了支持信贷扩张,因为体系中流通的货币多了,才能更好地偿还贷款,我收购的资产也可以因受到更多货币追逐,而以更高价格出手。所以货币扩张会提高信贷评级和抵押物的价值。&&&&&&&在上述经济环境中,唯一对增长构成障碍的是借贷双方的意愿。当信贷容易获得,且成本低时,才会发生发生借贷和更多的支出。反之则会减少。在短期债务周期中,央行通过控制信贷成本(利率)来控制私人部门的信贷量,而在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债务周期中,信贷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而超额信贷增长总有限制,届时去杠杆将会出现。&&&&&&&在资本体系中创造信贷最基本面的要求是借贷双方都相信这笔交易对自己有利,因为借方的债务就是贷方的资产,贷方需要相信扣除税率后,根据约定得到的还款能跑赢通胀;同时,借方为了获取信贷,需要抵押资产,因此借方至少需要对抵押的价值有信心以便按期还款。&&&&&&&对投资者而言,另一项很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就是能够卖掉投资的资产换取货币以及用货币购买相应商品和服务。我手上有10万的国债,我会假设这些能换来10万现金,并用来支付价值10万的物品和服务。但由于金融资产价值相对实际流通货币比例过高,如果很多人同时需要转换成现金,则央行要么印钞(通胀风险monetary&inflation),要么容忍大规模违约(通缩性萧条deflationary&depression)。
经济运行框架:三大驱动力(The&three&big&force)&&&&&&&&&&&&&&我认为经济运行驱动力主要来自:1)生产率的趋势性增长&2)长期债务周期&3)短期债务周期(商业周期)。如下图所示:&&&&&&&&&&&&&&后面内容主要是解释这三种驱动,主要结合两种周期分析,以及两种周期与生产率趋势线结合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这三种驱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经济,但是这里我们讲的是美国过去100年的例子。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可以参考前期两篇文章“An&In-Depth&Look&at&Deleveragings”&and“Why&Countries&Succeed&and&Fail&Economically”。&&&&&&&1)&生产率的增长&&&&&&&如下图所示,过去100年,每单位资本产生的真实GDP的增长平均保持在略低于2%左右,并且没有波动太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增加,致使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在图中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生产率趋势线波动非常小,即使是在1930s大萧条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会把经济拉回到正轨上来。然而,往细里看,与趋势线的背离波动短期却比较大,比如说,在萧条时期,经济在高峰和低谷相差20%,金融财富的损失超过50%,股价下降甚至超过80%。对于萧条的起始阶段的持有金融财富的损失比图中的显示的更大,因为财富还有一个转移的过程(政府通过税收等政策财富转移)。&&&&&&&&&&&&&&围绕着趋势线的波动不是由于知识的增加或者减少。例如,大萧条的出现不是由于人们忘记了如何有效生产,也不是由于战争和干旱。所有对经济产生噪音的因素都在那,然而经济就是停滞不前。那为什么闲置的工厂不简单的雇佣一些失业者来利用充足的资源,以便拉升经济呢?问题在于这些周期不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引起的(比如自然灾害),真是的原因是人的本性以及信贷系统的运作。&&&&&&&背离趋势线的波动最主要是由于信贷的扩张以及收缩,也就是信贷周期:1)长债务周期(50-75年)(the&long&wave&cycles)2)短债务周期(5-8年),又叫商业/市场周期。&&&&&&&&&&&&&&&债务周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说起周期,特别是长周期的波动,总是皱着眉头产生这样的想:预测经济周期就像是算命。因此,在解释两种债务周期之前,先简单的解释下周期。&&&&&&&周期不过是由按逻辑顺序发生的事件,导致重复出现的形态。在资本经济中,信贷扩张与收缩带动经济周期,并完全可以根据逻辑推理出来。虽然每一次方式和时间未必完全一样,但形态与逻辑都很相似。如果你玩过大富翁游戏(game&of&Monopoly),你就明白信贷和经济都有周期,一开始玩的时候,大家手里有很多现金,旅馆很少。所以谁拥有的旅馆多,谁赚的钱就多。于是玩家纷纷将现金转换成实物资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旅馆被收购,对现金的需求增多,但此时很多玩家现金都很少,于是不得不折价出售手中的旅馆。在这场游戏中,最初实物资产持有者占优势,玩到后来则是现金为王。高手是那些懂得在实物资产和现金之间保持最佳比例的玩家,不过所谓的最佳比例也在不停变换之中。&&&&&&&现在设想可以改变“大富翁”的游戏规则,允许游戏中的银行接受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这样玩家就可以借明天的钱来购置旅馆,也可以存款挣利息,而不是让手中的现金闲置。如果“大富翁”可以这样玩,那就更接近真实的经济运行方式了。相比没有借贷的情况,更多的钱会投入实物资产旅馆,欠款的总量会是实际流通量的很多倍,而依靠贷款成为旅馆拥有者的人现金缺口量更大,周期会显得更加突出。当出现大量提现需求时,银行和存款者会遇到麻烦,而此时往往出现无法拿出现金的情况。基本上,经济和信贷周期就是这么回事。&&&&&&&那么现在我们讨论两种债务周期是如何驱动经济周期的。&&&&&&&&&&&&&&&经济体系的运行(How&the&system&works)&&&&&&&当经济在产能利用率高时就出现繁荣,换句话说,就是需求能够容纳现有的生产能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状况好,失业率低。但这样的情形持续时间越长,越多的生产力会在信贷的帮助下加入进来。此时需求降低会导致生产利用率降低,企业盈利出现问题,失业率升高。这样的情形持续得如果很长,企业只能通过债务和权益的削减来降低成本。所以,经济繁荣等同于需求好,在信贷为基础的经济中,经济繁荣相当于实际信贷和需求强劲增长。相反,去杠杆等同于实际信贷需求疲软。这与很多人的认识相反,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并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出现问题,而是需求出现下降。&&&&&&&很多人会说,既然需求变化领先于产能变化,是决定经济走向(繁荣or衰退)的风向标,那如果出现生产利用率下降,盈利不佳,高失业的问题,政府只要刺激需求不就行了。为什么政府不简单的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经济疲软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你就会明白难在哪里。&&&&&&&货币(money)&&&&&&&货币其实就是用来解决你的支付问题。很多人错误的以为任何能用来支付的都是货币,不管是美元支票或者是简单的承诺支付(credit)。当你用签字支票从商店买东西,这是货币吗?其实不是,实质上你还没有完成交易,相反你只是承诺付款,创造了信贷。&&&&&&&美联储带有误导性地将货币定义为M1,M2等的总和,而其实这里定义的货币几乎都是信贷,或者说保证提供货币的承诺,而不是货币本身。比如美国债务总额有50万亿左右,实际流通中的货币只有3万亿而已,那么信贷实际上是货币的15倍左右。问题在于很多人买东西创造出信贷而不去关心他们怎么去偿还信贷以及如何获取信贷能力。因此,实际上货币远远小于实际应该支付的。&&&&&&&&&&&&&&&信贷(credit)&&&&&&&如上所述,信贷是承诺的支付,可以跟货币一样用来买商品。信贷和货币一样支付起来都很容易,但是与货币支付不同的时,信贷支付,支付行为并没有完成,后续你需要偿还。&&&&&&&有两种方式可以刺激需求:利用信贷或者不用信贷。用信贷刺激需求显然更容易。例如,在没有信贷的经济中,购买商品和服务必须交换同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因此唯一能够提高自己消费以及经济整体的增长的方式是提高生产能力,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受到限制,不过同时也会较少出现过度繁荣和极度萧条,生产增长率可以维持在2%左右,波动较小。&&&&&&&然而以信贷为基础的的经济则不一样,以现有资产和未来收入作为抵押就可以获得信贷。这种方式下,信贷和消费显然要快于货币以及收入。为方便理解,举下面一个例子:&&&&&&&我请你为我的办公室刷漆,并承诺未来数月内付酬劳。你的收入和个人净资产增加(我用信用卡支付给你),这样我们的这单交易在我的资产负债表上各多出一项(我欠你的债务以及我的办公司资本的增加)。你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也会很高兴,因为他的销售额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提高,随后你会将盈利用于消费。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相对于货币和收入,债务、消费支出要更多。&&&&&&&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所以通常货币扩张是为了支持信贷扩张,因为体系中流通的货币多了,才能更好地偿还贷款,我收购的资产也可以因受到更多货币追逐,而以更高价格出手。所以货币扩张会提高信贷评级和抵押物的价值。&&&&&&&在上述经济环境中,唯一对增长构成障碍的是借贷双方的意愿。当信贷容易获得,且成本低时,才会发生发生借贷和更多的支出。反之则会减少。在短期债务周期中,央行通过控制信贷成本(利率)来控制私人部门的信贷量,而在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债务周期中,信贷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而超额信贷增长总有限制,届时去杠杆将会出现。&&&&&&&在资本体系中创造信贷最基本面的要求是借贷双方都相信这笔交易对自己有利,因为借方的债务就是贷方的资产,贷方需要相信扣除税率后,根据约定得到的还款能跑赢通胀;同时,借方为了获取信贷,需要抵押资产,因此借方至少需要对抵押的价值有信心以便按期还款。&&&&&&&对投资者而言,另一项很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就是能够卖掉投资的资产换取货币以及用货币购买相应商品和服务。我手上有10万的国债,我会假设这些能换来10万现金,并用来支付价值10万的物品和服务。但由于金融资产价值相对实际流通货币比例过高,如果很多人同时需要转换成现金,则央行要么印钞(通胀风险monetary&inflation),要么容忍大规模违约(通缩性萧条deflationary&depression)。
货币体系(monetary&systems)&&&&&&&&&&&&&&政府最想控制的权力是能够创造货币以及信贷,以便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系统,掌握增加和减少货币和信贷的杠杆。货币体系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不同国家也会不同。在很早的年代,货币体系是物物交换,就是同等价值间的商品互换,比较常见的是以金银为媒介。当你交易时以金币支付,那么你支付了同等内在价值的商品。如果你承诺你讲交付金币,那么实际上信贷产生了,而信贷并没有同等的内在价值。&&&&&&&贷方愿意提供信贷是期望将获取更多的货币,相比借出的货币,最后收回的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他们放弃现在的消费用信贷来交换未来更多的消费。信贷产生后,贷方接着可能会问:谁控制货币体系呢?我怎么知道更多的货币不会发行出来,保障未来我能够买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在不同的时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一般来说,货币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以基于商品(通常是黄金)的货币体系,同时包括现金(与黄金挂钩)和信贷的体系,另一种是法定货币体系,即只有现金和信贷。第一种很难创造信贷或者推动信贷增长。因为公众会对冲政府行为。随着货币量的增加,货币价值降低,换句话说,用货币兑换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提高,当其价格升到固定水平之上,出现套利空间,持有信贷的人会将债务卖给他人,换回现金,以低于市场价格从政府那里兑换基础商品。这样流通中的信贷和现金都减少,货币的价值又会提高,同时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都降低。最终的结果是通胀降低,经济放缓。&&&&&&&因为时间的原因,货币的价值相对与其他任何的商品都会贬值,我们可以把货币与任何商品绑定以便理解货币体系是怎么运作的。举例来讲,1946年1块面包卖10美分,如果政府将美元绑定面包,今天一块面包2.75美元,如果政府遵守承诺,所有人都会把全部现金从政府购买面包,在市场以高价卖出。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流通中的面包数量增加,面包的价格会降得比其他更快。如果实际面包的供求没有因为面包可以兑换货而发生大的变化,那么这种绑定将显著的降低经济的活力。&&&&&&&换个例子,如果政府不是绑定面包,而是鸡蛋,1947年一打鸡蛋卖70美分,今天卖2美元。如果是这样,信贷增长相比于面包来说受限程度要低些。所以商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里,最理想情景是选择供需波动不大的标的。当然,如果选定的真的是面包,则面包坊就拥有了发放货币的实际权力,结果会导致通货膨胀。金银相对来说则是更好的标的,尽管也不是绝对的完美。&&&&&&&而法定货币体系则是另外的情景,这时货币和信贷的增长不会受到货币兑换商品的能力的限制,而是受到央行的控制,也会取决于借贷双方创造信贷的意愿。&&&&&&&政府一般更倾向与法定货币体系,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印钞以增加信贷、改变货币价值和重新分配财富。人类的本性是即时享受,所以政策很难会去考量长期收益,出现信贷自由增长,债务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政府只有在货币体系失去控制,为了缓解债务负担过度印钞,导致货币过度贬值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当货币的创造变得非常困难时,政府便会放弃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纵观历史,由于两种体系各有“苦衷”,政府总是在两种货币体系之间变换,而一旦选定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都持续几十年,央行可以采用降低利率以及货币的供应量等方式来控制信贷的增长,因此必须转换的转折点并不会很容易就会来临。&&&&&&&&&&&&&&&2)&长期债务周期(i.e&long&wave&cycle)&&&&&&&前面提到,如果债务和支出比货币和收入增长更快,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然而,债务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就像你潜水时不可能靠着氧气瓶里的氧气供给来永续地生存下去。在借债是,你需要做到能借也能还,你现在借的债,将来需要偿还的。然而往往现实中借款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当你借来消费,给人你富有的表象,贷款方认为你的信用会非常好,这时候贷款方愿意提供信贷给你,并不太多考虑将来还款时会怎么样。当债务不能继续增加时,这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就会反过来。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债务周期。只要信贷没有消失,这样的长债务周期就会存在。&&&&&&&下面的图标可以用来说明美国从1916年开始长债务周期中的债务/GDP的变化。&&&&&&&&&&&&&&周期处于上升时,会出现自我强化过程,货币的增长对应着更高的债务增长,借助债务消费支出增速、购买更多的资产。支出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反过来促使更多债务的增长。这是因为贷方提供信贷是依据借方:1)收入或者现金流&2)财富或者抵押。这两者持续向好,就会自我强化来增加债务量。&&&&&&&比如你的年收入是10万,没有债务,于是银行允许你借1万,现在你的消费能力是每年11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这样的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产生更高的收入,同时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更高的财产收入以及抵押能力。在整个经济债务周期的上升阶段,债务额和还债部分都会上升,可持续数十载,中间会伴随央行的紧缩和宽松政策(导致商业和市场周期)。但这一过程无法永续,因为总有一天还债部分会等于甚至大于可贷款额,届时支出必然下降,也就是去杠杆,你花了多少年11万,就得花多少年9万。&&&&&&&高的债务水平绑架了经济,&chart&2中的的债务比率(DEBT/GDP)更准确的说,不是债务水平本身,而是需要支付的现金流,包括债务本金与利息。当债务利率足够低时,债务水平本身增长实际上没有导致偿付现金流大量的增加,因此没有引起经济下行(从1944年后可以看出)。下面的图可以更好的说明这个动态的过程。图中三条线分别是利息支付、本金以及债务偿还现金流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家庭部门是美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可以扩展到其他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萧条之后债务负担达到了最高点,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趋势的逆转呢?&&&&&&&&&&&&&&长期债务周期的高峰发生在:1)债务收入比例非常高&2)货币政策不能继续创造信贷增长。达到这个点后,债务不能够继续增长,这时候就开始了去杠杆化过程。去杠杆的促发是由于债务人不能支付他们的到期债务和利息,这将导致私人部门大量的债务违约以及削减成本,结果带来大量的经济问题,比如失业率高。债务危机的促发是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投资者利用杠杆在高的价位上购买资产,预期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而实际上他们预期过于乐观。结果就是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去偿还债务。讽刺的是,在开始阶段,资金的短缺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对抗资产泡沫,因此紧缩的货币促发了债务危机。还有就是,利用杠杆购买金融资产,预期金融资产继续走高,这比利用杠杆操作一般商品、服务更加危险,因为只是表面上提高了生产产能,这样更容易促发债务危机。因此,在现实中,如果出现金融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但是伴随着低通货膨胀,很可能这是泡沫破灭的前兆,比如1920s的世界各国,80年代的日本,以及近期08年的金融危机。&&&&&&&一般来说,当经济放缓时,货币政策倾向宽松以降低信贷成本,比如降低利率,但是当利率接近于0时,下降的空间就没有了。因此通过降低利率来对抗债务危机就失效了。这种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会担心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因此货币政策不能纠正债务带来的不平衡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债务比率(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主要通过四种方式:1)债务重组,免去或减少债务&2)勒紧裤腰带、减少消费支出&3)财富的重新分配&4)债务货币化。每一种路径都可以减少债务比率,但是他们各自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债务重组和减少消费的途径会导致通缩萧条(deflationary&depression),而债务的货币化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财富的重分配以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对抗去杠杆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不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去杠杆的完成情况取决于这四种方法的运用。&&&&&&&萧条是去杠杆的引起的经济放缓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在去杠杆的早期,这阶段债务违约和减少消费支出现象明显,这时候借款方不能通过收入以及新的信贷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借款人需要变卖他们的资产以弥补现金的不足,这就导致资产价格的下降,同时抵押物价值下降,因此更加减少了收入来源。收入的引起的信用下降降低了借贷能力,因此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借款的信用依据:1)抵押物的价值&2)相对于债务,收入的水平)。这个过程中,债务比率会继续上升(债务/收入或者净财富),经济下行也自我强化:一是由于债务人和债券人都受到了损失,二是消费支出减少,导致收入会减少。&&&&&&&去杠杆过程中,经济和信贷下滑的同时,债务负担会上升(chart&2、chart&3),图中的垂直线是1929年。图2显示DEBT/GDPcong&1929年的160%上升到1933年的250%。图3同样可以看到,债务比率继续上升,是由于收入更大的下降。Chart&4&显示的是家庭部门的债务与净财富的关系,可以看出由于股市的下行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增加,目前家庭部门杠杠比率目前已经非常高,与30年代大萧条时期类似。&&&&&&&&&&&&&&前面提到过,在基于信贷的货币体系利率,经济的扩张依赖于借款能力的上升。借贷发生的条件是:a)&在减轻税收和通胀的影响下,贷方能够获取比贷出去更多的回报&b)贷方能够把债券兑换货币。在去杠杆过程中,这两个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衰退时(recessions),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创造更多的货币来解决债务收入不平衡,换句话说,货币政策有效时,这种不平衡可以通过降低足够的信贷成本来纠正:1)减轻债务负担&2)激发经济活力&3)产生财富效应。但是在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实现不了这样的目的,失去了创造信用的功效。利率接近于0,没有下降空间;信贷难以增加,因为债务人已经过度负债。在通胀性萧条中(inflationary&deleveragings,通过印钞票方式)过程中,信贷也不能增加的原因是:投资者担心他们以后获得的偿还贬值,货币兑换成了其他货币以及流向了抗通胀的领域。&&&&&&&为了缓和这种不平衡,政府不可避免的需要做:1)创造动力、鼓励信贷的产生&2)减轻债务人偿付&3)印发更多货币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最重要的方式)。央行印发货币购买金融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扩张,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明显。接下来三张图可以说明。&&&&&&&如图所示,1930/32和&2007/08年,短期利率接近0:&&&&&&&&&&&&&&联邦政府印发货币增加:&&&&&&&&&&&&&&财政赤字增加:
你可以通过这三个现象来判断经济是否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政府组合拳性的政策的推出经常不能够扭转去杠杆化的过程,但是确实可以在熊市时引起阶段性的反弹,并刺激经济的活力。例如,在大萧条时期,就有过六波反弹行情,反弹幅度在21%至48%不等。这些反弹都是由于政府大力度的给经济吃猛药,以对抗去杠杆带来的经济下行。债务与收入的不平衡的打破,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借贷双方信心的恢复上来,只有借贷双方都认为对自己有好处才会产生新的信贷刺激需求、经济回到正常的资本运作轨道上来,这过程中,政府发行货币或者债务货币化起着重要作用,来对抗在去杠杆过程中的消费支出不够、债务负担过重。当债务收入的不平衡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消费支出开始增加以及债务货币化充分,那么经济则走上转好的轨道。在美国,去杠杆化的过程发生开始与-37年左右。&&&&&&&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问题出现在心理层面,投资者由于恐慌将投资转向更加安全的资产类别,于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引诱他们。这种逻辑错在两方面:首先,跟大众普遍认识相反,去杠杆过程并不是心理驱动,而是由于信贷,货币,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发生变化。难道我们一觉醒来,所有痛苦的记忆就都忘却,收入一下子多了,债务缺口堵上了,政府也不用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了么?不是这样的。如果央行希望用更多的货币缓解钱的缺口,只会使债权方担心钱更贬值,解决不了放贷意愿低和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其次,不能说同样数量的钱从不安全转向安全,不存在这种路径转换。很多人心目中的“钱”其实不是货币,而是信贷,而信贷是可以就这样“消失的”。我今天刷一下信用卡,产生了信贷的资产和负债,你说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源头。如果我是商店店主,有理由相信消费者不会偿还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公司也不会跟我结清帐,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资产”。&&&&&&&正如上面所说,去杠杆化过程中,所谓拥有的财产经常根本就不存在,当投资者希望把他们的投资性资产转化成货币时,如果转化过程遇阻(即流动性问题),那么会引起恐慌性的抛售,因此资产价格下降,导致收入不足以满足需求,特别是实体企业中,很多企业对短期借款依赖性大,就产生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导致企业运行遇到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被迫决定是发行大量货币还是增加政府支出让财政赤字加大,现实中,这两种措施都会不同程度的实施,至于这个过程中是通胀性的还是通缩性的,取决于央行创造出来的信贷是否能够对抗信贷的萎缩。&&&&&&&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挥货币发行权,政府显然青睐于法定货币体系而不是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央行希望提供更多的货币和信贷,因此经常往往贷款抵押的条件就降低,借款给一些重要的银行,有必要的话向实体的部门放款。&&&&&&&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加上投资者青睐风险更低的资产,导致短期的政府债券利率降低,而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陡、风险溢价水平更高。那些没有得到信贷支援的私人部门依然不能弥补资金缺口,还是债务不能按期偿还导致债务违约、甚至走向破产。&&&&&&&在萧条时期,信贷萎缩、大部分人失业,储蓄不足,因此需要获得支援。政府除了需要不仅货币去支持信贷系统,还需要去救助处于财务困境的私人部门,而私人部门由于消费支出削减,政府还需要花钱去弥补私人部门的消费。这个时候,政府的税收降低,导致政府财政赤字更加严重,尽管短期政府债券由于安全性相对较高获得投资者青睐,但是政府还是没有足够的货币去弥补资金的不足。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再一次被迫决定印发货币或者与私人部门去竞争有限的货币量而导致极端的货币紧缩。&&&&&&&在这种去杠杆过程中,采用法定货币体系相对于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政府的财政赤字会更严重,货币政策也会更宽松,但事实上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最后还是发行了更多的货币,要么是放弃了这种货币体系转为法定货币体系,要么是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货币,变相的发行更多货币。政府通过多发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务或者公司等非政府资产,也就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对抗信贷萎缩。发行货币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信贷还在萎缩,实际经济也在下行,也就是货币乘数或者货币流动速度实际上是萎缩的。如果货币的发行足够的多引起货币贬值,实际利率下降那么会驱使投资者从金融资产转向抗通胀资产,这时候货币持有者可能把货币转移到国外,短期政府债券也不再是一个安全的投资选择。&&&&&&&政府缺钱,而财富和收入又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政府自然会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税。在去杠杆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会非常遭人恨,他们就是在危机前繁荣阶段大捞一笔的人,那些在金融领域制造债务的人,特别是将自己的财富建立在别人利益受损基础上的人(做空)。穷人和富人之前关系会异常紧张,舆论(导致政策)会从右转向左。不是有句话说道:“经济繁荣,大家都讲资本主义;泡沫破灭,人人都讲社会主义”。不管借由何种原因,富人的税率会被大幅提高,通常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收入和消费税,这也是提高财政税收好办法。但这种做法收效甚微,理由一,这样的财富通常都是非流动型资产,即便是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迫使纳税人卖出流动性强资产用来缴税,并不利于资本增加。理由二,由于个人收入和资本收入锐减,多收取的税收远远不够。&&&&&&&但富人还是会经历真实财富的“损失”(组合资产价值降低,高税率,通胀等等),于是他们会变得异常保守,甚至会将财富转移到境外(可能引起汇率走低),或者各种方式避税,或者投资流动性强且对信贷评级依赖较低的品种。&&&&&&&债务国为了保护就业,通常会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青睐货币贬值,但保护主义会削弱经济活力,货币贬值更是滋生资本出逃现象。&&&&&&&当货币离开本国时,央行又一次面临选择: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不印会导致货币紧缩。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选择印钞。货币贬值对于政府来说可能是好事,一方面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增长(出口增加)缓和紧缩性的压力,而经常赤字的国家就在资本外逃过程中(货币贬值、投资环境前景不乐观)受伤害就会比较大。但美国情况不同,因为他们的债务是以自己国家货币计价,这样会产生大量需求。但是毕竟债务是承诺要偿还货币,而又没有那么多货币,所以通常会以三种方式结束:第一违约,做空的空间被完全挤压。第二发行大量货币,足以缓解危机。第三偿还债务量大幅减少(债权方放弃)。&&&&&&&在此阶段最大的风险就是,由于货币走软外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导致短期信用品种(甚至包括政府短期国债)被市场抛弃,不但没有达到创造更多信贷的目的,反而出现资金涌入抗通胀资产,以及资产出逃。海外投资者面临零利率和以该国货币存款资产回报为负的前景,而国内投资者也希望将存款转为其他货币。此时投资者会加速出售金融资产,特别是债务资产,转化为现金后购买抗通胀资产。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货币贷款。于是央行又一次面对加大印钞的要求,要么支持这种需求,要么允许货币和信贷紧缩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此时,政府会建立外汇管控力图阻止上述资本流动,甚至禁止持有黄金,偶尔还会出现价格和工资管控的措施,但所有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过是经济“扭曲”举措而已。&&&&&&&去杠杆过程的确很可怕,很痛苦,甚至会引发货币战,但这是自由市场自我修复的方式。换句话说,经过对失衡的基本面的改正,可以使经济进入更加健康的状态。通过破产或其他形式的债务重组,债务得到降低;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也被降低。金融资产价格降低,同时购买资产和偿还债务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拜央行所赐),资本正常流动得以恢复。&&&&&&&去杠杆过程的终结采用的一系列组合:1)债务重组,减少债务&2)勒紧裤腰带、减少支出&3)财富重新分配&4)债务货币化。&这个过程,企业通过削减成本盈亏平衡点降低,投资活动慢慢恢复,利率较低,因此经济开始增长。&&&&&&&萧条阶段,经济下行和信贷萎缩非常快,一般持续两到三年,但是随后变陷入漫长的恢复期,甚至需要十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高点(因此称之为“失去的十年”),而股票价格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会反复到之前的高点,因为风险溢价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恢复到之前的低点。在这个过程中,名义利率必须低于收入的名义增长,以减轻债务负担,如果利率已经为0了而且还有处于通缩阶段,央行就必须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提高收入的名义增长。&&&&&&&综上所述,这些周期都是由于人的本性和经济系统的内在运行,每个人会更加的追各种的利益最大化,甚至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因此经济周期的运行逻辑、经济机器怎么运行也跟着发展变化。
3)&&短期债务周期&&&&&&&&&&&&&&短期债务周期,也被称为商业周期,主要由中央银行的政策控制。主要是两种状况:a)因为经济中的一些指标良好(用GDP缺口、资源可利用容量、失业率等指标衡量)使得通货膨胀上升到不合适或者太高时,紧缩政策;b)当相反的状况出现时,政策放松。美国自1960年以来的短期债务周期如下图:&&&&&&&&&&&&&&人们对这些周期的描述大同小异。这些周期中有六个阶段:四个扩张阶段和两个衰退阶段。&&&&&&&&&&&&&&&短期债务周期中的扩张阶段:(更准确的理解是前两个阶段复苏,后两个阶段扩张)&&&&&&&“早周期”阶段(early-cycle)(通常持续5-6个季度)一般开始于,低利率和大量可获得的信用使得对利率敏感的项目(例如,房地产和汽车)和零售销售的需求好转。前期存货的清除结束和存货重建的开始也给需求的好转提供支持。这些需求的增加和生产的上升拉高平均周工作时间,就业率上升。通常,信用增长速度很快,经济增长强盛(超过4%),通货膨胀率低,消费增长旺盛,累计存货的比率上升。由于高增长和低通胀使得低利率得以保持,美国的股票市场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而抗通胀资产(inflation&hedge&assets)和大宗商品是表现最差的投资标的。(关键词:低通胀,需求增速快,补缺口)&&&&&&&“中周期”(mid-cycle)(平均持续3到4个季度),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大约2%),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位,消费增长下降,累计存货比例下降,利率逐渐不再下降。股票市场的上涨逐渐减慢甚至终止,而抗通胀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减慢。(关键词:低通胀,缺口逐渐补完,需求增速短暂放缓,酝酿下一阶段产能扩张)&&&&&&&“晚周期”(last-cycle),通常开始于扩张阶段的两年半,具体取决于上一个衰退周期形成的经济下滑的缺口的大小。在此刻,经济增长上升到一个平稳的水平(大约3.5-4%),可利用资源容量约束出现。但是信用和需求的增长依然强劲。因此,通货膨胀率开始趋势向上,消费增速上扬,存货水平也提高,利率上升。股票市场进入其上涨的最后一步,抗通胀资产成为表现最好的投资品种。(关键词:补缺完成,产能扩张阶段,需求旺盛,价格抬头上涨)&&&&&&&“紧缩阶段”(tightening&phase)。在这一阶段,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上升推动着美联储转变政策为约束。具体显示为流动性的下降,利率水平上升,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平甚至逆转。这些转变导致货币供给和信用增长下降,股票市场先于经济下行之前下降。(关键词:政策紧缩,抗通胀,产能扩张结束)&&&&&&&&&&&&&&&短期债务周期的衰退阶段分为两部分:&&&&&&&衰退前期:由于美联储维持紧缩的政策,经济合同减少,一些经济指表向下(GDP缺口、可利用资源和失业率等作为指标度量),股票价格下降,大宗商品和抗通胀资产价格下降,通货膨胀率也下降。&&&&&&&衰退后期:由于通货膨胀的担心下降而衰退减缓增长的担心上升,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因而,利率下降,尽管经济还没有开始恢复,更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股市价格上升。相对的,大宗商品和抗通胀资产依然保持弱势。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股市价格使得扩张阶段的开始。&&&&&&&以上分析的周期中不同阶段,我们给定了一个平均时间,但是正如文章开始时提到的需要考虑特殊事件的影响,而不是局限在时间上。例如,对于之前描述的的逻辑(扩张阶段)在经济中的缺口已经很大部分给消化前,通货膨胀率通常并不会迅速上升,美联储也不会随便紧缩政策,除非通货膨胀迅速上升。衰退得越严重(产能缺口越大)经济扩张持续时间越长。类似的,经济周期各阶段的运行使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而各阶段时间的长短、进程又受一系列的外在事件(比如政策)的影响。比如:在经济扩张周期中,与没有政府货币政策的刺激相比,给予货币政策的刺激显然要扩张得更快,另外,中国进入世界经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外生影响可以改变这些周期的进程。在此讨论的是对经典模板的描述,并非对所有因素进行精确的进行描述。&&&&&&&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将不会进一步深入商业周期。&&&&&&&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驱动之间的关系(the&interaction&of&these&three&forces)&&&&&&&相比我们提出的模板,现实经济复杂的多。我们把长债务周期(long&wave)与短债务周期(或者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结合起来,并且把这两个周期加到生产率趋势线里去理解,那么我们比较好的理解资本系统的运作,并判断我们所处的阶段以及将会走向什么阶段。简明起见,我们不详细解释,我们给出一个例子:&&&&&&&例子:下面的图表展示自1919年以来每个周期,联邦基础利率的顶峰和低谷及其波动的幅度。这些利率的变化导致过去了90年的全部的衰退和扩张。图表中显示了15个向上的周期和15个向下的周期,但这些波动是围绕着一个大的上升趋势和一个大的下降趋势。仔细看,从1932年9月低谷(利率为0%)到1981年5月顶峰(利率为19%),每一周期利率的低谷都比之前的周期的低谷高,顶峰也如此。所有利率上升和下降的周期都围绕着这个长达50年的上升趋势。然而,从1981年5月的联邦基础利率高达19%的顶峰直到2009年3月利率为0%的低谷,每一周期的低谷都比前一周期的低谷利率来的低,顶峰也如此。这些上升和下降周期围绕着一个为期27年的下降趋势。每一个利率下降的周期,利率的降低逐渐减少债务服务的支付额,降低通过信用购买的物品的价格,使得物品更加容易支付得起,推动资产价值的陡然向上(notch)(具有正的财富效应)。因此,尽管债务服务的支付额基本持平,但是相对于收入和货币,债务继续上扬,直到利率达到0%不能继续下去下降为止。此时政府必须印钞和加大支出货币以补充私人部门的信贷减少和支出削减。&&&&&&&&&&&&&&再次说明,简明起见,在此对三大推动力的相互影响作用不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正如文中开头提到的,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介绍我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简单的想法(见解),
去杠杆化?合理杠杆化的表述似乎更诚实一些。没有杠杆化,你让美帝人民情何以堪?难道全华尔街都要改成中国美食城吗?
最常见的原因是投资者利用杠杆在高的价位上购买资产,预期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而实际上他们预期过于乐观。结果就是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去偿还债务。讽刺的是,在开始阶段,资金的短缺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对抗资产泡沫,因此紧缩的货币促发了债务危机。还有就是,利用杠杆购买金融资产,预期金融资产继续走高,这比利用杠杆操作一般商品、服务更加危险,因为只是表面上提高了生产产能,这样更容易促发债务危机。因此,在现实中,如果出现金融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但是伴随着低通货膨胀,很可能这是泡沫破灭的前兆,比如1920s的世界各国,80年代的日本,以及近期08年的金融危机。
与索罗斯将其理论归功于自己的老师波普尔不同,Dalio表示其理念完全是对自己交易员生涯的思考和经济史研究的产物。他&很少读经济学理论(尽管他在文章中引用过明斯基的观点),但对历史上的经济剧变(例如美国大萧条,战后的英国和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胀)做过深入分析。他甚&至自己模拟成那些时期的投资者,他阅读当时每天的报纸,收集数据并实时“交易”。前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就是其粉丝之一,他称Dalio的经济模型“并不非常&符合正统理论,但让他对经济状况有了很好的理解。”
当前的颓势仅仅是一次严重的衰退,还是我们即将面临大萧条卷土重来?这是眼下人人都在问的问题。可是,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Associates)创始人、号称当今世上最大的对冲基金经理雷·戴利奥(Ray&Dalio)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准备了整整&8&年。2001&年,他让手下的投资部门给公司计算机系统安装了一个逐行编码的“萧条测量仪”,以便在经济进入大规模去杠杆化时期后调整公司的投资战略和风险预期。所谓去杠杆化时期,是指&20&世纪&30&年代波及世界各国经济,而且此后周期性地大伤市场元气的那种一旦发生就延续数年的过程。去年&9&月&30&日,就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Brothers)倒闭几个星期后,戴利奥登录公司系统,发现计算机已经按动了开关。公司的黑匣子这个时候已进入高度警惕状态。&&&&&&&&&&&&&&&&&&&&&&&&&&然而,即使戴利奥眼下要求客户做好准备,迎接不同寻常、比一般衰退更加严重的事态发生,他仍然希望自己的基金大发利市。他直言不讳地解释道,由于他的运作方法依赖的不是任何具体市场的走向,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他不应该像过去一样继续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既然认为前景不妙,他仍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确够有魄力的。&&&&&&&如果是正常年景,我们报道&59&岁的戴利奥的理由,也许就因为他是世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自从&1975&年在上曼哈顿东侧的公寓一间闲置的卧室里办起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以来,戴利奥迄今已经把公司发展成一家管理&800&亿美元的庞大基金。他的个人资产估计超过了&40&亿美元,即便在富得流油的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他也算得上是最有钱的居民之一。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过去&18&年里,他的旗舰基金、现有资产超过&380&亿美元的&Pure&Alpha&基金,年均回报率达到&15%(不含各项收费)─安然度过&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破裂、911&恐怖袭击和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年的亏损超过&2%。去年,70%&的对冲基金发生亏损,资产平均缩水了&18%,而&Pure&Alpha&的毛回报率依然高达&14%。&&&&&&&&&&&&&&&&&&&然而,眼下不是正常年景。戴利奥引人瞩目的原因,不在于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他赚钱的方法,以及他用来了解市场、各种组织、整个经济乃至生活的精确分析手段。&&&&&&&&&&&&&&&&&&&戴利奥是否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了不起的投资人之一?“不,”他说。“首先,我不知道‘最了不起的投资人之一’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我最怕的是乱套。这种担心迫使我发问:‘咦,这种事情会发生吗?那种事情会出现吗?既然它在日本发生了,我又怎么知道它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戴利奥说,自己是一个“极度现实主义者”,意思是说,他迫切想了解主导世界运转的那些真正规律,同时又不夹杂主观的价值判断。“我觉得,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不能容忍不充分的回答。”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联合首席投资官之一、现年&50&岁的鲍勃·普林斯(Bob&Prince)说。普林斯在&1986&年就进入公司。“他会一层一层地剥掉外皮,找到关键的真相。”戴利奥一生中的每项活动─从管理公司到狩猎时拿弓箭悄悄接近野猪─推崇的都是采取经过深思熟虑的步骤,以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做投资决策时尤其如此。“我特别热衷于寻找明确的原理。”他说。“我不相信本能反应。你在市场上这样做效果不会好。我做不到。我需要看到前景。我需要一个实施计划。”为了制定计划,他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时段和世界不同地区来检验这些操作战略的风险承担能力,以确保它们能够“不受时间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全是小心谨慎─也是高度训练有素─的概率投资策略。&&&&&&&&&&&&&&&在市场一派兴旺的那些年份里,许多对冲基金经理把大笔杠杆资金用来赌股市看涨,赚得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后来,少数基金经理因为预见到了经济衰退也发了大财。这不是戴利奥的风格。(实际上,他讨厌被人叫做对冲基金经理。)就此而论,他不会用大量借来的钱加大他的赌注─他的杠杆率约为&4&比&1,远远低于其他投资人以往的比率。与想法古怪的肖(D.E.&Shaw)和复兴科技基金(Renaissance&Technologies)的吉姆·西蒙斯(Jim&Simons)等同行一样,戴利奥把自己的见解变成数学公式,然后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搜索世界各地的几十个市场,寻找定价有偏差的资产或其他机会。戴利奥和他的计算机不只是关注股票、寻找彼得·林奇(Peter&Lynch)所谓的“10&倍收益股票”,而且高度关注货币市场和固定收入证券市场,一点一点、稳稳地赚上一倍、两倍、偶尔会达到三倍的回报。看得出来,这种方法有可能获得十分丰厚的收益。&&&&&&&&&&&&&&&&&&&&&&&&&&&&&&&&&&&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总部是一幢不起眼的砖石玻璃结构三层楼房,坐落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县一片&22&亩的茂密林地中,在格林尼治海岸以北约&20&英里。公司在附近的其他三座楼里新添了办公场所,这是因为它管理的资产急剧增加─在过去&10&年里年均增长率超过了&40%,所以必须出资聘请新员工,增强技术力量。自&2000&年以来,公司员工从不到&100&人发展到&800&人左右,仅仅在客户服务部里就有&100&多名雇员。&&&&&&&&&&&&&&&&&&&与一般对冲基金不同的是,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不为富人管理金钱,而是只跟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大型机构合作。眼下,公司有&270&个客户,其中大约一半是美国国内机构,一半在海外。和普通对冲基金一样的是,它对受托资产收取&2%&的管理费和&20%&的利润分成。&&&&&&&&&&&&&&&&&&&不过,它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从对方的钱财中分得一份。公司的分析师还向客户提供一系列调研服务。“我喜欢他们做的每日经济报告。”洛斯公司(Loews&Corp.)首席执行官吉姆·蒂施(Jim&Tisch)说。“这是我每天必读的东西。”分析师们还随时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服务,或者审查客户的投资组合─甚至包括把资金分流到其他对冲基金。“我不把他们当作服务提供商,而是当作合作伙伴。”柯达公司(Eastman&Kodak)养老基金投资主任约翰·兰恩(John&Lane)说。这个拥有&75&亿美元资产的养老金组合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投资于该公司。“如果不听取布里奇沃特公司的意见,我们不会对投资战略作重大改动。”&&&&&&&&&&&&&&&&&&&尽管资产管理业最近饱受丑闻和倒闭的困扰,兰恩仍然完全信任布里奇沃特公司。“在与我们合作的所有投资公司当中,”他说,“他们是最值得信赖的。”谈到信任问题,戴利奥指出,客户的钱财都在公司外部保管人那里,他的机构客户经常来势汹汹地审计公司的经营状况。&&&&&&&&&&&&&&&&&&&戴利奥身高&6&英尺,体格健壮,不会见客户时爱穿棉织开领衫和灯芯绒裤子。他的办公室朴实无华,到处挂妻子和四个孩子的照片,窗外可以看到从林地横穿而过的索格塔克河。周围的乡土气息令他心情愉快。他是全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National&Fish&and&Wildlife&Foundation)理事会成员,酷爱钓鱼和弓箭狩猎活动,猎物从南非野牛到野猪一应俱全。他说自己喜爱户外运动─他还喜欢用滑雪板滑雪─主要是因为他崇尚大自然的精美绝伦。他说,相比之下,“人类看见或制造的任何东西都过于简单了。”&&&&&&&&&&&&&&&&&&&为了保持头脑活跃、富于创意,戴利奥每周要打坐五次左右,每次&20&分钟。他说,早在“1968&年披头士们开始这种修炼时”,自己就学会了。他还是个狂热的音乐迷,而且什么音乐都喜欢。他在纽约市的歌剧院里有一个专用包厢,每年长途跋涉去新奥尔良参加爵士音乐节,定期与妻子一起去跳萨尔萨舞,对蓝调布鲁斯也情有独钟。&&&&&&&&&&&&&&&&&&&同许多亿万富翁级的基金经理一样,戴利奥拥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过去三年里,他出资在报纸和电台上打广告,支持一个名叫“让我们重新定义圣诞节”的运动,该运动呼吁人们向慈善机构捐钱,而不是沉湎于惯常的炫耀自我的节日消费。&&&&&&&&&&&&&&&&&&&尽管戴利奥说自己读书不多,但最近在他的办公桌上摞&20&几本有关经济危机的书,其中有本·伯南克(Ben&Bernanke)的《大萧条论文集》(Essays&on&the&Great&Depression)和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Kenneth&Galbraith)的《1929&年大崩溃》(The&Great&Crash&of&1929)。每本书里都夹便签纸,书页空白处有随手记下的心得。他还在手边放了一个活页夹,里面是他收集的上世纪四个重要去杠杆化时期长达&100&页的详细时间表,这四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极度通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的全球经济危机、80&年代的拉丁美洲信贷危机,以及&90&年代开始的日本&10&年衰退。他说,这份时间表提供了“一种有关每个时期应该做什么交易的虚拟经验”。&&&&&&&&&&&&&&&&&&&戴利奥说,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当前的形势与大萧条最相似,因为其问题具有全球性。不过,他不爱用“萧条”这个词。他认为这个词太吓人,现在如果用它,会使人联想到当年遍地的流浪汉和收容失业者的“胡佛村”,并且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不再去关注造成当前态势的缘由。他想用自己造的词:“D-过程”(D-process)。&&&&&&&&&&&&&&&&&&&戴利奥说,大多数人认为,萧条就是一种真正、真正恶劣的衰退;而实际上,两者不尽相同,但均属于正常现象。衰退是因为中央银行采取紧缩银根政策而造成实际&GDP&下降,此举通常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待央行压力减轻时,便会停止实施。不过,D-过程发生在某经济体出现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货币政策不再有效之际,这通常是因为利率接近于零,央行无力刺激经济回暖。作为补救,债务的价值必须减记(此举有引发通货紧缩的风险),否则央行必须加印钞票(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或者以某种形式双管齐下。&&&&&&&&&&&&&&近几年来,美国债务水平占&GDP&的百分比扶摇直上,达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创下的历史高点。美联储的基准利率眼下一直在略高于零的上方徘徊。因此,在戴利奥看来,这显然表明&D-过程出现了。“看来很有可能的是,股价会大大下降。”他说。“我们不得不经历一个重大的债务重组过程,大量的资产会被出售,而且是巨额资产,买家却寥寥无几。”&&&&&&&&&&&&&&&&&&&就连对冲基金的投资人也不能幸免。根据布里奇沃特公司的调研结果,对冲基金业的总价值相当于标准普尔(
)&500&指数的&75%,就这个问题,戴利奥迄今已经发出好几年警报了。“太多的人对经济正增长怀有一种系统性偏向。”他说。“我认为,我们即将面临的是经济态势继续恶化,尽管大多数人都期待它会好转。”他预计,到&D-过程结束时,这种态度很可能会发生逆转。&&&&&&&&&&&&&&&&&&&&&&&&&&&&&&&&&&戴利奥在纽约长岛长大,父亲是爵士乐手,母亲是家庭妇女,他是家里的独子。他父亲会吹单簧管、短笛、长笛和萨克斯管,而他从来没有耐心学习任何乐器。上世纪&60&年代初他还是个孩子时,便在附近的高尔夫球场里当球童。当时的股市牛气冲天,12&岁的戴利奥听说了足够多的炒股高招后,决心去试试水,于是便去找他的叔伯借钱。待到自己买的第一只股票─东北航空腾飞后,他也上了瘾。&&&&&&&&&&&&&&&&&&&从长岛大学毕业后,他去哈佛商学院拿了&MBA&学位,接到多米尼克经纪公司(Dominick&&&Dominick)当了一年大宗商品交易部主任,最后去海登斯通公司(CBWL&Hayden&Stone),成为桑迪·威尔(Sandy&Weill)的手下,具体工作是利用期货来帮助企业对冲其市场风险。一年后,他自己开业搞咨询,帮别的公司对冲利率和货币风险。作为副业,他用自己的钱做投资,并且开始积累交易“决策规律”─起先是记在笔记本里,后来储存到电脑里,这些规律可以进行后推检验,看看它们在不同时期和市场上是否可行。80&年代中期,他靠自己在提供高质量调研方面的名声,获得了为世界银行管理&500&万美元固定收入资金的机会,并且利用这笔钱赚取了投机回报。1990&年,他用洛斯公司和柯达公司的钱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投资项目。&&&&&&&&&&&&&&&&&&&布里奇沃特公司的旗舰基金起名叫&Pure&Alpha&绝非偶然,它代表了戴利奥采用的一种投资策略─“可携阿尔法”(portable&alpha),又称&alpha&与&beta&分离法─他当年开始采用此法时,尚属创新之举,但如今在华尔街更加曲折的过道里已经司空见惯。“雷·戴利奥认识到,传统的投资组合模式太不自然。”安杰罗·卡尔维洛(Angelo&Calvello)说。卡尔维洛在道富全球顾问公司(State&Street&Global&Advisers)和曼恩投资公司(Man&Investments)担任过高管,在可携阿尔法方面着述甚丰。“他真正改变了人们过去对投资和分散风险的思考方式。”&&&&&&&&&&&&&&&&&&&从投资的角度看,beta&是一项投资可能从某个基准指数─比如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上下波动中获得的被动回报。Alpha&则是衡量经理人回报的标准,即在同等风险下超过&beta&的部分。针对自己的基金,戴利奥开发了一种“alpha&覆盖”法,使他能够拨出一定的资金去重复某个投资人选定的基准,然后在其他资产类别之间自由游动,寻找最有可能的“alpha&流”,即回报机会。这是他多年里总结出来的应用交易公式的完美方法。&&&&&&&&&&&&&&&&&&&于是,戴利奥毫无讽刺之意地说,他发现了投资之道的圣杯,“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发现了这种东西,你就能发财,投资就能成功。”不幸的是,这个圣杯不是一般人能碰巧得到的法宝,而是一个公式:15&个或&15&个以上彼此不关联的回报流,有&beta&流,也有&alpha&流。根据戴利奥的说法,这种投资可以降低&80%&的风险。当然,难就难在首先能否找到一大批可靠的、彼此无关联的赚钱机会。(假如容易的话,岂不人人都能做到。)而且,它需要冒的风险远远超过资本的限制。如今,布里奇沃特公司的计算机在大约&100&个不同类别里搜索世界各地的机会─从针对工业金属价格的定向投资,到针对两个新兴市场国家利率对比的相对投资。对基金进行如此宽泛的多元化经营,减少了一锤子买卖的风险─同时也制约了&Pure&Alpha&基金对任何一个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布里奇沃特公司对&Pure&Alpha&系统信心十足。就在几年前,戴利奥做了一件华尔街上罕见的事─把钱拒之门外。2005&年底,戴利奥和手下觉得已经到了自己投资能力的极限。他们决定不再接新项目,全力以赴搞他们的最佳战略。他们当时管理的资金有许多被分流到─比如说─运用更加传统方法的环球债券风险投资项目上,而不是&Pure&Alpha&基金。这样,他们让客户可以选择把资金转到&Pure&Alpha&基金─如果客户认为可携&alpha&法不符合其机构投资理念的话,也可以选择把钱取走。&&&&&&&&&&&&&&&&&&&结果,布里奇沃特公司的确损失了几个客户,但却为现有客户扩大资金投入提供了空间。眼下,除了&Pure&Alpha&基金拥有的&386&亿美元之外,布里奇沃特公司还在一个名叫“全天候”(All-Weather)的投资项目里拥有&179&亿美元,后者起初是戴利奥为他的家庭信托基金创立的。全天候是一个“被动”基金,旨在提供的长期回报率相当于&60/40&股票-债券投资组合,但风险更小(去年降低了&20%)。对于宁愿多担风险的投资人,还有一个&Pure&Alpha&II&期基金,其投资方法与旗舰基金完全一样,但波动幅度要小一半。&&&&&&&&&&&&&&&&&&&&&&&&&&&&&&&&&&几年前,戴利奥仔细研究了正在快速发展的公司,认为必须制定自己的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公司的运转和管理的模式。于是,他坐下来,想写一份有关这些原则的大纲,结果却成了一份长达&62&页、不同凡响的文件,要求公司每个雇员都得学习。(趣例举隅:“公司雇员必须推崇追求真理的精神,甚至甘心为此受辱。”)&&&&&&&&&&&&&&&&&&&&&&&&&&&&&&&&&&“假如把五位组织心理学家关在一个房间里,要求他们为公司文化设计一份完美的蓝图,他们最终拿来出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东西。”退休咨询顾问鲍勃·艾兴格(Bob&Eichinger)说。艾兴格过去&50&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人才管理,目前在布里奇沃特公司兼职。“他想设计出一种使人才得到自由发挥的文化。”&&&&&&&&&&&&&&&&&&&与一般公司的氛围相比,这种设想的结果显得很激进。为了保持自己极度现实主义的形象,戴利奥坚持搞全透明管理。比如,每次会议都录音存档。要求员工经常做出直言不讳的反馈,包括召开“刨根问底”会议,讨论员工没能完成任务的原因。如果员工不在场,经理们不许就对方的表现进行评估。戴利奥认为,错误是学习的有力工具,因此每当出现问题,员工都必须在所谓的“问题日志”里写一份备忘录。戴利奥热衷于英才管理的理念,他鼓励下属与上司争辩─也要求上级鼓励下级这样做。“我们讨厌自以为是。”他说。&&&&&&&&&&&&&&&&&&&如果年轻雇员─公司办公楼里四处可以看到最近从名牌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需要了解这种英才管理可能带来的机遇,他们只要看看&34&岁的格雷格·詹森(Greg&Jensen)就可以了。詹森现任研究部主任,在公司每周一次的投资战略会议上,他是仅次于戴利奥和普林斯的第三位最有发言权的人。詹森从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后直接来公司当了一名实习员工,并且很快就得到逐级晋升。“我喜欢这里,因为你的贡献能得到一种合乎逻辑与原则的评价,而不是凭当权者的好恶。”他说。&&&&&&&&&&&&&&&&&&&不足为奇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应这种气氛紧张的文化。一位前雇员说:“它既是控制心智的邪教,又是世上最快活的地方,这要看你是否认同它。”即使是一些眼下感到快活的员工,也说初来乍到时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并且承认那些咄咄逼人、直言不讳的反馈并不全都那么有趣。有几位雇员谈到了这种开诚布公的做法能使人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几个甚至举例说明,接受这种襟怀坦白的方针后,他们的个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也许更加说明问题的是,戴利奥的制度带来了他所期望的结果。他说,他对自己的主张时时受到质疑丝毫不感到难堪。实际上,他巴不得大家这样做。“我拿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对大家说:‘请多挑毛病。’人们往往认为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或者不管你怎么叫它─是因为我是个真正善于决策的人。我却以为,真正的原因是我对决策不那么有信心。所以,换句话说,我对任何事情从来都没有把握。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让他始终对不断变化的世事保持警惕的原因。“假如我以前不得不做出许多长期决定,我的成就会逊色得多。”他说。“我处在这个位置上的好处是,我有能力做到明天就改变主意。”
罗斯福于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